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3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华传统文化,蕴天地之精神灵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着人类生生不息,以永不竭尽的智慧光明,照耀着每一个众生。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喜欢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2 / 434、训练学生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三、教学内容1、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中的大学 。2、弟子规中的总叙及入则孝 。3、千字文选句: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4、四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国学内容。四、教学措施1、以诵读为主,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多形式诵读比赛等。2、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视频、录音等,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3 / 433、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合理运用游戏“对句、接 龙、找宝藏、小老师”等。4、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 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人人熟读成诵的目标。5、充分利用班级墙报,年级宣传栏等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五、教学进度第一学期第三周 语文园地一中的对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4 / 43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 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树古诗两首: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第四周弟子规总叙 (初学,正音)第五周弟子规总叙 ;千字文选句(理解,背诵) 第六周大学第一段第七周大学第二段第八周大学第三段5 / 43第九周大学第四段第十周大学第五段第十一周 语文园地五中的对联: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东济南大明湖)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6 / 43大学第六段第十二周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送元二使安西第十三周大学第七段古诗:过故人庄第十四周大学第八段第十五周 语文园地七中的名言: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7 / 43第十六周大学第九段第二学期第一周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第二周 复习大学一至九段及弟子规第三周 语文园地一中的古诗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浮天水送无情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8 / 43第四周大学第十段第五周 语文园地二中的名言: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第六周大学第十一段第七周大学第十二段9 / 43第八周大学第十三段第九周大学第十四段第十周大学第十五段第十一周大学第十六段语文园地六中的古诗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10 / 43第十二周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 第十三周大学第十七段第十四周大学第十八段第十五周 语文园地八中的歇后语: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第十六周 复习11 / 43八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王 燕八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 ,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十个单元,共有 34 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领略到12 / 43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三、课程目标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13 / 43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四、实施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14 / 4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教学的层次性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15 / 43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要建立开放的课程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6 / 43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五、教学进度本教材共十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五个单元。每课一课时,合计共 18 课时。(转 载 于: 海达范文网: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6-2016 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17 / 43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学生分析:我班共有学生 50 人,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书写潦草,学习粗心大意不扎实,学生的知识面太窄,能力不强,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差,独立思考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欠缺。还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自己管不了自己,上课随便讲话,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传统文化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课的喜爱。二、教材分析课程性质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18 / 43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典范性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趣味性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3、启蒙性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4、开放性19 / 43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基本理念1、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20 / 43重要的作用。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21 / 433、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教学教学重点、难点: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五、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2、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22 / 43划。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2016-2016 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教学目标:23 / 43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经典古诗文 60 篇,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能结合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如论语 、 孟子 、 老子 、 庄子等文化经典著作,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武、孙膑等诸子百家代表人物。5.能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能谈出自己对该历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24 / 436.能根据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能根据实地考察所得写出考察简报,能根据有关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二、教学重难点:1.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2.能自主搜集名胜古迹和传统民俗的相关资料,能向同学介绍某一名胜古迹或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3.能根据所学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考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4.能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三、教学措施:25 / 4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26 / 43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教学的层次性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27 / 43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要建立开放的课程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28 / 43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二、教材分析:、教学目的要求: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29 / 43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教材结构: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民间传说、历法与生肖、诗词诵读、娱乐体育、曲艺与杂技、诗词诵读、中华河流、政治人物、诗词诵读共十个单元,35 个课时。教材编排原则: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30 / 43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31 / 43六、教法学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七、教学时间安排:每课均一课时。每周一课。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第 1 课 三字经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2、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3、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 。 。 。 。 。 。教五子,名俱32 / 43扬” 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 ,在“六一”的表演中,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除了背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多叫几个学生说, ,一直说出“三字经”二、学习新知:诗文解析:指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文解析,教育学生诚善待人,做事要有始有终。全课背诵1、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33 / 432、学生独立背诵。3、四人小组背诵并相互检查。4、教师抽查。故事连接: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讲完后问: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以后我们如何做?三、拓展活动: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34 / 43四、全课小节:教育孩子克服外界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孩子尊敬父母,学会感恩。第 2 课 三字经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3、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昔仲尼。 。 。 。 。 。自勤苦”这部分内容。教学重点:本科内容的背诵。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35 / 43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二、学习新知:诗文解析: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3、个组展示讨论结果:小组长代表各组发言。4、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做简单总结:我们要向孔子、赵普、苏秦、匡衡等人学习,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背诵本课内容:1、学生齐读三遍。教师岁时纠正读音。36 / 432、学生独立背诵。3、分组背诵并检查背诵情况,4、教师检查:师故意背诵出误,叫学生找错。最后齐背诵。、故事连接:1、请一名学生讲解凿壁偷光的故事。2、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三、拓展活动:想一想,读书学习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四、全课总结: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第 3 课 三字经37 / 43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记忆能力。教学重点:本课应背诵的内容“犬守夜。 。 。 。 。 。 。裕于后” 教学难点:本课全文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课题:1、复习已学过的两课内容。学生齐背诵个别抽查。2、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字经的第三课。、学习新知1、诗文解析:38 / 43、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四人小组讨论以后我们该如何做?2、背诵全科内容:2016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央子街道中心学校 李晓静 2016-09-01一、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 ,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防教育服务及军事技能训练合同4篇
- 改建硫酸工程方案模板(3篇)
- 钉钉工程方案流程(3篇)
- 球车安全驾驶培训内容课件
- 安全教训培训台账课件
- 安全教育集中培训内容
- 安全教育管理培训心得课件
- 培养高中生阅读质疑能力“三落点”
- 房屋安全加固工程方案(3篇)
- 安全教育正确灭火课件
- 广州数控GSK 980TDc车床CNC使用手册
- 2024年急危重症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理专家共识
- 医学教材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课件
- 公转私借款合同书模板
- 2024版债务处理咨询服务协议
- 《我们走在大路上》 课件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必背考点113条背记手册
- 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
- 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提升培训会
- 移动公司个人求职简历模板
- 创伤中心基层医院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