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ppt_第1页
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ppt_第2页
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ppt_第3页
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ppt_第4页
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心概况 确认日期 1987年7月14日最近再次确认日期 2003年7月14日现任中心主任 卓大宏中心的委托项目 1 开展和推动社区康复项目工作 2 开展和推动康复医学各类人员的培训 3 开展康复医学的应用性研究 包括对康复医疗组织的管理的研究 4 康复医学和社区康复情报资料交流中心地址中国广州中山二路58号 51008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教研室E mail rehab 2 前言 本中心在任期内较好地执行和完成了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合作的任务 尤其在开展社区康复 CBR 项目和推动康复医学人员培训工作方面 取得较显著成绩 创建了一个城市街道社区康复工作的模式 曾在国内外推广交流 受到同行学者专家的重视 积极推动我国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建立 以及在拟订我国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标准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方面 起到了重大作用 此外 还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与国际标准接轨方法的具体建议 3 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处官员J Krol博士和E Helander博士访问中山医科大学 4 WHO康复处负责官员Dr E Pupulin与卓大宏教授在会议上 1991 5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先生考察本中心工作 1987 6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官员王连生医师前来广州考察本中心与WHO合作项目 社区康复 1989 7 开展和推动社区康复项目工作 主要工作及成绩创建中国城市街道社区康复工作模式宣传推广世界卫生组织等倡导的关于社区康复的理念 原则和组织方法探讨中国特色社区康复的组织和方法参与CBR人员培训及全国CBR计划制订工作 8 创建城市街道社区康复 金花街模式 1 金花街城市街道社区康复模式的基本特色自1986 1987年度开始 本中心在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 人口3万2千人 共9700户 面积0 44平方公里 开展社区康复试点工作 属全国最早的与WHO合作进行社区康复的试点 经过5年的努力 成功地创建了一套适于中国城市推广的CBR模式 9 城市社区康复 金花街模式 五大特色 1 组织体制 社区为本 社区领导 社区运作 社区管理 10 2 工作网络 三级网络 就近 就地提供康复服务 培训培训 11 3 康复领域 全面康复 包括医疗 教育 职业 社会等领域康复4 技术特点 简便易廉 中西医结合 家庭康复与社区康复站训练相结合5 工作方式 社会化方式 依靠全社区群众 社区团体 志愿者 残疾人及其家人等力量开展CBR 12 2 金花街社区康复的成效105名残疾人经社区医疗康复后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显著改善及改善者占90 4 180名残疾人经社区职业康复后 在社区内成功安排就业参加社区康复的残疾人其精神面貌 心理 情绪及社会活动表现和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参加社区康复的残疾人其生活质量优于其他未开展社区康复街道的残疾人 13 在社区康复站进行的按摩手法治疗 14 残疾人在社区庇护工场 15 3 金花街社区康复模式的推广接待国内外来宾参观考察 将金花街模式加以推广介绍 根据1988 1990统计 前来金花街参观考察社区康复的国内外团组共36个约400人 16 在全国或国际会议上加以介绍推广 1988年在第16届康复国际世界大会上 由卓大宏教授宣读论文介绍 1991年在 西太平洋地区国家间关于社区康复的计划和管理研讨会 上 通过大会介绍和现场观摩考察将金花街模式加以推广介绍 1995年在澳大利亚帕斯举行的残疾人康复座谈会上 本中心介绍推广金花街社区康复模式 受到了到会者的重视 17 通过在国内和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进行推广 关于金花街社区康复模式的论文 自1987年起先后发表了英文文章7篇 中文文章5篇 18 1991年6月 世界卫生组织召开西太区 国家间关于社区康复的计划和管理研讨会 在广州举行 图为全体代表合照 19 会议代表考察金花街CBR工作 20 会议代表考察广州市从化太平镇CBR工作 21 来自菲律宾的世界卫生组织派出的研修人员正在对金花街社区康复进行考察 1995 22 4 金花街CBR模式经验的扩展CBR的组织体系 23 CBR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24 探索中国社区康复的经验 本中心致力于探索和总结中国社区康复经验 认为可供西太区以至全球发展中国家参考的有下列三个方面 一 中国社区康复独特的 有效的组织和方法体系二 中国传统医药在社区康复中的应用三 社区康复中残疾人最常需求和应予提供的服务项目 25 本中心曾以多种方式向国外介绍中国CBR上述三个方面的经验 1999年10月 本中心主任卓大宏教授应邀赴美国华盛顿在第61届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年会上作了题为 中国社区康复的经验 的学术报告 26 中国社区康复独特的组织和方法 1 政府主导 社区为本 扎根基层 2 多种模式 因地制宜 不拘一格 3 三大网络 卫生 民政 残联 协作共事 4 技术简化 中西结合 5 社会参与 群策群力 27 中医药在社区康复中的应用 28 社区医疗康复服务常用项目 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29 30 研究工作 康复治疗机构和康复服务组织的研究1 关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模式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31 2 关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研究文章的发表 Zhuo D TraditionalChineserehabilitativetherapyintheprocessofmodernizationInt Disabil Studies 1988 10 3 140 142 Zhuo D ModernPerspectivesonTraditionalChineseExercisetherapy J NewZealandRegisterOsteopaths 1988 2 20 22 32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结合的渠道和发展前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 9 4 145 148卓大宏 中西结合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1 7 3 101 103 Zhuo D MedicalRehabilitationinChinawithmixedapplicationofOrientalandwesternMedicine Proc Inter SeminaronRehabbil 1994 Seoul 119 134 33 教育和培训 1 本中心所在单位中山医学院已先后开设以下各层次专业教育培训项目包括 康复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康复临床研究生培训项目康复医学继续教育课程 34 康复医学客座学者研修康复医学专题研修班多年来共培训各层次康复专业人员1000人外国留学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35 康复治疗系 大学本科 学生在香港东区医院见习 36 2 推动全国康复专业教育规范化推动中国康复治疗本科专业全日制教育的建立在卫生部 教育部领导下 本中心联手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共同进行或主持有关康复专业人才培训的研究 主持或参与了以下文件的制订 37 1 关于中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任务分析 2 中国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员准入标准 3 中国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材未来5 10年需求量预测 4 中国本科康复专业教育设置标准 5 中国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标准 6 中国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以上文件已呈报卫生部 教育部 可供作为制订康复治疗人员培养长期计划决策的参考 38 关于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养向题的研究文件及 关于康复专科医师培养标准 等文件 39 信息交流 本中心先后制作以下康复医学 康复治疗及社区康复资料 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及专业人员交流 40 EssentialCBRskills VideotapesandVCD EnglishandChineseeditions 社区康复基本技术系列 VCD 中英文版 ADirectoryofOrganizationofMedicalRehabilitationWithSpecialProgramsinAsiaandthePacificRegion Englished SummaryofResultsofWorkinRelationtotheTermsofReference Englished ACollectionofArticlesonCommunity basedRehabilitation Englished 41 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WHO合作中心的合作活动 由WHO西太区办事处组织的 关于CBR实用研究讨论会 1988年在悉尼举行 左四为会议主席Miller博士左三为会议副主席卓大宏教授 42 WHO西太区康复合作中心联合研讨会于1997年在日本东京举行 会议主题为 社区康复与续发残疾的预防 43 卓大宏教授与WHO西太区办事处官员Dr N V K Nair及文敬太 K T Moon 先生合影于一个WHO合作中心研讨会上 44 世界卫生组织赞助的研修人员 菲律宾社区康复工作者 前往金花街观摩学习 1995 45 合作工作的几点体会 1 要充分领会WHO对合作中心职责的要求 所做的工作不但对本国有贡献 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总结得到 标准 模式 经验 对西太区国家有参考价值 也就是说 如有可能 合作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