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吸收2学时_第1页
食物的消化吸收2学时_第2页
食物的消化吸收2学时_第3页
食物的消化吸收2学时_第4页
食物的消化吸收2学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物的消化吸收食物的消化吸收 消化:是指食物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由大分子逐渐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机械消化 : 靠消化道运动把大块食物磨碎。化学消化 :靠消化液里的消化酶把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可被直接吸收利用。 吸收:是指消化后的小分子被胃肠道吸收到体内为机体利用的过程。西瓜籽的旅途西瓜籽的旅途 姗姗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这粒西瓜籽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 “酸雨 ”;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口腔 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肠腺唾液腺肝脏 胃腺胰腺 消化腺 唾液腺流入的部位 口腔胰腺胰腺胆囊十二指肠胃肠腺肠腺肝脏肝脏胃腺胃腺小肠小肠小肠肝脏分泌的胆汁暂时贮存于胆囊中,最终将通过胆管流入十二指肠。一、口腔的消化一、口腔的消化 1、唾液的分泌:主要由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分泌。 2、唾液的性状:无色无味近中性的低渗液体。 3、唾液的成分: 99.5%为水分,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 4、唾液的作用:1)湿润和溶解食物,引起味觉;2)清洁和保护口腔;3)使食物合成食团,便于吞咽;4)对淀粉可进行简单的分解,分解为麦芽糖。由此可以看出,食物在口腔主要进行机械性消化和少量化学性消化。二、胃的消化和吸收二、胃的消化和吸收 1、胃液的分泌:主要是由胃腺的各种细胞分泌的。 2、胃液的性状: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 ph值 0.91.5 , 1.52.5L/d 。 3、胃液的成分: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壁细胞分泌粘液 -颈粘液细胞分泌 4、胃液的作用:1)胃蛋白酶原的作用:本身无活性,在盐酸的作用下可转换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把蛋白质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2)盐酸的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维持酸性环境;抑菌和杀菌;入肠后可促进胆汁、胰液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3)内因子的作用:促进 VitB12的吸收。内因子缺乏会引起 VitB12吸收不良,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食物在胃中主要进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和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吸收功能很弱,仅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三、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三、小肠的消化和吸收 是消化和吸收最重要的阶段 胰液:1、胰液的分泌: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的。2、胰液的性状: ph值为 7.88.4 , 12L/d3、胰液的成分: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4、胰液的作用:1) 碳酸氢盐: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为小肠内的消化酶提供适宜的 ph环境( 7-8)。2)胰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3)胰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甘油等。4)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本身无活性,前者被肠激活酶激活;后者被胰蛋白酶激活,两者共同分解蛋白质。 胆汁:1、胆汁的分泌:由肝细胞分泌产生。2、胆汁的性状:具有苦味的有色液体,直接分泌的胆汁金黄色或橘棕色,弱碱性( ph值7.4);胆囊储存和浓缩过的胆汁颜色变深,为深绿色。弱酸性( ph值 6.8), 8001000ml/d。3、胆汁的成分:水分、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等,不含消化酶。4、胆汁的作用:胆盐可降低脂肪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以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有利于脂肪消化;胆盐与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结合,可形成水溶性的复合物,有利于吸收。 小肠液1、小肠液的分泌:是由肠粘膜中的小肠腺分泌的。2、小肠液的性状:弱碱性, ph值 7.6, 13L/d。3、小肠液的成分:水分、电解质、粘液、免疫球蛋白、肠激酶和小肠淀粉酶。4、小肠液的作用:1)粘液:保护肠粘膜免受胃酸的侵袭和机械性损伤;2)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3)小肠淀粉酶:分解淀粉。小肠的吸收功能:1、小肠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小肠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 1)小肠有许多皱襞、绒毛和微绒毛(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2)丰富的毛细血管, 只有一层很薄的上皮细胞(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3)小肠长,且有多种消化液(食物停留时间长,有利于消化营养物质)2、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形式:1)被动转运:被动扩散 -无需载体、不消耗能量,顺化学梯度转运脂溶性、小分子的物质。易化扩散 -需特异性蛋白质载体、不消耗能量,顺化学梯度转运非脂溶性或亲水物质。滤过作用 -依靠胃肠腔内的压力把水分和其他物质滤入血液。渗透 -渗透压高的一侧从渗透压低的一侧吸收水分。2)主动转运:需特异性蛋白质载体、消耗能量,逆化学梯度转运物质。3、小肠主要吸收的物质: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4、大肠的消化和吸收、大肠的消化和吸收 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主要是吸收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大肠液由大肠腺分泌,富含粘液,能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 大肠内富含细菌,能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多种毒性物质;还能利用大肠内容物产生人体必需的某些维生素。纤维素纤维素蛋白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水、无机盐、维生素须消化后被吸收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不能被消化糖类的消化糖类的消化 开始于口腔 再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中的消化酶进一步消化为葡萄糖。淀粉 麦芽糖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酶 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 从胃开始,并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中的消化酶进一步消化为氨基酸。蛋白质 酶 氨基酸脂肪的消化脂肪的消化 膳食中的脂肪主要为中性脂肪和甘油三酯,主要在小肠中进行消化,因为小肠中存在胰液(内含胰脂酶),还有胆汁和肠液。脂肪 胆汁搅拌 乳化的脂肪 脂酶 甘油 (60%) 脂肪酸 (40%) 淀粉唾液口腔麦芽糖肠液和胰液小肠葡萄糖蛋白质胃液胃初步消化肠液和胰液小肠氨基酸脂肪胆汁小肠脂肪微粒肠液和胰液小肠甘油 脂肪酸食物的吸收食物的吸收 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小肠上段的十二指肠和空肠 。回肠主要是吸收功能的储备,用于代偿时的需要。大肠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糖类的吸收糖类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段完成,果糖、甘露糖、戊糖靠被动扩散吸收;已糖靠载体的主动转运吸收。糖类消化吸收率约为 98%。人体对各种单糖吸收速度如下 :半乳糖 葡萄糖 果糖 木糖醇 山梨醇。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经消化水解产生的游离氨基酸主要在小肠上段被吸收,且为主动转运过程。蛋白质消化吸收率约为 92%脂类的吸收脂类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的下部和空肠上部完成,消化和吸收是同步进行的。中、短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经胆盐乳化后以完整的形式吸收,脂肪酶水解生成的脂肪酸及甘油,通过门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脂类消化吸收率约为 95%。和酒精食物吸收的部位不能被消化的食物不能被消化的食物 纤维素是由 -1,4糖苷键组成的多糖,人体消化道内没有这种 -1,4糖苷键的水解酶,故不能消化纤维素,只能帮助肠蠕动,防治便秘等,无营养价值。 半纤维素也不能被消化,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多糖胶质如:魔芋粉、果胶、琼脂、植物胶、海藻胶等都不能被消化。 1.经常酗酒的人,受到最直接伤害的消化器官是( )A.胃 B.小肠 C.口腔 D.大肠 2.在小烧杯中倒入 10毫升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并置于 37 的温水中。 1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唾液、胆汁、胃液 B.胆汁、肠液、胰液C.胃液、肠液、唾液 D.胰液、肠液、唾液 3张立同学中午放学,买了一根油条吃,油条张立同学中午放学,买了一根油条吃,油条在张立的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在张立的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 )。a.葡萄糖葡萄糖 b.氨基酸氨基酸 c.甘油甘油 d.脂肪酸脂肪酸 e.无机盐无机盐f.维生素维生素 g.水水A.b、 d、 fB.a、 c、 dC.b、 e、 gD.a、 c、 e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人群年龄划分:人群年龄划分: 婴儿: 1岁; 幼儿: 1-3岁; 学龄前: 3-6岁; 学龄: 6-12岁; 青少年: 12-18岁; 成年: 18-60岁; 老年: 60岁。孕期生理特点:孕期生理特点: 与非孕妇女不同,孕期妇女生理状态及代谢有较大的改变,以适应妊娠期孕育胎儿的需要。 孕期内分泌的改变:孕期内分泌的改变: 母体卵巢及胎盘激素分泌增加 :催乳激素 -刺激脂肪分解,维持营养物质由母体向胎体转运; 雌二醇 -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增加母体骨骼更新率。 甲状腺素 T3、 T4水平升高 ,体内合成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至孕晚期升高约 15 20; 妊娠期 胰岛素分泌增多 ,孕妇空腹血糖值低于非孕妇, 糖耐量异常 及妊娠糖尿发生率升高。 孕期消化功能改变:孕期消化功能改变: 胃肠道蠕动减慢,胃排空及食物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孕妇易出现 饱胀感以及便秘; 孕期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减少,易出现 消化不良; 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可逆流入食管下部,引起 反胃等早孕反应 。 胃肠道蠕动减慢,延长了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使一些营养素的肠道吸收量增加,与孕妇、胎儿对营养素的 需要增加相适应 。 孕期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的改变:孕期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的改变: 血浆容积随孕期进展逐渐增加,最大增加量为 50,约 1 3 1 5L;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也增加,但血浆容积和红细胞增加的程度不一致,形成血液的相对稀释, 称为孕期生理性贫血。 孕期血浆葡萄糖、氨基酸、铁以及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C、叶酸、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含量 均降低 。但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如胡萝卜素、维生素 E的血浆水平在孕期 上升 。 孕期肾功能改变:孕期肾功能改变: 有效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再吸收能力未有相应增加,尿中葡萄糖、氨基酸和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B2、叶酸、烟酸 排出量增加 。 其中葡萄糖的尿排出量可增加 10倍以上,尤其是在餐后 15分钟可 出现糖尿 ,尿中葡萄糖排出量的增加与血糖浓度无关,应与真性糖尿病鉴别。 孕期体重增加:孕期体重增加: 胎儿、胎盘、羊水、增加的血浆容量及增大的乳腺和子宫被称为 必要性体重增加 。 孕期适宜增重: 按孕前体质指数( BMI)推荐孕期增重: P37表 2-3 按孕前体重、受孕年龄、是否哺乳或双胎推荐孕期增重:孕前体重超标 增加 7-8kg孕前体重正常 增加 10-12kg孕前体重偏低 增加 14-15kg双胎妊娠 增加 18kg乳母的生理特点:乳母的生理特点: 乳母的营养需要,其一是为泌乳提供物质基础和正常泌乳的条件;另一个补偿损耗,恢复或维持母体健康的需要。乳汁分泌的调节:乳汁分泌的调节: 催乳素的调节:婴儿对乳房的不断吮吸、母子接触等可刺激催乳素分泌; 精神方面的刺激; 乳母的饮食、营养状况。 乳汁中 VitA、 B1、 B2、 C、钙、锌、铜、碘的含量与乳母的膳食密切相关。哺乳对母体健康的影响:哺乳对母体健康的影响: 婴儿对乳房的不断吮吸,刺激母体内缩宫素的分泌而引起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子宫出血的危险,促进产后子宫较快恢复,避免乳房肿胀和乳腺炎的发生。 有效地消耗妊娠期间贮存的能量,有利于乳母的体重尽快复原,预防产后肥胖。 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险。 哺乳期母体钙的适宜摄入,对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有重要意义。(母体会动用骨骼中的钙用于维持乳汁中钙的稳定。)婴幼儿生理特点:婴幼儿生理特点: 出生 1 12个月为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 (断脐至生后 28天 ); 1 3岁为幼儿期。前一时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一时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完成从母乳到其他食物的过渡期。 婴幼儿期良好的营养,是一生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基础。 婴儿生理特点:婴儿生理特点: 体格发育:躯干增长最快。 体重: 可按公式估计,前半岁体重 (kg)=出生体重 +月龄 0 6;后半岁体重 (kg)=出生体重 +3 6+(月龄一6)0 5。 身长: 是反映骨骼系统生长的指标,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 50cm。在 1岁时增长约 50,达 75cm。 头围和胸围: 反映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胸廓及胸肌发育程度的指标 。出生时头围平均约 34cm(男略大于女 ),比胸围略大 1 2cm,婴儿期平均每月增长 lcm。 6个月至 1岁时,胸围和头围基本相等,称之为 胸围交叉。 消化系统发育:消化系统发育: 消化器官发育未成熟,功能未健全。 胃及其酶:胃容量较小 约为 25 50ml, 1岁时达 300 500ml;胃贲门的括约肌弱,而幽门部肌肉较紧张,在吸饱奶后受振动则易导致胃中奶的 溢出或呕吐 ;胃蛋白酶的活力弱,凝乳酶和脂肪酶含量少,因此 消化能力受限 。 胃排空时间 2-3小时。 肠及其酶: 肠壁通透性强,粘膜的绒毛较多,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酶的活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淀粉酶,胰淀粉酶要到出生后第 4个月才达到成人水平;胰腺脂肪酶的活力亦较低。 幼儿生理特点:幼儿生理特点: 幼儿期 牙齿的数目有限,消化酶的分泌及胃肠道蠕动能力也远不如成人;此外,营养物质的获得需从以母乳为主过渡到以谷类等食物为主,这些 矛盾 的出现提示我们不可过早的让他们进食一般家庭膳食。 消化系统发育 : 全部 20颗乳牙出齐应不迟于 2 5岁,咀嚼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这个时期的幼儿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及某些营养缺乏病; 18月龄胃蛋白酶的分泌已达到成人水平, 1岁后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和脂酶的活性接近成人水平。 大脑发育 : 儿童在 3岁以前,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非常快, 3岁时大脑神经细胞大体上完成分化,之后大脑仍在不断的发育,一定要补充适当的营养以保证儿童大脑发育的正常进行。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与婴幼儿期相比,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 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 此期影响儿童良好营养的因素较多,如挑食,贪玩,乱吃零食,咀嚼不充分,食欲不振等。 体格发育: 2岁青春前期,体重 (kg)=年龄 2+7(或 8);身高 (cm)=年龄 7+70。当疾病等阻碍其生长发育的不良因素克服后,会出现加速生长,即 “赶上生长 ”或“生长追赶 ”。 要实现 “赶上生长 ”需要在疾病恢复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为儿童做好营养准备,即供给富含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消化功能发育特点: 乳牙已出齐,但咀嚼能力仅达到成人的 40,消化能力也仍有限,尤其是对固体食物需要较长时间适应,不能过早进食家庭成人膳食,以免导致消化吸收紊乱,造成营养不良。尤其是 3岁小儿。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学龄儿童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分为 6岁到 12岁的 学龄期 和 13岁到 18岁的少年期或 青春期 ,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青春期体格生长加速( 第 2次突增 ),第二性征出现,生殖器官及内脏功能日益发育成熟,大脑的机能和心理的发育也进入高峰。由于身体在短时间内发生急速变化,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需要大量的营养支持。 不良的膳食习惯影响身体生长发育:例如不吃早饭,三餐不准时,爱吃高糖、高盐、高脂肪的快餐食品,好吃零食等,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营养不均衡。 情绪困扰妨碍营养吸收: 学习压力,代沟隔膜,人际关系等都易引起少年的情绪波动,情绪上的困扰会使青少年食欲减退,影响了正常的营养吸收。 青春期内分泌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与睡眠、运动、营养有关;性激素促进骨干骺愈合,导致生长停止;甲状腺素促进骨骼和大脑的发育。男性身体机能特点男性身体机能特点 男性在 22岁以后,身体的各系统都已发育完善,进入成熟稳定期。这个时期,身体营养的重点已经从 “发育成长 ”转为 “提升健康 ”以及 “预防疾病 ”,而生活方式是男性健康非常密切的关联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压力大: 长期处于压力下,体内的维生素 C、维生素 E以及 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都会被大量消耗,甚至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加速人体老化。饮食不合理 :容易摄取过量的脂肪、胆固醇、盐分、糖分,而维生素、矿物质等又摄取不足,从而对健康造成种种危害。过量饮酒及吸烟: 烟、酒都会刺激人体内产生大量自由基,削弱身体抵抗力,并使冠心病等疾病的致病几率大大增加。 女性身体机能特点女性身体机能特点 月经周期经期失血造成铁的丢失,对健康的影响尤其重要。据测算,育龄妇女平均每天丢失约 1.5毫克的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