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_第1页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_第2页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_第3页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_第4页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1 11 1 概述概述 1 1 1 工程概况 拟建南京新城科技园 B 地块深基坑位于河西香山路和嘉陵江东街交会处 东南隅 北侧为规四路 隔马路为 A 地块基坑 东侧为青石路 B 地块 0 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 7 40m 基坑挖深为 6 1 8 0m 拟建场地属 级复 杂场地 该基坑用地面积约 20000 m2 包括 3 幢地上建筑和一层地下室 建 筑物采用框架结构 最大单柱荷载标准值为 23000KN 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设计方案 有关拟建物层数 结构型式 柱网和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具体见表 1 1 表 1 1 栋 号 建筑物层数 结构型 式 室内地坪 设计标高 m 室外地坪 设计标高 m 01办公楼19 框架结 构 7 37 0 7 2 02 国家实验 室 1 10 11 框架结 构 7 37 0 7 2 03 会议楼 商务楼 2 18 框架结 构 7 57 2 04 南 北地 下室 1 框架 抗 震墙结 构 1 97 0 7 2 注 表 1 1 内建筑物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系吴淞高程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根据该工程重要性等 级 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 按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3 1 节 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 1 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四面均为马路 下设通讯电缆 煤气管线等设施 北侧隔马路为基 第一章 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2 坑 A 地块 1 1 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坦 地面高程在 4 87 8 78m 吴淞高程系 之 间 对照场地地形图看 场内原有沟塘已被填埋整平 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 漫滩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 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 1 杂填土 杂色 松散 由粉质粘土混碎砖 碎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 填积 其中 2 7 4 5m 填料为粉细砂 填龄不足 2 年 层厚 0 3 4 9m 2 素填土 黄灰 灰色 可 软塑 由粉质粘土 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 积 含少量腐植物 填龄在 10 年以上 埋深 0 8 5 3m 层厚 0 2 2 6m 2a 淤泥 淤泥质填土 黑灰色 流塑 含腐植物 分布于暗塘底部 填龄不足 10 年 埋深 0 2 2 9m 层厚 0 6 4 0m 1 粉质粘土 粘土 灰黄色 灰色 软 可塑 切面有光泽 韧性 干 强度较高 埋深 0 3 4 7m 层厚 0 3 2 1m 2 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 流塑 含腐植物 夹薄层粉土 切面稍有 光泽 韧性 干强度中等 埋深 1 1 6 2m 层厚 11 2 12 4m 2a 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 灰色 粉质粘土为流塑 粉土呈稍密 局 部为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 具水平层理 切面光泽反应弱 摇震反应中等 韧性 干强度低 埋深 1 6 5 7m 层厚 0 4 3 3m 3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 流塑 夹薄层 局部为层状 粉土 粉砂 具水平层理 切面稍有光泽 有轻微摇震出水反应 韧性 干 强度中等偏低 埋深 10 5 15 6m 层厚 1 2 7 7m 4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粉砂 灰色 粉质粘土 淤泥 质粉质粘土为流塑 粉土 粉砂为稍 中密 局部为互层状 具水平层理 光 泽反应弱 摇震反应中等 韧性 干强度较低 埋深 14 2 21 5m 层厚 1 2 8 8m 5 粉细砂 青灰 灰色 中密 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 含少量腐 植物及云母碎片 埋深 20 0 25 6m 层厚 10 3 12 3m 5a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 流塑 切面稍有光泽 韧性 干强度中等 呈透镜体状分布于 5 层中 埋深 23 6 25 0m 层厚 0 4 0 5m 6 细砂 青灰色 密实 局部为粉砂 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 含 云母碎片 层底部局部地段含少量卵砾石 埋深 29 2 33 5m 层厚 14 2 22 1m 6a 淤泥质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灰色 流 软塑 切面稍有光泽 韧 性 干强度中等 呈透镜体状分布于 6 层中 埋深 35 9 45 5m 层厚 0 3 1 4m 1 强风化泥岩 泥质粉砂岩 棕红 棕褐色 风化强烈 呈土状 遇 水极易软化 属极软岩 岩体基质本量等级分类属 级 埋深 47 0 52 3m 层厚 0 6 5 8m 2 中风化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紫红 棕褐色 泥质胶结 夹层 状泥岩 属极软岩 软岩 岩体较为完整 有少量裂隙发育 充填有石膏 遇 水易软化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属 级 埋深 48 0 57 9m 未钻穿 2a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细砂岩 紫红 棕褐色 泥质胶结 属软岩 较软岩 岩体较为完整 有少量裂隙发育 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属 级 该层 呈透镜体状分布于 2 层中 埋深 52 5 59 5m 层厚 0 3 0 4m 根据钻探揭示的地层结构 场地地下水可分为浅层潜水及弱承压水 1 浅层潜水含水层组由覆盖层上部的 层人工填土层 1 2 3 层粘性土 以及 2a 粘性土与粉性土的交互层和 4 层 粘性土夹砂层构成 2 弱承压含水层组由覆盖层下部的 5 层粉细砂和 6 层细砂构成 隔水底板为下伏基岩 其含水丰富 给水性和透水性好 属透水地层 地下 水位随季节不同有升降变化 其年变幅较潜水小 约为 0 5m 左右 根据该孔 水位恢复试验计算结果 该含水层组综合渗透系数k 1 27 10 3 cm s 1 1 4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南京新城科技园 B 地块深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基坑重要性系数 0 1 0 1 21 2 设计总说明设计总说明 1 2 1 设计依据 1 南京新城科技园 B 地块场地地形图 管网图 建筑基础图 地下室 平面布置图 桩位图 2 南京新城科技园 B 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K2005 59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 99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02 5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 2003 6 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 JGJ94 94 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2 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02 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01 10 其他相关规范及规程 1 2 2 支护结构方案 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设计计算 严格按照 建筑基坑支护设计规 第一章 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4 程 JGJ120 9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50010 2002 钢结构设 计规范 GB50017 2003 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同时采用了理正软件进行了 辅助计算和验算 经过详细的计算分析后 我们认为 采用本设计的基坑支 护方案 能满足基坑土方开挖 地下室结构施工及周围环境保护对基坑支护 结构的要求 符合 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技术可行 方便施工 的原则 图 1 1 基坑平面图 根据周围环境和土层情况将基坑分为 AB BC CD DA 四个个计算区段 如图 1 1 所示 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与钢筋混凝土支撑 并采用单排双轴深搅 桩止水结构 本基坑工程的特点是基坑开挖面积较大 地基土层以粉质粘土为主 周 围环境较复杂 必须确保周围建筑物 道路 管线的正常安全使用 要求围 护结构的稳定性好 沉降位移小 并能有效地止水 因此 围护结构的设计 应满足上述要求 综合考察现场的周边环境 道路及岩土组合等条件 为尽可能避免基坑 开挖对周围建筑物 道路的影响 经过细致分析 计算和方案比较 本工程 支护方案选用下列形式 整个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一层钢筋混凝土支撑作为支护结构 基坑周边采用单排双轴深搅桩作止水结构 基坑内采用集水坑排除地下水 1 31 3 基坑监测基坑监测 基坑监测是指导正确施工 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本设计制定了详 细的沉降 位移监测方案 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监测 监控 工作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6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2 12 1 设计计算设计计算 2 1 1 地质计算参数 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各土层的设计计算参数如表 2 1 表 2 1 土层设计计算参数 重度 KN m3 粘聚力 C 内摩擦角 渗透指标 层号 kPa 垂 直 V k 6 10 scm 水平 h k 6 10 scm 1 17 20 1 8 15 18 15 15 19 15 217 916 811 9 2a17 2 15 18 16 11 5 118 416 211 3 0 0 3 0 04 217 513 018 4 1 4 7 4 97 2a18 511 323 7 8 5 8 37 1 318 013 121 9 4 8 9 38 6 418 0 11 223 714 2 45 8 518 8233375 5a18 1 2 2 7 70 618 9280374 6a18 6 2 1 2 计算区段划分 根据具体环境条件 地下结构及土层分布厚度 将该基坑划分为四个计 算区段 其附加荷载及计算开挖深度如表 2 2 表 2 2 计算区段的划分 区 段西北东南 段位号 ABBCCDDA 地面荷载 kPa 20202020 开挖深度 m 77 56 67 2 1 3 计算方法 按照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 120 99 的要求 土压力计算采 用朗肯土压力理论 矩形分布模式 所有土层采用水土合算 求支撑轴力是 用等值梁法 对净土压力零点求力矩平衡而得 桩长是根据桩端力矩求出 并应满足抗隆起及整体稳定性要求 各段的抗隆起 整体稳定性验算 位移 计算详见点电算结果 为了对比分析 除用解析法计算外 还用理正软件电算 由于支护结构 内力是随工况变化的 设计时按最不利情况考虑 2 1 4 土压力系数计算 按照朗肯土压力计算理论作为土侧向压力设计的计算依据 即 主动土压力系数 Kai tg2 45 i 2 被动土压力系数 Kpi tg2 45 i 2 计算时 不考虑支护桩体与土体的摩擦作用 且不对主 被动土压力系 数进行调整 仅作为安全储备处理 计算所得土压力系数表如表 2 3 所示 表 2 3 土压力系数表 土层 Kai2C Kai Kpi2C Kpi 1 杂填土 0 58923 0201 69839 100 2 素填土 0 65827 2501 52041 429 2a 淤泥 淤泥质填 土 0 66826 1451 49839 166 1 粉质粘土 粘土 0 67226 5681 48739 528 2 淤泥质粉质粘土 0 52018 7461 92236 062 2a 粉质粘土与粉土 互层 0 42714 7582 34434 601 3 粉质粘土 淤泥质 粉质粘土 0 45717 6852 19038 776 4 粉质粘土 淤泥质 粉质粘土夹粉土 粉砂 0 42714 6272 34432 294 5 粉细砂 5a 粉质粘土 淤泥 质粉质粘土 6 细砂 6a 淤泥质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2 22 2 ABAB 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该段为基坑西侧 建筑 0 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7 40m 该断面标高为 7 00m 实际挖深 7 0m 支撑设在 5 00m 处 实际桩顶标高为 4 65m 嵌入圈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8 梁 5cm 圈梁顶上部至地面砌砖 结构外侧地面附加荷载 q 取 20kPa 计算时以 J58 孔为例 2 2 1 土层分布 如表 2 4 所示 表 2 4 AB 段土层分布 层号岩土名称厚度 m 1 杂填土 3 20 2a 淤泥 淤泥质填土 1 30 2 淤泥质粉质粘土 9 10 3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5 70 4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粉砂 5 40 2 2 2 土层侧向土压力计算 2 2 2 1 主动土压力计算 pa 1 1 20 0 589 23 020 11 24 kPa pa 1 2 20 18 3 2 0 589 23 020 22 69 kPa pa 2 1 20 18 3 2 0 668 26 145 25 69 kPa pa 2 2 20 18 3 2 17 2 1 3 0 668 26 145 40 63 kPa pa 3 1 20 18 3 2 17 2 1 3 0 520 18 746 33 23 kPa pa 3 2 20 18 3 2 17 2 1 3 17 5 2 5 0 520 18 746 55 98 kPa pa 4 1 pa 4 2 pa 3 2 55 98 kPa pa 5 1 pa 5 2 143 71 0 457 17 685 47 99 kPa pa 6 1 pa 6 2 143 71 0 427 14 627 46 74 kPa 2 2 2 2 被动土压力计算 pp 4 1 0 1 922 36 062 36 06 kPa pp 4 2 0 17 5 6 6 1 922 36 062 258 05 kPa pp 5 1 0 17 5 6 6 2 190 38 776 291 72 kPa pp 5 2 0 17 5 6 6 18 5 7 2 190 38 776 516 42 kPa pp 6 1 0 17 5 6 6 18 5 7 2 344 32 294 543 52 kPa pp 6 2 0 17 5 6 6 18 5 7 18 5 4 2 344 32 294 771 36 kPa 2 2 2 3 净土压力计算 基坑地面以下 po 4 1 36 06 55 98 19 92 kPa po 4 2 258 05 55 98 202 07 kPa po 5 1 291 72 47 99 243 73 kPa po 5 2 516 42 47 99 468 43 kPa po 6 1 543 52 46 74 496 78 kPa po 6 2 771 36 46 74 724 62 kPa 2 2 3 土压力强度零点位置计算 假设近似零弯点距基坑地面距离为 hcl 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得 17 5 hcl 1 922 36 06 55 98 解之得 hcl 0 59m 2 2 4 土压力对弯矩零点的总力矩 基坑开挖深度为 7 0m 时 基坑侧壁受到的土压力如示意图 2 2 所示 图 2 2 AB 段土压力分布图 参照图 2 2 土压力计算示意图 求得土压力对弯矩零点的总力矩为 Ma 11 24 2 0 59 2 5 1 3 2 2 2 3 22 69 2 2 2 0 59 2 5 1 3 2 2 3 25 69 1 3 0 59 2 5 1 3 2 40 63 25 69 1 3 2 0 59 2 5 1 3 3 33 23 2 5 0 59 2 5 2 55 98 33 23 2 5 2 0 59 2 5 3 19 92 0 59 2 0 59 2 3 40 78 127 87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10 124 90 34 22 152 86 40 78 2 31 442 16 kN m m 2 2 5 支撑轴力计算 主动土压力对零点弯矩经计算为 Ma 442 16 kN m m 由 MD 0 得 R 442 16 7 0 59 2 79 10 kN m 2 2 6 桩长计算 设桩端进入 3 层顶面以下 x 米处 由 M 0 得 1 2 11 24 2 6 6 x 6 2 3 22 69 2 2 2 6 6 x 3 8 2 2 3 25 69 1 3 6 6 x 2 5 1 3 2 40 63 25 69 1 3 2 6 6 x 2 5 1 3 3 33 23 2 5 6 6 x 2 5 2 55 98 33 23 2 5 2 6 6 x 2 5 3 79 10 5 6 6 x 202 07 6 01 2 6 01 3 x 243 73 x x 2 468 43 243 73 x 5 7 x 2 x 3 19 92 0 59 2 0 59 2 3 6 01 x 整理得 6 571x3 121 87x2 363 86x 1133 234 0 盛金公式 A b 2 3ac 7680 62 B bc 9ad 74 C c 2 3bd 78 总判别式 B 2 4AC0 1 T1 25 1 0 0 9 242 28 333 135 满足要求 配筋率 As A 4561 3502 11 9 min 4 满足设计要求 2 2 10 抗隆起验算 K s DN q cN c HDq N q tan 45 o 2 2 e tan N c N q 1 1 tan N q tan 45 22 111 2 2 e 3 142tan 22 111 7 910 N c 7 9101 1 tan 22 111 17 007 K s 19 3006 4027 910 12 77217 007 19 057 7 0006 40220 000 Ks 4 337 1 1 满足规范要求 2 2 11 抗管涌验算 抗管涌稳定安全系数 K 1 5 1 5 0h w h 2D 式中 0 侧壁重要性系数 土的有效重度 kN m3 w 地下水重度 kN m3 h 地下水位至基坑底的距离 m D 桩 墙 入土深度 m K 2 965 1 5 满足规范要求 2 32 3 BCBC 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该段为基坑北侧 建筑 0 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7 25m 该断面标高为 7 00m 实际挖深 7 5m 自然地面绝对标高 6 73 7 48 米 支撑设在 5 00m 处 实际桩顶标高为 4 65m 嵌入圈梁 5cm 圈梁顶上部至地面砌砖 结构外侧地面附加荷载 q 取 20kPa 计算时以 J68 孔为例 2 3 1 土层分布 如表 2 5 所示 表 2 5 BC 段土层分布 层号岩土名称厚度 m 1 杂填土 1 90 2a 淤泥 淤泥质填土 2 10 2 淤泥质粉质粘土 9 70 3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4 30 4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3 10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14 粉砂 2 3 2 土层侧向土压力计算 2 3 2 1 主动土压力计算 pa 1 1 20 0 589 23 020 11 24 kPa pa 1 2 20 18 1 9 0 589 23 020 8 90 kPa pa 2 1 20 18 1 9 0 668 26 145 10 06 kPa pa 2 2 20 18 1 9 17 2 2 1 0 668 26 145 34 19 kPa pa 3 1 20 18 1 9 17 2 2 1 0 520 18 746 28 22 kPa pa 3 2 20 18 1 9 17 2 2 1 17 5 3 5 0 520 18 746 60 07 kPa pa 4 1 pa 4 2 pa 3 2 60 07 kPa pa 5 1 pa 5 2 151 57 0 457 17 685 51 58 kPa pa 6 1 pa 6 2 151 57 0 427 14 627 50 09 kPa 2 3 2 2 被动土压力计算 pp 4 1 0 1 922 36 062 36 06 kPa pp 4 2 0 17 5 6 2 1 922 36 062 244 60 kPa pp 5 1 0 17 5 6 2 2 190 38 776 276 39 kPa pp 5 2 0 17 5 6 2 18 4 3 2 190 38 776 445 90 kPa pp 6 1 0 17 5 6 2 18 4 3 2 344 32 294 468 04 kPa pp 6 2 0 17 5 6 2 18 4 3 18 3 1 2 344 32 294 598 84 kPa 2 3 2 3 净土压力计算 基坑地面以下 po 4 1 36 06 60 07 24 01 kPa po 4 2 244 60 60 07 184 53 kPa po 5 1 276 39 51 58 224 86 kPa po 5 2 445 90 51 58 394 32 kPa po 6 1 468 04 50 09 417 95 kPa po 6 2 598 84 50 09 548 75 kPa 2 3 3 土压力强度零点位置计算 假设近似零弯点距基坑地面距离为 hcl 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得 17 5 hcl 1 922 36 06 60 07 解之得 hcl 0 71m 2 3 4 土压力对弯矩零点的总力矩 基坑开挖深度为 7 5m 时 基坑侧壁受到的土压力如示意图 2 3 所示 图 2 3 BC 段土压力分布图 参照图 2 3 土压力计算示意图 求得土压力对弯矩零点的总力矩为 Ma 11 24 2 1 06 0 71 3 5 2 1 0 84 2 3 1 06 8 9 0 84 2 0 71 3 5 2 1 0 84 3 10 06 2 1 0 71 3 5 2 1 2 34 19 10 06 2 1 2 0 71 3 5 2 1 3 28 22 3 5 0 71 3 5 2 60 07 28 22 3 5 2 0 71 3 5 3 24 01 0 71 2 0 71 2 3 46 80 24 63 111 12 47 55 242 97 137 11 4 03 520 61 kN m m 2 3 5 支撑轴力计算 主动土压力对零点弯矩经计算为 Ma 520 61 kN m m 由 MD 0 得 R 520 61 7 5 0 71 2 0 91 18 kN m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16 2 3 6 桩长计算 设桩端进入 3 层顶面以下 x 米处 由 M 0 得 1 2 11 24 2 1 06 9 7 x 2 1 0 84 2 3 1 06 8 9 0 84 2 9 7 x 2 1 0 84 3 10 06 2 1 9 7 x 2 1 2 34 19 10 06 2 1 2 9 7 x 2 1 3 28 22 3 5 6 2 x 3 5 2 60 07 28 22 3 5 2 6 2 x 3 5 3 91 18 5 6 2 x 184 53 5 49 2 5 49 3 x 224 86 x x 2 394 32 224 86 x 4 3 x 2 x 3 24 01 0 71 2 0 71 2 3 5 49 x 整理得 6 568x3 112 43x2 208 08x 1829 67 0 盛金公式 A b 2 3ac B bc 9ad C c 2 3bd 总判别式 B 2 4AC0 1 T1 25 1 0 0 9 311 05 427 69 满足要求 配筋率 As A 5321 3502 13 8 min 4 满足设计要求 2 3 10 抗隆起验算 注 安全系数取自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YB 9258 97 冶金部 K s DN q cN c HDq N q tan 45 o 2 2 e tan N c N q 1 1 tan N q tan 45 22 912 2 2 e 3 142tan 22 912 8 583 N c 8 5831 1 tan 22 912 17 942 K s 18 9978 0868 583 12 03217 942 18 701 7 5008 08620 000 Ks 4 926 1 1 满足规范要求 2 3 11 抗管涌验算 抗管涌稳定安全系数 K 1 5 1 5 0h w h 2D 式中 0 侧壁重要性系数 土的有效重度 kN m3 w 地下水重度 kN m3 h 地下水位至基坑底的距离 m D 桩 墙 入土深度 m K 3 083 1 5 满足规范要求 2 42 4 CDCD 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该段为基坑东侧 建筑 0 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7 00m 该断面标高为 6 60m 实际挖深 6 6m 自然地面绝对标高 5 99 6 72 米 支撑设在 5 00m 处 实际桩顶标高为 4 65m 嵌入圈梁 5cm 圈梁顶上部至地面砌砖 结构外侧地面附加荷载 q 取 20kPa 计算时以 J64 孔为例 2 4 1 土层分布 如表 2 6 所示 表 2 6 ABC 段土层分布 层号岩土名称厚度 m 1 杂填土 0 60 1 粉质粘土 粘土 0 70 2 淤泥质粉质粘土 2 80 2a 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 0 90 2 淤泥质粉质粘土 8 30 3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6 40 2 4 2 土层侧向土压力计算 2 4 2 1 主动土压力计算 pa 1 1 20 0 589 23 020 11 24 kPa pa 1 2 20 18 0 6 0 589 23 020 4 88 kPa pa 2 1 20 18 0 6 0 672 26 568 5 87 kPa pa 2 2 20 18 0 6 18 4 0 7 0 672 26 568 2 78 kPa pa 3 1 20 18 0 6 18 4 0 7 0 520 18 746 3 97 kPa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20 pa 3 2 20 18 0 6 18 4 0 7 17 5 2 8 0 520 18 746 29 45 kPa pa 4 1 20 18 0 6 18 4 0 7 17 5 2 8 0 427 14 758 24 82 kPa pa 4 2 92 68 18 5 0 9 0 427 14 758 31 93 kPa pa 5 1 92 68 18 5 0 9 0 520 18 746 38 11 kPa pa 5 2 92 68 18 5 0 9 17 5 1 6 0 520 18 746 52 67 kPa pa 6 1 pa 6 2 pa 5 2 52 67 kPa pa 7 1 pa 7 2 137 33 0 457 17 685 45 07 kPa 2 4 2 2 被动土压力计算 pp 6 1 0 1 922 36 062 36 06 kPa pp 6 2 0 17 5 6 7 1 922 36 062 261 42 kPa pp 7 1 0 17 5 6 7 2 190 38 776 295 55 kPa pp 7 2 0 17 5 6 7 18 6 4 2 190 38 776 547 84 kPa 2 4 2 3 净土压力计算 基坑地面以下 po 6 1 36 06 52 67 16 61 kPa po 6 2 261 42 52 67 208 75 kPa po 7 1 295 55 45 07 250 48 kPa po 7 2 547 84 45 07 502 77 kPa 2 4 3 土压力强度零点位置计算 假设近似零弯点距基坑地面距离为 hcl 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得 17 5 hcl 1 922 36 06 52 67 解之得 hcl 0 49m 2 4 4 土压力对弯矩零点的总力矩 基坑开挖深度为 6 6m 时 基坑侧壁受到的土压力如示意图 2 4 所示 图 2 4 CD 段土压力分布图 参照图 2 4 土压力计算示意图 求得土压力对弯矩零点的总力矩为 Ma 11 24 4 88 2 0 6 0 49 6 2 3 0 6 4 88 0 6 0 49 6 0 6 2 5 87 0 475 2 0 49 5 3 0 225 2 3 0 475 2 78 0 225 2 0 49 5 3 0 225 3 3 97 2 8 0 49 2 5 2 8 2 29 45 3 97 2 8 2 0 49 2 5 2 8 3 24 82 0 9 0 49 1 6 0 9 2 31 93 24 82 0 9 2 0 49 1 6 0 9 3 38 11 1 6 0 49 1 6 2 52 67 38 11 1 6 2 0 49 1 6 3 16 61 0 49 2 0 49 2 3 13 15 19 88 8 83 1 83 48 80 139 96 56 74 7 65 78 66 11 92 0 66 305 15 kN m m 2 4 5 支撑轴力计算 主动土压力对零点弯矩经计算为 Ma 304 36 kN m m 由 MD 0 得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22 R 304 36 6 6 0 49 1 6 55 44 kN m 2 4 6 桩长计算 设桩端进入 3 层顶面以下 x 米处 由 M 0 得 1 2 11 24 4 88 2 0 6 6 7 x 6 2 3 0 6 4 88 0 6 6 7 x 6 0 6 2 5 87 0 475 2 6 7 x 5 3 0 225 2 3 0 475 2 78 0 225 2 6 7 x 5 3 0 225 3 3 97 2 8 6 7 x 2 5 2 8 2 29 45 3 97 2 8 2 6 7 x 2 5 2 8 3 24 82 0 9 6 7 x 1 6 0 9 2 31 93 24 82 0 9 2 6 7 x 1 6 0 9 3 38 11 1 6 6 7 x 1 6 2 52 67 38 11 1 6 2 6 7 x 1 6 3 55 44 6 7 x 5 208 75 6 21 2 6 21 3 x 250 48 x x 2 502 77 250 48 x 6 4 x 2 x 3 16 61 0 49 2 6 7 x 0 49 2 3 整理得 6 57x3 125 24x2 449 62x 502 64 0 解之得 x 0 887m 取桩长 H 6 6 6 7 0 9 14 2m 施工后实际桩长 13 15m 经电算验算 满足 要求 2 4 7 最大弯矩计算 2 4 7 1 R P0间最大弯矩 Mmax1计算 设剪力 Q 0 点位于第 2a 层顶面以下 x 米处 此点处主动土压力为 pa 20 18 0 6 18 4 0 7 17 5 2 8 18 5 X 0 427 14 758 kPa 则有 E合 1 11 24 4 88 0 6 2 5 87 0 475 2 2 78 0 225 2 3 97 29 45 2 8 2 40 87 kN m E合 2 pa 24 82 X 2 kN m E合 1 E合 2 55 44kN m 即 55 44 40 87 pa 24 82 X 2 整理得 3 95x2 24 82x 14 57 0 解得 x 0 54m X 0 54 m 深 4 64m 处主动土压力为 pa 20 18 0 6 18 4 0 7 17 5 2 8 18 5 0 54 0 427 14 758 29 08 kPa 最大弯矩 Mmax1 55 44 2 5 0 54 11 24 4 88 2 0 6 0 54 3 5 2 3 0 6 4 88 0 6 0 54 3 5 0 6 2 5 87 0 475 2 0 54 2 8 0 225 2 3 0 475 2 78 0 225 2 0 54 2 8 0 225 3 3 97 2 8 0 54 2 8 2 29 45 3 97 2 8 2 0 54 2 8 3 24 82 0 54 0 54 2 29 08 24 82 0 54 2 0 54 3 116 04 KN m m 2 4 7 2 P0以下最大弯矩 Mmax2计算 E合 1 11 24 4 88 0 6 2 5 87 0 475 2 2 78 0 225 2 3 97 29 45 2 8 2 24 82 31 93 0 9 2 38 11 52 67 1 6 2 139 03 kN m 设剪力 Q 0 点位于土压力强度零点以下 x 米处 此处净土压力 Po X 6 21 208 75 kPa 则有 139 03 55 44 X 6 21 208 75 X 2 16 61 0 49 2 整理得 16 81x2 87 66 0 解得 x 2 28m Mmax2 55 44 5 2 77 2 28 6 21 208 75 2 28 2 2 28 3 11 24 4 88 2 0 6 2 77 6 2 3 0 6 4 88 0 6 2 77 6 0 6 2 5 87 0 475 2 2 77 5 3 0 225 2 3 0 475 2 78 0 225 2 2 77 5 3 0 225 3 3 97 2 8 2 77 2 5 2 8 2 29 45 3 97 2 8 2 2 77 2 5 2 8 3 24 82 0 9 2 77 1 6 0 9 2 31 93 24 82 0 9 2 2 77 1 6 0 9 3 38 11 1 6 2 77 1 6 2 52 67 38 11 1 6 2 2 77 1 6 3 16 61 0 49 2 2 28 0 49 2 3 133 11 KN m m 2 4 8 拆撑计算 本工程拟建一层地下室 混凝土垫层 200mm 地下室负 1 层底板中心线位 于地面下 6 2m 处 底板厚 400mm 负 1 层顶板中心线位于建筑 0 00 处 厚 500mm 拆撑时 支护桩悬臂位于位于地面下 6 0m 处 M 11 24 4 88 2 0 6 5 4 2 3 0 6 4 88 0 6 5 4 0 6 2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24 5 87 0 475 2 4 7 0 225 2 3 0 475 2 78 0 225 2 4 7 0 225 3 3 97 2 8 1 9 2 8 2 29 45 3 97 2 8 2 1 9 2 8 3 24 82 0 9 1 0 9 2 31 93 24 82 0 9 2 1 0 9 3 38 11 1 1 2 8 69 1 2 1 3 161 08 KN m m 2 4 9 配筋计算 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02 第 4 1 11 条 SintSin rAfrfM ssycm 33 sin 3 2 bbb625 0 5 0 75 0 1 75 0 1 2 225 1 tcmsy AfAfb 取桩径 700 桩心距 900 取砼强度 C30 fc 14 3N mm2 主筋 12 20 钢 筋 均匀布置 fy 210N mm2 保护层厚度 35mm As 12 314 2 3770mm2 b 210 3770 14 3 3 14 3502 0 144 ys c fA fA 1 0 75 0 144 1 0 75 0 144 2 0 5 0 625 0 144 1 2 0 309 t 1 25 2 0 632 0 8253sin 0 9152sin t M 2 3 14 3 350 0 8253 3 210 315 3770 0 9152 0 8253 368 00 kN m 1 25 1 0 0 9 161 08 220 11 满足要求 配筋率 As A 3770 3502 9 8 min 4 满足设计要求 2 4 10 抗隆起验算 注 安全系数取自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YB 9258 97 冶金部 K s DN q cN c HDq N q tan 45 o 2 2 e tan N c N q 1 1 tan N q tan 45 21 900 2 2 e 3 142tan 21 900 7 742 N c 7 7421 1 tan 21 900 16 772 K s 17 5317 1447 742 13 10016 772 17 649 6 6007 14420 000 Ks 4 529 1 1 满足规范要求 2 4 11 抗管涌验算 抗管涌稳定安全系数 K 1 5 1 5 0h w h 2D 式中 0 侧壁重要性系数 土的有效重度 kN m3 w 地下水重度 kN m3 h 地下水位至基坑底的距离 m D 桩 墙 入土深度 m K 2 853 1 5 满足规范要求 2 52 5 DADA 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该段为基坑南侧 建筑 0 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7 40m 该断面标高为 7 00m 实际挖深 7m 支撑设在 5 00m 处 实际桩顶标高为 4 65m 嵌入圈梁 5cm 圈梁顶上部至地面砌砖 结构外侧地面附加荷载 q 取 20kPa 计算时以 J59 孔为例 2 5 1 土层分布 如表 2 7 所示 表 2 7 DA 段土层分布 层号岩土名称厚度 m 1 杂填土 1 40 1 粉质粘土 粘土 0 70 2 淤泥质粉质粘土 11 50 3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5 80 4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粉砂 3 60 2 5 2 土层侧向土压力计算 2 5 2 1 主动土压力计算 pa 1 1 20 0 589 23 020 11 24 kPa pa 1 2 20 18 1 4 0 589 23 020 3 60 kPa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26 pa 2 1 20 18 1 4 0 672 26 568 3 81 kPa pa 2 2 20 18 1 4 18 4 0 7 0 672 26 568 12 46 kPa pa 3 1 20 18 1 4 18 4 0 7 0 520 18 746 11 46 kPa pa 3 2 20 18 1 4 18 4 0 7 17 5 4 9 0 520 18 746 56 05 kPa pa 4 1 pa 4 2 pa 3 2 56 05 kPa pa 5 1 pa 5 2 143 83 0 457 17 685 48 05 kPa pa 6 1 pa 6 2 143 83 0 427 14 627 46 79 kPa 2 5 2 2 被动土压力计算 pp 4 1 0 1 922 36 062 36 06 kPa pp 4 2 0 17 5 6 6 1 922 36 062 258 05 kPa pp 5 1 0 17 5 6 6 2 190 38 776 291 72 kPa pp 5 2 0 17 5 6 6 18 5 8 2 190 38 776 520 36 kPa pp 6 1 0 17 5 6 6 18 5 8 2 344 32 294 547 74 kPa pp 6 2 0 17 5 6 6 18 5 8 18 3 6 2 344 32 294 699 63 kPa 2 5 2 3 净土压力计算 基坑地面以下 po 4 1 36 06 56 05 19 99 kPa po 4 2 258 05 56 05 202 kPa po 5 1 291 72 48 05 243 67 kPa po 5 2 520 36 48 05 472 31 kPa po 6 1 543 52 46 79 472 26 kPa po 6 2 771 36 46 79 724 57 kPa 2 5 3 土压力强度零点位置计算 假设近似零弯点距基坑地面距离为 hcl 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得 17 5 hcl 1 922 36 06 56 05 解之得 hcl 0 59m 2 5 4 土压力对弯矩零点的总力矩 基坑开挖深度为 7 0m 时 基坑侧壁受到的土压力如示意图 2 5 所示 图 2 5 DA 段土压力分布图 参照图 2 土压力计算示意图 求得土压力对弯矩零点的总力矩为 Ma 11 24 2 0 59 4 9 0 7 0 34 1 06 2 3 3 6 0 34 2 0 59 4 9 0 7 0 34 3 3 81 0 7 0 59 4 9 0 7 2 12 46 3 81 0 7 2 0 59 4 9 0 7 3 11 46 4 9 0 59 4 9 2 56 05 11 46 4 9 2 0 59 4 9 3 19 99 0 59 2 0 59 2 3 40 67 3 56 15 58 17 30 170 71 242 88 4 54 413 90 KN m m 2 5 5 支撑轴力计算 主动土压力对零点弯矩经计算为 Ma 413 90 KN m m 由 MD 0 得 R 413 90 7 0 59 2 74 04 kN m 2 5 6 桩长计算 设桩端进入 3 层顶面以下米处 由 M 0 得 1 2 11 24 2 1 06 6 6 x 4 9 0 7 0 34 1 06 2 3 3 6 0 34 2 6 6 x 5 6 0 34 3 3 81 0 7 6 6 x 4 9 0 7 2 12 46 第二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 28 3 81 0 7 2 6 6 x 4 9 0 7 3 11 46 4 9 6 6 x 4 9 2 56 05 11 49 4 9 2 6 6 x 4 9 3 74 04 5 6 6 x 202 6 01 2 6 01 3 x 243 67 x x 2 472 31 243 67 x 5 8 x 2 x 3 19 92 0 59 2 0 59 2 3 6 01 x 整理得 6 570 x3 121 84x2 361 42x 1088 32 0 解之得 x 1 807m 取桩长 H 7 0 6 6 1 8 15 4m 实际桩长 14 35m 经电算验算 满足要求 2 5 7 最大弯矩计算 2 5 7 1 R P0间最大弯矩 Mmax1计算 设剪力 Q 0 点位于第 2 层顶面以下 x 米处 此点处主动土压力为 pa 20 18 1 4 18 4 0 7 17 5 X 0 520 18 746 kPa 则有 E合 1 11 24 2 1 06 0 7 2 3 6 3 81 12 46 0 7 2 0 997kN m E合 2 EA 11 46 X 2 kN m E合 1 E合 2 74 04 kN m 即 74 04 0 997 pa 11 46 X 2 整理得 4 55x2 11 456x 73 043 0 解得 x 2 94m X 2 94 m 深 4 59m 处主动土压力为 Pa 20 18 1 4 18 4 0 7 17 5 2 94 0 520 18 746 38 21 kPa 最大弯矩 Mmax1 74 04 0 1 2 94 11 24 2 1 06 2 3 1 06 0 34 0 7 2 94 3 6 0 7 2 0 7 3 0 7 2 94 3 81 0 7 0 7 2 2 94 12 46 3 81 0 7 2 0 7 3 2 94 11 46 2 94 2 94 2 38 21 11 46 2 94 2 2 94 3 178 38 KN m m 2 5 7 2 P0以下最大弯矩 Mmax2计算 E合 1 11 24 2 1 06 0 7 2 3 6 3 81 12 46 0 7 2 11 46 56 05 4 9 2 166 40 kN m 设剪力 Q 0 点位于土压力强度零点以下 x 米处 此处净土压力 Po X 6 01 202 kPa 则有 166 40 74 04 X 6 01 202 X 2 19 99 0 59 2 整理得 16 81x2 98 26 0 解得 x 2 42m Mmax2 74 04 5 3 01 11 24 2 1 06 2 3 1 06 0 34 0 7 4 9 3 01 2 42 6 01 202 2 42 2 2 42 3 3 6 0 34 2 0 34 3 0 7 4 9 3 01 3 81 0 7 0 7 2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