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保健知识_第1页
产褥期保健知识_第2页
产褥期保健知识_第3页
产褥期保健知识_第4页
产褥期保健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褥期保健知识,2,产褥期常见症状及处理,3,产后膳食及营养,4,产褥期护理,5,产褥期为急症的常见与处理,6,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7,产后恢复及产后调养,1,产褥期母体生理变化,第一节:产褥期母体生理变化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通常需要 68 周。一、产褥期母体各系统的变化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1.子宫(1) 子宫复旧(invo1ution of uterus) 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宫内膜再生。,(2) 宫体肌纤维缩复:产后 10d 后,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扪不到宫底,产后 6 周子宫恢复正常,较非孕期子宫稍大(50 /.J 60g) (3) 子宫内膜再生:产后第 3 周,宫腔表面由新生内膜修复;产后第 6 周,全部修复。若此时子宫复旧不良,胎盘附着面血栓脱落,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2. 宫颈宫颈外形(产后 l周)及宫颈内口(产后 10 日)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 4 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因宫颈外口分娩时发生轻度裂伤,多在宫颈 3 时、9 时处,宫颈外口由圆形(未产型) ,变为一字形(己产型) 初、经产妇宫颈比较,3.阴道分娩后阴道腔扩大,素占膜皱裴伸展、消失,产后 3 周重新出现。4. 外阴分娩后外阴轻度水肿,产后 2 3d 消退,外阴伤口 3 /.J 5d 均能愈合。5.盆底组织盆底肌及其筋膜因分娩而扩张或断裂导致盆底松弛,如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可导致阴道壁膨出,甚至子宫脱垂。 (二)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1)产后 3 日内血容量增加 15%/.J 25%,产后 2/.J 3 周恢复至未孕状态。(2) 产褥早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面形成血栓,减少出血。,(3)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逐渐增多;白细胞总数仍高,可达 20x109/L(三)消化系统的变化产后 1r-.; 2d 内常感口渴,但食欲不佳,容易便秘。产后 2 周,胃排空速度即肠蠕动恢复至孕前。 (四)泌尿系统的变化产后最初几日尿量增多,易发生尿游留,女王振期发生的肾孟及输尿管扩张 4 周恢复正常。(五)内分泌系统的变化(1) 雌、孕激素产后 1 周降至未孕水平。(2) 胎盘生乳素产后 6h 已不能测出。(3) 垂体催乳激素:哺乳者产后数日降至60g/L,哺乳时增高:不哺乳者降至 20g/L。,(六)乳房的变化1.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初乳:产后 7d 内分泌的乳汁,含自一胡萝卡素,呈淡黄色,含较多有形物质,质稠。蛋白质(尤其是分泌型 IgA) 含量较多:脂肪及乳糖含量较少,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理想的天然食物。过渡乳:产后 2 周内分泌的乳汁,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及乳糖逐步增加。成熟乳:产后 2 周后分泌的乳汁,呈乳白色,蛋白质含量降低,但脂肪及乳糖含量增多,有助于新生儿体重的增长。2.影响产后泌乳的因素(1) 低雌激素、高催乳激素水平。 (2) 吸吮的刺激。(3) 产妇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 (4) 乳腺管的疏通。,(七)月经的变化(1)不哺乳者产后 6r-.; 10周恢复月经,平均 10周恢复排卵。(2) 哺乳者平均 4 r-.; 6 月恢复排卵,月经恢复前可有排卵。(个别人群可能在恶露结束后隔月恢复排卵) (八)腹壁的变化色素沉着逐渐消退,女王振纹变为银白色。腹壁紧张度于产后 6r-.; 8 周恢复。二、产褥期症状和体征 (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体温多数正常,若产程延长或过度疲劳,24h 内可略升高,一般不超过 380C ,张奶时可达 38. 50C ,但很快下降。2.脉搏略慢,每分钟 60-70 次。,3. 呼吸深、慢,由娃振期的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每分钟 14-16 次。4. 血压平稳,娃高征产妇血压降低明显。 (二)子宫复旧 (1)产后当日,宫底在脐下一指。(2) 产后第一日,因宫颈外口上升至坐骨棘水平,宫底至脐平,以后每日下降 1-2cm。(3) 产后 10 天后子宫降至骨盆腔内。 (三)产后宫缩痛产后宫缩痛发生于产后 1- 2 天内出现,持续 2-d 到自然消失。,(四)褥汗褥汗常出现在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产后 1 周内会好转。(五)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宫腔分泌液等经阴道排出,称恶露口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 4-6 周。恶露排出顺序依次为血性恶露、浆液恶露、白色恶露。1.血性恶露色鲜红,含大量血液,持续 3 天。2.浆液恶露色淡红,似浆液,持续 2 周。3. 白色恶露黠稠,色泽较白,持续约 3 周。,第二节、产褥期常见症状及处理,一、产褥期的概念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规定为 6 周。二、产褥期常见的表现及处理 (一)产后宫缩痛(下腹部阵痛)(3) 葡萄球菌: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二者的致病有显著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外源性感染,很容易引起严重的伤口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存在于阴道菌丛内,引起的感染较轻。葡萄球菌因能产生青霉素酶而对青霉素出现耐药性。,(4) 厌氧性链球菌:以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多见,存在于正常阴道中、当产道损伤时残留组织坏死,局部氧化还原电势低,该菌迅速繁殖,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放出异常恶臭气味。(5) 厌氧类杆菌属:为一组绝对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产色素类杆菌等。此类细菌有加速血液凝固的特点,可引起感染邻近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此外,梭状芽抱杆菌、淋病双球菌均可导致产褥感染,但较少见。支原体和衣原体也是产褥感染的病原体之一。2. 感染来源(1) 自身感染:正常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出现感染诱因时可致病。(2) 外来感染:由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物品等接触患者后造成感染,3. 感染诱因机体对入侵病原体的反应,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任何削弱产妇生殖道和全身防御能力的因素均有利于病原体入侵与繁殖。例如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临近预产期性交、胎膜早破(羊水中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当羊水流失后杀菌作用减弱)、羊膜腔感染、各种产科手术操作、产道损伤、产前产后出血、宫腔填纱、产道异物、产程延长、胎盘残留等,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二)临床表现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分娩时由于会阴部损伤或手术产而招致感染。表现为局部灼热、疼痛、下坠,服性分泌物刺激尿道口出现尿痛、尿频。伤口处感染,缝线陷入肿胀组织内,针孔流脉。阴道与宫颈感染表现为黠膜充血、溃荡、服性分泌物增多,日后导致阴道粘连甚至闭锁。若向深部蔓延,可播散达子宫旁组织,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病原体经胎盘剥离面侵入,扩散到蜕膜后,称子宫内膜炎。感染侵及子宫肌层,称子宫肌炎。子宫内膜炎伴有子宫肌炎。重者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心率快、自细胞增多,下腹部压痛轻重不一,恶露也不一定多而容易被误诊。,3.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病原体沿子宫旁淋巴或血行达宫旁组织,出现急性炎性反应而形成炎性包块,同时波及输卵管系膜、管壁。若侵及整个盆腔,也可形成冰冻骨盆。淋病双球菌沿生殖道教膜上行感染,达输卵管与盆腹腔.形成脉肿后,可以高热不退。4. 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炎症继续发展.扩散至子宫浆膜,形成盆腔腹膜炎,继而发展成弥漫性腹膜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恶心、呕吐、腹胀、检查时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由于产妇腹壁松弛,腹肌紧张多不明显。因腹膜面炎性渗出、纤维素覆盖引起肠粘连,也可在直肠子宫陷凹形成局限性服肿,若服肿波及肠管与膀脱可出现腹泻、里急后重与排尿困难。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能发展成慢性盆腔炎而导致不孕。,5. 血栓性静脉炎类杆菌和厌氧性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在血流燎滞或静脉壁受损的基础上、细菌分泌肝素酶分解肝素,促成凝血。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上述细菌时引起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可累及卵巢静脉、子宫静脉、倍内静脉,憾总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常为单侧性,患者多于产后 1-2 周,继子宫内膜炎之后出现寒战、高热、反复发作,持续数周,不易与盆腔结缔组织炎鉴别。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病变多在股静脉、脑静脉及大隐静脉,出现弛张热。下肢持续性疼痛,局部静脉压痛或触及硬索状,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习称N股自月中用。但有的病变轻深而无明显阳性体征,彩色超声多普勒可以探出。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多继发于盆腔静脉炎或周围结缔组织炎。,6.脓毒血症及败血症当感染血栓脱落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脓毒血症,出现肺、脑、肾脏肿或肺栓塞而致死。若细菌大量进入血循环并繁殖形成败血症,可危及生命。 (三)预防产褥感染轻者影响健康,重则危害生命,因此,必须谨防,孕产妇应注意以几方面:1.产前纠正贫血,补充营养,尽可能控制身上存在的感染灶:最后两个月停止一切阴道治疗,尤其是阴道冲洗:孕期避免性交,尤其是最后两个月内更应禁忌,也不能盆浴。2.产时临产以后,应抓紧时间休息,尽量进食和饮水:若饮食摄人不足,必须接受静脉补充。,3. 产后产后汗多,下身又有恶露不断流出,因此必须注意清洁卫生。除洗澡和揩身外,必须每天用温开水洗涤外阴 1-2 次,尤其在大便后。卫生巾勤换。产褥期间,特别在恶露尚未干净时,绝对不能性交,因此时子宫里的创面尚未愈合,性交会带入细菌使子宫发炎,也会使恶露淋漓不净。况且,会阴和阴道裂伤的疤痕犹新,过早性交必然引起疼痛,甚至裂开和感染。 (四)护理1.多休息1.临床表现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产后 1-2d 出现,持续 2-3d 自然消失。相当一部分产妇对子宫缩复感觉不明显,有些产妇在产后头 2-3d 给婴儿喂奶时,由于子宫收缩会感觉到下腹部阵痛,这属于生理现象。经产妇多见。,2.处理方法建议使用当归腹痛宁滴丸口服。 (二)恶露产后在子宫复旧过程中,坏死的蜕膜、血液和宫腔渗出物等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恶露分为以下三种:1.血性恶露产后前 3d ,恶露中含血液较多,色鲜红,有时伴小血块,持续 3-4d ,带有血腥味。如血性恶露时间过长,常表示子宫复旧不良。需要到医院就诊或口服益母草膏或生化颗粒。2.浆液性恶露产后 3-4d 开始,出血明显减少,恶露由鲜红色变为淡红色。常持续 7-10d 。3. 白色恶露产后两周以后,出血停止,恶露变成白色,持续 2-3 周,(三)子宫复旧胎儿娩出后,胎盘排出体外,子宫缩小,子宫底降至脐平或脐下一指水平,以后每日下降 1-2cm,产后 lOd 后子宫降入骨盆腔内,6 周时恢复到正常大小。子宫复旧的速度与产妇的身体及精神状况、分娩方式、胎产次、产程的长短及分娩情况、是否哺乳、子宫有无感染及有无胎盘组织残留等有关处理方法:口服益母草膏或生化颗粒、生化汤等。 (四)排尿困难产后 5 日内尿量明显增多,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产后 6h 内应排尿,有些产妇由于对会阴伤口疼痛有一定的顾虑而影响排尿,或因习惯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而影响排尿,从而可能会引起尿潴留。,处理方法: (1)产后尽可能多喝水或汤,以促使排尿。(2) 自然分娩者可下地去卫生间。(3)听水流声刺激排尿、用热水熏会阴部或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口周围诱导排尿:下腹正中放置热水袋,按摩膀胱,刺激膀胱收缩。(4) 针灸关元、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5) 康复按摩。(6)上述方法均无效时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12d。,(五)便秘产后胃肠道激素需 12 周方能恢复正常,产后腹壁及盆底肌张力下降,肠蠕动减弱,下床活动少,食物中缺乏纤维素,易发生便秘。处理方法:产后初期多喝水及汤类,可进食半流质及软质饮食,每天进食适量新鲜蔬菜及水果,可适量进食粗粮,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人,预防便秘。如果无效者,可采取口服缓泻剂、开塞露塞肛等。 (六)发热产后 24h 内有些产妇由于产程较长、体力消耗、过度疲劳而体温会有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24h 即可以恢复正常:产后 34d,由于乳腺的肿胀、疼痛,也可能会有体温的升高,称为泌乳热,一般持续 416h,体温即下降,这些都属生理现象。,1.产后发热的原因(1) 呼吸系统感染: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2) 泌尿系统感染: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腰痛,严重者出现高热、寒战及肋脊部疼痛,尿液检查有红细胞和白细胞。(3) 急性乳腺炎:体温常超过 39持续高热,并有乳房的红、肿、胀痛(4) 药物热:应用青霉素及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后表现为非特异性的体温升高,产妇一般情况良好,停药后体温恢复正常。(5) 产后体温升高尤其要注意是否有产褥感染。2. 产褥感染的预防(1) 加强孕期保健及卫生宣教,临产前 2 个月避免性生活、盆浴,及时治疗妇科炎症。 (2) 待产室、产室及各种器具定期消毒。(3) 提高接产技术,严格无菌操作。 (4) 产褥期保持会阴清洁。(5) 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七)乳房胀痛乳腺管排出不畅,乳汁在乳房内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