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大物练习册(上)答案_第1页
西安工程大学大物练习册(上)答案_第2页
西安工程大学大物练习册(上)答案_第3页
西安工程大学大物练习册(上)答案_第4页
西安工程大学大物练习册(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质点运动学质点运动学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A 2 D 3 C 4 A 5 B 6 C 7 D 8 D 9 D 10 D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瞬时加速度 t1到 t3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4 0 d t t v 4 0 d t t v 2 圆周运动 匀速率曲线运动 变速率曲线运动 3 pxy2 2 utput2 j put pu i u 2 v 4 0 1 1 vv kt 5 0 v l h h v 0 v l h l v 6 2 sec2 Dv 7 2 67rad 8 2 2 16 xv 9 ji 3 2ji 4 2j 2 10 t3 8t 628 628 8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1 解 由 2 0 14 2 jti tr 得 j ti 4 4 v 由已知 得 t 0s 024 8 3 ttr v s3 t 2 解 v R ARt 2 由已知 t 1s v 4m s 得 A 2 在 t 2s 时 v R ARt 2 2 2 22 16m s nnn R ARtn Rt a 12816 2 16 22222 d d 222 vvv 2 m s12912816 22 a 3 解 由题意可知 sin t ga sin d d d d d d d d t g st s st a v v vv sgdsind vv 从图中分析看出 s y d d sin ysddsin 将 代入 得 dydsindgsg vv y y yg 00 dd v v vv 2 0 2 0 2 yyg vv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质点动力学参考答案质点动力学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B 2C 3 D 4 D 5 B 6 E 7 C 8 C 9 B 10 C 11 C 12 B 13 D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mMF mMMF 2 0 2g 3 Rg 4 指向正西南或南偏西 45 vm2 5 m s i 2 6 0 003 s 0 6 N s 2g 7 或 1 3 1 RR GMm R GMm 3 2 8 k gm 2 22 9 21 12 rr rr GMm 21 21 rr rr GMm 10 E mrk 2 rk 11 gl3 2 1 12 km3 2 0 v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1 解 取距转轴为 r 处 长为 dr 的小段绳子 其质量为 M L dr 由于绳子作圆周运动 所以小段绳子有径向加速度 由牛顿定 律得 T r T r dr M L dr r 2 令 T r T r dr dT r 得 dT M 2 L r dr 由于绳子的末端是自由端 T L 0 有 rrLMT L rrT d d 2 0 2 222 LrLMrT 2 解 1 释放后 弹簧恢复到原长时 A 将要离开墙壁 设此时 B 的速度 为 vB0 由机械能守恒 有 2 3 2 1 2 0B 2 0 vmkx 得 m k x 3 00B v A 离开墙壁后 系统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 系统动量守恒 机械能守恒 当弹簧伸长量为 x 时有 0B22211 vvvmmm 2 0B2 2 22 22 11 2 1 2 1 2 1 2 1 vvvmmkxm A B k m1 m2 r O O d r T r T r dr 当 v1 v2时 由式 解出 v1 v2 m k x 34 3 4 3 00B v 2 弹簧有最大伸长量时 A B 的相对速度为零 v1 v2 3vB0 4 再由式 解出 0max 2 1 xx 3 解 设 m 与 M 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 v 它们脱离球面的速度为 u 1 对碰撞过程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 mMm vv m 与 M 沿固定光滑球面滑下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在任一位置 时 有 22 2 1 cos1 2 1 umMgRmMmM v RumMNgmM cos 2 当物体脱离球面时 N 0 代入 式并与 式联立 可解得 3 2 33 2 cos 2 2 0 22 mMgR m gR gRvv 3 2 3 cos 2 2 0 2 1 mMgR m v 2 若要在 A 处使物体脱离球面 必须满足 gmMRmM A 2 v 即 考虑到 式有 Rg A 2 vRgmMm 2 0 2v 所以油灰的速度至少应为 mRgmM 0 v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静电场静电场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D 2 D 3 D 4 D 5 C 6 D 7 D 8 C 9 C 10 C 11 A 12 B 13 D 14 A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M m A O R 0 v 1 tansin4 0 mgl 2 0 2 3 0 2 0 2 3 3 包围在曲面内的净电荷 曲面外的电荷 4 11 4 0 0 ab rr qq 5 0 2 6 0 7 分别垂直指向 U3 10 F 4 11 0 时向外 KR 0 2 4 2 4 r KR E 方向沿径向 K 0 时向外 KR i x q E 2 0 4 在 x 处取电荷元 dQ dx 则电荷元 dQ 受到球面电荷的电场力为 i x xq QEF 2 0 4 d dd 带电细线受到球面电荷的电场力为 i lrr q i x xq QEF lr r 000 2 0 11 44 d d 0 0 2 球面电荷在球外距离原点 O 为 x 的点处电势为 r0 l q dx R O x x p x R x q U 0 4 细线在该电场中的电势能为 0 0 00 ln 44 d d 0 0r lrq x xq QUW lr rl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稳恒磁场稳恒磁场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C 2 B 3 C 4 B 5 C 6 B 7 B 8 B 9 C 10 A 11 B 12 C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0 2 2 2 1 RB 3 0 4 1 4A 5 R hi 2 0 6 T 7 1067 6 7 sin2 0 m nIRq 8 正电荷 9 向左 10 d LdII ln 2 210 11 沿 y 轴正向BIa2 2 1 12 r I B 2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1 解 r I B 2 0 ta tbIl rl r I SB tb ta v v v v ln 2 d 2 d 00 2 解 将截流的无限长圆柱形金属薄片看成由许多无限长的平行 直导线组成 如图所示 对应到 宽度为 d 的无限长直导线的电流 Rd dd d I I R R I 它在 P 点产生的磁感强度 d 22 d d 2 00 R I R I B dB 的方向是在与轴垂直的 xy 平面内 与 y 轴的夹角为 由对称性可知 半圆柱形电流 在 P 处的磁感强度在 y 方向相互抵消 所以 P 点的磁感强度沿 x 轴正向 即 dsin 2 sindd 2 0 R I BBx R I R I BB x 2 0 0 2 0 dsin 2 d 3 解 导体横截面的电流密度为 2 1 2 2 RR I 在 P 点作半径为 r 的圆周 作为安培环路 由 IlB l 0 d 得 2 1 2 2 2 1 2 02 1 2 0 2 RR RrI RrrB 即 2 2 1 2 2 2 1 2 0 RRr RrI B 对于导体内壁 所以 1 Rr 0 B 对于导体外壁 所以 2 Rr 2 0 2 R I B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C 2 B 3 B 4 B 5 D 6 D 7 C 8 B 9 B 10 A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0 05T 2 tSIn cos m0 3 1 65 10 2C 4 tg BL mgR tg BL mg ab 5 2 1 2 B L 6 2 00 cos 2 rIt R 7 0 400H 8 42 0 8R Ir r 9 S t B l d E SL d 0d SB S 10 0 07A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1 解 B A lB d v x x I la a d 2 0 v a la I ln 2 0 v 2 解 选取 abcd 为回路环绕方向 t B SS t B S i d d d sin 2 1 2 1 22 aoR 3 68mv 方向 adcb 3 解 1 根据 wmo 0 2 0 1 2 B w 2 P 点的磁感应强度 0 4 6 BIa wmr 9 2 222 0 aI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气体动理论气体动理论 一 选择题 1 B 2 C 3 B 4 C 5 B 6 B 7 A 8 B 9 A 10 D 二 填空题 1 大小 质量 速度 能量等 体积 压强 温度 热容量等 统计平均 2 371Kpa 3 104 7 3 平动动能 t 3 J 5 373930031 8 2 3 t E 转动动能 r 2 249330031 8 2 2 r EJ 内能 i 5 J5 623230031 8 2 5 i E 4 分子速率在 vp附近分布的概率最大或分子速率在 vp附近的分子数最多 5 1 氧 氦 2 表示分布在速率 v 附近 速率区间 v v v 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3 表示分布在 0 的速率区间内所有分子与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6 1 2 3 kT 2 1 kT i 2 RT i 2 7 1 736 10 10 s 3 648 10 10 m 8 1228 sm10 3 1 6 1 6 1 6 11 6 vn t x n yzt nxyz t N 9 5 6 10 1 d 2 a 3 b 4 c 5 e 6 f 7 g 8 h 三 计算题 1 解法一 混合后两种气体分子在每个自由度上的平均能量相等 且气体的总能量保持不 变 设氦气的摩尔数为 1 氧气的摩尔数为 2 有物态方程可知在混合前有 2211 RTRTpV 1 1 2 2 1 T T 混合后气体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因此有 RTRTRT 2 5 2 3 2 5 2 3 212211 2 21 2211 2 5 2 3 2 5 2 3 TT T 由式 1 式 2 联立解得 K 4 284 109 124 1 TT 解法二 设氦气和氧气分子各有 N1和 N2个 氦气是单原子分子 自由度为 i1 3 氧气是 双原子分子 自由度为 i2 5 隔板抽去前 氦气和氧气分子的总能量为 11 1 1 2 kTN i E 22 2 2 2 kTN i E 隔板抽去后 氦气和氧气分子的总能量为 kTN i kTN i E 2 2 1 1 22 这个过程能量守恒 即 E E1 E2 所以有 i1N1T1 i2N2T2 i1N1 i2N2 T 由于压强 1 1 110 2 kT V N kTnp 所以 1 0 1 2kT Vp N 同理可得 2 0 2 2kT Vp N 将 N1和 N2的表达式代入上面公式可得 T kT Vpi kT Vpi k Vpi k Vpi 22 22 2 02 1 010201 约去公因子 可得混合气体的温度为 K 4 284 1221 2121 TiTi TTii T 2 解 1 从图上可得分布函数表达式 2 0 2 0 0 00 00 vvv vvvv vvvvv Nf aNf aNf 2 0 2 0 0 00 00 vv vvv vvvv vNa Na f 满足归一化条件 但这里纵坐标是 Nf v 而不是 f v 故曲线下的总面积为 N vf 2 由归一化条件可得 00 0 0 0 2 0 3 2 1dd vv v v vv v vN a N a N a 可通过面积计算 NaN 3 1 5 12 00 vv 3 解 1 设分子数为 N 据 E N i 2 kT 及 p N V kT 得 Pa1035 1 2 5 iVEp 2 由 得 kTN kT E 2 5 2 3 J105 7 5 3 21 NE 又 得kTNE 2 5 K362 5 2 NkET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热力学基础答案热力学基础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D 3 C 4 A 5 C 6 D 7 C 8 A 9 B 10 A 二 填空题 1 1 2 5 3 5 7 2 功变热 热传导 3 混乱度 B A AB d T Q SS 可逆 B A AB d T Q SS 不可逆 4 2 1 2 1 11 d 21 2 1 2 2 2 V V V V VV a V a V V a A 5 320K 20 6 11 w 7 160K 8 降低 增加 9 CV m 2 5R 10 612 J K 1 570 J K 1 三 计算题 1 解 1 A B J200 2 1 ABAB1 VVppW E1 CV TB TA 3 pBVB pAVA 2 750 J Q W1 E1 950 J B C W2 0 E2 CV TC TB 3 pCVC pBVB 2 600 J Q2 W2 E2 600J C A W3 pA VA VC 100 J J150 2 3 CCAACA3 VpVpTTCE V Q3 W3 E3 250 J 2 W W1 W2 W3 100 J Q Q1 Q2 Q3 100 J 2 解 1 1 2 任意过程 111121 2 5 2 RTTTCTTCE VV 11211221 2 1 2 1 2 1 2 1 RTRTRTVpVpW 111111 3 2 1 2 5 RTRTRTWEQ 2 3 绝热膨胀过程 121232 2 5 RTTTCTTCE VV 122 2 5 RTEW Q2 0 3 1 等温压缩过程 E3 0 W3 RT1ln V3 V1 RT1ln 8V1 V1 2 08 RT1 Q3 W3 2 08RT1 2 1 Q3 Q1 1 2 08RT1 3RT1 30 7 3 解 解 1 1 2 为等压过程 K600 1122 TVVT 而 2 3 为等体过程 注意到 H2为双原子分子 Cp m 7R 2 CV m 5R 2 所以在 1 2 3 过程中的熵变为 3 2 2 1 13 dd T Q T Q SS 300 600 mV 600 300 mp dd T T C T T C 2lnR 2 1 3 为等温过程 其熵变 ln d 1 3 3 1 13 V V R T Q SS 2lnR 3 1 4 3 过程是由 1 4 的绝热过程 1 44 1 11 VTVT 和 4 3 的等压过程 3 4 3 4 V V T T 所组成的 联立 式 式 考虑到 T1 300K 得到 4 点的温度 K3002 7 2 4 T 其熵变 431413 SSSSSS 300 2300 7 2 3 4 d 2 7d 0 T T R T Q T T 300 2300 7 2 ln 2 7 TR 2ln2ln 2 7 7 2 RR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C 2 B 3 B 4 A 5 B 6 B 7 B 8 A 9 B 10 E 11 D 12 D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1 55Hz 0 103m 2 1 2 2 2 cos t T A 3 2 cos t T A 3 1 1 2s 2 0 209m s 4 1 2 2 3 3 5 10cm 6 rad s 3 6 4 m 4 cos 02 0 tx 7 1 0 5 2n 1 2 n 3 0 5 4n 1 n 0 1 2 3 8 m 2 cos 04 0 tx 9 1 2 1 4 1 2 10 200N m 1 59Hz 11 10 2 12 0 01m 6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1 解 m N25 12 08 0 8 91 0 0 l gm k 11 s7s 25 0 25 12 m k cm5cm 7 21 4 22 2 2 0 2 0 xA 4 3 74 21 tg 00 x rad64 0 x 0 05cos 7t 0 64 SI 2 解 1 A 0 5cm 8 s 1 T 2 0 25s 3 2 SI 3 8sin 104 d d 2 t t x SI 3 8cos 1032 d d 22 2 2 t t x a 3 E Ek EP J1090 7 2 1 2 1 5222 AmkA 4 平均动能 tm T E T Kd 2 11 2 0 ttm T T d 3 8 sin 104 2 11 222 0 3 95 10 5J E 2 同理 平均势能 3 95 10 5J 2 E EP 3 解 1 子弹镶嵌在木块中作为一个整体 由于水平面光滑 当木块处于任意位置 x 时 受力 F kx O x 则子弹 木块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作简谐振动 2 设简谐振动方程为 cos tAx 简谐振动的角频率 1 40 s Mm k 振动的初速度为 v0 由动量守恒 0 Mmm 1 0 sm0 1 Mm m t 0 时 0 1sin 0cos 0 0 A Ax m105 2 2 0 2 0 2 0 xA 如图 由旋转矢量图可知初相 则简谐振动方程 2 为 SI 2 40cos 105 2 2 tx 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机械波机械波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C 2 D 3 D 4 A 5 C 6 A 7 B 8 D 9 C 10 B 11 C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k 0 1 2 L2 kL 2 12 kL 2 503m s 3 SI 330 165cos 10 0 x ty 4 2 2 cos 1 t T Ayx A x O 5 0 233m 6 4J 7 wS 2 8 2 2cos 2 2 cos 2 t x Ay 9 1700Hz 10 k 0 1 2 3 4 12 kx 11 41kHz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1 解 1 根据题意坐标为 x 的点的振动相位为 20 4 4xtuxtt 波动方程为 SI 20 4cos103 2 xty 2 以 B 点位坐标原点 则坐标为 x 的点的振动相位为 20 5 4 5 4 x t u x tt 波动方程为 SI 20 4cos103 2 xty 2 解 1 由驻波形成的条件可知待求波的频率和波长均与已知波相同 传播方向为沿 x 负方向 又知 x 0 处待求波与已知波同相位 所以待求波的波动方程为 405 0 4cos 105 2 2 xt y 2 驻波方程为 21 yyy SI 4cos 2 cos10 0 t x y 3 波节位置 k 0 1 2 3 12 22 k x x 2k 1 k 0 1 2 3 波腹位置 k 0 1 2 3 k x 2 x 2k k 0 1 2 3 离原点最近的四个波节的坐标 x 3m 1m 1m 3m 3 解 1 由分析知 沿左方向和右方向传播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和 cos 1 u x tAy cos 2 u x tAy 2 y1在反射面 MN 处引起质点 P 振动的运动方程 2 32 cos 4 322 cos P1 t T At T Ay 因半波损失反射波 y3在此处引起的振动为 2 12 cos 2 32 cos P3 t T At T Ay 设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 则反射波在处引起的振 xt T Ay 22 cos 3 4 3 x 动为 2 32 cos P3 t T Ay 与上式比较得 故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 2 xt T Axt T Ay 22 cos2 22 cos 3 3 在 O MN 区域由 y1和 y3合成的驻波 y4为 t T xAxt T Axt T Ayyxty 22 2 2222 314 coscoscoscos 波节的位置 取 k 1 2 即 x 4 3 4 处为波 2 2 kx4 2 kx 节 波腹的位置 取 k 0 1 即 x 0 2 处为波腹 kx 2 2 kx 4 在 x 0 区域 由 y2和 y3合成的波 y5 xt T Axt T Axt T Ayyxty 22 cos2 22 cos 22 cos 325 这表明 x 0 区域内的合成波是振幅为 2A 的平面简谐波 第十单元第十单元 波动光学习题参考答案波动光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D 2 B 3 B 4 B 5 C 6 C 7 B 8 C 9 D 10 B 11 D 12 D 13 B 14 D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7 32mm 2 上 1 ne 3 1 2 2 暗 4 n4 5 1 4 6 n2 5 7 600 8 225 n2 9 4 1 暗 10 1 2mm 3 6mm 11 625nm 12 或baa 2ba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1 解 1 x 20 D a 0 11 m 2 覆盖玻璃后 零级明纹应满足 n 1 e r1 r2 设不盖玻璃片时 此点为第 k 级明纹 则应有 r2 r1 k 所以 n 1 e k k n 1 e 6 96 7 零级明纹移到原第 7 级明纹处 2 解 n1 n2 n3 二反射光之间没有附加相位差 光程差为 2n2e 第五条暗纹中心对应的薄膜厚度为 e5 2n2 e5 2k 1 2 k 5 225 4 94 152nne 明纹的条件是 2n2 ek k 相邻二明纹所对应的膜厚度之差 e ek 1 ek 2n2 3 解 根据暗环半径公式有 Rkr k Rkr 10 10k 由以上两式可得 10 2 k 2 10k rrR 4 m 4 解 1 对于第一级暗纹 有 a sin 1 因 1很小 故 tg 1 sin 1 a 故中央明纹宽度 x0 2f tg 1 2f a 1 2 cm 2 对于第二级暗纹 有 a sin 2 2 x2 f tg 2 f sin 2 2f a 1 2 cm 5 解 1 由光栅衍射主极大公式得 a b 2 4 10 4 cm sin k 2 若第三级不缺级 则由光栅公式得 3sin ba 由于第三级缺级 则对应于最小可能的 a 方向应是单缝衍射第一级暗纹 两式比 较 得 sina a a b 3 0 8 10 4 cm 3 主极大 kba sin 单缝衍射极小 k 1 2 3 ka sin 因此 k 3 6 9 缺级 又因为 kmax a b 4 所以实际呈现 k 0 1 2 级明纹 k 4 在 2 处看不 到 第十一单元第十一单元 量子物理基础参考答案量子物理基础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D 2 B 3 D 4 B 5 A 6 D 7 D 8 D 9 B 10 B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5 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