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第1页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第2页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第3页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第4页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 化智慧 对于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 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起着重 要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为切实搞好这一 工作 特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初步时期 学习目的还未明确 学习习惯正处于 逐步形成的阶段 但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求知欲望很高 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 我发现本 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 在古诗的朗诵 欣赏和背诵 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 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 的文化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 借此时机 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 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 是我省义务 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册共有 26 课 包含 经典驿站 人物长廊 名胜 游踪 和 艺术乐园 四个单元 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 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 原创经典 感怀名人志士 游历名山胜水 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 旨在使民族文化 得以血脉相承 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从而陶冶情操 开启心智 提升智趣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激发爱国情感 培养民族气节 内容具有活动性 趣味性 本册教材内 容如下 1 经典驿站 学习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 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 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2 名人长廊 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 领悟其智慧 风骨 胸怀和操行 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 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3 名胜佳境 展示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主要包括 山文 化 和 水文化 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 艺术乐园 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 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这学期我们只学前两部分 三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 篇或段 能大体了解其意思 2 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诵读等活动 能结合教材插图理解诗文大意 获得初步的情感 体验 3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 民俗风情 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 4 初步了解绘画 书法 建筑等艺术形式 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5 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名人 名胜古迹等 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 尝试参加校内 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6 逐步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7 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 生活中讲文明 讲礼貌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 篇或段 大体了解其意思 2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 民俗风情 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 3 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 生活中讲文明 讲礼貌 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初步具有诚实守信 关心他人的意识 难点 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 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 风骨 胸怀和操行 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 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 了解齐鲁文化遗产 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 文化内涵 五 教学措施 1 教学形式多样化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而教师讲解 时而学生讲故事 时而读书 讲歇后语比赛等各种形式相结合 集体 小组 个人展示等交 错进行 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 营造浓厚的探索实 践氛围 3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 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 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 节和人生信念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 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 5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六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等 七 教法学法 自学法 感情诵读法 点拨法 讨论法 八 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 上学期学习 1 14 课 下学期学习 15 27 课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 唐诗 1 南园十三首 其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诗人李贺的有关资料 2 能够理解这首诗 3 能够体会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理解并背诵古诗 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学习资源 国学启蒙 课件 唐诗三百首 过程设计 一 猜一猜 诗鬼 是谁 二 多媒体展示李贺的资料 三 多媒体播放 南园十三首 其一 学生感受气氛 四 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五 分组进行朗读比赛 六 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借景抒情的诗 七 背诵古诗 理解并背诵古诗 了解借景抒情的诗的特点 国学启蒙 课件 唐诗三百首 总结反思 学生对古诗理解的不是很熟练 但是能进行熟练地背诵 对于同样借景抒情的诗 了 解的不多 作业练习 搜集借景抒情的诗或是有关李贺的其他古诗 2 无题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 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中两个 难 的含义以及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 泪始干 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 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 自由读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 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 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 寄情深微 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 美 二 教学过程 1 导入 2 作家 作品简介 3 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 读完课文后 独立思考理解 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 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 思考问题 1 无题 有几种情况 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 从 丝 的注释看 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 三 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 解释 晓 的意义 注意 鬓 的音 义 5 蓬山 是目的地 还是出发点 注意句式倒装 6 殷勤 意义 古今异义 5 学生讨论 核对 检查自读习惯 反思学习方法 6 选生讲 教师补充 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无题 诗经 乐府诗很多 说无题 真正的 题 是什么 文章写的角度 前四句是 5 6 句是 用了什么手法 与 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 7 请大家分组讨论 1 诗中 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句诗中的两个 难 的含义 2 如何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诗的本意 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 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学过这首诗后 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 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 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8 赏析参考资料 9 欣赏歌曲 相见时难别亦难 感受意境 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 3 问刘十九 教学目的 1 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认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3 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寒冷的冬夜要下雪了 我备了酒 生起了火炉 你能来喝一杯吗 不仅诗歌如此 同样拥有这般自然而诚恳的美丽的还有散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二 整体感知 王维官至右丞 天宝三载 朝政由奸丞李林把持 有才能的人和敢谏诤的人 纷纷受 到压制 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 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 于是他便在蓝田购 买了辋川别业 每到休假之时 就来到这里 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裴迪曾是王维辋川别业 的常客 也是他寄情山水的同道 他们经常一起 浮舟往来 弹琴赋诗 品尝山林隐逸生 活的乐趣 天宝三年的腊月末 裴迪在家中温习经书 准备去应科举考试 王维居住在辋川 别业颇有孤独之感 便写了一封信给裴迪 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这封信就是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 注释及印发的参考资料 阅读全文 学生朗读 教师正音并纠正错误的断句与节奏 三 品读课文 理解 文中有诗 诗中有画 的风格 请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一问题 小组探究 全班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阐 述 可结合绘画的构图色彩等结合文章做适当引导点评 学生自行朗读 在朗读中请学生品味 文中有诗 诗中有画 的风格与韵味 四 深入阅读 感悟以 深趣 融贮禅趣 学生较难理解 以老师讲授为主 作此拓展意在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王维作为 诗佛 的独特风格 由于受到母亲的影响 王维从小与佛教 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心灵浸染了 佛教清静无为的色彩 其诗作或直接阐释禅理 或渗透禅趣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中的禅趣主要表现为王维所极力营造的一种得意忘言的 深趣 意象空灵 境界清幽 呈现出一种闲澹冷寂的氛围 请学生欣赏朗读视频 感悟文章以 深趣 融贮的禅趣 学生朗读 教师小结 五 布置作业 4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 塞上听吹笛 的原文及译文 2 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 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 读原文 学生初步感知 2 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 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 进行自学 三 温馨点击 读读 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 活动广角 1 背诵古诗 2 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 欣赏李白 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五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六 教学反思 5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 读原文 学生初步感知 2 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 二 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 进行自学 三 温馨点击 读读 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 活动广角 1 背诵古诗 2 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颀 古从军行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六 教学反思 二 宋词 6 生查子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 生查子 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 读原文 学生初步感知 2 学生了解欧阳修 二 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 进行自学 三 温馨点击 读读 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 活动广角 1 背诵这首词 2 欣赏崔护 题都护南庄 3 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六 教学反思 7 望江南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 望江南 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 读原文 学生初步感知 2 学生了解苏轼 二 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 进行自学 三 温馨点击 读读 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 活动广角 1 背诵这首词 2 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3 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五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六 教学反思 8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 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 读原文 学生初步感知 2 学生了解辛弃疾 二 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 进行自学 三 温馨点击 读读 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 活动广角 1 背诵这首词 2 搜集辛弃疾其他的作品 3 搜集辛弃疾抗金爱国的故事 五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六 教学反思 9 诉衷情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陆游及其 诉衷情 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 读原文 学生初步感知 2 学生了解陆游 二 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 进行自学 三 温馨点击 读读 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 活动广角 1 背诵这首词 2 搜集其他爱国诗人的作品 3 搜集和陆游同年代的诗人 五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六 教学反思 10 扬州慢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姜夔及其 扬州慢 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 读原文 学生初步感知 2 学生了解姜夔 二 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 进行自学 三 温馨点击 读读 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 活动广角 1 背诵这首词 2 欣赏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3 背诵 五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六 教学反思 三 元曲 1 寿阳曲 渔村夕照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 寿阳曲 渔村夕照 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 读原文 学生初步感知 2 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 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 进行自学 三 温馨点击 读读 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 活动广角 1 背诵这首曲子 2 欣赏 天净沙 秋思 3 背诵 五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六 教学反思 2 南仙吕傍妆台 无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李开先及其 南仙吕傍妆台 无题 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 读原文 学生初步感知 2 学生了解李开先 二 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 进行自学 三 温馨点击 读读 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 活动广角 1 背诵这首曲子 2 课外找三首描写边塞的元曲并填好表格 3 背诵 五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六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名人长廊 四 蔡文姬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蔡文姬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 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 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对蔡文姬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 活动广角 1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蔡文姬是怎样写作 悲愤诗 的 2 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蔡文姬的书 领略她的优秀品质吧 3 在班上开个故事会 讲讲自己所知道的蔡文姬的故事 四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 与同学交流 教学后记 五 教学反思 五 陶渊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 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 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对陶渊明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 活动广角 1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陶渊明是怎样辞官归隐的的 2 让我们再去读一读陶渊明的 归去来兮辞 领略他的优秀品质吧 3 了解陶渊明作品的成就 四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 与同学交流 五 教学反思 六 李白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 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李白诗 上李邕 春夜宴桃花园序 体会李白的性格特点 二 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对李白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 活动广角 1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白是怎样上当的 2 有感情的朗读 上李邕 春夜宴桃花园序 3 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 与同学交流 五 教学反思 七 杜甫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教学过程 一 阅读人物剪影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杜甫诗 客至 体会杜甫的性格特点 二 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对杜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 活动广角 1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杜甫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 有感情的朗读 秋兴八首 其一 3 了解杜甫草堂 4 查阅资料 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 与同学交流 五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名胜佳境 八 三孔 1 孔府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 一 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 五柏抱槐 李隆基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二 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 活动广角 1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东阳撰写 的对联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 有感情的朗读 秋兴八首 其一 3 了解杜甫草堂 4 查阅资料 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 与同学交流 五 教学反思 2 孔林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孔林 教学过程 一 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张说诗 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二 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 活动广角 1 与同组的同学说思堂上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2 查阅资料 了解有关孔林的典故 四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 与同学交流 五 教学反思 3 孔庙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孔庙 教学过程 一 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乾隆皇帝及郭沫若诗句 二 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对孔庙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 活动广角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金声玉振坊图和文的关系 四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 与同学交流 五 教学反思 九 长江 1 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印象 教学过程 一 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杨基诗 长江万里图 李之仪词 卜算子 二 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对李之仪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 活动广角 1 背诵李之仪的 卜算子 2 学唱 长江之歌 四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 与同学交流 五 教学反思 2 巴山蜀水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长江上游诗 教学过程 一 阅读诗画揽胜 了解长江上游是巴蜀之地 欣赏赞美三峡的诗 渡荆门望楚 唐 陈子昂 上三峡 唐 李白 二 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欣赏陈毅诗句 三 活动广角 1 对照地图查找三峡景区 2 了解流来观的图片及对联 3 整理描写三峡的古诗文 四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 与同学交流 五 教学反思 3 古楚风光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长江中游的名胜 教学过程 一 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苏轼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崔颢诗 黄鹤楼 二 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对两首诗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 活动广角 1 背诵苏轼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崔颢诗 黄鹤楼 2 写下 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朗读毛泽东 水调歌头 游泳 四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 与同学交流 五 教学反思 4 吴越音韵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长江下游 教学过程 一 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赵维烈 南乡子 登燕子矶 杨慎 临江仙 二 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对万里长江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 活动广角 1 背诵王安石的 泊船瓜洲 为诗配画 2 搜集三首与南京 扬州 镇江这三处地方有关的古诗词并朗诵给同学和老师听 四 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 与同学交流 五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艺术乐园 十 谜语 1 字谜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字谜的特点 组成形式 培养对字谜的兴趣 搜集部分字谜 教学过程 一 艺海拾贝 猜两个谜语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 潘 何 兵书三卷桥边授 忍字百篇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