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开发利用方案_第1页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开发利用方案_第2页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开发利用方案_第3页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开发利用方案_第4页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开发利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 开发利用方案开发利用方案 二 00 七年三月 1 目目 录录 1 概况 1 1 1 目的任务 1 1 2 位置和交通 2 1 3 自然地理 2 1 4 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4 1 5 以往地质工作及地质勘查程度评述 5 1 6 矿区范围及相邻矿关系 7 1 7 资源储量现状及开发利用现状 10 1 8 本次工作及质量评述 12 1 9 建矿条件 12 2 产品需求状况 13 2 1 市场需求状况 13 2 2 产品类别与用途 14 2 3 产品价格分析 14 3 矿区地质概述 14 3 1 矿区地质 14 3 2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18 3 3 可利用矿产资源储量及评述 21 4 矿山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 22 4 1 矿山经批准核实资源储量 可采储量 22 4 2 矿井建设规模 22 4 3 矿井服务年限 22 5 矿井开采方式与开拓方式 23 5 1 矿井开采方式 23 5 2 矿井开拓方式与工业广场选择 24 6 矿井开拓推荐方案 24 6 1 开采顺序 首采水平及采区 24 2 6 2 矿山主要井巷布置 25 7 采矿方法及回采工艺 26 7 1 采矿方法 26 7 2 回采工艺 26 7 3 矿井及工作面生产能力验证 27 8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29 8 1 供电系统 29 8 2 矿井提升与地面运输 30 8 3 矿井通风 32 8 4 矿井防排水 37 9 矿井安全 40 9 1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及通风管理措施 40 9 2 瓦斯防治与安全监测 43 9 3 防灭火 防尘措施 94 9 4 顶 底 板管理措施 99 9 5 防治水方案 100 9 6 机电设备管理措施 101 9 7 劳动安全措施 106 9 8 矿山救护 108 10 环境保护 109 10 1 地质环境保护及地灾防治措施 109 10 2 环境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110 11 概略技术经济评价 111 11 1 矿井建设投资估算 111 11 2 生产成本估算 112 11 3 利润及投资回收期 112 12 简要结论 113 12 1 结论 113 12 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14 3 主主 要要 附附 图图 图序号图号图 名比例尺 11 地形地质及井上下对照图 1 5000 22 1 1 1 地质剖面图 1 5000 32 2 2 2 地质剖面图 1 5000 42 3 3 3 地质剖面图 1 5000 53 1 K3煤层储量估算平面图 1 5000 63 2 K2煤层储量估算立面图 1 5000 73 3 K1煤层储量估算立面图 1 5000 84 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1 2000 95 1K2煤层开拓系统及采区巷道布置图 1 5000 105 2K3煤层开拓系统及采区巷道布置图 1 5000 116 1K2煤层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 1 5000 126 2K3煤层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 1 5000 137回采工作面采煤方法图 示意图 148工业广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示意图 4 主主 要要 附附 件件 1 编制单位资格证书 2 委托书 3 合同书 4 业主承诺书 5 编制单位承诺书 6 采矿许可证 7 煤炭生产许可证 8 安全生产许可证 9 企业营业执照 10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 11 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书 12 渝煤监管 2009 8 号文 13 渝府 2009 2 号文 14 渝国土房管发 2010 134 号文 15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划定矿区范围批复 2008 248 号文 16 渝地矿协储核审字 2010 101 号文 17 渝国土储审备字 2010 134 号文 1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登记表 19 煤尘及自燃鉴定报告表 20 重庆市万盛区矿业权实地核查外业抽查意见 0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 开发利用方案开发利用方案 1 1 概概况况 1 11 1 目的任务目的任务 按渝府 2009 2 号文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属于我市 资 源整合矿井 之一 由青华龙叫煤矿与原下湾煤矿和万平煤矿进行 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后的生产规模规划为 9 万吨 年 其资源整合后 的矿区范围由重庆市国土房管局 2008 248 号划定 根据国土资源 部 2009 第 17 号公告和渝国土房管发 2009 351 号文精神 由重庆 市南桐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于 2010 年 3 月进行了本矿矿业权实地核查 经万盛区国土房管局检查和重庆市矿业权实地核查专题工作组验收 了成果 发现矿山主井筒等附属设施保护范围不在采矿权登记和划 定矿区范围内 因此 按照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矿 业权实地核查数据更新和换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渝国土房管发 2010 134 号 的要求 重新编制 开发利用方案 调整矿区范围 编制开发利用方案符合规定 为此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特 委托重庆一三六地质队编制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开发利用 方案 本次工作的目的是为采矿权申请人办理采矿权变更登记提供在 开发中保护矿产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的技术依据 主要任务为 根据矿井占有煤炭资源及赋存条件 编制开发利用方案 1 调查矿井生产状况 矿区范围内采矿权设置与周边矿山的关 系 对矿山自然环境保护提出相应的措施 论证矿井生产规模和进行经济技术分析 初步确定矿井主要的生产系统 初步选定矿井安全生产设施和设备及制定矿井安全措施和劳 动安全的措施 对本方案作出概略技术经济评价 为圈定矿井井筒等附属设施提出调整矿区范围建议等 1 21 2 位置和交通位置和交通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相对于万盛城区方位 215 直距 8 公里 属于重庆市万盛区青年镇湛家村龙叫社 矿井主斜井井口 依据重庆市南桐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于 2010 年 5 月进行了本矿矿业权 实地核查实测为 X 3190677 430 Y 36387999 468 1980 年西安坐 标 Z 565 807m 地理坐标 东经 106 51 09 北纬 28 49 36 矿区有公路与桃青公路相接 距青年镇 3 5 公里 距万盛区 23 公里 距重庆市区约 130 公里 桃青公路与川湘公路相接于南桐支 路 交通十分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 1 31 3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1 3 1 地形地貌 2 矿区地处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 以侵蚀 剥蚀型低山斜 坡地貌为主 矿区总体上南东高 北西低 地形坡角 5 20 一 般 8 横向冲沟较发育 冲沟纵向坡度 8 切割深度 2 5m 大气 降水大多沿冲沟排出矿区 最高点位于矿区南侧无名顶 标高 810 90m 最低点位于主斜井附近 标高 541 10m 相对高差 269 80m 矿区内旱地多 植被较发育 龙叫煤矿 图1 1 420000 交通位置图 107 00 106 30 28 40 29 00 矿区专用铁路 打通镇 28 40 29 00 107 00 106 30 三万铁路 万南铁路 南川区 江津市 渝黔铁路 速 高 黔 渝 210国道 桐元 羊磴 岭 公 鸡 贵州省 贵 州 省 省 州 贵 山 公 太 凤凰山 1182 笔架山1048 1362花尖山 莲石 夏坝镇 万兴 古南镇 紫荆 紫荆 河坝镇 贾嗣镇 高歇镇 杜市镇 南龙 横山 金桥 石莲 羊角 土台镇 盖石镇 篆塘镇 郭扶镇 永新镇 新盛镇 乐兴镇 隆盛镇 景星 三江镇 丁山镇 镇紫镇 东溪镇 石壕镇 渝阳煤矿 安稳镇 赶水镇 扶欢镇 关坝镇 青年镇 石角镇 蒲河镇 南桐镇 万东镇 丛林镇 永城镇 三角镇 万盛区 綦江县 綦 万 高 速 1 3 2 气象水文 本区属大陆性亚热带气候 温和潮湿 多云雾和雨 即使在夏 3 季 也时有云雾缭绕于山峦间 最大年降雨量为 1319 1mm 1971 年 最小年降雨量为 819 2mm 1969 年 平均年降雨量为 1071 3mm 雨量分布一般 6 9 月份丰富 为雨季 12 月至次年 2 月 雨量较小 历年一次日最大降雨量 131 4mm 1975 年 9 月 19 日 延续 15 时 44 分 年最高气温 42 2 2006 年 8 月 15 日 最低气温 1 7 1975 年 12 月 15 日 年平均 18 9 左右 5 9 月平均气温 在 20 以上 气候较炎热 其余各月气温一般在 10 上 下波动 尤以 12 月至次年 1 月气温低 较为寒冷 每年 1 2 月份为霜冻期 冬季有短暂积雪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和常年性地表河流一条 仅发育 2 条季 节性冲沟 对矿井基本无影响 地表水以季节性溪流为主 地表溪 流由东向西汇聚到矿区西侧流出矿区汇入兴隆河 该河下游的常年 水位 300m 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区内河流水系属长江水系 1 3 3 地震 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该区地震 运动加速度 0 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0 35s 根据 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 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 1 41 4 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 4 1 编制依据 委托书及合同 采矿许可证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更 4 新和换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渝国土房管发 2010 134 号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及审 查意见书 渝地矿协储核审字 2010 101 号文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 2008 248 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 渝煤监管 2009 8 号 渝府 2009 2 号文 收集的相关资料 1 4 2 执行的技术标准 渝地矿协 2008 第 011 号 小型煤矿开发利用方案编写提纲 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GB50399 2006 煤矿安全规程 2010 年修订版 建筑物 水体 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煤行管字 2000 第 81 号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 19 号 煤矿防治水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8 号 1 51 5 以往地质工作及地质勘查程度评述以往地质工作及地质勘查程度评述 1 5 1 以往地质工作 1 1986 年 10 月 四川省煤田地质公司一三六地质队提交了 四川省南桐矿区兴隆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1987 年 10 月 原四川 5 省储委以川储决字 1987 14 号决议书审查批准表内煤炭资源储量 A B 级 24260 千吨 C 级 43950 千吨 D 级 1860 吨 万盛区青华龙 叫煤矿位于兴隆井田地表浅部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的勘查工作 基 本查明了井田内主要地质构造 可采煤层层数 厚度及煤质情况 初步查明了含水层层位 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 导水性等水文地质 条件 2 2008 年 8 月重庆 136 地质队提交了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 叫煤矿划定矿区范围申请报告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 2008 248 号划 定矿区范围批复批准划定 3 2008 年 9 月重庆 136 地质队提交了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 叫煤矿煤炭资源核实报告 渝地矿协储核审字 2008 196 号核实 了煤炭资源储量 122b 为 2046Kt 其中 K1煤层 225kt K2煤层 19kt K3煤层 1802kt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和渝国土储审字 2008 255 号予以备案 4 2009 年 1 月重庆 136 地质队提交了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 叫煤矿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复核报告 并经市地环总站组织的 专家审查通过 划定矿区范围内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2l K1 K2 K3煤层适宜开采 5 2010 年 9 月重庆 136 地质队提交了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 叫煤矿煤炭资源核实报告 经渝地矿协储核审字 2010 101 号文 核实了煤炭资源储量 122b 为 1535 Kt 分煤层为 K3煤层 1262 Kt K2煤层 29 Kt K1煤层 244 Kt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和渝国土储 6 审字 2010 134 号予以备案 1 5 2 地质勘查程度评述 由于矿井已开采多年 属原国家勘探的矿区范围内 又有生产 实际揭露资料 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质量 开采技术条件等已查明 矿区地质勘查程度相当于勘探 1 61 6 矿区范围及相邻矿关系矿区范围及相邻矿关系 1 6 1 矿区范围 现采矿权范围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始建于 1966 年 镇属企业 1994 年底有偿转让给青年煤焦有限公司 其企业性质为股份制企业 现 为私营企业 总投资约 950 万元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位于 南桐煤田兴隆井田内 于 2009 年 12 月换发了采矿许可证 有效期 2009 年 12 月至 2010 年 12 月 证号 C5000002009041130018345 开采标高 750 330m 开采煤层为 K1 K2 K3煤层 矿区面积 0 7805km2 根据国土资源部 2009 第 17 号公告和渝国土房管发 2009 351 号文 由重庆市南桐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于 2010 年 5 月进 行了本矿矿区矿业权实地核查 经万盛区国土房管局检查 重庆市 矿业权实地核查专题工作组验收 将矿区 1954 年北京坐标系转换成 了 1980 年西安坐标系 详见附件 矿区范围由 8 个拐点坐标圈定 见表 1 表 1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采矿权拐点坐标 点号1954 年北京坐标系点号1980 年西安坐标系 7 纵坐标 X横坐标 Y纵坐标 X横坐标 Y 131918943638684713191837 80436386772 436 231919913638669323191934 80536386618 433 331925103638717033192453 81936387095 438 431928003638668043192743 82136386605 426 531914253638575053191368 78736385675 419 631912813638604563191224 78636385970 426 731917203638636773191663 79736386292 428 831916263638655583191569 79736386480 433 备注 开采标高 750 330m 面积 0 7085km2 开采煤层 K1 K2 K3煤层 已划定矿区范围 按渝府 2009 2 号文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属于我市 资 源整合矿井 之列 由青华龙叫煤矿与原下湾煤矿和万平煤矿进行 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后的生产规模规划为 9 万吨 年 其资源整合后 的矿区范围由重庆市国土房管局 2008 248 号划定 开采标高为 780 330m 开采煤层为 K1 K2 K3煤层 矿区面积 1 2299km2 由 8 个拐点圈定 根据国土资源部 2009 第 17 号公告和渝国土房管 发 2009 351 号文精神 由重庆市南桐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于 2010 年 5 月进行了本矿矿区矿业权实地核查 经万盛区国土房管局检查 重庆市矿业权实地核查专题工作组验收 将矿区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转换成了 1980 年西安坐标系 详见附件 并发现矿山井筒等附属 设施保护范围不在采矿权登记和划定矿区范围内 拐点坐标详见下 表 表 2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划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1954 年北京坐标系1980 年西安坐标系 点号 纵坐标 X横坐标 Y 点 号 纵坐标 X横坐标 Y 131925063638717813192449 81936387103 438 8 231922153638713323192158 81336387058 439 331911723638637333191115 78736386298 433 431908043638598343190747 77636385908 428 531908983638584053190841 77736385765 425 631912793638604363191222 78636385968 426 731914153638573373191358 78636385658 418 831928093638667483192752 82136386599 426 备注 开采标高 780 330m 面积 1 2299km2 开采煤层 K1 K2 K3煤层 本次建议调整矿区范围 根据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 更新和换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渝国土房管发 2010 134 号 的要求 建议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调整如下表 表 3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调整后矿区范围坐标 1980 年西安坐标系 拐点 纵坐标 X横坐标 Y 坐标调整情况 13192449 81936387103 438 不变 23192158 81336387058 439 不变 33191115 78736386298 433 不变 43190747 77636385908 428 不变 53190841 77736385765 425 不变 63191222 78636385968 426 不变 73191358 78636385658 418 不变 8319202436386107 新增拐点圈定主井等 9319215336385946 新增拐点圈定主井等 10319221036385993 新增拐点圈定主井等 11319208636386149 新增拐点圈定主井等 123192752 82136386599 426 原 8 拐点不变 备注 调整后 矿区面积由 1 2299km2增大为 1 2453km2 开采标高为 780 330m 不变 开采 K1 K2 K3煤层不变 1 6 2 相邻矿关系 本矿建议调整矿区范围后原来矿权相邻关系不变 其东侧浅部 9 为煤层露头 无相邻矿井 无矿权资源纠纷 其南侧与重庆市万盛 区昌隆煤矿平面相距约 50m 无矿权资源纠纷 其西侧深部与市属 国有兴隆井田基建重庆联创煤业公司 无矿权资源纠纷 其北侧与 重庆市万盛区红伟煤矿平面相距约 40m 无矿权重叠及资源纠纷 详见图 2 龙叫煤矿划定矿区范围 红伟煤矿 昌隆煤矿 龙叫煤矿调整后的范围 龙叫煤矿采矿权范围 图 2 青华龙叫煤矿相邻矿关系示意图 1 71 7 资源储量现状及开发利用现状资源储量现状及开发利用现状 1 7 1 资源储量现状 矿井拟开采煤层倾角一般 37 38 属倾斜煤层 据渝地矿协 储核审字 2010 101 号文核查矿区范围内截止 2010 年 7 月保有资源 储量 K1 K2 K3 煤层 122b 1535kt 其中 K3煤层 1262kt K2 煤层 29kt K1煤层 244kt 并经渝国土储审字 2010 134 号备案 详见下表 4 6 表 4 K K3 3煤层储量估算结果表煤层储量估算结果表 单位 千吨 10 块段及 类别 块段边界 水平标高 m 倾角 煤厚 m 平面积 103m2 容重 t m2 基础储 量 kt 1 122b东矿界 采空区 505 410382 5518 071 3579 2 122b2 剖面线 采空区 505 410372 5551 151 35220 3 122b2 剖面线 采空区 505 410372 8527 471 35132 4 122b2 剖面线 东矿界 410 330372 5599 191 35428 5 122b1 剖面线 2 剖面 线 410 330382 9557 051 35288 6 122b南矿界 1 剖面线 410 330382 8523 491 35115 小 计1262 表 5 K K2 2煤层储量估算结果表煤层储量估算结果表 单位 千吨 块段及 类别 块段边界 水平标高 m 倾角 煤厚 m 平面积 103m2 容重 t m2 基础储 量 kt 1 122b1 剖面线 3 剖面线 410 330370 3449 661 3529 小 计29 表 6 K K1 1煤层储量估算结果表煤层储量估算结果表 单位 千吨 块段及 类别 块段边界 水平标高 m 倾角 煤厚 m 平面积 103m2 容重 t m2 基础储 量 kt 1 122b南矿界 2 剖面线 410 330370 8099 191 35134 2 122b2 剖面线 北矿界 410 330380 8080 541 35110 小 计244 1 7 2 开发利用现状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始建于 1966 年镇属企业 1994 年 底有偿转让给青年煤焦有限公司 其企业性质为股份制企业 现为 私营企业 总投资约 950 万元 企业法人代表 石万华 资源整合 后设计生产能力 9 万吨 年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 矿井主斜井井口坐 标为 X 3190677 430 Y 36387999 468 1980 年西安坐标 Z 565 807m 矿井已经生产多年 主要的井巷工程已经形成 如 505 410 平巷等 主斜井和回风平硐局部地段断面偏小 需扩 大断面方能满足扩建后运输 通风需要 目前该矿 410m 标高以上 除 K3煤层外大部分已开采完毕 走向长壁采煤法 采用放炮落煤 11 金属摩擦支柱支护顶板 前进式开采 分列式机械抽出式通风 水 泵抽排井下水 主要运输大巷采用 5 吨蓄电池机车 回采工作面运 输巷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 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煤层煤质较 好 主要供发电用煤 矿井已经形成生产系统 巷道支护为砌拱 金属支护 顶板管理一般采用局部充填法 井巷工程大部分能利用 需要进行调整完善 基本满足要求 1 81 8 本次工作及质量评述本次工作及质量评述 受业主的委托 2010 年 8 月重庆一三六地质队先后组织地质 采矿 通风 机电 环评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对重庆市万盛区青 华龙叫煤矿矿区范围的生产 经营情况 矿区范围地形 地貌 开 采的外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调查核实工作 并收集了矿方提供 的地形图 矿区供水 供电 采掘系统布置及生产经营现状等方面 的基础资料和图件 核实了本方案所依据基础资料 本次工作收集的资料客观 真实 可信 可满足矿井开发利 用方案编写要求 1 91 9 建矿条件建矿条件 1 9 1 矿井工业广场选址 该矿为资源整合矿井 本次设计充分利用矿井原有的地面设施 和井巷 对矿井原有主斜井 风井 主平硐等井筒进行改造后予以 利用 工业广场布置于主平硐井口附近 经改造后能满足生产需要 工业广场地形坡度较陡 地势相对狭窄 但靠近公路 地面交通运 输条件较好 交通方便 12 1 9 2 交通 通讯 供水 供电 该矿所产煤炭采用汽车经桃青公路外销 也可采用汽车运至谷 口河火车站由三万铁路外运销售 矿井运煤外运车辆充足 有固定 的联系车辆运输煤炭 煤炭运输条件可满足矿井扩建需要 该矿供行政办公使用的电话就近接入通信网交接箱 选用CR 95D 848 型矿用程控调度总机1 台 供生产调度用 井下通过安全栅 成为本安型通信 地面的通风机房 低压室 值班室使用该程控交换 机的直通供电用户作为调度单机 井下通信由主平硐敷设二根HUYAV 10 2 0 8 型电缆 在井下用联络电缆将两根电缆相联接构成迂回 通道 当任一电缆出现故障时 可迅速转接保证井下主要电话的通信 选用CB 2C11 型本安自动按键话机作为井下 采煤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 暗斜井下车场 水泵房 运输大巷 石门 总回风巷 绞车硐室和 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中明确要求的地点等的固定通信 设 立醒目的电话标志 并标明调度 救援等重要电话号码 保证畅通 矿井井下生产用水水源 水源取自矿区中部的龙叫沟 经处理 后进入地面高位蓄水池 通过专用水管输送至地面生产生活用水及 井下供消防防尘用 以满足防尘洒水和消防用水的要求 矿井采用双回路电源 一回路电源由綦南关坝变电站采用 10kV 线路供电 供电线路长 4 2km 作为主要电源 二回路由南桐电站 6kV 电源作为保安电源 供电线路长 6km 直接接入在矿井工业广场 配备的变压器中 供全矿生产生活用电 基本满足要求 13 2 2 产品需求状况产品需求状况 2 12 1 市场需求状况市场需求状况 重庆市为西南地区工业重镇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对 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煤电作为我市主要能源之一 重庆对煤炭的 需求不断的增大 万盛区作为我市的主要电煤基地 随着我市经济 发展高速增长 是煤的需求量逐步增大 因此 预测煤炭市场前景 比较乐观 2 22 2 产品类别与用途产品类别与用途 根据国家标准 GB T15224 2004 煤炭质量分级 三煤层均为中 灰 高硫 高热值无烟煤 煤质较好 由于矿井开采的各煤层均为 高硫煤 对设备及环保均不利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煤炭产品的销 售 需经洗选脱硫后利用 或采取配煤措施 降低商品煤的含硫量 以满足市场需要 该矿生产规模较小 不单独设洗选厂 产品方案主要为原煤直 接销售 原煤以碎块粉末状为主 块状较少 为了保证煤炭质量 设计在地面煤仓设置固定筛筛选和人工选矸 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块煤资源 推荐采取通过人工 拣选生产部分块煤作业工艺 2 32 3 产品价格分析产品价格分析 该矿生产的煤炭产品由矿井直接销往用户 矿井与用户之间已 14 形成长期供销关系 价格较为稳定 矿井产品方案主要为原煤直接 销售 根据矿井提供的资料 原煤综合售价为 320 元 t 按矿井正 常生产年份计算该矿年销售额 2880 万元 预计年净利润近 700 万元 3 3 矿区地质概述矿区地质概述 3 13 1 矿区地质矿区地质 3 1 1 地层 矿区出露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 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下 统茅口组 区内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 二叠系次之 而第四系的残 积物堆积层分布于沟谷之处 为砂和砾石组成 现由新至老叙述于 下 第四系全新统 Q4 杂色 主要为残坡土 平均厚 2 1m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 T1f 共分为五段 其中一 三 五段 为灰色薄至中厚层泥灰岩 间夹杂色钙质及泥质页岩 二 四段主 要为紫色页岩 含少许钙质页岩 该层平均厚 172m 三叠系下统玉龙山组 T1y 由紫色钙质 泥质页岩组成 间 夹约 1 5m 厚的灰岩 该层平均厚 136m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P3c 岩性为深灰色厚层及薄层状显晶质 灰岩 平均厚 61m 分为二段 长兴二段 棕灰色 中厚层状石灰岩 组织细密 坚硬 质较 纯 亦具有沥青质臭味 含燧石结核 厚 31m 15 长兴一段 黑灰色 薄层或中厚层石灰岩 偶含燧石结核 富 含沥青质 分布不均 锤击有臭味 内夹落薄层沥青质页岩 厚 30m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3l 主要为灰深灰色泥岩 砂质泥岩 粘土泥岩 细粒砂岩 石灰岩和煤组成 厚 80m 与下覆地层呈假 整合接触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 P2m 为灰 棕灰色厚层状石灰岩 上部 有一燧石结核层 与煤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厚 175m 二叠系中统栖霞组 P2q 深灰 黑灰色 厚层状石灰岩 含 沥青质重 锤击有沥青味 含燧石结核 产腕足类及蜒科化石 厚 45m 详见地层综合柱状图 3 1 2 构造 矿区处于川东褶皱带向川鄂湘黔隆褶带之过渡地区 接龙场大 背斜西翼 见构造纲要图 3 呈一单斜构造 煤岩层走向为 N40 E 矿区范围内倾向 295 315 一般 310 倾角 35 42 一般 38 未发育次级褶皱 根据采掘揭露 矿区范围内未发现大 的断层 揭露有落差一般小于 2m 的小断层 以压扭型断层为主 其 对矿井开采影响小 矿区内地质构造简单 16 图 3 构造纲要图 1 200000 3 1 3 煤层及煤质 煤层特征 该矿的可采煤层为 K1 K2和 K3三层煤 K3煤层赋存于龙潭组中上部 距离 K2煤层一般为 23m 全区可 采 矿区范围煤层厚度 2 40 3 00m 一般厚 2 70m 倾角 35 42 一般 38 煤层结构简单 不含夹矸 为单一煤层 硬度中等 为较稳定煤层 为全区可采的中厚煤层 K2煤层赋存于龙潭组中部 距离 K1煤层一般为 13m 矿区范围 内煤层厚 0 25 0 45m 一般厚 0 35m 倾角 35 42 一般 38 煤层结构简单 不含夹矸 为单一煤层 为不稳定的局部可 采煤层 K1煤层赋存于龙潭组下部 矿区范围内煤层厚 0 75 0 85m 一般厚 0 80m 倾角 35 42 一般 38 煤层结构简单 不含 17 夹矸 为单一煤层 为较稳定的全区可采的薄煤层 煤岩特征 K3煤层特征以亮煤为主 金刚光泽 细条带状结构 质软 松 散 结构简单 层状构造 K2煤层特征以亮煤为主 暗煤次之 层状 似金属光泽 松散 K1煤层特征以亮煤为主 金刚光泽 细条带状结构 质软 松 散 结构简单 层状构造 煤质特征 根据 四川省南桐矿区兴隆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煤质资料各煤 层 外观黑色 参差状断口 条带状结构 层状构造 亮煤为主 暗煤次之 内 外生裂隙发育 煤岩类型属半亮型 根据 四川省南桐矿区兴隆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煤质资料 其 主要煤质指标见表 7 表 7 主 要 煤 质 指 标 表 成份 煤层 水份 灰份 挥发份 全硫 发热量 MJ Kg K3 1 5817 689 663 4929 19 K2 1 2222 569 964 1825 13 K1 1 1621 279 854 2027 7 该矿所采煤层为中灰 高硫 高热值无烟煤 可作为火力发电 用煤 氮肥用煤 18 3 23 2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3 2 1 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体 矿区属低山地形 无大的地表水体 只有 2 条季节性冲沟 区 内无河流 堰塘及汇水洼地 冲沟在矿区内横切地层的冲沟呈 V 字 型沟谷较发育 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容易排泄 不利于地下水的 补给 地表水对开采影响不大 含 隔 水层 矿区内含水层主要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和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石 灰岩 均为岩溶裂隙含水层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主要为泥岩 砂质 泥岩 结构致密 孔隙 裂隙不发育 起隔水作用 视为隔水层 矿井充水因素 矿井充水因素主要有以下 4 个 现分述如下 1 含水层水 前述之茅口组 长兴组石灰岩为矿井直接充水岩 溶裂隙含水层 而 K1煤层底距茅口组仅 7m 含水层水对矿井开采有 一定影响 2 老窑 采空区水 矿井浅部有老窑 矿井采空区面积较大 因此 老窑 采空区水是矿井充水因素之一 老窑 采空区水对矿 井开采有一定影响 3 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矿井充水的补给条件 它通过采空区 塌陷裂隙渗入井下 雨季矿井涌水量有所增大 对矿井充水有一定 影响 19 4 地表水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 只有 2 条季节性冲沟 冲 沟较发育 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 地表水以季节性溪流为主 对矿 井充水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 矿井是以煤层顶底板岩溶裂隙水为主的充水矿床 充水通道则主要是采矿产生的塌陷裂隙及导水裂隙 水文地质类型 中等 矿井涌水量 根据调查 上部最大涌水量 40m3 h 正常涌水量 20m3 h 根据 水文地质比拟法公式如下 预计矿井未来正常涌水量 49m3 h 最大 涌水量 94m3 h sF SF QQ 0 式中 Q 预计涌水量 m3 h Q0 现涌水量 m3 h F 开采至 330m 水平采空面积 1 23km2 S 开采至 330m 水平水位降深 120m F 现采空面积 0 71km2 S 现水位降深 120m 3 2 2 矿井瓦斯 根据 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万盛区煤矿 2009 年度矿井瓦 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 渝煤监管 2009 8 号 矿井为煤与 瓦斯突出矿井 根据该矿及邻近矿井 南桐矿区的相关资料 矿井 开采的 K3煤层为突出煤层 K1煤层为弱突出层 K2煤层为无突出煤 20 层 设计将 K2煤层作为上保护层先行开采 K1 K3煤层作为被保护 层开采 3 2 3 煤尘爆炸 根据 四川省南桐矿区兴隆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煤尘爆炸性鉴 定资料 K1 K2 K3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 3 2 4 煤层自燃发火倾向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2003 年 12 月 9 日提供的本矿 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 K3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二类 属自 燃煤层 另据 四川省南桐矿区兴隆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煤炭自燃 倾向性等级鉴定资料 K1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二类 属自燃煤层 K2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三类 属不易自燃煤层 3 2 5 煤层顶 底板工程稳定性 K3煤层顶板 直接顶为黑色砂质页岩 含黄铁矿呈条带分布 层理清晰 平整完好属 类 厚 6 6m K3煤层底板 为灰色或灰黑色砂质页岩 薄层铁砂岩 直接底 灰色砂页岩 伪底为粘土岩 含植物根化石及黄铁矿结核 厚 4 4m K2煤层顶板 伪顶为 0 10m 的炭质页岩 直接顶为深灰色钙质 泥岩及厚层状石灰岩 平整完好属 类 厚 4m K2层底板 上部为灰色粘土岩 下部为灰色 深灰色砂泥岩 砂页岩 含黄铁矿结核 厚 3 5m K1煤层顶板 直接顶为深灰色钙质页岩 含黄铁矿晶粒 老顶 为中厚层状石灰岩 稳定性好不易垮落 易于管理 属 类 21 K1煤层底板 褐色铝土岩 含大量黄铁矿结核及植物根化石 下部为灰白色铝土角砾岩 其厚 4 66m 综上 矿井申请开采的 K1 K2 K3煤层顶板多为泥岩 砂岩 底板多为泥质粉砂岩 细砂岩或粉砂岩 顶底板较为稳定 易于管 理 K1煤层顶板为炭质或钙质泥岩 稳定性较好 易于管理 直接 底为铝土泥岩 结构致密 但遇水膨胀 易发生底鼓 不易管理 老底为为茅口组石灰岩 稳定 易于管理 顶板管理方式为全部垮 落法 3 2 6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根据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复 核报告 结论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矿区范围内 K1 K2 K3煤 层适宜开采 3 33 3 可利用矿产资源储量及评述可利用矿产资源储量及评述 据渝地矿协储核审字 2010 101 号文核实了矿区范围内截止 2010 年 7 月保有资源储量 K1 K2 K3 煤层 122b 1535kt 其 中 K3煤层 1262kt K2煤层 29kt K1煤层 244kt 详见 1 7 1 并经渝国土储审字 2010 134 号备案 为可利用资源储量 该报告 基本查明了含煤地层时代及矿山地质构造形态 矿山矿权范围内可 采煤层层数及可采范围 储量计算方法正确 数据基本可信 矿区 范围内煤层资源储量反映基本清楚 基本满足编制开发利用方案要 求 22 4 4 矿山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矿山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 4 14 1 矿山经批准核实资源储量 可采储量矿山经批准核实资源储量 可采储量 4 1 1 矿山经批准资源储量 据渝地矿协储核审字 2010 101 号文核查矿区范围内截止 2010 年 7 月保有资源储量 K1 K2 K3 煤层 122b 1535kt 其中 K3 煤层 1262kt K2煤层 29kt K1煤层 244kt 并经渝国土储审字 2010 134 号备案 4 1 2 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可采储量为矿井保有煤炭资源储量 122b 1535kt 扣除 估算得永久煤柱损失 122b 154kt 采区回采率 K1 K2煤层取 85 K3煤层取 80 则可采储量为 1118kt 4 24 2 矿井建设规模矿井建设规模 4 2 1 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设计工作日为 330 天 每天三班作业 二采一准的作业方 式 4 2 2 矿井建设规模 据渝府 2009 2 号文批复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资源整合 生产规模为 9 万吨 年 4 34 3 矿井服务年限矿井服务年限 按照划定的井田边界 根据矿井地质构造和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保有地质储量和外部运输 供电 供水 市场销售等因素 依照投 23 资少 出煤多 经济效益好的原则 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9 万吨 年 矿井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 T Q A k 式中 T 矿井服务年限 a Q 矿井可采储量 kt A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kt a k 储量备用系数 取 1 4 矿井服务年限 T Q A k 矿井服务年限 1118 90 1 4 8 9 a 综上所述 矿井资源整合生产规模为 9 万吨 年后 可服务 8 9 年 矿井现有各系统井巷工程大部分能利用只需要部分改造和增加 部分设备后 同时 在采煤工艺上加以改进和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基 本能满足设计建设规模 因此 矿井建设规模选择 9 万吨 年既符合 相关要求 又较为基本合理可行 5 5 矿井开采方式与开拓方式矿井开采方式与开拓方式 5 15 1 矿井开采方式矿井开采方式 矿井的煤炭资源赋存于地下较深处 无论是从环境保护 开采 技术条件等方面 还是从经济的角度分析 其开采方式只适宜采用 地下开采 24 5 25 2 矿井开拓方式与工业广场选择矿井开拓方式与工业广场选择 5 2 1 厂址选择 重庆市万盛区青华龙叫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 现工业广场已经 形成 外运道路畅通 水源充足 且原有平硐和地面工业广场的设 施扩建后均可用 所以仍沿用原有的工业场地 不再另外选址 5 2 2 开拓方式 本矿井为现有生产矿井 开采标高为 750 330m 矿井采用 斜井开拓 为利用原有的主斜井 其标高为 565 807 m 一级落平 标高为 410m 二级落平标高为 330m 作为主暗斜井作为进风 提煤 提矸 提材料设备之用 利用原有主平硐标高 560 185 m 作为行人和运输材料之用 沿茅口灰岩布置有 410m 标高和 505m 标高水平茅口大巷作为运输 行人之用 并用运输石门与各煤层 各采区连通 作为开采时进风 运输 行人之用 其中上一水平 阶段 的岩石集中运输大巷兼作底板瓦斯抽放巷 并作为下一水 平 阶段 的专用回风巷 各采区沿茅口灰岩布置有溜煤上山 材 料上山 一巷双用 中间有隔板分开 其中溜煤上山有溜煤眼与各 煤层各采面相连 作为运煤之用 采区材料上山兼作行人之用 行 车时不行人 在矿井中部沿 K1煤层底板布置有 410 618m 标高 回风巷 与 618 910m 风井相联 作为矿井回风之用 6 6 矿井开拓推荐方案矿井开拓推荐方案 6 16 1 开采顺序 首采水平及采区开采顺序 首采水平及采区 6 1 1 开采顺序 根据该矿的实际情况 本次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开采顺序为先开采 25 K2煤层为保护层 再开采 K3煤层和 K1煤层 并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 行开采 6 1 2 开采水平及采区的划分 根据龙叫煤矿的矿井开拓布置现状和可采储量 煤层的走向的 实际情况 本次方案确定在开采范围内划分为二个水平开采 即将 410m 标高以上划为一水平 410 330m 标高为二水平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水平划分 矿井开采区范围划为四个采区 410m 标高以上划分为两个采区 410 330m 标高划分为两个采区 按矿井划分的采区统一编号 一水平为三 四采区 二水平为五 六采区 采区内划分为两个阶段布置 采用双翼开采 6 26 2 矿山主要井巷布置矿山主要井巷布置 6 2 1 现有巷道 1 主斜井口标高 565 807m 一级落平标高为 410m 二级 落平标高为 330m 为进风 提煤 提矸 提材料设备之用 2 原有主平硐标高 560 185 m 作为行人和运输材料之用 3 沿茅口灰岩布置有 410m 标高和 505m 标高水平茅口大 巷作为运输 通风 行人之用 4 在矿井中部沿 K1煤层底板布置有 410 618m 标高回风 斜井 与 618 910m 风井相联 作为矿井回风之用 其中上一水平 阶段 的岩石集中运输大巷兼作底板瓦斯抽放巷 并作为下一水 平 阶段 的专用回风巷 6 2 2 设计巷道 26 1 设计在 K2煤层二水平五采区 须布置人行上山 330m 410m 标高 并与材料上山 溜煤上山连通 作为五采区各 区段进风 已有石门与 330m 标高茅口运输大巷连通 运输 行人 回风之用 在上阶段 370m 410m 标高布置 1251 回采工作面作为 首采工作面 2 设计在 K3煤层一水平三采区 须布置人行上山 410m 505m 标高 并与材料上山 溜煤上山连通 作为三采区各 区段进风 已有石门与 410m 标高茅口运输大巷连通 运输 行人 回风之用 在上阶段 460m 505m 标高布置 1331 回采工作面作为 首采工作面 7 7 采矿方法及回采工艺采矿方法及回采工艺 7 17 1 采矿方法采矿方法 根据该矿煤层赋存状况 矿井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 采区后退式开采 采用此方法 既能有利于通风及顶板管理 又能 发挥低耗 低成本的优势 7 27 2 回采工艺回采工艺 7 2 1 采面布置 根据该矿的实际情况 本次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开采顺序为先 开采 K2煤层为保护层 再开采 K3煤层和 K1煤层 并按从上到下的 顺序进行开采 因此 确定 K2 K3各煤层各开采一个回采工作面 作为首采工作面 K2煤层为 1251 采面 K3煤层为 1331 采面 见开 27 拓图 回采工作面编号第一顺序位为水平编号 第二顺序位为煤 层编号 第三顺序位为采区编号 第四顺序位为回采工作面编号 7 2 2 顶板管理 采区回采率 矿井年工作日 330d 三 八作业制 两采一准 两班采煤 一班准备 两个首采面循环进度均为 0 8m 日推进度 1 2m K3煤 层采面回采率均为 95 K1和 K2煤层采面回采率均为 97 7 2 3 落煤方法及工作面运输 因本矿所采煤层属薄 中厚煤层 工作面生产能力小 为减少 原煤矸石含量 提高煤质 本次资源整合设计采用电煤钻打眼放炮 落煤 采煤工作面采用人工攉煤 工作面内煤炭用溜槽自溜 区间 运输巷采用矿车运输 7 2 4 工作面回柱放顶 工作面回柱采用机械回柱 7 37 3 矿井及工作面生产能力验证矿井及工作面生产能力验证 7 3 1 采煤工作面主要技术参数 根据龙叫煤矿现开采具体情况 矿井布置二个回采面能达到设 计生产能力 即 K2 K3各一个回采面 1 K2煤层首采工作面为 1251 一个回采面 回采面平均垂高 40m 平均倾角 38 斜长 65m 因 K2作为 保护层 不留煤柱 煤厚 0 35m 每循环推进度 0 8m 日推进度 1 2m 年推进度 396m 3 K3煤层首采工作面为 1331 回采面 28 回采面平均垂高 45m 平均倾角 37 斜长 75m 在 505m 标 高回风巷留 8m 护巷煤柱 在 460m 标高运输巷留 6m 护巷煤柱 则 采面实际斜长 61m 平均煤厚 2 50m 每循环推进度 0 8m 日推进 度 1 2m 年推进度 396m 7 3 2 采煤工作面年生产能力计算 产量计算公式 Q b L M d c 式中 Q 年产量 t b 工作面斜长 m L 年推进度 M 工作面采高 m d 煤层容重 1 4t m3 c 采面回采率 97 95 K2煤层 Q 65 396 0 35 1 35 0 97 11797 t K3煤层 Q 61 396 2 50 1 35 0 95 77450 t 两个回采面共计生产原煤为 89247t 掘进煤按回采量 5 计算为 4462t 则矿井的年产量合计为 93709t 能达到或超过设计生产能力 通过上述计算 矿井扩建投产初期安排二个采面同时生产 年 生产能力方可满足矿井 9 万吨 年的设计生产能力要求 且留有一定 富余 矿井 K3煤层采面和其余薄煤层采面配采时 采面单循环产量 较大 可采取降低循环推进度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