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 体内物质的运输.ppt_第1页
九年级科学上. 体内物质的运输.ppt_第2页
九年级科学上. 体内物质的运输.ppt_第3页
九年级科学上. 体内物质的运输.ppt_第4页
九年级科学上. 体内物质的运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内物质的运输 2 3 温故而知新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人体哪个器官进行消化和吸收 2 营养物质被吸收后是如何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的 小肠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有哪些成分 这些成分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血液能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血浆 血细胞 下层 深红色 不透明 占血液总量约45 上层 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占血液总量约55 血液的组成 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 8 成份 血浆 淡黄色 半透明的液体 作用 运载血细胞 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浆 新陈代谢废物 显微镜下的血液 血细胞的组成 血涂片的制作 如何制作血涂片 红细胞 没有细胞核 呈两面凹的圆盘形 红细胞内含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叫血红蛋白 所以使血液呈红色 血红蛋白的功能 帮助红细胞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的特点 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和氧结合 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血液中的细胞 每秒要更新200多万个 大约60天左右全身的红细胞会更换一半 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则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电子隧道显微镜下的白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有细胞核 比红细胞大且数量少 功能 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 保护人体免受病患 血小板 血液凝固 血小板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 没有细胞核 功能 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和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血液的功能 具有输送氧 二氧化碳 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有功能 还能起防御保护作用 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怎样会引起贫血 当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少于每立方毫米300万个或血红蛋白低于每升100克时 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就会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从而出现精神不振 头晕 面色苍白等现象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贫血 献血会引起贫血吗 猜一猜 国内外血液专家研究表明 一个人献血后可因血液粘滞度和比重适当降低 脑血流量增加而感到头脑清醒 轻松灵活 记忆力增强 有的人献血后食欲增强 睡眠安稳 精神焕发 感冒次数明显减少 长期坚持适量的献血 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动脉硬化 脑梗塞 脑溢血及心肌梗塞等症的发病率 坚持经常适量献血的人 由于机体各器官和骨髓造血系统在外界因素的促进下 始终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和强劲的免疫能力 因此 经常献血的人的血细胞要比不献血者年轻 这种质量上的优势 对人体健康是很有裨益的 不但使人延缓衰老 还可使人增长寿命 而且一旦遇到外伤出血也有较强的耐受力和自我调节功能 小视窗 适量献血有益健康 从上文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 人体内血细胞时刻经历衰老 死去和再生 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练一练 1 血液的组成是 A 血浆和红细胞B 血清和血细胞C 血清和血浆D 血浆和血细胞2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A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B 运输废物C 运载血细胞D运载血细胞与运输养料和废物3 红细胞的功能是 A 只运输氧B 只运输二氧化碳C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D 运输氧和全部二氧化碳4 血小板的功能是 A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B 运输氧C 保卫作用D 运输废物 D D C A 解读血液化验单 血液是健康的窗口 小结 血液的成分 血浆 血细胞 化学分析 水91 92 无机盐0 9 葡萄糖0 1 废物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淡黄色液体 运输血细胞 养料 废物 蛋白质7 左右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抗传染 促进止血 加速凝血 阻止细菌入侵 第二课时 1 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具有什么功能 3 血细胞有何特点 各自具有什么功能 知道心脏的结构的功能 了解不同种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位置 胸部的中部偏左下 你能说出心脏的正确位置吗 你知道心脏具有什么作用吗 心脏的外形 冠状动脉 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心脏的外部结构 心脏的内部结构 心脏的内部结构 心肌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肺静脉 肺动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主动脉 房室瓣 房室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动脉瓣 动脉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心脏的内部结构简图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主动脉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 心壁 四个腔 主要是由心肌构成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相通 与肺静脉连通 与主动脉连通 相通 与上下腔静脉连通 与肺动脉连通 瓣膜 房室瓣 动脉瓣 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心脏的工作示意图 心房收缩 血液流入左右心室 心室收缩 血液由心室泵至主动脉与肺动脉 全心舒张 血液经静脉吸进心房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三者的关系 动脉 功能与特点 运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 管壁较厚 弹性大 血流速度快 静脉 功能与特点 运送血液回心脏的血管 它的管壁较薄 弹性小 血流速度慢 大静脉管腔内有静脉瓣 可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功能与特点 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 管壁极薄 管径较细 只允许红细胞成单行逐个通过 血流速度最慢 金鱼尾鳍毛细血管内血液的游动 毛细血管 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 便会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血管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去的血管 把血液从全身各部送回心脏的血管 连通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较厚 较薄 非常薄 由大变小 由小变大 最小 快 慢 最慢 1 右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部分血管的分枝情况 箭头代表血流方向 请根据图回答 1 图中A代表的血管 2 图中B代表的血管 判断的依据是 3 图中C代表的血管是 动脉 毛细血管 红细胞单行流动 静脉 2 与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A 动脉B 静脉C 动脉血D 毛细血管3 与右心房相通的血管是 A 上 下腔静脉B 肺静脉C 主动脉D 肺动脉4 下列血管中流动着动脉血的血管是 A 上 下腔静脉B 肺静脉C 主动脉D 肺动脉 B A B C 第三课时 血液循环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 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上 下腔静脉 体循环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肺循环 人体的血液循环路线 归纳 1 体循环是 左出右回 肺循环是 右出左回 2 血液流动方向是 室 动 毛 静 房 物质交换 物质交换 体循环 肺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上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 肺泡 二氧化碳 氧气 组织细胞 氧气 二氧化碳等废物 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不断地将氧气 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血液循环的功能 心脏自身的血液循环 冠状循环 体循环 心率 心脏在1分钟内跳动的次数 成人平均75次 分钟 75次 分 同心率一样 脉搏 心脏每次收缩产生的压力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 同时对动脉有压力作用 就形成了脉搏 正常值 概念 收缩压为12 18 7千帕 舒张压为8 12千帕 测量 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血压 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高血压 舒张压持续高于12千帕低血压 收缩压持续低于12千帕 首先将血压计放在平坦的地方 打开上盖 把臂带 气球 胶管内的气体放尽 这时要看水银柱凸面是否与标尺零位对齐 同时检查血压计的各连接处 注意不要发生漏气 漏汞现象 被测者以穿宽松的衣服为宜 避免衣服的挤压 保持舒适的姿势 手臂外展45度 这时 将血压计臂带展开 使气袋中部对着肱动脉 将听诊器探入臂套下 安放在肘部肱动脉上 不能压得太重 当然也不能太松以免听不到声音 准备工作 1 拧紧气球阀门 一手按压听诊器另一手挤压气球向臂带内缓慢打气 同时注意监听 加压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时 继续将压力再升高一些后停止加压 2 加压停止后 拧开气球阀门 缓慢放气 使水银柱渐渐下降 3 注意监听 在下降过程中 当通过听诊器听到第一个清晰的 嗵通 搏动音时 观察到血压计水银柱上所反映的压力值 即为收缩压 4 水银柱继续下降 听诊器内传来的搏动音的音调突然变闷时 此时血压计上的水银柱所反映的压力值即为舒张压 操作步骤 1 左右心室射出的血 A 都是动脉血B 都是静脉血C 依次是静脉血和动脉血D 依次是动脉血和静脉血2 血液通过肺循环后 血液的变化是 A 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B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C 养料增多 废物减少D 养料减少 废物增多 D B 3 甲状腺有很强的吸碘能力 用放射性碘注入肱静脉后 首先测到放射性碘的是 A 肺动脉B 肺静脉C 主动脉D 甲状腺静脉4 供给心脏本身营养的血管是 A 肺静脉B 肺动脉C 冠状动脉D 下腔静脉5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 A 同时进行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