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文言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以周,故不怠 重:严格B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缺陷,过错C其待己也廉 廉:少,意谓要求低D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已:已经2.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占小善者率以录, B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C求其所以为舜者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D。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3 下列各项对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似乎离开“原毁”的题旨在阐述,实则是树起正面的楷模,说明要根除诽谤的产生,就要向古之君子学习待己、待人的态度。B选文第二段直接触及“毁”的题意,摆出了“毁”的具体表现,谴责了“今之君子”嫉善妒能的恶劣行径,论证比第一段深入一层。C选文从对象上将“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对比,从内容上将“待人”和“待己”对比,为下文论述“毁”的根源作了充分的铺垫。D选文第一段通过对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正确态度的分析,阐述了本文的正题,第二段探求谤毁之源的对象是“今之君子”的态度,对第一段起到了恰如其分的衬托作用。(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19分)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中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D.动之军法从事 动:招致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常为诸县之最 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未尝辄敢出门 诣阙请留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 B. C. 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译文:_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译文:_2、 古诗鉴赏(2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 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濬: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8、这首诗首联、颔联叙述“王濬伐吴”这一史实,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尾联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0、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分) 11、请结合全诗分析“羁绪”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三、名句默写(6分)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左迁至蓝关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且与李白行路难里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 。(2)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 。(3)无题中寓情于景,以春光易逝,人力对此无可奈何来渲染离情,极写伤别沉痛心情和缠绵的相思之苦的诗句是: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永远的陈寅恪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利文,1921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他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云祥又问:“他都有些什么著作?”梁答:“也没有什么著作。”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曹云祥同意了。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装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件皮袍。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可他一概谢绝。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他是一位“怪人”。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此举虽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汇报学习情况。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羡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胡适曾说:“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傅斯年也说过:“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B王国维可以说是坚守民族文化而死,向王国维先生遗体告别时,学生们三鞠躬,而陈寅恪三跪九叩,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依然无法与陈寅恪相提并论,这既是帮助陈寅恪顺利执教清华的理由,也是诚心之言。D文章灵活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E作者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这句话,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进行了褒扬。(2)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何作用?(6分) (3)通过本文的介绍,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分) (4) 文章结尾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结合全文,谈谈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以及对你的启示。(8分) 五、语言表达运用(9分)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让我们徜徉其中,含英咀华,尽情感受遥远的馨香,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B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来捐助社会公益,这与国内许多富豪漠视慈善事业、细大不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C衡水二中张子涵同学,满怀激情,焚膏继晷,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为学校争得了荣誉。D好文章就应该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令人听来阅耳,读来顺口,不至于佶屈聱牙,给人以不快之感。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B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C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D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包头市棚户区时,“光屁股男孩”意外走红。今年2月12日,男孩子父亲高俊平在向总理写信汇报迁入新居的喜讯后收到李克强总理的回信。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学解中的“国子先生”是唐代对国子博士的尊称,文中为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学博士。唐代主管教育的机构为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负责教学。B原毁中“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中的“君子”是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与劝学中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意思是一样的。C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D进学解中的“名一艺”是指能治一种经书。儒家以六经为六艺,一艺则为一经。儒家六经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写作(60分)17.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高二月考三语文答案2015.11一、(一)1、【答案】【解析】D项“已”是程度副词“太、甚”之意。(选项全部出自课本注释)2、【答案】【解析】A.动词,擅长/名词,优点。定语后置标志/放在句中,引出原因。C.都是“的原因”D.称赞/相称。3、【答案】D【解析】选。“阐述了本文的正题,第二段探求谤毁之源的对象是“今之君子”的态度,对第一段起到了恰如其分的衬托作用”错。第二段是本文的正题,第一段对第二段起了一个衬托作用。(二)4、【答案】D【解析】动:动不动,总是常常。课内迁移:进学解“动辄得咎”5、【答案】D【解析】采用排除法, “未尝辄敢出门”是表明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故排除A和C,而“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6、【答案】C【解析】文中是两句话,第一句:“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第二句:“逃犯纷纷来自首。而选项“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的表述把两句杂糅到一起,并且“只能躲藏流亡”的表述也不当。7、【答案】赵君实和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的。(深相交结、令长、指麾各1分,大意分,共分)馆陶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去安家的的有几百户。(庶、合、因、从而各1分,大意分,共分)【解析】【译文】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静,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对老百姓较为恭敬。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能忍受。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经常用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馆陶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去安家的的有几百户。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何必这样痛苦。”士兵们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2、 (一)答案:、运用了对比手法。一“下”一“收”,一“沉”一“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濬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之下不堪一击的这一段历史。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诗人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主题思想。9、 诗人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感慨不尽之意寄于言外。表达了作者对藩镇割据势力的讽刺。往日的军事堡垒西塞山,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恰似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它们最终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10、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 以“羁绪”领起全篇。11、情感: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 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12(1) 答案: B、 D(B “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错; D 没有“心理描写”)(答对一个选项给 2 分,两个都答对给 5 分) (2)参考答案: 这段对话交代了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的陈寅恪如何得以执教名校清华的原委;学术大师梁启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极力推荐, 从侧面突出了陈寅恪治学的严谨和学养的深厚;梁启超的评价也为作者在后文进一步凸显陈寅恪的治学境界和学术成就做出了铺垫。 (3)参考答案: 陈寅恪富有诗人气质, 是一个纯正的学者; 陈寅恪治学严谨,在教学中勤勉认真,堪称学生的楷模; 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通,独树一帜; 陈寅恪为人多情重义,对友朋情真意切,对后学的奖掖提携不遗余力; 陈寅恪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5 点写出 3 点即可给满分) (4)参考答案: 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陈寅恪在中国历史学术、 文化方面所进行的深刻探究,都是卓尔不群的, 创造出至高的成就和辉煌的业绩。 他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他表现出拯救民族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以上 4 点答出 3 点即可得 6 分 启示: (2 分) 今天的我们应该把陈寅恪作为为人治学的楷模, 摆脱功利的心态和浮躁的作风,志存高远,学求博深,继承并光大中国的文化传统, 使中国学术的血脉得以承传, 使中国学人的风尚得以赓续,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名句默写:12.(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5、 语言表达运用(9分)13.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四个成语全部出自课文进学解,考查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A.含英咀华比喻琢磨、领会诗文的精华。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与语境不符。C.焚膏继晷gu: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膏,灯油;晷,日影)。.佶屈聱牙:(文章)读起来不顺口(佶屈:曲折;聱牙:拗口。)也作诘屈聱牙。14. 【答案】【解析】A项正确。B 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逻辑语序不当,前后两个分句语序应调换。应改为“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D偷换主语,应改为“在李克强总理视察包头市棚户区时”。15. 【答案】【解析】项原毁中“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中的“君子”是指“旧时贵族阶级士大夫”,劝学中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是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两者并不相同。6、 写作(60分)【范文】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 “奇奇,起来了!再不起要迟到了。”“奇奇,吃点早饭吧,在学校好有精力上课。”“奇奇,在学校多喝水。”妈妈的唠叨声不绝于耳,真是烦!公交车站,车来了,一群人蜂拥而上。几个青年把本来站在前排的我挤回了路边。没素质!好不容易上了车,透过人间的缝隙,看向窗外,却只见两个骑车的人在争执,看那架势,马上就要动起手来。我不再看,心里暗暗说:没修养!新闻中又播放“小悦悦”事件了。十八位路人的漠然,让人心寒却不意外。前几日还听说有人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钱的事。各种媒体拼命宣扬“雷锋精神”,我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e学堂播放课件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My friends第4课时(Let's talk Lets play)说课稿 人教PEP
- exe课件提取教学课件
- 第5课 静物画有声(说课稿)-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
- 信念阿成课件
- 2025年血液透析并发症考试试题及答案
- etiquette课件教学课件
- 信号知识培训内容
- 6.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说课稿-生物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 电力工程施工进度及安全保障措施
- GB/T 19973.2-2025医疗产品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2部分:用于灭菌过程的定义、确认和维护的无菌试验
- 装修合同意向协议书
- 鸡蛋分拣培训课件
- 2024年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浙江省家庭居室装饰装修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21版)
- 安全隐患整改回复单
- 桂林旅游学院新生入馆教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2024年国家宪法日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小学五年级家长会-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