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走出题海:地球运动_第1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地球运动_第2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地球运动_第3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地球运动_第4页
高考地理走出题海:地球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出题海 聚焦地球运动规律走出题海 聚焦地球运动规律 二分二至图二分二至图 母图导航母图导航 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 轨道中的位置图 轨道中的位置图 判读关键 根据地球自转方 向判断地球公转方向 如图中北极处 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则公 转方向也为逆时针方向 反之亦然 把握公转方向 依次推断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四个节气 根 据太阳的位置 判断冬至节气 因为 冬至过后的 1 月初为近日点 然后依次推断四个节气 注意地轴的倾斜方向 地轴的倾斜方向与 冬至的关系是 左倾左冬 右倾右冬 即地轴向左倾斜时 左侧的节气为冬至 地轴向右倾斜时 右侧的节气为冬至 深度链接深度链接 1 1 光照图中的节气 光照图中的节气 侧面图 节气的判断 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判断 晨 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分或秋分 斜交成 23 26 时为夏至或冬至 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判断节气 如晨昏线与纬线垂直时为春分或秋分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为夏至或冬至 根据晨昏线与极点的关系判断 晨 昏线经过极点时山地春分或秋分 晨昏 线与极点的夹角为 23 26 时为夏至或 冬至 看南北极圈内极昼或极夜状况判断 夏至或冬至 极地投影图 矩形图中的节气 节气的判断 根据晨昏线是否经过极点判断 如 经过极点为春分或秋分 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判断 如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为冬至或夏至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南北极点 进而判断节气 节气的判断 通过展开图形的经度或纬度范围判断是否是全球图 也可以根据赤道区域昼夜平分来判断是否是全球图 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则为春分 若晨昏线是曲线 并于极圈相切 则为夏至或冬至 局部图中要重点关注晨昏线与经线 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分或秋分 与经线斜交成 23 26 时为夏至或冬至 若与极圈相切则为夏至或冬至 2 2 公转图中的二分二至位置与近日点 远日点位置图 公转图中的二分二至位置与近日点 远日点位置图 w w w k s 5 u c o m 光照图和晨昏线光照图和晨昏线 太阳光照模式图太阳光照模式图 双基要点双基要点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点看 是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点看是顺时针方向 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 由昼进入夜的晨昏线为晨线 反之为昏线 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是个大圆 在 地表的移动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 自东向西 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愈来愈大 西经度数愈来愈小 东西经各 180 东西经 180 为一条经线 180 经线又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简称日界线 地球上的最北点为北极点 最南点为南极点 但没有最东点和最西点 因为南北是绝对的 而东西是相 对的 地球表面纬度数相同的两地 自转线速度一般相同 地球表面纬度相同的两地 不仅自转线速度一 般相同 而且日出时刻 地方时 昼夜长短与太阳高度也分别相同 经度相同的两地地方时相同 日出 时刻不一定相同 抓准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和近日点 远日点的 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注意地球公转方向 1 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且不发光 的球体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昼夜现 象 昼夜交替则是加上地球自转的影响而 形成的 2 昼夜半球 被太阳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 太阳照不到的半球为夜半球 处于昼夜半 球交界处的带状区域为晨昏线 其中顺着 地球自转方向 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为 晨线 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为昏线 图 中的晨昏线为晨线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以外 各地都相同 都是 15 小时 昼夜交替周期为 24 小时 全球共 分为 24 个时区 每个时区跨 15 因而经度差为 15 则时差为 1 小时 经度差 1 则时差为 4 分钟 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的自转 导致太阳视运动为东升西落 从而使较东的地方总比较西的地方时刻 要早 相邻两时区 较东时区的区时比较西时区的区时早 1 小时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及其中间往返运动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且在极点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范围内出现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则北半球昼 变长 夜变短 光照图中的线条之间的关系是 与赤道垂直的是地轴 与太阳光线垂直且过地心的是晨昏线 平分 昼半球的经线是地方时 12 时 平分夜半球的经线是 24 时或零时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同直射点 的纬度和为 90 这是绘制太阳光照图和进行光照图分析时的重要理论基础 解法指津解法指津 虽然光照图的图形变化多 但只要抓住光照图中 特殊点 线 面 角和方向 这些关键 就能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解题关键主要特征与相关现象 位于南北回归线上或南北回归线之间 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2 时 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互余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全球太阳高度的 分布 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依次递减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从太阳 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交点 晨昏线与赤 道的交点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6 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 的地方时为 18 时 切点 晨昏线和纬 线圈的切点 所在纬线纬度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 所在经线一条是太阳直 射经线 昼半球中间经线 另一条是 0 点经线 夜半球中间经线 点 极点 无东西方向 只有南北方向 无地方时 无明显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大致每年 3 月 21 日至 9 月 23 日 北极点为极昼 南极点为极夜 只在每 年春分日和秋分日 晨昏线经过极点 与某一经线圈重合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 昏线则相反 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 晨昏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 始终平分赤道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度数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冬至日和夏至日 夹角达最大 为 23 26 和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出时刻 和昏线相交的经 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落时刻 晨昏线 太阳高度为 0 日期分界线 界线 0 点或 24 点所在经线和 180 经线 理论上 沿地球自转方向 0 点所在经线向东至 180 为今天 0 点向西至 180 为昨天 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 W 以东为东半球 其西侧为西半球 160 E 以东为西半球 其东侧为 东半球 面 昼 夜的范围 南 北极圈内极昼和极 夜的范围 若越向北 昼越长 北半球处于夏半年 反之 为冬半年 北极圈出现极 昼 日期为 6 月 22 日前后 出现极夜 日期为 12 月 22 日前后 只在每年 3 月 22 日或 9 月 23 日前后 南 北极点周围无极昼 极夜现象 并且南北 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相反的 角晨昏圈和地轴夹角 晨昏圈和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变化范围 0 23 26 方 向 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俯视图地球逆时针转 南半球俯视图地球顺时针转 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反之 顺地球自转方向 经度变大为东经度 经度变小为西经度 误点警示误点警示 1 因对光照图中的点线的含义不明或关系不明而对要求回答的地理问题或原理分析或解答不全或作图产 生困难 很多由于图中信息提取不全或隐藏信息未能发现而造成答题失误 也可能是由于经纬度知识掌 握不牢或由于地图知识有疏漏 或区域知识存在问题 忽略地球自转方向 没有把握准晨昏线与极圈 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缺乏空间想象能力 导致失误 2 真正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和 180 重合 而是有几处曲折 光照图的类型光照图的类型 日照图有很多种类 常见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有侧视图 俯视图 展开图 平面图 立体图等 熟悉各种 图形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深度链接深度链接 1 二分日太阳光照图 本图表示春分日或秋分日时的太阳光照图 北半球春分日 日期 3 月 21 日 太阳直 射点在赤道上 0 纬度 此日全球各地 昼夜等长 全球各地的日出 落 时间都 为地方时 6 时 18 时 正午太阳高度由 赤道向两极递减 图中的昼夜界线为晨线 次日则太阳直射于北半球 并开始在北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如为秋分日 则日 期为 9 月 23 日左右 次日则太阳直射于 南半球 并在北极点附近开始出现极夜现 象 2 二至日太阳光照图 3 极地俯视图 4 极圈投影图 左图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日期为 6 月 22 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23 26 N 此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南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 至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南极圈至南极点 出现极夜现象 北半球各地的日出 落 时间最早 迟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 线 90 向南北两侧递减 图中的昼夜 界线为晨线 次日则太阳直射点南移 北 半球的极昼范围缩小 南半球的极夜范围 缩小 北半球的昼变短夜则增长 南半 球昼增长夜在缩短 右图则相反 极地俯视图 圆心是极点 所有纬线为同心圆 最外圆为赤道 要看是否昼夜平分 经线为放射状直线 内虚线圈是极圈 外虚线圈是回归线 过极点在一条直线上的 经线为经线圈 经度和是 180 与太阳光线平行的在昼半球的经线为午线即地方时 12 时 相对的是 24 时或 0 时 即子夜线 由极点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再确定图 中两地的方向及经纬度 晨线或昏线 进而解决其它相应问题 类似的极地投影图 还可以用 1 2 1 3 1 4 1 6 等图来表示 判读时要引起注意 如右图中的 AB 线为昏线 BC 线为晨线 ND 线为正午线 NE 线为子夜线 左图中 的 AB 线为晨线 BC 线为昏线 SD 线为正午线 SE 线为子夜线 极圈投影图 圆心 O 是极圈上的某一点 FOE 为 晨昏线 外圆是黄道与地球相交的大圆 晨昏线 与外圆相交的两点 F E 在赤道上 与晨昏线垂直 的经线为直线 与外圆的两交点 A B 是南北回 归线上的点 图中的小圆为极圈 圆心 D 为极点 本图极点为南极点 当晨昏线为直线时 说明晨 昏线与极圈是相切的关系 若极点在夜半球 则 说明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节气是冬至日 反之 说明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5 侧视图 6 矩形投影图 7 立体俯视图 局部俯视图 根据 顺地球自转方向 东经度增大 可知地 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中心点为北极点 AC 线为昏线的一 部分 C 点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地方时为 18 点 此图表示夏至日前后某日的阳光照射情况 局部侧视图 AC 为昏线 BC 为晨线 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因此 此图表示的是夏至日 前后的阳光照射情况 135 W 的地方时为 0 点 太阳直射点 所在经线为 45 E 矩形投影图 全球图中中央经线与 两边的经线度数之和为 180 晨昏 线为直线 其最北端和最南端两点 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12 时和 0 时 横 线为纬线 其中部的横线昼夜平分 则为赤道 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 昼夜界线为晨昏线 如图 AGB 为晨 线 为 AHC 昏线 局部圆柱投影图 矩形图 顺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 故 图中经度为西经度 AC 为昏线的一部分 越向北 昼越长 夜 越短 此图表示北半球夏半年的阳光照射情况 8 旋转复合图 9 光照图与昼长 与晨昏线 相切的纬 线上出现 极昼或极 夜 切点 所在的经 线上地方 时为 12 时 或 0 时 晨昏线与赤道 的交点甲地方 时为 6 时 晨 线与经线的交 点所在的经线 的地方时就是 当地日出的时 间 如乙地日 出时间为 4 时 矩形投影图中晨昏线的判读是关键 晨昏线与极圈的相切 垂直或相交 关系是基础 全球到半球 局部的空间思维是理解题意和解题的重要途 径 如上图中 A B C 分别是全球图 半球图 全球 1 4 图 旋转复合光照图 是沿赤道切开南北翻转而成的极点俯视复合 图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下半圆中心点为北极点 上半圆中 心点为南极点 BAC 为晨线 A 为晨线和赤道的交点 B C 分别 为晨线和北极圈 南极圈的切点 150 E 为太阳直射经线 此 图表示夏至日阳光照射情况 10 某纬线上的昼夜分布 日期范围 即日期分界线 日期范围 即日期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模式图日期分界线模式图 基本规律基本规律 两条日界线的区别是向东日期加一天的是地方时 0 时经线 向东日期减一天的是国际日 期变更线 只有太阳直射本初子午线时 180 经线的地方时为 24 时 也为次日的 0 时 此时全球 各地才处于同一个日期内 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全球各地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 国际日期变更线与 180 经线不是完全重合的 所以过 180 经线日期不一定变更 具体表现为可增加一天 也可减少一天 或日期不变 0 时经线每时每刻都在向西运动 最终靠拢 180 经线 全球处于同一天 然后继续不断 向西运动 新一天的范围不短扩大 昼长即昼弧 夜长即夜弧 图中太阳直 射于北半球 同一纬线圈上 北半球的 昼弧长于夜弧即昼长于夜 南半球的昼 弧短于夜弧即昼短于夜 赤道上昼弧等 于夜弧即说明昼夜等长 如图所示 中心点 0 为极点 A B 两点位于同一条纬线上 则 A B 两点的昼长和夜长分别相等 若本图中心为北极 点 且 A 点位于昏线上 B 点位于晨线上 则反映出劣弧 AMB 为昼弧 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处于冬半年 自然界线自然界线 180 经线 固定不变 0 时时 人为界线人为界线 n日 n 1 日 随时改变 并向西运动 难点警醒难点警醒 两种日界线区别两种日界线区别 比较项目零时 或零时 或 2424 时 日界线时 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运动特点向西移动 15 小时 固定 延伸特点完全与经线重合 理论日界线与 180 经线重合 实际 日界线是弯曲的 部分与 180 经线重 合 两侧经度或 时区的差异 两侧可能同为东经度或东时区 或者全为西经 度或西时区 或一侧为东经度或东时区 另一 侧为西经度或西时区 西侧为东经度或东时区 东侧为西经 度或西时区 两侧日期差 异 东侧加一天 西侧减一天东侧减一天 西侧加一天 与地方时的 关系 只能是日期分界线 既是新的一天的 0 时 也 是旧一天的 24 时 既是日期分界线 又是东西十二区的 中央经线 其地方时是东西十二区的 区时 成因自然形成的 地球自转使零时日界线随太阳直 射点向西移动 人为设定的 关系两者重合时 全球为同一日期 两者相对时 零时日界线在 0 经线上 全球两个日期 各占一半 深度链接深度链接 经线展开图 极地投影图 全球图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精细图 误点警示误点警示 由于搞不清东西方向或对日界线的变化特点不熟悉而出现失误 误把阴影看成黑夜而失分 判读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两条日界线以及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 若图中的两条虚线 一条是晨昏线 另一条是 日期分界线 则据日界线是经线可以判断 L2 为 日界线 若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则 L1 为晨 线 L2 为 1800 经线 图中的时间为 7 日和 8 日 则甲地为 8 日 8 时 L1 L2 1800 172 50E172 50W如图所示 向东或向 西过 1800 日 期不一定 发生变化 关键看有 没有过国 际日期变 更线 向东越过 180 线 日期不变 向西越过 180 线 日期不变 向东越过 180 线 日期不变 向西或向东越过 180 线 日期变一天 7 日 6 日 oA B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定中心点为北 极点 过 OB 向东日期减一天则 OB 为 国际日期变更线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定中心点为北 极点 过 OA 向东日期加一天则 OA 为 地方时 0 时经线 母图导航母图导航 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图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图 双基要点双基要点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 即太阳高度 为 90 的地点 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 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 12 时 其活动规律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此后北 移 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此后南移 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此后继续南移 冬至 太 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 此后北移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 周期为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称为一个 回归年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 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黄道平面上 而地球的自转平面在赤道平面上 因而太阳有时直射在北半球 有时直 射在赤道上 有时直射在南半球 太阳直射点的日变化 始终向西移 对太阳直射点的描述 用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 以及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 及移动方向 如北京时间 6 月 22 日 12 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并将向北移 其地理坐标是 23 26 S 120 E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全球热量的分布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带动行星风系的南北方向的季节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利用 可以之判读节气或季节 分析气候特征 分析太阳直射点与季节 气候及昼夜 长短之间的关系 分析太阳直射点与大气环流之间的关系等 深度链接深度链接 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 同位置 判断二分二至节气 春分日 3 月 21 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日 6 月 22 日前后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日 12 月 22 日前后 太 阳直射南回归线 从春分日到次年春分日 太 阳直射点完成一个周年的回归运 动 叫做一个回归年 1 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 2 太阳直射点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 3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 23 26 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 如下图 两图都以极地投影的方式表示太阳直射点在 地表的年运动状况 其中在左图中 地球自 转方向为顺时针 因而该图是南极投影图 从 b 至 a 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右图从 c 至 d 表示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 归线移动 太阳直射点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带 气压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而移动 春秋分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约以 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 春分至夏至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并向北移 引起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偏北 并随 之向北移 夏至至秋分时 太阳直射 点位于北半球 并向南移 引起气压 带和风带位置偏北 并随之向南移 秋分至冬至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 球 并向南移 引起气压带和风带位 置偏南 并随之向南移 冬至至次年 春分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并 向北移 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并向北移 由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 节移动 从而对地球的天气和气候产 生着重要影响 u c o m 聚焦之一 千姿百态的经纬网线判断问题聚焦之一 千姿百态的经纬网线判断问题 经纬网线因视角的不同而形状不同从而衍生出千姿百态的经纬网线增加了判读难度 判读经纬网线的 关键在于沿着经线 纬线将 变形 的经纬网线还原到平时熟悉的形状 这项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平时 的训练对经纬网线应从立体的角度去看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看成平面图 例 1 浙江宁波市 2011 年第二学期八校期初测试高三地理 若图中线段 ac 为地球表面的一半圆弧 回 答 1 3 题 1 若线 ac 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新年伊始 a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好达 90 则 A a 点比 c 点的线速度大 B a c 位于同一纬线上 C a 与 c 的纬度值相等 D a c 可能在同一经线上 2 若线 ac 位于晨昏线上 a 点的地方时为 8 时则 A a 点昼长大于 c 点昼长 B c 点日出的地方时是 4 时 C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D a 点的区时一定比 c 点的区时早 12 小时 3 若线 ac 位于 70 N 纬线上且 6 月 22 日晨昏线与 a 点的距离最近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点的太阳高度为 3 5 B 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3 5 C a 点处于极昼 D 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解析 线段 ac 为地球表面的一半圆弧却表现为一段线条说明视角与该圆弧处于同一水平面解题时应将 其转化为平时常见的侧视图 俯视图 第 1 题 将图转化为侧视图图 1 读图 1 可知 a c 的纬度值相等虽不在同一纬线上但其线速度亦相等 A B 选项错误 C 选项正确 a c 分属于不同的两条经线 D 选项错误 第 2 题 由 a 点的地方时为 8 时推断 a 点在晨线上因晨昏圈为大圆故弧 abc 两端 a c 位于同一经线圈 的两条经线上且 a c 两点的纬度值相等 据此将图转化为侧视图图 2 图 3 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图可知该 日太阳既可直射南半球又可直射北半球 C 选项错误两种情况均是 a 点昼长短于 c 点 A 选项错误 a c 两点 经度相距 180 但缺乏具体的经度数值再考虑到日期划分故无法确定 a c 两点的时刻先后 D 选项错误 a 点日出为 8 时则昼长为 8 小时因 a c 两点分处南 北半球同数值的纬线上故 a 点昼长等于 c 点夜长即 c 点昼长为 16 小时推断其日出为 4 时 B 选项正确 第 3 题 由 6 月 22 日晨昏线与 a 点的距 离最近时 将图转化为侧视图图 4 图中阴影 表示黑夜其中 O 点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 与 a 点在同一经线上 a 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90 90 23 5 20 3 5 如图 5 所示 A 选项 符合事实 c 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70 23 5 43 5 B 选项符合事实 6 月 22 日北 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a 在 70 N 上处 于极昼 C 选项符合事实 6 月 22 日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 大值 D 选项不符合事实 答案 1C 2B 3D 技巧点拨技巧点拨 多角度认识光照图多角度认识光照图 变形 经纬网线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光照图而服务因此突破了光照图的变化也就掌握了 变形 的经纬 网线 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从不同视角来认识光照图 如图 1 所示我们确定如下几个关键点 B 点为太阳 直射点昼半球的中心点 N 为北极点 S 为南极点 A 为晨昏线与极昼的切点 C 为晨昏线与极夜的切点 D 点是与 B 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夜半球的中心点 晨线和赤道交点 E 以及昏线和赤道交点 F 1 视野范围解读 选取一个位置进行视野分析顺着太阳光线和纬线平行的方向正视昼半球视线如图 2 中 视角所示从视野范围来看视线正对赤道并和纬线平行能够观察到南北极点和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 半球范围 如视角 光照图所示 B C 在正视经线太阳直射经线上 N S E F 在视野边缘上 2360 观 察光照图同理我们可以逆时针旋转 360 从不同视角按照视野范围观察光照图如图 3 所示每一个视角对应一种光照图 其中 和 和 和 和 视角关于地心相反 视角与 视角相反沿纬线平视观察得到 以夜半球为主的光照图 视角主要顺着太阳直射光线是一幅顺光图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B 视野极限可 以看到 A C E F 观察到的是一个完整的昼半球 视角与 视角相反是一幅逆光图观察到的是完整的 夜半球 和 分别是从北极点和南极点俯视观察的极视光照图 和 是从极点附近顺着晨昏圈来观 察光照图是分别以晨昏线的纬度最高点 A 和 C 为中心的昼夜平分的光照图视野极限可看到 B D E F 按照视野解读方法每一个视角看到的光照图都是一个大圆区别不同光照图的方法是用关键 点的转换来定位 比如视角在 和 之间可以得到如图 4 所示的光照图 除了注意观察不同视角下同一 时刻的光照图呈现不同形状之外还要注意经纬线形状的变化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1 湖南省雅礼中学 2011 届高三月考试卷 七 文综 读下图 AC 为地球表面一段圆弧点 B 为弧 AC 的中 点 据此回答第 1 2 题 1 若 B 为极点 A 为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此时湖南农民正在 抢早插晚 抢收早稻 插种晚稻则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A C 两点昼夜长短相同 B A C 两点太阳所在方位相反 C A C 两点地方时相同 D A C 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 若 B 点位于赤道 A C 两点都位于昏线上则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 A B C 三点地方时相同 B B 点地方时为 6 时 C A C 两点夜长之和为 24 时 D B 点地方时为 18 时 解析 第 1 题 A C 两点位于同一纬线和同一经线圈上但分属不同经线所以两点地方时不同 第 2 题 据题意 B 点有可能位于晨线上也可能位于昏线上此时可能为二分日也可能非二分日 但不管什 么情况下 A C 两点的纬度值总是关于赤道对称故选 C 答案 1 C 2 C 聚焦之二 光照图的时间本质规律聚焦之二 光照图的时间本质规律 任何形式的光照图都是作为地理试题的信息载体而存在其承载的地理信息即为光照图的本质 时间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知识点的考查 因此能够从光照图中解读出时间信息就意味着读懂了光照图 光 照图承载的地理信息 时间可分为三大类时间段季节 日期 时刻 1 光照图表示时间段季节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 夜短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 光照图表示日期包括具体的日期 今天与昨天的确定 1 具体的日期有三种情况 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北 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 以内出现极夜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内出 现极夜 3 月 21 日和 9 月 21 日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3 今天与昨天的确定 按地球自转方向从子夜线地方时为 0 点的经 线到 180 经线所经过的地区属今天其余地区 属昨天 当 180 经线与子夜线重合时即 180 经线地方时为 0 点时全球同属一天 4 光照图表示时刻任何形式的光照图一定 会体现出下列 五线七点 中的某几项这就 是解读光照图所承载地理信息的关键之所在 光照图中的 五线 晨线 昏线 正午线 子夜线 180 经线 光照图中的光照图中的 七点七点 赤晨点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 A 点其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00 赤昏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B 点其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 00 A B 两点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 A B 两点的纬度均为 0 晨昏纬度最高点与极昼切点 晨昏线与极昼的切点 C 点纬度最高 其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0 00 称 之为 子夜线 晨昏纬度最高点与极夜切点 晨昏线与极夜的切点 D 点纬度最高 其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2 00 称之为 正午线 太阳直射点 E 点其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2 00 称之为 正午线 D 或 E 点同 C 点所在经线构成经 线圈 E C 两点的纬度值互余且所处半球相同 E D 两点的纬度值互余但所处半球相反 昼弧中点 F 为 12 点 夜弧中点 G 为 0 点 例 2 福建泉州市 2011 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地理 下图所示为地球某区域 AB 和 CD 分别为 70 N 和 70 S 纬线 AC 和 BD 为经线 读图完成 1 2 题 1 若 A 地观察到 0 时太阳高度为 0 这时期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 北京香山枫叶正红 B 北京 6 时以后日出 C 三江平原种麦正忙 D 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2 若 A D 两点正好日出且 AC 和 BD 经度差为 90 则 B 点的地方时是 A 3 时 B 6 时 C 9 时 D 12 时 解析 第 1 题 由 A 地观察到 0 时太阳高度为 0 推断出 A 地为晨昏线与极昼的切点即 70 N 为刚刚出现 极昼的纬线进而判断太阳直射 20 N 为北半球夏季 巴西高原属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此时正是草木枯黄 D 选项正确 第 2 题 A D 两点正好日出说明 A D 均在晨线上赤道平分晨昏线 A D 纬度相等且相距 90 个经度则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与 B 点相距 45 个经度 由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时 推断 B 点地方时为 9 时 C 选项正确 答案 1 D2 C 技巧点拨技巧点拨 季节判断的八大信息季节判断的八大信息 一 四季的形成 来自天文的信息提取 1 根据地球的公转速度 2 根据昼夜长短状况或日出日落时间 3 根据日出日落方位 二 气候季节变化信息提取气候特征 1 气温 2 降水如雪线高度变化 海陆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等 三 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与季风环流的形成 1 根据气压带 风带位置的移动 2 根据对流层厚度变化同一地区一般是夏季对流层的厚度较大冬季对流层的厚度较小 3 根据海陆气压分布状况 4 季风风向变化 四 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如寒潮 冻害多发于冬春季节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等 五 来自水文现象的季节信息 1 根据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方向 2 根据河流的水文状况如汛期 结冰期等 3 根据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变化 六 来自自然景观的季节信息和不同季节自然资源的利用 1 根据植被景观的变化 2 动物的迁移 七 生产生活的季节性 1 根据农业生产活动如农作物播种 生长 收获等 2 科学家赴南极考察主要在 11 月到次年 3 月 八 环境问题的季节特点 1 赤潮现象在气温 水温较高季节的发生频率大 2 沙尘暴发生在降水较少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冬春季节 3 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扩大时为北半球的秋季 9 月 11 月 变式训练 2 江西省上饶市 2011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 下图中 MPN 为晨昏线 MON 为纬线 O 为 MN 的 中点 OP 位于同一条经线上 O 点地理坐标为 50 S120 E 完成 1 3 题 1 当 OP 距离最远时 A O 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30 B P 点此时处于极 昼 C MN 之间距离最远 D M 点正好日出 2 若 O 点此时夜长昼短则北京的地方时为 A 12 时 B 0 时 C 11 时 44 分 D 23 时 44 分 3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P 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 当 P 点离极点最远时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A 寒潮 暴雪正肆虐我国 B 北极黄河站为极昼 C 巴西高原草木凋零 D 新德里日出为地方时 6 时 解析 第 1 题 因 O 点是固定的故当 P 点位于南极点时春分或秋分 OP 距离最远 此日 O 点正午太阳高度角 为 40 A 选项错误 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B 选项错误 该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MN 之间相距 180 个经度 其距离达到了最远 C 选项正确 因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M 点是否位于晨线上故不能确定 M 点是否日出 D 选项错误 第 2 题 O 点夜长昼短则南极附近出现极夜 P 点为晨昏线与极夜的切点地方时为 12 时即 120 E 地方时 为 12 时 北京经度为 116 E 可计算出其地方时为 11 时 44 分 C 选项正确 第 3 题 P 点在夏至日或冬至日离极点最远 如果是夏至日则 B C 选项描述属实如果是冬至日则 A 选 项描述属实 除赤道外其余地区只有在春分 秋分两日的日出才是地方时 6 时 D 选项错误 答案 1C 2C 3D 聚焦之三 地球运动中的聚焦之三 地球运动中的 对称美对称美 规律规律 在高中阶段研究地球运动规律时为了简化处理很多时候将地球看做是一个正球体而且将地球的自转 公转也看做匀速运动 由此产生了很多具有 对称 的地理现象 1 在同一天中 N 的昼长等于 S 的夜长 N 的夜长等于 S 的昼长 如下图 2 在同一天中纬度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的两点其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且正午时太阳方位相反 如下图 3 关于夏至 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夜分布是一样的 即其昼长 夜长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 太阳高度等都相等 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 如下图 a 与 b 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 c 与 d 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 4 关于春分 秋分对称的 A B 两天其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即 A 昼长等于 B 夜长 A 夜长等于 B 昼长 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 如下图 a 与 b 这两个日期关 于秋分对称 c 与 d 这两个日期关于春分对称 5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关于当地正午 1200 对称 如下图 6 对观测点而言关于正午对称的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一样 太阳方位关于正午时刻的经线南北向对称 如下图如果某地某天是东北日出则该地当天一定是西北日落例 3 长沙市一中 2011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地理 下图 是甲 乙两地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 1 2 题 1 若这一天为 6 月 22 日则乙地的地理坐标最接近 A 40 N 52 5 E B 40 N 127 5 W C 40 S 52 5 E D 40 S 127 5 W 2 下列关于甲 乙两地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关于地心对称 B 关于地轴对称 C 关于赤道对称 D 关于极点对称 解析 第 1 题乙地夏至日昼长 15 小时位于北半球乙地北京时间 1630 为正午计算可知其经度为 52 5 E 第 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 乙两地的昼长加起来为 24 小时符合 在同一天中 N 的昼长等于 S 的夜长 N 的夜长等于 S 的昼长 这一规律从而推出甲 乙两地纬度相同但分别处于南 北半球 由两地达到正午太阳高度的地方时相距 12 小时可知甲 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的不同经线上即甲 乙 互为对跖点 答案 1A 2A 技巧点拨 对跖点的特点 对跖点就是球面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其经纬度符合 经度互补各东西纬度相同分南北 如 20 N 20 W 与 20 S 160 E 在高中阶段对跖点有五个特点 1 两对跖点的地方时相差 12 小时 2 两对跖点的季节相反 3 两对跖之间的球面距离是地球任意两点球面距离中最长的数值约 2 万千米半个大圆的长度 4 两对跖点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相同昼夜长短正好相反一对跖点的昼长等于另一对跖点的夜长 5 两对跖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3 湖南省桑植县第一中学 2012 届高三地理周测 下图中 N S 为南北极点 P Q 是晨昏线与某一经线圈 的两个交点 K L 位于晨线或昏线的中点 P K 两地经度相差 15 P 点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据此回答 1 3 题 1 图中 K 点 L 点的纬度值分别是 A 0 0 B 23 5 23 5 C 0 23 5 D 23 5 0 2 图中 Q 点的昼长可能是 A 8 小时 B 14 小时 C 16 小时 D 24 小时 3 关于 P 点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P 点南移时 N 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B P 点的最高纬度是 90 最低纬度是 0 C P 点纬度最低时 N 点昼最长 D P 点与 Q 点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 第 1 题 赤道平分晨昏圈 即 K L 两点的纬度值均为 0 A 选项正确 第 2 题 晨昏圈 经线圈均为大圆 故 P Q 两点互为对跖点 推断出 Q 经度为 L 往西移 15 L 点 若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 则 Q 点地方时 5 点日出 根据 日出 日落时刻关于正午对称 可知 Q 点该日 昼长 14 小时 L 点若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则 Q 点地方时 17 时日落 根据 日出 日落时刻关于正午 对称 可知 Q 点该日昼长 10 小时 故 B 选项正确 第 3 题 因阳光与晨昏圈垂直 故 P 点南移则太阳直射点北移 N 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A 选项错误 K L 位于赤道 则 P 点最低纬度不能为 0 P K 两地经度相差 15 推断出 P 点最高纬度不能 为 90 否则 P K 同在一经线 圈 上 N 点为北极点 在春分到秋分期间 昼长均为 24 小时 C 选项 错误 P Q 互为对跖点 故其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 1 A 2 B 3 D 聚焦之四 太阳视运动规律聚焦之四 太阳视运动规律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 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 它能直观地反映 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的变化 也能反映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 判读太阳视运动 图需把握的三点 1 对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点而言 不同日期的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2 太阳上中天时达到正午太阳高度 地方时为 12 点 位置在观测点的正北正南或天顶 3 观察点 A 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 图 1 观察点 A 位于南回归线 与南极圈之间 则太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 图 2 观察地点在极点 则太阳运行轨道与地平圈平行 图 3 观察地点在赤道 则春分 秋分日的太阳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 图 4 以上四图 图 3 观测点 为北极点 其余观测点为 A 点 B 点为天顶 例 4 重庆一中高 2011 级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 8 字形日行轨迹图为一年当中 每周一次 或两次在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记录的太阳位置 下图拍摄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上空 由 44 张太阳曝光画 面和一张房屋照片组成 全部是用同一张胶卷在同一地点拍摄 在夏至 冬至及春秋分 拍摄者用滤光 片进行长时间曝光 每天从日出时分开始 早晨 8 点 30 分结束 由此制作完成的照片显示了那三天的太 阳运动的部分轨迹 结合相关知识 回答 1 2 题 1 图中太阳最高点应该 是二分二至中的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2 在秋分日刚开始拍摄 时 房屋顶上烟囱的影 子的朝向是 A 正东 B 西北 C 西南 D 正西 解析 第 1 题 对北半球同一地点的每天同一时刻而言 从夏至到冬至的太阳高度是减小的 故图中太阳最 高点为夏至日 B 选项正确 第 2 题 秋分日全球除南 北极点外 均正东日出 正西日落 因其是日出开始拍摄 故烟囱影子朝 向正西 答案 1 B 2 D 技巧点拨技巧点拨 日出日落方位规律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1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 春分 秋分 南 北极 点除外 全球正东日出 正西日落 2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 除极昼 极夜地区外 全球东北日出 西北日落 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 太 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 除极昼 极夜地区外 全球东南日出 西南日落 且太阳 直射纬度越高 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 因极夜地区无所谓日出 日落 故不用考虑 3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 除极点外的极昼地区 均正北日出 正北日落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 除极 点外的极昼地区 均正南日出 正南日落 对于极点而言 太阳只有年变化而无日变化 所以不考虑日 出 日落 4 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 其日出日落 方位均为正北 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 其日 出日 落方位均为正南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4 天津市 11 12 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五校联考地理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固定位置 不同季节的三 天中各三个时刻拍摄日落轨迹 D2 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60 叠加整理如下图 据此完成 1 2 题 1 该地位于 A 30 N 附近 B 北回归线附近 C 赤道附近 D 60 S D 60 S 附近 2 拍摄的三天中 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 是 A D1 B D2 C D3 D D1 和 D3 解析 日落轨迹是面西拍摄 故图的右侧为正 北 左侧为正南 拍摄者 读图者 为正东 在此基础上判断出太阳运行轨道面向南倾斜 该地位于北半球 D1 日落西南 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 D2 日落正西 说明太阳直射赤道 D2 为春分或秋分 D3 日落西北 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 综上所述 D1 为三天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故第 2 题 A 选项正确 第 1 题 根据前面论证 再结合 D2 正午太阳高度 为 60 可计算出该地位于 30 N 第 1 题 A 选项正确 答案 1 A 2 A 综合演练 福建卷文综 10 12 图 5 中 N 为北极点 A M B 位于 地球表面 NP 为经线 MN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553 千米 读 图完成 1 2 题 1 若 AM 为昏线 则此时节 A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 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 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 本题可转换为下图 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 553 千米 若 AM 为昏线 则北半球为冬季 因此 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正确 2 若观测到 M 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 12 时 40 分 则 M 地 大致位于 A 66 N 110 E B 67 N 110 E C 66 N 130 E D 67 N 130 E 答案 B 解析 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方时意义 日影最短的时刻为当地 12 时 结合北京时间是 12 时 40 分 可计算出当地经度为 110 E MN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553 千米 球面最短距离 111 千米对应的弧度为 10 可计算出 MN 的纬度差为 230 N 为北极点 M 的纬度为 67 N 3 图所示范围全是夜半球 此时 湖南省各联考学校时钟显示的时刻是 A 10 时 40 分 B 13 时 20 分 C 22 时 40 分 D 1 时 20 分 解析 该图所示范围全是夜半球 有同学就会认为 X Y 两点在同一经 线上 其地方时均为 0 时从而做错此题 通过分析可知图中的大圆为晨昏 圈 X Y 是晨昏线与纬线的两个交点 纬度分别是 66 34 N 和 66 34 S 故可判断太阳直射纬度为 23 26 从图中还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南半球夜弧所占比例超过北半球夜弧所占比例 故可判断太阳直射 23 26 N 该图迷惑性很强 故需要把其转换成平常学习中较常见 较熟悉 的图形 如上图 通过转换 解题所需信息就一目了然 X Y 其实并 不在同一经线的地方时也不是 0 时 而是 12 时 故选 D 答案 D 4 若右图表示今日与昨日范围比例正好是 1 3 阴影部分表示今日 空白部分表示昨日 则北京时间为 A 0 时 B 2 时 C 16 时 D 18 时 解析 将本题所给的图转换成我们熟悉的 用于时间推算的数轴图如下 地球上今日和昨日的界线是零点线和日界线 当今日与昨日比例为 1 3 时 零 点线与 90 E 重合 故北京时间为 2 时 选 B 下图中 ABC 为完整的昏线 AD BE 为纬线的一部分 BD CE 为 经线的一部分 读图 完成 5 6 题 5 若 A 与 B 的时差与 B 与 C 的时差之比为 1 2 时 则 E 点的日出时 间比 D 点 A 早 12 小时 B 早 8 小时 C 晚 12 小时 D 晚 8 小 时 6 若 BD 与 CE 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 则下列现象可能出现 的是 A 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B 天山牧民迁往高海拔地区的草甸牧场 C 小浪底水电站进行调水冲沙 D 澳大利亚的圣诞树销售火爆 解析 5 该题给出完整的昏线和局部的经纬线 看起 来比较抽象 如果将之放入我们较熟悉的经纬网中 则 试图的难度会大幅度下降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右图 由图可知 E 点所在的纬线昼长为 8 小时 日出地方时 为 8 时 D 点发生了极昼现象 日出于 12 点 E 点的地 方时要比 D 点早 8 小时 故 E 点日出时间比 D 点早 12 小时 选 A 6 若 BD 与 CE 的长度之和为一年中的最小值 说明晨 昏线圈与纬线切点的纬度最低 即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再根据 ABC 为昏线可知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12 月 22 日 选 D 7 2012 浙江卷文综 11 地表点 Q 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 其正午太阳高度为 H 若 H 等于 则 Q 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 A 21 5 至 68 5 B 11 5 至 68 5 C 21 5 至 78 5 D 11 5 至 45 答案 A 解析 画图求解法 动图演示求解法 8 设 M 0 30 E N 30 S 30 E 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 Hm Hn 判断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Hm 和 Hn 不可能在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