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交流》PPT课件.ppt_第1页
《古代文化交流》PPT课件.ppt_第2页
《古代文化交流》PPT课件.ppt_第3页
《古代文化交流》PPT课件.ppt_第4页
《古代文化交流》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国际教育交流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很早就有中外文化交流的记载 我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交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我国的文字的文化教育很早就传到日本 朝鲜 越南等过国 并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国家 另一方面我国也不断从世界各国吸取先进的教育文化 以促进我国教育的发育 一 中日文化交流 中日两国文化教育交流源远流长 隋唐时期随遣隋使 遣唐使到中国从事佛学 技能艺术 法制等学习研究的学问僧 留学生是中日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 从事佛教研究的称为学问僧或留学生 从事学问 艺术和技能等学习研究的成为留学生 刚从梦寐状态走出的日本大和朝廷借助派遣的这些使节到中国进行多方面的学习 吸取汉文化的精华 回到日本后用所学的知识协助朝廷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唐朝时期的日本 进入六世纪以后 在圣德太子的支持下 推行了一系列加强王权的改革措施 第一 在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阶 即按照德 仁 礼 信 义 智的大小分为十二个等级 并以紫 青 赤 黄 白 黑等色的浓淡装饰冠戴 分别按才能 功绩 忠诚等标准授予各级官员 但大臣级贵族和地方贵族不在其列 冠位虽然只限本人一代 不能世袭 但如有功绩 可以升级 该制度显然受中国和朝鲜品位制 官位制的影响 并为打破过去的氏姓世袭制度 建立官僚体制 树立中央政府及天皇的权威奠定了基础 第二 在604年制定 十七条宪法 其精神多来自儒家以及佛教思想 例如 承诏必谨 君则天之 臣则地之 国靡而君 民无而主 率土兆民 以王为主 农桑之节 不可使民 等 名为宪法 但无法律约束力 仅为官员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 概括地说 十七条的内容为 以和为贵 敬崇佛教 服从天皇 遵守礼仪 公平裁判 劝善惩恶 各司其职 早出晚归 信为义本 平息怒气 赏罚分明 公正征税 熟知业务 不妒他人 消除私心 据时使民 勿独断专 行等 第三 恢复与中国王朝的交往 积极吸取大陆的先进技术与思想文化 在600年和602年 推古政权曾派兵征新罗 但没有获得成功 同时 先后四次派使节访隋 其中在607年派小野妹子使隋时 在国书中使用了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之语 608年 再次派遣小野妹子与8名留学生 留学僧赴隋时 国书中带有 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之语 不仅显示其希望平等外交的心情 也首次在日本历史上出现了 天皇 的称号 二 朝鲜半岛留学生 朝鲜半岛同中国具有数千年的交往历史 但其大规模派遣留学生来华则始于唐代 登科记考 载 唐 自天下初定 增筑学舍至千二百区 虽七营飞骑亦置生 遣博士为授经 四夷若高丽 百济 新罗 高昌 吐蕃 相继遣弟子入学 遂至八千馀人 徐松 登科记考 赵守俨点样 中华书局 1984 但由于唐兴后50年 新罗陆续吞并了百济和高句丽大部 因此其后来自半岛的留学生专指新罗留学生 唐朝接收新罗留学生的确切数字已难稽考 不过据有关史料记载 仅开成二年 837 在华新罗学生即多达216人 而开成五年 840 四月一次回国的新罗学生则有105人 足见数量之巨 来唐留学的新罗人如此之多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唐朝的繁荣富强和唐文化的巨大魅力 同时基于泱泱大国气度和开放式胸怀的唐朝的 宾贡科 对新罗学子也极具吸引力 宾贡科指对外国贡士和留学生宾礼相待 准其参加科举考试 及第者同样可以授予官职 在华建功立业 崔致远便是典型的一例 致远 新罗王京人 大中十年 856 年十二 随商船自费来唐留学 6年后中进士 任溧水县尉 任满后 被镇压黄巢起义的大将军高骈聘为从事 补都统巡官 凡军中表状文告皆出其手 迁殿中侍御史 中和四年 884 充唐朝国信使东归 历官翰林学士 兵部侍郎 高丽朝谥文昌侯 从祀文庙 著有 中山覆蒉集 桂苑笔耕集 等 极具文采 三 越南留学生 从宋到清 越南名义上为中国 属国 永乐四年 1406 明成祖借口 讨逆 派兵侵略并陆续占领越南领土 其后 明朝在越南设郡县 进行殖民统治 宣德二年 1427 始从越南撤军 其间 对越南进行了一系列文化侵略 方法之一便是从该国选拔儒生送国子监留学深造 永乐十五年 1417 初 定负贡儒学生员 充国子监 府学每年二名 州学二年三名 县学一年一名 后又定府学每次年一名 州学三年二名 县学二年一名 明政府特在太学前建 交趾号舍 以处交趾官生 洪熙元年 1425 七月 越南82名儒生抵京后 明仁宗特谕礼部尚书吕震 交趾距京师万里 远离亲戚而来 须是教养得宜 彼乃乐学 可望其成材 尔与学官宜知联此意 其衣服 岁赐 如云南之例 四 俄罗斯留学生 清康熙时 俄罗斯始有留学生来华学习 俄罗斯 康熙间尝遣人至中国学刺麻 喇嘛 经典 以绥东方之众 并遣子弟入国子监 习满 汉语言文字 雍正五年 1727 七月 中俄签订 恰克图条约 规定俄罗斯每次10年派4名传教士来北京传播东正教 并派6名学生来学满 汉语言 清史稿 选举志 载 雍正六年 1728 鄂罗斯遣官生鲁喀等留学中国 以满汉助教等教之 月给银 米 器物 学成遣归 先后络绎 国子监志 外藩入学 则说 雍正皇帝命于旧会同馆设学 以满洲助教胡什图汉 汉族助教陈宪祖负责俄罗斯官生教学事务 此后直至清末 在按约陆续来华的众多俄罗斯留学生中 最知名的是N K 罗索欣和列昂节夫 二人被尊为 俄国汉学的奠基者 玄奘取经 玄奘通过多年来在各处讲筵所闻 他深感异说纷纭 无从获解 特别是当时摄论 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 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要典 瑜迦师地论 作为依据 发扬法相唯识宗之根本理论 贞观元年 627 玄奘结侣陈表 请允西行求法 但未获唐太宗批准 然而玄奘决心已定 乃 冒越宪章 私往天竺 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取经路径 贞观十九年 玄奘返祗长安 时年46岁 出游外达17年 历56国 史载当时 道俗奔迎 倾都罢市 玄奘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带回国的梵筴佛典非常丰富 共526筴 657部 对佛教原典文献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玄奘法师回国后翌年 即贞观二十年 646年 即开始组织翻经译场 首先在弘福寺翻经院进行 其后在大慈恩寺 北阙弘法院 玉华宫等处举行 直至麟德元年 664年 圆寂前为止 共19年 先后译出佛典75部 1335卷 所译之经 后人均称为新译 他还口述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