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_第1页
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_第2页
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_第3页
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品意象 注意平时积累 抓关键词句 体会 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注意手法 常用 借景抒情 衬托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 通讯极不发达 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 人们往往设酒饯别 折柳相 送 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 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 有的借以 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 有的重在劝勉 鼓励 安慰 有的兼而有之 1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 送 或 别 等字眼 2 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永不褪色的深厚情谊 别后情境的 想象 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 低沉哀婉 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 旷达刚健 乐观向上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 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 千丝 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 斩不断 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 柳 与 留 谐音 因此折 柳送别有挽留 惜别 不舍之意 3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 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 顺利之意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 应为离别多 送沈子福 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 罟 g 师 船夫 临圻 q 地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愁绝不忍听 李白 骊歌是一首离别 时唱的歌 阳关三叠 即王维的 送元二使安西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朝闻游子唱离歌 李欣 劳歌一曲解行舟 许浑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送别诗中常出现 日暮 斜阳 暮雪 暮钟 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 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情景交融 并且 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 林 鱼沉潭底 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 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反衬 月光 给人的感觉是朦胧 迷离 苍凉的 这与深邃悠长 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 再则 月亮含有思 乡 思亲的象征义 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 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 秋词二首 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 感受到人生的短 暂和易老 秋 能使志士失志 对现实失望 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 理 像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 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 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 壮志难 酬 国势衰落 不禁发出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的感叹 抒发了自己的忧 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 代表了寂寞抑郁 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古 代驿道旁置亭 十里一长亭 五里一短亭 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 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 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如李白 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 雨霖铃 中 寒蝉凄切 对 长亭晚 等 劳劳亭歌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注释 劳劳 亭又名新亭 距建康 南京 大约十五里左右 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 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 目送行人渐行渐远 后来 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 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 山空碧水流 注释 谢亭又称谢公亭 在宣城北面 是南齐诗人谢眺所建 后来谢亭 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 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 汉文帝葬于此 遂称灞陵 水边有灞陵亭 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 常在这里分手 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 一起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注释 唐朝水运发达 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 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 南浦 即南面的水滨 是著名的 水滨送别地 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注释 唐朝水运发达 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 行旅之 人出门大多乘船 南浦 即南面的水滨 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意境 莽苍 辽阔 苍凉 朦胧 荒凉 凄清 渺茫 暗淡 冷寂 悲凉慷慨 缠绵宛转 雄浑壮 阔 空寂寥落 萧条荒凉 深远 幽远 幽静 宁谧 繁丽 热烈 高昂 空灵 幽美 繁华 离 别诗的风格类型 1 哀伤凄婉 2 慷慨豁达 3 坦陈心志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 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思考 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 景物 春江渺茫 日暮 2 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 日暮 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 到那时 人生地疏 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参考答案 渺茫春江与 一片征帆形成强烈对比 阔大的背景衬托出征帆的渺小 由此引发作者对征帆日暮之时找不到停泊处所 的担心 表现了诗人对朋友关心担忧之情 前三句写景 饱含感情 末句卒章显意 断人肠 直抒别情 将依依惜别的哀伤之情上升到顶点 抓意象 绘图景 析手法 悟感情 重送裴郎中 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思考 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 景物 猿啼 暮江 孤舟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远 2 反衬 人自伤心水自流 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 青山万里一孤舟 以青山万 里反衬孤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本诗最后两句坦陈 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诗文赏析 江雨苍茫中 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 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 但他看到的 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 心中明朗 并无一丝凄风冷雨 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 他有的仍然是一 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最后两句诗人自比冰壶 要从清澈无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 抓意象 绘图景 析手法 传达出诗人依然冰清玉洁 坚持操守的信念 表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 坚强的性格 悟感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 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 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运用反衬的 手法 哀景衬壮情 析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 日暮黄昏 黄云千里 大雪纷纷 于北风狂吹 之中 唯见高空断雁 用白描手法描绘了苍凉悲壮之景 三 四两句转到作者对友人体贴入微而又坚定 不移的赠语 抓意象 绘图景 体现了诗人自信豪迈 乐观豁达的胸怀 对友人真诚的情谊和劝勉鼓 励之情 悟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送席大 孟浩然 惜尔怀其宝 迷邦倦客游 江山历全楚 河洛越成周 道路疲千里 乡园老一丘 知君命不偶 同病亦同忧 身世 命运之感 借送别言志 这类诗以送别为题 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多含身世之感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1 借景言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等 歧路旁 津渡口 长亭间 都门外 品意象 注意平时积累 抓关键词句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注意手法 常用 借景抒情 衬托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 通讯极不发达 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 离别 离别之际 人们往往设酒饯别 折柳相送 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 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 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 有的借以 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 有的重在劝勉 鼓励 安慰 有的兼而有之 1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 送 或 别 等字眼 2 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永不褪色的深厚情谊 别后情境的 想象 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 低沉哀婉 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 旷达刚健 乐观向上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 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 千丝 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 斩不断 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 柳 与 留 谐音 因此折 柳送别有挽留 惜别 不舍之意 3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 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 顺利之意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 应为离别多 送沈子福 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 罟 g 师 船夫 临圻 q 地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愁绝不忍听 李白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阳关三叠 即王维的 送 元二使安西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朝闻游子唱离歌 李欣 劳歌一曲解行舟 许浑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送别诗中常出现 日暮 斜阳 暮 雪 暮钟 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 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 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情景交融 并且 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 鱼沉潭底 对于远离家乡的游 子征夫来说 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 迷离 苍凉的 这与深邃悠长 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 再则 月亮含有思乡 思亲的象征义 因而唐人常借 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 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 秋词 二首 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 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 秋 能使志士失志 对现实失望 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 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 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 壮志难酬 国势衰落 不禁发出 丛菊 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的感叹 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 代表了寂寞抑郁 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古代驿道旁置亭 十里一长亭 五里一短亭 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 所以 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如李白 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 雨霖铃 中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等 劳劳亭歌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注释 劳劳亭又名新亭 距建康 南京 大约十五里左右 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 送别 之人常在此驻足 目送行人渐行渐远 后来 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谢亭 李白 谢亭离 别后 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 山空碧水流 注释 谢亭又称谢公亭 在宣城北面 是南齐诗人谢 眺所建 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 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 汉文帝葬 于此 遂称灞陵 水边有灞陵亭 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 常在这里分手 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 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注释 唐朝水运发达 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 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 南浦 即南面的 水滨 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注释 唐朝水运发达 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 水网 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 南浦 即南面的水滨 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 之处的代名词 意境 落日余晖 流水风波 江风引雨 平沙卷蓬 云横秦岭 路绕蜀山 杨柳依依 这些物象一经 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 成为 人化的自然 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 空廓而沉深的美感形态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李白 渡荆门送别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 别 2 想象 虚实相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 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 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如王昌龄的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问尾联运用了何 种表达技巧 后两句运用联想 虚拟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 愁听清猿 甚至在梦里 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宁的幻象 借以加倍地表现作者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和练秀才杨 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 立马烦君折一枝 唯有春风最相惜 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中的 折柳 和 春风 各比喻什么 有何好处 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 有何深意 诗中的 折柳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