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 树种耐阴性的调查 1 1 地点 地点 校内 2 2 时间 时间 2011 年 9 月 26 日 12 00 18 00 3 3 人员 人员 4 4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的是十株孤植树 其目的在于降低其他树种 建筑物等对树木生 长条件的影响 观察每株树的生长特性 例如 树形大概是什么样子 例如 圆锥 近圆锥 伞形 近伞形 枝叶分布如何 例如 浓密 较浓密 稀疏 较稀疏 生长速度如何 例如 快 较快 慢 较慢 对于整个树的生长过程来说开花结实的速度 例如 早 较早 晚 较晚 寿命 例如 短 较短 长 较长 使用皮尺测定每株树枝下高的长度 枝下高的定义是指 最下一轮活枝到地面 的高度 使用视距测高器测量树高 先按测高器表示的距离选择合适的地面距离 5m 10m 15m 20m 使准星对准树高 待指针静止时扣动扳机 读出数据 加上测量人的 高度 眼到地面的距离 使用卷尺测量胸径 胸径是指从地面开始算起 到树高 1 3 米的地方的直径 计算数据 冠高比是指树冠长度与树高之比 相对高是指植物株高 单位 m 与胸径 单位 cm 之比 在计算中 用树高 枝下高 树冠的高度 综合考虑各观测指标 对 10 种植物的耐阴性按由强到弱排序 分析数据 确定植物的类型 5 5 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树种耐阴性调查表树种耐阴性调查表 树种冠形枝叶 分布 透光系 数 枝下 高 冠高 比 相对 高 生长 速度 开花 结实 寿命排序类型 雪松近圆锥形浓密 3 16 1 40 900 50 较快较早较短 11 中性 龙爪槐伞形较浓密 4 37 20 530 35 快早短 7 阳性 合欢近伞形稀疏 48 67 2 20 630 73 快早短 4 阳性 英桐近伞形较浓密 16 4 5 050 720 44 快早短 1 阳性 国槐伞形较浓密 20 2 1 780 870 42 快早短 3 阳性 旱柳伞形较稀疏 12 8 2 20 890 53 快早短 6 阳性 柿树近圆锥形稀疏 31 8 1 10 900 72 较快较早较短 9 中性 五角枫伞形较浓密 9 9 0 760 970 42 快早短 8 阳性 圆柏圆锥形浓密 5 7 1 70 930 56 较快较早较短 10 中性 油松近伞形浓密 5 0 1 90 770 31 快早短 5 阳性 丝棉木伞形稀疏 39 8 1 40 960 17 快早短 2 阳性 1 确定 11 种树木的类型 以及排序基本符合阳性树种有冠形多为伞形 枝叶分布较为稀疏 透光系数大 枝下高大 自然整枝强 相对高较小 生长速度较快 开花结实较早 寿命较 短等特点 阴性树有冠形多为圆锥形 枝叶分布较为浓密 透光系数小 枝下高小 自然整 枝弱 相对高较大 生长速度较慢 开花结实较晚 寿命较长等特点 2 实验会有部分数据产生误差 分析数据误差的原因在于 树种选择都在校内 生境基本上 相似 但是由于每个树种都只选择了一个代表 所以会出现一些误差 例如该树未进入成年 有虫害 生活条件不适应等等 测量当天为阴天 且测量树种的数据是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 段完成 故对透光系数的数值有部分影响 3 确定植物类型的意义 由于植物耐阴性的差异 不同植物物种长期适应特定的光照条件 从而产生不同的耐阴性类型 耐阴性弱的阳生植物与耐阴性强的阴生植物在形态 生长 生 境及生理等特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因此 可根据这些差异鉴别不同植物耐阴性程度 以便 在园林植物群落配置中选择应用 实验二 树种遮荫效果测定 1 1 地点 地点 校内 2 2 时间 时间 2011 年 9 月 26 日 12 00 18 00 3 3 人员 人员 4 4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的是十株孤植树 要降低其他树种 建筑物等对其生长条件的影 响 用皮尺测量每株树木的生长特性 包括 冠幅 冠长 树高 枝下高 使用数字照度计测定每株树木阴影中心部位 1 5 米高处的光照强度和温度 记下数值后迅速测定附近全光照下的光照强度和温度 测量时探头要分别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的数值 最后取平均数 使用照度计和记录照度计测量数值时需要注意量程 使用视距测高器测量树高 先按测高器表示的距离选择合适的地面距离 使 准星对准树高 待指针静止时扣动扳机 读出数据 加上测量人的高度 眼到地面的距离 测定每株树木阴影面积 可直接按阴影在地面的形状测定 计算数据 遮光率 全光照下光强 树荫中心光强 全光照下光强 降温率 全光照下温度 树荫中心温度 全光照下温度 荫质 遮光率 降温率 遮荫效果 荫质 遮荫面积 5 5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树种遮荫效果观测表树种遮荫效果观测表 树荫中心全光照下树种冠幅 m 冠长 cm 树高 m 枝下 高 m 光强 lx 温度 光强 lx 温度 遮光 率 降温 率 荫质 遮荫面 积 m2 遮荫 效果 雪松 9 512 6514 051 486325 72730027 396 85 95 7170 884 05 龙爪槐 5 32 254 252 098826 22260027 095 63 02 8722 060 63 合欢 7 75 358 552 2105626 72170026 751 30046 570 英桐 13 113 118 155 05296026 71800027 483 62 562 14134 782 88 国槐 11 111 7713 551 78235026 11163027 179 83 73 0330 800 93 旱柳 13 017 3519 552 2276026 52160027 287 22 62 27132 733 01 柿树 4 810 4511 551 1688026 72160027 268 11 81 2318 100 22 五角枫 8 911 6912 050 76193026 51950027 290 12 62 3462 211 46 圆柏 3 79 4510 151 7115024 72020025 894 34 34 0510 750 44 油松 6 36 258 151 9138027 11530027 6951 81 7131 170 53 丝棉木 7 09 059 451 4676027 61700027 660 20038 480 1 从观测得出的结果可以分析出 同一树种在相同条件下基本满足以下关于冠幅 冠长 树高 枝下高与遮荫效果的关系 冠幅越小 遮荫效果越好 枝下高越小 遮荫效果越好 冠长 枝下高 树高 2 结合观测结果 可分析出遮荫效果与树种生长特性的关系 如 在相同的生境下 阳生树种 的遮荫效果一般不如阴生树种 原因在于 阳生树种的阳生叶对阳光的需求大于阴生树种的 阴生叶 而在一个树冠中 树叶相互重叠并彼此遮荫 从树冠表面到树冠内部光强度逐渐递 减 因此 阳生树种的枝叶分布比较稀疏 透光度大 3 在相同的生境下 阳生树种的枝下高一般比阴生树种的枝下高大 因为阳生树种中阳生叶对 阳光的需求量大 故生长在下层的枝叶会因为阳光不够而死亡 故阳生树种的枝下高大 自 然整枝能力强 4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 树下的温度一般会低于全光照的条件下的温度 分析其原因在于树 冠能遮挡阳光 减少阳光的直接辐射 树叶通过蒸腾作用消耗大量的热量 从而产生明显的 降温效果 而不同的的树种的降温效果差异较大 这与树冠大小 枝叶密度有关 且基本符 合树冠越大 枝叶越密 温度越低的规律 5 实验会有部分数据产生误差 分析数据误差的原因在于 树种选择都在校内 生境基本上 相似 但是由于每个树种都只选择了一个代表 所以会出现一些误差 例如该树未进入成 年 有虫害 生活条件不适应等等 测量当天为阴天 且测量树种的数据是在一天内的不 同时间段完成 故对透光系数的数值有部分影响 实验三 小气候因子观测 1 1 地点 地点 校内 2 2 时间 时间 2011 年 9 月 26 日 12 00 18 00 2011 年 9 月 27 日 7 00 13 00 3 3 人员 人员 4 4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我们组选择的是动物医院的南侧 由于建筑物及地面铺装等影响 局部地段 的气候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特别是不同走向及狭窄度的街道两侧 建筑物的不同朝向 均 导致这些地段的光照 温度 湿度等气候因子明显不同 分别在不同的时段使用数字照度计测量全光照条件下的光照强度 测量时探 头要分别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数值 最后取平均数 使用照度计和记录照度计测量数值时需 要注意量程 使用通风干湿表 用玻璃滴管取干净的水湿润湿球表球部纱布 夏季应超过 15min 读取湿球温度和干球温度 空气温度 查表得到空气相对湿度 使用数字温度计 传感器头部接触地表 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 待显示屏 数值基本稳定 读取显示屏上的数字 即为地表温度 使用地温测量仪 将传感头的顶端插入被测部位 一定要将传感头全部插入 土中 等到数值基本稳定后即为被测处的温度 5 5 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观测时间26 日 12 00 26 日 14 00 26 日 16 00 26 日 18 00 27 日 07 00 27 日 09 00 27 日 11 00 27 日 13 00 光照强度 37200245509700643 23602171003887036420 空气温度 23 225 226 425 019 023 024 026 0 湿球温度 22 223 222 423 015 019 021 024 0 相对湿度 92 84 84 77 69 69 77 85 地表温度 29 4 27 6 24 2 25 0 15 5 18 4 25 6 31 0 5cm 温度 24 5 26 5 23 5 21 5 18 5 19 8 23 5 26 0 10cm 温度 22 0 24 0 23 0 21 6 19 0 19 5 21 3 25 4 15cm 温度 21 5 23 0 22 6 22 0 19 5 19 3 20 3 21 7 20cm 温度 19 5 20 5 21 0 20 0 19 6 19 5 19 6 20 2 1 根据表 3 1 可以得出结论 在一天中 在每天的 11 点到 13 点 光照强度达到最大值 从每 日的 7 点开始 光照强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而从下午 13 点开始 光照强度随着时间 的增加而减少 2 根据表 3 2 可以得出结论 从早上 7 点开始 空气温度逐渐上升 一直到下午 16 点 空气 温度逐渐下降 3 根据表 3 3 可以得出结论 越靠近地表 温度越高 在一天里地表温度变化最为明显 而地 下 20cm 的温度变化很微小 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内 每天的气温变化基本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 每天在 13 点左右 各个断层的温度基本上都达到最高点 而早上 7 点则达到最低点 4 根据表 3 4 表 3 5 表 3 6 表 3 10 表 3 11 可以得出结论 在中午 11 12 点 下午 13 14 点 16 点的时候 地表温度达到比 5cm 10cm 15cm 都要高 5 根据表 3 7 可以得出结论 在下午 18 点以后 地表温度开始降低 但是 5cm 10cm 15cm 光照强度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12 00 14 00 16 00 18 00 7 00 9 00 11 00 13 00 26日26日26日26日27日27日27日27日 光照强度 0 5 10 15 20 25 30 12 00 14 00 16 00 18 00 7 00 9 00 11 00 13 00 26日 26日 26日 26日 27日 27日 27日 27日 空气温度 湿球温度 一日温度变化图 29 4 27 6 24 2 25 15 5 18 4 25 6 31 24 5 26 5 23 5 21 5 18 5 19 8 23 5 26 22 24 23 21 6 19 19 5 21 3 25 4 21 5 23 22 6 22 19 519 3 20 3 21 7 19 5 20 5 21 20 19 619 519 6 20 2 0 5 10 15 20 25 30 35 12 0014 0016 0018 007 009 0011 0013 00 26日26日26日26日27日27日27日27日 地表温度 5cm温度 10cm温度 15cm温度 20cm温度 的地方变化很小 从图中可以看到 此时 15cm 的温度反而要高于 10cm 5cm 6 根据表 3 8 可以得出结论 地表温度此时最低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 地表温度的变化速率最 大 而 20cm 的地方变化速率最小 26日 12 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地表温度 5cm温度 10cm温度 15cm温度 20cm温度 26日 12 00 26日 14 00 0 5 10 15 20 25 30 地表温度 5cm温度 10cm温度 15cm温度 20cm温度 26日 14 00 26日 16 00 19 20 21 22 23 24 25 地表温度 5cm温度 10cm温度 15cm温度 20cm温度 26日 16 00 26日 18 00 0 5 10 15 20 25 30 地表温度 5cm温度 10cm温度 15cm温度 20cm温度 26日 18 00 27日 7 00 0 5 10 15 20 25 地表温度 5cm温度 10cm温度 15cm温度 20cm温度 27日 7 00 27日 11 00 0 5 10 15 20 25 30 地表温度 5cm温度 10cm温度 15cm温度 20cm温度 27日 11 00 27日 13 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地表温度 5cm温度 10cm温度 15cm温度 20cm温度 27日 13 00 27日 9 00 17 5 18 18 5 19 19 5 20 地表温度 5cm温度 10cm温度 15cm温度 20cm温度 27日 9 00 实验一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调查 1 1 地点 地点 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 2 2 时间 时间 2011 年 9 月 28 日 9 00 14 00 3 3 人员 人员 4 4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首先在一片森林群落中确定一块 10m 10m 的正方形样地 用四根标杆确定范围 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统计调查 多度是指调查样地上某物种个体数目 是不同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个相对指 标 乔木的多度一般采用的是直接清点法 灌木则是在大样地中再圈取小样地 在大样地中选 取 5 个 2m 2m 的地方即称为小样地 再进行记名计数的方法 而群落中的草本则多采用在小样 地中目测估计的方法确定样地上的个体多少 而相对多度则是样地内某一物种的多度占全部物 种密度之和的百分比 盖度是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即投影盖度 也可 称为郁闭度 乔木层的投影盖度的调查方法为样线法 在大样地中拉取对角线 有阴影的地方 比总长度即为盖度 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投影盖度常以目测法估计 而相对盖度则是样地内某 一物种的盖度占全部物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胸高断面积是指乔木层在树木胸高 1 3 米处的断面积 使用卷尺测量胸径 计 算胸高断面积 灌木层 草本层则无此数据 把乔木的胸高断面积比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称为显 著度 而相对显著度则是样地内某一物种的显著度占全部物种显著度之和的百分比 同样灌木 层 草本层也无此数据 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在大样地中选取 9 块 1m 1m 的小 样地 记录物种出现的频率 群落中或样地内某一种的频度占所有物种频度之和的百分比 称 为相对频度 高度是测量植物体的一个指标 使用视距测高器测量树高 先按测高器表示的 距离选择合适的地面距离 5m 10m 15m 20m 使准星对准树高 待指针静止时扣动扳机 读出数据 加上测量人的高度 眼到地面的距离 重要值是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乔木层的 重要值 相对多度 相对显著度 相对频度 3 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重要值 相对多度 相 对频度 相对盖度 3 5 5 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多度盖度 郁闭度 胸高断面积显著度频度种类 12345 平均相对 多度 12345 平均相对 盖度 12345 平 均 显著度相对显 著度 频度相对 频度 高度重要值 元宝枫 6584 0 6275 30 2730 16 6 94 57 4860 侧柏 912 0 1417 155 0155 83 2 91 510 438 乔 木 层 构树 23 0 078 1 771 0 5 2 91 58 638 荆条 001000 210 000 6000 120 6 002 33 构树苗 010030 840 00 8000 90 341 7 2 91 31 4525 杨树苗 011000 420 00 20 3000 10 5 1 91 60 5212 元宝枫苗 000110 420 0000 20 20 080 4 2 91 31 2618 国槐苗 000100 210 0000 100 020 1 无无 1 91 60 969 灌 木 层 总和 02224 无无 益母草 040211 40 4 00 7000 60 2631 5 95 590 6813 山苦荬 143241271295395 227 6 0 70 30 60 60 40 5263 8 98 590 3235 蛇莓 0021233916 64 8 000 20 20 30 112 6 96 590 479 椑草 1762294164670 820 6 0 50 10 30 10 20 2429 8 98 590 2621 白茅 0001202 40 7 0000 100 022 4 94 590 273 升马唐 02845246532 49 4 00 20 30 20 40 2227 无无 7 97 590 5416 未知 083045025 67 4 00 700 400 2227 6 96 590 7614 未知 33002318137101 629 5 0 900 30 10 50 3643 7 97 590 3628 草 本 层 未知 0680343026 47 7 00 600 30 30 2429 8 98 590 1817 实验二 森林土壤调查 1 1 地点 地点 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 2 2 时间 时间 2011 年 9 月 28 日 9 00 14 00 3 3 人员 人员 4 4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森林土壤环境特点调查重点采用对照方法进行土壤环境和土壤剖面现场调查 地形 相对高差在 10m 以下 可分为平坦 较平坦 起伏 海拔高度是将海拔仪带到该高处 表盘显示的数字 坡向是指所在的地方对面山坡的朝向 坡度使用测高器即可测定 坡位按照 山脊 上坡 中坡 下坡 山麓划分 选定一个地方进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地剖面的设定位置选定后 即可开始 挖掘 通常挖成 1 5m 2m 宽 0 8m 1m 深度以达到母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中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院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海洋化工领域海水提锶吸附材料技术创新综述
- 2025年海洋能发电与海水淡化技术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海洋能发电设备研发及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 居室装潢承包协议书7篇
- 2025年肿瘤科肿瘤免疫治疗方案设计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安徽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泌尿科手术器械熟练度评测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病毒感染课件
- 涉案财物处置培训
- 卫生院艾滋病培训课件
-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问题链式教学策略研究
- 钢结构拆除施工应急预案范文
- 堆料场安全管理制度
-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护理
- 2025年中国电梯能量回馈单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转包免责协议书
-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25)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