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等差数列的前项的和 项的和 1 1 n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理解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推导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方法 n 2 掌握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两个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初步解决有关问题 n 3 理解蕴含在推导过程的数学思想 掌握相关的数学方法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 难点公式的推导 理解和记忆 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 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一 问题情境 1 一堆钢管共 7 层 第一层钢管数为 4 第七层钢管数为 10 且下一层比上一层多一根 问一共有多少根钢管 二 学生活动二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 讨论可得出如下方法 数一数 分组求和 插入高斯的故事 倒序相加法 三 建构数学三 建构数学 1 等差数列的前和 n 1 问题 在等差数列中首项 公差 求 n a 1 ad 12n Saa n a 12n Saa 11 n aaad 1 1 and 1nnn Saa 1 nn aaad 1 n and 又 1 2 nn Sn aa 1 2 n n n aa S 1 1 n aand 1 1 2 n n n Snad 2 等差数列的前和的求和公式 n 1 1 1 22 n n n aan n Snad 说明 1 等差数列的前和等于首末两项和的一半的倍 nn 2 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及通项公式中有 五个量 已知其中三个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n 1 a n and n S 四 数学运用四 数学运用 1 例题 例 1 在等差数列中 1 已知 2 求 已知 求 答案 1 2 n a 1 3a 50 101a 50 S 1 3a 1 2 d 10 S 50 2600S 10 105 2 S 例 2 1 在等差数列中 已知 求及 2 在等差数列中 求及 n a 1 2 d 315 22 nn aS 1 an n a 1 3 d 37n 629 n S 1 a n a 解 1 由题意 得 由 2 得 代入 1 得 舍去 1 1 3 15 2 1 22 13 1 2 22 a n an 1 1 2 2 an 2 730 0nn 10 3nn 1 3a 2 由题意 得 解得 1 1 1 37 37 1 3 37629 1 2 1 37 1 2 3 n a aa 1 11 23 n a a 例 3 求集合的元素个数 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7 100Mm mn nNm 且 解 由 得 故集合中的元素共有 14 个 将它们从小到大列出 得 7100n 2 14 7 n M714212898 这数列是等差数列 共有项 记为 其中 所以 答 集合共有 14 个元素 它们的和等于14 n a 1 7a 14 98a 14 14 798 735 2 S M 735 例 4 1 在等差数列中 若 求 答案 n a 691215 34aaaa 20 S 20 170S 2 在等差数列中 第 11 项到第 20 项的和为 910 求 第 21 项到第 30 项的和 n a 10 310S 解 2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公差为 由题意 得即 解得 1 ad 10 2010 310 910 S SS 1 1 10 9 10310 2 20 19 20310910 2 ad ad 1 4 6 a d 21 420 6124a 212230 10 9 10 12461510 2 aaa 从上例中我们发现 也成等差数列 你能得出更一般的结论吗 1020103020 SSSSS 2 结论 仍成等差数列 公差为 为确定的正整数 2 1 mmmkmkm SSSSSkN 2 m dm 五 回顾小结 五 回顾小结 1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两个公式及推导方法 n 2 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及通项公式中有 五个量 已知其中三个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n 1 a n and n S 3 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性质 在等差数列中前项为 则仍成等差数列 公差为 n n an n S 2 1 mmmkmkm SSSSSkN 2 m d 为确定的正整数 m 2 2 2 2 第第 4 4 课时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 项和的公式 2 2 n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能熟练运用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解决有关应用问题 2 掌握等差数列前项和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性质 nn 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 难点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的应用 n 教学过程一 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一 问题情境 情境 1 等差数列中 则 2 等差数列中 则 n a 25 19aa 5 40S 10 29a n a 2712 21aaa 13 91S 3 已知等差数列前项和为 前项和为 前项的和为为 na2nb3n3 ba 4 某剧场有 20 排座位 后一排比前一排多 2 个座位 最后一排有 60 个座位 这个剧场共有 820 个座位 二 学生活动二 学生活动学生板演解答上面各题 三 数学运用三 数学运用 1 例题 例 1 已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奇数 且奇数的和为 偶数项的和为 求此数列的中间项及项数 n a4433 解 设项数为 奇数项和记为 奇 偶数项和记为偶 21k SS 由题意 奇 偶 S121 1321 1 44 2 k k aa aaak S 22 242 33 2 k k aa aaak 得 解得 项数为 7 项 又 奇 即中间项为 144 33 k k 3k S 1 1144 k a 1 11 k a 11 说明 说明 设数列设数列是等差数列 且公差为是等差数列 且公差为 若项数为偶数 设共有 若项数为偶数 设共有项 则项 则 奇奇偶偶 n ad2nS Snd 1 n n Sa Sa 奇 偶 若项数为奇数 设共有 若项数为奇数 设共有项 则项 则 偶偶奇奇 21n S S n aa 中 1 Sn Sn 奇 偶 例 2 某种卷筒卫生纸绕在盘上 空盘时盘芯直径 40mm 满盘时直径 120mm 已知卫生纸的厚度为 0 1mm 问 满盘时卫生纸的总长度大约是多少 米 精确到 0 1m 解 卫生纸的厚度为 0 1mm 可以把绕在盘上的卫生纸近似地看作是一组同心圆 然后分别计算各圆的周长 再求总和 由内向外各圈的半径分别 为 因此各圈的周长分别为 各圈半径组成首项为 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20 05 20 15 59 95 40 1 40 3 119 9 20 050 1 设圈数为 则 各圈的周长组成一个首项为 公差为 项数为 40 的等差数列 n59 9520 05 1 0 1n 400n 40 1 0 2 答 满盘时卫生纸的总长度约是 100 米 说明 各圈的半径为该层纸的中心线至盘 400 400 1 400 40 10 232000 2 n Smm 32000 100 mmm 芯中心的距离 例 3 教育储蓄是一种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 它享受整存整取利率 利息免税 教育储蓄的对象是在校小学四年级 含四年级 以上的学生 假 设零存整取 3 年期教育储蓄的月利率为 1 欲在 3 年后一次支取本息合计 2 万元 每月大约存入多少元 2 1 2 零存整取 3 年期教育储蓄每月至多存入多少元 此时 3 年后本息合计约为多少 精确到 1 元 说明 教育储蓄可选择 1 年 3 年 6 年这三种存期 起存金额 50 元 存款总额不超过 2 万元 解 1 设每月存入元 则有 A 12 1A 1 2 2 1A 1 36 2 1A 20000 3 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得 解得 元 3636 2 1A 36 35 2 1 2 20000 535A 2 由于教育储蓄的存款总额不超过 2 万元 3 年期教育储蓄每月至多可存入 元 这样 3 年后的本息和为 20000 555 36 元 555 12 1 555 1 2 2 1 555 1 36 2 1 555 3636 2 1 36 35 2 1 2 20756 答 欲在 3 年后一次支取本息合计 2 万元 每月大约存入 535 元 3 年期教育储蓄每月至多存入 555 元 此时 3 年后本息合计约 20756 元 五 回顾小结 五 回顾小结 1 等差数列前项和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性质 2 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及解题规范 nn 第第 5 5 课时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项和 3 3 n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能熟练地应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 能利用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之间的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nn 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 难点 1 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应用 2 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nn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一 问题情境 1 情境 已知等差数列中 任何求 n a 2 1 2 n Sanana n a41 n an 二 学生活动二 学生活动 1 求出和 再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 2 利用与的关系 1 ad n a n a n S 1 1 1 2 n nn Sn a SSn 3 把等差数列的条件去掉 求 n a 三 数学运用三 数学运用 1 例题 例 1 1 如果数列满足 求 n a 1 3a 1 11 5 nn aa nN n a 2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求 n an 2 2 n Snn n a 解 1 由题意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其首项为 1 n a 5 1 3 111514 5 1 33 n n n a 3 1514 n a n 2 当时 当时 所以 1n 11 3aS 2n 22 1 2 1 2 1 21 nnn aSSnnnnn 21 n an nN 例 2 等差数列与的前项和分别为和 且 求的值 n a n bn n S n S 72 3 n n Sn Sn 7 7 a b 解 所以 113 137 13 13 2 aa Sa 113 13 7 13 13 2 bb Sb 713 13 7 7 13293 13316 aS bS 说明 若等差数列与的前项和分别为和 则 n a n bn n S n S21 21 nn nn aS bS 例 3 在等差数列中 1 该数列第几项开始为负 2 前多少项和最大 3 求前项和 10 23a 25 22a n an 解 设等差数列中 公差为 由题意得 n ad 2510 1 1545 23 10 1 3 aad a 1 50 3 a d 1 设第项开始为负 所以从第项开始为负 n50 3 1 53 30 n ann 53 3 n 18 2 法一 设前项和为 则 所以 当时 前 17 项和最大 n n S 222 1 310331033103 50 3 2222626 n n n Snnnn 17n 法二 则 所以 1 0 0 n n a a 5330 5030 n n 5053 33 n 17n 3 533 017 533 353 17 n nn an nn 12312171819 n nn Saaaaaaaaaa 4 当时 当时 17n 2 3103 22 nSnn 17n 22 17 31033103 2884 2222 nSnnSnn 所以 2 22 17 3103 17 22 31033103 2884 17 2222 n nn n S nnSnnn 说明 1 时 有最大值 时 有最小值 1 0a 0d n S 1 0a 0d n S 2 最值的求法 若已知 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 n S n SnN 若已知 则最值时的值 可如下确定或 n a n SnnN 1 0 0 n n a a 1 0 0 n n a a 四 回顾小结 四 回顾小结 1 与的关系 n a n S 1 1 1 2 n nn Sn a SSn 2 若等差数列与的前项和分别为和 则 n a n bn n S n S 21 21 nn nn aS bS 3 1 时 有最大值 时 有最小值 1 0a 0d n S 1 0a 0d n S 2 最值的求法 n S 若已知 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 n SnN 若已知 则最值时的值 可如下确定或 n a n SnnN 1 0 0 n n a a 1 0 0 n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建筑施工环保绿色施工专项方案
- 2025版眼外科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培训
- 注册电气工程师基础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黑龙江八月安管人员C证考试考核题库含答案
- 招标投标法题库及答案
- (完整版)铣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 广式月饼制作方法
- 头疼 头晕肢体无力的健康宣教
- atn产品硬件介绍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案1-20周全篇
- 2025年度古建筑修复施工专业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 施工单位村委会和解协议书(2篇)
- 运行值班人员安全职责(3篇)
- 保洁雨雪灾害天气的应急预案
- 辅警纪律作风整顿心得体会
-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技能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极氪培训课件
- 拌料机安全操作规程模版(3篇)
- 2024-2025学年重庆高二数学复习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