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种群和群落 考纲参照 1 种群的特征 2 种群的数量变化 3 群落的结构特征 4 群落的演替 考情回顾 本单元的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是高频考点 2017 年全国 卷第 5 题主要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 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对于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及动态变化 常结合生态系统的内容一起考查 需要较深入的理解 考向预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 一是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增长规律 二是 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但以选择题最为常见 课时 1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见 自学听讲 P201 学科素养课程标准学习指导 1 生命观念 通过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 化的因素 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 点 2 科学思维 通过 J 型增长和 S 型增长 的数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培养归纳 比较及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 调查种群密度的 方法 及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的变化 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及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4 社会责任 通过归纳种群数量变化在 实践中的应用 养成关注生产实践 学 以致用的态度 1 正确掌握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间 的关系 2 学会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3 正确掌握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 法 4 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 量的变化 学会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 模型 5 正确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 的变化 6 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 影响 1 构建种群特征概念模型 数量增长模型 加深对相关 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 列表比较 J 型增长曲线和 S 型增长曲线 3 结合增长曲线理解 增长率 与 增长速率 的区别 种群的数量特征 1 种群密度 1 概念 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 特征 2 调查方法 样方法 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植物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 出生率和死亡率 1 概念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或死亡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 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大 出生率 死亡率 增大增长型 B 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 中 出生率 死亡率 不变稳定型 C 幼年个体少 老年个 体多 出生率 1 时 种群数量增大 1 时 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1 且恒定 种群数量呈 J 型增长 b 段 尽管下降 但仍大于 1 此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则种群数量一直增长 c 段 1 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d 段 迁出率造成的 2 中国人口的增长 出生率 死亡率造成的 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 计划生育政策 控制出生率 使增长率下降 4 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 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 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 通过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2 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增加 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是比例关系 例 1 下图为关于种群特征的概念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甲 乙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C a 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 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解析 甲 乙都能使种群密度增大 因此可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 丙使种群密度减小 应为死亡率 a 的含义是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大小 丁为性别比例 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 A 例 2 2018 年长沙模拟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 年末时的个体数为 110 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 死亡个体数为 10 则 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 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 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 1 则出生率越高 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 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 则出生率会更高 D 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 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原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 年末时的个体数为 110 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 死亡个体数为 10 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20 A 项错误 若 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 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 1 则所有生殖期个体均可参与繁殖后代 出生率 越高 B 项正确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的性成熟推迟 则种群的出生率有可能减小 C 项错误 不能仅根 据年龄组成推断出生率的高低 出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D 项错误 答案 B 例 3 2018 年广州模拟 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査 结果如图所示 注 4 12 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 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 C 7 9 岁个体中 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小 这与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 D 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 若性别比例变为 1 1 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 解析 由题图可知 该林区猕猴种群中 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 因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A 项错误 调 查时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说明其种群数量还会增长 还未达到环境容纳量 B 项错误 由题图可知 7 9 岁个体中 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小 这与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 C 项正确 根据图中信 息不能说明性别比例为 1 1 时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 D 项错误 答案 C 例 4 下列叙述中 不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 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 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 解析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是集群分布 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 不属于 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是指空间特征中的随机分布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属 于空间特征中的均匀分布 答案 B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 逐个计数法 调查分布范围小 个体较大 个体数量有限的种群 2 估算法 调查分布范围大 个体较小的种群 包括样方法 黑光灯诱捕法 标志重捕法和抽样检测法 等 2 样方法 1 适用对象 植物 昆虫卵 作物上的蚜虫 跳蝻 2 过程 确定调查对象 取样 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 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 值 3 取样的方法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4 取样的关键 随机取样 3 标志重捕法 1 适用生物 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 密度估算公式 个体总数 初次捕获标记数 再次捕获个体数 重捕的标记个体数 1 样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1 样方法不仅能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 还能调查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 2 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对于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 度 3 样方数目视调查地段的总体面积而定 选取的样方大小视植物类型而定 如乔木的样方宜为 100 m2 灌木的宜为 16 m2 草本植物的宜为 1 m2 4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 因为一些丛生小灌木 丛生或蔓生的草本单子叶植物 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 株还是多株 所以初学者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调查 2 随机取样 在抽样时 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 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 何牵连 这样就满足了随机性 这种取样方式叫作随机取样 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因素 3 样方法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若有正好处在边界线上的 应遵循 计上不计下 计 左不计右 的原则 如图 注 实心圈表示统计的个体 例 5 在某池塘中 第一次捕获鲫鱼 100 条 做上标记后放回 第二次捕获鲫鱼 80 条 其中有标记的 24 条 由此可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 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 分析其原因不正确 的是 A 两次捕鱼的时间间隔太长或太短 B 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C 两次捕鱼的渔网的网眼大小不同 D 标记不当 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部分死亡 解析 两次捕鱼的时间间隔太长或太短 偶然性大 因而计算结果会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 A 项不符合题 意 虽然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但得到的鲫鱼数量不变 不会影响结果 因而它不是与实际结果误 差较大的原因 B 项符合题意 如果前后两次捕鱼所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不一样 则人为造成捕获的鲫鱼发生变 化 从而导致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 C 项不符合题意 由于被标记的鲫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减小 了第二次捕获的鲫鱼中有标记鲫鱼的比例 导致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 D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例 6 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 蚜虫呈集群分布 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 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 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 应该调查植物的种类总数 不能取平均值 A 项错误 蚜虫活动能力 弱 活动范围小 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 项错误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C 项错误 取样方法可根据地段形状来确定 D 项正确 答案 D 种群数量的变化 1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 概括性的描述 这种描述可以是定 性的 也可以是定量的 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 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2 模型的形式有很多 包括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 数学模型等 3 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 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 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 变化 2 J 型曲线与 S 型曲线的比较 比较项目 J 型曲线 S 型曲线 曲线图 前提条件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条件下 理想状态 资源有限 空间有限 受其他生物制约 自然状态 K值有无无K值有K值 数学模型Nt N0 t 代表增长倍数 种群增长 速率 种群增 长率 适用范围 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 段时间 自然种群 应用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共同点都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且都只研究种群数量变化中的增长问题 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 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J 型增长 S 型增长 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原理 就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1 数学模式的表现形式 1 数学方程式 科学 准确 2 曲线图 直观 2 K值变动的示意图 1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会受环境的影响 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 种群数量会 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 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 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2 当环境遭受破坏 K值会下降 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 K值会上升 3 封闭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在封闭环境中 无外源物质和能量的补充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 随着资源的消耗和有害物质的积累 最 终K值不断降低 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亡 如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增长曲线 如图所示 4 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数量增长 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 波动 稳定和下降等 J 型曲线和 S 型曲线研究的只是种群数量的增长 例 7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 并研究Nt 1 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结果 如下图所示 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 Nt 1表示t 1 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种群在 0 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乙种群在 0 t1段的种群数量呈 J 型增长 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解析 Nt 1 Nt即种群数量变化的 值 当 1 种群数量增大 1 种群数量不变 1 且不变 种群数量呈 J 型增长 B 项正确 乙种群在t2之后 种群数量还有一段时间在减少 因此在t2时乙种群数量不是最少的 C 项错误 甲种群在t3 后 1 且不变 种群数量呈 J 型增长 D 项错误 答案 B 例 8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动物繁育中心的某种濒危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了调查 下表为调查结 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 增长 速率 0 501 332 693 782 881 360 09 A 第四年该种群数量大约是该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B 第一年至第七年 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从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 C 该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 种群增长速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D 对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就地保护 解析 从题表中数据可知 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调查的 7 年内 先增大后减小 符合 S 型增长曲线 第四 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K 2 A 项正确 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的种群 其年龄组成从增 长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 B 项错误 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的种群 其种群密度制约增长速率 C 项错误 对动物 繁育中心的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易地保护 D 项错误 答案 A 例 9 去年 6 月下旬以来 栖息在某湖区 400 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 20 亿只东方田鼠 随水位上涨部分 内迁 它们四处打洞 啃食庄稼 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 800 万亩稻田 1 生态学家研究发现 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 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 一个月内 随着水稻和芦苇等植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生态学家建构了数学模型 其过程如下表 请填写表中 b 和 c 空白之处的内容 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建构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a 观察对象 搜集现实信息a 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 在最初的一个月内 种群数量每天增加 1 47 b b Nt N0 t 其中 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 t表示天数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 天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c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 行检验或修正 c 表中Nt N0 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 3000 只 则 30 天后该种群的数量 N30 为 只 用公 式表示 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 有人建议 可以在庄稼周围投放大量灭鼠药来消灭鼠患 你认为这种方法可不可取 请说明原因 3 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 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 1 熟记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 2 高毒性的灭鼠药 不仅杀死了 东方田鼠 还杀死了其天敌以及其他动物 造成没有被毒死的东方田鼠大量繁殖 有可能再度爆发鼠患 另外 高毒性灭鼠药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3 从根本上消灭东方田鼠 需要破坏其生存环境 减少其食物 引入其天敌 降 低其环境容纳量 答案 1 b 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 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c 跟踪统计东方田 鼠的数量 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湖洲地的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没有敌害 气候适宜 答出两点即可 或答种群增长不受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30 3000 1 47 30 2 不可取 原因 会同时杀死其他动物 或降低生物多样性 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引起环境污染 没有被毒 死的东方田鼠由于得到了充裕的生活条件而大量繁殖 有再度爆发鼠患的可能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 退 田还湖 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 引入天敌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 内因 主要是指决定种群繁殖特性的因素 它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结构和 性别比例等 2 外因 食物 气候 天敌 传染病以及人为干扰等 2 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 增长 波动 下降 消亡 例 10 在野外实验站 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 1 和 20 头 叶 的棉蚜种群密 度变化 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 数量相同的棉叶 结果如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 可能与迁出有关 B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 可能与迁入有关 C 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D 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解析 本题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 由曲线可知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 开放条件下先达到峰 值也先衰退 而开放条件与封闭条件相比不同之处是开放条件下存在迁入和迁出的现象 A B 两项正确 因 各组棉叶的规格数量相同 则理论上K值应相同 但由图示可知 只有开放条件下初始密度较大的种群在达到 K值时开始衰退 其余都是在未达到K值时就开始衰退 C 项错误 种内斗争是指某一区域的同种个体为争夺 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在种群衰退时虽然种群个体数量减少 但因棉叶被食用 其量也在减少 故种内斗争不一定减弱 D 项错误 答案 AB 例 11 2018 年保定模拟 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 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 乙两岛 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 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 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 于甲岛 且 6 到 8 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 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生关系 B 从 3 11 月 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 C 两岛 6 7 月期间 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D 黄鼠狼的捕食是导致 6 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 解析 由图示可知 两岛社鼠数量超过最高点后均开始下降 不能维持在最高点上下波动 甲 乙两岛上 的社鼠与青毛硕鼠没有生活在一起 不存在共生关系 A 项错误 环境容纳量会受到天敌 气候 食物等因素 的影响 因此 3 11 月 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有改变 B 项错误 两岛社鼠的数量在 6 7 月期间都迅速下降 迁 入率 迁出率 出生率 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两岛社鼠在 6 7 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 可见 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 项正确 6 8 月乙岛上有黄鼠狼活动 在 6 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 影响因素不仅包括黄鼠狼的捕食 还包括竞争等 D 项错误 答案 C 探究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 探究目的 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以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 2 实验原理 1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 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空间 pH 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J 型曲线 在有限的环境中 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S 型曲 线 3 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显微计数法 3 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 5 注意事项 1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 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减小 误差 2 显微计数时 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 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条边及其顶点上的酵母菌 3 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 1 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方格网 对于 16 25 型的方格网而言 计四角的 4 个中方格共计 100 个小方格中 的个体数量 而对于 25 16 型的方格网而言 计四角和正中间的中方格 共 5 个 共计 80 个小方格中的个体 数量 如图所示 计算方法 大方格长 宽均为 1 mm 高度为 0 1 mm 即规格为 1 mm 1 mm 0 1 mm 则每个大方格的 体积为 0 1 mm3 10 4 mL 故 1 mL 培养液中细胞个数 400 104 稀释倍数 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 中方格中小方格个数 2 测细胞数目 1 血细胞计数法 将酵母菌置于血细胞计数器内 在显微镜下计数 2 涂片计算法 将一定量的菌液均匀地涂布在玻片的一定面积上 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数 例 12 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 为保证计数的准确 不应该 A 在取样液之前 轻轻振荡锥形瓶 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B 在加样液之前 对计数室进行镜检 若有污物必须清洗 C 先盖盖玻片 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少量样液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D 在显微计数前 要静置一段时间 以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解析 从锥形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 需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 分布 减小误差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A 项不符合题意 实验探究的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因 此为了避免其他杂菌对酵母菌数量计数的影响 在加样液之前 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 若有污物必须清洗 B 项 不符合题意 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 应先放盖玻片 再滴加培养液 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 C 项符 合题意 血细胞计数板加样后 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 这是因为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 0 1 mm 需要让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 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 导致计数时被遗漏 D 项 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例 13 栖息在 Gough 岛的信天翁从 1889 年以来一直稳定在 4000 只左右 这种鸟需要 9 11 年才 能达到性成熟 每隔 2 年繁殖一次 每窝只产一个蛋 亲鸟共同育幼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信天翁性成熟的早晚 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其出生率 B 领域行为不会改变信天翁的环境容纳量 C 信天翁的种群存活曲线符合 J 型增长类型 D 1889 年以来该岛上信天翁种群的生物量保持稳定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变化 信天翁性成熟的早晚 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其出生率 A 项正确 领域行为不会改变信天翁的环境容纳量 B 项正确 信天翁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符合 S 型增长类型 C 项错误 1889 年以来该岛上信天翁种群的生物量保持稳定 D 项正确 答案 C 1 2018 年全国 高考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 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 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解析 种群的 S 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 因此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导致 的结果 A 项正确 老鼠的繁殖力强 但是种群数量的增长还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 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 体之间的斗争加剧 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 B 项正确 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 密度大 的 种内竞争较大 单位水体增长量相对较小 密度小的 种内竞争相对较小 单位水体增长量相对较大 导致产 量最终可能相同 C 项正确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 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个体之间的斗争逐渐增 强 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逐渐增强 D 项错误 解题策略 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 资源 空间 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 也受种群密度 出生率 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 特别要注意随着种群密度增大 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 从而 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 答案 D 2 2017 年全国 高考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 S 型增长 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 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 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 适的是 A 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 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 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解析 甲点 丙点 种群增长率上升 种群数量在增长 丁点时增长率虽然下降 但增长率仍然大于 0 种群 数量仍然在增加 在该点时开始捕获 使得种群数量降低到丙点 丁点之间时 种群增长率可达到最大 可实现 持续发展 答案 D 3 2018 年海南高考 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 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 其中 A B C 三种 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 乔木 树种 密度 株 hm 2 密度 株 hm 2 密度 株 hm 2 A1267100 000000 B5031 065534 165634 78 C504 95807 9288087 13 回答下列问题 1 据表可知 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 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 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 2 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其目的是 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 则应采用 法 理由是 3 随着时间的推移 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C A B 2 保证调查结论可靠 标志重捕 松鼠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 3 后一个群落 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 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见 高效训练 P75 1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 合理的是 A 样方法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 可用等距取样法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C 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解析 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可用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 行道树上蜘蛛的 种群密度的调查宜采用等距取样法 答案 B 2 某农场面积约 140 hm2 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 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第一次捕获了 100 只 标记后全部放掉 第二次捕获了 280 只 发现其中有 2 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100 只 hm2 C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植物 鼠 鹰这条食物链 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解析 鹰以鼠为食 因而鹰的迁入率增加 会导致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降低 A 项正确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 种群密度 100 280 2 140 100 只 hm2 B 项正确 群落丰富度由该群落中物种种类数的多少决定 C 项错 误 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的特点 因此在食物链中 营养级越高 所含的能量就越少 D 项正确 答案 C 3 科研人员对一个 6 公顷海岛上的歌带鹀的种群数量与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随成年雄鸟总数量增加 有领域与无领域的雄鸟数量均会增加 B 繁育期繁殖雌鸟的数量增加 雏鸟出生后的成活率降低 C 歌带鹀的领域行为和环境资源共同限制了种群数量的增长 D 该岛上的歌带鹀种群数量会不断波动 种群K值约为 80 只 解析 随着繁殖期有领域的雄鸟数量的增多 无领域的雄鸟数占所有雄鸟数的百分比随之增加 可见随 成年雄鸟总数量增加 有领域与无领域的雄鸟数量均会增加 A 项正确 随着繁殖期繁殖雌鸟数的增加 到幼鸟 离巢时每只雌鸟后代的成活率降低 可见繁育期繁殖雌鸟的数量增加 雏鸟出生后的成活率降低 B 项正确 分 析题图可知 歌带鹀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其领域行为和环境资源共同限制 C 项正确 从题干和曲线图中看不 出该种群的K值 D 项错误 答案 D 4 科学家研究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 结果如下表 该鱼在 3 时达到性成熟 进入 成年 9 时丧失繁殖能力 进入老年 据此推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年龄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 数 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 表中 1 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 小于 2 其他依此类推 A 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 B 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 C 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 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 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 解析 出生率 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 年龄组成只能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A 项错误 根据 表中数据可知 幼年 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400 400 400 1 1 1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其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B 项正 确 鱼的个体较大 活动范围广 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C 项正确 根据试题分析 该 鱼处于某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 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 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 D 项正 确 答案 A 5 2018 年福州模拟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 在 1 公顷的调查区内 放置 100 个捕鼠笼 一夜间捕获田鼠 32 只 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 在同一地方再次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 这次共捕获田鼠 36 只 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4 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 则N 只 2 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 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 3 某生态学家以 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 为课题 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 并绘制了如下两图 图 1 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 图 2 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 关系 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中增长速率最大的是 点 CD 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 其原因可能是 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 使其数量减少 同时还应该 图 2 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 点 如果长期超过 C 点将会造成 解析 1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 N 32 36 4 N 288 2 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 捕捉 使重捕时的带标记个体数减少 导致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 3 图 1 中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曲线斜率最 大的点 即 B 点 图 2 中 A 点和 B 点分别为最适放牧量和最大放牧量 如果长期超过 C 点 草场将会退化 答案 1 288 2 大 3 B 食物和空间减少 天敌数量增加 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K值 B 草场退化 6 2018 年安徽十校联考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J 型曲线增长 如曲线甲 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 S 型曲线 增长 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曲线甲为 J 型增长 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 曲线乙为 S 型增长 E 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 防治蝗灾应在蝗虫数量达到 D 点时进行 D 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 C 点左右 解析 曲线甲为 J 型增长曲线 其增长率不变 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逐渐增多 A 项错误 曲线乙中 E 点时 种群的数目不再变化 增长速率为 0 B 项错误 防治蝗灾应该在 B 点之前进行 超过 B 点 蝗虫增长速率加快 灭虫效果差 C 项错误 渔业捕捞应该在超过K 2 时进行 且每次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 C 点左右 此时种 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D 项正确 答案 D 7 2018 年武汉模拟 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 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A 甲 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 S 型曲线 B t2 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时 D 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 乙种群为t4 解析 题图中纵坐标表示增长速率 甲 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升后降最终为 0 所以两曲线都表 示 S 型曲线 A 项正确 增长速率大于 0 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 项正确 种群数量越多 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制 约作用越大 C 项正确 甲 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D 项错误 答案 D 8 自然条件下 种群呈 S 型增长 假设某地一种群的K值为 200 N表示该种群数量 据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N K N K S1200 90 S2500 575 S31000 50 S41500 25 S51800 10 A K N K值越小 种群增长越快 B S4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C 渔业捕捞作业需控制剩余量在 S3点 D 蝗虫防治应在蝗虫达到 S1点之前进行 解析 可将此表格信息转化成 S 型增长曲线的形式 则 S3点对应曲线中K 2 处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 大 超过或低于此点 增长速率都下降 达到K值即 K N K 0 时 增长速率最小 等于 0 故 A 项错误 C 项正 确 因是 S 型增长曲线 则一开始就有环境阻力 防治害虫应在蝗虫达到 S3点之前进行 且越早越好 故 B D 两项都错误 答案 C 9 2018 年太原模拟 科学家研究某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 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 值曲线 如图所示 在不考虑迁入 迁出的情况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图中可知 0 d时期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 田鼠种群数量在a d时期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 其中c d 时期一直在下降 C 该田鼠种群增长为 S 型增长 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 由图可知 a 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解析 0 d时期 只能体现出R的一个变化过程 没有呈现出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 A 项错误 据图可 知 a b时期 R 1 即出生率 死亡率 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增加 c d时期 R 1 即出生率 死亡率 所以田 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 所以d点时比c点时种群密度小 B 项正确 C 项错误 由图可知 a b两点时对 应的R相等 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不一定相等 D 项错误 答案 B 10 稻田中除水稻外 还有杂草 田螺等生物 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样方编号123456 样方面积 m2 111111 田螺数量 只 151815191514 1 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根据上面的取样调查 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只 m2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数学分数教学评课稿范文
- 2025年娱乐公司艺人形象使用权及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新型草坪草种研发与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合同-多功能厅装修及设备配置协议
- 2025年度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绿色环保装卸合作协议
- 2025年城乡一体化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与基础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 IT系统结构安全防护报告
- 2025年度企业年会场地租赁与活动执行合作协议
- 零售行业客户服务沟通技巧
- 儿童手工折纸服装设计教案
- 厂区保安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5G通信设备制造产业链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4-2025学年高三5月多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成人气管切开拔管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 2025年岗前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塘冲水库标段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 2025年水利质检员考试题库及答案A卷练习题一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行车安全操作教学课件
- 茶史与茶文化课件
- (高清版)DB11∕T 1455-2025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