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说课稿_第1页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_第2页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_第3页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_第4页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并序琵琶行并序 说课稿说课稿 琵琶行并序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A 教材简析 琵琶行 并序 是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必修3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学习的是唐代诗歌 共七首诗 琵琶行 并序 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 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 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 千古 绝喝 诗歌主题鲜明 人物形象生动 抒情真切细腻 具有深刻 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B 教学目标 全日制普通高中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明确要求我们 在阅读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 感受文学形象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 术技巧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诗 歌鉴赏的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和单元教学要求 结合本课特点 我 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目标 了解文学常识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品味主旨句 同是 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内涵 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 者 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2 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用比喻 通感 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 培 养学生诗歌 音乐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3 情感目标 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新 社会的感情 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 培养学生 高尚的道德情操 C 教学重点难点 高一学生 对中国沧桑历史的实际体验有所欠缺 不容易理解封建 社会推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因此 我把体会主旨句的内涵 认识封 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文成功之处是通过听者 的感受来描写音乐 而音乐很难描摩 因此我把鉴赏音乐作为教学 的难点 D 课时安排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 我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突破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主要突破教学难点 二 说学生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 他们已有初步的文 言知识的积累 已具备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主体意识 参与意识更为强烈 这为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因素 三 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水平特点 我觉得学生对文意的疏通应该没有问题 可 以布置他们课前预习 进而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如 左迁 明年 因为 凡 言等 课堂中 为了指导学生领会主旨句的内涵和感受 音乐与语文 情感融为一体的特点 结合课件 我将采用激趣法 情境教学法 诵读法 问导法和讨论点拔法 四 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 我引导学生通过听 读 思 议 写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以提高学生的听说 读写能力 五 说教学习过程 一 营造氛围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新课导入得法 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我 课前先给学生播放 高山流水 的曲子 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 然 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 高山流水 遇知音的故事 激发学 生的兴趣 继而引出话题 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时也偶遇 一位知音 并深深地被知音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发出 同是天涯沦 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概叹 著名的 琵琶行 并序 由此 写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诗文 二 介绍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课前我要求学生查找关于作者的资料 拿到课堂中进行交流 而后 我补充强调 行 的诗体 作者的作品 前期 秦中吟 新 乐府 讽喻诗 后期 长恨歌 琵琶行 感伤诗 和本文的写 作背景 三 整体感知 把握感情基调 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动画配乐朗读 通过音乐的熏陶 声情并茂的朗 读 形象逼真画面的感染 把学生带到了白居易 琵琶行 的氛围 之中 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 这就为学生鉴赏诗 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解读身世遭遇 突破教学重点 1 诱导点拨 领悟主旨 首先 向学生提出问题 本文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两个人物形象 文中用哪句话将这两个人物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学生很容易找出诗 文中的主旨句 继而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诗人会发出 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样的哀叹 到底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 之处 以这个问题来让学生体会主旨句的内涵 为了完成这个学习 任务 我设计了一个对联题 引用诗中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 作为 上联 要求学生根据琵琶女与诗人的共同点填写下联 接着让学生 分组讨论 教师进行点拨 最后让学生展示答案 点拨时我抓住诗 人 琵琶女前后生活变化来引导 1 都由京都漂泊沦落到浔阳 下联 异地相逢泪涟涟 2 都有由荣至衰的凄凉落寞之感 下联 共怀世间愁郁情 3 在这人生际遇中 他们一个赋诗 一个吟 曲 都是由感而发 下联 吟曲赋诗总关情 4 音乐把他们的曲 与文联系起来 下联是 共奏人间悲凉曲 在点拨的过程中 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理解烘托 对比的表现手 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力 体会了主旨句的内涵 琵琶女被玩弄 被侮辱的歌妓形象已跃然纸 上 于是我让学生总结其形象 2 体会作者的人性美 认识黑暗的会现实 我设计两个问题 身为仕徒阶级的诗人 把自己的命运同下层社会 妇女的命运联系起来 体现诗人怎样的品格 敢于冲破封建门第 观念 同情下层人民的进步思想 具有高尚情操 才华横溢的诗人 在官场上难觅知音 受排挤 从而暴露出什么问题 统治阶级不 容贤良 排斥异己 压抑人才 从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 人性美和对黑暗社会的认识 进而要求学生谈谈生活在新社会中的 感触 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五 品味音乐 突破教学情意 1 品读诗中意 首先让学生找出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 第二段 来齐声朗读 接着 请学生找出该段中自己最能读出诗人感情的句子进行示范朗读 同 学们就在你读我评的互相交流中完成诵 读指导任务 而且也进一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在这基础上 我让学生欣赏两个经典画面 荻花瑟瑟 与 千呼 万唤始出来 犹如琵琶半遮面 渲染氛围 再播放富有 婉转流 畅 沉咽稳重 间歇顿挫 激越高昂 的旋律变化特点的几段琵琶曲 请一位同学伴着琵琶曲 朗诵该段 其他同学闭目倾听 进一步感受音乐 诗文 感情融为 一体的特点 2 解读乐中情 在上面朗读训练的基础上 我要求学生根据听后感受 分组讨论以 下问题 音乐的描写中体现了怎样的旋律变化 请你用熟悉的乐曲 或某个场面的描写来再现 在这个变化的旋律中又饱含琵琶女 诗 人怎样的情绪变化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 积累 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 想象联想能力 相信同学们倾听 了富有旋律变化的琵琶曲的伴读下完成第一个问题并不困难 而假 如学生能用熟悉的乐曲或场面来再现诗中音乐的旋律变化 那么体 会诗人 琵琶女那种 喜悦 忧愁暗恨 高亢激越的情绪变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 点 3 把握音乐的描写技巧 对于这一点 我是这样引导的 诗人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音乐 之美 这问题并不难 也许学生会很快找出用比喻 叠词的手法来 对音乐进行正面描写 而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 这环境来对音乐作侧面烘托 此外 诗中 间关莺语花底滑 这一 句还采用了通感的修辞 这点学生可能不易把握 我将让学生回忆 朱自清的 荷塘月色 中采用通感的修辞的两个句子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和 光与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以此来启发 引导学生 六 课堂小结 同学们 正是在相同的境遇中 在琵琶曲的感染下 诗人找到了知 音 发出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 写下了这篇优美感 人的 琵琶行 七 扩展提升 作业 1 请同学们鉴赏 李凭箜篌引 中音乐描写的技巧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