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学心得体会_第1页
园林文学心得体会_第2页
园林文学心得体会_第3页
园林文学心得体会_第4页
园林文学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5园林文学心得体会园林文学结课论文园林文学在唐代长安园林中的应用姓名:学号:院系:班级:教师:日期:摘要:长安,这个熟悉的名字,在唐朝,它是政治文化的交流中心,不管是在唐朝还是在当时的全世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唐一代,长安地区的园林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其它各个地区,园林本身及其所2 / 45承载的文化现象成为一种独特的帝都文化,在多种文明并存的城市文化中占据很大比重。通过翻检现存各类文献资料可以发现,长安地区的园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分布广泛,分期鲜明,对文人生活、文学创作都具有深远影响。唐诗是在唐代的时候盛行的一种传统文学,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一般研究(经济、政治、文化角度)唐诗的繁荣发达的文作数量种类繁多,而结合园林来研究其对诗歌创作兴盛产生的影响则少之又少。其中虽不乏优秀作品,但毕竟凤毛麟角,未能全面概括出二者之间的能动关系。本文从唐代长安园林入手,通过唐代长安园林的介绍,从唐代长安园林的研究现状做简要的叙述;通过唐代长安地区园林景观的介绍,然后在将重点归于文学之中,对园林文学做简要分析,最后将长安园林与园林文学结合起来,以园林文学贯之全章进行分析,通过园林题名与之相关的文学创作。最后以园以文名,文因园传作结,总结园林文学与唐代长安园林的关系。关键词:长安园林;诗歌;园林文学;应用。园林文学一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文从唐代长安园林入3 / 45手,将园林文学从抽象到具体化,下面先从唐代长安园林入手,对长安园林做具体阐述。一、唐代长安园林:唐代长安的园林,根据使用者阶层及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以及公共园林。纵观唐代长安地区的园林,可谓波澜壮阔,博大精深,尤其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对后世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唐一代历史近三个世纪,这三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历史又不同,因此必须将其进行必要的划分,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时代框架,以便更好的探讨长安园林的分期问题。以下试将长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进行简单的分期统计。1、皇家园林“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中国的封建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4 / 45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能例外,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一般与皇宫相接临,相于皇家的私人宅园,即大内御苑。其余则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的地方,一般与专为避暑或度假使用的离宫或行宫相结合。5 / 452、私家园林除皇家园林外,属于公主驹马、文人士子以及王公贵族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又可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唐代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于皇家园林,二者虽具有共通的艺术形态,但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3、寺观园林寺观园林指的是寺庙、道观、纪念性6 / 45家庙的园林,即寺观周围的自然风景区,融合寺观建筑、人工与自然山水。一些著名的大型寺观园林,往往积淀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故事,文人游赏其中题刻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楹联诗文,使寺庙园林(图 3)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游赏价值。4、公共园林唐代的公共园林指的是位于长安城偏东南隅的曲江池、芙蓉园以及乐游原。两地早在秦汉两代成形,经过不断的整修,唐时已呈现出一番新的面貌。唐玄宗时恢复“曲江池”的名称,苑仍沿袭前代称“芙蓉园” 。全园以水景为主体,风光旖旎。池中植物与岸边亭楼殿阁交相辉映。曲江池作为长安公共园林,定期开放,都人均可游玩,尤其是在节日热闹非凡,期间更有国家承办的大型宴饮集会,引得无数文人士子流连不已。乐游原地势宽广,登高远眺,长安7 / 45东南一角尽收眼底。太平公主选择此地营建别业,可见原上风景秀丽,再加上青龙寺的点缀,自然人文气息浓郁。与曲江池不同的是,乐游原完全向都人开放,并无时间限制,是人们踏青游玩的好去处。特别是身在朝堂,心系田野的文人,退朝后或闲暇时来原上游览,此番情景交融,遂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长安城郊园林分布:城南(西南及东南),共 37 处:南北望春宫内苑、太平公主山庄、定昆池、何将军山林(韦曲)、郑附马池台(神禾原)、南亭、崔宽别墅、汾阳王别墅、城南别业(杜陵)、杜城郊居(杜曲)、杜公池亭(朱破)、韦司马别业(杜城南曲)、鲜于秋林园(杜陵)、杜陵别业(杜陵)、高冠草堂(高冠谷口)、韦曲庄(韦曲)、邺公园池、于长史山池(曲江池附近)、韩氏庄(韦曲东皇子破之南)、杜相公别业(樊川)、樊川别业(樊川)、樊川别墅(樊川)、樊川别业(樊川)、城南郊居(杜曲)、杜曲闲居(杜曲)、杜颁公林亭、杜城别业(杜曲)、李甘原居(东南原西曲江附近)、原东居(东南原上)、杜舍人林亭、元载别墅、长孙家林亭(京兆府长安南)、沪川山池8 / 45(郭暖,长安东南郊沪川)、沪力别业(沪川)、沪水山居(长安东沪水)、李客师别业(长安城西南郊)、半日吴村别业(郎士元,长安城南)、韦司户山亭院(东南郊)。城东(东北),共 18 处:太平公主南庄、薛王别墅、长宁公主东庄、崔验马林亭、崔附马山池、溺陵别业(溺陵)、濡东郊园(溺水东)、马鬼卿池亭(东北白渠渭水交汇处)、王仆射山亭、城东别业、唐卿山亭、贾岛野居(长安东门外)、洋上幽居(韦应物,洋水东岸)、洋西别墅(洋水滨)、城东别业(长安城东北原上)、城北池亭(长安城东北)、王附马亭(王士平,长安东郊外)、善福寺。终南山,共 14 处:玉真公主山庄(玉真公主别馆)、双峰草堂、终南幽居、终南别业、终南别业(钱起)、终南别业(田明府)、终南别业(卢纶)、南山下别业(薛据)、裴氏山庄(终南山西峰下)、惘川别业(或为蓝田别业、蓝田山庄、终南别业)、石门草堂(终南山石门)、翠微寺(终南山太和谷)、丰德寺、龙池寺(终南山仰天池)。骊山(临憧附近),共 4 处:华清宫内苑、韦嗣立山庄(或为骊山别业,逍遥谷)、 东山别业、韦侍郎山居。9 / 45城郊(地点不明),共 2 处:李舍人山园(长安郊外)、瓜园高斋(长安郊外原上)。长安周边县区园林分布:蓝田,共 9 处:庆善宫内苑、蓝溪草堂(蓝溪)、蓝田别业、玉山别业、崔处士林亭(或为崔氏庄、东山草堂,崔兴宗,玉山蓝水之间)、宝意寺(高宗乾封三年,武功县西一里)、津梁寺(武德四年,萧禹)、悟真寺(王顺山)、永福寺(蓝田县西四十里)。万年,共 9 处:濡上闲居、吉中孚南馆、华严寺(万年县樊川,贞观中)、开元寺(万年县)、牛头寺(贞观六年)、乾元寺(万年县东北,乾元三年)、三像寺(万年县东南,开元中)、天宝寺(万年县少陵原南面,开元二十三年)、香积寺(万年县南三十里)。渭南,共 4 处:下邦别墅(下圭阶、渭南庄、王公别业、渭口别墅(渭水与圭峰之间)鄂县(户县),共 6 处:白阁西草堂(户县圭峰山)、鄂郊别墅、赵处士林亭、山中别业(户县草堂镇)、草堂寺(户县圭峰下)、10 / 45云际寺(鄂县东南)。咸阳,共 4 处:咸阳墅(权德舆,咸阳)、望贤宫、善因寺(咸阳县北)、岳寺。 赘屋,共 2 处:韩士别业、仙游寺。园林是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它通过对包括山、水、建筑、植物、道路、 室内装饰等要素的有机构成,组织一个相对于一般建筑而言更具凝练、深远的情趣和意境的环境。这种意境是也诗化的, “意”是通过对园林之“境”的直观感受,并借助于前人的诗画所积淀的审美意向,以引起游者“一种特殊的性灵的融会,神志的感触” ,从而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园林中的对联是诗词的物质载体,它把文字性的东西转化为建筑的构成元素,以取得文学手段和建筑手段的自然连接,也是造园艺术与诗文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因此按照古希腊哲人的说法,“诗是人类面部的表情”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楹联就是园林的面部表情了。楹联的点缀使艺圃乳鱼亭更具诗情画意有许多园林楹联写得气势磅礴,如沧浪亭有联云:“商彝周鼎,汉印唐碑,上下三千年,公自有情天得度;酒胆诗肠,文心画手,纵横一万里,我于无佛处称尊。 ”表现出不11 / 45羁的豪情。有表达志向,抒发豪情的楹联。如无锡东林书院有联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表达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凛然正气。 也有反映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楹联,如南京城北郊有观音阁,有联云:“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以及北京潭柘寺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都表现出了豁达开朗、释然物外的禅味,等等。 由此可见,人间百态可尽显于楹联中。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 “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 ,这些诗意盎然的对联对园林景观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虽只有片言只语,却意蕴隽秀,装点着园林的各个景区,既抒发了园林景色的诗画意境,又表达了园林内涵的美学情韵,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民族特色.匾额横置门头或墙洞门上,在园林中多为景点的名称或对景色的称颂,以三字四字的为多。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12 / 45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楹联字数不限,讲究词性、对仗、音韵、平仄、意境情趣,是诗词的演变.自宋代之后,楹联逐渐出现于园林景观中。由于文人的参与把建筑环境的创造推向了高潮,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与装饰。楹联与园林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关系,第一个层次在于形式上。他的存在有如题跋之于国画,原本不属于画面的一部分,但积久成习,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了。缺少题跋的国画,感觉上少了历练;缺少对联的园林,则令人感觉生涩空乏。因此对联在形式上的作用在于它的装饰性,装饰环境是对联自身的特征,也是古人对对联的最初理解。对联本身包含着一种对称之美,从对联的语言、声调、内容以及形式上都要求对称。对称既是艺术美的规律之一,同时也应和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尽管对联在形式和内容上各有不同,但它首先是通过装饰这一过程达到目的。楹联与园林在第二个层次上的关系在于内涵上。对联常常扮演建筑意义以及造园者或园主的思想感情之代言人的角色。诗词是人类思想情绪的表达,而园林中对联是通过对13 / 45诗词进行一番反思、提炼和重整之后所得的,因此它不仅能够抒发胸臆,展示各园独特的个性,还可以表达出一处景点的意境、内涵,与风景、古迹交相辉映达到珠联璧合之美。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曾借贾政之口说道:“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树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此话很有见地。试想,如果只有幽静的院落,雅致的轩阁,却无名联相衬,纵是鬼斧神工,亦觉美中不足。若有佳联相配,文辞隽永,书法美妙,则会使景观大增光彩,使人平添游兴。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也是传统建筑中文化积淀的一种体现。园林中的对联只用廖廖数语,就能描绘出一处景点的特征、内涵,同时还能让人体会到主人的思想感情、世界观、理想、生活经历等,一如园林的面部表情。因此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对联来表达意境和情绪,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园林楹联中有该园主人道德品格、文化素养的流露。如苏州拙政园,它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它第一位主人是当朝御史王献臣,他是一位直言敢谏,不讨皇帝欢心而辞官返乡的官员,他不满朝庭,远离皇宫,为此园取名“拙政” ,是取14 / 45晋代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园中有不少精彩的楹联传世,如“拙补以勤,问当年学士联吟,月下花前,留得几人诗酒;政余自暇,看此日名公雅集,辽东冀北,蔚成一代文章。 ”“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 ”体现了严谨内敛、敦厚平和的长者的智慧。 楹联中也有园林主人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如清吴云为苏州的南半园题联说:“园虽得半,身有余闲,便觉天空海阔;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气静神怡。 ”以及镇江焦山别峰庵郑板桥读书处有联云:“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达观以及知足不求全的怡然自得。又如可园雏月池馆有联云:“大可浮家泛宅:且可随波逐流。 ”俨然一副清高自洁的表情。有直接描述园主的生活方式的楹联,如:无锡香草居有联云:“何以遣有生涯,或种菊,或艺兰,或蓄水养鱼,避地即仙源,芳序四时开小径;于此间得佳趣,宜敲诗,宜读书,宜临流垂钓,叩关无俗客,小园一角枕梁溪。 ”由此可知园主以园艺、垂钓、读书消磨时光。表现出天真拙朴、平淡闲逸的气质。有些楹联让人有一种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如清代孙髯所撰的昆明大观楼的长联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15 / 45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荚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向人们展现出一种悠悠岁月积淀的深沉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所创造的诗化环境,是一种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重人生、重道德的伦理型文化的基础上的艺术养生模式。园林追求“外适内和” ,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环境并重,体现了我们的先人对生命的关注、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园林中的对联就是这种“关注”最好的体现,它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并带有鲜明的时代印痕,是极为中国式的“表情” 。西方学者海德格尔认为,重建衰败的人文精神与重整破碎的自然是同等重要的,并把希望寄托在文艺上,认定这种最高的境界是人在自然环境中“诗意地栖居” 。16 / 45在当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盲目建造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人造景观,却失去了我们本当以之为归属的、籍之以定位的传统文化,因而使我们的栖居失去了诗意。也就是说,这园林专业 2016 年中级职称学员学习心得2016 年 5 月我参加了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通过此次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园林专业学习了园林设计原理、园林各要素整体布局、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综合性公园设计和专类公园等。公需课程学习了 TRIZ 理论的资源分析、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解题过程与方法、物质场分析、TRIZ 与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本次学习使我了解了园林工程专业的设计发展动态,掌握了本专业的最新设计理论,通过自己认真的学习使我获得很大收获,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现就本次学习体会阐述如下。一、景观园林学习中的感受通过学习园林知识,以及比对各国园林的异同,丰富了自17 / 45己的景观知识,在设计的时候有了清晰的思路,想要设计什么,想要遵从何种风致,都在之前的理论学习中有了明确的概念。在接触了实际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后,发现我国的景观设计近年来在强调功能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设计感和时代感。这也就同时要求设计师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迎合人们对景观欣赏的需要。学习景观设计是一个不断肯定与否定的过程,刚开始,会有许多的想法掠过脑海,但是却抓不住什么,零星的片段和支离的画面总是扰乱我的思路,这个过程的设计思路繁复紊乱,慢慢的经过对设计方案的散碎的想法也就跟着渐渐消失了。有了大致的方向确定了设计风格后,就着手于收集和精炼该风格的特征和神韵,无论是东方园林还是西方园林都有自己特殊的特征,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何种特征来表现设计方案,以什么特征为表达的主题则又成了新的问题,例如根据实际要求与要求确定设计的景观风格为中式风格,那么这个景观中应该出现中式园林的元素。那么如何精炼具有特征的元素并加以利用就是设计者进一步应该考虑的问题,在选定一个自己认为最具有表现力和代表性的元素之后,放到自己的布景中,并且贯穿整个设计的思路。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设计是到目前为止我所学习并与致用的,我认为作为一名设计者,是为服务他人和18 / 45社会而存在工作的,所以我对自己的设计学习更偏向于如何更好的为人服务。我们设计的东西是否能让使用者在使用与置身其中时感觉到舒服与和谐,是否能让他们有新的体验或勾起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在现代的城市中,人情总是越来越淡薄,我想在我们得设计中能够更好的帮助人们沟通和添加这个城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我想这些也是设计人性化的体现。在设计中,更注重这个设计的参与性,人们是否能都参与这个设计中,体会生活,而不是仅供观赏的艺术品,更多的强调设计的参与性与适应性。二、中西方园林的风格比较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19 / 45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理应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这种创造却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中国人看来审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变自然,而是强调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形式美与意境美20 / 45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 ,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 。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意境是要21 / 45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明晰与含混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22 / 45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唯理与重情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只能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她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23 / 45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者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什么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浩瀚。这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多指导作用。画论所遵循的原则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内发心源则是强调并非科班的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自古就有诗画同源之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哲学和伦理道德观念。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综合以上的叙述,已可以大略理出东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异同。东方园林基本上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24 / 45感、重想象、重联想,重“言有尽而意无穷” 、 “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韵味;而西方园林基本上则是写实的、理性的、客观的,重图形、重人工、重秩序、重规律,以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园林也纳入到严谨、认真、仔细的科学范畴。然而比较并不是研究的终极目的,在当今景观园林领域,单独、孤立的谈论任何一个流派或一种风格已没有多大意义,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是景观创新设计的关键之一,所以我们应该从比较的角度出发,而着眼与实践和创造,从而使古老的园林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总之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我将在我今年的工作中把我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文饰梁园班级:园林 083作者:潜欢25 / 45指导老师:王瑛“文”饰梁园 摘要:梁园的造园艺术以水、石、庭、花木与各式建筑敲门组合而成,追求淡雅自然地诗画意境,在岭南园林园林中独树一帜。主要体现在布局精妙,独具特色;水石相融,一水画堤;古木蕴秀,杂花散芳三大特点上。本文围绕古今描写梁园的诗歌展开论述,着重对梁园造园艺术手法、主要园林的风格与特征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关键词:梁园;诗歌;岭南园林;造园艺术;“文”饰引言陆琦在岭南造园与审美中记载:“孔子及儒家文之以礼乐的美学思想,从审美的角度上,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认识:一时对人,通过美育对人的提升,是对人在本质上的升华;二是对物,通过对物的美饰,反过来又作用于人,同样使人得于美育的熏陶1。 ”岭南园林就具有极强的装饰表现。26 / 451 梁园概况梁园历史梁园是粤中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刘庭风的岭南园林广东园林中记载道:“清代嘉庆年间,官至内阁中书的梁蔼如与他的侄子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四人合筑此园。园林包括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十二石斋和寒香馆等多组群构成。?梁园的由来在王建玲编著的梁园一书中提及:“最初并没有梁园一词,那么梁园是什么时候得名的?道光年间岑澂写下诗句人原汾水无双士,诗诗梁园自以家和黎耀宗除却梁园数屈陈的诗句是迄今我们见到最早的有关佛山梁园的文字记载3。 ”梁园地理位置及主要景点梁园是大大小小的六组梁氏家族园林的统称。占地 200 余亩,主要分布在以下地点?27 / 452 岭南文化与梁园的共生岭南文化发展根据李权时的岭南文化记载“岭南文化发展经历独立发展期、百越文化圈期、汉越文化融合期、中西文化碰撞和走向现代化时期五个时期4。 ”而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中也记载“最早的岭南园林可上溯到南汉时的仙湖5。 ”岭南文化是吸收外来文化,柔和多元文化的一种区域文化。李勤德在试论岭南文化的原生形态中阐述:“如果岭南的原型文化部具备吸收外来文化的潜质,对外来文化能选择性的吸收的兼容条件,?。岭南文化与梁园文化的共生岭南文化思想的变革与发展导致了岭南美学观念的变革,因此明代以后, “无论书画艺事、工艺美术、建筑艺术,都粲然大备,表露光芒8。 ”?。28 / 45梁园的景名梁园的主要景点有“石斋寄情”?,出处?。梁园的景联梁园的诗歌梁园的文献3 原天地之美:造园与环境交融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11。 ”庄子还曰:“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地和者也?与天和者,谓之天乐12。 ”在庄子看来,没的基本表现在于和谐,在于与自然地和谐。 “天地之德”就是自然, “天乐”就是“与天和” ,就是任随自然。自然事物之美就在于它们自然而然,故“真者所有受于天也,自然不可以易者也13” , “莫之为而常自29 / 45然14。 ”庄子所曰的“原天地之美?。4 梁园的造园特色布局精妙,独具特色王建玲的梁园中记载:“沿用当地聚族而居的习俗,梁园多个群休均有住宅、祠堂、园林有机结合,形成不同时空的多个园林、住宅、祠堂组合体,如松桂丽的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它们的空间组织错落有致,营造手法变化多端16。 ”梁九图曾咏寒香馆写道雪夜寒香馆观梅:“冷逼梅魂夜气严,万花斗雪出重檐。高枝时与月窥阁,落瓣偶随风入帘。对影鹤应怜尔瘦,熏香炉石倩人添。罗浮有我前身梦,翠羽应妨破黑甜。 ”?梁园 3D 图水石相融,一水画堤根据王建玲的梁园中记载:“园之美,萃于山水。 30 / 45佛山本无山,梁九图因高腰脚输人健购得十二块黄蜡石, 壶中蓄石当烟鬟,不看真山看假山 。后来他又就地取材,在当时沙洛铺的陈大塘一带利用大面积的水网池沼造园,建造了汾江草庐。步入其中, 曲径三折,绕墙四周,水木常清,亭台不俗 ,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大小奇石千姿百态点缀其间,具有鲜明的岭南水乡园林特征19。 ”群星草堂里奇石众多,散落在花草丛中,掩影在山水之间,如天上一颗颗闪闪的明星,所以名为“群星” 。书屋门前的对联“屈桥同笔曲,积石比书多” ,正是对梁园的特点描述。?古木蕴秀,杂花散芳梁园汾江草庐的个轩是两处园林的分隔带,由此出去便是梁九图所建的汾江草庐群体。个轩的“个”乃竹字的一半,“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结语钱学森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中所说:“我们也可以用我国的园林比我国传统的山水画或花卉画。其妙在31 / 45自然又不像自然,比自然有更进一步的加工,是花提炼自然美得基础上又加以创造?22。 ”梁园也如此,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参考文献1陆琦.岭南造园与审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6566。2刘庭风.岭南园林广东园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XX:16。6李勤德。试论岭南文化的原生形态C.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编.岭峤春秋岭南文化论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年:2010张文英,邓碧芳,肖大威.试论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古建园林技术.2016,:1923。32 / 4518唐孝祥,郭焕宇.试论近代岭南庭园的美学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XX,7:4953调研时间:小组成员分工:调研心得:园林小品设计心得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观念得到了更新,人们在不断改善内部居住环境的同时,还渴望有一个舒适、和谐的外部环境。园林艺术小品作为一种形式早已渗入了园林规划设计之中,并且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外部环境,而且对提高园林的艺术气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林小品是指园林中体量小巧、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构筑物。例如一樘通透的花窗,一组精美的隔断,一块新颖的展览牌,一盏灵巧的园灯,一座构思独特的雕塑以至小憩的座椅,湖边的汀步等,这些小品一般都具有简单的实用功能,又具有装33 / 45饰性的造型艺术特点。由于其体量小巧,一般不具有可供游人入内的内部空间。它们既有技术上的要求,又含有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上的美感要求。因此,在园林中其造型取意均需经过一番艺术加工、精心琢磨并能与园林整体环境协调一致。1. 园林小品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园林小品虽属园林中的小型艺术装饰品,但其影响之深,作用之大,感受之浓的确胜过其它景物。一个个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园林小品,对提高游人的生活情趣和美化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广大游人所喜闻乐见的点睛之笔。总结起来,园林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作为与外界景色的纽带组景园林小品在园林空间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在园林空间中形成无形的纽带,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起着导向和组织空间画面的构图作用;能在各个不同角度都构成完美的景色,具有诗情画意。34 / 45具有审美价值观赏园林小品作为艺术品,它本身具有审美价值,由于其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加之成功的布置,本身就是园林环境中的一景。运用园林小品进行空间形式美的加工,是提高园林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小品的装饰性能够提高其它园林要素的观赏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美感。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渲染气氛园林小品除具有组景,观赏作用外,还把桌凳、地坪、踏步、标示牌、灯具等功能作用比较明显的小品予以艺术化、景致化。一组休息的坐凳或一块标示牌,如果设计新颖,处理得宜,做成富有一定艺术情趣的形式,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园林环境更具感染力。构思独特的园林小品与环境结合,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使环境宜人而更具感染力 2 园林小品的类型基于艺术家创作思路的无穷无尽,现代园林小品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各书分类有所不同,现将园林小品按功能、35 / 45造型分为以下三类:园林建筑类小品园林建筑类小品是指在园林中起到供休息、照明 、展示、导游、装饰、服务及管理等作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包括:园椅、栏杆、园林展览牌、园林景墙及窗门洞、园灯、瓶饰、垃圾箱、饮水池、洗手钵、日规、鸟浴等。园林雕塑小品雕塑泛指带有塑造、雕凿的物体形象,并具有一定的三度空间和可观性。雕塑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造型艺术,园林小品雕塑来源于生活,它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赋予园林鲜明而生动的主题、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在我国传统园林中,尽管那些石鱼、石龟、铜牛、铜鹤的配置会受到迷信色彩的渲染,但大多具有鉴赏价值,有助于提高园林环境的艺术趣味。园林孤赏石小品36 / 45我国园林历来将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造景材料,其造型千姿百态,寓意隽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欣赏石,不在石的形似而在神似,欣赏它们千姿百态的意趣美。所谓“园可无山,不可无石” ,因此在园林环境中,石的艺术地位是显而易见,不可估量的。3 园林环境中小品设计和环境的关系园林小品是构成园林环境许多形体单元的一部分,园林环境又是园林小品广阔的背景空间。优秀的园林小品可以烘托出优美的园林空间。任何一个极小的园林小品都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环境的总体效果。因此,园林小品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在此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论园林小品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构思与布局构思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任何简单的模仿都会削弱它的感染力。在艺术意境的创作上达到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才是园林小品的最高境界。有了立意,园林小品的布局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无论是用于点景还是组37 / 45景在空间布局上都要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在位置上要彼此呼应顾盼、距离避免均等。园林小品的摆设、背景的选择都要与地形、建筑、植物、水体协调一致,另外人流的走向,空间的开阔封闭都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园林小品的设置如果不看条件,不区别对象,同环境不协调,其艺术的感染力是难以发挥的。比例与尺度美的东西就是要“恰到好处” 。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是决定园林小品尺度的依据,正确的尺度应该和功能、审美的要求相一致,并和环境相协调。园林小品的尺度是否正确,很难定出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艺术意境要求有不同的尺度感。在园林中究竟取何比例为宜则决定于与环境配合上的需要。在小品设计中不必模仿抄袭普通小品的比例和式样,而应有所创新,如能创造出具有适当内涵和韵味的比例,取得神似的效果,也会别开生面。色彩与质感色彩与质感的处理与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有密切的关系。色彩和质感是园林小品材料表现上的双重属性,两者相辅38 / 45共存,只要善于去发现各种材料在色彩、质感上的特点,并利用它去组织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等构图变化,就有可能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提高其艺术感染力。多样与统一园林小品设计要统一于总体艺术风格,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零乱。小品的设计既要有变化,有自己的风格,又要统一于整体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小品的形式有所不同,根据功能、性质和景观要求,来处理构图,小品设计应因地制宜和因情制宜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构思,这是实现多样统一的前提。功能与技术园林小品绝大多数均有实用意义,除艺术造型美观上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的要求。在园林小品设计中应注意在满足了装饰要求外,更应满足技术与功能方面的要求。 4 总结园林小品的历史源远流长,景物虽小却妙趣横生。综上,园林小品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园林小品的设计39 / 45是功能与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要符合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的原则。园林小品在园林环境中其功能和形式是多样的,形成了设计方面灵活性特别大的特点,可以说是无规可循, “构园无格” 。在设计的大小和形式选择上,无论是椅凳还是雕塑形式不拘一格。因此,在现代艺术领域,艺术家的构思空间是无限的,小品设计应向科学、艺术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切忌生搬硬套和雷同。在空间的组合中,要特别重视对空间的组织和利用,将环境和小品巧妙的布置为一个有机整体。组织园林空间的手段是多样的,小品的布置一定要与建筑营建、筑山、理水、植物配置相结合,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要紧密配合,构成优美的景观效果。游人对于环境这个可以感知的客体,是许多形体的单元组合而成。这个整体的现象与每个单元是分不开的,所以只有使每个小局部都达到美,才有整体美。因此,对于园林小品一定要精心进行艺术加工,才能标新立异,在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40 / 45园林小品虽然不像植物那样在园林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它们具有特殊的优势,形态长存,不随季候变化,可以长久地在园林中应用。恰当地运用园林小品,不仅能充分体现它的艺术价值,还对园林景观做有益补充。笔者认为,园林小品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要点。巧于立意耐寻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