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五、肌 电,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的传导,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五、肌 电,轴突:神经元的轴状突起突触:轴突与神经元或肌细胞的连接、接触。,突触的电镜照片(轴突部分),突触超微结构模式图,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接头前膜 (终板前膜) 接头后膜 (终极后膜)接头间隙 (终板间隙),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二)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兴奋冲动经过运动终板传递过程示意图,兴奋传递失活,兴奋由神经传送给肌肉(神经肌肉传递),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神经膜通透性改变,Ca2进入末梢,突触小泡破裂,Ach释放,Ach扩散至终膜,R-Ach形成,终膜去极化,产生EPP(终板电位),发放动作电位,兴奋收缩耦联,肌纤维收缩,失活,胆碱脂酶分解Ach,使其失活Ach作用2毫秒制约因素美洲箭毒、-银环蛇毒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肌肉松弛剂)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脂酶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的代谢,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五、肌 电,五、肌电,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轻度用力时用针电极从20个不同部位记录到的正常人肱二头肌的运动单位电位,不同程度收缩时骨骼肌肌电图(表面电极引导),引导肌电信号的电极分类:,引导肌电信号的电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电极,另一类是表面电极。,1.针电极,2.表面电极,第三节 肌纤维的收缩过程,一、肌丝滑行学说,骨骼肌收缩示意图,肌丝滑行原理示意图,二、肌纤维收缩的分子机制,1.兴奋-收缩耦联 三个主要步骤: 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 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指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 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物,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横桥摆动,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分解ATP释放能量,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2.肌丝滑行,1. Ach释放 2. AP沿膜传播3. Ca从SR释放4. Ca与肌钙蛋白C端结合,原肌球蛋白开放肌动蛋白位点5. 肌球蛋白横桥摆动,推动细肌丝6.Ca被移走 (uptake by SR)7. 原肌球蛋白封闭肌动蛋白的位点,运动神经冲动传至末梢N末梢对Ca2+通透性增加 Ca2+内流入N末梢内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ACh释放入接头间隙 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受体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板电位(EPP)EPP引起肌膜AP,肌膜AP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球蛋白发生位移暴露出细肌丝上与横桥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激活ATP酶作用,分解ATP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小结:骨骼肌收缩全过程,1.兴奋传递 2.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兴奋-收缩耦联后,肌膜电位复极化,终池膜对Ca2+通透性肌浆网膜Ca2+泵激活,肌浆网膜Ca2+,Ca2+与肌钙蛋白解离,原肌凝蛋白复盖的横桥结合位点,骨骼肌舒张,四、骨骼肌舒张机制,第四节 骨骼肌特性,一、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的特性。弹性:而当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恢复的特性。粘滞性: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所产生的特性。,二、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兴奋条件,1.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2.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刺激强度: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刺激的作用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率,第五节 骨骼肌收缩,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一)向心收缩 概念: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特点: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当屈肘举起一恒定负荷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随关节角度而变化,等张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张力相等,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二)等长收缩概念:肌肉在收缩对其长度不变。 (静力收缩)如体操中的“十字支撑”“直角支撑”和武术中的站桩,(三)离心收缩,概念: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如下蹲时,股四头肌在收缩的同时被拉长,以控制重力对人体的作用,使身体缓慢下蹲,起缓冲作用。如搬运重物时,将重物放下,以及下坡跑和下楼梯等也需要肌肉进行离心收缩。,(四)等动收缩,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等动收缩和等张收缩区别: 等动收缩时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等张收缩则不能。 等动收缩的速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理论和实践证明,等动练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等动收缩时在整个运动范围内肌肉都产生最大张力,(五)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1.力量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张力。离心收缩产生的力量比向心收缩大50%左右,比等长收缩大25%左右。原因:是牵张反射,肌肉受到外力的牵张时会反射性地引起收缩。在离心收缩时肌肉受到强烈的牵张,因此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强烈收缩。是离心收缩时肌肉中的弹性成分被拉长而产生阻力,同时肌肉中的可收缩成分也产生最大阻力。,3.代谢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离心收缩时所消耗的能量低于向心收缩,其耗氧量也低于向心收缩。肌肉离心收缩对其他与代谢有关的生理指标的反应(如心率、心输出量、肺通气量、肺换气效率、肌肉的血流量和肌肉温度等)均低于向心收缩。,2.肌电在负荷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的IEMG较向心收缩低,4.肌肉酸疼,很早就发现,肌肉做退让工作时容易引起肌肉酸疼和损伤。近来研究表明,大负荷肌肉离心收缩比向心收缩更容易引起肌肉酸疼和肌纤维超微结构以及收缩蛋白代谢的变化 。,离心收缩、等长收缩和向心收缩后的肌肉酸疼之比较 离心收缩导致的肌肉酸疼最明显,向心收缩导致的肌肉酸疼最不明显,二、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一)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绝对肌力:某一块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肌肉的绝对肌力和肌肉的横断面大小有关,肌肉的横断面越大,其绝对肌力越大。 相对肌力:肌肉单位横断面积(一般为l平方厘米肌肉横断面积)所具有的肌力。 绝对力量:在整体情况下,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在一般情况下,体重越大绝对力量越大。相对力量:如果将某人的绝对力量除以他的体重,即每公斤体重的肌肉力量。,(二)肌肉力量与运动 1.力量-速度曲线 张力大小: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收缩速度:取决于能量释放速率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无关。,力量-速度曲线(离体肌肉),2.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肌肉力量增加可以提高运动速度。,握推力量不同的人在不同负荷下的运动时间,3.肌肉力量与爆发力人体运动时所输出的功率,实际上就是运动生理学中所说的爆发力,是指人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在某些运动项目中,如投掷、短跑、跳跃、举重、拳击和橄榄球等项目,运动员必须有较大的爆发力。在训练中是极大限度地提高相对爆发力还是绝对爆发力,取决于在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中哪种素质更为重要。如短跑、跳跃等项目的运动员应保持较轻的体重,使肌肉的相对力量得到提高。同时又要通过训练使肌肉的收缩速度得到提高。对需要提高绝对爆发力的运动员,如投掷项目运动员、美式橄榄球防守运动员及相扑运动员等,应增加肌肉的体积,提高运动员的绝对爆发力。这样可能使加速度有所下降,但不应下降到引起绝对爆发力下降的水平。问题在于找到使绝对爆发力与加速度两者结合能达到最佳运动能力的那一点。,三、运动单位的动员 (一)运动单位概念: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简称MU)。,运动性运动单位:肌纤维兴奋时发放的冲动频率较高,收缩力量大,但容易疲劳,氧化酶的含量较低,属于快肌运动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肌纤维兴奋时冲动频率较低,但发放可持续较长的时间,氧化酶的含量较高,属于慢肌运动单位。 眼外直肌运动单位:5-7条肌纤维 腓肠肌运动单位:200多条肌纤维一般说来,一个运动单位中的肌纤维数目越少就越灵活,而越多则产生的张力越大。每个运动单位又可分成许多亚单位。每个亚单位由10-30条肌纤维组成。,(二)运动单位动员,肌肉收缩时参与的肌纤维数目越多,产生的张力就越大。张力不但与兴奋的运动单位数目有关,而且也与运动神经元传到肌纤维的冲动频率有关。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动员(简称MUI)。运动单位动员也可称为运动单位募集。,第六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一、肌纤维类型的划分 (一)按颜色肌纤维红色的为红肌,象长途飞行的鸽子胸肌是红肌,家鸡的胸肌呈白色的为白肌。这种红白肌之分,主要和肌纤维内肌红蛋白含量的多少相关。(二)按肌肉收缩的速度不同的肌纤维类型,按其收缩快慢不同,可划分为慢肌和快肌两种类型。,(三)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慢、氧化型(SO),快、糖酵解型(FG)和快、氧化、糖酵解型(FOG)三种类型。 (四)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快白、快红和慢红三种类型。(五)布茹克司(Brooks,1970) 型和型;型中又根据对NADH(四唑)还原酶的显色反应不同分为a、b和c三个亚型。,二、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一)不同肌纤维的形态特征,(二)生理学特征 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 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 快肌运动单位的收缩力量明显大于慢肌运动单位。,无训练者(A)和快肌纤维百分比不同的运动员(B)的力量-速度曲线快肌纤维百分比高者,力量-速度曲线向右上方转移,3.肌纤维类型与疲劳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抗疲劳能力不同。如图可以认为和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在收缩时能产生较大的力量,但容易疲劳。,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与疲劳的关系,(三)代谢特征,三、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在运动中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参与工作的程度依运动强度而定。在运动训练时,采用不同强度的练习可以发展不同类型的肌纤维。为了增强快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必须包括大强度的练习;如果要提高慢肌纤维的代谢能力,训练计划就要由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组成。,高耐克等人让受试者以2/3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发现慢肌纤维中的糖原首先被消耗,继而转向快肌纤维。甚至当慢肌纤维中的糖原完全空竭时,快肌纤维中还有糖原剩余。而以15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快肌纤维中的糖原首先被消耗。这说明:在以较低的强度运动时,慢肌纤维首先被动员;而在运动强度较大时,快肌纤维首先被动员。,四、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1.一般人的肌纤维组成研究方法:常常用针刺活检取样法、开放性活检取样法或尸检法来获得身体中骨骼肌肌纤维组成的数据。从表2-5中可以看出男女受试者上下肢肌肉的慢肌纤维百分比平均为40-60%肌纤维的百分比分布范围很大:慢肌纤维百分比最低的为24%,最高的为74.2%,表2-5 一般人的肌纤维组成,2.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具有项目特点: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高;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既需要耐力又需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如中跑、自行车等):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男运动员肌纤维类型分布,女运动员肌纤维类型分布,五、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一)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萨尔庭(Saltin)发现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萨尔庭对6名成年男受试者进行了5个月的长跑训练。在训练前后测定了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慢肌纤维百分比、慢肌纤维面积、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和磷酸丙糖激酶等指标后发现,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慢肌纤维面积、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和磷酸丙糖激酶在训练后都显著提高了,但慢肌纤维百分比却没有明显提高 。,(二)酶活性改变,第七节 肌电的研究与应用,一、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如果在神经通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上给予电流刺激,从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上记录诱发电位,然后根据下列公式可计算出神经的传导速度。 V=S/t式中:V为神经传导速度,单位为米/秒;t为两刺激点从刺激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时间差,单位为秒;S为两刺激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S1:肘部的刺激电极 S2:腕部的刺激电极 R:记录电极,二、利用肌电图研究肌肉疲劳,肌肉疲劳对其肌电活动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用肌电来研究肌肉疲劳的发生及机制。(1)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 肌电幅值是指肌电信号的振幅大小。在肌电研究过程中,反应肌电幅值的指标有积分肌电(EMG)和均方根振幅(RMS)。,在肌肉等长收缩至疲劳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肌电幅值随着肌肉疲劳程度的加深而增加。,不同持续时间股直肌、股外肌IEMG的增长情况,(2)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信号的频谱变化,研究表明,在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信号的频率特性可随着肌肉的机能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反应肌电信号的频率特性的指标有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心频率(FC)。,肌肉疲劳前后肌电频率谱变化,在研究肌肉持续工作至疲劳过程中发现,随着疲劳程度的加深,肌电信号的频谱左移,即平均功率频率降低。,不同持续时间股直肌、股外肌肌电图MPF的下降情况,三、利用肌电图评价肌力,当肌肉以不同的负荷进行收缩时,其肌电信号的积分值(IEMG)同肌力成正比关系,即肌肉产生的张力越大IEMG越大。柯菲因(Chaffin)等人发现当肌肉用40%MVC以下强度收缩时,肌力与肌电呈线性关系。60%MVC以上强度时,肌力与肌电也呈线性关系,但此时的直线斜率较大。而肌力在40%-60%MVC时,肌力与肌电之间的线性关系往往就不存在了。,在匀速屈肘运动中肌张力与IEMG的关系 A 的心收缩 B 离心收缩,肌肉与肌电的线性关系,四、利用肌电进行动作分析,在运动过程中可用多导肌电记录仪将肌电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运动中每块肌肉的放电顺序和肌电幅度,结合高速摄像等技术,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诊断。 分析某项运动技术,找出在完成该项动作时有哪些肌肉参加;各个肌肉用力程度怎样;顺序如何;直接为科学地安排教学与训练提供依据。,上肢竖直作主动起蹲时股四头肌的肌电图(2毫伏、400毫秒)1.股外肌;2.股直肌;3.股内肌,绕螺时的肌电变化,五、利用肌电图分析肌纤维类型,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疲劳时的肌电图特征也不同。慢肌纤维百分数较高的受试者(ST%59),在各种负荷(30%MVC、50%MVC及79%MVC)至疲劳的工作中,MPF下降斜率比慢肌纤百分数较低的受试者(ST49)要低,当负荷增加时更明显。,1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 )。A肌原纤维 B肌纤维C肌小节 D肌丝2静息状态下,肌小节中只有粗肌丝的部分是( )。AA带 BI带 CH区 DZ线3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平衡电位 BNa+平衡电位CCl-平衡电位 DCa2+平衡电位4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停止外流 BNa+迅速大量外流CK+突然迅速外流 DNa+迅速大量内流,6有髓鞘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式是( )。A局部电流 B跳跃式传导C膜电位 D跨膜电位7运动神经纤维末梢所释放的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C5羟色胺 D乙酰胆碱11当兴奋从运动神经传至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的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膜上的( )。ACa2+通道开放 BNa+通道开放CK+通道关闭 DCa2+通道关闭13按照肌丝滑行理论,肌肉缩短时( )。A明带的长度减小,H带减小或消失 B暗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C明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 D暗带和明带的长度均减小,15在骨骼肌兴奋一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 BMg2+CCI- DCa2+16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力量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是( )。A向心收缩 B离心收缩C等长收缩 D等动收缩19快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多 B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少C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多 D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少20骨骼肌实现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纤维 B肌原纤维C肌小节 D肌动蛋白,22细肌丝主要由( )组成。A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C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 南方能源产品讲解
-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 如何控制微生物污染药品
- 宪法日宣誓活动实施方案大纲
- 述职汇报用好还是用
- 手术病人护理常规
- 区域活动指导讲座实务要点
-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标准解析
- 体育锻炼心率讲解
- 尿路感染临床路径及表单
- LY/T 2787-2017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
- GB/T 30758-2014耐火材料动态杨氏模量试验方法(脉冲激振法)
- 材料品牌确认单
- DBJT13-370-2021 福建省柔性饰面砖应用技术标准
- DBJ53T-64-201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 大唐集团公司工作票、操作票使用和管理标准(版)
- 中国政治思想史完整版课件
- Q∕SY 03026-2019 石脑油-行业标准
- 工业设计史-日本工业设计-自制
- D型便梁工法(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