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验报告格式_第1页
大学实验报告格式_第2页
大学实验报告格式_第3页
大学实验报告格式_第4页
大学实验报告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0大学实验报告格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院专 业学 号姓名同组实验者2016 年 月 日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 。 。 。 。 。 。 。 。 。二、实验原理 。 。 。 。 。 。 。 。 。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 。 。 。 。 。 。 。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 。 。 。 。 。 。 。 。五、附件:原始数据*说明:第五部分请另起一页,将实验时的原始记录装订上,原始记录上须有教师的签名。重 庆 大 学学 生 实 验 报 告实验课程名称开课实验室学 院 年级专业班2 / 20学 生 姓 名 号 开 课 时 间 至学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打印格式说明1. 标题:三号加粗黑体2. 开课实验室:5 号加粗宋体3. 表中内容:(1) 标题:5 号黑体(2) 正文:5 号宋体4. 纸张:16 开(20cm)5. 版芯上距:2cm下距:2cm左距:右距:说明:1、 “年级专业班”可填写为“00 电子 1班” ,表示 2000 级电子工程专业第 1 班。3 / 202、实验成绩可按五级记分制,或者百分制记载,若需要将实验成绩加入对应课程总成绩的,则五级记分应转换为百分制。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学院 专业 年 月 日123454 / 20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 验证 综合 设计 创新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一、实验项目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基本原理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五、实验步骤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七、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八、参考资料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生理学及实验指导老师:_成绩:_ 实验名称: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特性 实验类型:_同组学生姓名: 陈琳 黄丽聪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一实验目的测定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探讨蟾蜍5 / 20坐骨神经干的特性、双相动作电位形成机制及神经损伤、药物对神经兴奋传导的影响。二实验原理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可以产生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产生兴奋。将两个引导电极至于神经干表面,当兴奋经过时,可记录到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偏转波形,称之为双相动作电位。如果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将神经组织麻醉或损伤,兴奋只通过第一个引导电极,只能记录到一个方向的电位偏转波形,称之为单相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一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同,它是由许多单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总和形成的复合波。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本实验运用电生理实验技术测定蛙类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和其中 A 类纤维冲动的传动速度,并观察机械损伤、药物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三材料和方法 1.材料实验动物:蟾蜍药品:任氏液:由无机盐和蒸馏水配置而成,每升溶液含 NaCl g、KCl g、CaCl2g,、NaHCO3 g、NaH2PO4 g。6 / 203 mol/L 氯化钾器材: RM6240 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神经标本盒 2.方法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蟾蜍毁脑脊髓,去上肢和内脏,下肢剥皮浸于任氏液中。蟾蜍下肢背面向上置于蛙板上,剪去尾椎;标本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针分离脊柱两侧神经丛,用线在近脊柱处结扎,剪断神经;将神经干从腹面移向背面。标本背面向上固定,从大腿至跟腱分离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标本置任氏液中备用。仪器连接和参数神经干标本盒两对引导电极分别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1、2 通道。 刺激器输出接刺激电极。1、2 通道时间常数、滤波频率 3 KHz、灵敏度 5 mV,采样频率:100 KHz,扫描速度:/div。单刺激方式,电压 V,波宽 ms,延迟 1 ms,同步触发。记录动作电位神经干标本置于标本盒的电极上,用 V 电压,波宽 的单个方波刺激神经干,P. 27 / 20引导 CAP。 3.实验观察与记录用 V 电压,波宽 方波刺激神经干中枢端,观察动作电位波形,判定标本兴奋性是否良好,如果样本兴奋性良好,实验装置连接和仪器参数正确,屏幕上将出现动作电位。阈刺激和最大刺激测定刺激神经干中枢端,刺激波宽,刺激强度由开始,增幅,逐步增大,记录出现动作电位波形时的最小刺激强度;记录出现最大动作电位时的最小刺激强度测定末梢端引导的双相动作电位用电压,波宽 的单个方波激刺激神经干中枢端,测定动作电位正、负相振幅和时程。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用 电压,波宽的单个方波激刺激神经干,测定第 1 和第 2 对引导电极引导 CAP 起点的时间差 t ,测量标本屏蔽盒中两对引导电极之间的距离 S,根据 S/ t 计算出 AP 的传导速度。中枢端引导的双相动作电位把神经干标本方向倒置,用刺激电压,波宽 方波刺激神经干末梢端,观察动作电位波形。测定单相动作电位8 / 20用电压,波宽的单个方波激刺激神经干中枢端,观察神经干是否良好。用镊子夹伤第对引导电极间的神经干,然后用电压,波宽的单个方波激刺激神经干中枢端,测定末梢端 MAP 振幅和时程。测定 KCl 处理前后 AP 振幅刺激电压 V,刺激波宽 ms,记录 3 mol/L KCl 处理前,处理后 2min 时 AP 的振幅。四实验结果1.刺激波宽时,阈刺激 V;最大刺激 V,刺激电压时,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动作电位正相时程显著短于负相时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 2。3.刺激电压时,单相动作电位振幅 mV 大于双相动作电位正相振幅,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单相动作时程显著长于双相动作电位正相,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见表 2。表 2 蟾蜍坐骨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与单相动作电位sample 1 2 3 4Ap1(mv) Ap2(mv ) Dp1(ms ) 9 / 20Dp2(ms ) Am(mv) Dm(ms) 装5 6 7 8 9 10 xs P订线4.在刺激电压低于阈刺激时,测不到动作电位;刺激电压从阈刺激增加至最大刺激,动作电位振幅呈曲线增长,刺激电压高于最大刺激动作电位振幅不再增长。5.刺激电压, 3M KCl 处理前,动作电位振幅为 ,处理后 3min,动作电位振幅为 ,与处理前比有显著性差异刺激电压从增加至 V,神经干动作电位振幅随刺激电压增加而增高。神经干动作电位不具有“全或无”性质。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一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同,它是由单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综合形成的复合波。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1。2蛙类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约为 35-40 m/s(室温18-25时),本实验所测得的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10 / 20传导速度为/s,但测出的传导速度有误差可能是标本拉得太紧或放置过松、距离测得欠准确,也可能是标本制备过程中损伤过大以至神经兴奋性和传导速度下降所致。在引导电极距离小于动作电位波长的情况下,两对引导电极测得的正相波和负相波在时间轴上相互叠加,正相波的去极化后期或复极化早期与负相波去极化时期叠加,造成正相波比负相波振幅大,时程小。实验中,刺激中枢端,其末梢端能够引导出动作电位;刺激末梢端,中枢端也能引导出动作电位,说明离体的蟾蜍坐骨神经具有双向传导兴奋的能力。在引导电极间夹伤神经,使不能引导出负相动作电位,只得到一列正相动作电位。与双相动作电位相比,该列正相动作电位的振幅和时程更大,但是从实验结果来看,振幅与双相动作电位无显著差异,但是时程上存在显著差异。3mol KCl 处理神经,引导电极测不到动作电位,这表明神经冲动传导被阻断。根据动作电位的3离子机制,动作电位是受到阈上刺激使钠离子通道打开,胞外钠离子通过钠通道内流形成的。用 3mol KCl 处理后,细胞外高钾使膜电位升高,由于钠通道具有电压依赖性,从而造成部分或全部钠通道的失活关闭,造成11 / 20动作电位振幅明显减小或消失。参考文献1 新编生理学实验教程M. 浙江大学出版社, XX,70.2 金香兰, 沈云虹, 张亚珍. 神经干动作电位教学实验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XX, 25(6): 665-665.3 人体生理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XX,23.装订线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姓名:王建林学 号:指导教师:周海平日 期:实 验 报 告 2016171020014 2016 年 05 月 23 日一、实验室名称:研究院大楼 324A二、实验项目名称:磁控溅射实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三、实验原理:磁控溅射实验12 / 201.磁控溅射工作原理和过程磁控溅射的工作原理是指电子在电场 E 的作用下,在飞向基片过程中与氩原子发生碰撞,使其电离产生出 Ar 和新的电子;新电子飞向基片,Ar 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向阴极靶,并以高能量轰击靶表面,使靶材发生溅射。在溅射粒子中,中性的靶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片上形成薄膜,而产生的二次电子会受到电场和磁场作用,产生 EB所指的方向漂移,简称 EB 漂移,其运动轨迹近似于一条摆线。若为环形磁场,则电子就以近似摆线形式在靶表面做圆周运动,它们的运动路径不仅很长,而且被束缚在靠近靶表面的等离子体区域内,并且在该区域中电离出大量的 Ar 来轰击靶材,从而实现了高的沉积速率。随着碰撞次数的增加,二次电子的能量消耗殆尽,逐渐远离靶表面,并在电场 E 的作用下最终沉积在基片上。由于该电子的能量很低,传递给基片的能量很小,致使基片温升较低。 磁控溅射是入射粒子和靶的碰撞过程。入射粒子在靶中经历复杂的散射过程,和靶原子碰撞,把部分动量传给靶原子,此靶原子又和其他靶原子碰撞,形成级联过程。在这种级联过程中某些表面附近的靶原子获得向外运动的足够动量,离开靶被溅射出来。溅射时入射粒子由气体放电产生,所谓气体放电是指电流通过气体的现象,气体放电将产生等离子体。13 / 20一般是利用辉光放电,根据所加电场的不同,又分为直流辉光放电、射频辉光放电,而其他如三极溅射、磁控溅射时的辉光放电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而辉光放电是指在低气压的稀薄气体中,在两个电极间加上电压时产生的一种气体放电现象。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辉光放电呢?是因为空气中有游离的离子,在电场加速获得能量后,与气体分子碰撞并使其电离,产生更多的离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之所以需要低气压,使因为在较高的气压下,平均自由程短,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使离子被加速。2.辉光放电的 I-V 曲线图AB 段:电压增加,而电流密度增加很小,说明电压不够。BC 段:电压不变,电流密度增加很快。说明电离已经产生,但电源的阻抗很大。C 点:击穿电压 VBCD 段:“雪崩区” 、离子轰击靶、释放出二次电子,二次电子与中性分子碰撞,产生更多离子,这些离子再轰击阴极,又产生新的二次电子。达到一定的电子、离子浓度后,气体起辉,两极间电流剧增,电压剧减。电阻呈负阻特征。DE 段:电流与电压无关,增大功率时,电压不14 / 20变,电流增加。放电能自动调节轰击阴极的面积,起初集中在阴极边缘或表面不规则处,随功率密度的增加,阴极面的电流密度达到近乎于均匀。EF 段:增大功率,呈正电阻特性。溅射一般工作在此区。F 点以后:弧光放电。特点是两极间电阻很小。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1.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原理物质的吸收光谱实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获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计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当光作用在物质上时,一部分被表面反射,一部份被物质吸收。改变入射光的波长时,不同物质对每种波长的光都有对对应的吸收程度或透过程度,可以作出这种物质在实验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15 / 20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作出材料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利用的是朗伯-比尔定律:A=abc。2.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实验装置近红外区常用的光源是汞灯,波长范围 1000-3300nm。是可见光区常用的光源是钨灯或碘钨灯,波长范围是 350-1000 nm。在紫外区常为氢灯或氘灯,发射的连续波长范围是 180-360 nm。 装置示意图装置结构图(1)单色器单色器是将光源辐射的复合光分成单色光的光学装置。它是分光光度计的心脏部分。单色器一般由狭缝、色散元件及透镜系统组成。关键是色散元件,最常见的色散元件是棱镜和光栅。狭缝:将单色器的散射光切割成单色光。直接关系到仪器的分辨 率。狭缝越小,光的单色性越好。分为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棱镜:玻璃 3503200 nm,石英 1854000 nm。光栅:波长范围宽,色散均匀,分辨性能好,使用方便。16 / 20(2)吸收池用于盛装试液的装置。吸收材料必须能够透过所测光谱范围的光。一般可见光区使用玻璃吸收池,紫外光区使用石英吸收池。 规格有、 、 、 等。在高精度的分析测定中吸收池要挑选配对,因为吸收池材料的本身吸光特性以及吸收池的光程长度的精度等对分析结果都有影响。(3)检测器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常用的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光电摄像管等。要求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噪声水平低、稳定性好的优点。(4)显示器将监测器输出的信号放大并显示出来的装置。常用的液晶数字指示窗口和计算控制显示。四、实验目的:磁控溅射实验1.熟悉磁控溅射法的原理及其操作。2.了解多功能磁控溅射镀膜仪的结构、操作过程及使用范围。3.运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玻璃载玻片上镀上铜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17 / 201.了解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正确的使用方法。2.学会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3.学习如何选择分光光度分析的实验条件。五、实验内容: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薄膜材料对不同波长光的透光率。六、实验器材:磁控溅射实验实验采用 FJL600E1 型超高真空磁控溅射与离子束溅射镀膜系统。本系统主要由磁控溅射室、磁控溅射靶、样品水冷和加热炉转盘、直流电源、射频电源、离子束溅射室、Kaufman 离子枪及电源、四工位转靶、加热转盘、进样室、样品库、RF 反溅靶、样品退火炉、磁力送样机构、泵抽系统、真空测量系统、气路系统、电控系统和微机控制镀层系统组成。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计算机,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干净的玻璃片,镀膜的玻璃片。七、实验步骤:磁控溅射实验18 / 201用超声波发生器清洗基片,清洗过程中加入洗液,清洗干净后在氮气保护下干燥。干燥后,将基片倾斜 45o 角观察,若不出现干涉彩虹,则说明基片已清洗干净。2将样品放入样品室内。3检查水源、气源、电源正常后,打开冷却水循环装置。4抽真空。首先用机械泵抽真空,室内气压达到极限 10Pa 后,关上机械泵,然后改用分子泵抽真空,使室内气压达到 310-3Pa 以下。5关闭分子泵,机械泵仍然工作,开始放入 Ar气体,关小机械泵阀门,使 Ar 气压在1010-2Pa。6在两极之间加上电压,对基片进行溅射镀膜。7薄膜制备完以后,停抽真空,关主机电源及冷却水。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1.首先打开电源的总开关,然后打开电脑,等电脑待机状态的时候再打开光度计仪器的开关。2.先预热 5 到 10 分钟,然后打开软件,进入软件的操作界面。3.然后初始化,点击菜单的“M” ,在“测定”19 / 20菜单中的波长范围中改变参数,开始选择 1100,结束选择300。然后选择吸收或者透射,点击“baseline”按键,然后点击“connect”按键,开始初始化。估计需要 5 分钟。4.结束后,其他的不用改变。点击确定,即改变参数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