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分类与治疗方法_第1页
咳嗽分类与治疗方法_第2页
咳嗽分类与治疗方法_第3页
咳嗽分类与治疗方法_第4页
咳嗽分类与治疗方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咳嗽分类与治疗方法咳嗽分类与治疗方法 咳嗽 是疾病的一种信号 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常见于感冒 上 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等疾病 咳嗽有外感 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可因气候的异常变化伤及肺脏而致咳 嗽 有风寒 风热 肺热 肺燥咳嗽之分 内伤咳嗽则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肺 失宣肃 肺气上逆 而发咳嗽 外感咳嗽多有实邪 治以宣肺祛邪为主 邪去 咳自止 内伤咳嗽多虚 治以调理脏腑为主 因势利导 才是治咳良策 外感咳嗽因为致病的气候因素不同 而表现为多种证型 咳痰的颜色 质 地 是辨别咳嗽证型的首要区别之一 1 风寒咳嗽 痰稀薄色白 咽痒 咳嗽声重有力 常伴有鼻塞 流清涕 打喷嚏 怕冷 无汗 骨节酸楚 头痛 发热较轻等风寒感冒症状 舌苔薄白 治宜疏风散寒宣肺 可选用复方川贝精片 通宣理肺片或气管炎丸 2 风热咳嗽 咳痰黄白而稠 咳而不爽 口干咽痛 有时可见汗出怕风或 微怕冷 头痛发热等症 舌苔薄黄 治宜疏风清热宣肺 可选用治咳枇芭露 川贝枇芭糖浆 止咳片 3 肺热咳嗽 可见咳嗽痰多 痰黄粘稠 口鼻气热 口苦咽干 咽喉肿痛 或胸痛 咳吐脓腥血痰 大便干结 小便色黄而少 甚则高热且呼吸气促 舌 质红 舌苔黄 治宜泄热清肺化痰 可选用羚羊清肺丸 二母宁嗽片 止咳橘 红丸 4 肺燥咳嗽 干咳 无痰 痰少而粘或痰如线粉不易咯出 咽喉痒 干痛 口鼻发干 声音嘶哑 舌干而少津液 初起可伴有稍怕冷 发热 头痛 骨节 酸楚等感冒表证 舌尖红 治宜清肺润燥 可选用秋梨润肺膏 养阴清肺膏 清金止嗽西瓜膏 外感咳嗽日久不愈 但痰不粘 热不甚者 还可选用止嗽咳喘宁糖浆 京 制咳嗽痰喘丸等 但因这类药方中含有收敛镇咳药 外感咳嗽初期均不宜使用 内伤咳嗽起病缓慢 咳声轻微 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 治宜调理脏腑为主 1 肺肾阴虚咳嗽 起病较慢 久咳不愈 表现为干咳 声音短促 痰少而 粘 或痰中带血丝 形体消瘦 咽干口燥 鼻干唇竭 口渴音哑 或午后常发 低热 两颧发红 入睡出盗汗 手心 足心发热 或失眠多梦 舌偏红 舌苔 干少或无苔 治宜养阴润燥 可选用养阴清肺膏 麦味地黄丸等 2 肺气虚咳嗽 咳嗽气短 痰清而稀薄 倦怠乏力 懒言少语 动则汗出 喘息 常易感冒 舌质淡嫩 舌苔薄白 治宜益气补肺止嗽 可选用利肺片 此药并可用于肺痨咳嗽的治疗 3 痰湿咳嗽 咳嗽反复发作 咳声重浊 痰多粘稠呈泡沫样或色白而粘 甚则灰白成块 容易咳出 喉中常可闻痰声鸣响 胸脘部满闷不舒 胃口不佳 恶心乏力 甚则不能平卧 大便溏软不成型 舌苔白腻 治宜健脾燥湿化痰 可选用二陈丸 橘红丸 肺燥咳嗽是不是就是阴虚肺热咳嗽 肺燥咳嗽是不是就是阴虚肺热咳嗽 肺燥咳嗽肺燥咳嗽一般仅见干咳 有点感冒的症状 鼻子干 喉咙干 是肺里津液 缺乏 感受外邪所致 舌不红 舌苔偏干燥 扁桃体可能还会肿 这种咳嗽最最 好是用杏仁 瓜蒌 雪梨之类的来润肺理气 有的还要加桑叶 银花等疏散外好是用杏仁 瓜蒌 雪梨之类的来润肺理气 有的还要加桑叶 银花等疏散外 邪邪 阴虚肺热咳嗽就不一样了 不但是津液缺乏 而且阴气不足 就是肺气的 清凉肃降功能不好 阳气降不回去 留在上面生虚热 可见脸色嫩红 舌红 舌苔少甚至没舌苔 人也乏力 晚上还失眠 咳嗽比较频繁 干咳无痰 对这 种咳嗽 需要麦冬 沙参 玉竹等药物来养阴清肺 但是注意不能用太凉的药 因为这样的人脾胃也不太好 用这些养阴的药物容易让脾胃受伤 表现为食欲 下降 肚子不舒服 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 秋季燥邪主令 易伤津液 外感燥邪 则成燥邪 犯肺证 本证邪从外入 与阴虚肺燥的临床表现多有类似之处 如干咳少痰 或痰中带血 咳而不爽 咽干 心烦等症 但二者在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上有 所区别 燥邪伤肺证 系感受外邪所致 必见发热 微恶风寒 头痛 无汗或 少汗 口鼻干燥 脉浮等表证 肺阴虚证是肺之阴津亏耗 津液不足 虚热内 生 每由内伤而致 故不兼表证而常见午后潮热 五心烦热 盗汗颧红等阴虚 火旺的表现 以上可资鉴别 肺燥和肺热咳嗽的区别肺燥和肺热咳嗽的区别 肺燥 干咳无痰 或痰少而粘 唇 舌 鼻 咽干燥 肺热 咳嗽气喘 痰粘色黄 壮热口渴 胸痛 大便干结等症状 是两种 原因引起的 肺热是肺部脓疡形成的一种病症 临床以发热 咳嗽 胸痛 咯痰量多 气味腥臭 或脓血相兼为主要症状 西医学中的肺脓疡 化脓性肺炎 肺坏疽 及支气管扩张感染化脓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本病及为相似 而肺燥证多见于秋季 临床表现为干咳无痰 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唇 舌 咽 鼻干燥欠润 或身热恶寒 头痛 或胸痛咯血 舌边尖红 苔薄白少 津 脉浮细而数 肺燥证以肺系症状表现干燥少津为辨证要点 肺燥的治疗肺燥的治疗 肺燥的治疗以润燥养肺为主 凉燥兼疏散风寒 以香苏葱豉汤 杏苏散为 代表方 温燥兼清热解表 以桑杏汤为代表方 燥气化火伤阴者以清热益气养阴 用清肺救燥汤为代表方 阴虚肺燥则用养阴清肺汤或百合固金汤为代表方 外感 燥邪 一般病程较短 若治疗及时 较易治愈 内燥则病程较长 较为难治 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的区别及治疗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的区别及治疗 什么是风热咳嗽 风热咳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内郁热 肺气失宣 出现咳嗽为主的一种 症候 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 咳黄痰或白粘痰 伴有口干 咽痛 便秘 尿赤 身热或伴有喘息等症状 舌质红 苔薄黄或黄腻 少津 脉滑数或细数 这需 要中医专家来辨证明确 中药治疗肺热咳嗽疗效显著 什么是风寒咳嗽 风寒咳嗽 多由风寒之邪侵袭 内郁肺气 肺卫失宣而引起 症状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 痰稀薄白 咽痒 常伴鼻塞 流清涕 喷嚏 频频 恶寒头痛 肢节酸痛 舌苔薄白 脉浮紧 流清涕 或有发热等 用药 选用通宣理肺丸 蛇胆陈皮液 功用 前者解表散寒 宣肺止咳 用于风寒外感引起的鼻塞 咳嗽等症 后 者顺气止咳 温肺化痰 用于感冒 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 痰多等症 治宜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可选用通宣理肺丸 由麻黄 苏叶 前胡 杏仁 桔梗 陈皮 半夏 茯苓 枳壳等组成 每次服 1 丸 每日 3 次 用淡姜汤或 温开水送服 其它功效相近的还有麻黄止嗽丸 小青龙合剂 冲剂 等也可参考 选用 风寒咳嗽 症状 咳嗽 痰稀薄色白 咽痒 常伴鼻塞 流清涕 喷嚏 恶寒 无汗 头痛 骨节痛等症 舌苔白 脉浮 病机分析 风寒之邪外束肌表 内郁肺气 以致肺卫失宣为本证的主要病 机 风寒客肺 肺气闭郁不宜 故咳嗽 咯痰 鼻塞流涕 风寒束表 皮毛闭塞 卫外之阳气被遏 故恶寒 无汗 头痛 骨节痰痛 舌苔薄白 脉浮 为风寒之 邪束表客肺之象 治法 疏散风寒 宣通肺气 方药 杏苏散或金沸草散加减 杏苏散中用紫苏 前胡疏风散寒 杏仁 桔 梗宣降肺气 枳壳 陈皮 半夏 茯苓理气化痰 甘草止咳 生姜 大枣调和营卫 诸药共奏解表宣肺之功 咳嗽较甚者 加金沸草 紫菀 咳而气急者 去紫苏加 麻黄 苏子宣降肺气 表邪较甚者 可酌加防风 姜活 若见气虚者气虚者加党参 对其兼夹证 需注意随证施治 外寒内热 症见咳嗽声重音嗄 痰浓不易咯出 咳引胸痛 恶寒鼻塞 或有身热 口渴咽痛 甚则气逆而喘 舌苔白腻而黄 舌质红 脉滑数 此证 为风寒外束 肺热内郁所致 俗你 寒包火咳 治宜散寒清热 用麻杏石甘汤 处方 麻黄 9 克 杏仁 9 克 去皮 尖 甘草 6 克 炙 石膏 18 克 此证 与燥邪伤肺不同 不宜早投清润之剂 风寒兼湿 证见咳嗽痰多 兼有胸脘作闷 舌苔白腻 脉濡 此为湿邪 内郁 复感风寒之邪 肺气失于宣畅所致 治宜疏散风寒 兼予燥湿去痰 用 杏苏散加厚朴 苍术之类 风寒夹饮 主要症状与风寒证相同 但见咳逆上气 胸闷气急 舌质淡 红 苔薄白滑利 脉浮紧或弦滑 此属风寒外束 饮邪内犯 肺失宣降而发咳 嗽 治以疏散风寒以除表邪 温化寒饮以逐内患 用小青龙汤加减 风热咳嗽 症状 咳嗽 痰稠或黄稠 咯痰不爽 口干 咽痛 鼻流黄涕 发热 汗 出 恶风 头痛 舌苔薄黄 脉浮数 病机分析 风热犯肺 肺失清肃 营卫失和为本证的主要病机 风热犯肺 热灼肺津 故见咳嗽 痰黄稠 咯痰不爽 口干 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 鼻咽部 先受其邪 故鼻流黄涕 咽痛 风热客表 营卫失和 故头痛 发热 汗出 恶 心 舌苔薄黄 脉浮数 为风热初犯肺卫之象 治法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方药 桑菊饮加减 本方以桑叶 菊饮 薄荷疏风散邪 宣透风热 杏仁 桔梗 甘草轻宣肺气 祛痰止咳 连翘 芦根清热生津 如见咳甚者 加鱼腥草 枇杷叶 浙贝母 矮地茶 若热邪较重者加银花 教你一招 从咳嗽声就能辨认疾病教你一招 从咳嗽声就能辨认疾病 中医认为 咳嗽是外感六淫 脏腑内伤 影响于肺所致 但其又因风寒 风热 风燥 痰湿 痰热 阴虚 气虚等原因而表现不同 1 风寒咳嗽 咳嗽声重 且咽喉痒 痰稀薄色白 并伴有鼻塞 流清涕 舌苔薄白的人 一般患的是 风寒 咳嗽 可考虑服用通宣理肺丸等治疗 饮食上 可喝紫苏粥 葱白粥等 但不要吃苦瓜等偏凉的食物 2 风热咳嗽 咳嗽频繁剧烈 气粗或咳声嘎哑 且咽痛 痰黄黏稠不易咳出 伴有流黄 涕 口渴 舌苔薄黄等表现的 为 风热 咳嗽 药物可以考虑银黄口服液等 食疗推荐鲜藕汁和梨汁 3 风燥咳嗽 喉痒干咳 咽喉干痛 后鼻干燥 无痰或少痰的人 多为 风燥 咳嗽 建 议服用枇杷膏等 食补可以选择银耳粥 百合粳米粥 4 痰湿咳嗽 咳嗽反复发作 咳声重浊 胸闷气憋 特别是早晨起来咳嗽严重 痰多黏 腻或稠厚成块 且伴有食少 腹胀等表现的人 一般为 痰湿 咳嗽 宜选用橘 红丸等 且要多吃萝卜 薏仁粥等 5 痰热咳嗽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 痰多质黏 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 甚至吐血 痰 胸胁胀满 面红舌红的人 多为 痰热 咳嗽 可用复方鲜竹沥等 食补宜 选秋梨白藕汁 芦根粥等 6 阴虚咳嗽 干咳 咳声短促 或痰中带血丝 低热 口干 且午后脸颊发红者 多为 阴虚 咳嗽 可服用养阴清肺丸等中成药 饮食上则着重滋阴 可服用百合粳 米粥 黄芩生地粥等 7 气虚咳嗽 咳嗽日久不愈 咳声无力 痰液清稀 面白多汗的多为 气虚 所致 可服 用四君子合剂 平时要多喝黄芪粥 猪肺薏仁粥等 8 肺肾两虚咳嗽 咳嗽低微无力 出现气短 自汗 痰清稀者 属于肺气虚病症 如果咳而 无力 夜间咳更严重 出现气促 腰酸等 常常为 肺肾两虚 之病症 9 百日咳 如果咳声阵发 发则连声一二十次之多 终止时喉间有一声长鸣 似鸟叫 病症 称为 百日咳 10 肺肾阴虚咳嗽 若咳声如狗叫 且喉间有白膜 不易剥去 称为白喉 此病多属 肺肾阴虚 火毒攻喉 怎样从咳嗽的声音分辨不同的病症怎样从咳嗽的声音分辨不同的病症 中医讲望闻问切 通过仔细分辨咳嗽的声音 同时配合其它一些症状 就 可以大概知道咳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咳嗽剧烈 声音响亮且浑浊 同时有黏稠的黄色痰液 可能是外感风 热引起的咳嗽 如果咳痰颜色为白色 且痰液清稀 同时患者流清涕 可能是外感风寒所致 咳嗽声小 同时有少量黄色黏痰 且不容易咳出 喉咙痛 就可能是由于肺热 引起的病症 咳嗽声沉闷 咳嗽不畅 同时咳出大量白色痰液 多为体内水液代谢障碍而引 起的痰饮症 咳嗽声小 无力 同时感觉气短 气喘 出虚汗 多为肺气虚损 肺功能衰弱 这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 咳嗽无力 气短 腰酸 夜间咳嗽加剧 则是肺肾气虚 干咳 声音嘶哑 痰少 痰中有血 手脚心热 盗汗 多为阴液不足而不能润 肺而导致的肺阴虚 咳嗽急促连续 有时会连续咳十几声 咳嗽停止时会伴有一声象鸟鸣的常常的 吸气声 则可能是百日咳的症状 区分风寒风热感冒 还可以看舌尖 区分风寒风热感冒 还可以看舌尖 口渴是风热感冒的典型症状之一 口渴是风热感冒的典型症状之一 谈谈感冒的中医治疗 因为症状的不同 中医治疗也不一样 中医把感冒 分为风寒 风热 暑湿 气虚 阴虚等几种类型 其中 风寒和风热最多见 我在这里就谈谈这两种感冒的分类和治疗 它们的症状不同 治疗用的方法也 不一样 如果风热型感冒错用了治疗风寒型感冒的药 不但治不好病 还可能 加重病情 反过来也一样 所以弄清楚它们的区别至关重要 这里的关键是看 舌头 把舌头伸出来 舌头一定要放松 放平 舌尖是鲜红色的 绝大部分 是风热型感冒 舌尖是淡红色的 多为风寒型感冒 还有一点 就是风热型感 冒多有口渴 这里多说一句 很多人一嗓子疼就说是上火 就吃去火药 是不 对的 很多时候嗓子疼是感冒的前期症状 这时候 吃去火药有害无益 同样是风热型感冒 因为症状轻重的不同 用药也不一样 风热型感冒一 般多为鼻塞 咳嗽 咽痛 口渴 发热 舌尖红等症状 怕冷不明显 如果咽 痛厉害 发热 咳嗽不频繁 可以喝银翘解毒片 如果咽痛不重 咳嗽频繁 可以喝桑菊感冒片 用药方法非常重要 成人每次 8 片 白天每 3 4 小时喝一 次 夜晚入睡后不再服药 体重较大者药量酌加 身体虚弱者药量酌减 儿童 也可以减量服用 我曾经给 4 岁的孩子使用以上两种药 每次 3 4 片 效果很 好 无不良反应 药品说明上用药量较小 效果欠佳 同样是风寒型感冒 因为症状轻重的不同 用药也有区别 风寒型感冒一 般多为鼻塞 流涕 恶寒 怕冷 发热 浑身痛等症状 怕冷越明显 病情越 重 我将其分为轻 中 重三个类型 最轻的风寒型感冒仅仅有鼻塞 流涕 怕冷不明显 体温一般正常 可以使用葱豉汤治疗 葱白两段 豆豉 6 9 克 可适当加些醋 米汁 较重点的风寒型感冒有发热 怕冷 鼻塞 咳嗽等症状 怕冷比较明显 体温升高 38 摄氏度左右 可以使用杏苏散 杏仁 9 克 苏叶 9 克 半夏 6 克 陈皮 5 克 前胡 5 克 桔梗 3 克 枳壳 5 茯苓 9 克 生姜 9 克 大枣 4 枚 甘草 3 克 最重的风寒型感冒有发热 怕冷 头痛 浑身痛等 症状 怕冷最厉害 体温较高 多在 38 摄氏度以上 可以用通宣理肺片治疗 用法 每次 8 片 白天 3 4 小时喝一次 夜晚入睡后不再服药 体重较大者 药量酌加 身体虚弱者药量酌减 如果用药方法适当的话 一般一到二天就可以痊愈 症状消失 即可停药 西医对感冒有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之分 与中医的诊查角度不同 治疗也不 同 建议不要同时使用中药和西药治疗感冒 还要提醒一点 感冒期间 要多休息 饮食清淡 不吃肉 不喝酒 医学经典医学经典 类症治裁类症治裁 编号 48 嗽 59 页 10 行 出处类证治裁 卷之二欬嗽 伤风嗽 恶风自汗脉浮 加味 桂枝汤 伤寒嗽 恶寒无汗 脉紧 加味麻 黄汤 风寒嗽 痰多气逆 六安煎 寒包热 热郁肺俞 遇秋冬寒凉辄发咳 寸脉坚 声音 窒 但解其寒而热自散 麻杏石甘汤 或金沸草散 热包寒 先伤风寒 痰嗽未止 更伤 炎热 呛咳声嘶 宜两解其邪 藏蕤汤加减 加减葳蕤汤 生葳蕤二钱至三钱 9g 淡豆豉 三钱至四钱 9g 红枣 二枚 生葱白 二枚至三钱 6g 炙甘草 五分 1 5g 桔梗 苏薄荷 各一钱至钱半 各 5g 东白薇 五分至一钱 3g 解 玉竹 即葳蕤 姐 桔梗 为 白薇 何 薄荷 早 大枣 操 炙 甘草 吃 淡豆豉 葱 葱白 风热嗽 风郁化热 宜辛凉散解 薄荷 桔 梗 杏仁 苏梗 桑皮之属 风温嗽 风温上侵 头胀咽痛 呛咳失音 宜清轻凉解 桑叶 象贝 连翘 薄 荷 杏仁 沙参 桔 甘 之属 温邪嗽 春冬温邪犯肺 呛咳气窒喉痛 治同风温 如热郁者 加山栀 豆豉 郁 金 甘蔗 蒌霜 川贝母 暑嗽 暑热蒸嗽 及暑风袭入肺卫 寸脉大 喉痒口渴 俱宜微 辛微凉 竹叶 蒌皮 杏仁 石膏 薄荷 香薷 暑兼湿 欬而痰稠 气阻溺濇 宜苦降淡渗 厚朴 黄芩 苏子 苡仁 滑石 通 草 花粉 西瓜翠衣 或益元散 燥嗽 秋燥嗽渴 气促 宜甘润 玉竹 沙参 麦冬 梨 蜜 杏仁 蔗汁之 属 或复脉汤去姜 桂 火嗽 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 金匮麦门冬汤 去半夏 加沙参 栝蒌 桔梗 火 热乘肺 欬唾有血 千金麦门冬汤去麻黄 姜 编号 49 喘嗽 59 页 28 行 出处类证治裁 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咳而上气 苏子膏 喘咳发热 自汗 安肺汤 咳逆上气 喉中如水鸡响 射干麻黄汤 肺胀喘咳 鼻扇肩抬 越婢加半夏汤 咳而喘急 咽燥如有物塞 唾血者 杏仁膏 肺虚久嗽作喘 补肺阿胶散 喘促 脉沉数 五味子汤 编号 50 劳嗽 60 页 2 行 出处类证治裁 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虚劳干咳 琼玉膏 或金水六 君煎 脾肺伤损 劳嗽 憎寒壮热 团参饮 子 心肾虚 发热盗汗 劳嗽无痰 劫劳散 咳而无痰者 人参同蜜煎胡桃肉细嚼 或二 味煎服 名观音应梦散 脾肺虚寒 怯冷痰嗽 加味理中汤 肾阴虚 脉细数 下午寒热 干 咳颊红 晨服异功散 夜服六味丸 肾阳虚 脉微弱 水泛为痰 七味地黄丸 肺劳久嗽 饥则胸中大痛 视上唇有白点如粞者 此虫啮其肺 百部膏加乌梅 槟榔 下其虫自愈 经 年嗽 药不瘥 余无他症者 与劳嗽异 一 味百部膏 有暴嗽 诸药不效 服生料鹿茸丸即愈 乃肾虚也 不可以暴嗽而疑遽补之非 编号 51 哑嗽 60 页 13 行 出处类证治裁 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气促满闷失音 通声煎 肺实痰壅 宜杏 桔 蒌 橘 贝 枳 竹叶之 属 肺虚喉燥 宜生脉散加玉竹 款冬花 蜜 外感寒包热者 细辛 半夏 蜜 姜辛散之 内伤火刑金者 六味汤合生脉散 顿咳至声不出者 痰郁火邪 桔梗汤加贝母 枇杷叶 久嗽失音 杏仁膏 编号 52 肺胀 60 页 19 行 出处类证治裁 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上气喘胀 脉浮大 越婢加半 夏汤 肺胀咳喘 脉浮 心下有水气 小青 龙加石膏汤 肺胀咳 左右一偏不得卧 动则喘急息重 此痰挟血瘀 宜当归 丹皮 赤芍 桃仁 枳壳 桔梗 半夏 甘草 竹沥 姜汁 如外邪去后 宜半夏 海石 香附 栝蒌仁 甘草为末 姜汁蜜调噙之 编号 53 嗽吐 60 页 26 行 出处类证治裁 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咳呕并作 为肺胃俱病 先安胃 气 二陈汤加芦根 姜汁 枇杷叶 虚者六君子汤加桔梗 咳吐 痰食俱出 二陈汤加 枳 术 杏仁 细辛 食积 痰嗽 二陈汤加栝蒌 山查 莱菔子 枳实 曲蘖 咳嗽咳嗽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咳嗽的主要病变在肺 但与肝 脾 肾密切相关 其致病原因有外感 内伤 两大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内伤咳嗽有情志失调 饮食不当和久 病肺虚 总因脏腑功能失调 内邪干肺 无论邪从外入 或自内而发 均可引 起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作咳 在辨证时 首当区别外感与内伤 治疗应分清邪 正虚实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 治当祛邪利肺 内伤咳嗽 多属邪实正虚 治当 祛邪止咳 扶正补虚 标本兼顾 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l 辨别外感与内伤一般说 外感咳嗽起病较急 病程较短 病情较轻 常 在受凉之后突然发生 伴有鼻塞 咽痒 头痛 全身不适 恶寒发热等症 病 变多局限于呼吸道方面 一般无其它脏腑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 易于治疗 内伤咳嗽证多虚实并存 病情较重 病程较长 病变主要在肺 但常涉及肝 脾 肾等脏 病理复杂 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 治疗难取速效 但是 内伤 咳嗽患者 由于肺虚容易受外邪 特别是在天气变冷的时候 往往受到外邪侵 袭而使咳嗽加重 这时咳嗽是由外感 内伤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2 了解咳嗽的特点包括时间 节律 性质 声音以及加重因素等 1 时间 节律咳嗽时作 白天多于夜间 多为外感或内伤偏实 早晨咳嗽 痰 出后咳减 多为内伤痰湿或痰热较重 午后 黄昏咳嗽加重 多属肺燥阴虚 夜间发作或加重 多属虚寒咳嗽 2 性质干性咳嗽见于风燥 气火 阴虚等咳嗽 湿性咳嗽见于痰湿 或痰浊 寒饮 等咳嗽 3 声音咳嗽声低气怯属虚 洪亮有力属实 咳嗽声重 见于外感风寒 声音粗 浊 为外感风热 痰热伤津 阴 声音嘶哑 病程短者 为外感风寒或风热 风燥 病程长者 为阴虚或气虚 单声 轻微短促的咳嗽 为风燥 阴虚 连 声重浊的咳嗽 为痰湿 4 使咳嗽加重的有关因素饮食肥甘 生冷后加重 属痰湿 情志郁怒后加重 属气郁化火 肝火犯肺 劳累受凉后加重 属虚寒 痰湿 3 辨痰的性状包括色 质 量 味等 1 辨色痰色白属风 寒 湿 色黄属热 色灰为痰浊 血性痰 脓痰 铁锈色 痰 属肺脏风热或痰热 粉红色泡沫属心肺气虚 气不主血 2 辨质痰液稀薄属风寒 虚寒 痰粘属热 燥 阴虚 痰稠厚属湿热 3 辨量痰量偏少多属干性咳嗽 痰量偏多多属湿性咳嗽 4 辨味痰之气味 热腥为痰热 腥臭为痰热胶结成痈之候 味甜者属痰湿 味 咸为肾虚 二 治疗原则 治疗咳嗽应分清邪正虚实和标本缓急 采用 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 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的基本原则 同时注意标本兼治 一般而言 外 感咳嗽为实证 以祛邪利肺为主 用药宜轻扬 忌收涩留邪 因势利导使邪去 正安 内伤咳嗽为虚实夹杂 本虚标实 其中 标实为主者以祛邪止咳为治 本虚为主者 以补肺 健脾 补肾纳气为主 标本并重者 当标本兼治 用药 忌宣散伤正 耗气伤阴 当调护正气 以免久咳肺损成痨 概括而言咳嗽治疗 常以宣 降 清 温 补 润 敛 收 等为法则 宣有宣散 宣通之意 如宣 肺止咳 适用于感受外邪 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 降为肃降 降气之意 如豁 痰肃肺 降气止咳等法 适用于痰浊 气逆而致肺失肃降所引起的咳嗽 清有 清热 泻火 清燥之意 如清热化痰 清燥养阴等法 适用于肺热及肺燥咳嗽 温有温肺 温阳之意 如温肺化痰 温肾纳气等法 适用于肺寒咳嗽 痰饮不 化及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 补为补虚之意 古有 肺无补法 之说 故不可妄 用 必须在久咳肺虚 确无实邪之证时方可使用 况且肺虚又多与脾虚 肾虚 兼见 又有阴虚 阳虚之分 故须互相参照治之 临床分为补气止咳 补阴止 咳 健脾止咳等法 分别用于肺虚咳嗽 阴虚咳嗽及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