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_第1页
县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_第2页
县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_第3页
县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_第4页
县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县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20 xx 年是农业部倡导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 是全省 20 xx 年 15 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之一 通过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 做到了 决策早 目标明 资金足 工作实 按照 千亩攻关 万 亩展示 十万亩示范 的模式 倾力打造水稻高产创建百里长廊 高产创建活动圆满成功 成效显著 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 项目实施效果 一 实施地点和规模 高产创建的目标是 900 公斤攻关 850 公斤展示 800 公斤 示范 力争三角形强化栽培的集中连片推广面积位居全省第一 中 稻 再生稻的单产全省第一 带动全县水稻单产比前三年亩增产 5 以上 在兆雅 云龙 天兴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片 3 个 面积 3106 亩 在嘉明 福集 天兴 得胜 云龙 兆雅 太伏等七个镇建立县级 千亩展示片 7 个 面积 2 355 万亩 万亩辐射带动片 15 个 面积 21 5 万亩 沿省道 219 线和县道万得路沿线的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带里程 达到了 90 公里 二 实施效果 1 千亩攻关片 据对兆雅 云龙 天兴三个千亩核心区随机测 产调查 面积 392 5 亩 中稻平均亩产 727 7 公斤 比非示范区亩增 产 101 1 公斤 增产 16 1 再生稻平均亩产 177 4 公斤 比非示范 区亩增产 62 4 公斤 增产 54 3 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 905 1 公斤 比非示范区亩增产 163 5 公斤 2 万亩展示片 万亩示范区面积 2 355 万亩 据 7 个示范镇产 量调查统计 平均亩产 681 公斤 比非示范区亩增产 54 4 公斤 增 产 8 7 再生稻平均亩产 170 5 公斤 比非示范区亩增产 55 5 公斤 增产 48 2 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 851 5 公斤 比非示范区亩增产 109 9 公斤 3 十万亩示范片 21 5 万亩辐射带动区平均亩产 660 公斤 比 非示范区亩增产 33 4 公斤 增产 5 3 再生稻平均亩产 142 8 公斤 比非示范区增产 27 8 公斤 增产 24 2 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 802 8 公斤 比非示范区亩增产 61 2 公斤 千亩攻关片中稻高产田块出现之多是近年来罕见的 8 月 7 日 四川省农业厅组织省 市有关专家对 承担的水稻 杂交中稻 万 亩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 专家组在听取了水稻万亩 高产示范推广工作汇报 并实地考察后 随机选择云龙镇大水河村 两块田 战旗村一块田进行测产 上等田 战旗村 2 社农户吴玉兵 的田块 面积 2 0 亩 品种 优 602 栽培技术按三角形强化栽培 实收亩产 781 6 公斤 中等田 大水河村 8 社林志楷的田块 实收 亩产 731 1 公斤 下等田 大水河村 8 社林少杰的田块 亩产 681 1 公斤 示范区也涌现了大量再生稻高产典型田块 兆雅镇石龙村 3 组农户薛世银田块实际亩产达到 320 公斤 云龙镇战旗村 2 组农户 林少春亩产 250 公斤 据调查 辐射带动户再生稻一般亩增产 20 30 公斤 增 10 20 三 经济效益 千亩攻关片 3106 亩 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 905 1 公斤 比非示 范区亩增产 163 5 公斤 增加稻谷产量 50 783 万公斤 万亩展示区 面积 2 355 万亩 中稻再生稻两季比非示范区亩增产 109 9 公斤 增 加稻谷产量 258 815 万公斤 十万亩示范片面积 21 5 万亩 中稻再 生稻两季比非示范区亩增产 61 2 公斤 增加稻谷产量 1315 8 万公斤 以上合计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推广水稻强化栽培增加稻谷产量 1625 398 万公斤 按稻谷当前国家保护价 1 8 元 公斤计算 增加产 值 2925 716 万元 经济效益显著 二 全面贯彻高产创建组织保障措施 主要采取了 六统 六抓 措施 六统 即充分做到了 品 种统供 旱秧统育 三角形统栽 施肥统配 病虫统防 促芽肥统 施 为了将 六统 措施落到实处 切实采取 六抓 一是抓领 导 成立了以县委常委 副县长李小平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县委或 县府主要领导做到了 七个一 即 县委 县政府主要领导已分别 作出了一次重要批示 县委书记肖荣华 县长朱华参加了 4 月 1 日 在云龙镇大水河村 8 社举行的全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启动仪式 参 与了一次以高产创建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分别出席了 1 2 次的高产 创建专题会议 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一个 中稻再生稻超高产示 范工程实施意见 的文件 同时成立了高产创建百里长廊县级技术 指导组和镇级区域技术指导组 二是抓投入 县镇财政投入高产创 建专项经费 110 万元 其中县级财政 80 万元 主要用于超级稻种子 补贴 10 元 亩 三角形栽秧补助 40 元 亩 工作经费 5 元 亩 三是 抓服务 农业局成立全县的技术指导组和分镇的区域技术指导小组 共有 61 名县镇农技人员直接参与 使每个创建村有一名技术指导员 服务 为高产创建示范户提供培训 示范 现场指导等技术和物化 服务 四是抓培训 大声势宣传动员 层层召开项目动员和技术培 训会 利用黑板报 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把技术传授到项目区农户 做到了任务 目的 技术家喻户晓 召开各类动员培训会 325 场次 出动宣传车 75 辆次 发放技术资料 48000 余份 基本做到了家家知 道 户户明白 技术到田 一月初县农业局技术指导组派出科技人 员深入示范镇 村开展了一个月的技术培训 主要培训水稻强化栽 培 旱育秧技术 各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也在 2 3 月 集中时 间 人力 精力对各示范村的示范农户进行统一技术培训 做到示 范户人人明白并懂得技术要点 做到心中有数 五抓考核 县政府 出台了一套高产创建评价和考核奖励体系 把高产创建百里长廊纳 入县 镇 村农村经济发展目标考核 县对镇 镇对村层层落实创 建责任 六是抓示范 县 镇 村齐抓共管 高产创建在兆雅 云 龙 天兴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片 3 个 面积 3100 亩 在嘉明 福集等 七个镇建立县级千亩展示片 7 个 面积 2 355 万亩 万亩辐射带动 片 15 个 面积 21 5 万亩 沿省道 219 线和县道万得路沿线的水稻 高产创建示范带里程达到了 90 公里 共有省道 219 线和县道 万得 线的七个镇 61 个村 244 个农业社和 13335 户农户参与核心区高产创 建活动 三 推广落实关键技术 1 普及良种 项目区主推品种为 优 602 优 7 号等超级稻 和地方优良品种 z 优 272 优 h103 川香优 2 号等 面积 21 5 万 亩 占示范区的 96 2 2 实行旱地育秧 适期早播早栽 示范区内旱地育秧占 58 5 其中县级和镇级核心示范片的旱地育秧面积达到了 100 带动全县推广旱地育秧 22 5 万亩 面积比历年都大 旱育秧播种期 为 2 月 18 25 日 旱育秧移栽时间集中在 3 月 28 4 月 10 日 湿润 秧为 3 月 1 6 日播种 移栽时间 4 月 15 22 日 做到精细播种 旱 育秧和水育秧苗床地均按每丈秧厢施清粪水 2 3 挑加 1 公斤磷肥的 用量进行培肥 精细作厢播种芽谷 旱育秧用 旱育保姆 拌种包 衣播种 据调查 旱育秧成秧率达到 87 6 水育秧达到 83 5 3 大力推广水稻三角形强化栽培技术 嘉明 福集 天兴 得 胜 云龙 兆雅 太伏等七个重点示范镇 2 355 万亩水稻示范片全 部按照 1 3 1 5 尺 1 0 1 1 尺规格 亩栽 3500 4800 穴 穴栽 3 粒谷 苗并成 3 寸距离的等边三角形模式 亩基本苗 1 0 1 5 万苗 示范区 带动了全县推广水稻强化栽培面积 21 5 万亩 4 大力提倡规范化栽培 在推广三角形强化栽培基础上 大面 积水稻栽插按宽窄行 10 6 5 6 或 8 9 5 6 寸开厢条栽 亩栽 1 0 1 2 万穴 每穴栽 2 粒谷苗 大面积基本苗 2 2 8 万苗 施肥按 有机 无机结合 氮 磷 钾肥配合的原则 做到亩施农家肥 1000 公斤 纯氮 12 14 公斤 氮 磷 钾配比 2 1 1 进行施肥 移栽后一 周内施用专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病虫防治根据发生情况和预测 预报进行 重点对二代螟虫和纹枯病进行了适期防治 5 抓再生稻促芽肥施用 再生稻是我县晚秋生产的特色优势 水稻示范推广突出抓好再生稻促芽肥施用 按照 三集中 集中人 员 时间 精力 和 五统一 统一规划 统一用量 统一购肥 统一指导 统一施用 的成功经验来抓促芽肥的施用 20 xx 年再 生稻促芽肥施用工作于 7 月 28 日结束 福集 得胜 云龙 兆雅 太伏 天兴 嘉明等七个重点核心镇再生稻施肥面积 2 355 万亩 其余 12 个镇每镇核心示范片面积 1000 亩 3 5 万亩高产核心示范片 严格按照 三集中 集中人员 时间 精力 和 五统一 统一 规划 统一用量 统一购肥 统一指导 统一施用 的模式施用促 芽肥 每亩施用尿素 20 公斤 核心示范片带动了全县 45 万亩再生 稻促芽肥的施用 平均每亩施用促芽肥尿素在 10 公斤以上 为再生 稻全面丰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 抓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体会 实践表明 实现多项目捆绑大大提高了整体效果 水稻高产创 建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 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平台 是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关键举措 不仅促进粮食增产 农民 增收 确保粮食安全 还带动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 为新农 村建设生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 要切入点 1 组织保障是关键 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得到了农业部及省市 领导的高度重视 省农业厅粮油处 市农业局 省水稻高粱研究所 都重视和支持 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 多次派出专家到 指导 工作 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逐级成立了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 分解任务 落实责任 强化考核 保障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落实到 位 2 政策扶持是动力 县 镇各级想方设法筹集资金 加大投入 强化政策扶持 在种子 肥料和栽秧等方面予以补助 调动了群众 投身水稻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保障了示范面积 强化了田间管理 确保了水稻高产创建的成功 明显提升了科技应用水平 发挥了良 好增产作用 3 技术指导是支撑 为了确保水稻高产创建技术到位 制定 了浅显易懂的技术规范发放给农户 组织农技人员开展现场指导 并聘请省农科院专家专题培训水稻高产技术 通过强化技术服务 科学指导生产 为水稻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推广旱育秧 三 角形强化栽培等主推技术 创建区域内旱地育秧占 58 5 其中县 级和镇级核心示范片的旱地育秧面积达到了 100 带动全县推广旱 地育秧 22 5 万亩 面积比历年都大 强化栽培基本按照 1 3 1 5 尺 1 0 1 1 尺规格 亩栽 3500 4800 穴 穴栽 3 粒谷苗并成 3 寸距离 的等边三角形模式 亩基本苗 1 0 1 5 万苗 比往年多 0 2 0 5 万苗 夯实了高产基础 高产创建是把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 平台 4 优良品种是基础 推广农业部确定的超级稻品种 这类品 种不仅中稻产量高 而且再生力强 能保证中稻再生稻双高产 易 被农民接受推广 以水稻 优 602 优 7 号为主推品种 创建 区占 81 3 为水稻高产奠定了基础 5 技术创新是通道 通过水稻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