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针ppt课件.ppt_第1页
皮肤针ppt课件.ppt_第2页
皮肤针ppt课件.ppt_第3页
皮肤针ppt课件.ppt_第4页
皮肤针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员 皮肤针简介 皮肤针应用 操作方法 简介 操作方法 皮肤针应用 皮肤针法为丛针浅刺 是以多支短针浅刺人体一定部位 穴位 的一种针刺方法 它是我国古代 半刺 浮刺 毛刺 扬刺 等针法的发展 皮肤针法曾失传 直至孙惠卿于1940年前后重新发明梅花针的医疗工具和治疗方法 建立现代梅花针疗法 素问 皮部论 说 凡十二经脉者 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 必先于皮毛 说明十二皮部与经络 脏腑的密切联系 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 调节脏腑经络功能 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皮肤针应用 皮肤针法是以特制的多支短针组成的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皮肤针的针头呈小锤形 针柄一般长15 19厘米 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 针盘下面散嵌着不锈钢短针 皮肤针分类 1 按所嵌针数 2 按针柄软硬 皮肤针检查 2 针尖要求不可太锐 应呈松针状 4 检查针具时 可用脱脂棉轻沾针尖 如针尖有钩曲或有缺损 则棉絮易被带动 1 针柄要坚固具有弹性 3 全束针类要平齐 防止偏斜 钩曲 锈蚀和铁损 皮肤针治疗原理 中医方面 基于经络学说中的皮部理论 1 十四经脉的络脉加上脾之大络和胃之大络 称为十六别络 别络为络脉的主干 对无数细小络脉起主导作用 各自再分出若干小络 称之为孙络 人体内脏和外界发生联系 有依赖于皮部小络 外界的信息由小络传递于络脉 由络脉传于经脉 再由经脉传入内脏 人体才能根据信息 来调整适应外界变化 2 素问 皮部论 说 皮者 脉之部也 邪客于皮则腠里开 开则邪入客于络脉 络脉满则注于经脉 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 故皮者 有分部 不与而生大病也 邪气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 疾病传变层次 皮 络 经 腑 脏且审查皮部变化 诊断体内病证 其色多青则痛 多黑则痹 黄赤则热 多白则寒 无色皆见 则寒热也 终盛则入客于经 阳主外 阴主内 3 应用皮肤针叩击刺激皮部 以调整经络以及所属脏腑失衡状态 达到治病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 脊柱两侧的皮部以及阳性反映与内脏联系的实质 可能与节段性神经的支配有关 因某一内脏器官的感觉神经纤维 与一定的皮肤肌肉区的感觉神经纤维 都进入相应的脊髓节段 内脏和体表可能通过这条途径 在神经和体液参与下相互联系 因此 当内脏病变时 常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出现阳性反映和阳性物 这便是皮肤针重点叩刺的部位 皮肤针应用 操作方法 叩刺方法 刺激强度 叩刺部位 1 沿着与疾病有关的经脉循行路线叩刺 2 项 背 腰 骶部的督脉和膀胱经 其次四肢肘 膝以下的三阴 三阳经 脏腑经络病变 1 选取与疾病相关的穴位叩刺2 背俞穴 夹脊穴 某些特定穴和阳性反应点 1 病变局部叩刺2 治疗头面五官疾病 关节疾病及局部扭伤 顽癣等疾病 局部具体叩刺顺序 探索 头部 按督脉 膀胱经 胆经循行 由前发际叩刺至后发际之脑户 玉枕 风池 两侧颞部由上往下叩刺 1 督脉 神庭 上星 囟会 前顶 百会 后顶 强间 脑户2 膀胱经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3 胆经 阳白 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4 颞部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项部 脑户至大椎穴之上 风池 天柱至第六颈椎棘突两旁 颈部 第一线叩刺胸锁乳突肌后缘 第二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下叩刺 第三线从下额角后向前叩刺 各部位具体叩刺 探索 肩胛部 肩胛骨内侧缘从上向下叩刺 肩胛冈上缘由内向外叩刺 肩胛冈下缘由内向外叩刺举臂困难着重腋窝后上方和前上方的肩关节周围处 脊背部 第1行叩刺脊柱两侧膀胱经第1侧线 第2行叩刺脊柱两侧膀胱经第2侧线 1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2 附分 魄户 膏肓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膏肓 骶部 由尾骨尖向外上方叩刺 每侧叩刺3行 上肢 按手三阴经 三阳经循经 关节部位可进行环形叩刺 部位具体叩刺顺序 面部 按局部叩刺 眼部 第1行从眉头沿眉毛向眉梢部叩刺 第2行由目内眦经上眼睑叩刺至瞳子髎 第3行由目内眦经眶下缘叩刺至瞳子髎 鼻部 由两侧鼻翼上方软骨部为重点 耳部 以耳垂后和耳前为重点 皮肤针应用 应用与注意事项 1 近视 视神经萎缩等眼科疾病 2 急性扁桃腺炎 感冒 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3 便秘等胃肠道疾病4 头痛 失眠 腰痛 皮神经炎 斑秃 痛经等疾病 1 针具要经常检查 注意针尖有无钩曲 针尖是否平齐 滚刺筒是否转动灵活 2 叩刺时动作要轻捷 正直无偏斜 以免造成患者疼痛 3 局部如有溃疡或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 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急腹症也不宜使用本法 4 要严格消毒 以防感染 5 滚刺筒不宜在骨骼突出部位处滚动 以免产生疼痛和出血 案例讨论 案例 患者 男 岁 离休干部 年前右侧肩胛下缘及右腋肋部出现带状庖疹至后一直出现疼痛和搔痒感 入夜尤明显 每晚睡觉起来 次在疼痛搔痒处捶半个小时左右才能入睡一会儿 多方求医服用中西药物及各种治疗都未见起效 来针灸科就诊 检查 神清 对答切题 右肩搔胛下缘及右腋肋部外观未见红肿有搔痕 无皮损 无压痛 右肩部活动尚可 苔薄白 质谈红 脉细弦 治疗 先在疼痛处用 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尔后用皮肤针在患侧疼痛处轻轻叩刺 皮肤呈微红表皮略有隐血即可 然后用音频电疗仪 型 电极放于其两侧或俩端的边缘上或边缘外 旋钮缓慢地转动 输出调节 使电流表指针缓慢地向右移动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