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广播天线系统_第1页
无线广播天线系统_第2页
无线广播天线系统_第3页
无线广播天线系统_第4页
无线广播天线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线广播天线系统 天线分为 1 全向天线 2 定向天线 我们接触和用的基本是前两种 3 机械 天线 4 电调天线 5 双极化天线 下面主要介绍定向和全向天线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 google 或者 baidu 其他相关 天线的详细资料 相关资料提供下载 中提供简单介绍下载 天线介绍 全向天线 全向天线 即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 360 都均匀辐射 使用大功率网卡的朋 友注意了 此类天线最好能离人体 3 米及以上 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就不用说了 吧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无方向性 在垂直方向图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束 一般情况下波瓣宽度越小 增益越大 全向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应用与 郊县大区制的站型 覆盖范围大 定向天线 定向天线 在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一定角度范围辐射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有 方向性 在垂直方向图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束 同全向天线一样 波瓣宽 度越小 增益越大 定向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应用于城区小区制的站型 覆盖范围小 用户密度大 频率利用率高 个人见解 定向分为反射型和引向型定向 反射型 常见的有 双菱 叠双菱 跟平板差不多 长城 跟平板差不多 平板 方向角较大 一般用于覆盖 形用于接收角度广容易调试 栅格 方向尖锐 常用于点对点 此类天线主要靠反射信号到达振子来工作 引向型 常见的有 8 木 引导信号到主振子 多余的经反射振子 再次到达 主振子 叠双菱是两者都有 主振子信号源 是前面引向菱 后面反射板 主 要靠反射 所以定义反射型 全向天线 常见的有 9db 8db 7db 6db 5db 2db 定向天线 叠双菱 N 菱 平板 八木 栅格 卫 星锅 长城 开槽等等 注 排名分前后 个人推荐 天线的选择 以上天线介绍主要偏重于发射 个人认为接收的原理和发射原理相类似 发射 要考虑一个功率问题 因为如果天线做的不好 在功率过大的情况下 该发射 出去的功率没有发射出去就很容易反过来 简单说就是驻波大 导致功率反噬 损坏机器 友情提醒一下 使用大功率路由和网卡的朋友 在不确定自制天线 技术指标的情况下 尽量将功率调低一点 够用就好 关于天线的选择 关键还是要看使用环境 如果是 6 层以下的小区环境 视野 不太开阔 20 50 米之间就有阻挡物的 建议使用全向或者平板天线 个人推荐 9db 8db 7db 叠双菱 14DB 平板 如果是小高层 或者小区边缘环境 视野开阔 信号在远处 建议使用八木 14db 以上平板 此类天线建议在 100 800 米范围内使用 使用距离在 1000 米以上 个性张扬 喜欢和城管聊天的朋友 可以选择栅格 卫 星锅 天线材料的选择 对于有尺寸的图纸 例如双菱 反射板增大能增加一点效果 其它就按图纸不 用再改变了 对于反射板材料的选择 银 铜 铝 注意 反射板上面镀一层导电性能好 密度大的金属 能更有利于反射 密度差能更加有利反射信号 但振子上镀 本人暂时没找到科学依据 网上镀银真假 现在没个定论 还是不偿试的好 纯覆铜比镀银的骂声少点 呵呵 虽然银是导电性能最好的金属 但买的假的还 不如用铜 做 WIFI 用铜就够了 搞那么先进没必要啊 对于振子材料的选择 银 铜 铝 银的成本高 自然不会便宜 推荐新 手用铜就 OK 了 一般铜丝 2 3mm 就 OK 太粗太细都影响效果了 天线工作原理与主要参数 参数 原理 一 天线工作原理与主要参数 天线是任何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慎重地选用 天线 可以取得较远的通信距离和良好的通信效果 一 天线的作用 各类无线电设备所要执行的任务虽然不同 但天线在设备中的作用却是基本相 同的 任何无线电设备都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 因此就必须有能辐射或 接收电磁波的装置 所以 天线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辐射和接收电磁波 当然能 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东西不一定都能用来作为天线 例如任何高频电路 只要 不是完全屏蔽起来的 都可以向周围空间或多或少地辐射电磁波 或者从周围 空间或多或少地接收到电磁波 但是 任意一个高频电路并不一定能作天线 因为它辐射和接收电磁波的效率很低 只有能够有效地辐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设 备才有可能作为天线使用 天线的另一个作用是 能量转换 大家知道 发信 机通过馈线送入天线的并不是无线电波 收信天线也不能直接把无线电波送入 收信机 这里有一个能量的转换过程 即把发信机所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流经馈 线送入天线输入端 天线要把高频电流转换为空间高频电磁波 以波的形式向 周围空间辐射 反之在接收时 也是通过收信天线把截获的高频电磁波的能量 转换成高频电流的能量后 再送给收信机 显然这里有一个转换效率问题 天 线增益越高 则转换效率就越高 二 天线的分类 天线的形式繁多 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发信天线和收信天线 按使用波段可以分 为长 中 短 超短波天线和微波天线 微带天线等 此外 我们还可按其工 作原理和结构来进行分类 为便于分析和研究天线的性能 一般把天线按其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 半径远小于波长的金属导线构成的线状天线 另一类是用尺寸大于波长的金属 或介质面构成的面状天线 线状天线主要用于长 中 短波频段 面状天线主 要用于厘米或毫米波频段 甚高频段一般以线状天线为主 而特高频段则线 面状天线兼用 线状天线和面状天线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三 天线的工作原理 天线本身就是一个振荡器 但又与普通的 LC 振荡回路不同 它是普通振荡回 路的变形 电磁波的能量从发信天线辐射出去以后 将沿地表面所有方向向前传播 若在 交变电磁场中放置一导线 由于磁力线切割导线 就在导线两端激励一定的交 变电压 电动势 其频率与发信频率相同 若将该导线通过馈线与收信机相 连 在收信机中就可以获得已调波信号的电流 因此 这个导线就起了接收电 磁波能量并转变为高频信号电流能量的作用 所以称此导线为收信天线 无论 是发信天线还是收信天线 它们都属于能量变换器 可逆性 是一般能量变换 器的特性 同样一副天线 它既可作为发信天线使用 也可作为收信天线使用 通信设备一般都是收 发共同用一根天线 因此 同一根天线既关系到发信系 统的有效能量输出 又直接影响着收信系统的性能 天线的可逆性不仅表现在发信天线可以用作收信天线 收信天线可以用作发信 天线 并且表现在天线用作发信天线时的参数 与用作收信天线时的参数保持 不变 这就是天线的互易原理 为便于讨论 常将天线作为发信天线来分析 所得结论同样适用于该天线用作 收信天线的情况 通信设备常用天线与架设 通信设备天线的种类较多 其性能也有所不同 就通信设备体积大小和移动性 能而言 天线则有基地固定式通信设备天线 车载式通信设备天线和便携袖珍 式通信设备天线等 一 基地固定式通信设备天线 由于基地或固定式通信设备具有一定的通信范围要求加之下属移动通信设备天 线较矮的缘故 为保证视距范围内的通信 要求基地或固定式通信设备的天线 架设应尽量高 一般架设在高层建筑物的顶部或铁塔上 1 常用天线种类 1 J 型天线 它是将同轴线的芯线伸长而成 天线部分长度为 2 为波长 末端馈电借 4 长的阻抗变换器与同轴馈线阻抗匹配 如图 1 12 a 所示 图 b 是 为了防止雷击而把电缆芯线与外皮对调而成 2 同轴偶极天线 它是用同轴线的外套与芯线伸长部分组成一个半波垂直振子 在半波振子的中点接入同轴馈电线而成 如图 1 13 a 所示 3 布朗天线它是将半波偶极天线下半部分导体改成四根辐向线 垂直辐射部分 折叠接地而成 这样制作既能提高天线输入阻抗与工作带宽 又能起防雷击作 用 4 引向天线 它是由一根有源振子和几根无源振子 引向器和反射器 组成的寄 生天线 一般有源振子长度为半波谐振长度 引向器较有源振子约短 5 15 反射器较有源振子约长 5 15 反射器与有源振子问的距商为 0 1 0 25 引向器与有源振子间距离为 0 1 0 34 其型式之一如图 1 14 所示 5 全向高增益天线 将半波振子垂直的二单元 四单元或六单元排列组阵 水 平方向图没有变化 依旧为一个圆 而垂直方向性将增强 因而可以获得全向 高增益天线 当工作频率比较高时 高增益天线还可以使用交叉连接同轴电缆段来组成 每 段电缆的内导体和相邻电缆的外导体交替连接 每段电缆的长度等于电缆中电 波的半波长 外皮上的电流分布相位相同 串联后的同轴电缆全部安装在玻璃 钢套管内密封 下面用电缆引出 2 天线架设 1 天线尽可能架设到高处 使电波传播距离增加 这点对在城市中使用的超短 波通信设备而言 尤其重要 2 架设天线要避开周围障碍物 力求做到在通信方向上无阻挡 对输电线铁塔 等小障碍物要离开天线一定的距离 最好不要位于通信方向上 对高地的陡峭 斜坡 金属 石头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等大障碍物 则要求离开天线的距离越远 越好 3 天线夹板应夹于天线内部接线器部分 不应该夹于天线发射体上 以免影响 天线的性能 4 高频电缆不要笔直垂下 最好绕一圈 如图 1 16 所示 固定后 使受力分散 同时也有避雷作用 5 高频电缆的外层较柔软 当心了损 以免屏蔽线外露 6 天线与高频电缆通常是用联接器连接的 必须旋接紧密 卷上防水胶带 防 止水渗入 在防水胶带外再包上塑料胶带就更可靠了 7 在多雷电地区 要装置避雷针 装置的避雷针在条件允许下应尽量离天线远 一些 以免影响天线方向性 并高于天线 且保护角应小于 45o 即避雷针顶点 与天线顶点的连线同避雷针的夹角小于 45o 避雷针一定要连接大地 接地电阻 越小越好 通信设备电源的地线也应接地 2 车载天线的安装 1 安装前 先用万用表检查一下天线和同轴联接器中心的导通情况 同轴联接 器的外部和中心的绝缘情况 2 通信设备装车使用时 天线通常安装在车顶 对于铁壳汽车 天线通常将车 顶作为地网 装置时应充分确认连接好地线 3 装车使用时 电缆线可通过车梁引入车内 如由车罩的空隙引入 最好利用 发动机室的假孔 如从窗外引入 必须注意车门窗户的启闭不要损伤电缆 4 装车使用时 在起伏地带及城市内 特别是大城市内会发生直射电波 反射 电波 折射电波的叠加 产生多径效应 从而出现电波的衰落及分布起伏现象 这种现象表现为通信设备收信效果的好坏 会随着通信设备位置的移动而变化 有些地方收信很差 移动几 m 就可能变得很好 这时 汽车应在附近移动一下 找到通信效果最好的位置 5 通信设备装车使用时 因天线高度很低 不要把车停在沿通信方向线上的障 碍物附近或高压输电线下面 6 当一辆车顶装多副天线时 应将其间距离尽量拉大 这样既能减少相互干扰 又能提高天线无线电波辐射效率 7 利用车载天线架设简易基地台 a 应架设地网 通常采用铁板制成 b 天线架设越高 例如房顶 山顶等 通信距离将增加 甚至超过额定距离 c 如果条件许可 应将天线架设在面向通信方向的山坡上或侧面斜坡上 d 天线架设在草房 木房或一般砖木结构房屋内 对通信能力影响较小 但在 石头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架设天线 则影响很大 这时应尽可能将天线置于 房顶层 但不要在正好有金属结构的屋顶下 或选择朝向通信方向的窗口处 8 当天线周围有强烈干扰 特别是汽车火花干扰等 时 应设法更换天线的架设 位置 三 便携或袖珍式通信设备天线 1 常用天线种类 1 鞭状天线 它是便携或袖珍式通信设备最常用的一种天线 也是天线中最简 单 最基本的型式 常用的有拉杆式 接杆式和蛇骨式 鞭状天线在水平面内是全方向性的 它在水平面内的辐射图形近似于一个以鞭 状天线为中心的圆 但是 由于人体效应影响了辐射图形 形成了一定的方向 性 2 螺旋天线 它与鞭状天线一样 也是便携或袖珍式通信设备常用天线之一如 手持试对讲机基本采用螺旋天线 它的最大辐射方向在垂直于螺旋轴的平面上 即在水平面内天线为全方向性 螺旋天线与 4 鞭状天线相比 虽然增益稍低 了一些 但是天线的长度可缩短 2 3 或更多 而且仍然保持 自谐振 携带也 更方便 2 使用注意事项 1 在通信距离不远或信号较强时 通信设备方向性一般情况下不明显 通信双 方应使天线互相背向倾斜 当不易辨别通信方向时 可将通信设备缓转 确定 一个最佳可听度方向 2 在低凹地方通信时 应使天线高出地面一定的长度 四 通信设备天线的维护 由于天线长期在室外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 所以定期维护是非常必要的 应在 相应的部位上定期涂漆 涂油 密封 尤其是电接触部位 如发现有氧化腐蚀 现象 应及时采取措施 用以密封的橡胶零件 如发现老化开裂 应及时更换 天线增益的计算 增益 增益是指 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 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 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之比 它定量地描述一个天线把输入功率集 中辐射的程度 增益显然与天线方向图有密切的关系 方向图主瓣越窄 副瓣 越小 增益越高 可以这样来理解增益的物理含义 为在一定的距离上的某点处产生一 定大小的信号 如果用理想的无方向性点源作为发射天线 需要 100W 的输入 功率 而用增益为 G 13 dB 20 的某定向天线作为发射天线时 输入功率只 需 100 20 5W 换言之 某天线的增益 就其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效果 来说 与无方向性的理想点源相比 把输入功率放大的倍数 半波对称振子的增益为 G 2 15dBi 4 个半波对称振子沿垂线上下排列 构成一个垂直四元阵 其增益约为 G 8 15dBi dBi 这个单位表示比较对象是各 向均匀辐射的理想点源 如果以半波对称振子作比较对象 其增益的单位是 dBd 半波对称振子的增益为 G 0dBd 因为是自己跟自己比 比值为 1 取 对数得零值 垂直四元阵 其增益约为 G 8 15 2 15 6dBd 天线增益的若干计算公式 1 天线主瓣宽度越窄 增益越高 对于一般天线 可用下式估算其增益 G dBi 10Lg 32000 2 3dB E 2 3dB H 式中 2 3dB E 与 2 3dB H 分别为天线在两个主平面上的波瓣宽度 32000 是统计出来的经验数据 2 对于抛物面天线 可用下式近似计算其增益 G dBi 10Lg 4 5 D 0 2 式中 D 为抛物面直径 0 为中心工作波长 4 5 是统计出来的经验数据 3 对于直立全向天线 有近似计算式 G dBi 10Lg 2L 0 式中 L 为天线长度 0 为中心工作波长 关于天线的 db dBi dBd 等单位 有些朋友往往比较容易混淆这些单位 dB 取的都是以对数值为基础的 1 dB 这单纯是一个相对值 也就是说 A 比 B 的值的对数 常常用于说 A 比 B 高或低多少 dB 但是单独说 A 的增益是多少 dB 是不合理的 因为我 们不知道 B 是什么 只是我们许多同好有时为了简省就口头说多少 dB 了 但 这样是不够确切的 不过常常也就将错就错 默认理解为 dBi 吧 要么您就再 问问清楚 2 dBd 这是有标准参考值的 即 B 规定为自由空间的半波偶极子天线 这样 A 与 B 的值比起来就有来统一的参照物 您告诉同好这个天线 10dBd 他就 明白您的天线比半波偶极子天线在主辐射方向上能聚集 10 倍的能量 即好 10 倍 3 dBi 这个单位的含义相对复杂了点 但是它最能表达实际环境情况的 比值单位 这里参照物 B 是以点源振子 实际不存在此物 可以看作是相对波 长很短的一小段振子 或叫微分段吧 在标准的定义中这个点源振子应该是理 想球状的全方向性辐射 这时与 dBd 就有一定的数学关系了 即 1dBd 2 14dBi 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天线都会受安装高度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面影 响 由于地面的镜像作用 常常使波束形状改变 在某些方向常常会高出 2 5dB 到这里您应该明白 19dBi 了吧 许多正规的天线产家常常喜欢用 dBi 来 标天线的增益值 他们通常都会表明安装高度或对标出数值的计算方法 或者 他所生产的就是大家通常知道的安装环境 如车顶载天线 往往省略说明 发射功率与增益 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 通过馈线 电缆 输送到天线 由天线以 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 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后 由天线接收下来 仅仅接收很 小很小一部分功率 并通过馈线送到无线电接收机 因此在无线网络的工程中 计算发射装置的发射功率与天线的辐射能力非常重要 Tx 是发射 Transmits 的简称 无线电波的发射功率是指在给定频段范围 内的能量 通常有两种衡量或测量标准 功率 W 相对 1 瓦 Watts 的线性水准 增益 dBm 相对 1 毫瓦 Milliwatt 的比例水准 两种表达方式可以互相转换 dBm 10 x log 功率 mW mW 10 增益 dBm 10 dBm 在无线系统中 天线被用来把电流波转换成电磁波 在转换过程中还可以 对发射和接收的信号进行 放大 这种能量放大的度量成为 增益 Gain 天线增益的度量单位为 dBi 由于无线系统中的电磁波能量是由发射设备的发射能量和天线的放大叠加 作用产生 因此度量发射能量最好同一度量 增益 dB 例如 发射设备的 功率为 100mW 或 20dBm 天线的增益为 10dBi 则 发射总能量 发射功率 dBm 天线增益 dBi 20dBm 10dBi 30dBm 或者 1000mW 1W 在 小功率 系统中每个 dB 都非常重要 特别要记住 3dB 法则 每增加或降低 3dB 意味着增加一倍或降低一半的功率 3 dB 1 2 功率 6 dB 1 4 功率 3 dB 2x 功率 6 dB 4x 功率 例如 100mW 的无线发射功率为 20dBm 而 50mW 的无线发射功率为 17dBm 而 200mW 的发射功率为 23dBm 天线高度的调整 高度 调整 天线高度直接与基站的覆盖范围有关 一般来说 我们用仪器测得的信号覆盖 范围受两方向因素影响 一是天线所发直射波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 二是到达该地点的信号强度足以为仪器所捕捉 900MHz 移动通信是近地表面视线通信 天线所发直射波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 S 直接与收发信天线的高度有关 具体关系式可简化如下 S 2R H h 其中 R 地球半径 约为 6370km H 基站天线的中心点高度 h 手机或测试仪表的天线高度 由此可见 基站无线信号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 即基站的覆盖范围 是由 天线高度决定的 GSM 网络在建设初期 站点较少 为了保证覆盖 基站天线一般架设得都较高 随着近几年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 基站站点大量增多 在市区已经达到大约 500m 左右为一个站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减小基站的覆盖范围 降低天线 的高度 否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网络质量 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话务不均衡 基站天线过高 会造成该基站的覆盖范围过大 从而造成 该基站的话务量很大 而与之相邻的基站由于覆盖较小且被该基站覆盖 话务 量较小 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导致话务不均衡 b 系统内干扰 基站天线过高 会造成越站无线干扰 主要包括同频干扰 及邻频干扰 引起掉话 串话和有较大杂音等现象 从而导致整个无线通信网 络的质量下降 c 孤岛效应 孤岛效应是基站覆盖性问题 当基站覆盖在大型水面或多 山地区等特殊地形时 由于水面或山峰的反射 使基站在原覆盖范围不变的基 础上 在很远处出现 飞地 而与之有切换关系的相邻基站却因地形的阻挡覆 盖不到 这样就造成 飞地 与相邻基站之间没有切换关系 飞地 因此成为一 个孤岛 当手机占用上 飞地 覆盖区的信号时 很容易因没有切换关系而引起 掉话 4 2 天线俯仰角的调整 天线俯仰角的调整是网络优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选择合适的俯仰 角可以使天线至本小区边界的射线与天线至受干扰小区边界的射线之间处于天 线垂直方向图中增益衰减变化最大的部分 从而使受干扰小区的同频及邻频干 扰减至最小 另外 选择合适的覆盖范围 使基站实际覆盖范围与预期的设计 范围相同 同时加强本覆盖区的信号强度 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中 由于基站的站点的增多 使得我们在设计市区 基站的时候 一般要求其覆盖范围大约为 500M 左右 而根据移动通信天线的 特性 如果不使天线有一定的俯仰角 或俯仰角偏小 的话 则基站的覆盖范 围是会远远大于 500M 的 如此则会造成基站实际覆盖范围比预期范围偏大 从而导致小区与小区之间交叉覆盖 相邻切换关系混乱 系统内频率干扰严重 另一方面 如果天线的俯仰角偏大 则会造成基站实际覆盖范围比预期范围偏小 导致小区之间的信号盲区或弱区 同时易导致天线方向图形状的变化 如从鸭梨形变为纺锤形 从而造成严重的 系统内干扰 因此 合理设置俯仰角是保证整个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基本保证 一般来说 俯仰角的大小可以由以下公式推算 arctg h R A 2 其中 天线的俯仰角 h 天线的高度 R 小区的覆盖半径 A 天线的垂直平面半功率角 上式是将天线的主瓣方向对准小区边缘时得出的 在实际的调整工作中 一般在由此得出的俯仰角角度的基础上再加上 1 2 度 使信号更有效地覆盖在 本小区之内 4 3 天线方位角的调整 天线方位角的调整对移动通信的网络质量非常重要 一方面 准确的 方位角能保证基站的实际覆盖与所预期的相同 保证整个网络的运行质量 另 一方面 依据话务量或网络存在的具体情况对方位角进行适当的调整 可以更 好地优化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理想的蜂窝移动通信模型 一个小区的交界处 这样信号相对互补 与此相对应 在现行的 GSM 系统 主要指 ERICSSON 设备 中 定向站一般 被分为三个小区 即 A 小区 方位角度 0 度 天线指向正北 B 小区 方位角度 120 度 天线指向东南 C 小区 方位角度 240 度 天线指向西南 在 GSM 建设及规划中 我们一般严格按照上述的规定对天线的方位角进 行安装及调整 这也是天线安装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方位角设置与之存在偏 差 则易导致基站的实际覆盖与所设计的不相符 导致基站的覆盖范围不合理 从而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同频及邻频干扰 但在实际的 GSM 网络中 一方面 由于地形的原因 如大楼 高山 水 面等 往往引起信号的折射或反射 从而导致实际覆盖与理想模型存在较大的 出入 造成一些区域信号较强 一些区域信号较弱 这时我们可根据网络的实 际情况 对所地应天线的方位角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保证信号较弱区域的信号 强度 达到网络优化的目的 另一方面 由于实际存在的人口密度不同 导致各天线所对应小区的话务不均 衡 这时我们可通过调整天线的方位角 达到均衡话务量的目的 当然 在一 般情况下我们并不赞成对天线的方位角进行调整 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一定程 度的系统内干扰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如当地紧急会议或大型公众活动等 导致某些小区话务量特别集中 这时我们可临时对天线的方位角进行调整 以 达到均衡话务 优化网络的目的 另外 针对郊区某些信号盲区或弱区 我们亦可通过调整天线的方位角达到优 化网络的目的 这时我们应辅以场强测试车对周围信号进行测试 以保证网络 的运行质量 4 4 天线位置的优化调整 由于后期工程 话务分布以及无线传播环境的变化 在优化中我们曾遇到 一些基站很难通过天线方位角或倾角的调整达到改善局部区域覆盖 提高基站 利用率 为此就需要进行基站搬迁 换句话说也就是基站重新选点过程 下文摘录了我们平时做规划时的一些经验 1 基站初始布局 基站布局主要受场强覆盖 话务密度分布和建站条件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对于 一般大中城市来说 场强覆盖的制约因素已经很小 主要受话务密度分布和建 站条件两个因素的制约较大 基站布局的疏密要对应于话务密度分布情况 但是 目前对大中城市市区还作不到按街区预测话务密度 因此 对市区 可按照 a 繁华商业区 b 宾馆 写字楼 娱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