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十三五”规划文本(审定稿)_第1页
石阡县“十三五”规划文本(审定稿)_第2页
石阡县“十三五”规划文本(审定稿)_第3页
石阡县“十三五”规划文本(审定稿)_第4页
石阡县“十三五”规划文本(审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 录 前言 1 一 现状及面临形势 4 1 1 规划区域概况 4 1 2 十二五 取得的成效 5 1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7 1 4 面临的形势及需求分析 8 1 4 1 面临的形势 8 1 4 2 需求分析 9 二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10 2 1 总体思路 10 2 2 基本原则 11 2 3 主要目标 12 三 移民搬迁对象 规模及方式 12 3 1 移民对象 12 3 2 搬迁规模及分布 13 3 3 搬迁方式 13 四 移民安置 13 4 1 安置区域适宜性评价 13 4 2 安置方式 14 4 3 典型安置方案 15 4 3 1 指导思想 15 4 3 2 安置思路 15 4 3 3 安置目标 16 4 3 4 安置方案 16 4 3 5 优惠政策 18 4 3 6 保障措施 19 2 五 年度搬迁计划和主要建设任务 20 5 1 建设总体任务 20 5 2 年度搬迁计划 20 5 3 主要建设任务 21 5 3 1 移民住房 21 5 3 2 基础设施 21 5 3 3 公共服务设施 22 5 3 4 土地整治 23 5 3 5 生态恢复 24 5 3 6 就业服务 24 六 后续发展规划 24 七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26 7 1 投资估算标准 26 7 2 投资概算 27 7 3 资金筹措 30 八 配套政策 31 8 1 住房政策 31 8 2 土地政策 32 8 3 就业政策 32 8 4 产业政策 33 8 5 社保政策 33 九 保障措施 34 9 1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构 34 9 2 科学制定方案 确保项目实施 34 9 3 积极筹措资金 确保项目建设 34 9 4 部门协调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35 9 5 落实责任主体 严格考核督查 36 3 9 6 加强宣传动员 营造舆论氛围 36 9 7 加强项目管理 做好监督检查 36 附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十三五 规划 2016 2020 迁出地分布图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十三五 规划 2016 2020 安置点分布图 附表 1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搬迁对象及搬迁原因调查统计表 附表 2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年度搬迁任务统计表 附表 3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年度安置点情况统计表 附表 4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表 附表 5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年度住房建设任务统计表 附表 6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统计表 附表 7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任务调查统计表 附表 8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任务规划表 附表 9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后续产业扶持规划项目统计表 附表 10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教育培训调查统计表 附表 11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就业服务规划统计表 附表 12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社会保障调查统计表 附表 13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提供就业岗位规划表 4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十三五 规划 前 言 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省委 省政府为加快解决我 省贫穷落后主要矛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一项重大 战略决策 是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 信息化和农 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抓手 是加快扶贫开发 保障和 改善民生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 对守住发展与 生态两条底线 发挥扶贫开发 生态保护和小城镇建设三 大功能 是推动我县坚持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 后发赶超 在新的起点换挡加速 奋力腾飞有着重大意义 根据 中 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 2020 年 国务院 武陵山片 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 2020 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意见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 2012 2020 年 铜仁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 2012 2020 年 石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思路 编制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十三五 规划 有利 于全县进一步抢抓历史机遇 推动工业化 城镇化 信息 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人口 资源 环境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推进全县扶贫攻坚 决战 贫困 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 到 2020 年实现全县基本进入 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5 本规划编制期限为 2016 2020 年 一 现状及面临形势 1 11 1 规划区域概况规划区域概况 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 铜仁市西南部 国土面积 2173 平方公里 辖 7 镇 11 乡 302 个行政村 总人口 46 万人 森林覆盖率 68 1 仡佬 侗 苗 土家等 12 个少 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74 属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 国家新 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 也是全省重点生态区和多民族聚居 区 石阡资源富集 开发潜力巨大 有世界少有 国内独 具且储量丰富的地热矿泉水资源 富含锶 氡 锂 锌 硒等微量元素 属国际饮用 医疗双达标矿泉水 有面积 居全省第二 获 中国驰名商标 贵州三大名茶 的 茶叶资源 有储量 15 亿多立方米 品种 22 个符合国家 A 类装饰材料质量标准 且获得 2014 年全国 名优特 产品 称号的大理石类石材资源 有以温泉 夜郎古城 中国历 史文化名村千年古寨楼上 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 佛顶 山 中国乡村旅游民族文化飞燕奖尧上仡佬族文化村 国 家湿地公园世界最大野生鸳鸯栖息地鸳鸯湖为代表的立体 旅游资源 近年来 石阡县委 县政府紧扣全省 两加一推 主 基调 全市 四化一业 主战略 按照 优环境 强基础 兴工业 壮产业 惠民生 促和谐 发展思路 牢牢守住 生态和发展 两条底线 以 山 水 茶 城 游 和 6 飞地经济 为抓手 开创了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调整转 型明显加快 基础设施逐步夯实 城乡发展统筹推进 民 生问题持续改善 后发赶超势头强劲的新局面 2014 年 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 44 2 亿元 同比增长 15 1 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 66 亿元 同比增长 20 完成财政总收入 5 2 亿元 同比增长 20 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项目 113 个 总投资 9 2 亿元 列入支撑 2014 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达 104 个 完成投资 55 亿元 签约招商项目达 61 个 实 到位资金 52 6 亿元 县域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 21 2 十二五十二五 取得的成效取得的成效 自 2012 年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以来 我县紧紧围绕 省委 省政府提出的 搬得出 留得住 能就业 有保障 要求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加快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让居住在深山区 石山区 高寒山区的贫困群众搬出了大 山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真正让搬迁移民得到了实惠 城 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呈现快 速 健康 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 累计完成农村人口搬迁 安置 2903 户 12434 人 其中 2012 年 414 户 1730 人 2013 年 604 户 2626 人 2014 年 512 户 2200 人 2015 年 1373 户 5878 人 累计完成投资 57148 88 万元 其中 中 央财政资金 8905 7 万元 省级财政配套资金 4524 41 万元 市县配套资金 2169 5 万元 县级整合其他资金 7926 44 万 元 群众自筹资金 22736 22 万元 完成移民住房 344515 67 平方米 供水管网 32 1 千米 蓄水池 1200 立方 7 米 安装水表 2903 块 供电线路 60 984 千米 变压器 20 台 含 1 台变电箱 安装电表 2903 块 排水 污 管 沟 26 325 千米 道路硬化 144364 2 平方米 市场建设 3 个 绿化面积 44781 4 平方米 新建化粪池 10 个 征地 878 34 亩 通过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使安置点基础设 施 社会事业条件明显改善 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综 合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致富空间进一步拓宽 脱贫步伐明 显加快 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搬迁移民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通过扶贫生态移 民工程的实施 将贫困农户迁移到环境容量较大 交通便 利 公共服务相对较好的县城及县城规划区 小城镇 产 业园区 旅游区建安置点 为他们配置生产资源 提供就 业岗位 新建移民住房 配套建设水 电 路 讯等公共 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 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致富难 吃水 难 行路难 用电难 住房难 就医难 入学难等问题 搬迁移民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2 搬迁移民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通过扶贫生态移民工 程的实施 积极引导农户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渠 道 依托小城镇 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从事二 三产业 搬迁户收入来源由单一的种养业逐步向种养业 加工业 运输业 服务业 商贸业 劳务输出等多元化转变 促进 了贫困农户收入增长 增强了他们自身造血功能 使搬迁 移民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3 搬迁区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我县实施搬迁的村组 8 大多位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资源匮乏 人地矛盾突出的 深山区 石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 通过工程的实施 农 户迁出原居住地后 大大减轻了迁出地的生态环境压力 缓解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同时 结合土 地整治和生态恢复等工程的实施 使搬迁区域生态环境越 来越好 4 小城镇建设步伐异军突起 通过扶贫生态移民的实 施 依托小城镇 产业园区 旅游景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 工程 将贫困农户集中搬迁到小城镇 产业园区 旅游景 区内建安置点 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向安置地转移 推动 了安置地基础设施建设 壮大了安置地规模 加快了安置 地发展步伐 引导搬迁群众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流通业 运输业等二 三产业 活跃了安置地经济 增强了安置地 发展活力 5 扶贫开发成本显著降低 我县贫困农户居住分散 且大多居住在严重缺水 山高坡陡 交通不便或水土流失 和石漠化严重 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基础设施投入大 扶贫成本高 通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集中解决了交通 供电 供水 教育 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降低了基础设 施建设投入 扶贫成本比就地扶贫低且扶贫效果更加显著 1 31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金筹措难度大 特别是由县级配套解决的征地和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 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 9 县之一 底子薄 财力弱 县级财力无法解决征地和配套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 住房补助标准低 由于搬迁移民贫困程度深 经济 落后 自筹资金非常困难 建房资金融资渠道窄 现有住 房补助标准 难以满足搬迁愿意强烈贫困农户的愿望 3 搬迁移民创业难 由于搬迁移民普遍文化素质低 掌握技能不多 创业渠道窄 难以实现稳定的就业和创业 4 扶持政策支撑少 由于缺乏搬迁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难以统筹相关资源 导致搬迁移民能致富的问题难以实质 性解决 5 退出机制建立难 由于搬迁移民受 故土难离 的 影响 原有住房难以拆除 不能进行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 6 综合协调成本高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 社会工程 需要土地 规划 财政 扶贫 住建 水利 电力 交通以及广播电视 教育 卫生 社保等多个部门 密切配合 共同实施 由于条块分割 需要大量的时间 精力协调 加大了生态移民工程运作的社会协调成本 1 41 4 面临的形势及需求分析面临的形势及需求分析 1 4 11 4 1 面临的形势面临的形势 1 党中央 国务院 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生态 移民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观察时提出 要通过扶贫 产业和就业发展一批 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 通过通过 10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总要求 抓 住脱贫这条底线 让小康步伐快速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 纲要 2011 2020 年 强调 提高扶贫标准 加大投入 力度 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 坚持自愿原则 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扶贫对象实行生态移民 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 中 发 2010 11 号 提出 稳步推进生态移民 加强安置地生 产生活条件建设 适当提高中央补助标准 全力实施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 基本消除绝对 贫困现象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发展的苦干意见 国发 2012 2 号 指出 要 抓紧 研究论证生态搬迁工程 省委 省政府明确提出从 2012 年到 2020 年全省实施 200 万人生态移民 举全省之力实施 百万人大搬迁 因此 我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将获得更大 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安置空间不断拓展 十三五 期间 我县将按照中央 省 市 县的部署 大力推进工 业化 城镇化 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 将为实施扶贫生态 移民工程提供良好的环境承载能力拓展移民安置空间和就 业渠道提供更多机遇 3 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经验更加丰富 2012 年以 来我县实施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成功搬迁搬迁了 2903 户 12434 人 并集中安置在小城镇 产业园区 旅游景区 新 建住房 34 836 万平方米 配套建设安置点水 电 路等配 11 套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 同时 在组织领导 运行机制 资金整合 项目管理 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 经验 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贫困群众的搬迁意愿更加强烈 通过近年实施扶贫 生态工程 已搬迁移民享受到了交通改善 信息灵敏 生 产门路拓宽 就业渠道增加 生产经营方式更加灵活的成 果 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自身造血功能明显增强 脱贫致富步伐加快 给未搬迁群众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贫困群众自愿搬迁的意愿更加强烈 1 4 21 4 2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石阡地处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武陵山区的核心 区 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决战区 也是国家级重点贫困 县之一 全县贫困人口达 11 76 万人 武陵山区特殊的地 形地貌 导致山高坡陡 深谷切割 人口居住分散 饮水 困难 交通不便 群众就医就学难 同时 耕地资源稀缺 自然灾害频繁 难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 据初步统 计 全县具有搬迁意愿的贫困农户 8356 户 35095 人 加之 我县 2014 2015 年连续四次遭受特大洪灾袭击 地质滑坡 灾害隐患点多 因洪灾倒塌房屋和严重毁房户达 2500 户 10500 人 因此 搬出大山 居住到具有一定人口资源环境 承载力 经济社会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 产业园区和旅游 景区 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更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和良好的公共服务的需求巨大 12 二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 12 1 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 贯彻科学发展观 按照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 2020 年 国务院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 20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工 程总体规划 2012 2020 年 铜仁市扶贫生态移民工 程总体规划 2012 2020 年 围绕改善生态 消除贫困 按照 四坚持 五为主 四结合 一确保 的总体要求 以脱贫致富为目标 以改善民生 提高移民收入为核心 以整合资源为保障 着力拓宽就业渠道 发展特色产业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劳动力素质 加强生态建设 扎 实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 用 5 年的时间将生态区 位重要 生态环境脆弱以及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 14311 人 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小城镇 集镇 产业园区和旅游景 区安置 确保移民 搬得出 留得住 能就业 有保障 实现 2020 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2 22 2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 政府主导 群众自愿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 制定 规划编制 资源整合 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统筹政策 整合项目资金 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扶贫生态移 民工程建设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做好搬迁群众思想发动 13 工作 按照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的要求 先将有条件 积 极性高的村庄和农户搬迁出来 不搞硬性要求强搬 强迁 2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的原则 科学编制生态移民规 划 统筹考虑不同区域的搬迁任务和安置能力 合理确定 生态移民的重点区域和优先群体 有计划 有组织实施整 村 组 搬迁 统筹移民住房 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 公 益事业等建设 合理布局各移民安置点 3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的原则 根据安置地资源条件 产业发展状况和环境容量 合理确定移民规模 选择适宜 的城镇化产业园区 旅游景区安置方式 制定有针对性的 政策措施 结合移民自身的特点 选择有针对性的后续发 展方式 提高移民自我发展能力 4 先易后难 有序推进的原则 注重移民搬迁的节奏 和顺序 从搬迁和安置难度较小的地方开始实施 不搞同 步推进 确保协调有序搬迂 5 整合资源 强力推进的原则 在全县范围内整合各 方面的资源和力量 统筹安排 集中使用 进一步完善安 置地基础设施条件 扶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强力推进扶 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 6 培育产业 促进就业的原则 集中安置点要优先发 展产业并以产业发展为导向 引导移民就地就近扩大就业 鼓励和支持移民自主创业以及创办微型企业吸纳移民就业 14 2 32 3 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 到 2020 年 对全县 3345 户 14311 人实施扶贫生态移 民搬迁 规划建设扶贫生态移民集中安置点 16 个 确保移 民 搬得出 留得住 能就业 有保障 基础设施完善 规划建设 80 120 平方米的移民 住房 3345 套 配套建设能满足安置点移民生产生活基本需 要的人饮 道路 供电 污水 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配套 规划建设学校 医院 幼儿园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站 等公共服务设施 能满足移民对 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 移民稳定就业 通过产业发展 培训转移 自主 创业 提供公益性岗位等途径 实现移民家庭户均 1 2 人 稳定就业 确保移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农民人均 纯收入增长水平 社保体系健全 制定和完善移民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使移民享有同等的教育 医疗卫生 养老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 失业保险等社保政策 三 移民搬迁对象 规模及方式 3 13 1 移民对象移民对象 我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对象为居住在深山区 石山区 高寒山区 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区位重要 自然条件恶劣 区域的农村人口 以及居住分散 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建设与运行成本过高区域的农村贫困人口 必须 按照精准扶贫要求 对整村整组搬迁的应是国家和省确定 15 的 9000 个贫困村中生态区位重要 生态环境恶劣 生存条 件较差的村民小组 自然寨 插花安置的应为扶贫部门建 档立卡的贫困户 对于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的优抚对 象户符合生态移民政策的优抚对象 纳入扶贫生态移民工 程实施范围 因采开发占地 工程建设等原因需要搬迁的 农村人口 不作为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对象 3 23 2 搬迁规模及分布搬迁规模及分布 通过深入调研 十三五 期间全县拟搬迁 3345 户 14311 人 分布在龙井乡 五德镇 本庄镇 花桥镇 甘溪 乡 河坝场乡 白沙镇 龙塘镇 青阳乡 坪地场乡 枫 香乡 国荣乡 大沙坝乡等 13 个乡镇 3 33 3 搬迁方式搬迁方式 根据迁出地的村落分布情况 原则上采取以自然村落 为单元的整体迁出方式 对于住户零散分布的自然村落 一次性全部迁出 对于规模较大且必须全部迁出的自然村 落 根据安置地情况统一规划 分批迁出 优先安排最为 贫困的自然村落和农户 四 移民安置 4 14 1 安置区域适宜性评价安置区域适宜性评价 通过深入调研 十三五 期间全县规划建设扶贫生 态移民集中安置点 16 个 其中 依托小城镇新建集中安置 点 10 个 依托产业园区新建集中安置点 3 个 依托旅游景 区新建集中安置点 3 个 各安置点地貌单一 地势宽阔 地形平坦 土壤排水条件好 无地下采空区 滑坡等不良 16 地质灾害现象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地表水及地下水 对场地无不良影响 地基稳定性好 比较适宜拟建建筑物 各安置点由于地处小城镇 产业园区 旅游景区经济 文 化较为发达 相关的基础设施 市政设施 旅游服务设施 较为完备 安置点的人口容量空间很大 适宜吸纳外来人 口 安置移民 通过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后 各安置点 的人流量及人群消费一定会大幅度增长 来此居住的贫困 群众可通过从事运输业 种植 养殖 加工 服务 旅游 等行业 能实现移民稳定就业 达到 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有保障 目标 4 24 2 安置方式安置方式 根据资源环境条件 以依托县城及县城规划区 小城 镇 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集中安置 着力打造城镇商贸型 旅游景区型 产业园区型等各具特色的安置点 对全县扶 贫生态移民进行安置 坚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 与发展旅游等特色小城镇相结合 与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 与基础设施向下延伸相结合 整合相关资源 完善安置点 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积极培育后续产业 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 确保移民 搬得出 留得住 能就业 有 保障 规划建设扶贫生态移民集中安置点 16 个 其中 依托 小城镇集中安置点 10 个 安置人口 7982 人 占移民总人 口的 53 依托旅游景区新建集中安置点 3 个 安置人口 17 2418 人 占移民总人口的 17 依托县镇及县城规划区 产业园区 新建集中安置点 3 个 安置移民人口 3911 人 占移民总人口的 27 4 34 3 典型安置方案典型安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关于创建扶贫生态移 民重点示范工程相关政策及文件精神 加快推进我县扶贫 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培育典型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确保 中坝镇 2015 年 农家温泉 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搬得进来 富得长久 按照省 市部署安排 特制定如下安置方案 4 3 14 3 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按照 拿得出手 经得起看 经得起问 的要求 紧 紧围绕 建房 搬迁 就业 配套 保障 退出 等关键 环节 坚持政府主导 群众自愿 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 有序推进的原则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积极性 把 产业富民作为重点示范点打造的核心 创建过程与推进城 镇化 农业现代化和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 确保移民搬得 出 留得住 能就业 有保障 使幸福港湾成为 有特色 有形象 有成效 的扶贫生态移民示范点 4 3 24 3 2 安置思路安置思路 中坝镇河东村柑子坪省级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示范点按 照 立足农家温泉 打造慢生活体验区 的思路开展创建 工作 即以 农家温泉 为中心 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 充分利用安置点独特的仡佬族风格建筑和相对齐全的配套 设施 引导移民发展乡村旅游 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 建 18 设农家温泉 农家客栈 餐馆 茶舍 酒吧 咖啡馆 特 产专卖店和农耕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慢生活度假旅游区 并 统一管理培训 统一服务标准 培育服务中等收入群体的 农家温泉旅游休闲度假区 4 3 34 3 3 安置目标安置目标 中坝镇 2015 年省级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示范点安置规模 为 351 户 1596 人 安置地点为中坝镇河东村柑子坪组 迁 出点为符合扶贫生态移民政策的村组 中坝镇 甘溪乡 国荣乡 坪山乡 汤山镇 力争把示范点打造成旅游基 础设施完善 功能齐全的 农家温泉 旅游村 争创全省 扶贫生态移民精品工程和全县乃至全省扶贫生态移民之石 阡模式 为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提供政策性与可行性的 实践探索 4 3 44 3 4 安置方案安置方案 一 搬迁对象 一 搬迁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中坝镇 甘溪乡 国荣乡 坪山 乡 汤山镇农村贫困人口列入中坝镇 2015 年省级扶贫生态 移民示范工程搬迁对象户 1 受 5 25 6 4 7 15 地质 洪涝灾害房屋损毁的农 村居民 2 居住在深山区 石山区 石漠化地区 水电路不通 和生存环境恶劣的农村居民 3 居住在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文物保护区 生 态保护区 重要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居民 19 4 其他符合条件的精准扶贫对象户 二 申请条件 二 申请条件 申请扶贫生态移民安置房的家庭 应同时具备以下条 件 1 申请家庭必须是农业户口 且为石阡县户籍 户籍 认定时间 2015 年 1 月 1 日以前 2 申请家庭在县城内没有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 同等条件下 优先满足精准扶贫对象户 三 安置方式 三 安置方式 委托统一代建 集中安置 四 申请程序 四 申请程序 1 自愿接受安置意向且符合条件的家庭可到中坝镇人 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 1 符合条件的扶贫生态移民户 向中坝镇人民政府 提供 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申请书 户口薄复印件 全户连同户主页 身份证 申请人原件及复印件 进 行报名 本镇户籍须协调贷款者提供 贷款申请表 并缴纳认筹金 10 万元 其余房款在交房前一次性付清 2 中坝镇人民政府将需协调贷款者的 贷款申请表 提供给农村信用社进行信用评估 并确认贷款优惠 相关 手续由需贷款的农户自行办理 3 填写 扶贫生态移民审批表 并提供优惠证件 退伍证 烈士证明书 独生子女证 户籍所在地计生办 的二女结扎证明 通过镇政府初审并进行公示后 报县 20 人民政府审批确定移民搬迁户 接受群众监督 4 中坝镇人民政府与移民搬迁户签订委托代建协议 5 按照先交认筹款优先选房的原则选房 以信用 社的收讫时间为准 并对选房情况进行公示 核发移民 搬迁通知 移民搬迁户依据移民搬迁通知书实施搬迁 6 中坝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按相关规定办理房 屋相关产权 2 需提交的资料 申请扶贫生态移民住房须提交以下资料 1 申请农户 家庭贫困证明 2 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申请书 3 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安置搬迁审批表 4 申请农户户籍证明及户口薄原件和复印件各两份 包括家庭成员 5 申请农户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两份 6 申请农户无商品住房 无廉租住房 其他生态移 民安置房证明 县城乡建设规划局房管中心提供 五 补助标准 五 补助标准 此次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工程规模为 351 户 中央和省 级建房补助资金 1915 2 万元 以省批复文件为准 按户 补助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房资金 按照相关政策和实际情 况给予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户危房改造资金补助 六 补助方式 六 补助方式 21 扶贫生态移民住房建设补助资金 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由镇政府按户一次性补助给委托代建方 4 3 54 3 5 优惠政策 优惠政策 1 享受国家扶贫生态移民补贴政策 2 享受石阡县农村危房改造补贴政策 4 3 64 3 6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 2015 年省级扶贫生态移 民示范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加强对重点工程的组织领导 实行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统一指挥 运 转高效 责任明确的工作推进体系 积极协调解决工程建 设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困难 认真做好每个环节 每个步 骤的工作 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各责任单位 要认真 履行职责 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2 落实责任主体 中坝镇人民政府是省级扶贫生态移 民示范工程的具体实施单位 承担业主方责任 要切实做 好组织实施 后续发展等各项工作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 抽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是要按时 按质 按量完成年度 实施方案批复的内容 三是要专户储存 专帐管理 确保 项目资金不挤占 不挪用 不出问题 四是要强化安全管 理 无建筑安全事故发生 五是要做好群众工作 维护群 众合法权益 无上访事件 六是要及时 完整 分类归档 项目资料 便于查找 3 加强协作配合 发改 移民 财政 国土 住建 水务 交通 扶贫 供电 通讯 网络等相关部门的密切 22 配合 积极支持参与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部门优势 有效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坚持部门协同作战的建设机制和齐 抓共管的运行机制 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和任务分工 各 司其职 各负其责 紧密配合 形成合力 4 加强宣传发动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 广覆 盖 全方位 多形式 深层次地加大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各 项政策的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使扶 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目的意义 目标任务 建设内容 补助标准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 充分调动广 大群众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 设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 5 加强督查考核 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时限要求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 进一步完善督查工作机制 坚持 工作推进到哪里 督查就必须跟进到哪里 对落实不力的 严问责 定期通报工程进度和督查情况 确保工程项目建 设顺利进行 五 年度搬迁计划和主要建设任务 5 15 1 建设总体任务建设总体任务 通过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深山区 石山区 高寒山区 生态位置重要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地质灾害隐患 搬严重地区和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搬迁到小城镇 产业园区 旅游景区 整合相关资源 完善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 推进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积极 培育后续产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农民增收与生态保 23 护的长效机制 围绕 建房 搬迁 就业 保障 配套 退出 六个关键环节 周密组织 精心实施 确保扶贫生态移民搬得 出 留得住 能就业 有保障 5 25 2 年度搬迁计划年度搬迁计划 2016 年 2020 年 全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安置 3345 户 14311 人 其中 2016 年规划搬迁农户 1778 户 7786 人 2017 年规划搬迁农户 767 户 3214 人 2018 年规划搬迁农户 365 户 1449 人 2019 年规划搬迁农户 199 户 868 人 2020 年规划搬迁农户 236 户 994 人 5 35 3 主要建设任务主要建设任务 5 3 15 3 1 移民住房移民住房 十三五 期间 我县规划建设 16 个扶贫生态移民移 民集中安置点 新建移民住房 3345 套 住房建筑面积 401400 平方米 按每户 80 120 平方米 按年度分 2016 年度新建安置点 9 个 新建住房 1778 套 面积 213360 平 方米 2017 年度新建安置点 3 个 新建住房 767 套 面积 92040 平方米 2018 年度新建安置点 2 个 新建住房 365 套 面积 43800 平方米 2019 年度新建安置点 1 个 新建 住房 199 套 面积 23880 平方米 2020 年度新建安置点 1 个 新建住房 236 套 面积 28320 平方米 5 3 25 3 2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按照县城及县城规划区 小城镇 集镇 产业园区 24 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 以现有条件为基础 在移 民安置点统一配套建设水 电 路等基础设施 根据调研 数据统计 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分别为 人饮工程 按照安置区户户通自来水的要求 搞好人 饮工程建设 确保移民迁入后能饮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 主要建设供水管道 34 8 千米 200 立方米水池 8 个 供电工程 架设 10 千伏安输电线路 26 6 公里 220 伏 输电线路 38 8 公里 配置变压器 25 台 道路建设 配套建设道路 21 9 万平方米 其中安置点 主干道 17 1 万平方米 次干道 巷道 4 8 万平方米 污水处理 配套建设安置点污水处理管网 27 9 公里 依托县城及县城规划区 小城镇 集镇 产业园区对移民 进行安置 安置点污水处理只考虑污水输送管道 不考虑 污水处理厂 泵站等 绿化亮化 对各安置点实施绿化亮化 建设规模 2 47 万平方米 广播电视及通讯 为满足移民对信息需求 建设 82 2 千米电视及通讯线缆 市场建设 为满足移民生活需要 在各安置点配套建 设为移民生活服务的集贸市场 1 94 万平方米 5 3 35 3 3 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充分依托小城镇 集镇 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相对 较好的有利条件 按照小城镇 集镇 建设规划 产业园区 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和移民规划的总体要求 进一步完善 25 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建设 或改扩建 学校 卫生院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站 等 积极推进广播电视 互联网进 社区 进住宅 方便移民生活 对于安置人口规模较小的 安置点 公共服务设施不予考虑 移民的公共服务问题就 地就近解决 幼儿园 规划新建 改 扩 建安置区幼儿园 15 所 总 投资 2700 万元 学校 规划新建 改 扩 建学校 11540 平方米 总投 资 2960 万元 卫生院 规划新建 改 扩 建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 室 3600 平方米 总投资 1520 万元 居委会 规划新建居委会 5 个个 平均每个按 200 平 方米计算 面积 1000 平方米 文化站 规划新建文化站 12 个 按 20 万元一个 总 投资 240 万元 党建室 图书室 规划新建党建室 图书室 4 个 按 20 万元一个 总投资 120 万元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规划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4 个 按 40 万元一个 总投资 160 万元 居民活动中心 规划新建居民活动中心 4 个 按 30 万 元一个 总投资 80 万元 休闲娱乐文化广场 规划新建休闲娱乐文化广场 9 个 总投资 1100 万元 集贸市场 规划新建集贸市场 5000 平方米 按每个 26 500 平方米 总投资 1000 万元 公共厕所 规划新建安置点公共厕所 35 座 每 75 100 户规划建设 1 座公共厕所 5 3 45 3 4 土地整治土地整治 将移民搬迂到县城及县城规划区 小城镇 产业园区 和旅游景区等安置后 对移民在迁出区的原有住房原则上 全部拆除 并对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整治 用于统筹城乡 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或生态建设 规划实施土地整治 855 亩 5 3 55 3 5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 移民迁出后 原则上将原经营的土地 山村 荒地收 回用于生态建设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但移民原享有的 土地收益不变 惠农 支农政策不变 退耕还林政策不变 允许移民以转包 出租 互换 转让 入股等多种形式流 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其土地收益归原农户所有 结合国家 省 市 县的重点生态项目建设 在移民迁出区规划实施 生态恢复保护工程 770 亩 5 3 65 3 6 就业服务就业服务 促进移民稳定就业是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关键环 节 在通过产业发展为移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 为满足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就业需求 规划从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 加强培训转移等方面做好移民就业服务工作 公益性岗位 规划购买城镇公益性就业岗位 78 个 为 符合条件的 4050 人员提供稳定的就业途径 27 培训转移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 加大对搬迁农民的培 训力度 提高搬迁农民的素质和就业技能 抓好移民技能 培训工作 千方百计拓宽移民务工渠道 搞好就业服务 规划移民技术技能培训 12167 人次 促进 5060 人移民外出 务工就业 增加移民工资性收入 六 后续发展规划 农产品加工业 结合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布局 采取政 策扶持 示范带动 技术服务等措施 重点发展茶叶 中 药材 马铃薯 小杂粮 油茶 核桃 辣椒 优质畜产品 等农产品加工业项目 规划新建茶叶加工厂 4 个 中药材 生产加工企业 2 个 畜产品加工企业 1 个 其他农产品加 工企业 3 个 民族特色风味食品加工企业 1 个 新建或改 扩建酒类加工企业 1 个 工矿企业 抢抓工业强县 城镇化带动的历史机遇 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积极发展矿产资源加工 木制品 加工 特色旅游产品加工等工矿企业 规划新建矿产资源 类加工企业 2 个 木制品加工企业 3 个 旅游产品加工企 业 2 个 旅游开发 结合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民 族民间文化特色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民族旅游 红色旅 游等特色旅游发展项目 配套发展农家乐等旅游服务项目 规划建设乡村旅游和民族旅游项目 3 个 发展从事乡村旅 游服务的农家乐 2418 户 红色旅游发展项目 1 个 特色旅 游开发项目 3 个 28 商贸服务 依托各安置区的资源环境条件 大力发展 物流中心 集贸市场 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商贸服务业项目 规划新建物流中心 园区 3 个 新建或改扩建集贸市场 16 个 自主创业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引导和扶持移民自主 创业 使移民自主创业达 1052 人 结合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布局 采取政策扶持 示范带 动 技术服务等措施 重点发展茶叶 特色精品水果 优 质干果 经济林木等经济林果项目 优质蔬菜 地道中药 材 特色农产品等种植业项目 以及优质肉牛 肉羊 肉 猪 特色畜禽 特色水产等养殖业项目 规划建设优质茶 叶 特色精品水果 优质干果等经果林木基地万亩 农产 品加工 七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7 17 1 投资估算标准投资估算标准 1 住房建设 规划户均建设 80 120 平方米 参照近 年来全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住房建设投资情况 国家 补助资金按人均 1 2 万元计算 以后按省 市补助标准执 行 2 征地费用 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区规划建设用地 510 亩 根据调查统计 需新征用地面积 490 亩 征地费用按 10 万元 亩测算 3 基础设施 1 人畜饮水 参照农村人饮安全 7 程 建设人均 500 元的补助标准 结合各地调研情况 适当提 29 高补助额度 按人均 750 元计算 2 供电工程 参照国家 现行建设标准 10 千伏供电线路 绝缘导线 按 13 万元 公 里 380 伏 220 伏供电线路 低压绝缘导线 15 万元 公里 50 千伏安变压器 5 万元 台计算 包括材料购置 线路和设 备安置等 3 道路建设 集镇街道 道路 按照 20 30 米 宽的主干道 120 元 平方米 水泥路或沥青路 5 米宽的居 民点次干道 巷道 90 元 平方米 水泥路 进行估算 4 污 水处理 按污水管道 5 万元 公里 5 绿化亮化 按 100 元 平方米计算 6 市场建设 包括配套设施建设与购置 在内 按 2000 元 平方米计算 4 公共服务 1 幼儿园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 配置 设施购置等在内 每个幼儿园按 400 万元估算 2 学校 按 4000 元 平方米计算 含设施 设备等 3 卫生院 按 4000 元 平方米计算 含设施 设备等 4 社区综合 服务中心 站 参照现行村级活动中心建设标准 按每个 200 平方米 1000 元 平方米进行估算 5 垃圾收集池 按每个投资 0 6 万元计算 6 公共厕所 按每个投资 4 万元计算 5 产业发展 由于产业发展涉及项目较多 投资标准 执行行业相关标准 6 技术技能培训 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费用平均按照 2000 元 人 次估算 含职业教育 7 土地整治 对农户原有宅基地进行复垦整治 按每 亩 5000 元标准进行估算 包括迁出区设施拆迁费用 30 8 生态建设 移民迁出区收回的部分土地 按照生态 建设规划 实施生态恢复工程 按每亩 1000 元进行估算 9 不可预见费 按总投资额的 5 进行估算 7 27 2 投资概算投资概算 根据规划建设内容及相关投资标准 全县扶贫生态移 民工程共需投资 52441 125 万元 其中 移民住房 17173 3 元 不含移民建房自筹资金 征地费用 5100 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9075 825 万元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1924 万 元 规划产业发展投资9132万元 31 石阡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投资估算表 建设内容单位 建设 规模 单价 元 投资 万元 备注 一 移民住房万 40 14 17173 2 规划建设 3345 套 投资估算只包括人均 财政补助 二 征地费用亩51010 万5100需征地 510 亩 三 基础设施9075 825 1 人饮工程人143117501073 325人均补助 750 元 供电线路Km26 613 万345 810 千伏绝缘导线 供电线路Km38 815 万582 380 220 伏低压绝缘 导线 2 供电 工程 变压器台255 万125 00 主干道万 17 11202052 60 3 道路 建设次干道万 4 880384 00 含安置点巷道 自主 创业园连接 4 污水 处理 排污主管道Km27 96 万139 5 5 绿化亮化万 2 47100247 6 市场建设万 1 9420003880 7 广播电视及通讯Km82 2246 6 四 公共服务11924 1 幼儿园个15400 万2700 新建 400 万元 个 改扩建 50 100 万元 个 2 小学 642040002960 含设施 设备 未报 的县视同已满足 3 初级中学 530040002000 含设施 设备 未报 32 的县视同已满足 3 卫生院 360040001520 4 居委会 10001000100建 5 个 5 文化站个1220 万240 6 党建室 图书 室 个420 万80 7 居民活动中心个430 万120 8 社区综合服务 中心 个440 万160 9 休闲娱乐文化 广场 个9100 万900 10 集贸市场 500020001000 11 公共厕所座364 万144每 75 100 户建 1 个 座 五 产业发展9132 因计量单位不一 无法统计建 设规模 产业发展的各类项目 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附表 9 2 各项目投资详见附表 13 一 种养业6992 二 农产品加 工 550 三 工矿企业 四 旅游开发350 五 商贸服务1240 六 自主创业 园 七 土地整治亩8555000453按上报数测算 八 生态建设亩770100077 33 九 不可预见费万元2735 28 按前述 1 8 项投资总额的 5 估 算 总投资万元 57440 905 7 37 3 资金筹措资金筹措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所需投资由中央 省 市 县政府 投资和搬迁群众自筹共同承担 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搬 迁移民建房建设 省级统筹资金主要用于移民住房建设和 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市 县配套投资和整合项目资金主要 用于工程用地征地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勘测设计管 理以及生态工程建设配套 群众自筹资金用于自已的住房 房及基本生活设施建设费用 各乡镇根据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十三五 规划 以安 置点建设方案为平台 按照 统一规划 共同投入 渠道 不乱 用途不变 各负其责 各记其功 的原则 以改善 整体发展环境 开发特色优势资源 增强群众脱贫致富能 力为目标 协调各类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支持安置点相关 工程项目建设 鼓励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特困户住房和 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 以及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资金筹措的主要渠道如下 中央财政资金 争取中央财政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 85866 万元 专项用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移民住房建设 省级财政资金 争取省级财政统筹资金 10017 7 万元 专项用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移民住房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 建设 34 市级财政资金 争取市级财政配套资金 2146 65 万元 专项用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县级财政配套 县级财政配套资金 5008 85 万元 专 项用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部门项目资金 部门整合项目资金主要包括国家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 各类林业项目资金 农村饮水安 全及相关水利项目资金 各类农业项目和补助资金 农村 危房改造资金 新农村建设资金 城镇廉租房建设资金 土地整理项目资金 各类培训资金 交通建设资金 村级 活动场所建设资金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资金 地质灾害防 治资金 教育项目资金 卫生医疗设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