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提问_第1页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提问_第2页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提问_第3页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提问_第4页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提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提问是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特别是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 不失时机 恰如其分地提问 那么将不仅会培训学 生的良好思维 而且会起到密切师生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 问 而不答 甚至 启而不发 的现象 这除了与学生本身的 素质 及问题难度大小有关外 笔者认为与教师的 提问艺术有很大的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 制约学生发言的心理情绪主要与他人和自己的情绪有关 特 别是教师提问时对学生的态度 表情 目光 动作 语言等等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刺激 作用 因此 教师提问时不仅要对所提问题的速度 密度 角度 难度和梯度精心设计 而且要注意所提 问题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更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提示语 使学生在充满愉快 信任的气氛中展开思维 踊跃 地回答问题 一 几种有效的提问技巧 1 针对性 所提问题要有针对性 预设不同的思维训练 注意对象的选择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必须充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与不足 深入 巧妙地挖掘教材 内容 要有梯度和层次 提问的对象要有所选择 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回答问题的时 间 教师提问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 或学生抢答 教师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 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 如对 尖子生 可以合理提高问题的难度 深度和广度 对于 中等生 的提问可以 逐步升级 层层推进 对于 后进生 则要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 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 锻炼性提问要 照顾中等生 鼓励性提问要选择后进生来回答 力求面向全体学生 并注意个性特征 既要具有针对性 这样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 施展才华 相互促进的 舞台 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其应有的 最大的效用 2 灵活性 提问时要有灵活性 掌握提问时机 及时调整对象 在课堂上如果不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往往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或者破坏一课堂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虽然教师 通过课前备课 选定某个对象 但是由于教师主观判断的误差及学生个体情况的千变万化 特别是心理因 素的影响 会导致教师判断失误 即原来认为某个对象能回答的问题却问而不答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 的 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 也不宜只是为了简单的活跃气氛或是教训不专心的学生等 一般来说 课前应 该问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或有助于导入新课内容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则宜问一些有关文章细节 有关局部理解方面的问题 课后则一般从整体上问一些关于文章的中心思想 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 能激 发学生创造性或发散性思维的问题 当然 对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根据教学过程 的实际情况做到 见机行事 因此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 察言观色 机动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对象 绝不 能言词粗暴 横眉冷对 甚至埋怨学生在家没有复习 不注意听讲等等 否则将伤害学生自尊心 使他产 生反感 对立的情绪 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惧感 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 3 过渡性 过渡性的引导提问 消除学生紧张心理 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感悟 如果要针对某篇课文的内容提问 What is the writer s name When and where was the writer born 等问题 可以先提问 What s your name When and where were you born 使学生有熟知的感兴趣 的问题逐步过渡到新学的较陌生的问题 进而消除由于在 大庭广众之下 回答问题的紧张心理 有时 在 教学过程中 需要对某一内容或知识点加以提升 提出的问题适度向外延扩展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思考 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但此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过渡引导 谨防学生又会因发散思维而导致回答不着边际 恐怕学生笑话 过于紧张 从而失去回答问题的热情 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因此 通过透视学生 的理解 洞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经验背景 做出相应的教学诱导 4 激发性 激发性的提示 消除学生等待心理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期望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产生共鸣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 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都是很强的 有时一个巧妙的问题可以引起他们足够的 好奇心来关注所学内容 例如 Go for it 八年级上册 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教学时 在 SectionA 中可以设置 今天我主厨 的课堂实践活动 T Now look at these delicious food a nd fruit I m hungry now how about you But just wait a minute our talented partners will first show us how to cook favorite food then we can enjoy them together 相信此时学生肯定兴趣高涨 他们会分工合作 有制作的 有讲解制作过程的 操作后让他们用英语介绍制作过程并展示菜谱 同时让 全班分享他们亲手制作的美食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尽量多走动 多观察 多倾听 必要时参与其中 师 生互动 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发现问题 积极思考 有时 适当的挑战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提出的问题之前加上 这儿有一道抢答题 的提示 或者 紧接着在问题之后加上 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抢答 学生们会产生一种谁先答谁光荣的感觉 5 鼓励性 鼓励性的提示 消除学生自卑心理 鼓励学生深入问题 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并作评论 这样会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并相互合作 而这一切又为反思性思维习惯 的养成和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好的问题会激发更进一步的问题 这种思维鼓励学生评论 教师 把问题和对其他学生回答的评论再反馈给学生 会引起学生再次讨论 当问题是学生向教师提的时候更是 如此 现以 Go for it 八年级上册 Unit10 I 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为例 SectionA 中可以 设置小组竞赛活动 组员之间进行采访 提问要求用到的功能句式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 ou group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Where are you going to move Why 等 教师让每 组的记录员给全班同学汇报记录情况 再让大家进行评论 看看哪组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得最好 鼓 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问题的探讨 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 学会交际 如我经常在提问学生时 用这些课堂用语 Think for a moment Try it again Don t give up You re on the right lines You can do it still better That s almost it You re half way there Very good T hat s right Not bad You read quite well You have very good pronunciation That s much better 等等 学生的回答尽管不甚全面 完整 但毕竟是经过了一番思考 哪怕是微小的 闪光点 教师都必须 加以肯定的表扬 6 奖励性 奖励性的提示 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无所谓心理 形成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在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之后 可这样提示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谁能回答出来 期中 单元 期末 考试加 1 分 当然加分不是目的 而是力图以此为手段 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 有经验的老师 往往备有课堂提问记分册 随问随记 并且计入学期总分 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此外 为了使提问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的其它方法和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英 语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和收获 还要注意提问的速度 密 度 角度 难度和梯度 二 注意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 五度 1 速度 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就要充分利用课堂 45 分钟 教师可采取 one by one 或 group by group 的操 作方式训练学生 在一般情况下 难度不大的问题一人答不出 不需等待 应立即叫另一个学生 待第二 个学生答后 再让第一个学生重复一遍 要抓紧每分每秒 让学生反复多练 较难的问题要为学生留有思 考的时间 速度不宜过快 提问后留出的思考时间是否适当 直接影响学生回答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也可 以采用 Pair work 或 Group work 的形式 期间教师可巡视全班 鼓励学生 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 2 密度 这里的 密度 是指问题的分布 进行课堂提问练习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大多数学生得到练习的 机会 一般的问题应先请程度较低的学生回答 再请中等水平的学生回答 如果还答得不完全 教师可以 请程度较好的学生纠正补充 对难度大的问题 教师可以先提问成绩好的学生 不能为了提问快速进行 把提问都集中在少数优秀的学生身上 而把中 低生变成 遗忘的角落 教师一定要随时注意提问的 密 度 面向全体学生 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 还能使学生时时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 从而大面积地提高 教学质量 防止两级分化 3 角度 本文中的 角度 是指问题的发问者 传统课堂提问都是老师问 学生答 但如果师生间过多地进行一问一 答 不仅使教师过于劳累 而且减少了学生练习的机会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 如果教师能经常 转换问答的角度 即由学生问教师答 学生问学生答 生生网状联系 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不良现象 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 从而消除了被动心理 如要复习巩固 Can I help you 及答语 Yes please No thanks 就可以向学生提问 Miss Mr if you were a salesboy salesg irl waiter taxi driver I was a customer I need your help what should you say in English 要复 习归纳某篇课文的语言点时 可以这样提问 If you were a teacher what language points should the students master 这样一来 师生转换角度提问 使得学生从被动回答变为主动设疑 从而达到解疑的 目的 师生双向联系和生生网状联系是最理想的课堂活动形式 教学中无论是操练还是交际性的活动 As k and Answer 都要努力做到师双向联系和生生网状联系 随着教学的进展 教师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用英 语提问 置疑 解释和发表看法的能力 4 难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 能用现有的知识即时回答问题 思维就不发生 提出需要借助尚未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 的问题 思维过程也不发生 也就是说 提出过易或过难的问题 都不能产生思维过程 都毫无价值 因 此 所提问题既不要太浅显 又不要过于深奥 问题深浅 是相对而言的 同一个问题 对这部分学生来 说是难问题 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浅易问题 因此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 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 才 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梯度 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 这时提问应有浅入深 环环相扣 逐步引导 以期收到各个击 破的效果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教学阶梯 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 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比如要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可以这样提问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事情是怎样产生 发展的 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