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鹰颅内压监护系统2009_第1页
海鹰颅内压监护系统2009_第2页
海鹰颅内压监护系统2009_第3页
海鹰颅内压监护系统2009_第4页
海鹰颅内压监护系统200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鹰HY2850颅内压监护系统,海鹰HY2850颅内压监护系统,生产商:无锡海鹰电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中国区唯一授权总代理:南京纽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3号百乐写字楼619室电话传真单处理: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205号1楼电话传真目录,颅脑解剖与颅内压颅内压监测的意义颅内压监测的方法海鹰HY2850多功能颅内压监护系统,第一部分颅脑解剖与颅内压,颅内压定义,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以脑脊液压力为代表英文名称:Intecranial Pressure,简称ICP在神经外科临床中,ICP增高是导致病人病情恶化、预后不良或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颅脑解剖生理特点,颅腔是颅盖颅底诸骨组成的骨性、相对封闭的容腔由于组成颅腔的颅骨坚硬而不能扩张,所以每个人的颅腔容积是恒定的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颅腔容积及其内容物的体积是相适应的并在颅内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压力,颅腔内容物,ICP组成,颅内压主要有两种压力因素组成并维持着,即脑脊液的液体静力压和脑血管张力变动的压力这两种压力调节着颅内压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的波动,维持着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保证了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ICP的正常值,在侧卧位时,正常颅内压成人为0.7-2.0KPa(5-15mmHg);儿童为0.5-1.0KPa(3.5-7.5mmHg)颅内压随着心脏的搏动而波动,波幅为0.27-0.53KPa(2-4mmHg)随着呼吸动作改变,颅内压亦有缓慢的波动,波幅约为0.7-1.33KPa(5-10mmHg)此外颅内压还有自发节律性波动,是全身血管和脑血管运动的一种反应。,ICP增高的三大临床症状,ICP增高的原因,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内、外科病人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颅内压增高的原因颅脑损伤、脑出血经常伴有颅内压增高脑瘤等颅内占位性病变,迟早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急性脑缺血性疾病引起的大片脑梗塞,以及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传染病、中毒、代谢性疾病等同样也可并发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挫裂伤,脑积水,颅内占位病变,颅脑损伤后ICP 增高主要是继发性病变所致,颅脑损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其中对预后起决定作用的是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结果脑外伤会导致海马功能失调,直接影响脑功能并引起继发性脑损伤,其主要后果是长期的癫痫发作和记忆紊乱,继发性病变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静脉炎下肢静脉血栓,ICP增高的后果,对脑血流量的影响脑疝脑水肿肺水肿胃肠功能紊乱皮层死亡与脑死亡,第二部分颅内压监测的意义,ICP监测的意义,颅内压增高的早期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因此,颅内压增高脑损伤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据统计,除头部外伤外,脑出血是ICP监测的主要适应证,约占23%,ICP监测是诊断颅内高压最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判断手术时间、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判断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颅内压监测可以帮助判断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帮助早期发现颅内占位,指导降低颅内压措施的选择,对减少继发性脑损害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颅脑损伤,早用早好,通过ICP 监护,可以早期发现ICP 增高,早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在监护过程ICP 持续大于25 mmHg(3.33 kPa),复查CT见颅内血肿,血肿量超过50 ml ,紧急行开颅手术后治愈广泛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患者,术后ICP 40 mmHg (5.33 kPa),减压后因脑肿胀,ICP 仍 25 mmHg (3.33 kPa) ,结果预后差因无ICP 监护而不能了解颅内压, 继发颅内血肿脑疝时才进行手术,预后差,根据ICP变化提供相应治疗措施,在ICP20mmHg时脑室引流管持续开放,直至ICP20mmHg这样在不增大脱水剂用量的同时,可有效地降低了颅内高压,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ICP监测可避免脱水剂滥用及所致并发症,按常规或凭经验用药,剂量和时间难以掌握,经常出现因惧怕ICP 增高而过度应用脱水剂现象,ICP监测,科学用药按需用药,ICP 监测为出现脑疝提出预警信号,ICP 40 mmHg (5.33kPa) 是脑功能损害的危险阈限,提示预后不佳但只要时限短,在脑疝之前及时手术清除血肿或作广泛解压手术,并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仍有望获得较好的恢复,术后应连续监测ICP57 天 左右,能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监测后ICP 30 mmHg,复查头颅CT 显示手术区对侧发生颅内血肿量 30 ml,或手术区再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水肿加重若术后ICP 降低后再度升高,多提示继发性脑水肿、肿胀或出现颅内其他并发症,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复查头颅CT,ICP与预后,ICP 控制在20 mmHg(2.67 kPa) 以下的患者一般预后较好, GOS 分级良好率明显提高ICP 25mmHg(3.33 kPa) 时重残率增高 ICP 40 mmHg (5.33kPa) 时重残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增高 ICP 45 mmHg(6.00 kPa) 时接近脑死亡,此类患者病死率高达100%,第三部分颅内压监测的方法,ICP监测的适应症,重度颅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 肿瘤脑积水 脑脊液增多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监护术,由于颅内压受多种因素影响是波动的,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所测得的压力只有相对的意义采用持续的压力测量和记录的方法,连续测量并记录压力,可随时了解颅内压变动情况,这种方法称为颅内压监护术临床上表达颅内压都采用平均值,颅内压监测,其方法分为创伤性和无创性两种,有创ICP监测方法,腰椎穿刺脑室内监测 脑实质内监测 蛛网膜下腔监测 硬膜下或硬膜外监测 神经内镜监测 有创脑电阻抗监测(CEI),有创颅内压监护的常见手段,脑室内导管- 精度高,可行CSF引流- 并发感染几率高,穿刺与置管难度大脑实质内植入传感器- 感染率低- 不能行CSF引流硬膜外植入传感器- 安置方便、感染率低- 精度稍差,有创ICP监测腰椎穿刺,简便易行,操作方便但是可能发生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当病情严重或怀疑ICP极高有形成脑疝的危险时,被视为禁忌当颅内炎症使蛛网膜黏连或椎管狭窄导致脑脊液循环梗阻时,腰椎穿刺所测得的压力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ICP的变化,有创ICP监测脑室内,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ICP监测的金标准将含有探头的导管放置在侧脑室,另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测量该方法简便、直接客观、测压准确,便于检测零点漂移。同时可以引流脑脊液缺点是当ICP增高、脑肿胀导致脑室受压变窄、移位甚至消失时,脑室穿刺及置管较困难且置管超过5d时,感染概率大大增加,有创ICP监测脑实质内,是一种较好的替代脑室内置管的方法感染率较低但是只能反映局部ICP,因为颅内ICP并不是均一分布,例如幕上监测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幕下ICP,有创ICP监测蛛网膜下腔,颅骨钻孔后透过硬脑膜将中空的颅骨螺栓置于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可以通过螺栓传递到压力换能器进行测压此方法操作简便,对脑组织无明显影响但是感染概率较大,螺栓容易松动、堵塞而影响测量结果,有创ICP监测硬膜下/硬膜外,硬膜下:在开颅手术时置入,但是监测结果不太可靠,当ICP增高时,监测的ICP值往往低于实际值硬膜外:将探头放在硬膜外,该方法不用穿透硬膜,但监测结果可能不可靠与脑室内监测比较,硬膜下或硬膜外监测具有感染率、癫痫和出血发生率低,放置时间长等优点,有创ICP监测神经内镜,在内镜工作通道中放置微型传感器,术中能够连续准确的监测ICP变化,术后也可以连续监测当ICP变化明显时其应用有所限制,监测效果主要受冲洗、吸引和脑脊液流失等因素影响,有创ICP监测有创脑电阻抗(CEI),CEI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脑组织不同成分受电信号刺激后所产生的CEI不同监测方法分为创伤性和无创性CEI能较客观的反映脑水肿变化,但只能定性反映水分总量及迁移变化,不能定量测量ICP值,有创ICP监测总结,脑室内监测ICP方法是较理想的首选方法 王维治等对有创ICP监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综述,并按其准确性和可行性依次排序为脑室内脑实质内蛛网膜下腔硬膜外,无创ICP监测方法,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视神经鞘直径 (ONSD) 视网膜静脉压或动脉压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鼓膜移位 前囟测压 无创脑电阻抗监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 数学模型,ICP监测发展,随着医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发展,ICP监测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逐渐从从创伤性监测向无创性监测发展从单一性向联合性发展从间断性向连续性发展由接触式向非接触式发展由近距离向远距离遥感发展,ICP监测发展趋势,无创性监测是大势所趋监测与图像及信号处理广泛结合与生物工程、电气工程、理学结合紧密寻求更安全、更方便、更精确、更经济的监测方法其中nCEI技术综合上述优势,具有良好的前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ICP检测方法,高端医院:脑室内既可以监护颅内压,又可以留取脑脊液。插入需要较多的经验,易感染中低端医院:硬膜外将光学和电子传感器直接置入硬膜外,直接与硬膜接触这种方法的感染率低,监护时间长但是由于硬膜的影响,有时显得不够敏感,颅内压监测仪市场,进口品牌:强生CODMAN,美国Integra公司CAMINO,德国罗牌国产:无锡海鹰、北京富立叶 、重庆海威康 、是重庆名希医疗,进口颅内压监测仪,强生CODMANICP EXPRESS,美国IntegraCAMINO SPM-1,德国罗牌MPR1,进口颅内压监护的特点,- 优点可同时检测颅内压和颅内温度探头体积小配备电池,可移动操作- 缺点显示屏较小,且为英文界面,人机界面不友好仅颅压参数,灌注压需外接或自行计算探头成本较高,目前临床两个主要的进口品牌,Banister等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评价了Codman和Camino两种微感受器检测ICP的效果,结果显示:当ICP在10 mmHg以内时,两者在99%的记录时间内相一致,并且与临床表现相吻合;而当ICP10mmHg时,两者仅有41%的记录时间相一致,Camino检测结果与临床及影像资料相一致,而Codman可使18%患者得出错误的信息,因此,不适合常规临床应用。 文章名: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clinical status: assessment of two intracranial pressure transducers 作者 及出版物:K Banister et al 2000 Physiol. Meas. 21 473-479 doi: 10.1088/0967-3334/21/4/304,第四部分海鹰HY2850颅内压监护系统,海鹰HY2850颅内压监护系统,是集颅内压、脑灌注压实施监测,以及血氧、血压、脉搏等指征同时监测的多功能监测仪器,HY2850多参数颅内压监护,多参数监护 颅内压、灌注压 血压、血氧饱和度光纤探头 精确、安全长达72小时趋势图大屏幕液晶显示触摸屏操作,唯一的多参数颅内压监护系统,唯一的带常规监护的颅内压监护系统!避免单一颅内压监测仪与原有的监护设备接口不匹配问题直接显示脑灌注压,无需另行手工计算!,HY2850基本参数,正常颅内压:成人 0.72.0kPa (515mmHg)儿童 0.51.0kPa (3.57.5mmHg)HY2850颅内压测量范围:-5kPa+20kPa测量精度:0.13kPa (1mmHg)测量误差:0.25kPa,HY2850基本工作原理,压力平衡系统外部压力反光镜位置光通量充气直到与外部压力平衡反光镜归零,HY2850探头,埋入式光纤探头,分硬膜外/下探头与脑室内探头可对硬膜内、外,脑室内及婴儿前卤门进行压力监测,硬膜外/下探头,脑室内探头,HY2850探头性能特点,优异的抗电磁干扰性能光纤传输的是光信号可避免外界干扰信号在图像中表现出无法消除的颗粒噪音灵敏度高在量程 -5 KPa +20 KPa内精度为1%稳定性好、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