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版印刷机网纹辊_第1页
柔版印刷机网纹辊_第2页
柔版印刷机网纹辊_第3页
柔版印刷机网纹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柔柔版版印印刷刷机机网网纹纹辊辊 网纹辊是柔版印刷机的传墨辊 其表面制有凹下的墨穴或网状槽线 用于印刷时控 制油墨传送量 如图 8 所示 采用网纹辊不仅简化了输墨系统的结构 而且可以控制 墨层厚度 为提高印品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被人们誉为柔版印刷机的心脏 1 1 网网纹纹辊辊的的类类型型 早期使用的网纹辊是机械雕刻的铜质辊 并在铜辊上镀铬 以提高耐磨性 增加携 墨量 现代网纹辊采用激光雕刻陶瓷辊技术 两种网纹辊都有较好的传墨性能 但陶瓷网 纹辊价格偏高 在印刷高精度的网线版 印刷速度达到200m min 时 陶瓷网纹辊更 能显示出其耐磨 耐热的优势 但实践证明 陶瓷辊的墨穴易堵塞 应用时必须注意清 洗及保养 金属网纹辊由于有镀层 墨穴不易堵塞 但使用寿命不如陶瓷辊 大部分用户认为 尽管陶瓷辊初期投资大 但是这种网纹辊使用寿命长 特别是在 使用刮墨刀的输墨装置场合 性能优异 激光雕刻可以得到更精致的网线 足以 补偿与一般网纹辊相比的额外支出 2 2 决决定定网网纹纹辊辊传传墨墨性性能能的的参参数数 网纹辊的传墨性能与网纹辊的墨穴雕刻角度 墨穴容积 墨穴深度 网线数 清洗 情况等因素有关 a a 墨墨穴穴雕雕刻刻角角度度 网纹辊的表面是由无数大小一致 分布均匀的细小凹孔组成的 称为墨穴 如图9 所示 墨穴作为油墨载体 具有储墨和匀墨的作用 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克服 飞墨现象 最新发展的激光雕刻网纹辊技术 墨穴角度a 主要有 30 度 45 度 60 度 和 90 度 墨穴排列可相互交错或相互平行 由于雕刻过程有计算机控制 因此网 纹辊及其墨穴可以反复复制 国外有人建议 网纹辊墨穴的雕刻角度为60 度 b b 墨墨穴穴雕雕刻刻形形状状 墨穴一般有斜齿形 棱锥形 棱台形等 如图10 所示 斜齿形网纹辊供墨量较 大 一般用于涂抹 现代激光雕刻网纹辊多采用正六边形开口 实践证明 这种正六边 形的开口供墨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莫尔条纹的产生 印版加网角度不当可产生龟纹 注意 不要采用对称的墨穴圆形开口 因为圆形墨穴开口的墨穴之间的网墙面积增大 网纹辊上凸的部分称为网墙 不仅降低了供墨量 而且传墨的均匀性下降 c c 墨墨穴穴深深度度与与宽宽度度 油墨从墨穴中向印版上转移的墨量除了与油墨的性能 印刷速度等因素有关外 还 与墨穴的深度与宽度的比值有关 如图11 所示 显然 如果墨层开口窄而深 那么 墨穴底部的油墨就无法转移 逼近降低了墨穴中的油墨向印版上的转移率 而且也不利 于网纹辊的清洗 由此造成墨穴的永久堵塞 实践证明 墨穴开口宽度b 与深度 h 得比值 R 约等于 0 28 时 油墨转移较流畅 现代网纹辊一般用激光雕刻陶瓷辊制成 一般而言 网线数越高 墨穴深度越浅 墨穴深度及宽度以微米计量 d d 网网纹纹辊辊网网线线数数与与网网线线角角度度 网纹辊的传墨量一般以网线数来衡量 网线数是指在每厘米范围内所雕刻的墨穴数 量 一般讲 网纹辊的供墨量随网线数的增加而降低 实践证明 要获得品质优良的印 品 网纹辊的网线数应与印版加网线数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即网纹辊的网线数一般应 与印版加网线数的 4 倍左右 对于实地印刷 如果网纹辊的网线数过低 则供墨量太 大 印版边缘因积墨而造成印品边缘重影 如果网线数过高 供墨量不足 实地密度不 够而发花 实际工作中 必须根据供墨量合理选择线数 网纹辊的网线角度目前尚无统一规定 实际工作表明 较为理想的网线较为30 度和 60 度 但是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45 度 确定网线角度是应以减轻莫尔条纹 龟 纹 为基本原则 e e 墨墨穴穴体体积积 墨穴角度 网线数 墨穴形状及墨穴深度和宽度决定了墨穴的体积 网纹辊正是靠 这些凹下的墨穴来传墨 墨穴体积一般用于理论分析 实际工作中很难测量出其精确度 目前 测量墨穴尺寸的方法是用墨穴的平均数量来表示 墨穴数 D L M M 式 中 D 为网纹辊直径 L 为网纹辊长度 M 为网线数 不同的墨穴形状 不同的网线及不同的网线角度可组合成不同墨穴容积的网纹辊 表 2 表示不同网线网纹辊的容量及其相应的适用印刷产品 由于网纹辊的磨损和堵塞 实际传墨量为理论值的 70 80 3 3 网网纹纹辊辊的的清清洗洗 网纹辊回转时转移到印版上的墨量实际是一个变量 受到多因素的影响 在正常情 况下 墨穴内所填充的油墨量能转移到印版上大约在70 80 范围内 即使油墨本身 的稳定性及分散均匀性均符合质量要求 且网纹辊的制造精度也很高 但是 他转移到 印版上的墨量也是很有限的 当印品质量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时 其根本原因不在于 油墨本身的性能 也不在于网纹辊的精度 而是由于网纹辊在工作过程中其墨穴被干固 的油墨堵塞所致 墨穴底端的干墨 尤其是水基油墨干燥后较难溶解于新墨 除非溶解 时间很长 阻塞故障将减少墨穴的有效传墨量 因其阻塞的基本原因有 3 个 a 更换印件时 网纹辊清洗不彻底 b 长时间停 机 没有清洗网纹辊 c 油墨干燥性能过快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所以 要 保持墨量的精确传递 必须对网纹辊进行合理的清洗 目前 又以下 5 种清洗方法 a a 化化学学溶溶剂剂刷刷洗洗法法 将化学溶剂喷洒在网纹辊表面 根据网纹辊材料选用适宜的细密刷子 陶瓷网纹辊 用不锈钢刷 金属网纹辊用铜丝刷子 用刷子反复刷洗 这种方法只适于清洗粗网 线的网纹辊 优点是成本低 清洗方便 不污染环境 缺点是无法深入到墨穴中刷洗 所以清洗不彻底 很难清洗墨穴底部的污垢及积墨 因此 不能恢复墨穴容积 b b 化化学学溶溶剂剂浸浸泡泡法法 将网纹辊全部或部分侵入高 PH 值得强腐蚀性清洗剂槽内 让溶剂溶解软化干固 的油墨 最后用清水洗去腐蚀性清洗液和经充分腐蚀且软化的油墨 这种方法虽然较为 有效 但长期使用 腐蚀性溶剂会渗透保护层 腐蚀钢体 也不利于环保 c c 超超声声波波清清洗洗法法 将网纹辊浸放在一个充满化学清洗溶液的超声波清洗系统的槽内 槽内变频装置发 送高频声波 是溶液震动并产生气泡 墨穴内的干油墨 树脂 涂布料在溶液震动及气 泡定向爆炸面产生的内向爆炸力的共同作用下 从墨穴中一处并随清洗液流走 清洗时 间根据辊的大小基油墨阻塞情况而定 一般需要0 5 24h 在这个时间内 网纹辊长 期处在高频超声波震动下 会破坏陶瓷层 对网纹辊的墨层 墨穴内必会造成一定的损 害 另外 这种方法占地面积大 投资成本高 工艺复杂 虽然有一定清洗效果 但 是这种方法是否完善 尚需实际检验 d d 低低压压喷喷洗洗法法 用二碳酸钠 小苏打 作为清洗粉 在低压下喷洗网纹辊 可以彻底清洗残留在墨 穴中的干油墨 树脂 涂布料等 但要注意喷射压力不宜过高 否则有可能把陶瓷土层 从网纹辊体脱离 一般压力不得超过0 1MPa 由于二碳酸钠 碳酸氢钠是一种软化性 清洗介质 易溶 无毒无害 符合当今全球性的环保要求 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清洗效 果好 即可恢复墨穴容积 又可以现场直接进行清洗 还包括墨斗 油脂 墨迹等 这 种方法尽管近年来才发展 但很有潜力 值得推广 e e 塑塑料料细细珠珠喷喷射射清清洗洗法法 原理同低压喷洗法类似 不过清洗粉用的是塑料细珠 这种清洗方法可使网纹辊的 清洗速度提高 30 并能在提高印品质量的同时 还可以延长网纹辊的使用寿命 这 种方法塑料细珠的耗量少 清洗过程没有任何有害物质的排放和化学物品的沉淀 有利 于环保 高效安全 油墨阻塞墨穴是柔印中令人头疼的问题 用10 倍或 20 倍放大镜可以清楚地观察 墨穴阻塞的情况 从印刷工艺角度考虑 柔印墨量一般要求为每平方米1 2 克 UV 油墨则更少 如果采用 60 度的墨穴角度 网纹辊的网线数为300 线 in 时 墨穴体积则为每平方米 3 5 立方厘米 使用这样的网纹辊 墨穴所能转移的墨量达40 印版图文部分的墨 层厚度约为 1 5 微米 这是网点扩大率最低 2 2 刮刮墨墨刀刀装装置置 刮墨刀的作用是从网纹辊表面刮去多余的油墨 更好的控制向印版滚筒转移的墨量 油墨固化不良 过快或过慢 油墨化学成分配比不当 匀墨不均等故障 都会影 响刮墨效果 柔印油墨中有机颜料的颗粒直径一般为2 5 微米 这种小的颗粒一般不 会造成过墨刀的磨损 但是 由于颜料颗粒在油墨中的粘结而使其颗粒变大 有的颜料 颗粒直径达 10 25 微米 此时颜料分散的不均匀性将会加快刮墨刀的磨损 影响刮墨 性能 所以油墨在使用前必须充分均匀分散 刮墨刀鱼网纹辊配合使用 可对输墨量定量控制 如前分析 这可以是柔版印刷机 适应各种黏度的柔印油墨 在高速印刷下获得高品质印品 刮墨刀装置的两种类型 简单刮墨刀装置 即一片刮墨刀相切在网纹辊表面 这种简单刮墨刀装置有正 向式和逆向式两种刮墨方式 如图12 所示 正向式刮刀一般采用在与网纹辊接点处 切线成 45 度 70 度的角度刮墨 正向式刮刀 与墨由刀内流去 由于液压会使刮刀浮 起 所以必须对刮刀施加压力 这就增加了网纹的磨损 由于液压会使刮刀浮起 所以 有可能使油墨中的异物 纸毛等通过 会擦伤版面从而影响印品质量 这时 就需要刮 刀横向不断往复窜动机构 使墨刀装置复杂 逆向式刮刀一般采用在与网纹辊接点处切成140 150 度的钝角刮墨 逆向式刮刀 余墨由外流出 不必施加额外压力 不伤害纹辊 密封式逆向双刮刀装置 如图13 所示 这种装置由墨室 又称刮刀座 两 片刮刀 墨式两段有耐磨软材料制造的侧面密封板与网纹辊构成一个封闭的墨腔 墨室 由进墨口与出墨口 油泵经进墨口将柔印油墨喷到网纹辊表面并储存在墨室中 着墨后 经刮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