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与展望-解释中国媒介的经营改革走向.ppt_第1页
盘点与展望-解释中国媒介的经营改革走向.ppt_第2页
盘点与展望-解释中国媒介的经营改革走向.ppt_第3页
盘点与展望-解释中国媒介的经营改革走向.ppt_第4页
盘点与展望-解释中国媒介的经营改革走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盘点与展望 解释中国媒介的经营改革走向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院教授黄升民 一 盘点2003年媒介经营 广播竞争 台湾经验音乐之声的试验 低成本 易扩张都市之声的试验 争夺都市人群 作为一个所谓 弱势媒体 经过非常简单的策略调整 获得了很大的市场成果 所谓台湾的经验 其实是把原来国际通用的 台湾实践证明有效的做法套用过来 结果大获成功 适应了新的城市消费市场细分的可能性低成本运作伴随性媒体优势 2003年部分海内外资本介入广播经营情况表 杂志市场风平浪静01 02年投资高峰的回落 杂志没有规模不能够赚钱 过分的期许其实往往落空 杂志市场原来就是 小广告 大杂志 或者 大广告 小杂志 杂志的市场 定位不好把握 主观的定位战略 会导致经营者走向歧途 资料来源 期刊市场 报纸的跨地区突破 京华时报 之后 新京报 东方晨报 等都市报的试验 其实 报纸和杂志也是存在同样的倾向 没有大报 只有都市报 这是和报纸的经营模式相对应的 发行不能够赚钱 只好依靠广告 于是 低发行 高广告的想法就有了市场 报纸的卖点靠什么 地域性的报道只是把市场越做越小 很难达到所谓全国大报的影响力 报纸投资也同样存在泡沫 2003年北京都市类报纸的广告市场成长表 2003年各都市报的广告增长情况 24 合4800万元 青鸟华光 北大文化 京华文化传播公司经营 京华时报 北京中肯联合传媒文化公司经营 中国青年报 上海青年传媒公司经营上海 青年报 江苏盛世网络公司经营网络游戏等业务 50 合2500万元 49 合980万元 30 合2400万元 80 合1 6亿元 30 青鸟华光投资经营平面媒体示意图 电视的新旧交替省级卫视联盟上海试点 东方卫视 第一财经央视改版数字电视收费频道启动 新旧模式的交替 冲突最为明显 广电的出路在哪里 传统的广告收入成就了电视 也引导电视走向没落 2003年广电总局批复的46个有线数字电视试点 资料来源 国家广电总局 广电总局已批准开播的数字电视节目频道 付费广播 资料来源 国家广电总局 广电总局已批准开播的数字电视节目频道 付费电视1 资料来源 国家广电总局 广电总局已批准开播的数字电视节目频道 付费电视2 资料来源 国家广电总局 资料来源 国家广电总局 网络媒体复兴新媒体在盈利的同时 越来越向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看齐 主要行业网络广告支出情况 二 媒介经营研究的思路与焦点 两个角度 1 媒介经营的发展过程 2 我们的研究发现 媒介商业化流变 1 70年代末 80年代中期 事业单位 企业管理 以广告经营弥补财政的不足 2 80年代中期 90年代初期 经营收入超越行政拨款 3 随经营规模的扩大 需要突破原来的管理约束 产业化现象 4 90年代中期 集团化 市场经济过渡 媒介集团化 资本运营 文化体制改革 研究视角 1 广告与媒介 80年代 90年代初期 2 营销学的展开 90年代初期 3 产业化 管理体制 90年代中期 4 资本与媒介 90年代中期 5 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 90年代后期 6 集团化问题 2000年开始 7 数字电视问题 2000年开始 关于媒介研究 广告市场与媒介 媒介经营与产业化问题 媒介与资本 国际化问题 媒介集团化问题 1997 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 中国体育报 广州电台 1999 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 媒介购买公司 海外媒介集团 2001 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 海外媒介集团 内地媒介集团 2002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数字电视的市场与经营研究中国电视市场报告中国广告生态环境研究中国广告主研究 事业型 企业化 产业化 集团化 1 数字化压力更加丰富 多元更加方便 低廉媒介融合 3 制度创新压力管理体制的老化内部机制疲劳 2 国际化压力WTO游戏规则市场开放 关于产业化 回避或者模糊只能耽误自己的时机 媒介发展史表明 技术革新往往是产业变动的启端 数字技术给媒介带来颠覆性的革命 频道剧增 媒介融合和管理体系的变革 所谓国际化 其实是数字化的一种市场表述 废除市场壁垒 允许媒介间的融合 产品间的融合 行业间的融合 区域间的融合 产业兴衰的动力源 资本流动的逐利性 Multimedia 多媒体 产业结构图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内容Contents 平台Platform 行业外资本 行业外资本 数字电视 资本为什么追逐媒体 广告业广播电视业出版发行业 19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4524亿美元平均市盈率57倍 股市平均市盈率20倍 美国 广告与传媒业 2001年10月数据 媒介为什么需要资本 2002年广告费总额为903亿元媒介市场推算 1800 2000亿元 中国有线电视 2000亿元投入100亿元 可以盘活5000亿元 存在一个大市场 催生若干大媒体 报业集团地方广播电视集团 六大集团 中央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资本与媒介合流 一 合作 资本以不同途径渗入媒介的经营领域 共存共荣 二 上市 媒介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出现 从社会上获取经营资本 三 投资 是允许行业外大资本投入媒介经营 数字电视突破瓶颈 贝塔斯曼的合作成功 文化体制改革的提出 在众多的经营事件之中 以下的三件事情最耐人寻味 贝塔斯曼中国之路 1993年11月 德国前总理科尔首次访华 贝塔斯曼作为访华团成员之一来到中国 1994年7月 上海外商投资委员会批准贝塔斯曼集团和上海新闻出版局直属的中国科技图书公司合资成立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1995年3月 获得由上海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允许以俱乐部方式进行图书发行的批准证书 1996年2月 获得由上海音像管理局颁发的音像产品经营许可证 1996年5月 贝塔斯曼音乐集团中国公司北京办事处成立 1996年11月 第一个贝塔斯曼书友会会员中心在上海开张 1997年1月 贝塔斯曼书友会正式成立 1998年11月 贝塔斯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成立 1999年2月 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在香港成立 2000年9月 上海古纳亚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3月 贝塔斯曼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成立 取代了原贝塔斯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注册 2002年1月 与榕树下结成战略合作联盟 2002年9月 古纳雅尔中轻 北京 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成立 2002年10月 贝塔斯曼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代表处 取代原北京代表处 2002年12月 与北京21世纪锦绣图书连锁公司合作 推出北京地区第一家贝塔斯曼书友会会员中心 2003年3月 原贝塔斯曼书友会网站和BOL合并以增强贝塔斯曼在网上分销力度 2003年9月 取得由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有关贝塔斯曼直接集团与北京21世纪锦绣图书连锁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的批准证书 1 广告市场问题 2 媒介特殊性问题 3 经营集团化问题 4 新的商业模式问题 展望2004年 四个问题值得关注 三 媒介经营的四个关注点 1 广告经营问题 1978年和1979年间 中国大众媒介都先后开始广告经营 标志着中国大众媒介经营的复苏 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 关于报刊 广播 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 提出 广告宣传要着重介绍四化建设中可借鉴参考的生产资料 消费品除烟酒外 也可以刊登 并要求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更好地开展外商广告业务 此后 广告经营获得合法身份 言及中国的媒介经营 核心就是广告经营 所谓 媒介商业化 也是围绕着广告经营展开 媒介经营收入来源结构分布示意图 98年4媒体 多元经营 8 广告经营 69 其它 2 发行或节目经 营 21 2000年100家广电经营单位调查 广告收入 95 节目交易 4 其它收入 1 单一结构 低成本 垄断体制 利润 媒介经营三大支柱 低成本 低成本扩张 发展 形成不计成本的掠夺性经营习性 单一结构 在广告经营本小利大的示范下 且有多元经营的失败 固化了单一的经营结构 垄断体制 体制保护为经营者提供了庇护 最后成为重要的经营资源 广告市场 15 6 16 4 广告市场现状 90年代中期以来电视报纸两大媒介的广告的增长情况不好 低于整个广告行业 广告主变化 关于广告市场 广告费接近或达到GNP的1 左右 市场低起点高速度增长已经过去 90年代中期以来媒介的急剧扩张 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近两年来 四大媒介的广告额增长低于整个行业水平 这与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方式变化关系密切 新媒介对于广告费分流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 媒介 特殊性 问题 双重属性混合的媒介 宣传属性 舆论导向 喉舌工具经营属性 靠自己创收养活自己 政府拨款15 自己创收85 广电产业20年增长52 5倍 年增长2 6倍1982年产业规模为9 8亿元 100 为国家拨款 2002年产业规模为514亿元 国家拨款下降到15 75 64亿元 自己创收占85 439亿 其中广告创收收入为260亿元 特殊产业的局限 1 政府 政党属性2 公共属性3 商业属性 三种属性合而为一 1 喉舌功能2 娱乐功能3 服务功能 一种功能涵盖全部 体制改革的关键 唯一变为多重 单一变为多元 如何解决媒体的 特殊性 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事业与产业的剥离 风险投资的进入 期刊市场 广电媒体 节目市场 广电系统的事业与产业剥离 第四次剥离 宣传与报道分离进行宣传领域的改革 舆论 公告政府政令 政党宣传与一般的新闻报道分离 机关报与一般的报纸分离 新闻 先剥离 后划分 剥离问题一 如何分清事业和产业的属性 诸如成本 产权 二 赢利的模式来源于特殊政策 剥离必然造成重创 三 剥离也是一种先易后难的过渡性手法 制度安排一 不同属性媒介应该有不同的制度设计 二 新事业 新设计 三 划分设立公共 商业 机关媒介 3 媒介集团化问题 2001年媒介管理高层的对应 举措之一 重新界定媒介为 特殊行业 举措之二 组织重组 集团化与企业化并举举措之三 部分开放 媒介融合与资本运营并举 目的 产业升级与规模效益 之所以选择集团化为经营改革的突破口 有种种的理由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 从海外媒介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 最佳的途径就是组建媒介集团 巨大的海外媒介集团正是广电媒介的竞争对手 中国批准可接收的29家境外卫星电视频道 1993 2002 1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美国时代华纳集团美国2家庭影院亚洲频道 HBo 美国时代华纳集团美国3CINEMAX亚洲频道 CINEMAX 美国时代华纳集团美国4亚洲财经频道 CNBc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美国5娱乐体育节目冈亚洲频道 ESPN 美国广播公司炮斯尼公司美国6音乐电视亚洲频道 MTV 美国哥tete亚广播公司 it亚鹰母公司美国7国家地理亚洲频道 NGC 美国新闻集团美国8卫视国际电影台 STARMOVIESINTL 美国新闻集团美国9索尼动作影视娱乐频道 AXN 美国索尼影视娱乐公司美国10探索亚洲频道 DISCOVERY 美国有限电视公司 TCI 美国11豪马娱乐电视网电影台 HALLMARK 美日素马娱乐电视网公司美国12英国广播公司世界频道 BBCWORLD 英国广播公司英国13日本广行协会收8娱乐电视频道 NHK WORLDPREMIUM 日本广播协会日本14日本娱乐电视频道 JETV 日本娱乐电视股份有网公司日本15日本NHK 1日本广播协会日本16日本NHK 2日本广播协会日本 17凤凰卫视电影台香港凤凰卫星电视有限公司香港18香港无线 濒遁 TVB8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香港19香港无线星河频道 TVBGALAXY 香港电旷括有限公司香港20香港阳光文化频道 阳光卫视 香港阳光文化冈蛹赐公司香港21香港世界网络频道 Now 香港盈科集团香港22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香港凤凰卫星电视有限公司香港23香港卫视体育台 STARSPORTS 香港凤凰卫星电视有限公司香港24香港卫视音乐台 Channe1 V 香港凤凰卫星电视有限公司香港25澳门卫星电视旅游台澳门卫星电视有限公司澳门26澳门卫星电视五星台中国五星媒体 澳门 有限公司澳门27澳门卫星电视亚洲台中国五星媒体 澳门 有限公司澳门28华娱频道 CETV 美国的AOL 时代华纳公司旗下美国29香港凤凰卫视频道新闻集团控股香港 上海文广集团 4 19 总资产达170多亿元 年运营收入将近30亿元 2002年以来的集团化试验 北京广电集团 5 28 北京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北京电视台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紫禁城影业公司 北京歌华有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歌华文化集团 总资产达50亿元 中国广电集团 12 6 2万多人 固定资产214亿元人民币 传媒业上市公司 问题之一 集团化 的组织重构激化内部冲突 问题之二 得到了经营规模而失去了经营活力 问题之三 过分依赖行政与市场化运作背道而驰 集团化试验 做大做强也罢 媒体产业化也罢 都是反映了媒体经营中的规模化趋势 在国际传媒组织的压力之下 这种欲望越来越强烈 核心问题是 一 用什么手段 建构什么性质的集团 二 集团的核心资源 经营模式在哪里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利润增长 做大 做强 企业集团化基本思路 4 数字电视发展战略的摸索 机顶盒 03年100万05年3000万 2003 2005年 四个角色登场 内容平台传输平台用户平台监控平台 收费频道 80 300频道综合频道逐步压缩专业频道急速扩张 整体平移 纳入国家信息工程 频道开办主体开放 先系统 后国内 台 网络 政府的职能转变 1 机顶盒的冲击 多频道的可能 500 600频道多功能的可能 资讯 彩信文化超市 家庭信息平台 屏幕向平台转变节目向内容转变观众向用户转变 以频道稀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改革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商业模式的改革以管制为主的内容控制方式的改革 对于传统的广告经营的影响1 观众的分流 综合化与类型化 2 电视评价体系的转变 单向覆盖率与细分互动性3 多样性的媒介选择 4 更加深入细致的观众数据库营销 从03年到08年的5年间 广电媒介进入一个模拟向数字转移的过渡时期 一方面是传统的媒介和传统的经营方式依然有效 另一方面是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 新的媒介和新的经营模式在逐步形成 越来越发挥重要的影响 学习 机顶盒下的生存 将会成为广告部最迫切的课题 4 监管平台 2 角色的转换 传媒公司 电视频道 电台频率 报纸杂志 广告部 时段销售 广告中心 免费频道 收费频道 频道推广节目销售资讯服务广告经营节目购买数据服务 台 单一 低成本 垄断 高利润 开放多元高成本 3 商业模式变化 1 VCD DVD形成的影视市场 2 短信革命 02年90亿元03年突破200亿元 03年通过电视传播彩信 传播革命 千千万万的个人需求迅速形成巨大的市场 收费频道的承受能力 5元 月 12 10万 百万 千万 10元 月 12 10万 百万 千万 30元 月 12 10万 百万 千万 现有的综合频道如同报纸 未来的收费频道如同杂志 2002年杂志市场15亿元 占广告总额的1 5 2000年全国期刊总收入87 46亿元 广告11 3亿元 占13 收费频道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 4 新的广电产业链 产业链和销售层次 供给 资金 技术设施 耗材物资供应 人才等智力支持 生产 信息采集 整理 加工 相关商品的开发 关联产业的经营 销售 发行 广告 内容及内容加工商品的经营 关联产业的经营 受众 受众资源的开发 媒介运作本身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商业循环所需的各个环节 如果每个环节都能找到利润点 并且最大地整合内部 外部的资源 以受众的需求带动整个产业链 追求最大的盈利空间 那么就实现了扩大媒介经营的过程 1 进入 退出成本低2 需求规模大 有上升空间 3 资金流动性好 4 需要品牌高强度塑造 附加价值高 与媒介的消费群较强吻合 教育 培训 出版 文化演出 体育竞赛等5 品牌高强度塑造 附加价值高 强调安全性 对社会舆论有较强依附 如医药 保健品行业 6 代表技术发展趋势 制约媒介产业进步的产业 如电讯 IT产业 7 掌握庞大现金流 代表现代综合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支配制约媒介规模经营的产业 如银行 证券 保险 8 大量闲置资本 现金存量大 需要寻找出路的产业 尤其像烟草这种具备条件 又处于社会舆论被动地位的产业 苏州 利用海外频道 推销机顶盒 传统的营销路线 好节目 高收费管理部门反对 动摇原来的管理体制 节目内容与打包收费模式 市场规模 机顶盒 青岛例 利用多频道 搭建资讯服务平台 基本收费 12元 月 22元 月家电厂家参与 免费提供资讯平台 政府支持 数字电视的市场规模 数字电视接收机规模为6000亿元人民币数字电视机顶盒规模为3000亿元人民币网络双向改造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数字化设备达6000亿的市场规模节目源 信源2 4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数字电视基本收费30元 户 月计算 3亿用户一年的基本收费额可达1080亿元人民币数字电视额外付费一年的额外付费规模可达500亿元人民币左右 产业 市场 务实 过激 保守 逃避 结语 产业立场 市场志向 四 未来经营战略构想 战略定位的建议 传统商业模式已经无路可走 内部整合和竞争适应是当务之急 未来 综合性 跨媒体是必然趋势 市场空间是媒介经营最大的瓶颈 组织整合形成合力 从竞争对抗考虑问题 数字技术就是新的核心资源 思路之一 进入产业链源头 节目总汇素材总汇娱乐总汇连锁店新资源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 数字技术 1 掌握源头 广泛使用 2 知识产权 版权交易 思路之二 品牌经营 建立媒介品牌利用品牌再投资形成经营规模捆绑其他产业形成新领域 兼并 合作以及资本运营的平台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 摘要 本办法于2004年1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