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某一思想的现实意义_第1页
浅谈孔子某一思想的现实意义_第2页
浅谈孔子某一思想的现实意义_第3页
浅谈孔子某一思想的现实意义_第4页
浅谈孔子某一思想的现实意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孔子谈谈孔子 三乐三乐 思想对个人的启发思想对个人的启发 摘要 古人云 半部 论语 治天下 论语 作为 孔子弟子记述 孔子言论 行事和 孔子应答弟子 以及弟子互相议论孔门学术的一部书 不仅在历史上被纳入 十三经 而 且成了人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济世宝典 损益忧乐 则阐述了 修身 完善自 己使自己真正快乐的 葵花宝典 本文以 论语 季氏篇第十六 中的第五篇提及的 三 乐 思想为讨论对象 谈谈其对个人的启发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三乐 损益忧乐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坚持发扬有意义的行为以便给自己带来真正的 快乐和幸福 去掉不良的有害的没有意义的行为以便给自己免除忧患烦恼 孔 子曰 益者三乐 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 益矣 乐 骄乐 乐佚游 乐宴乐 损矣 论语 季氏 也就是说 对人有益的快乐有 三种 对人有损的快乐亦有三种 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 以宣扬别人的好 处为快乐 以结交许多有益的朋友为快乐 这样就会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 如果以骄傲自满为快乐 以游荡玩耍为快乐 以饮食荒淫无道为快乐 就会给 自己带来灾害 三乐 思想高扬了 真正快乐 的旗帜 道出了快乐的本质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给当时古代人指引了一条通往快乐的光明之路 对于 现代浮躁 误入快乐误区的青年人更是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将从 乐 节礼乐 乐多贤友 和 戒骄乐 三点出发 分别阐释如何为乐以及结合现 实谈谈自己对快乐的看法 一 一 乐节礼乐乐节礼乐 在孔子等原始儒家看来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从小到大 就必须要经过 礼乐熏陶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不学礼 无以立 在礼乐诗舞浑然 一体的潜移默化中 让人在各种人伦关系和社会场合中体味 首肯人之成其为 人之本然 进而以这种道德自觉认同现实伦理 子曰 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 夏之亡也 在孔子看来 此社会即无君 亦不可以无道 英国君主立宪制 度是君主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国王是国家元首 但由议会掌权 国 王实际上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 国家的权利中心在议会 议会是国家最高 立法机关 资本主义社会的 有道 代替封建社会制度的 有君 实质上就是 一种社会的更迭与进步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认为自由是无价的 甚至可以凌驾于生命和爱情之上 在西方 人文主义的思潮下 自由人人爱而逐之 可是何为真正的自由呢 许多人崇尚 言论自由 以为言论自由就可以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 实际上 言论表达的自 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 假如我们观察网络媒体上的有些表达 就会发现它 存在着一种极端化的趋势 严谨的人不一定参与表达和讨论 同时网络媒体上 有许多非理性的谩骂和恶意攻击等等 结果虽然言论自由了 但一个人的思想 表达很容易遭到围攻 这不是思想自由 仅仅是言论自由而已 用礼贵和 尊礼惜礼贵在社会和谐 才会实现真正的自由 林放问礼之本 先生答曰 礼 与其奢也宁俭 丧 与其易也宁戚 礼本于人心之仁 而求所以表达之 始有礼 奢者过于文饰 流为浮华 俭者 不及于程节 嫌于质朴 然奢则外有余而内不足 俭则内有余而外不足 同嫌 于非礼 外不足 其本尚在 内不足 其本将失 故与其奢宁俭 人死后 与 其大费周章置办丧礼 还不如发自内心祈祷 抒发哀伤之情 礼有内心 有外 物 有文有质 内心为质为本 外物为文为末 在古代中国 人死后必是锣鼓 喧天 哭天动地 小户人家如此 大户人家更甚 这个传统的习俗一直沿袭至 今 而更多的是在农村 置办丧事 少则三天 多则一个星期 丧主家条件稍 好 必须请上左邻右舍吃上四天 邀乐队 请师公 现有法规定国家退休干部 过世 补助上万元 但必须是焚烧下葬 意义不由分说 国家想通过此政策来 简化丧事 崇尚节约 丧 与其易宁戚 亲人逝世哀于心 即使没有哭天働 地也是可行的 但若装腔作势 哭天抢地 大摆筵席装点门面则是对 礼 的 本末倒置了 入殓师在日本逐渐流行 其职责是为死人化妆 使他们面带微笑 容光焕发 身着体面放入棺木之中 而亡亲则在这一仪式过后进行悼念 缅怀 过去 一切显得格外安静 却又圣神 肃穆 我认为这便是孔子所言之 礼 本末始终 孔子认为 礼 不仅仅只是礼仪形式 更重要的是仪式后所蕴含的 礼 的精神 子 曰 帝自既灌而往者 吾不欲观之矣 论语 八佾 为什 么孔子不欲观帝礼 是因为主祭之人沒有诚意 只是敷衍了事 这是不合于礼 的精神的 外表仪式上看起來虽然沒什么问题 但实质已完全不同 孔子看不 下去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因此孔子说 吾不与祭 如不祭 论语 八佾 如果沒有诚意只是为了满足形式 祭祀之事都找他们代替 那祭与不祭有什么 差别呢 论语 学而 上说 礼之用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 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我认为礼的内在精 神和 仁 是分不开的 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只有仁者能真心喜 欢一个人 同时也能真心地厌恶一个人 好人恶人 人孰不能 如若只是为利 益驱使喜欢或讨厌 那就违背了 礼 之本 仁 之意 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 于古代人与人的交往原则 更适用于当今物欲横流的中国 童年时期我们可以 随心所欲 看流水淙淙 望蓝天白云 嬉戏花丛间 我们只会 爱我所爱 随 着我们年纪慢慢地增长 而立之年成家立业之后 我们每天做着不喜欢的工作 和不喜欢的人打着交道 我们丢失了梦想 彷徨不安 犹如行尸走肉般地生活 你若是 仁者 便会区分善与恶 能好人 能恶人 但未必能趋近好人 远离 恶人 若人人能安仁利仁 使仁道明行于人群间 则善人尽得人好 而善道光 昌 恶人尽得人恶 而恶行匿迹 二 二 乐多贤友乐多贤友 孔子说 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友直 友谅 友多闻 益矣 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损矣 论语 季氏 即告诫人们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应该与正直的人交朋友 与诚实的人交朋友 与见闻广博 的人交朋友 这样你就会幸福 快乐 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 与两面三刀 阳奉阴违的人交朋友 与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 就一定会吃亏上当 给自己带 来痛苦和忧患 因此 不可与这样的人交朋友 但人的快乐也有优劣之别 乐 多贤友 则是积极向上的快乐 是真正的一种快乐 论语 多出论及君子 贤 友可谓是君子的一种别称 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友远道而来 我们应该遵循好客之 道 备好佳肴 祝酒当歌 君子之交淡如水 是说 那些真正的朋友 平时虽 然没有密切的交流 但是你总是觉得他们离你不远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 意 想不到的帮助往往出自他们 而你富贵的时候 他们一般不会搀和 在人与人 的关系中 友情与亲情 爱情三足鼎立 平分秋色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领域中 特别市唐代诗歌中 友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朱光潜先生说 中国叙人伦的 诗 通盘计算 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 在许多诗人的集中 赠答酬唱的作品 往往占其大半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先生甚至认为友情 诗是中国诗歌最为重要的主题 无论是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的含蓄内 敛 还是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的直抒胸臆都表达了对友人的 依依不舍惜别之情 古人对于友情如此看重 那么必定有其原因 酒逢知己千 杯少 当遇可以互诉烦恼 畅谈理想的 知己 即使喝上千杯也嫌少 同时 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感叹命运弄人 相逢恨晚 原来友人之间可以 诉离愁 解烦恼 畅理想 论语 中认为只有结交正直的朋友 与诚实的人为友 与博学多才的人 做朋友 才会让自己真正的快乐 而与那些阿谀奉承 夸夸其谈并且阳奉阴违 的人结交则是殃及自身 孔子所认为的贤友 与之 里仁尊贤 思想关系密切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省也 就是看到品德好的人向他看齐 向他学习 看到品德不端者 就从内心反省 看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及行为污点 那 么贤友也必定是可以提升自己品德修养的人 即使在今天 乐多贤友 仍然可 以给我们指导意义 市场经济下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信用 二字地位越来越 重要 所谓声誉 实际上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过去在市场交易中的表现得 评价 声誉良好的企业 意味着在与利益相关者交易的历史上 扮演着可以信 赖的伙伴角色 个人或者组织选择自己的交易对象 是凭借自己或者他人的交 易经验来进行判断的 因此 那些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 将更多地获得利 益相关方的青睐 而且彼此的交易更倾向于继续发展下去 而不是 一锤子买 卖 企业间的合作虽然是出于利益关系 但是也说明了正直和诚实的重要性 子曰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人 类之间若无信用 就好像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不能行走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也强调了信用的重要性 陶潜 陋室铭 论及到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诗人认为有山水为伴 有学识渊博的友人相聚的 陋室 则不是陋室 结交学识渊博的友人 它是否 适合每个人结交朋友的原则呢 我想也未必 患难见真情 经过大风大雨的友 情弥足珍贵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性 真正的友情是需要时间验证的 同样 的道理也适合爱情和婚姻 兴趣相投 是如今社会许多人交友理念 不过这与 孔子的 贤友 理论并不相悖 不守信用的朋友也许你还能试着容忍 玩弄手 段 阿谀奉承的朋友即使你外表上不会流露出反感之情 但你的内心会告诉你 一个事实 你讨厌这样的朋友 甚至厌恶至极 不管社会怎样进步 孔子的 乐多贤友 理念依然适应我们交友的原则 三 三 戒骄乐戒骄乐 骄乐 态放自骄 不知节制 认此为乐 忧苦随至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对受教育者来说 无论干什么事情免 不了有这样那样的错误 这就要求思想 教育工作者应实行允许人犯错误 允许人改正错误 的原则 孔子说 君子不 重 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过 则勿惮改 论语 学而 就是 说 君子 如果不庄重 就没有畏严 即使读书 所学的也不会巩固 要以忠 和信两种道德为主 有了过错 就不要怕改正 因为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 论语 卫 灵公 意思是说 有错误而不改正 那个错误便真叫错误了 乐骄乐 乐佚游 乐宴乐 损矣 把骄傲自满 放纵自己 怠逸游荡 沉溺 宴会当做自己的喜好便是损害自己 五日而三省 告诉我们应该对自己每日言 行举止不间断进行反思 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为政治领袖者 能 以己之道德作领导 则其下尊奉信仰 如众星之围绕归向于北辰而随之旋转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了 无为而治 思想 其认为 我无为 而民自化 我好静 而民自正 我无事 而民自富 我无欲 而民自朴 后泛化为以德 化名 为政以德 强调统治者清心寡欲 势必戒骄戒躁 远离骄纵享乐的荒淫 生活 子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人能以约自守 那么犯错误的几率就减少了 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而精神分析学说的建构是由本我 自我 超我这三个概念组成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 认为这种 本我 是追寻快 乐的 是避免痛苦的 是无意识 无计划的 比如 婴儿生而会哭泣 饮食 比如 人生而喜欢享乐 从本源意义的角度考虑 这和动物是没有什么本质 区别的 因此通常情况下 人们往往理解 本我 为 本能 自我 可以称 为 在现实环境约束下的自我 所谓超我 指的是泛道德 伦理角度的 我 如果将本我概括为 我想要 那么自我就是 我能要 而超我则是 我应该要 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环境 尤其是道德规范 社会取向等的影响下 作用于本 我的结果 超我 的特征是追求完美 一种本性得到满足 现实能够允许 自我高度赞扬的心理集合 自我探寻和发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也是最漫 长的一个阶段 我们需要经历 我是谁 的困惑 需要解决 我能做什么 和 我想做什么 之间的矛盾 我们受制于社会 历史各个不同的环境影响 却 无法超脱 贪婪 懒惰 淫欲 和 骄纵享乐 的诱惑 一旦我们深陷泥 潭 随波逐流 于是我们痛苦了 在肉体和精神上承受着本我和自我的双重折 磨 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了超我 超我 是金块和银块挤压渗透的结果 正如 黄金和白银在压力下互相交融一样 本我和自我的摩擦导致一种和谐 像道教 的 阴阳鱼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自然 和谐 在超我的精神状态下 你 的本我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而这种满足虽然是囿于客观环境条件的 可是在 超我 层面上仍然不会引起我的任何不满 而自我则消失了 道教说 道法 自然 儒教说 随心所欲不渝矩 讲的都是这样一种状态 就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所说的 如果我们仅仅过着 乐骄乐 乐佚游 乐宴乐 的日子 我们肉体得到了满足 但是我们精神却成了 畸形儿 骄 纵享乐的生活 犹如猪圈里的肥猪 吃了又睡睡了又吃 直至最后任人宰割 古代帝王和大臣若如此 能有几个落得了好下场 中国计划生育几十年 独生 子女越来越多 父母过度溺爱 环境优越 致使他们自私 冷漠 缺乏独立和 同情心 甚至骄横从不为他人着想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是独身子女 寝室的群 居生活总显得与他们格格不入 当与室友起冲突时 对方都会默默念道一句 独生子女就是不好相处 人受环境的支配 理所当然要融入其中 知错能 改善莫大焉 骄纵享乐并不是无可救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过 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 本我过去在哪里 自我即应在哪里 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