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字模型.ppt_第1页
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字模型.ppt_第2页
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字模型.ppt_第3页
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字模型.ppt_第4页
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字模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字模型SpeechProductionModel 2 1人类的语言器官和语音产生过程 2 3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字模型 2 4语音信号的特性 2 5人类的听觉功能 speechperception 2 1人类的语言器官和语音产生过程 人类的语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在大脑控制下的生理运动产生的 发音器官包括 肺 喉 声道等 空气由肺部排入喉部 经过声带进入声道 最后由嘴或鼻辐射出声波 形成了语音 鼻腔 口腔 声带 声门 Muscleforce lung Vocalcords Noseoutput Mouthoutput Velum Nasalcavity Mouthcavity Thecompletephysiologicalmechanismofspeechproduction 声道 excitation speech 喉的生理结构 喉位于气管的上端 实际上是气管末端一圈软骨构成的一个框架 前方稍高处的软骨称为甲状软骨 前后方环成一圈的称为喉部环形软骨 喉中两片肌肉称为声带 声带之间的空隙为声门 当声带张开时 声门打开 空气可自由呼出 正常呼吸就处于这种情况 当声带闭合 声门关闭 甲状软骨 声门 声带 环形软骨 人的前方 喉 当说话时 声带在软骨的作用下相互靠近但不完全闭合 声门变成一条窄缝 当气流通过窄缝时压力减小 外界压力大 从而两片声带完全闭合使得气流不能通过 当气流阻断时压力恢复正常 推开两片声带 声门再次打开 气流再次流过 声带靠拢 Tp 基音周期 声带的开启和闭合称为振动 这一振动过程周而复始 形成了一串周期性脉冲气流送入声道 这个过程发出的音称为浊音 如汉语发音的 a i u 和 o 等 GlottalClosureinstant T 女声汉语拼音a的时域波形 Tp 基音周期fundamentalperiod Voicedexcitation Unvoicedexcitation 声带不振动 声门开启 男声汉语拼音声母s的时域波形 气流从喉向上经过口腔或鼻腔后从嘴或鼻孔向外辐射 期间的传输通道称为声道 气流流过声道时犹如通过了一个具有某种谐振特性的腔体 放大某些频率 在频谱上形成相应位置的峰起 称为共振峰 讲话时 由于舌和唇的连续运动 使声道形状改变 随即改变谐振频率 使得发不同的音 声道的不同的形状 对应不同的谐振频率 声道 发音的三种方式 excitation 浊音 voicedsounds 声带开启和闭合 在声门处产生一个准周期性脉冲序列 quasi periodicsequence 清音 unvoicedsounds 声带完全舒展开来 声道的某个部位发生收缩形成了一个狭窄的通道 当空气流到达此处时被迫以高速冲过收缩区 并在附近产生空气的湍流 类似于白噪声 whitenoise 爆破音 plosive stopsounds 声带完全舒展开来 声道的某个部位完全闭合在一起 当空气流到达时便在此处建立起空气压力 一旦闭合点突然开启便会让气压快速释放 实际上也是一种空气的湍流 whitenoise F0 1 Tp 基音频率 由声带的质量来决定 F0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称为音高 男性的F0大致分布在 50 250Hz 女性和儿童的F0大致分布在 100 500Hz 基音频率 FundamentalFrequency pitch F0 鼻端 嘴唇 声道的谐振频率formatfrequency 谐振频率发生在 Fn 声道的横截面是均匀的 发元音e时 声道近似是均匀的 L 17cm 声道的长度n 1 2 3 称为第一共振峰F1 500Hz 第二共振峰F2 1500Hz 第三共振峰F3 2500Hz c 340m s 2n 1 4L c 女声英文a的频谱 男声汉语拼音声母s的频谱 一种声道形状对应一套共振峰 不同人的声道大小不同 共振峰不同 同一人 发不同音 共振峰也不同 总结 前三个共振峰的大致范围 Hz 时域波形 幅度 时间图 大致得出音节的起始点 清音和浊音以及浊音的基音频率 女声汉语拼音a的时域波形 频谱特性 幅度谱图 得出基音周期 共振峰频率及其位置 女声英文a的频谱 鼻腔的作用 在软腭的帮助下 可使空气经过鼻腔排除人体外 由此产生的语音称为鼻音 如 n ng 为鼻音韵母 m n l 为鼻音声母 鼻腔是一个谐振腔 由于形状固定 故其共振峰频率是确定的 Muscleforce lung Vocalcords Noseoutput Mouthoutput Velum Nasalcavity Mouthcavity Thecompletephysiologicalmechanismofspeechproduction 声道 excitation speech uG n Av 冲激序列发生器 声门脉冲模型G z 随机噪声发生器 基音周期TP Au 清 浊音开关 浊音激励 清音激励 2 3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字模型 一 激励模型 声门脉冲滤波器 N1 N2 二 声道模型 共振峰模型 短时线性系统声道V z 1 级联型 元音 V1 V2 V3 V4 V5 声道是一组串连的二阶谐振器 一个谐振腔对应1个共振峰频率 每个传输函数是一个全极点的IIR滤波器 这些极点确定了声管的共振峰 若N取偶数 V z 一般有N 2对共轭极点 rkexp j2 FkT k 1 N 2 各个wk值分别与语音的共振峰相互对应 N的取值一般为8 12 传输函数 N为极点个数 G是增益参数 ak为常系数 T为采样周期 2 并联型 大部分辅音 传输函数 零极点IIR滤波器 零极点IIR滤波器总是可以用全极点IIR滤波器来代替 因此可以用全极点模型来表示任何语音 三 辐射模型 R z R0 1 z 1 唇端辐射损耗在高频端较为显著 而在低频端影响较小 R z 应具有高通特性 对高频提升大约为每倍频程6dB 四 完整的语音信号的数字模型 Av 冲激序列发生器 声门脉冲模型G z 随机噪声发生器 基音周期TP AN 线性系统声道V z 辐射模型R z 清 浊音开关 传输函数 传输函数的具体表达式 模型的特点 在这个模型中 TP Av AN 清 浊音开关的位置以及声道滤波器的参数都是随时间而变化 在10 30ms的时间间隔内是保持不变的 这种特性称为短时性 对于激励信号而言 大部分情况下 这一结论也是正确的 但有些音变化速度特别快 爆破音 取5ms比较更为恰当 2 4语音信号的特性 一 语音的声学特性 语音是发声器官发出的一种声波 具有一定的音色 音调和音强和音长 音色 又称为音质 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基本特性 音调 声音的高低 取决于声波的频率 音强 声音的强弱 它由声波的振动幅度所决定 音长 发音时间的长短 1 音系简单 在汉语中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 由一般为2 3个音素组成 而且具有音素少 音节少 英语中一个单词由若干个音节组成 一般为2 3个 一个音节由若干个音素组成 一般为1 4个 2 清辅音多 在听感上有清亮 高扬和舒服 柔和的感觉 3 有鲜明的轻重音和儿化韵 所以字词分隔清楚 语言表达准确而丰富 汉语语音的特点 在汉语中 由元音和辅音构成声母和韵母 二 汉语的拼音方法 声母 一个音节开始的辅音 声母完全由辅音充当 但辅音不等于声母 因为辅音还可以作为韵尾放在音节的末尾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 r 韵母 在音节中占主要部分 音节中除了头上的声母以外的部分 由单 双元音 元音带上辅音等几种不同的形式组成 所有元音都是浊音 a o e i u 单韵母 元音 ai ei ao ou ia ie iao iou ua uo uai uei e复韵母an en ang eng ong ian in iang ing iong uan uen uang ueng an n鼻韵母i表示3个韵母 即韵母 舌尖前韵母和舌尖后韵母 韵母是由单 双元音 元音带上辅音等几种不同的形式组成 不同的元音有不同的基音频率和共振峰模式 它们是区别不同韵母的重要参数 区别不同韵母的重要参数 声母 韵母和声调是汉语语音的三要素 汉语语音的一个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是它具有声调 音调 声调是1个音节在念法上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汉语中有4个声调 即阴平 阳平 上声 和去声 三 汉语音节的一般结构 声调的变化就是浊音基音周期的变化 为了将调值描写地具体一些 一般采用 五度标记法 用一条竖线表示声音的高低 从上而下用1 2 3 4 5依次表示低 半低 中 半高 高 5高 4半高 3中 2半低 1低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四 语音信号的统计特性 语音信号振幅分布的概率密度有两种逼近方法 人类接收语音由人耳来完成 空气振动由耳廓收集 经外耳道而抵达鼓膜 鼓膜随之振动 使鼓室中的空气和听骨链也发生振动 听骨链的振动经前庭窗 卵圆窗 激励前庭淋巴 变为液波 液波使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受到刺激 将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到中枢而产生听觉 2 5人类的听觉功能 正常人的听觉系统是极为灵敏的 可听声的范围为20Hz 20kHz 可听声的最小声压级 dB 称为听阈 5 130dB 对低频和高频是不敏感的 听阈为60dB 在1kHz附近最敏感 如果信号是一个多频率的信号 则产生的行波将沿着基底膜在不同的位置产生最大幅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 耳蜗就像一个频谱分析仪 将复杂信号分解成各种频率分量 这种作用称为人耳的时频分析特性 耳蜗在语音接收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耳蜗对声信号的时频分析特性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 能帮助重度及极重度耳聋患者获得或重新恢复听觉 它代替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 把声音转换成编码的电信号传入内耳耳蜗 刺激分布在那里的听神经 再由大脑产生听觉 人工耳蜗 麦克风接收声音 并通过导线将其传至言语处理器 言语处理器对声音进行数字化 滤波编码等处理 并将编码信号经导线传至传输线圈 传输线圈将编码信号通过耦合传至皮下的接收器 接收器对编码信号进行解码 按信号选择一定位置的电极 刺激耳蜗内的听神经纤维 使其产生兴奋 将信号传入大脑 产生听觉 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 人耳的掩蔽效应 人耳的掩蔽 maskingphenomenon 效应 在一个强信号附近弱信号将变得不可闻 被掩蔽掉了 掩蔽阈值 被掩蔽掉的不可闻信号的最大声压级称为掩蔽门限和掩蔽阈值 maskingthreshold 在这个掩蔽阈值以下的声音将被掩蔽掉 掩蔽效应分为同时掩蔽 频域掩蔽 和短时掩蔽 时域掩蔽 同时掩蔽是指存在一个弱信号和一个强信号 当其频率接近时 强信号会提高弱信号的阈值 就会导致弱信号变得不可闻 1kHz的听阈 1dB 20dB 4dB 可闻声 3dB 不可闻声 图形描述 同时出现的A声和B声 若原来A声的阈值为50dB 由于另一个频率不同的B声的存在使得A声的阈值提高了68dB 则B声称为掩蔽声 A声称为被掩蔽声 掩蔽量为68dB 50dB 18dB 数学描述 掩蔽效应的作用 当只有A声时 必须将声压级在50dB以上的声音信号传送出去 50dB以下的声音是听不到的 当同时出现了B声 由于掩蔽效应 使得A声中的68dB以下的声音是听不到了 可以不予传送 只是传送50dB以上的信号 同时掩蔽时 掩蔽声越强 掩蔽作用越大 掩蔽声和被掩蔽声的频率越接近 掩蔽效果越明显 当频率相同时 掩蔽效果最大 前向掩蔽 若被掩蔽声A出现后 相隔 0 05s 2s 之内出现了掩蔽声B 对A起掩蔽作用 因为A声尚未被人所反应接收而强大的B声已来临 短时掩蔽前向掩蔽和后向掩蔽 后向掩蔽 掩蔽声B即使消失后 其掩蔽作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约 0 5s 2s 这时由于人耳的存储效应所致 语谱图 Spectrogram 语音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是语音分析的两种重要的方法 但是这两种方法均有局限性 时域分析对语音信号的频率特性没有直观的了解 而频域特性中又没有语音信号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因此人们致力于研究将时域分析和频域相结合 将时间依赖于傅立叶分析的显示图形称作为语谱图 横坐标为时间 纵坐标为频率 谱的色调的浓淡表示声音的强弱 它综合了频谱图和时域波形的优点 明显得展示了语音频谱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Band passfilter1 Band passfilter2 Band passfilterN Speech time frequency Everysaltbreezecomesformthesea Wideband narrowband Mat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