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 初 2011 级 学科 数学 主编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 课题 课题 3 1 1直线 射线和线段直线 射线和线段 学习目标 1 认识直线 射线和线段 2 能正确区分直线 射线和线段 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 掌握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及直线的基本性质 重点 1 直线 射线 线段的概念 2 直线的性质 3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难点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的性质 一 预习案 18 分钟 一 知识回顾 实际生活中我们所看见的线段 二 预习探究 1 什么叫线段 举例说明 2 直线有什么特点 3 射线有什么特点 4 线段 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5 直线的一条重要性质是什么 6 怎样表示线段 射线 直线 7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三 教师精讲 基础知识梳理 1 基本概念 由实际生活给出线段的形象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得到直线 把线 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得到射线 线段有两个端点 射线有一个端点 直线无端点 2 线段 射线 直线的表示方法 3 射线的方向性 4 点与直线 射线 线段的位置关系 重点内容点拨 公理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说明公理的合理性 二 合作探究案 15 分钟 问题 1 过平面上一点 可以画几条直线 过两点呢 过三点呢 四点呢 画图试一试 再说出你的结论 探究结论 问题 2 下图有多少条线段 哪条线段最长 哪条线段最短 A B C D 探究结论 方法一 以线段的端点为顺序 从左向右观察以 A 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AB AC AD 一共有三条 以 B 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BC BD 一共有两条 以 C 为左端 点的线段有几条 CD 一条 字典排序法 方法二 以基本线段的条数为顺序 基本线段有 AB BC CD 三条 线段上有一个分 点的线段有 AC BD 共两条 线段上有两个分点的线段有 AD 一条 一共有几条线段 3 2 1 6 条 还有其他方法吗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两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 2 1 条线段 有三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 3 2 1 条线段 那么有四条 五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又有几 条线段呢 课后好好动动脑筋想一想 三 训练案 12 分钟 当堂训练 P40 练习 1 判断 一条直线长 12CM 直线比射线长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两个端点之间可连成一条直线 2 下面图形有几条线段 哪条线段最长 哪条线段最短 课后练习 P44 3T 自主反思 年级 初 2011 级 学科 数学 主编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3 课题 课题 线段长短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比较 学习目标 1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2 会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几倍 会作两条线段的和与差 3 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 4 会度量线段的长度 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重点 1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2 按要求画出线段 难点 按要求画出线段 一 预习案 18 分钟 一 知识回顾 线段 射线 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二 预习探究 1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 度量线段的长度 这里有一条线段 要知道它的长度 该怎么测量 把线段的一个端点 A 对准直尺 0 刻度线 读出另一个端点 B 所对直尺的刻度就是线 段的长度 画一条 3 5CM 长的线段 会不会画 你准备怎样画 3 怎样认识公理 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 线段最短 三 教师精讲 基础知识梳理 线段长短的比较 1 重叠比较法 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 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 教师为学 生演示 步骤有三 1 将线段 AB 的端点 A 与 CD 的端点 C 重合 2 线段 AB 沿着线段 CD 的方向落下 3 若端点 B 与端点 D 重合 则得到线段 AB 等于线段 CD 可以记作 AB CD 若端点 B 落在 D 上 则得到线段 AB 小于线段 CD 可以记作 ABCD C D C D C D A B A B A B 2 数量比较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 AB 和线段 CD 的长度 将长度进行比较 可 以用推理的写法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写法如下 因为 量得 AB 5cm CD 5cm 所以 AB CD 或 ABCD 重点内容点拨 1 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和 差 倍 分的线段 教材 P42 例 1 例 2 补充作 a b 2 公理 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 线段最短 P41 动脑筋 的结果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 等量加等量和相等 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P43 B 组 1T 4 线段的中点 如果 B 在线段 AC 上 并且 AB BC 那么 B 点叫作线段 AC 的中点 P44 2T 二 合作探究案 15 分钟 问题 1 P43 A 组 3T 探究结论 问题 2 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探究结论 三 训练案 12 分钟 当堂训练 1 如图 根据图形填空 A B C D AD AB AC CD AD 2 如图 已知线段 AB 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 三等分点 四等分点 3 线段 AB BC B 点一定是线段 AC 的中点吗 为什么 课后练习 画一条线段 AB 2cm CD 3cm 用尺规作下列线段 2AB CD AB 2CD 自主反思 课题 课题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角与角的大小比较 年级 初 2011 级 学科 数学 主编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5 学习目标 1 理解角及角的有关概念 巩固平角及周角的认识 2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 能画出 一个角的平分线 3 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 能通过角的测量 折叠等体验 数 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重点 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难点 对角的有关概念的理解 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一 预习案 18 分钟 一 知识回顾 1 射线的概念 2 小学学的角的概念 二 预习探究 1 自己看书 44 47 2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完成下列各题 1 你观察过冰箱包装箱上标明冰箱倾斜角不能超过 度 你觉得的原因是 2 角的定义 a b 3 在下图中标出角的顶点 角的始边 角的终边 角的内部 4 我们在小学已经学过直角 平角 周角的知识 先分别画出一个这样的角 然后写 出 这种角分别旋转的度数 旋转量 5 仔细阅读 45 页倒数四行的内容 角的表示方法有 种 至少用三种方法来表示 以下角 6 比较下列两个角的大小 A B O A B O A B O AOB DEF AOB DEF AOB DEF 7 角平分线的定义 如果 OB 是 AOC 的角平分线 写出 AOB BOC AOC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二 合作探究案 15 分钟 1 如左图 已知 OB 是 AOC 的平分线 OD 是 AOB 的平分线 AOB 400 求出 BOD 的大小 2 如图 将图中的角用字母表示出来 三 训练案 12 分钟 当堂训练 P47 1 3T 自主反思 D A B O E F D E F E F A B O D A B O A C B D A D C B 年级 初 2011 级 学科 数学 主编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7 课题 课题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学习目标 1 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理解 1 度的角的概念 掌握周角 平角 直角的大小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理解余角及补角的概念 并掌握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方法 3 掌握角的大小的计算 重点 测量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的计算 难点 对余角及补角的概念的理解 角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一 预习案 18 分钟 一 知识回顾 1 周角 平角的概念 2 角的三种表示方法 3 角平分线的概念 二 预习探究 一 P48 的第一个做一做 1 画出 P47 的图 3 26 中的各个角 并用量角器测量它们的大小 2 1 度的角的大小的确定 3 角的换算单位 1 60 3600 1 1 60 1 3600 4 直角 平角 周角 锐角 钝角的概念 二 P48 的第二个做一做 1 测量 P48 的两个图形的角的大小 并求出它们的和与差 2 从两个图形的角的大小的计算 可以发现 1 2 180 度 3 4 90 度 3 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 两角之和等于 180 度 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两角之和等于 90 度 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4 互为余角及互为补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的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三 教师精讲 例 1 如图 已知 AOB 与 BOD 互为余角 OC 是 BOD 的角平分线 AOB 29 66 求 COD 的度数 按 P49 的例题写出解答 例 2 计算 1 360 430 2 15032 38039 3 72033 56045 4 900 37016 38 5 62018 4 0 6 30024 36 0 7 82046 5 二 合作探究案 15 分钟 问题 1 P51 A 组 4T 问题 2 P51 B 组 3T 三 训练案 12 分钟 当堂训练 P49 P50 练习 P50 A 组 1 2 3T B 组 1 2T 自主反思 年级 初 2011 级 学科 数学 主编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9 课题 课题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习目标 1 理解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意义 理解对顶角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的概念 能准确地找出三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八个角的关系 2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 会运用对顶角相等及等量代换的性质得到三条直线相交所得 8 个角之间的等量关 系及互补关系 重点 三条直线构成的角的关系 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难点 准确地找出三条直线构成的 8 个角之间的关系 用对顶角相交及等量代换得到它们 之间的等量关系 一 预习案 18 分钟 一 知识回顾 1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2 经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 即 如果 b a c a 那么 b c 二 预习探究 1 做一做 P54 的内容 2 对顶角的概念 如图 1 与 3 有共同的顶点 O 其中一个角 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 从做一做中得出相应的结论 也可从简单的推理中得到 对顶角相等 1 与 3 都是 2 的补角 因为同角的补角相等 所以 1 3 4 说一说 生活中的对顶角 5 画直线 l1 l2与 l3相交 找出它们中的对顶 角 6 理解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的概念 7 假设直线 l1 l2被 l3所截 有一对同位角相 等 比如说 1 5 找出图形中相等的角或互补的 角 A B C D O 3 1 4 2 8 应用 对顶角相等 及 等量代换 及等式的性质 可以得出相应的一些结论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 那么其他几对同位角也 相等 并且内错角也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有一对内错角相等 那么其他几对内错角也 相等 并且同位角也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有一对同旁内角互补 那么另一对同旁内 角也互补 并且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也相等 三 教师精讲 1 如右图 说出以下各对角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而得到的 1 与 2 2 与 4 2 与 3 答 1 与 2 是 l2 l3被 l1所截而得到的一对同旁内角 2 与 4 是直线 l2 l1被 l3所截而得到的同旁内角 2 与 3 是 l2 l1被 l3所截而得到的同位角 2 如图 2 33 找出下列图中的同位角 内错角和同旁 内角 二 合作探究案 15 分钟 应用 对顶角相等 及 等量代换 及等式的性质 可以得出相应的一些结论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 那么其他几对同位角也 相等 并且内错角也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有一对内错角相等 那么其他几对内错角也 相等 并且同位角也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有一对同旁内角互补 那么另一对同旁内角也互 补 并且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也相等 三 训练案 12 分钟 当堂训练 1 练习 P56 练习 1 2 题 课后练习 P56 P57 A 组 B 组题 自主反思 年级 初 2011 级 学科 数学 主编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1 课题 课题 3 4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 学习目标 1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 知道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大小 2 理解平移的性质 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重点 理解平移的定义及要素 会根据平移的定义作图 难点 理解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大小 一一 预习案预习案 18 分钟分钟 一 知识回顾 1 经过一条直线外一点 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 设如果 a b c是三条直线 ab bc 那么AA 二 预习探究 1 预习课本 P58 页 观察 思考并回答 1 点 A 的对应点是 点 B 与点是一对 B 2 射线 的方向就是窗页移动的方向 3 窗页移动的距离即点 A 到点 的距离 也可表示为线段 的长度 4 线段 AB 的关系是 AB 2 平移的定义 把图形上 都按 移动 叫作平 移 原来的图形叫做 在新位置的图形叫做该图形在平移下的 三 教师精讲 基础知识梳理 1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和 2 平移把直线变成与它 的直线 3 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 可以通过 与另一条重合 重点内容点拨 1 如图 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 对应角什么关 系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什么关系 2 平移的方向 3 图形的平移是 和 决定的 二 合作探究案 二 合作探究案 15 分钟分钟 问题 1 某公司准备在大厅的主楼梯上铺上地毯 其侧面如 图所示 请问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多少米 5 8m 2 6m C A B B A C 平移的 性质 探究结论 问题 2 如图 一个四边形经过平移后 点 平移到点的位置 请作出平移后的图A A 形 探究结论 三 训练案 三 训练案 12 分钟分钟 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1 下列现象 电梯的升降运动 风车的转动 篮球运动员投出的篮球运动 传 送带上物品的运送 其中 属于平移的是 A B C D 2 如图 ABC 经过平移后得到 A B C 则点 A 的对应点 是 B 的对应角是 A B 的对应线段是 3 已知两个重合的正方形纸片 边长都为 4ABCDAB C D 和 其中正方形沿方向平移 3 平移后的两个正方cmABCDBAcm 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2 cm 4 将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 3 请作ABC cm 出平移后的图形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 1 如图 线段 CD 是由线段 AB 平移得到的 则图中平行的直线是 相等的线段是 2 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D 位置 大小和形 状 3 将网格图中先向右平移 3 格 再向上平移 2 格得到ABC A B C 4 P59 练习 1 2 习题 3 4 A 1 2 3 A B C D AB DC A C B D C A B 年级 初 2011 级 学科 数学 主编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3 自主反思 课题 课题 3 5 1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 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 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 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重点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 理解直线与所成角的逻辑关系 正确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一一 预习案预习案 18 18 分钟分钟 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回顾 1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只有 和 两种位置关 系 2 如图 直线 则EFABCDMN与直线 分别相交于点 是同位角 是内错角 FNB 与ENB 与 是同旁内角 是对顶角 ENB 与EMD 与 二 预习探究二 预习探究 1 阅读课本 P61 P63 页 先认真思考并完成教材上提出的问题 然后完成下面的预习问 题 1 你们练习本上的横线与横线成什么关系 2 请选出其中二条 二条之间可空若干行 分别用 a b 表示 则 a b 再画一条 c 分别与 a b 相交 如右图 3 标出一对同位角 用 1 2 表示 并量一下度数 4 1 与 2 有何关系 因此 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 两直线平行 5 在图中取 1 的对顶角为 3 3 与 2 的大小关系如何 由图可知 3 与 2 为内错角 因此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 两直线平行 6 如图 a 1 与 4 互为补角 又因为 1 2 所以 2 与 4 的关系是 因此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 两直线平行 三 教师精讲三 教师精讲 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 平行线的性质 符号语言 性质 两直线平行 相等 性质 两直线平行 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性质 两直线平行 互补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N M A B C D E F a b c 重点内容点拨 重点内容点拨 1 注意角关系的成立是有平行作为前提条件的 不要错误认为只要是同位角就相等 2 在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下同旁内角的关系是互补而不是相等 二 合作探究案 二 合作探究案 15 分钟分钟 问题 1 如图 在四边形 ABCD 中 已知 AB CD B 600 求 C 的度数 由已知条件能否求得 A 的度数 探究结论 问题 2 如图所示 已知 AB CD B 130 D 150 求 E 的度数 探究结论 三 训练案 三 训练案 12 分钟分钟 当堂训练 1 如图所示 AB CD 则与 1 相等的角 1 除外 共有 A 5 个 B 4 个 C 3 个 D 2 个 2 如图所示 AD BC 1 78 2 40 则 ADC 3 如图所示 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 即拐弯前 后 的两条路平行 若第一次拐角是 150 则第二次拐角为 4 如图 已知 BC DE DE BC 1 4 理由是 2 理由是 B 180 2 180 理由是 5 如图 且 AB CD BACCEACDAE 平分 平分 求证 1 2 90 D C B A 1 E DC B A D CB A 1 2 BC A D 2 1 E C A B D 年级 初 2011 级 学科 数学 主编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5 课后练习 P63 练习 1 2 P68 3 B 组 1 2 自主反思 课题 课题 3 5 2 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 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了解推理 证明的基本格式 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 2 学习简单的推理论证说理的方法 3 通过简单的推理过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 同时培养提高 学生 观察 分析 推理 论证 的能力 重点 重点 平行线判定方法 1 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 难点 难点 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 一一 预习案预习案 18 分钟分钟 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回顾 1 如果 a b b c 那么 理由是 2 经过直线外一点 与这条直线平行 3 如图 请填空 1 与 2 是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而成的 角 3 与 2 是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而成的 角 5 与 6 是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而成的 角 8 与 2 是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而成的 角 4 如图 a b 则 1 3 3 180 二 预习探究二 预习探究 1 观察 P63 教材的观察 自己动手量一量 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2 阅读 P59 习题 3 4 A 组第 1 题 并思考 1 在做平行线的过程中 两种工具一静一动 这其中的道理你能明白吗 2 三角尺紧靠直尺的边和直线 AB 所成的角在平移前的位置和平移后的位置构成了一 对 角 其大小 3 只要保持 相等 画出的直线就平行于已知直线 4 怎样才能构成同位角 5 由上面的画图与问题 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判定方法 1 8 7 6 5 43 2 1 A B C DE F G a b c 2 4 3 1 简单说成 三 教师精讲三 教师精讲 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 符号语言 如右图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重点内容点拨 重点内容点拨 1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关键是找到一对相等的同位角 如图 若 能否得出直线 AB CD 12 2 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 与平行线的性质 1 的区别 二 合作探究案 二 合作探究案 15 分钟分钟 问题问题 1 如图 已知 1 2 180 AB 与 CD 平行吗 为什么 探究结论 探究结论 问题问题 2 如图 已知 1 2 证明 4 5 探究结论 探究结论 三 训练案 三 训练案 12 分钟分钟 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1 如图 已知 1 则 2 时直线 a b65 2 如图 木工用角尺的一边紧靠工件的边缘 另一边画两条直线 a b 这两条直线平行吗 为什么 3 已知三直线 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填空 a b c 证明 a b b c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a b c 2 4 3 1 2 1 N M AB CD E F G H 3 2 1 AB CD E F a b dc 5 1 3 2 4 b a c 2 1 年级 初 2011 级 学科 数学 主编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7 a c 4 已知 如右图 CE 平分 ACD 1 B 求证 AB CE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 P68 习题习题 4 自主反思自主反思 课题 课题 3 5 2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 2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掌握推理 证明的基本格式 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 2 学习简单的推理论证说理的方法 3 通过简单的推理过程的学习 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 同时培养提 高学生 观察 分析 推理 论证 的能力 重点 重点 平行线判定方法 2 和判定方法 3 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 难点 难点 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 一一 预习案预习案 18 分钟分钟 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回顾 1 平行线判定方法 1 是 2 如图 已知直线 MN 与直线 AB CD 分别相交于点 E F 只要添加条件 就能使 AB CE 二 预习探究二 预习探究 阅读 P65 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1 如下图 两条直线 a b 被第三条直线 c 所截 有一对内错 角相等 即 1 2 那么 a 与 b 平行吗 2 如下图 两条直线 a b 被第三条直线 c 所截 有一对同旁内角互补 即 1 2 180 那么 a 与 b 平行吗 N M AB CD E F 三 教师精讲三 教师精讲 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 同位角同位角 内错角内错角 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同旁内角 重点内容点拨 重点内容点拨 1 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区别 2 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关键是找准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 二 合作探究案 二 合作探究案 15 分钟分钟 问题问题 1 如图 已知 AB CD ABC ADC 问 AD BC 吗 探究结论 探究结论 问题问题 2 如图 则 DE 与 BC 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 BEABCABC 中 平分 1 2 请说明理由 探究结论 探究结论 三 训练案 三 训练案 12 分钟分钟 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1 如图 若 1 2 则 理由 若 3 4 则 理由是 2 如图 能判断 EB AC 的条件是 A C ABE B A EBD C C ABC D A ABE 3 如下左图所示 下列条件中 不能判定 AB CD 的是 A AB EF CD EF B 5 A C ABC BCD D 3 2180 4 如下右图 使 AB CE 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2 3 4 1 C B D A DC A B E 2 3 4 1 B A C D 5 4 3 2 1 D A B F E C C AB E D D E A B C 1 2 年级 初 2011 级 学科 数学 主编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9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 P66 练习 1 2 3 自主反思自主反思 课题 课题 3 6 1 垂线垂线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掌握互相垂直及其有关概念 2 理解并掌握垂线的两条性质 重点 重点 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及垂线的有关性质 难点 难点 垂线的有关性质及垂线的画法 一一 预习案预习案 18 分钟分钟 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回顾 1 如图 若 1 60 那么 2 3 4 2 改变上图中 1 的大小 若 1 90 请画出这种图形 并求出此时 2 3 4 的大小 3 直角等于 度 一个平角等于 直角 4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二 预习探究二 预习探究 1 观察 P69 的教材内容 举例生活中互相垂直的例子 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 有一个角是 时 这两条直线叫做 其 中一条直线叫做 它们的交点叫 3 如图 直线 AB 与 CD 垂直于点 O 记作 读作 则 COB AOB 三 教师精讲三 教师精讲 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 1 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形 垂直的条件 两直线相交 有一角为直角 2 垂直的符号及直角的标记 明确垂直的相互性 重点内容点拨 重点内容点拨 垂直的判定 垂直的性质 1 BOC 90 已知 2 AB CD 已知 O AB C D 2 3 4 1 AB CD AOD 90 二 合作探究案 二 合作探究案 15 分钟分钟 问题问题 1 如图 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 那么 a b 吗 al bl 探究结论 探究结论 问题问题 2 如图 4 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 a b 那么吗 la lb 探究结论 探究结论 三 训练案 三 训练案 12 分钟分钟 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1 已知两直线相交 有下列条件 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为 对顶角互补 90 三个角的和为 相邻的两个角相等 那么能确定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有 270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2 当图 1 中满足 时 能使 12 与OAOB 3 直线 EF 经过点 O 且 COF 则 AOE 为 ABCDO 如图2 直线于点30 4 如图 3 则 OCABOEOD 1 65 2 5 如图 已知 ABBCDCBC 1 2 BECF和是否平行 试说明理由 l ab 2 1 a b l 2 1 A B O O AB C D E F 2 1 AB D O C E 图 1图 2图 3 3 4 2 1 AB CD E F 年级 初 2011 级 学科 数学 主编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1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 1 P71 练习 1 2 2 如图 直线 BC 交于点 E 1 l 2 l 1 OABl 于点 2 l 1 若 求的度数 2 若 求的度数 3 你有何结论 1 20 2 1 n 2 自主反思自主反思 课题 课题 3 6 2 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有关概念 2 会作出直线外一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 3 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重点 重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难点 难点 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及从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画法 一一 预习案预习案 18 分钟分钟 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回顾 1 线段公理 两点之间 最短 2 过一点有 条直线 过两点有 条直线 3 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 4 点和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 和 5 直角三角形中最长的边是 二 预习探究二 预习探究 1 在一张纸上你能折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吗 动手试试看 2 阅读 P71 思考下列问题 1 若点 P 在直线 上 如何过 P 点作直线 的垂线 在位ll1 2 置和大小上有何关系 2 若点 P 在直线 外 过 P 点作直线 的平行线 则若点 P 在ll l 直线 过 P 点能作直线的垂线吗 直线的垂线与直线 垂 l l l l 直吗 依据是什么 3 过一点 P 为什么只能作一条直线与直线 垂直 依据是什么 l 2 1 O E A B C 1 l 2 l l l l 2 1 P AB M N P M l O P AB 3 如图 过点 P 作 PO直线 垂足为点 O 则线段 PO 叫 l 线段 PA PB 不是垂线段 叫做 线段 PO PA 的大小关系是 4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 最短 5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 三 教师精讲三 教师精讲 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 结论 1 在平面内 通过一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结论 2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 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 这条垂线段的长叫该点到直线的距离 重点内容点拨 重点内容点拨 1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 并不是指垂线段 2 点到线段的距离就是指点到线段所在的直线的距离 二 合作探究案 二 合作探究案 15 分钟分钟 问题问题 1 如图 1 过点 A 作 BC 的垂线 2 作点 B 到 AC 的垂线段 3 量出点 B 到 AC 的距离 探究结论 探究结论 问题问题 2 某工厂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十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语文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英语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2024年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合唱与合唱指挥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路货运行业数字化转型效率提升的物流行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报告
- 新品发布会执行方案
- 农业种植新技术应用及前景
- 2024年顺义区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油气回收制度管理办法
-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5年中考物理一模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 沧州小升初分班数学试卷
- 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的成本控制方案
- 加气站反恐怖防范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 保健按摩试题+答案
- 全屋定制培训
- 夏天来了安全饮食
- 《提高团队战斗力》课件
- 神州数码行测题
- 数字化赋能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 解读-刑法修正案十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