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季国民经济核算学习周期形成性考核04任务_第1页
13春季国民经济核算学习周期形成性考核04任务_第2页
13春季国民经济核算学习周期形成性考核04任务_第3页
13春季国民经济核算学习周期形成性考核04任务_第4页
13春季国民经济核算学习周期形成性考核04任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周期形成性考核国民经济核算学习周期形成性考核 0404 任务任务 班级班级 学号学号 姓名姓名 1313 春会计本春会计本 13350012075881335001207588 郭冰雯郭冰雯 1313 春会计本春会计本 13350012079521335001207952 钟华珊钟华珊 1313 春会计本春会计本 13350012079721335001207972 叶云燕叶云燕 1313 春会计本春会计本 13350012079751335001207975 周祥 组长 周祥 组长 1313 春会计本春会计本 13350012079731335001207973 刘小平刘小平 1313 春会计本春会计本 13350012079741335001207974 毛旺玉毛旺玉 1313 春会计本春会计本 13350012079761335001207976 黄景玢黄景玢 1313 春会计本春会计本 13350012079771335001207977 林丹丹林丹丹 1313 春会计本春会计本 13350012079781335001207978 刘珍文刘珍文 经过本组成员的集体讨论经过本组成员的集体讨论 结论如下结论如下 一 作品题 共一 作品题 共 1 1 道试题 共道试题 共 100100 分 分 根据 2009 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 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 户体系 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 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各相关账 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次作业的说明 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 由各成 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 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网提交 但需写清楚学习 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1 1 根据根据 20092009 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 20072007 年国民经济运行资料 年国民经济运行资料 编制国编制国 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 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 单位 亿元 1 货物和服务账户 来源使用 总产出 511774 4 中间消耗 248680 5 进口 73284 6 最终产品使用 336378 5 最终消费 128793 8 资本形成 110919 5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105435 9 固定资产形成净额 固定资产形成消耗 库存增加 5483 6 出口 96665 2 总供给 585059 总需求 585059 2 生产账户 使用来源 中间消耗 248680 5 总产出 511774 4 国内生产总值 263093 9 固定资产消耗 国内生产净值 生产支出总额 511774 4 生产总额 511774 4 3 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来源 劳动者报酬 125169 5 国内生产总值 263093 9 生产税净额 45622 2 固定资产消耗 总营业盈余 92302 2 国内生产净值 固定资产消耗 折旧 净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 263093 9 收入形成来源总额 263093 9 4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财产收入支出 38028 7 劳动者报酬 125169 5 国民总收入 259258 9 生产税净额 45622 2 固定资产消耗总营业盈余 92302 2 国民净收入 固定资本消耗 净营业盈余 合计 297287 6 合计 297287 6 6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 128793 8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262199 2 国民储蓄总额 133405 4 固定资本消耗 固定资本消耗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5 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 35639 7 国民总收入 259258 9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262199 2 固定资本消耗 固定资本消耗 国民净收入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经常转移收入 38580 合计 297838 9 合计 297838 9 国民储蓄净额 合计 262199 2 合计 262199 2 7 资本交易账户 使用来源 总资本形成 110919 5 国民储蓄净额 133405 4 固定资本形成 105435 9 资本转移收入 3089 1 库存增加 5483 6 固定资本消耗 资金余缺 25575 合计 136494 5 合计 136494 5 根据根据 20102010 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 20082008 年国民经济运行资料 年国民经济运行资料 编制的国民编制的国民 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如下 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如下 解 解 单位 亿元单位 亿元 1 1 货物和服务账户货物和服务账户 来源来源使用使用 总产出总产出 557388 3557388 3 中间消耗中间消耗 245857 7245857 7 进口进口 79526 579526 5 最终产品使用最终产品使用 391057 1391057 1 最终消费最终消费 152347 0152347 0 资本形成资本形成 138325 2138325 2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128084 4128084 4 固定资产形成净额固定资产形成净额 固定资产形成消耗固定资产形成消耗 库存增加库存增加 10240 810240 8 出口出口 100394 9100394 9 总供给总供给 636914 8636914 8 总需求总需求 636914 8636914 8 2 2 生产账户生产账户 使用使用来源来源 中间消耗中间消耗 245857 7245857 7 总产出总产出 557388 3557388 3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306859 8306859 8 固定资产消耗固定资产消耗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 生产支出总额生产支出总额 557388 3557388 3 生产总额生产总额 557388 3557388 3 3 3 收入形成账户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使用来源来源 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报酬 150511 7150511 7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306859 8306859 8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 50609 550609 5 固定资产消耗固定资产消耗 总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 105738 6105738 6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 固定资产消耗 折旧 固定资产消耗 折旧 净营业盈余净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收入形成使用总额 306859 8306859 8 收入形成来源总额收入形成来源总额 306859 8306859 8 4 4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使用来源来源 财产收入支出财产收入支出 4006 44006 4 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报酬 150511 7150511 7 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 302853 4302853 4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 50609 550609 5 固定资产消耗固定资产消耗总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 105738 6105738 6 国民净收入国民净收入 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 净营业盈余净营业盈余 合计合计 306859 8306859 8 合计合计 306859 8306859 8 6 6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使用来源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 152347 0152347 0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319409 6319409 6 国民储蓄总额国民储蓄总额 167062 6167062 6 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 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国民储蓄净额国民储蓄净额 合计合计 319409 6319409 6 合计合计 319409 6319409 6 7 7 资本交易账户资本交易账户 使用使用来源来源 总资本形成总资本形成 138325 2138325 2 国民储蓄净额国民储蓄净额 137469 4137469 4 固定资本形成固定资本形成 128084 4128084 4 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收入 32151 832151 8 库存增加库存增加 10240 810240 8 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 资金余缺资金余缺 3129631296 合计合计 169621 2169621 2 合计合计 169621 2169621 2 5 5 收入再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使用来源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经常转移支出 48078 848078 8 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 302853 4302853 4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319409 6319409 6 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 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 国民净收入国民净收入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净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 51259 651259 6 合计合计 367488 4367488 4 合计合计 354113354113 2 2 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 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 解 解 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 要坚持的原 则有四个 一 市场原则 从市场出发 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 化等 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 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二 所有权原则 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 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三 三定价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 国民生产 国民收入和 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四 核算统计原则 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 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 市场价格 对包括生产 收入分配 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 估价的原则 3 3 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及计算方法及计算方法 解 解 账户体系是按国民经济整个运行过程 生产过程 收入分配 消费 投 资过程编制的 个个环节都用账户来体现 每个账户都有平衡项 平衡项是本 账户的终点 也是下一个账户的起始点 通过平衡项把上下两个账户联系起来 生产账户 生产核算帐户包括两个帐户的内容 一个是反映货物和服务的 帐户 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 账户是生产账户 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 据 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 生产账户是一个与 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 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 总 产出来自国内本年度的生产总量 进口来自本年度从国外进口的全部货物和服 务量 生产核算帐户的另一个是与收入分配等其他帐户想衔接的生产帐户 它 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状况 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 核算目的 收入形成账户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 收入形成帐户是直 接与生产相联系的分配帐户 记录当前生产的增加值分配给参与生产的各机构 部门流量 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中各个生产 要素收入的形成 潜在说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的要素构成 是整个收入分 配过程的起点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 它记录的内容 一是各部门作 为收入接受者 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 劳动者 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 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 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 配收入 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 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 的经常转移活动 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 种经常性转移 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 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 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 可支 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 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 以储蓄为 平衡项 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 若为正数 表示 还存在未使用收入 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 若为负数 表示收入不够抵 偿消费 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 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资本账户 该账户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 关的储蓄 资本转移活动等内容 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资本账户是一个流量账户 反映非金融资产的积累 它与资产负债存量账 户和其他流量账户有紧密的联系 本账户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 若为正数 表 明本部门资金富裕 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还可供其他部门进行 投资 若为负数 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 需要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 金融账户 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 这些交易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贷出 账户的左端反映各种类型金融资 产的净增加额 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以及资金余缺 金融账 户的核算范围涵盖了严格的金融交易和其他货币交易 收入形成账户的计算方法 原始 初次 收入分配账户 初次分配收入 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束后 各 部门获得的生产性收入 是体现整个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综合指标 初次分配总收入 总营业盈余 财产收入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财产 收入支付 原始收入分配核算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 记录的内容主要是两方面 一 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 包括营 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 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 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 配的结果 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收入形成帐户 中的平衡项总营业盈余是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的起始点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的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