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2 1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V 是放大管 RB1 RB2 是偏置电阻 RB1 RB2 组成分压式偏置电路 将电源电压 UCC 分压后加到晶体管的基极 RE 是射极电阻 还是负反馈电阻 CE 是旁路电容与晶体管的 射极电阻 RE 并联 CE 的容量较大 具有 隔直 导交 的作用 使此电路有直流负反馈而无交流负反馈 即保证了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 同时又保证了交流信号的放大能力没有降低 图图 a 图图 b 2 2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 a 所示 当温度升高 IC 随着升高 IE 也会升高 电流IE 流经 射极电阻 RE 产生的压降 UE 也升高 又因为 UBE UB UE 如果基极电位 UB 是恒定的 且与温度无关 则 UBE 会随 UE 的升高而减小 IB 也随之自动减小 结果使集电极电流 IC 减小 从而实现 IC 基本恒定的 目的 如果用符号 表示减小 用 表示增大 则静态工作点稳定过程可表示为 要实现上述稳定过程 首先必须保证基极电位 UB 恒定 由图 b 可见 合理选择元件 使流过偏置 电阻 RB1 的电流 I1 比晶体管的基极电流 IB 大很多 则 UCC 被 RB1 RB2 分压得晶体管的基极电位 UB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中 采用了电流负反馈 反馈元件为 RE 这种负反馈在直流条件下起稳定静 态工作点的作用 但在交流条件下影响其动态参数 为此在该处并联一个较大容量的电容 CE 使 RE 在交 流通路中被短路 不起作用 从而免除了 RE 对动态参数的影响 2 3 电路定量分析电路定量分析 1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 根据定理可得输出回路方程 CBBE UUUU EEC IIUUIIT BEBBE 恒定且 CC BB B B U RR R U 21 2 E BEB E R qUU IIcq CQ BQ I I BQCQ II EECECCCC RIURIU ECCQCCEECCCCCEQ RRIURIRIUU 2 4动态分析动态分析 由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图 A 可得交流通路如图 C 所示及微变等效电路如图 D 所示 图 C 分压式偏置电路的交流通路 图 D 分压式偏置电路的交流微变等效电路 1 电压放大倍数 K 输入电压 输出电压 sri ib be Uiri r sccLbL Ui Ri R scbLCL srbbebe R ir Ui RR K Ur 2 输入电阻 sr r 12 srbbbe rRRr 3 输出电阻 sc r scC rR 设计举例 要求设计一个工作点稳定的单管放大器 已知放大器输出端的负载电阻RL 6K 晶体管的电流放 大系数 50 信号频率 f KH z 电压放大倍数K 100 放大器输出电压的有效值USC 2 5V 1 电路结构采用工作点稳定的典型电路 2 由于设计要求满足一定的输出幅度 所以采用图解法来设计是比较方便的 具体如下 按设计要求 输出的电压峰值21 4 2 53 5 scmsc UUVV 考虑留有一定的余量 按设计 因此 输入电压的峰值4 scm UV scm srm U U K 按设计要求 100 设计 所以 K scm srm U U K 4 0 0440 100 V VmV 如果集电极静态电流选在 1 2 mA 晶体管的输入电阻近似按 1估计 则基极电流的峰值 be rk 40 40 1 srm bm be UmV IA rk 已知 50 所以集电极的峰值电流 50 402 cmbm IIAmA 根据设计指标明确提出了和的要求以后 就可以在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上4 scm UV 2 cm ImA 如果手头没有特性曲线 也可以直接在的坐标系上 画出和所规定的一个矩形 cec UI 2 scm U2 cm I 见 图 E 考虑到晶体管有 1V 左右的饱和压降 对硅管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矩形的垂直边选在 ceo I JJ 的地方 矩形的下底边 JH 选在的横轴上 显然 通过矩形的两个顶点 H 和所画的对1 ce UV 0 c I J 角线就应该是满足输出幅度和放大倍数要求的一条交流负载线 而通过交流负载线斜率的计算 就 HJ 可以确定放大器输出端的总负载电阻 即 fz R 21 tan 2 cm scmfz IJJ HJUR 所以 4 2 2 scm fz cm UV Rk ImA 已知 而且 所以 fzfzc RRR 6 fz Rk 111 fzfzc RRR 或 111111 263 cfzfz RRRkkk 也就是说 为满足输出幅度和放大倍数的要求 应选 3 c Rk 3 根据工作点稳定的条件 3 19 即 硅管 5 10 35 bbe UUV 所以选 4 7 b UV 因为根据静态工作点最好选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的道理 在图 E 上已经确定了静态工作点 Q 即 所以电阻也可以确定下来了 5 ce UV 2 c ImA e R 0 74 2 2 eb e ec UUV Rk IImA 既然 都已确定下来 就具备了选择电源电压的充分条件 既要满足输 ce U c I c R e R c E c E 出幅度 工作点稳定等几方面的要求 又不宜选得太大 以免对电源设备和晶体管的耐压提出过高而又 不必要的要求 由于 ccecce EUIRR 所以 52 32 15 c EVmAkkV 考虑到设计过程中 对输出幅度和放大倍数等方面都已留有余量 所以就选 15V c E 4 又根据工作点稳定的另一个条件 3 18 1 5 10 b II 已知 2 40 50 c b ImA IA 所以选 据此就可以确定基极的偏置电阻和 根据图 F 1 40ImA 1b R 2b R 近似认为 1 1 4 7 12 0 4 b b UV Rk ImA 同理 2 1 154 7 26 0 4 cb b EUVV Rk ImA 实选 1 12 b Rk 2 24 b Rk 5 晶体管集电极的耗散功率可按静态值来估算 5210 ccec PU IVmAmW 所以选高频小功率硅管 9013 或均可 300 1530 cMceo PmW BUV 36 100 1530 cMceo DGPmW BU 6 耦合电容和一般选几十微法 射极旁路电容一般选 100 微法左右 1 C 2 C e C 3 3 射极输出器射极输出器 1 1 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及电路的引出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及电路的引出 一个放大器常常不仅希望输入级有较高的输入电阻 而且还希望输出级具有较低的输出电阻 以便减轻对前一级的影响和负担以及提高推动负载的能力 前面介绍的具有负反馈的共射电路 虽 然提高了输入电阻 但其输出电阻大体上仍同没有反馈的共射电路一样 大约等于集电极电阻R RC 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小输出电阻 共射电路还需要改进 如果把集电极的电路 即共发射极电路 改接成发射极输出的电路 如图 a 所示 图 a 这样输出电压不就直接反馈到输入端来了 这样的电路输出电阻是不是也能够减小呢 回答是肯定的 在图 a b 中 由于 所以当负载波动时 电压负反馈的过程如下 说明负载波动所造成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在发射极输出的电路中也大大减小了 换句话讲 发射极输出 电路的输出电阻可以大大减小 在图 a b 中 输出电压取自晶体管的发射极 所以取名为射极输出器 根据电路图不难看出 射极 输出器由于发射极接有电阻 它的输入电阻也可以有大幅度的提高 而根据输入回路的情况 即 式所表 达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 可见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压总是略小于其输入电压 换句话讲 它的电压放大倍数总是略小于 1 输入电阻很高 输出电阻很小以及电压放大倍数略小于 1 这就是射极输出器的一个概貌 2 静静态态工作点工作点 放大器的静态基极电流仍然是由基极偏流电阻提供的 不过 现在基极对地的电压不再是很小 不能 忽略不计 因此原先用来计算基极静态工作电流的公式已经不再适用 一般情况下 总有 所以 这一个公式再一次说明 由于基极回路的电流IB比发射极回路的电流 Ie 要小 1 倍 因此如果 要把发射极电阻 Re 完全折合到基极回路上去 即认为流过它的电流也是IB 那么折合过来的电阻应当比 Re 大 1 倍 换句话说 基极回路的总电阻由两个电阻串联组成 一个是偏流电阻 另一个是折合 到基极回路这一边来的发射极电阻 即 1 Re 所以电源 Ec 除以基极回路的总电阻 就可以求出基 极的静态工作电流 在图 b 的射极输出器中 图 b Ec 20V Rb 200K Re 3 9K 设 60 如果忽略Ube 代入公式 即得 基极静态电流 发射极电流 发射极电压 管压降 为了计算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 图 b b 画出了它的交流等效电路 图 c 由于集电极直接接电源 所以对交流信号来说 集电极相当于接地 换句话说 从交流等效电路来看 放大器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均以晶体管的集电极为其公共点 因此射极输出器又叫做 共集电极放大电 路 暂不考虑负载电阻和基极偏流电阻的影响 所以在图上都画成了虚线 根据图 c b 可以写出输入回路的关系 在不考虑Rb 的情况下 输入电流 因此这时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这个式子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在暂不考虑Rb 的情况下 从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端 AB 两点看进去的输入 电阻应该是Rbe 和 1 Re 这两个电阻的串联 所以是 1 Re 而不是 Re 就是因此基极电流比 发射极电流小 倍 因此如果要将完全折合到基极回路来 就必须增大倍 1 以图 b 为例 Ec 20V Rb 200K Re 3 9K 60 Ie 2 8mA 上式说明在暂不考虑基极偏流电阻的情况下 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近似等于发射极电阻的 倍 所以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一般都可以达到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 比起集电极输出电路 即共发射极电路 的输入电阻提高几十倍到几百倍 如果像图 b 那样 射极输出器带有负载 则输出端的等效负载为 因此式应改写为 如果再把基极的偏流电阻考虑在内 则射极输出器实际的输入电阻 Rb rsr Rb R RL sr r 对于大多数情况来说 认为总是 1 这时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近似为 仍以图 a 为例 设信号源内阻Rx 600 又已知Rbe 0 9K 60 Rb 200K Re 3 9K 则 可见 射极输出器确实可以获得很低的输出电阻 例题 要设计一个射极输出器 负载电阻 RL 300 输出电压 2 5V 已知晶体管 50 1 算出要求的电压输出范围 由于 设计时 留有一定的余量 考虑 即总的输出幅度 或叫作跟随范围 应为 8V 这样 就可以把坐标系上的输出幅度限定下来了 图 d 但考虑晶体管有 1V 左右的饱和压降 所以在图 d 中 标定的输出范围是从到之间 可见 静态工作点 已经定了 2 确定电流输出的范围 由设计要求可以算出负载电流 即输出电流 的峰值 IRL 所以 肯定Iem IRL 同时要使输出波形不失真 射极的静态电流必须大于IRL 即 第一步 我们选 这样 就可以在图 3d 上进一步标出射极输出器的静态长作点和电流的变化范围 因此 根据输出范围所规定的矩形就可以画出射极输出器的交流负载线 根据交流负载线的斜率就可 以计算射极输出端的总负载电阻 即 所以 Ic 选 15mA 进一步标出静态工作点 Q 和 Ic 电流的变化范围2Icm 30 mA 因此 由于 所以 即 Re 2 4K 根据已定的静态工作点和和发射极电阻 即可以确定电源电压 显然 所选电源电压太高了 原因在哪里呢 由于 已知IRL 13 3mA 现在选 15mA 所以IRem 必 然很小 也就是要求 Re RL 大虽然可以使交流的更多地流到负载电阻上去 即相对地更大些 但是却 造成直流的压降过大 如本例题中 因而要求电源电压很高才行 第二步 根据前面的分析 使 Ic 1 5 2 IRLm比较合适 不宜选得太小 为此我们选 20 mA 重新在 图上标出静态工作点和相应的电流变化范围 重新确定的总负载电阻 RL 则 这时 Ec Uce IeRe 5V 20 mA 0 6K 17V 实际上 按电源的标准化设计 可以选 18V 这时电路的其他设计参数都不必更动 唯独使静态工作 点沿着横轴的方向右移 1V 这就是说令即可 3 确定基极偏置电阻 所以 实取 Rb 13K 4 确定晶体管的管型 考虑到晶体管的集电极损耗功率 所以选高频小功率硅管 D766C 它的极限参数为 前两项都可以满足要求 虽然略小一些 但考虑到电流超过只不过引起下降 不致损坏 故还是可行的 到此为止 电路的设计已经完成 电路和元件参数都标在图 3 58 的电路图上 由于 所以图 b 的交流负载线 直流负载线以及工作点都需要略为向右平移 图上就不画了 根据前面的讨论 理论上也完全可以证明 为了使射极输出器的跟随范围尽可能大 除了应使静态工 作点大致在交流负载线中央这一个一般原则以外 应该使 Ic 1 5 2 IRLm 这些都可以作为今后设计射极输出器时的依据 4 共基放大电路共基放大电路 除了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即射极输出器 以外 在一些 高频放大电路或其他特殊情况下有时也采用共基极放大电路 如图甲 a 所示 甲 图中和用来给电路设置静态工作点 输入信号经过隔直电容加到晶体管的 e b 极之间 而 e E e R 1 C c b 极输出 电路的交流通道如图甲 b 所示 由于输出端和输入端以晶体管的基极为公共端 所以叫共基 极放大电路 在共基极电路中 晶体管的输入电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广东省管网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6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 国家管网集团2026届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6国网山东省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b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东北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6年洛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6年大兴安岭地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国网内蒙古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GB/T 20671.5-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5部分:垫片材料蠕变松弛率试验方法
- 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题库大全免费答案
- 护士注册健康体检表下载【可直接打印版本】
- 浙江省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安装300条)新版
- 全国说课一等奖
- 七年级(上 )生物实验通知单
- 中国瓷器发展史(课堂PPT)
- 系统部署报告(共6页)
- 程翔《我的课堂作品》读后感
- cvc和picc导管的维护ppt课件
- (完整word版)结核分枝杆菌危害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