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顶梁机采组合液压支架的应用研究-论文_第1页
整体顶梁机采组合液压支架的应用研究-论文_第2页
整体顶梁机采组合液压支架的应用研究-论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5年第 7期 童 媳晨 舛技 3 5 整体顶梁机采组合液压支架的应用研究 郭斌 李传磊 1 海力财富集团有限公 司石桥煤矿 山东 宁阳 2 7 1 4 0 0 2 山 东省煤 炭技 术服 务有限公 司 山东 济 南2 5 0 0 3 2 摘要为了提高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 通过调研及选型计算 最终确定选用 Z H 2 6 0 0 2 2 3 2 Z Q 和 Z H 3 2 0 0 2 2 3 2 Z Q 型整体顸梁机采组合液压 支架作为采煤 工作 面的支护装备 提 高 了矿 井安全保障程度 关键词整体顶 粱液压 支架石桥煤矿 中图分类号T D3 5 Y 4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 0 3 9 6 9 i s s n 1 0 0 5 2 8 0 1 2 0 1 5 0 7 1 8 Appl i e d r e s e ar c h on t h e h ydr au l i c s u ppor t wi t h t he i n t e g r a t e d r o of fim be r i n s hi qi a o c o a l mi ne Guo Bi n Li Ch ua n l e i 1 Ha i l i F o r t u n e Gr o u p L i mi t e d S h a n d o n g s t o n e c o a l mi n e S h a n d o n g Ni n g y a n g 2 7 1 4 0 0 2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Co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S e r v i c e C o L t d S h a n d o n g J i n a n 2 5 0 0 3 2 Ab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a d a p t t o t h e i n c r e a s e d me c h a n i z a t i o n o f c o a l mi n e t h r o u g h 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s e l e c t i o n c a l c u l a t i o n s e l e c t Z H2 6 0 0 2 2 3 2 Z Q a n d Z H3 2 0 0 2 2 3 2 Z Q h y d r a u l i c s u p p o r t wi t h i n t e g r a t e d r o o f t i mb e r a s mi n e wo r k i n g f a c e s u p p o r t i mp r o v e m i n e s a f e t y g u a r a n t e e d e g r e e Ke y wo r d s i n t e g r a t e d r o o f t i mb e r h y d r a u l i c s u p p o r t s t o n e c o a l m i n e 石桥煤矿现主采 3煤层 以前 3 3 煤层采 煤工作面为炮采工作面 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 全部垮落 法管理顶板 悬移顶梁 液压支架 架 间工 字钢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 为了提高矿井 机械化程度 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研究确定对采煤 工作面进行机械化改造 为了与工作面机械配套 决定对工作面支架重新进行选型 1 工作面概况 3 4 1 2工作面开采的煤层为 3 上煤层 煤层赋存 较稳定 大部分可采 煤层厚度 2 4 6 0 9 m 平均厚 度 4 3 8 m 隅含夹矸 夹矸为灰白色泥质粉砂岩 厚度 为 0 0 5 m 3 上煤层直接顶板多为黏土质粉砂岩或细砂岩 泥岩等 厚 O 8 1 1 7 5 0 m 含黏土质成分较高 粉 砂 岩抗 压强度平 均为 3 8 4 MP a 细砂 岩抗压强度 为 4 8 7 MP a 属于坚硬岩石 顶板管理较为容易 泥 岩抗压强度平均为 3 0 7 MP a 属软弱岩石 较难管 理 老顶为一层全区比较稳定发育的灰白色粗砂岩 收稿 日期2 0 1 5 0 3 0 6 作者简 介郭斌 男 山 东宁阳人 助理工程师 现在 海力财 富 集团有限公 司石桥煤矿技术科从事煤炭 开采技 术工作 抗压强度为 5 1 2 5 6 4 MP a 属半坚硬岩石 底板一 般 为中 细砂岩和粉砂岩互层 厚度 2 4 7 1 5 9 1 m 泥质胶结 中砂岩抗 压强度平均 为 5 1 2 MP a 属于 半坚 硬岩石 稳定性较好 有时直接底板变为泥岩 对底板管理不利 2 支架参数确定 2 1 支护设 备 选型 2 1 1 支架支撑高度的确定 0 2 n i n i 一 0 2 0 3 式 中 i 一支架最大 最小高度 m 一 工作面最大 最小采高 m 取 2 4m Mm i 2 0m 则 2 4 0 2 2 6 m 2 0 0 2 1 8 m 确定支架高度为 2 6 m n m i 1 8 m 2 1 2 支架支护强度的计算 按岩石 自重法计算 根据经验公式 P 8 KM y 式 中 3 6 山 青 堪茬 科 技 2 0 15 年 第 7 期 一 动载系数 取 1 2 P 一 支护强度 MP a 一 采高 取 2 0 m 一 顶板岩石容重 取 2 7 t m 8 8 1 2 2 0 2 7 5 1 8 4 t m2 0 51 8 M Pa 即要求所选液压支架支护强度应不低于 0 5 1 8 MP a 的顶 板荷载 2 1 3 支架工作阻力计算 液压支架工作 阻力下 限应 为 F PS c Bc K 式中 F 一支架工作阻力 k N 架 P 一额定支护强度 取 5 1 8 k N m2 一 支架 中心距 取 1 0m 一 支架最大控顶距 取 4 4m 一 支撑效率 该支架取 1 代 人 数据 F 5 1 8 1 4 4 1 k N 2 2 7 9 k N 则 支 架工作阻力应不小于 2 2 7 9 k N 选取支架支护阻力 为 2 6 0 0 k N 2 1 4 底板比压计算 该工作面直接底为中 细砂岩和粉砂岩互层 抗 压强度 为 5 1 2 MP a 当泵 站压力在 2 0 3 1 MP a 时 支架工作阻力为 6 5 0 k N 根 对底板最大比压 为 4 2 6 MP a 可以满足护底要求 同时因工作面支 架配备有直径为 3 0 0 mm柱鞋 可以进一步提高底 板抗压强度 2 2支 架型 号确 定 通 过 以 上 计 算 确 定 工 作 面 中 间 架 选 用 Z H 2 6 0 0 2 2 3 2 Z Q 型整体顶梁机采组合液压支架 端头支架型号 为 Z H3 2 0 0 2 2 3 2 Z Q 型整体顶梁 机采组合液压支架 具体参数见表 1 3 支 架工 作原 理 整体顶梁机采组合液压支架主要工作原理是顶 梁与托梁机构互为支撑 移架时 双向液压支柱首 先卸载并提起 顶梁落在托梁上 此时 向推进缸 活塞腔注液 活塞杆伸出推动顶梁前移 落下支柱 支撑顶板 完成移架 整个工作面移梁完成后 所 有支柱处于支撑状态 托梁无载荷地吊挂在顶梁上 这时 向移托梁的液压系统供液推进缸活塞杆腔进 液 工作面推进缸的活塞杆收回 托梁前移 完成 一 个动作循环 当顶梁与顶板紧贴后便产生初撑力 支撑顶板 由于顶板逐渐下沉 支架所承受的压力 表 1 支架主要性能参数 参数 名称 单位 ZH 2 6 0 0 2 2 Z H3 2 0 O 2 2 备注 3 2 Z Q 3 2 Z Q 支架高度 mm 1 8 O 0 2 6 0 0 支架数量 架 1 1 2 8 不含伸缩梁外露长 支架长度 mm 3 4 0 0 4 6 0 0 2 0 0mm 支架 宽度 mm 9 6 0 支柱 高度 mm 1 6 0 0 2 4 0 0 支架 中心 距 n l m 1 0 2 0 架 间隙 6 0mm 支柱 直径 mm 1 4 0 1 4 0 端头架 留两个滑动柱 支柱数量 根 4 4 2 位 用于加单体柱 柱 鞋数量及 个 4 3 0 0 4 3 0 0 直径 移 架步距 H l m 6 3 0 伸缩梁行程 mm 8 0 0 工作阻力 k N 2 6 0 0 2 6 0 0 初撑力 k N l 9 3 8 l 9 3 8 泵站压力 3 1 5 MP a时 端头架增加两 根单 支护强度 MP a 0 6 5 3 加 5 6 3 0 6 5 5 0 5 8 体柱 工作 阻力为 32 0 0k N 每柱配直径 3 0 0mm 对底 比压 MP a 9 1 9 5 的柱鞋 泵站额定 压力 MP a 3 1 5 工作液 M1 0乳化液 浓度 5 由初撑力便逐渐升高至工作阻力 当工作阻力超过 立柱控制阀中的安全阀的设定值后便 自行开启释放 压力 直至支柱活塞腔恢复到工作阻力时为止 4 整体组合顶梁液压支架应用的优缺点 4 1优 点 1 整体组合顶梁为整体箱式结构 遇顶板 破碎 松散 时可以全部护顶 同时顶部不用背背 木 2 工作面所有支架通过托梁系统连为整体 整体性强 不歪扭 不倾倒 不下落 可以适应倾 角小 于 3 5 以下 的煤 层开采 3 全液压控制 移 架速度快 效率高 采用进回液双管路 减少乳化 液浪费 改善了采煤工作面的作业环境 4 配 有伸缩式前探梁 采煤机割煤后 及时伸前探梁护 顶 无需追机移架 5 支架后部配置挡矸机构 有效防止采空区矸石窜人工作面 保证安全生产 6 减轻了工人搬运支柱及攉煤的劳动强度 提 高了生产效率 4 2 存 在 问题 及 改进 方 法 1 工作 面底 板 为 煤 时 支 柱 易钻 底 造 成 移架困难 且工作面采高不能保证 此时必须对所 下转第 3 8页 38 童 艇蕉 尉枝 2 0 15 年 第 7 期 影响了回撤的速度 而且会严重影响工作进度 进 而导致效率和产量 的低下 3 具有较大的劳动 强度 因为需要频繁的回撤和支设顶梁和单体支柱 都需要人力完成 必然导致工作面存在较多的回采 人员 不仅具有较强的劳动强度 而且安全性极差 此外 还容易导致顶梁 柱鞋和支柱因此被损害 进而在增加成本的同时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3 综采工作面端头和超前支护配套技术应用 针对传统综采工作面端头和超前支护技术的弊 端 目前主要采用过渡液压支架 端头液压支架和 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的成套综采支护设备 3 1 过 渡液压 支架 的应 用 在同煤集团所属煤矿 超前支护施工中很多采 用型号一般为 Z F G 4 0 0 0 2 1 5 3 4 过渡液压支架 这一 支架比较适应于中厚煤层地质条件 是实际应用过程 中 在结合同类支架优点的前提下改进和优化的新 型支架 利用伸缩柱和底座分别承水平力和侧向力 这一支架的支撑功能较大 防护性能较强 特别是 支架 在纵横稳 定性 上较强 在实 际应用 中 要 加强 与前后刮板输送机和端头支架之间的配合使用 适 用于水平工作面和小于 1 5 倾斜面中厚煤层的支护 3 2端 头液压 支 架的应 用 在同煤集团所属煤矿 在实际超前支护工作中 端头液压支架一般采用型号为 Z F T1 6 0 0 0 1 9 3 8 这 一 支架是基于国内的端头支架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 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 能够有效解决工作面上下安 全出口支护和维修困难等问题 并能在整个生产过 程中确保支护的安全 该支架由 2 个端头支架组成 一 对 布置时采取对称的方式 将其与工作面和过 渡支架进行配合使用 其形式并非四连杆 所以在 高度变化上较小 其与装载机之间属于中置式的关 系 所 以往往在两个支架的中间安放装载机 并在 支架的底座两边各设置千斤顶一个 再将其与装载 机 的推移 座相互连 接 从 而在 推动装载机 的同时移 动端头支架 实现端头支架 过渡支架 工作面支 架三者 的同步前进 3 3 巷道超前支护液压 支架的应 用 在实际超前支护施工中 采用的巷道超前支护液 压支架的型号一般为 Z Q L 2 4 0 0 0 1 8 3 5 这一支架能 用于锚杆 网 索支护的矩形采煤巷道之中 同时也 能用于在超前支护段因采动导致巷道变为拱形的矩形 采煤巷道之中 其左右各有一个支架 两架之间的顶 梁用防倒千斤顶将其连接 每一架有前后两节 并利 用千斤顶和连接头分别把前节与后节的顶梁与中间梁 进行连接 前节的底座的后部与后节底座的前部连接 且互相之间支持 并采取左右交替的方式达到架子的 行走 移动超前支护支架时 应严格按照从前到后 的 移动 超前液压支架移动的步距为 1 6 m 每个移动 周期包含两个正规的循环作业 4 实际应用效果 1 有效降低工人强度 有助于安全系数的 提 升 采取成 套的综采 端头和超 前支护 支架 采 煤 人员只要对液压手把进行操作 便能完成超前端头 支架 超前液压支架的移动 2 在支护强度方面 比单体柱棚大 即使在 通过顶板压力较大的区域时 也可提供较高的支护 强度 能够较好地实现支护设计 目标 3 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增加了经济效益 传统端头 超前支护时需要 由5 8 人进行操作 采 用新型工艺后 最多 2 人 即可完成 4 提高了资源的回收效率 通过端头架剪网 回收了运输巷的顶煤 减少了回采过程中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姚炳卿 煤矿综采3 作面超前支护新方法研究 J 技 术与 市场 2 0 1 4 1 O 1 1 1 4 2 顾威龙 程本柱 李维鹏 等 城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