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心理学_第1页
书法中的心理学_第2页
书法中的心理学_第3页
书法中的心理学_第4页
书法中的心理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创作中的心理学 摘要 有关书法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也多有出现 涉及的问题 也颇多 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 想象与书法 动机与书法 灵感与书法 情绪与书法 个性与书法 品德与书法等方面 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 本文 拟对这些思想给以总结 以期促进当代书法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书法 心理 创作 灵感 正正 文文 书法 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 便逐渐成为我国古代一门 极为普及的 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于是 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 可 以说 在我国古代 有关各类艺术形式的论著中 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 在这众多的论著中 有关书法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也多有出现 涉及的问题也颇多 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 想象与书法 动机与书法 灵感与书法 情绪与书法 个性与书法 品德与书法等方面 古人都有独到 之思想 本文拟对这些思想给以总结 以期促进当代书法艺术理论与实践的 发展 下面具体分析之 一 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一 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 在古人看来 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 一种是虚静态 另一种是炽情态 虚静创作是收视反听 绝虑凝神 居敬持 志 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 东汉的蔡邕在 笔论 中最早提出 夫书 先 默坐静思 沉密神采 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东晋的王羲之在 题卫夫人 笔阵图 中也说 夫欲书者 先乾研墨 凝神静思 意在笔前 然后 作字 与此相对 炽情创作是情燃如炽 激情奔放 欲罢不能 一吐为快的 创作心态 韩愈在 送高闲上人序 中写道 昔时张旭善草书 不治他技 喜怒 窘穷 忧悲 愉佚 思慕 酣醉 无聊 不平 有动于心 必于草书 焉发之 此外 古人还提到一种 游戏创作心态 既非虚静 也非炽情 而 是一种随意的涂鸦式创作 其目的是 消日 即打发时光 二 动机与书法创作 二 动机与书法创作 古人对动机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的认识是很早的 东汉的蔡邕在 笔论 中就说 若迫于事 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东晋的王 献之不作应酬之书 即使王公大臣求字也不例外 原因就是王献之认为应酬 之作是迫于外在压力 而非内在动机 故不便发挥创作水平 现代心理学就 动机与解决问题的效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动机太弱 人的潜能不能充 分调动和发挥 解决问题的效果比较差 如果动机太强 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 反差太大 思路陷入狭窄状态 人的机体各部分不能有效协调 因此解决问 题效率也差 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下 解决问题的效率最好 三 情绪与书法创作 三 情绪与书法创作 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 古人认为 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 所谓写 悲 则悲 写 忧 则忧 孙氏 通过对王羲之书法作品的分析 道出了书写内容对书写者情绪的暗示作用 其次 古人认为 不同情绪状态下 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 对此 元 代的陈怿曾在 翰林要诀 中作了精辟的概括 喜怒哀乐 各有分数 喜 则气和而字舒 怒则气粗而字险 哀则气郁而字敛 乐则气平而字丽 情有 重轻 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 变化无穷 再次 古人认为 书法创作可 以排除消极情绪 达到心理平衡书者 抒也 或抒发积极情感 或泻泄消极 情绪 这一认识是符合书法艺术活动的心理规律的 正因为如此 所以 现 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 以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 四 想象与书法创作 四 想象与书法创作 古人认为 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 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 抒发其感 情 书法之 象 是取象异类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为书法 之象的原型 如山川河流 鸟兽虫鱼 花草树木 风雨雷电等 古人认为 想象的作用 就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形象在大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材 料进行转换 加工 改造 重新组合 进而创造出书法之象 还需指出的是 古人将取象异类而形成的 象 分为抽象之 象 和具象之 象 抽象之象是追 求神似 具象之象是追求形似 前者如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 张旭观 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 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 等等 后者如所 谓点如怪石 龙爪 杏仁 梅核 蟹目 菱米等 竖如悬针 垂露 曲尺 铁柱等 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能 后者是再造想象的功能 五 灵感与书法创作 五 灵感与书法创作 古人关于灵感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的论述很多 不过古代书论并没有 灵 感 一词 而是用 神合 或 天人合一 表示 古人还认识到酒对灵感爆发的催 化作用 古人关于酒能促进灵感爆发的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酒的作用有三 一是对大脑皮层有麻醉作用 使大脑减弱了对机体的控制 机体可以处于自 由活动状态 二是大脑本身的焦虑和紧张被解除 进入自由联想状态 消除了 思路狭窄 现象 三是酒醉使书法家远离尘世的不平 烦恼 怨恨 欺诈 免 受世俗的干扰 从而恢复自我 回归自然 倾听自己心灵的独白 体察大自 然生命的气息 而这又是书法家创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六 个性与书法风格 六 个性与书法风格 个性与书法的关系是古代书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的思 想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一 个性差异导致书法风格的不同 个性差异导致书法风格的不同 古代有 书如其人 之说 早在汉代 扬雄就提出书为心画 之说 元代的郝经提出 书法即心法 说 明代的项穆又 提出 书为心相 说 清代的刘熙载提出 书为心学 说 在此基础上 古代书 论家又就不同个性者及其书法风格进行了界说 唐代的孙过庭在 书谱 中 列举了九种个性及其相应的书法风格 虽学宗一家 而变成多体 莫不随 其性欲 便以为姿 二二 就同一个人而言 随着其个性的发展 其书法风格亦作相应的变化 就同一个人而言 随着其个性的发展 其书法风格亦作相应的变化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神经类型的基础上 经过后天生活实践和教育的作用逐渐 形成和发展的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同时又具有可塑性 古人不仅认识到个 性的变化 亦认识到书法风格随个性之变而相应变化 七 品德与书法境界 七 品德与书法境界 品德与书法的关系即是 书如其人 说在品德方面的发挥 即 人品书品论 这也是古代书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并为许多人所推崇 清代的朱和羹在 临池心解 中写道 书学不过一技耳 然立品是第一关头 品高者 一 点一画 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品下者 虽激昂顿挫 俨然可观 而纵横刚暴 未免流露楮外 这一思想在古人对书家墨迹的评价中亦体现出来 明代的项 穆在 书法雅言 中也有类似的评价 心为人之帅 心正则人正 笔为书 之充 笔正则事正矣 至于褚遂良之遒劲 颜真卿之端厚 柳公权之庄 严 虽于书法少容夷俊逸之妙 要皆忠义直亮之人也 尽管现在有些人对古 人的 书品人品论 提出质疑 但是当我们看到当今书坛上某些品质恶劣之徒 以所谓 创造求新 的名义大行其欺诈 投机之举时 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持 论的高度正确性 此外 古人对天资 学养与书法的关系亦有所论述 总而言之 在古代的书论家看来 书法活动是多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 过程 无论是虚静态创作还是炽情态创作 都离不开动机 想象 情绪 灵 感等因素的重要作用 而且书法的风格和境界均受制于书法个性和品德 需 要指出的是古代书论家侧重于对书写和创作心理的分析 而对书法家的欣赏 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涉及甚少 只有书法欣赏中的 共鸣说 和 净化心灵 说 被提及 对此 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