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拟电路模拟电路 教案教案 课 程 名 称 电子 三年制 模拟电路 授 课 学 时 64 主讲 责任 教师 参与教学教师 授课班级 人数 专业 教研室 电 子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1授课题目半导体基础知识 半导体二极管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了解本征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2 熟悉 N 型半导体 P 半导体的基本特性 3 异形半导体接触现象 4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单向导电性及等效电路 三个常用模型 教学难点 1 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2 掺杂半导体中的多子和少子 3 PN 结的形成 4 二极管在电路中导通与否的判断方法 共阴极或共阳极二极管的 优先导通问题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0min 1 半导体材料 2 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 3 本征半导体 空穴极其导电作用 4 杂质半导体 2 PN 结的形成及特性 25min 1 PN 结的形成 2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 3 PN 结的电容效应 3 二极管 25min 1 3 1 二极管的结构 1 3 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正向特性 死区电压 导通电压 反向特性 反向饱和电流 温度影响大 反向击穿特性 电击穿 雪崩击穿 齐纳击穿 热击穿 1 3 3 主要参数 略讲 4 二极管电路的简化模型分析方法 25min 4 1 理想模型 正向偏置管压降为零 反向偏置电阻无穷大 电流为零 4 2 恒压降模型 二极管导通后 管压降恒定 典型值硅管 0 7V 4 3 折线模型 二极管导通后 管压降不恒定 用一个电池和一个电阻 rd来作进 一步近似 小结 5min 本讲宜教师讲 授 用多媒体演示 半导体的结构 导 电机理 PN 结的 形成过程及其伏安 特性等 便于学生 理解和掌握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2授课题目特殊二极管 检测及判别二极管 半 导体二极管的基本应用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掌握稳压管工作条件 2 了解光敏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3 整流电路 限幅电路 稳压电路 教学难点 1 稳压管伏安特性曲线 2 稳压管工作条件 3 单向桥式整流电路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特殊二极管 5min 1 光敏二极管 2 发光二极管 2 稳压二极管 15min 1 稳压管等效电路 2 稳压管的主要参数 3 限幅电路 15min 4 二极管门电路 5min 5 整流电路 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15min 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5min 项目一 手机充电器 整体设计讨论 分析 20min 1 降压电路 2 整流电路 3 滤波 4 稳压 本讲以教师讲 授为主 用多媒体 演示光敏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和稳压 管的结构 符号及 特性 可用 Protues 软件仿真 各电路效果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3授课题目三极管的基本结构 工作原理 特性 曲线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BJT 电流放大原理及其电流分配关系式 2 BJT 的输入 输出特性 3 BJT 三种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1 BJT 放大原理及电流分配关系式 2 BJT 三种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晶体管的主要类型和应用场合 10min 2 BJT 具有放大作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15min 1 BJT 的内部条件 2 BJT 放大的外部条件 3 BJT 的电流放大作用及电流分配关系 15min 4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25min 1 共射输入特性 2 共射输出特性 3 晶体管工作在三种不同工作区外部的条件和特点 5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10min 1 直流参数 2 交流参数 3 极限参数和三极管的安全工作区 6 温度对晶体管特性及参数的影响 10min 小结 5min 本讲以教师讲授 为主 用多媒体演 示三极管的结构 输入与输出特性以 及温度对三极管特 性的影响等 便于 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极管工作状态 电位和管型的判断 方法可以启发讨论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4授课题目半导体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 1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放大的本质 2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及静态工作点的作用 3 利用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判断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 4 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5 BJT 的 h 参数等效模型及放大电路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与电压放 大倍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方法 2 利用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判断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 3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的画法 4 放大电路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与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放大的概念 5min 2 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0min 3 两种常见的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15min 1 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2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 3 放大电路中元件及作用 4 静态工作点设置的必要性 5min 5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15min 6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5min 7 直流通路 交流通路及其画法 15min 8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5min 9 图解法确定 Q 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5min 10 等效电路法求解静态工作点 5min 小结 5min 本讲以教师讲 授为主 用多媒体 演示放大电路的组 成原理 信号传输 过程和设置合适 Q 点的必要性等 便 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判断放大电路能否 正常工作举例可以 启发讨论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5授课题目半导体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 2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放大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2 分压式偏置电路 Q 的估算 3 分压式偏置电路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4 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计算 5 三种接法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教学难点 1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和措施 2 分压式偏置电路微变等效电路画法及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3 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微变等效电路的画法 4 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微变等效电路的输入 输出电阻计算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必要性 5min 2 温度变化对静态工作点产生的影响 10min 3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则和措施 15min 4 典型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分压式偏置电路的分析 1 Q 点稳定原理 10min 2 分压式偏置电路的静态分析 15min 3 分压式偏置电路的动态分析 15min 5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接法 15min 小结 5min 用多媒体演示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 原理和常用方法 分压式偏置电路 Q 的估算 动态性 能指标的计算等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 握 用多媒体演示 三种接法电路的构 成方法 便于学生 理解和掌握 启发 讨论三种不同接法 电路各自特点及应 用场合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6授课题目多级放大电路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特点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 点的设置 2 两级阻容耦合电路的动态分析 教学难点 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2 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单管放大电路的局限性和多级放大电路的提出 10min 2 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耦合方式及其特点 15min 1 直接耦合 2 阻容耦合 3 变压器耦合 4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问题 15min 5 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10min 6 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0min 项目二 助听器 整体设计讨论 分析 20min 1 MIC 2 前置放大电路 3 后级放大器 4 耳机电路 小结 10min 用多媒体演示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两级阻容耦合电路 的动态分析方法等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 握 启发讨论多级 放大电路的耦合方 式及其特点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7授课题目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课 型实验使用教具多媒体 实验目的 1 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 示波器 函数信 号发生器 直流稳压电源 交流毫伏表 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 标 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 的方法 实验设备与器件 1 函数信号发生器 2 双踪示波器 3 交流毫伏表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实验内容 1 用机内校正信号对示波器进行自检 1 扫描基线调节 2 测试 校正信号 波形的幅度 频率 2 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3 测量两波形间相 位差 1 观察双踪显示波形 交替 与 断续 两种显示方式的特点 2 用双踪显示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差 实验总结 1 整理实验数据 并进行分析 2 问题讨论 1 如何操纵示波器有关旋钮 以便从示波器显示屏上观察到 稳定 清晰的波形 2 用双踪显示波形 并要求比较相位时 为在显示屏上得到 稳定波形 应怎样选择下列开关的位置 a 显示方式选择 Y1 Y2 Y1 Y2 交替 断续 b 触发方式 常态 自动 c 触发源选择 内 外 内触发源选择 Y1 Y2 交替 3 函数信号发生器有哪几种输出波形 它的输出端能否短接 如 用屏蔽 线作为输出引线 则屏蔽层一端应该接在哪个接线柱上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8授课题目射极跟随器 课 型实验使用教具实验箱 实验目的 1 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2 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方法 实验设备与器件 1 12V 直流电源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3 双踪示波器 4 交流毫伏表 5 直流电压表 6 频率计 7 3DG12 1 50 100 或 9013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实验内容 1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Av 3 测量输出电阻 R0 4 测量输入电阻 Ri 5 测试跟随特性 6 测试频率响应特性 实验总结 1 整理实验数据 并画出曲线 UL f Ui 及 UL f f 曲线 2 分析射极跟随器的性能和特点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9授课题目差分放大电路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了解直接耦合放大器发生零漂的机理 2 掌握差分放大器的电路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掌握共发射极基本电压放大器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二极管扩展练习 15min 三极管扩展练习 25min 1 零漂的概念 10min 2 差分放大器的电路构成 15min 3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15min 4 差动放大器的动态分析 10min 回顾多级放 大电路包括直接耦 合方式的优缺点 为了解决零漂的问 题 就用对管的补 偿形式来弥补 这 样就基本能达到我 们想要的电路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10授课题目集成运算放大器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集成的概念 2 运算器的组成 3 集成运算器的传输特性 教学难点 1 运算器的组成 2 集成运算器的传输特性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集成电路电路的组成 15min 集成电路一般包括四部分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和偏置电路 2 集成电路电路的符号 10min 3 主要技术指标 10min 4 集成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25min 1 线性区 2 非线性区 5 理想化模型 20min 1 虚短 2 虚断 小结 10min 现实中多见的 芯片为集成芯片 介绍其内部结构 组成部分 本项目 中用到的为集成运 算器 讲述其特点 传输特性 理想模 型 动画演示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11授课题目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负反馈概念 2 各种反馈类型的判断 3 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并联和串联负反馈及电流负反馈的判断 2 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反馈的基本概念 10min 1 什么是反馈 2 负反馈和正反馈 3 交流反馈和直流反馈 2 反馈的判断 25min 1 有无反馈的判断 2 正 负反馈极性的判断之一 瞬时极性法 3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4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入端的求和方式 5 正 负反馈极性的判断法之二 6 直 交流反馈方法判断 根据反馈网络中是否有动态元件进 行判断 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 20min 1 负反馈的基本组态类型 2 负反馈放大电路反馈组态的判断方法 3 四种负反馈组态及组态的判断 4 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10min 5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5min 6 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5min 7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10min 小结 5min 以生活中的 实例来引入反馈 的概念 如开车 手取物等 用多 媒体展示不同反 馈效果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12授课题目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1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基本同相比例放大器 2 基本反相比例放大器 3 加法运算放大器 教学难点 1 基本同相比例放大器 2 基本反相比例放大器 3 加法运算放大器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比例运算电路 1 反向比例电路 15min 2 同相比例电路 15min 3 差动比例电路 15min 2 加法电路 30min 3 扩展练习 15min 以例题讲解 集成放大电压线 性特点的应用 用仿真软件展示 运算效果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13授课题目半导体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 2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减法运算放大器 2 积分运算电路 3 微分运算电路 教学难点 1 减法运算放大器 2 积分运算电路 3 微分运算电路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减法电路 20min 2 两级运算电路 20min 3 积分电路 15min 4 微分电路 15min 项目三 传声器 整体设计讨论 分析 20min 1 MIC 电路 2 负反馈网络 3 LM324 两级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4 扩音器电路 以例题讲解 集成放大电压线 性特点的应用 用仿真软件展示 运算效果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14授课题目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运用 1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过零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及电压传输特性 2 任意电压比较器 教学难点 1 过零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及电压传输特性 2 任意电压比较器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集成运算扩展练习题 20min 1 概述 20min 1 电压传输特性 2 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工作区 3 电压比较器的类型 4 比较器基本特点 2 单限比较器 1 过零比较器 20min 2 任意电平比较器 20min 小结 10min 以例题讲解 集成放大电压非 线性特点的应用 用仿真软件展示 运算效果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15授课题目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运用 2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滞回比较器工作原理 2 滞回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 3 窗口电压比较器工作原理 4 窗口电压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 教学难点 1 滞回比较器工作原理 2 滞回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 3 窗口电压比较器工作原理 4 窗口电压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单限比较器扩展练习题 10min 1 滞回比较器 1 电路结构 10min 2 工作原理及传输特性 15min 3 特点及应用 15min 2 窗口比较器 1 电路结构 10min 2 工作原理及传输特性 15min 3 特点及应用 15min 4 以例题讲解 集成放大电压非 线性特点的应用 用仿真软件展示 运算效果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16授课题目RC 正弦波振荡电路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实验箱 教学重点 1 产生正弦波振荡的原因和振荡的条件 2 能否振荡的判断和振荡频率的计算 3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1 自激振荡工作原理 2 RC 文氏桥式振荡器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产生正弦波的条件和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1 电路振荡的物理原因 5min 2 振荡的条件 15min 3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类型 15min A 观察电路是否包含振荡电路的四部分组成正弦波振荡电 路分析方法和步骤 B 判断放大电路正常工作 C 判断电路能否振荡 D 估算振荡频率 E 分析起振条件 幅值条件 F 稳幅与稳频 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1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频率响应 15min 2 RC 文氏桥振荡电路 20min A RC 文氏桥振荡电路的构成 B RC文氏桥振荡电路的稳幅过程 C 频率可调的 RC 桥正弦波振荡电路 项目四 函数信号发生器 整体设计讨论 分析 20min 1 RC 文氏桥式振荡器 2 过零电压比较器 3 反相积分电路 从已学过的 RC 电路讲述其振 荡原理 并用仿真 软件展示效果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17授课题目负反馈放大器 课 型实验使用教具实验箱 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 能指标的影响 实验设备及器材 1 12V 直流电源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3 双踪示波器 4 频率计 5 交流毫伏表 6 直流电压表 7 晶体三极管 3DG6 2 50 100 或 9011 2 电阻器 电容器若干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实验内容 1 测量静态工作点 2 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1 测量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AV 输入电阻 Ri和输出电阻 RO 2 测量通频带 3 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4 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实验总结 1 将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动态参数的实测值和理论估 算值列表进行比较 2 根据实验结果 总结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18授课题目模拟运算电路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实验目的 1 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 加法 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 算电路的功能 2 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实验设备与器件 1 12V 直流电源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3 交流毫伏表 4 直流电压表 5 集成运算放大器 A741 1 电阻器 电容器若干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实验内容 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1 按图连接实验电路 接通 12V 电源 输入端对地短路 进行调零和消振 2 输入正弦交流信号 测量相应的 UO 并用示波器观察 uO 和 ui的相位关系 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1 按图连接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同内容 1 2 将图中的 R1断开 得电路重复内容 1 3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1 按图连接实验电路 调零和消振 2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入电压 Ui1 Ui2及输出电压 UO 4 减法运算电路 1 按图连接实验电路 调零和消振 2 采用直流输入信号 实验步骤同内容 3 5 积分运算电路 1 打开 K2 闭合 K1 对运放输出进行调零 2 调零完成后 再打开 K1 闭合 K2 使 uC o 0 3 预先调好直流输入电压 Ui 0 5V 接入实验电路 再打 开 K2 然后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 UO 每隔 5 秒读一次 UO 直到 UO不继续明显增大为止 实验总结 1 整理实验数据 画出波形图 注意波形间的相位关系 2 将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相比较 分析产生误差的原 因 3 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19授课题目电压比较器 课 型实验使用教具实验箱 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压比较器的电路构成及特点 2 学会测试比较器的方法 实验设备和器件 1 12V 直流电源 4 直流电压表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5 交流毫伏表 3 双踪示波器 6 运算放大器 A741 2 7 稳压管 2CW231 1 8 二极管 4148 2 电阻器等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实验内容 1 过零比较器 1 接通 12V 电源 2 测量 ui悬空时的 UO值 3 ui输入 500Hz 幅值为 2V 的正弦信号 观察 ui uO波形 并记录 4 改变 ui幅值 测量传输特性曲线 2 反相滞回比较器 1 按图接线 ui接 5V 可调直流电源 测出 uO由 Uomcx Uomcx时 ui的临界值 2 同上 测出 uO由 Uomcx Uomcx时 ui的临界值 3 ui接 500Hz 峰值为 2V 的正弦信号 观察并记录 ui uO波形 4 将分压支路 100K 电阻改为 200K 重复上述实验 测定 传输特性 3 同相滞回比较器 1 参照 2 自拟实验步骤及方法 2 将结果与 2 进行比较 4 窗口比较器 自拟实验步骤和方法测定其传输特性 实验总结 1 整理实验数据 绘制各类比较器的传输特性曲线 2 总结几种比较器的特点 阐明它们的应用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20授课题目波形发生器 课 型实验使用教具实验箱 实验目的 1 学习用集成运放构成正弦波 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 2 学习波形发生器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设备和器件 1 12V 直流电源 2 双踪示波器 3 交流毫伏表 4 频率计 5 集成运算放大器 A741 2 6 二极管 IN4148 2 7 稳压管 2CW231 1 电阻器 电容器若干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实验内容 1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1 描绘 uO 的波形 记下临界起振 正弦波输出及失真情况 下的 RW 值 分析负反馈强弱对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2 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输出电压 UO 反馈电压 U 和 U 分析研究振荡的幅值条件 3 用示波器或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 fO 并与理论值进行比 较 4 断开二极管 D1 D2 分析 D1 D2 的稳幅作用 2 方波发生器 1 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描绘方波 uO 及三角波 uC 的波形 注 意对应关系 测量其幅值及频率 记录之 2 观察 uO uC 幅值及频率变化情况 把动点调至最上端和 最下端 测出频率范围 记录之 3 观察 uO 波形 分析 DZ 的限幅作用 3 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 1 将电位器 RW 调至合适位置 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描绘 三角波输出 u0 及方波输出 uO 测其幅值 频率及 RW 值 记 录之 2 改变 RW 的位置 观察对 uO uO 幅值及频率的影响 3 改变 R1 或 R2 观察对 uO uO 幅值及频率的影响 实验总结 1 根据实验分析 RC 振荡器的振幅条件 2 讨论二极管 D1 D2的稳幅作用 3 讨论 DZ的限幅作用 4 分析电路参数变化 R1 R2和 RW 对输出波形频率及幅值的影 响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21授课题目RC 正弦波振荡器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实验箱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学习 RC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其振荡条件 2 学会测量 调试振荡器 实验设备与器件 1 12V 直流电源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3 双踪示波器 4 频率计 5 直流电压表 6 3DG12 2 或 9013 2 电阻 电容 电位器等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实验内容 1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 1 断开 RC 串并联网络 测量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 大倍数 2 接通 RC 串并联网络 并使电路起振 用示波器观测输 出电压 uO波形 调节 Rf使获得满意的正弦信号 记录波形及其 参数 3 测量振荡频率 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4 改变 R 或 C 值 观察振荡频率变化情况 5 RC 串并联网络幅频特性的观察 2 双 T 选频网络振荡器 1 按图 组接线路 2 断开双 T 网络 调试 T1管静态工作点 使 UC1为 6 7V 3 接入双 T 网络 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若不起振 调节 RW1 使电路起振 4 测量电路振荡频率 并与计算值比较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22授课题目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与电压放大电路比较 及类型 2 OCL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 特点及工作原理 3 功率 效率和管耗的计算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电压放大电路回顾 10min 1 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10min 2 功率放大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 10min 3 功率放大电路的类型 15min a 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电路 b 无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 c 无输出电容的功率放大电路 d 桥式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2 OCL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 OCL 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20min a 电路的组成 b 存在的问题 交越失真 2 OCL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20min a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b 分析计算 求输出功率 管耗 电源提供的功率及效率 c 最大管耗 PT1max与输出功率的关系 d 功放管的选择 小结 5min 回顾电压放大 放大电路的特性 提问电压放大器能 否为功放 引导学 生讨论 引入功放 组成结构 分类 不同功放的优缺点 并通过例题掌握功 率 效率和管耗的 计算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23授课题目OCL 电路 复合管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功率管的散热问题 主要说明管子的安全使用 2 复合管的构成原则及其电流放大倍数 3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 功能 性能指标的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 功率管的散热问题 2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OTL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 OTL 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0min a 电路的组成 b 存在的问题 交越失真 2 OTL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0min a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b 分析计算 求输出功率 管耗 电源提供的功率及效率 c 最大管耗 PT1max与输出功率的关系 d 功放管的选择 2 功率放大电路的安全运行 5min 3 复合管的组成及其电流放大系数 15min 1 复合管的组成原则 2 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4 复合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及其特点 10min 1 复合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2 复合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特点 3 四种类型的复合管 5 甲乙类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5min 7 集成功率管 LM386 TDA2030 15min 项目五 功率放大电路 整体设计讨论 分析 20min 1 音量调节电路 2 负反馈网络 3 集成功率管 TDA2030 4 茹蓓尔网络 借助多媒体的 动画效果理解功率 管的散热问题 讲 授集成功率放大电 路的应用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24授课题目OTL 功率放大器 课 型实验使用教具实验箱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理解 OTL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会 OTL 电路的调试及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设备与器件 1 5V 直流电源 5 直流电压表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6 直流毫安表 3 双踪示波器 7 频率计 4 交流毫伏表 8 晶体三极管 3DG6 9011 3DG12 9013 3CG12 9012 晶体二极管 IN4007 8 扬声器 电阻器 电容器若 干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实验内容 1 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1 调节输出端中点电位 UA 2 调整输出极静态电流及测试各级静态工作点 2 最大输出功率 P0m 和效率 的测试 1 测量 Pom 2 测量 3 输入灵敏度测试 4 频率响应的测试 5 研究自举电路的作用 6 噪声电压的测试 实验总结 1 整理实验数据 计算静态工作点 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P0m 效率 等 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画频率响应曲线 2 分析自举电路的作用 3 讨论实验中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25授课题目直流电源的概述及单相整流电路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其各个部分的作用 2 串联型稳压电路 3 集成稳压器稳压电路 教学难点 整流电路基本参数的计算 可只讲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可不作 仔细的数学推导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1 直流电源的作用 5min 2 直流电源的定义 5min 3 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10min 4 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15min 工作原理分析 u2正半周 二极管 D 导通 产生电流从 A 点 流出 经过二极管 D 和负载电阻 RL流入 B 点 uo u2 u2负半周 二极管 D 截止 无电流产生 uo 0 5 基本参数的含义及其计算 10min 6 三段式可调集成稳压器 15min 工作原理分析 u2正半周 二极管 D1 D3 导通 D2 D4 截 止 产生电流从 A 点流出 经 D1 RL D3 流入 B 点 uo u2 u2 负半周 二极管 D2 D4 导通 D1 D3 截止 产生电流从 B 点流 出 经 D2 RL D4 流入 A 点 uo u2 7 电路参数计算 10min 项目六 直流电源 整体设计讨论 分析 20min 1 变压器 2 整流 3 指示灯电路 4 LM317 稳压电路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26授课题目 集成稳压器 课 型实验使用教具实验箱 实验目的 1 研究集成稳压器的特点和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 了解集成稳压器扩展性能的方法 实验设备与器件 1 可调工频电源 2 双踪示波器 3 交流毫伏表 4 直流电压表 5 直流毫安表 6 三端稳压器 W7812 W7815 W7915 7 桥堆 2WO6 或 KBP306 电阻器 电容器若干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实验内容 1 整流滤波电路测试 2 集成稳压器性能测试 1 初测 2 各项性能指标测试 输出电压 U0和最大输出电流 Iomix的测量 稳压系数 S 的测量 输出电阻 R0 的测量 输出纹波电压的测量 实验总结 1 整理实验数据 计算 S 和 R0 并与手册上的典型值进行比较 2 分析讨论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27授课题目继电器 晶闸管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课 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1 晶闸管的工作性质 2 单向晶闸管的工作特性 3 与二极管的区别 教学难点 单向晶闸管的管脚极性识别和质量判断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二极管回顾 10min 1 单向晶闸管的结构和符号 15min 1 晶闸管简介 2 类型 3 单向晶闸管的结构 1 结构和符号 2 引脚 2 单向晶闸管的工作特性 25min 1 阳极与阴极加反向电压 2 阳极与阴极加正向电压 3 阳极和阴极加正向电压 门极加正向电压 4 单向晶闸管的关断 5 单向晶闸管的工作特性 口诀 不触不通 一触即通 触通之后 门极失控 要想不通 主路变动 电压为零 电流反送 3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5min 4 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 15min 小结 10min 单向晶闸管 的工作特性 重点 通过设计层次递进 的探索性实验 教 学 做一体化进行 讲解 单向晶闸管 的测试 难点 通 过讲练结合 归纳 思考教学法进行难 点突破 课 后 小 结 教 案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 讲28授课题目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课 型实验使用教具实验箱 实验目的 1 学习单结晶体管和晶闸管的简易测试方法 2 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阻容移相桥触发电路 的工作 原理及调试方法 3 熟悉用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控制晶闸管调压电路的方法 实验设备与器件 1 5V 12V 直流电源 2 可调工频电源 3 万用电表 4 双踪示波器 5 交流毫伏表 6 直流电压表 7 晶闸管 3CT3A 单结晶体管 BT33 二极管 IN4007 4 稳压管 IN4735 灯炮 12V 0 1A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 实验内容 1 单结晶体管的简易测试 用万用电表 R 10 档分别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邢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测试化学-1
- 贵州省近五年中考语文100个高频考点分析及备考建议
- 物业管理委托合同(示范文本)
- 化妆基础知识培训英语课件
- 新解读《GB-T 4249-201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基础 概念、原则和规则》
- 望城数学面试题目及答案
- 南京市小学数学试卷
- 机械伤害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南外八上数学试卷
- 机械CAD基础知识培训
- MTT 386-2011 煤矿用电缆阻燃性能的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非正式版)
- 《工装夹具设计》课程标准
- 咨询顾问服务劳务合同
- 产前筛查年度质控分析报告
- 食堂培训卫生防疫课件大纲
- 新型智慧操场建造方案
- 海水养殖产品种苗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雅思英语单词词汇量8000
- 自然灾害信息员业务知识考核试题
- 房产租赁合同文本与房产租赁合同模板
- 外贸委托付款协议书WORD模板(中英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