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1文字ppt课件.ppt_第1页
古代汉语·通论1文字ppt课件.ppt_第2页
古代汉语·通论1文字ppt课件.ppt_第3页
古代汉语·通论1文字ppt课件.ppt_第4页
古代汉语·通论1文字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 第一节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 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是表意文字 记录语言的方式与众不同 一 汉字的起源1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结绳说 易 系辞下 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老子 八十章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许慎 说文解字 叙 神农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朱宗莱 文字学形义篇 文字之作 肇始结绳 打出来的绳结终究不是文字 2 八卦说八卦说认为汉字起源于八卦 郑樵 通志 六书略 文字便从 纵 不便衡 横 坎 离 坤 衡卦也 以之为字则必从 故 必从而后成 水 必从而后 火 必从而后成 巛 川 段玉裁 八卦 即文字之肇耑 黄侃 以八卦为文字之起源 似也 八卦不是文字 与文字没有任何关系 3 仓颉造字说 荀子 解蔽 故好书者众矣 而仓颉独传者 壹也 好稼者众也 而后稷独传者 壹也 好乐者众矣 而夔独传者 壹也 自古及今 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 淮南子 本经训 古者仓颉作书 而天雨粟 鬼夜哭 东汉王充 论衡 骨相 仓颉四目 为黄帝史 汉字决非一人所造 仓颉像 2 汉字起源于图画和符号山东大汶口 距今约4500年 出土陶器上的图画 是 斤 字 是 戉 钺 字 是 炅 字繁写 上半是 炅 字 见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符号比图画更早 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符 西安半坡陶符青海柳湾陶符 于省吾 商周金文录 序言 所以 一二三亖都是积画 以为方 以为圆 都是最原始的文字 还要早于其它象形文字 这对于考证文字发生的萌芽状态是具有重要关系的 图画和符号都不是文字 但其中有些被文字采纳 图画和符号演变为汉字 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发展 意义固定化 与声音结合 书写形式简单化 二 汉字的形体演变表现在两方面 内部的结构变化和外部的形体变化 两种变化密切相关 以形体变化为标志 形体变化五阶段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1 甲骨文殷商时期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汉字 甲骨文记载占卜活动 又称 卜辞 甲骨文用刀刻于龟甲和兽骨 又称 刻辞 契文 书契 甲文 龟版文 甲骨文形体特征 图画性较强 鹿鸟门弓齿字体结构尚未完全定型 森矢星臣逐牢 存在很多 合文 武丁祖乙十五八十二牛十二月笔画硬瘦方直 书写款式随意 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汉字 尚书 多士 惟殷先人 有典有册 册典聿 筆 古陶文 2 金文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汉字 青铜器以钟 鼎为代表 钟鼎又称 吉金 故金文又称 钟鼎文 吉金文 金文用模子浇铸 模子需事先刻出 所以金文又称 铭文 青铜铭文 毛公鼎铭文大盂鼎铭文 金文形体特征 形声字增多 图画性相对减弱 异体字减少 字形结构趋于稳定 合文 大为减少 笔画丰润饱满 弧线增多 转角多为圆角 书写款式基本定型 金文历时较久 自身处在变化之中 总的变化趋势是笔画线条化 圆匀化 字体结构简单化 夫差剑铭文 虎符铭文 3 篆书篆书是大篆 小篆的合称 广义大篆又称 籀文 籀书 指秦统一之前的所有篆书 包括金文和战国时期的各国文字 狭义大篆则专指秦国大篆 小篆又叫 秦篆 是秦统一以后 根据大篆和东方六国文字加工整理而成的标准字体 广义大篆最突出的形体特征 字体结构极不统一 许慎 说文 序 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 注重美化装饰 由于注重美化装饰 字体常常呈现不同风格 故广义大篆还包括鸟虫书 幡信书 蝌蚪文 古文等不同字体 河南上蔡楚墓青铜器铭文 中山王鼎铭文 狭义大篆传说由周宣王史官 籀 创造 是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 以 石鼓文 诅楚文 为代表 石古文 诅楚文 字体与两周金文相似 而与六国文字相去较远 小篆为秦统一后颁布的标准字体 以秦刻石 秦权量诏版文为代表 泰山刻石 峄山刻石 宋摹 权量诏版 小篆形体特征 字形结构相对简化 字形结构固定 一字一形 合文 被取消 笔画为描画性线条 字形整齐匀称 略呈长圆 小篆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字规范化产物 是古文字通向今文字的桥梁 秦砖铭文 4 隶书隶书分为两种 古隶与今隶 古隶又称 秦隶 产生于战国 一直使用到西汉 是篆书的简易写法 以现代出土的简帛文字为代表 南朝齐王僧虔 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秦狱吏程邈善大篆 得罪始皇 囚云阳狱 增减大篆体 去其繁复 始皇善之 出为御史 名书曰隶书 法书要录 卷一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今隶又称 汉隶 是东汉通用字体 以东汉碑刻为代表 近年出土的简帛文字也有汉隶 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甘肃武威汉简 隶书形体特征 笔画平直舒展 篆书笔画曲折圆匀 向内收敛 隶书笔画平直 略带波折 向外舒展 篆书笔画呈线条状 隶书笔画呈点画状 衣手水日月衣手水日月字形结构简化 山善书贵晋山善書貴晉 结构简化的后果 一是字与偏旁分离 江河放牧芝苗追逐江河放牧芝苗追逐一是偏旁与偏旁合并 皇珠都防肌明服皇珠都防肌明服鸟马鱼燕泰春奉舂鳥馬魚燕泰春奉舂 隶书以书写便捷目的 打破了汉字的构造原则 成为汉字发展的重要转折 史称 隶变 隶书结束了汉字的古文字阶段 开始了汉字的今文字阶段 5 楷书楷书又称 正书 真书 是汉末魏初在隶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字体 隶书朝两个方向发展 工整化和潦草化 前者形成 汉隶 后者形成 草隶 草隶又称 章草 今草 史游书 急就章 汉章帝章草吴皇象书 急就章 汉末魏初 钟繇把草隶笔法融入汉隶 创造了楷书 楷书易写 易认 易学 成为实用字体的楷模 并且产生了众多书法名家 钟繇书 宣示表 欧书 九成宫醴泉铭 虞书 孔子庙堂碑 褚书 雁塔圣教序 颜书 勤礼碑 柳书 玄秘塔碑 楷书形体特征 字形方正端庄 笔画平直硬朗 隶书笔画多波折 蚕头雁尾 楷书笔画横平竖直 简化了运笔 隶书笔画向外舒展 收笔大多上挑出锋 楷书笔画向内收敛 收笔大多回锋 隶书出锋缓慢绵软 楷书出锋急促劲利 字形结构承袭隶书 楷书是汉字使用最久的书体 产生了大量的名家名作 也演化出行书草书两种旁支书体 晋王羲之行书 兰亭序 晋王献之 地黄汤帖 唐颜真卿行书 祭侄文稿 唐陆柬之行书 陆机文赋 宋米芾行书 蜀素帖 元赵孟頫行书 洛神赋 唐怀素草书唐张芝草书 清王铎草书 第二节 六书 与汉字结构 一 六书 理论汉字是表意文字 形义之间存有联系 左传 宣公十二年 夫文 止戈为武 武 左传 昭公元年 于文 皿虫为蛊 蛊 韩非子 五蠹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 自环者谓之私 背私者谓之公 公总结出汉字六种结构规则 称 六书 六书 之名最早见于 周礼 地官 保氏 保氏掌谏王恶 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 二曰六乐 三曰五射 四曰五驭 五曰六书 六曰九数 东汉学者的 六书 名目 郑众 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班固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同出古文家刘歆 意同而名称 次序不同 清以后多取 许名班序 即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说文解字 叙 周礼 八岁入小学 保氏教国子 先以 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 上 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 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 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 比类合谊 以见指撝 武 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 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考 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令 长是也 许慎把上述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字形分析 充分展示了 六书 的理论阐释能力 使 六书 成为汉字的结构原则和字形分析依据 一 汉字结构1 象形许慎 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 月是也 意谓 描画物体 随其外形屈折婉转 叫 象形 比如 日 月 二字 诘诎 借作 折屈 即屈折 日 日月 月 象形字三种类型 1 整体象形描画事物整体形象 结构一般分析为 象形 象 之形 山 小篆作山 说文 山 有石而高 象形 甲骨文作 又 小篆作又 说文 又 手也 象形 手之列多 略不过三也 行 小篆作行 象交叉路口 甲骨文作 说文 云 从彳 亍 误 衣 小篆作衣 象上衣 甲骨文作 说文 云 象覆二人之形 误 率 小篆作率 说文 率 捕鸟毕也 象丝网 上下其竿柄也 甲骨文作 无下柄 整体象形字描画物体轮廓 也叫 轮廓字 2 半体象形描画事物局部形象 结构分析没有专门用语 牛 小篆作牛 象牛头 甲骨文作 車 小篆作车 象轮 轴和车厢 车之局部 甲骨文作 象整车 子 甲骨文作 象囟门 仅头顶局部 象小儿全体 子 小篆作子 承甲文一形 半体象形字描画物体特征 也叫 特征字 数量很少 3 附体象形描画事物以及其附属物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 象形 从 象 之形 从 象 之形 果 小篆作果 从木 象果形在木上 甲骨文作 眉 小篆作眉 从目 象眉之形 上象额理也 甲骨文作 瓜 小篆作瓜 中间为瓜形 四周为瓜蔓 州 小篆作州 中间小圈为陆地 四周为流水 甲金文作 仅一小圈 更象形 附体象形字由两部分或几部分构成 具有 会意 意味 段玉裁谓之 半会意 半象形 所象之形有正视 侧视 后视 俯视 仰视之分 大 小篆作大 象正视之形 人 小篆作人 象侧视之形 龟 甲骨文作 前象侧视之形 后象俯视之形 牛 小篆作牛 象后视之形 说文 谓字形 象头角三 封 尾之形也 误 燕 甲骨文作 象仰视之形 舟 小篆作舟 下象俯视之形 上象侧视之形 象形字具体直观 便于记认 但适用对象有限 1 抽象观念无形可象 2 有形之物有些可象但无法识别 如各种树 鸟 故其产生最早而为数不多 据朱骏声统计 说文 象形字共364个 2 指事许慎 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 上 下是也 意谓 看到即可识别 审视方可领会意义 叫 指事 比如 上 下 二字 指 指示 事 意义 上 上下 下 指事字三种类型 1 增笔指事在成字基础上增加笔画以指示意义 结构一般分析为 象 之形 从 象形 从 象 之形 亦 小篆作亦 说文 亦 人之臂亦也 从大 象两亦之形 寸 小篆作寸 说文 寸 十分也 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 从又 一 血 小篆作血 说文 血 祭所薦牲血也 从皿 一象血形 刃 小篆作刃 说文 刃 刀鋻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 小篆作本 说文 木下曰本 从木 一在其下 徐锴曰 一记其处也 本 末 朱皆同义 2 减笔指事减省成字笔画以表示意义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半 从 半如何如何 片 小篆作片 说文 判木也 从半木 夕 小篆作夕 说文 莫也 从月半见 非 小篆作非 说文 从飛下翅 取其相背 即从飞字下半 3 反体指事改变成字方向以表示意义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反 反 为 乏 小篆作乏 说文 反正为乏 正 小篆作正 司 小篆作司 说文 臣司事于外者 从反后 后 小篆作后 屰 甲骨文写作 倒写的 人 今 小篆作今 裘锡圭云 曰 字倒写 吟 噤 初文 指事字皆依托成字构造 离开成字 则无法分析字形 离开成字仍可进行字形分析的 则不属指事字 鸟鸟 乌乌 左手 又右手 从 比比 北北指事字产生也很早 但数量不多 据朱骏声统计 说文 指事字共125个 3 会意许慎 会意者 比类合谊 以见指撝 武 信是也 意谓 合并已有字符及其意义以构成新字 表示新义 叫作 会意 比如 武 信 二字 会 会合 比 比并 并列 谊 同 义 见 显示 指撝 指归 意旨 撝 借作 归 武 武信 信 会意字四种类型 1 异体会意合并不同字符以构成新字 表示新义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A 从 B 从 如何如何 采 小篆作采 说文 采 捋取也 从木从爪 取 小篆作取 说文 取 捕取也 从又 耳 折 小篆作折 说文 折 断也 从斤断艸 莫 小篆作莫 说文 莫 日且冥也 从日在忙茻中 盥 小篆作盥 说文 盥 澡手也 从 水临皿也 寒 小篆作寒 说文 寒 冻也 从人在宀下 从茻上下为覆 下有仌也 戒 小篆作戒 说文 戒 警也 从廾持戈 以戒不虞 兵 小篆作兵 说文 兵 械也 从廾持斤 并力之貌 及 小篆作及 说文 及 逮也 从又从人 异体会意字一般合并两体 三体 合并四体 五体的较为少见 异体会意字表示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 并无必然道理 只有少数在合并不同字体的同时 恰好又串联意义 表现出意义的必然性 劣劣 说文 弱也 从力 少 力 少 主谓关系 凭凭 说文 依几也 从任 几 任 几 动宾关系 娶娶 说文 取妇也 从女从取 取亦声 取 女 动宾关系 雀雀 说文 依人小鸟也 从小 隹 小 隹 偏正关系 2 同体会意合并同一字符以构成新字 表示新义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二 从重 从三 从四 从 小篆作 说文 从 相听也 从二人 炎 小篆作炎 说文 炎 火光上也 从重火 轟 小篆作轰 说文 轰 群车声也 从三车 茻 小篆作 说文 茻 众草也 从四屮 同体会意字一般合并两体 三体 合并四体的较为少见 同体会意字表示的意义大多是原字意义的聚集 友 说文 同志为友 从二又 相交友也 辡 说文 罪人相与讼也 从二辛 辛 罪人 劦 说文 同力也 从三力 事物聚集的结果 一是数量增多 说文 多 重也 从重夕 又 雥 群鸟也 从三隹 一是程度加强 说文 赫 大赤貌 说文 水部 新附 淼 大水也 说文 毳 兽细毛也 3 反体会意合并同一字符的正写 反写以构成新字 表示新义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 相背 北 小篆作北 说文 北 乖也 从二人相背 収 小篆作廾 说文 収 竦手也 从丩从又 楷化为 収 或 廾 步 小篆作步 说文 行也 从止 相背 4 省体会意合并笔画有所省略的字符以构成新字 表示新义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A省 从B 从A B省 从 半如何如何 軍 小篆作军 说文 軍 圜围也 从包省 从車 车 兵车也 存 小篆作存 说文 存 恤问也 从子 在省 谷 小篆作谷 说文 谷 泉出通川为谷 从水半见 出于口 省体会意字本质上也是异体会意字 会意突破独体造字的局限 理论上具有无限的造字潜力 但由于 1 笔画较多 2 所会之意易生歧解 故事实上没有大量产生汉字 据朱骏声统计 说文 会意字共1167个 4 形声许慎 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 河是也 意谓 把所要表示的意义写出来 再为它配上比方声音字 叫 形声 比如 江 河 二字 事 意义 名 符号 此指文字 譬 打比方 此谓比方声音 江 江河 河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表示意义 叫 义符 形符 义旁 或 形旁 另一部分表示声音 叫 声符 或 声旁 1 形声字的结构方式1 一形一声一个形旁和一个声旁合为一字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A B声 急 小篆作急 说文 急 褊也 从心及声 秒 小篆作秒 说文 秒 禾芒也 从禾少声 视 小篆作视 说文 视 瞻也 从见示声 寺 小篆作寺 持 之初文 说文 从寸之声 徒 小篆作徒 说文 徒 步行也 从辵土声 2 多形一声几个形旁和一个声旁合为一字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A 从 B C声 碧 小篆作碧 说文 碧 石之青美者 从玉 石 白声 二形一声 嗣 小篆作嗣 说文 嗣 诸侯嗣国也 从冊从口 司声 寶 小篆作宝 说文 寶 珍也 从宀从玉从贝 缶声 三形一声 说文 还有四个多声字 字形分析错误 从理论上说 多声字是不可能出现的 3 省形省声形旁 声旁的笔画有所省略 A 省形形旁笔画有所省略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A省 B声 从A B省 C声 亭 小篆作亭 说文 亭 民所安定也 亭有楼 从高省 丁声 形旁 高 省下 口 弑 小篆作弑 说文 弑 臣杀君也 从殺省 式声 形旁 杀 省右 殳 歸 小篆作归 说文 歸 女嫁也 从止 婦省 声 形旁 妇 省左 女 B 省声声旁笔画有所省略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A B省声 兹 小篆作兹 说文 兹 草木多益 从艸 絲省声 声旁 丝 省下半 夜 小篆作夜 说文 夜 舍也 天下休舍 从夕 亦省声 声旁 亦 省右一竖 憲 宪 小篆作宪 说文 云 憲 敏也 从心 目 害省声 声旁 害 省下 口 C 省形又省声形旁和声符的笔画都有省略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A省 B省声 量 小篆作量 说文 量 称轻重也 从重省 曏省声 形旁 重 省上 人 声旁 省下 乡 屣 从履省 徙省声 说文 未收 省形又省声的字极少 且多可疑 4 亦声形旁兼作声旁 结构一般分析为 从A 从 B B亦声 从 如何如何 亦声 均 小篆作均 说文 均 平徧也 从土 匀 匀亦声 忘 小篆作忘 说文 忘 不识也 从心从亡 亡亦声 字 小篆作字 说文 字 乳也 从子在宀下 子亦声 整 小篆作整 说文 整 齐也 从攴从束从正 正亦声 季 小篆作季 说文 季 少称也 从子 从稚省 稚亦声 亦声字可视为形声字 也可视为会意字 所谓 会意兼形声 或 形声兼会意 2 形声字的偏旁位置八种 1 左形右声 饥饿猫狗2 右形左声 魂魄项领3 上形下声 草药霜露4 下形上声 赁贷壟墓5 外形内声 闺衷戚街園寶歲盬韋6 内形外声 闻哀鳳讎舆辫臧鹽燮游 7 形旁在角 凖荆雜聖 左上颍雖彀栽 左下啓肈 右上修勝榦强 右下8 声符在角 能歸 左上聽 左下徒碧梁涅 右上旗臨簸寐 右下 偏旁结构的八种位置是逐渐形成的 偏旁位置的固定 增强了汉字的造字能力 同样的形旁和声旁 可以变换偏旁位置造出不同的字 如 吟 含 晖 晕 怡 怠 裸 裹 形声字占汉字绝大多数 据朱骏声统计 说文 形声字共7697个 3 形声字的产生途径形声字产生于对已有汉字的改造 途径有三 1 为旧字加注声符晶 曐 星 甲文作 后作 豸 貍 貍 小篆作豸 后作 貍 网 罔 网 甲文作 说文 或体作罔 齒 齿 甲文作 小篆作齿 寶 宝 甲文作 小篆承袭金文作宝 2 以声旁替换原有形旁 囿 囿 甲文作 会意字 金文和小篆作囿 躳 躬 躳 小篆作躬 会意字 说文 或体作躬 3 把旧字一部分改造为声旁 何 何 甲文作 象形字 小篆作何 念 念 甲文作 会意字 小篆作念 弦 弦 小篆作弦 会意字 隶书作 弦 改造已有汉字 使之形 声相益 创造了形声字和形声造字法 5 转注许慎 转注者 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考 老是也 意谓 设立意义类别 并确定其代表字 凡属一类的字都加注注意代表字 叫 转注 比如 考 和 老 类 意义类别 首 意义类别的代表字 考 考老 老 说文 老 考也 七十曰老 从人 毛 匕 言须发变白也 老 会意字 又 考 老也 从老省 丂声 考 形声字 考 与 老 是转注与被转注关系 转注为已有汉字加形旁 形声为已有汉字加声旁 结果都是产生形声字 殊途同归 加注形旁的具体做法 1 为原字的本义加注形旁止 趾求 裘 蜀其 箕久 灸衰 蓑 2 为原字的引申义加注形旁取 娶反 返竟 境 3 为原字的假借义加注形旁昔 腊栗 慄戚 慽 4 为记音字加注形旁师 狮 媦 夥 5 为同形字加注形旁萬 蠆乙 鳦转注产生形声字 是造字法 但不是汉字结构类型 所以没有专门析形用语 说文 指明的转注字仅 考 老 两个 而且是转注与被转注关系 据朱骏声统计 说文 转注字共7个 仅供参考 转注 的三种主要理解 1 形转说以江声为代表 认为转注即加注部首 如同属 老 部的 考 耆 耄 耋 等 江声 六书说 云 立 老 字以为部首 所谓 建类一首 考 与 老 同意 故受 老 字而从 老 考 字之外 如 耆 耋 寿 耈 之类 凡与 老 同意者皆从 老 省而属 老 由此推之 说文解字 一书凡分五百四十部 其分部即 建类 也 其始一终亥五百四十部之首 即所谓 一首 也 下云 凡某之属皆从某 即 同意相受 也 此皆转注之说也 2 义转说以戴震 段玉裁为代表 认为转注即同义互训 如 尔雅 初 哉 首 基 肇 祖 元 始 等 戴震 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 云 转注之云 古人以其语言立为名类 通于今人语言 犹曰 互训 云尔 转相为注 互相为训 古今语也 说文 于 考 字训之曰 老也 于 老 字训之曰 考也 是以 叙 中论转注举之 尔雅 释诂 有多至四十字共一义 其 六书 转注之法与 3 音转说以章炳麟 黄侃为代表 认为转注即文字孳乳 如 考 和 老 亡 和 无 屏 和 藩 章氏 国故论衡 转注假借说 云 盖字者孳乳而浸多 字之未造而语言先之也 以文字代语言 各循其声 方语有殊 名义一也 其音或双声相转 叠韵相迤 则更制一字 此所谓转注也 章氏又云 建类一首的 类 谓声类 不谓五百四十部也 首 谓声首 不谓 凡某之属皆从某 也 更是别出心裁 徐锴在 说文解字系传 转注者 属类成字 而复于偏旁加训 博论近譬 故为转注 人 毛 匕 为 老 寿 耆 耋 亦老 故以 老 注之 受意于 老 转相传注 故谓之转注 清代郑珍 郑知同父子发挥了这一观点 郑知同 六书浅说 转注以声旁为主 一字分用 但各以形旁注之 转注与形声相反而相成 转注 形声实为一事两端 义同义近之字加注相同义符叫 转注 音同音相近之字加注相同声符叫 形声 故徐锴曰转注 类于形声 郑氏曰 转注与形声相反而相成 6 假借许慎 假借者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令 长是也 意谓 某个意义因为无专字表示而寄托于音同或音近的另一个字 叫 假借 比如 令 长 二字 许慎所谓的 假借 是词义引申的结果 词的引申义产生后 语言应为它另造新字 如果继续使用原字 许慎即认为原字被引申义借用 成为假借字 假借两种类型 1 无本字假借 戚 甲骨文作 小篆作戚 本义大斧 兵器 说文 戚 戉也 从戉尗 倉歷切 声 亲戚的 戚 无专用字 借以表示 豆 甲文作 小篆作豆 本义食具 说文 豆 古食肉器也 从口 象形 豆麦的 豆 无专用字 借以表示 離 离 小篆作离 本为鸟名 说文 离 离黄 仓庚也 鸣则蚕生 从隹离声 离开的 离 无专用字 借以表示 東 甲文作 小篆作东 本义为两头扎紧的口袋 说文 形义皆误 东方的 东 无专用字 借以表示 2 有本字假借 蚤 借作 早 逝 借作 誓 归 借作 馈 有人试图区分两类假借 称无本字假借为 假借 有本字假借为 通假 假借只是借用旧字 没有造出新字 不是造字方法 也不能作为汉字结构分析的依据 据朱骏声统计 说文 假借字共115个 三 六书 的缺陷第一 各书之间时有交叉 指事与象形相混 如 叕 丩 八 亼 等 指事与会意相混 如减笔指事字 反体指事字 形声与会意相混 如亦声字 第二 转注 假借不当厕入 六书 杨慎 四经二纬 说 戴震 四体二用 说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为造字法 转注 假借为用字法 二十世纪 三书说 唐兰 象形 象意 形声陈梦家 象形 假借 形声裘锡圭 表意 形声 假借 三书说 试图避免 六书 之间的交叉相混 但不约而同地对 六书 进行合并 结果南辕北辙 特别是将 假借 视为汉字结构更是错误 第三节汉字的字形分歧 字形分歧即一个字写成不同形体 如 耻 恥解 觧字形分歧增加了汉字的认读难度 汉字的字形分歧一般归纳为三种类型 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 一 古今字古今字是在意义和字形上具有源流关系的一对字或一组字 解 懈 解 本义分解 从刀判牛角 会意 引申为 松懈 松懈义后写作 懈 懈 分担 解 之一义 解 为古字 懈 为今字 辟 避 闢 辟 僻 嬖 譬等 从台上弹人 而观其辟丸也 左 宣二 躲避 后写作 避 欲辟土地 朝秦楚 孟 梁惠王上 开辟 后写作 闢 今简化为 辟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孟 梁惠王上 不正 后写作 僻 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损矣 论 季氏 行为不正 同放辟之 辟 教材误以为 嬖 便辟 僻 谄媚逢迎之人 事其便辟 举其上客 荀 儒效 宠爱 后写作 嬖 君子之道 辟如行远必自迩 辟如登高必自卑 礼记 中庸 比喻 后写作 譬 古代学者的 古今字 是个宽泛概念 汉 文帝纪 朕甚自媿 颜师古注 媿 古愧字 异体字 他如 犇 奔埜 野屮 草 汉 王莽传下 蝗从东方来 蜚蔽天 颜师古注 蜚 古飞字也 假借字 他如 蚤 早后 後戲 麾如果继续使用 古今字 概念 即应明确界定其内涵 强调古字与今字在字形与意义方面源流相承 东汉郑玄所谓的 古今字 甚至包括版本异文 礼记 曲礼下 朝诸侯 分职授政任功 曰 予一人 郑玄注 余 予古今字 清郝懿行 尔雅义疏 余 予古今字 盖言 予 古文作 余 徐灏认为古今字有两种 一为造字相承增偏旁 一为载籍古今本也 1 今字与古字的意义联系1 今字分担古字的本义止 趾禽 擒奉 捧采 採莫 暮它 蛇而 耏求 裘2 今字分担古字的引申义坐 座昏 婚竟 境景 影3 今字分担古字的假借义采 彩象 像牟 眸舍 捨刀 舠或 惑 4 今字分担古字的另一字形自 鼻隻 獲立 位气 乞 自 隻 立 气 2 今字的构造方式1 古字加注形旁A 止 趾B 坐 座C 舍 捨 A本义 B引申义 C假借义 下同 2 古字改换形旁A 振 赈常 裳B 赴 讣没 殁结 髻敛 殓张 胀 帐C 说 悦帐 账3 古字改变笔画形式A 句 勾B 陈 阵荼 茶大 太C 母 毋巳 已余 佘邪 耶D 气 乞 4 古字加注声旁A 晶 曐 星B 食 饲C 午 牾5 另造今字A 吕 膂身 娠亦 腋 掖B C 蘇 甦此为特殊做法 古字与今字没有字形联系 3 今字与古字的声音联系或相同 竟 境坐 座或相近 责 债张 胀食 飼 二 异体字异体字是同音同义不同形的一对字或一组字 棄 弃齏 賫异体字中比较通用 比较符合造字原则的一个叫 正字 其他的叫 或体 俗体 异体 说文 又称 重文 正字 没有严格的认定标准 古代学者常依据 说文 确定 大致可行 汉字有大量异体字 说文 重文1163个 约占总数1 10 康熙字典 异体字9329组 近总数1 5 汉语大字典 异体字11900组 超过总数1 5 异体字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 1 改换造字方法A 韭 韮网 罔仌 冰 前象形 后形声B 刃 銋 前指事 后形声C 灾 烖刅 创凷 塊嵩 崧羴 羶 膻 前会意 后形声D 涙 泪嶽 岳 前形声 后会意 2 改换形旁絝 袴詠 咏坂 阪 岅 互换频率较高的形旁 隹 鸟 雞 鷄犭 豸 猫 貓见 目 覩 睹月 骨 胯 骻米 食 糖 餹禾 米 穅 糠口 言 唱 誯口 欠 嘆 歎言 欠 謌 歌巾 衣 帙 祑糸 衣 繦 襁辵 彳 遑 徨辵 走 逴 趠辵 足 逾 踰足 彳 蹊 徯足 走 躁 趮有些形旁意义并不相通 但古人看来却相通 誖 悖讙 懽譍 應 言 忄婪 惏媿 愧媠 惰 女 忄 有些形旁意义并不相通 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互换 裸 躶淬 焠輓 挽憔悴 顦顇瓶 缾甕 罋甖 罌碗 椀 鋺 埦 盌意义相同的形旁并不意味可以任意互换 犲 豺 狼 雞 鷄 鴨 3 改换声旁猿 猨綫 線捶 搥笋 筍褲 袴鱔 鱓 鱣娘 孃饋 餽踪 蹤糠 粇啗 啖瓮 甕 4 改换形旁和声旁迹 蹟視 眂村 邨裊 嫋剩 賸猿 蝯趟 蹚暖 煗 5 改变结构位置够 夠翅 翄和 咊甜 甛朗 朖鞌 鞍羣 群慙 惭峯 峰槩 概鵞 鹅 雜 襍鑑 鑒咒 呪多见于形声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