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起点和重点 是因为美学实质上就是人学 其研究对象必须与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审美活动不仅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 又是人类的重要的生存方式之一 本章重点研究审美活动的本质 构成与起源等问题 第一节审美活动的本质 一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研究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就是追问在人类的发展史上 为什么会出现和存在审美活动 它的存在 必然要有一定的动力因素 概括起来 这种动力机制包括审美需要 审美理想 审美趣味三个方面 1 审美需要心理学实验表明 人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包括审美 创造的需求 前四者可称为缺乏型需要 第五层次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 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的区别 人的需要既有社会性 又具有丰富性 既有物质的 也有精神的 而动物的需要只有一种本能的物质需要 不具有社会性和丰富性 人的需要也不同于人的一般需要 它超越物质需要 是高级精神追求 它的发生才会开始审美活动 改变人生的态度 提高生存境界 才能去创造美和设计美 审美需要 它是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 在对象化的活动中实现自己 肯定自己 自由展现自己的精神要求 是审美活动的动力之一 2 审美理想审美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主要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1 审美理想宏观上决定着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选择和判断 只有符合主体审美理想的对象才能进入审美活动 引起主体的注意 其中文化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动力 古希腊裸体雕塑 掷铁饼者 弓腰扭身 右腿弯曲 左脚拖后 脚尖自然点地 全身力量落在右脚 左手自然往右膝方向摆动 动势的优美与感人 使雕塑整体产生一种圆润的美的旋律 2 审美理想又是一种人生理想 是审美主体的人生实践的主要组成 一个人的审美理想 与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实践活动以及政治理想 道德信念联系密切 因此 它具有时代性 民族性 阶级性 有崇高和卑下 进步和反动之分 它既具有社会性 有具有个人的差异性 杜甫与白居易的审美理想的区别审美理想对人的审美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使人们能够更敏锐地发现 感受和认识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激励人们为创造更新更美的艺术和生活而斗争 3 审美趣味一般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包括偏爱 17到19世纪 西方美学围绕审美趣味进行了一系列争论 趣味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趣味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 趣味可否争论 趣味的标准 等等 与审美理想相比 审美理想是宏观上规定审美活动的 审美趣味则是从微观上规定主体对对象的选择和评价 1 审美趣味具有个体性 2 审美趣味也具有社会性唐代的审美趣味 丰腴之美 唐代绘画 雕塑 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 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 都是丰满 肥硕 浓艳 亮丽 服饰袒露 神情自信张扬 这与汉代和古代多数时期的人们欣赏窈窕淑女 含蓄内向的审美观是不同的 原因 1 唐代繁荣昌盛 丰衣足食 2 唐代开放兼容并包 不同文化的影响 交融 使唐人不拘于传统 眼界开阔 热烈奔放 3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 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 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 健硕的体魄 总之 审美需要 审美理想及审美趣味是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 只有当人的自然需要产生审美需要时 审美的产生才有动力 只有审美理想的召唤 人的自然需求才能变为审美需求 人才能实现对现实的超越 在这些超越中 审美趣味起着综合掌控作用 二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审美活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它与物质生产活动 一般的精神活动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审美活动的本质问题 1 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所谓的 本己性 的活动 是一种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 自由 的生命活动 朱光潜对审美活动的看法 木匠 植物学家和诗人对待松树态度的不同 审美活动是一种能够摆脱肉体对人支配的活动 也是一种摆脱了对 物 的依赖性的活动 庄子的人为物役 陶渊明的 心为形役 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或一般的精神活动 往往无法摆脱实用 利益 欲望等功利性的奴役 有时会受金钱的压迫而失去尊严 这就是庄子所说的 人为物役 黑格尔提出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著名命题 他把审美活动 看作一种灵魂的解放 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 凡高的画作 农鞋 在日常的生活世界中 这是再普通和寻常不过的一个物体了 但是 在海德格尔的审美读解却发现了韵味无穷的意义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 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这硬邦邦 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 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 鞋皮上沾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 暮色降临 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 在这鞋具里 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 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 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 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 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 隐含着分娩镇痛时的哆嗦 死亡逼近时的战栗 海德格尔 2 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审美活动首先是精神性的 并且在各种精神活动中又是最具有个性化的 但是 并不是任何一种精神活动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自然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意识 社会观念的生产都是精神活动 但都必须剔除个人意识中的偶然性和主观性 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不仅是具体的 独特的 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 不可重复的 一方面 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客体 可以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 另一方面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 面对同一个客体也会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 3 非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首先 关于审美活动的无功利性 康德曾说 审美是无利害关系的 一个关系美的判断 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 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康德所说的 无利害关系 否定的就是审美的功利目的 审美活动的无功利性是说它必须摆脱直接的功利目的 一块珠宝首先是经济价值 但从审美的角度 就必须抛弃这一实用价值 否则 珠宝的璀璨的美就会被实用价值所遮蔽 马克思说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 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 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其次 审美活动的非功利性并不意味着它与功利性是完全绝缘的 审美最终要指向一种人类整体的 根本的功利性 即人的自由存在状态的完善 这是一种人类整体的精神境界的社会功利 比如 自然美 艺术美 人们欣赏时都免不了功利性的 但这种功利并不是实用的 而是精神性的社会功利 置身山水 精神自由 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和对象 讨论 西方一位美学家说 假如地球上的人都死光了 拉斐尔的 西斯廷圣母 与一个臭水坑相比 哪个美 这就是审美活动的逻辑发生问题 一 审美主体和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传统美学总是坚持主客观二分模式 常常独立地探讨美和美的事物 这样 美 就是一个先于审美活动而存在的实体 仿佛美就现成地摆放在那里 然后任由人来欣赏 我们认为 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 审美对象存在的前提 先有审美活动的发生 才有审美主体与对象的发生 审美活动作为前提 说明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产生了审美关系 因为 没有审美关系的产生 对象不能成为审美对象 人也不可能成为审美主体 审美主体 审美对象的概念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有意义 马克思也认为 所谓美 对象 的问题 根本上是人 主体 问题 美的产生离不开人的 感受音乐的耳朵 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当具备了感受音乐和形式美的时候 人的眼睛和耳朵就已经具备了人的本质力量 想象力 创造力 这种本质力量没有形成的时候 人的眼睛和老虎的眼睛是一样的 马克思总是在主客体关系中来把握主体本质的 他又说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 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音乐对他说来不是对象 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 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二 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审美活动是一种精神活动 它就决定了审美主体在审美中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方式 表现为惊异 体验和澄明三个环节 1 惊异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都把 惊异 看成是哲学研究的起点 到了黑格尔时代 他认为艺术 宗教以及科学研究都起源于惊异 并引入了美学领域 审美惊异与生活惊异的不同 1 生活中的惊异表现为好奇 是对某些有悖于日常习惯现象的特别关注 不具有深刻持久的内在意义 审美惊异是由于审美主体内在的精神召唤而产生的 它与生活之间依然保持一种内在的深刻意义 能引起遐想和美感 白色乌鸦与癞蛤蟆 白云与鹅卵石 2 审美惊异是主体的感性体验 不是理性的求知欲 它又不同于科学和哲学研究中的惊异 它不是要求我们理性地去思考对象 而是驱策着我们感性地体验对象 例如 科学惊异要思考白色乌鸦可能是基因突变 癞蛤蟆的积聚可能是季节变化 生理变化带来的迁徙 审美惊异只是鹅卵石的斑斓的色彩或云朵的奇特形状引起的情感上的舒适 愉悦的体验 3 审美惊异的产生离不开主体的自身条件 也离不开对象本身的客观条件 对发现一朵特异的白云和鹅卵石的惊讶 从主体方面来说 我们具备相当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 否则 最美的音乐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 再从对象方面来说 它们具备了形式上的独特之处 否则就不可能使人产生真正的惊异 所以 惊异是审美主体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心境与态度 一方面 它把主体从日常的生活世界中引领出来 使之进入审美的状态 另一方面 它也把客观对象从世俗的功利关系中解放出来 使之作为审美对象向人呈现出来 惊异并不会随着审美活动的形成而逐渐消失 相反 它不仅把主体带入审美的世界 而且召唤着他在审美的世界中去经历 去生活 2 体验 审美体验就是审美活动中主体为对象所吸引 情不自禁地的领悟 体味 心灵受到震撼的一种独特精神状态 审美体验的特点就是情感和想象的充分发挥 一个人越是具有丰富的人生体验 他就越有可能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一个人越是能深入生活的底层 饱尝人世间的甜酸苦辛 他就越是具有广阔的视野 越有可能把丰厚的人生积淀转化为一种韵味无穷的审美意蕴 这在艺术审美活动中有着大量的典型事例 南宋晚期词人蒋捷的 虞美人 赏析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十九世纪荷兰伟大画家梵高 向日葵 梵高性格孤僻 行为固执偏激 但天真善良 曾被人们看做是一个 疯子 一生没有爱情 没有朋友 梵高又是一个天才 艺术上无以伦比的天才 但一生中孤独始终伴随着他 于是 梵高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艺术创作上 每一幅作品都倾注了梵高全部的心血 向日葵 给人的是孤独 寂寞与苦楚的体验 画中的色彩便是梵高人生的色彩 画中的情感便是梵高的情感 作品中流露的是梵高的喜怒哀乐与人生百味 3 澄明 审美主体走向本真的世界 澄明 是一种清澈 明净的境界 所谓审美澄明 是指人摆脱了功力约束的一种光明 敞亮的人生的最高境界 它与遮蔽与晦暗相对 走向澄明 亦即揭开遮蔽 从而走向光明之域 物质生产劳动和一般的精神生产活动 它们本身都还不是一种澄明的境界 只有在审美的体验中 澄明之境才会现身出来 人生有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功利的境界 求利要求天下利 求名要求万世名 第二个境界是道德的境界 一生苦难的杜甫是这层境界的代表 第三个境界是澄明洒落的境界 陶渊明可归于第三个境界 其心境的澄明 淡泊 旷远 超然物外 摆落了功名世俗的羁绊 三 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一 审美对象的生成对象是相对于人而言的 没有人就没有对象 对象必须与主体的活动联系起来 才能成为主体活动的对象 审美对象的生成要经历非对象存在 一般对象存在 审美对象的三个演变阶段 人类出现以前的世界并不是人的对象世界 而是做为非对象性存在物而存在的 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扩展 人与世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关系 世界似乎变得复杂起来 面对众多的对象 人们也并不是在每时每刻都能产生审美感受 普通的事物对主体而言 只是一般的对象 一般对象是不会引起人的美感 具有审美特性的事物也许早就存在于世界中 如自然山水 只有当人们与它们建立审美关系时 它们才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审美对象是具有审美特性的事物 审美关系的建立也是一个实践发展的过程 比如 火山爆发 雷电交加与人类的实践 火山 总之 审美对象的产生 有一个从非对象性存在物 对象性存在物 审美对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人的实践起着关键的作用 也再次证明 美产生于人的劳动实践中 所以 在现实世界的事物中 只有美的对象才能引起人的美感 生成审美对象 二 审美对象的显现1 审美对象要具备外在的客观条件审美对象必须是一种具体存在 同时又是可感的 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事物 看不见就无所谓美不美 只有当我们感知到它时 才能判断它是美还是丑 比如 微生物 显微镜下的细菌图片 事物要成为审美对象 从形式上还必须符合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即对象的色彩 形状 声音之间的组合关系 要有宜人的性质 因此 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能成为审美对象 比如随意泼洒的一滩颜料 或者一声孤零零的大叫是没有审美的意味的 2 审美对象要具备内在的意味性审美对象只有单纯的形式是不够的 其要具备的意味性 是指对象能给人很多体味 想象和再创造的美的内涵和空间 美之所以为美 关键还在于在简单形式的背后它还有深刻的意味 意味性在艺术作品体现最为突出 在艺术美中 意味 就是艺术家精神 气质 才情等的显现 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情感 意义等 比如 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就非常重视作品的 意味 中国古代文论中所强调的气韵 风骨 神韵等就是 意味 性在文艺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打油诗 江上一笼统 地上黑窟窿 黑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柳宗元的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3 审美对象要具备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作为审美对象 并不与客观自身相等 也不等同于意味性的经验认识 就是说审美对象既不是客观的物质实体 也非精神的实体 具有非实体性的特点 所谓非实体性 指的是审美对象本身所具备的某种审美的价值 是一种主客观统一所形成的独特意象 美国20世纪美学家苏珊朗格说 一种舞蹈越是完美 我们能从中看到的实物就越少 因为 在审美活动中 主体总是有意无意的对客体进行选择 或者忽略一些因素 或者增加一些方面 正是这种选择与创造 审美对象才与一般的客观事物区别开来 逐渐显现自己的审美属性 杨丽萍 孔雀舞 英伽登欣赏 维纳斯 说 维纳斯的大理石雕像上 鼻梁上有一块污痕 胸脯上因为水的侵蚀 出现了许多斑点和小孔 但是 我们在审美的时候 会忽略这些瑕疵 好像根本就没有看见它们 这就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问题 其次 审美对象又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审美对象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中国古典美学所崇尚的 言有尽而意无穷 言外之意 象外之形 韵外之致 强调的都是艺术的不确定性性和无限性 例如 苏轼的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里山到底是岭还是峰 不确定 从不同的角度看 形状不一样 山峰朝看 暮看 晴看 雾看 也各不一样 这些都导致了对象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使审美对象形成一个开放结构 给欣赏者留下了 空白和未定点 这就是西方接受美学所强调的 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召引读者展开联想和想象 为意义的探索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让人们在再创造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 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 审美活动发生理论概述审美活动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这也是两千多年来的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谜 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的理论学说 我们着重介绍四种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学说 1 游戏说 最早由康德提出 后来由席勒 斯宾塞等人加以发展和完善 他们认为 审美和艺术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游戏 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原始人在没有摆脱动物性时 完全依赖于自然 当人们使用工具 制造工具 能改造自然时 就摆脱了物质束缚 所以食物有了剩余 过剩的精力就需要发泄 音乐 舞蹈就诞生了 2 生物本能说 代表人物是达尔文和弗洛伊德等人 这种观点认为 人类审美起源于吸引异性与人的本能 一切审美与艺术创造都源于人最重要的生物本能 即性本能 达尔文的观察发现 动物用美吸引异性 他在 人类的由来 一书中说 当我们看到一只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他色相俱美羽毛而惟恐有所遗漏时候 而同时 在不具备这些色相其它鸟类便不进行这一类表演 我们实在无法怀疑 这一种雌鸟是对雄鸟美好有所心领神会 此外 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都认为模仿也是人的一种本能 艺术就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 因此 德谟克利特说 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 我们模仿禽兽 作禽兽的小学生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 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 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生物本能说强调了审美发生的心理因素 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是 这种观点过分强调了人的生物本能 特别是性本能的作用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本质 因而显得片面和牵强 3 巫术说 19世纪末 尤其是20世纪以来 巫术与图腾崇拜说 成为西方审美发生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巫术说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和他的 原始文化 泰勒他认为 艺术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和组成部分 巫术说解释一些原始艺术现象 尤其是原始壁画和岩画时具有可信的说服力 但是艺术和审美的产生是很复杂的 它绝不是审美产生的唯一因素 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 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 巫术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力 忽视了恩格斯所说的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机 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 因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艺术起源的问题 4 劳动说 19世纪末期以来 在欧洲大陆广为流传的审美发生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俄国的普列汉诺夫 他提出了 劳动先于艺术 功利先于审美 的著名观点 劳动说认为 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劳动说在我国学术界与文艺理论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我们认为 劳动创造了人 也为审美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在生产劳动实践中 人类各种感觉器官与感觉能力也不断发达 人开始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 包括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 这一学说只是揭示了审美发生的物质前提 但没有揭示审美发生的内在机制 以上几种学说 从不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审美的起源和艺术的起源 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都解释了一些审美现象 但都是理论上的假设 很难说 谁揭示了审美发生的本质 我们认为 生产劳动是审美活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但是 审美发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它很可能是多因的 多元的 而不是单一的 我们应当从多个方面 从更加广泛深入的层面去考察和探究它的根源 目前 关于审美活动发生问题的解决 学术界认为必须通过三种途经 一是必须通过考古发现 研究原始文化遗存 寻找审美发生的事实材料 如果离开了这一点 审美发生研究就会变成一种纯粹的思辨或推测 二是研究现存的原始部落的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 进行早期人类审美现象发生情况的推断 因为 至今在非洲 美洲以及南太平洋一些岛屿的原始部落 还滞留在旧石器或新时期时代的生活状态 2011 10南非发现10万年前颜料作坊 英国广播公司10 13报道 南非科学家说 他们发现了10万年前人类用来制作颜料的工具和色素 这个发现有可能改变原来对人类何时具备复杂思维能力的看法 发现的文物包括红色和黄色的色素 贝壳制成的容器以及骨制小铲子等 2010年人类学家公布了在秘鲁发现一个原始部落 原住民一般裸露上身 上嘴唇有铁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房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能车间租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能源设备监造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消费信贷担保合同代理服务条款
- 2025年城市综合体玻璃幕墙安装与检修承包合同
- 2025年房建泥工班组劳务分包及建筑废弃物填埋场建设合同
- 2025年度房产买卖合同范本(含违约金计算)
- 2025年度旅游行业实习生就业协议
- 2025版跨国自愿离婚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旅游景点场地租赁专项合同
- 无人机原理课件
- 1.1 精微广大-绘画的功能和种类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绘画
- 音响设备消费行为预测-洞察及研究
-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标准WST855-2025解读课件
- 医院信息化系统管理办法
- 2025广西来宾宾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拟聘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安徽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
- 医学人文与医患沟通能力
- 2025年河北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及备考指导
- 宁德新能源verify测试题库
- 2023年甘肃公交建集团清傅项目收费运营工作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