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设计新理念_第1页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设计新理念_第2页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设计新理念_第3页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设计新理念_第4页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设计新理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mment DK1 批注与讨论批注与讨论 葛洲坝电厂葛洲坝电厂 黄大可黄大可 2006 年年 8 月月 20 日日 1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设计新理念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设计新理念 由三峡机组励磁系统投运引起的思考 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 三峡水电厂励磁系统高级技术顾问 李基成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随着三峡水电厂 700MW 水轮发电机组的批量投运 及时总结 吸收和推广 三峡机组励磁系统在调试及运行中取得的宝贵的实践经验 并在今后几年内为 即将陆续投运的近 200 台三峡机组容量级的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的设计及选 型提供有益的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 关键词 三峡机组 静止自励励磁系统 励磁变压器 灭磁 电力系统稳定器 Abstract As The Three Gorges Power Station s 700W Hydro Generator s operating to summary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ime from excitation system regulator and operating test is became a very important issue It can be use for reference to choose the large scale Hydro Generator s excit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with the Three Gorges Excitation System Analyze and testify the key technology problem about Static Excit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rovided a reliable option for the large scale Hydro Generator s excitation system and connection style Key words Three Gorges Power Station Static Excitation System Excitation transformer De excitation Power System Stabilizer 2 目目 录录 前言 励磁变压器二次额定电压的选择 谐波对励磁变压器运行的影响 功率整流柜设计的新理念 灭磁系统设计的新理念 水轮发电机非全相及失磁异步运行时励磁系统的保护 结论与建议 3 前前 言言 近年来我国的水电建设事业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以三峡水电厂为特征的单 机容量为 700MW 的左岸 14 台水轮发电机组已全部投入运行 右岸 12 台 700MW 水轮发电机组的装机正在筹建中 预计在 2008 年前后将陆续投入运行 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我国将又有一批容量在 300MW 700MW 之间的 水轮发电机组将陆续投入运行 为此 在当前及时总结已投运的大型水电机组 励磁系统 在设计及运行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结合国际励磁控制技术的最新进 展 进一步探讨大型水电机组励磁系统在设计及选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经验 在当前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在本文中将从新的设计理念出发 开拓 新思维 扩大新视野 重点对大型水轮机组励磁系统的设计及选型方面一些关 键性技术问题进行 分析与探讨 并期望文中的结论和建议 在优化励磁系统性 能及提高运行可靠性方面有所裨益 1 1 励磁变压器二次额定电压的选择励磁变压器二次额定电压的选择 当前 在一些世界级的大型水电厂中 诸如巴西 巴拉圭的伊泰普 委内 瑞拉的古里 俄罗斯的萨彦 舒申斯克等的机组中以及我国已投运的三 峡水电厂容量在 700MW 左右的主力水轮发电机组中 均采用了自励励磁方式 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中 采用自励励磁系统已成为主流 下面就此励磁方式选 择方面存在的一些关键性课题作一简要的论述 1 阻容缓冲器的选择 众所周知 在自励励磁系统中 励磁变压器二次额定电压 以下简称阳极 电压 的选择取决于强励顶值电压的倍数 顶值电压倍数越高 阳极电压值也 越高 另一方面 接在励磁变压器二次绕组侧的功率整流桥中的可控硅元件 在换相中吸收的能量经由与整流元件并联的 R C 阻容缓冲器旁路并予以消耗 存储与消耗能量之间应达到平衡并有一定的吸收容量储备 否则将导致吸收换 相能量的阻容元件被烧毁 进而引起整流桥相间短路等严重事故的发生 这类 事故在国内水 火电厂中曾多次发生 由阻容阻尼器吸收的能量 根据美国西 屋公司推荐的计算表达式为 1 1 2 2 5 3 cfuWu Comment DK2 注意电容量 C 的大 小对总能耗的影响 当 F 不可变 u2 也确定以后 如何选择 C 就是控制 能耗的关键 应使 R C 电路即可吸收 掉换相过电压 又不至于过载烧坏 其实真正的换相能量很小 几十瓦而 已 阻容烧坏并非由此而致 Comment DK3 对强励顶值的参数 要求是发电机和系统的大局所决定 励磁系统是为大局服务的 不能因小 而废大 没有发电机和系统的安全运 行哪有励磁的安全运行呢 4 1 1 式中 c 阻尼器中电容值 F f 电源频率 Hz u 励磁变压器 二次额定线电压 V 由式 1 1 可看出 阻容阻尼器吸收的换相磁场能量 与外加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如取值为 1000V 及 1243V 三峡机组励磁数据 此时由阻尼器吸收的能量比将为 1243 2 1000 2 1 545 倍 由此可见 励磁变压器二次侧的阳极电压越高 与整流元件并联的吸收换 相能量阻尼器的容量也越大 而且其容量与励磁变压器二次额定电压的平方成 正比 一旦换相阻尼器吸收容量小于所产生的换相能量 将引起整流柜相间短 路的严重事故 在许多大型水电机组励磁系统的标书中 常常多的是片面强调 强励顶值电压倍数的高参数 而很少认识到由此引起的危及到励磁系统安全运 行的后果 这类教训 不乏其例 完全同意李老师的看法 励磁阳极电压现在 越来越高 其负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多 现场工作人员已经都没有仪器测阳极电 压及其波形 令人欣慰的是 现在已经有 700MW 机组的励磁阳极电压只有 800V 左右的好 局面 西北勘测设计院在这方面作出突破性的改变 说到励磁阳极电压 李基成老师和我们 对于三峡右岸电厂 12 台机采用一 个厂家的励磁设备 竟然设计三种励磁阳极电压感到大惑不解 李老师对于这 个问题曾专门向有关方面置疑 并强烈建议统一三峡电厂右岸电厂的励磁阳极 电压 诚然 三峡右岸电厂 12 台机组 由三个主机厂家设计制造 各个厂家的励 磁参数不一样 但都是 700MW 机组 统一成一种阳极电压没有技术难题 一个 电厂 3 种阳极电压 会造成励磁变不一样 同步电压变不一样 备品备件更加 多 如果说 三峡左岸电厂 14 台机由于是两家国外提供主机且提供励磁参数 难以协调造成 14 台机一种励磁设备两种阳极电压 那么右岸的 12 台主机主要 由国内提供 从协调上 技术上等各个方面 就没有理由搞成 3 种阳极电压 一个电厂一种励磁装置 3 种阳极电压 真的有必要吗 如果有将创一种 新的配置模式 但我担心会成为一个技术笑话 如果历史证明这是一个错误选 择的话 管理者 设计者 制造者 使用者都有责任 但最大的责任是设计单 位的不作为以及技术上的放任自流 强行统一阳极电压 各机组的励磁参数不 5 变 只是强励倍数有一点小变化 各台机组的空载控制角不一样而已 决不影 响安全运行 如果搞励磁设计连这么一点主张都不敢 那我们完全不需要设计 院 直接由励磁厂家设计制造即可 2 整流桥尖峰过电压的影响 整流阳极电压 即励磁变压器的二次额定电压取值越高 在额定状态下整 流器将处于控制角 值较大的深控状态 由此引起危及整流元件安全运行的尖 峰过电压也越高 从运行角度出发 期望对阳极电压的选择在满足电力系统稳 定要求的同时 应兼顾到上面提及的影响和危及到励磁系统安全运行的各种因 素 从目前我国引进机组的励磁设备运行来看 当整流桥阳极电压超过 1000V 可认为已进入高参数范围 非常高兴看见拉西瓦励磁阳极电压只有 800V 左右 曾经多年呼吁降低励磁阳极电压的励磁专家深感欣慰 当前 就大功率可控硅中整流元件应用水平来看 用于三峡机组励磁系统 中的可控硅元件最高反向重复峰值电压为 5200V 可认为是可认为是 高参数元 件 另按我国水电机组励磁系统标书编制准则 可控硅元件所能承受的反向重 复峰值电压应该不小于 2 75 倍励磁变压器二次侧最大峰值电压 依次可求出在 采用上述反向峰值电压为 5200V 元件条件下 允许的励磁变压器二次电压有效 值为 U 5200 2 75X1 414 1337V 对三峡右岸阿尔斯通机组而言 其励磁变 压器二次额定电压已应用到极限值 三峡 7F 励磁阳极过电压波形实录 过电压的尖峰几乎同阳极电压的峰 值一样 这就是实例 Comment DK4 这又是一个本末倒 置的 新理念 Comment DK5 别忘了 PSS 正是由 快速高顶值的现代励磁所派生出来的 如果把励磁调节器的参数调慢调小 回到电磁时代的特性 PSS 也就没有 存在的必要了 Comment DK6 同一时间 同一种 运行方式 只可能有一种振荡模式产 生 不要眉毛胡子一起抓 去掉最不 可能发生的 抓住最可能发生的再去 设置就是了 再说系统已经形成 只 要借助工程手段测试一下就行了 Comment DK7 谐波电流还是由于电压谐波造成的高 频谐波电容电流 它有它特定的通道 和分布规率 它直接导致发电机的高 频轴电压 轴电流的增大 威胁发电 机的轴承和授油器 以及转子磁极的 绝缘 励磁变压器的主绝缘也在其中 6 为此 在选用励磁系统强励顶值电压倍数时应兼顾考虑到功率整流元件承 受的反电压值 3 对电力系统稳定器 PSS 参数的影响 选用过高的强励电压倍数 还将引起由励磁系统提供的负阻尼力矩的进一 步增长 为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参数整定将带来更多的困难 例如近年来由于全 国联网以及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加 特别是随着三峡电厂左岸 14 台 700MW 机组的 批量投运 对电力系统稳定器的频率响应范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三峡机 组为例 电力系统稳定器的高频响应频率为 2Hz 机群之间的振荡频率 单 机对系统的响应频率在 1 0 1 2 Hz 之间 而区域间振荡模式的频率响应范 围 根据国调的下达的设定为 0 13Hz 显然在响应频率范围如此之广的条件下 为满足各种振荡模式的要求 PSS 的参数设定已十分困难的条件下 如果励磁 系统再选用过高的顶值电压倍数 必将进一步加重 PSS 拓展频率范围的困难 在国内许多重点工程设计中 片面地强调高参数 而得到的却是适得其反的后 果 这种情况不乏实例 得到的教训值得深思 对于 PSS 参数设定应当明确的一点是 对于机群振荡 单机对系统的振荡 以及区域间振荡等三种振荡模式的参数设定如何侧重是一个关键性课题 从三 峡机组投运调试中体会到西门子公司对 PSS 参数的设定重点侧重于机群以及单 机对系统的振荡模式 并兼顾到区域间振荡模式 因为在水电厂投运发电后 机群之间以及单机对系统的外部 变化因素机群之间以及单机对系统的外部变化 因素较少 保证这两种振荡模式下机组能稳定是运行安全性的基本要求 而区 域振荡模式受电力系统网络框架的变化影响因素较多 过分强求满足于一种运 行模式 而忽略了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 如何取舍 也值得深思 华中两次系统振荡 1 次是 0 77hz 另一次不祥 PSS 参数应该总结这 两次振荡的情况加以修正 特别是对于华中第二次振荡 应该到各个电厂去调 查 PSS 的作用 2 2 谐波对励磁变压器运行的影响谐波对励磁变压器运行的影响 确切的说 以整流器为负载的励磁变压器可能产生两种谐波 电流谐波和 电压谐波 电流谐波来源于整流负载的非线性阻抗 铁心的饱和以及换相过程 中工作相的切换 由于谐波电流的存在将引起附加损耗和不均匀分布的涡流损 Comment DK8 又是一个互为因果 的含糊其词 励磁变压器确实要承受 较多的谐波作用 会造成局部的涡流 发热 特别是在整流器掉相运行时更 加严重 根本的解决不是评估谐波畸 变率 而是应在设计上避免由于谐波 造成的发热和绝缘损坏的可能性 7 耗的增加 涡流损耗将引起铜线以及铁心局部的过热 电压谐波来源于谐波电流在线路阻抗上产生的谐波电压降 并导致整流过 程中电压波形的畸变 此外 发电机电压波形亦非完全的正弦电压波形 亦存在非正弦谐波分量 谐波电压的存在将导致励磁变压器空载损耗的增加及噪音的增大 为此对用于 大型水电机组的励磁变压器 在确定其技术规范时 不仅应考虑到谐波电流的 影响 同时亦应考虑到谐波电压的影响 即应以综合考虑了电压谐波电流谐波 总的谐波畸变率作为评估励磁变压器的准则 3 3 功率整流柜设计新理念功率整流柜设计新理念 3 3 1 1 冗余方式的选择冗余方式的选择 对于大型水电机组 为了保证励磁系统可靠地运行 通常要求功率整流有 一定的容量冗余 对容量冗余的原则 国内 外各制造厂的理念不尽相同 例如瑞士 ABB 公司通常采用 N m 2N m 2 N 为总柜数 m 为允许退出并可保证 强行励磁的功率柜数 此时并联总柜数 N 3 事实上的情况究竟怎样 另一种冗余方式是 N 1 冗余方式 N 1 的冗余方式基本为大家使用 所谓的 N m 2N m 2 方式是不是一种厂家宣传 对于方式是不是一种厂家宣传 对于冗余方式 今天 N 1 明天 N 1 后天 N m 2N m 2 乱七八糟 乱七八糟 当 N 1 即 2 柜互为备用 1 柜运行 另 1 柜冷备用 后一种冗余方式是基于 在线维修 的基本理念 认为应尽可能减少并联冗 余整流柜数以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美国 GE 公司即按此理念考虑冗余原则 其具 体措施是采用 100 直径大功率可控硅整流元件以减少并联支路 当并联整流 柜中出现故障时 在切除整流柜触发脉冲后 借助于可同时分断交流输入端及 直流输出端的五极刀闸 将故障柜安全退出 在不带电的情况下 对故障元件 进行更换和维修 此设备仍然视为带电设备 更换和维护工作千万要小心 五极刀闸故然很好 但好在可以有效隔离故障的功率柜 而不是在线维修 由 于水电停机频繁 一般不提倡带电检修功率柜 除非没有办法 上述基于状态检测 在线维修设计新理念 在于尽量减少并联柜体的冗余数以减 少故障的机率 同时利用在线维修的措施 经短时间更换故障元器件投入后 又可 以达到比按常规理念设计的整流柜具有更大的冗余 Comment DK9 均流的概念就是对 整流器某相各并联支路的电流均衡度 进行评价 而不是对整流柜与柜之间 的电流作比较的 现在人们讲的 均 流 只是整流器正极输出电流的比较 即使加上负极也不能说明什么 8 3 3 2 2 功率整流柜的均流功率整流柜的均流 2 2 众所周知 当前大功率整流柜的均流有两种均流方式 常规均流及数字智能 均流 理论分析表明可控硅元件的通态电阻是影响元件均流的主要因素 在多支 路并联运行整流柜中 对于各相同桥臂按照门槛相近的原则进行选配 以保证导 通时通态电阻的相近 如通态电阻仍有差异 可进一步调整交流侧进线及直流侧 出线的长度 以求得电阻的均衡 例如采用等长进线电缆对通态电阻进行均衡 如 果交流侧进线采用铜排 可在铜排连接端采用锯槽或钻孔等机械手段亦可实现均 流 这种方法万不得已的办法 如果要采用这种方法 太落后 太原始 据我 估计 没有人敢用这种方法 用户也不答应厂家采用这种方法 不易提倡 美国 GE 公司及西屋公司采用在交流侧接入空心电抗器以实现均流 最传统 只有 GE 还在坚持 可敬可佩 作为数字均流是近年来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 例如瑞士 ABB 公司在大功率整流器率先推广数字均流方式 所谓数字均流方式 系指借助于 AVR 对并联同一相桥臂各支路可控硅元件触发脉冲时间的控制达到 均流的目的 数字均流的优点是 对可控硅元件参数的差异 交直流进出线阻抗不 均衡等差异的适应性较强 当更换新元器件后也易于实现均流 此外由于均流是 通过对各支路元件电流测量并进行比较的条件下进行的 为此比较准确的反映出 各元件的均流情况 数字均流的缺点是由于增加数字控制部分而降低了励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另 外 由于数字均流是借助于调整同一相桥臂各元件导通时间的不同达到数字均流 的目的 势必导致最先导通的并联元件承受较大的电流冲击值 应予以强调指出的是 在采用常规均流措施的并联整流柜中多设置监视均 流状态的整流柜输出直流电流表 用以作为判断整流柜并联支路的状态 实际上 是即使接在整流柜正输出端各直流电流表是均衡的 但这并不一定表明 整流柜 负极端各支路电流也是均衡的 为此 以整流柜正输出端各直流电流表作为判 断整流柜均流状态是有局限性的 对于数字均流 我有技术疑问 是实时检测控制吗 有死区吗 对于控 制环节有延时吗 这个环节影响整个脉冲环节的可靠性吗 Comment DK10 即我们定义的强开 断 软开断灭磁方式 可以独立灭磁 但在大参数下灭磁能力有限 或灭磁 时间较长 Comment DK11 此方式并不是一种 独立执行的灭磁 要依赖阳极电压的 负半周 若发电机近端短路阳极电压 很低 则交流开关的负担就很重 还 能否保证换流就是问题 而阳极电压 的正半周期间对灭磁没有一点好处 Comment DK12 这个 容量 应该 是指通流容量 而不是遮断容量 交 流断路器在分断直流励磁电流时的能 力远低于直流开关 其大参数下灭磁 的安全性更是问题 9 基于均流不是整流技术的大问题 基于整流柜不均流不影响运行 基于可 靠性的要求 普通均流就够了 除非你不采取任何措施 4 4 灭磁系统设计新理念灭磁系统设计新理念 3 3 4 4 1 1 灭磁方式的选择灭磁方式的选择 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灭磁方式有以下几种 1 直流磁场断路器灭磁 2 交流断路器灭磁 3 交流断路器接在整流器交流侧或励磁回路直流侧构成的交流电压灭磁 第一种直流断路器灭磁 为传统的灭磁方式 第二种 利用接在交流侧的交 流断路器灭磁方式是近年来在引进机组应用较广泛的 灭磁方式 如广州蓄能水 电厂 II 期 300MW 抽水蓄能 水轮发电机组 即采用接在整流器交流侧的交流断路 器进行灭磁 事故灭磁开始时首先进行逆变灭磁 达到设定的时间后在切除可控 硅整流器脉冲同时跳交流断路器形成交流电压灭磁方式 第三种即所谓的交流 电压灭磁方式与第二种灭磁方式无本质不同 差异之点在于交流断路器可接在交 流或直流侧 这种灭磁方式的优点是可利用交流电源侧的线电压负半周作为交流 断路器的断口弧压的补充 有利于灭磁能量的转移 此外 在磁场断路器的选择 上 交流断路器容量比直流断路器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应予以说明的一点是 对于容量在 700MW 左右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 其励 磁电流通常在 4000A 以上 此外考虑到灭磁对开关断口电压过高的要求 此时可 采用由多个具有短弧直流接触器组合的磁场断路器 例如三峡电厂发电机励磁 系统中的直流磁场断路器即由 8 个断口电压为 500V 的直流接触器串联所组成 其型号为 CEX 5500 的组合直流磁场断路器 但是过多的机械操作机构 从保证 灭磁系统可靠的角度来说是不期望的 因为 多个串联的断口在开断 闭合时难 以保证分断的同步性 而且如弹簧压力调整不当 还会引起接入灭磁电阻的触头 发生反弹 瞬时闭合又断开的情况 在三峡水电厂的励磁装置的调试中就曾经 发生过弧触头闭合后又瞬时反弹 1 2 ms 断开的情况 这种现象的记录需要 核实 肯定有机械上的反弹 但是否真的断开了回路还需要研究 的确 对于 ABB型号 AMF CC NOR 2000A 有因弧触头闭合而损坏灭磁电阻的事情 但只是 Comment DK13 这些对灭磁过程和 是否成功并无作用 Comment DK14 这是什么混乱的算 法 强励电压是由谁提供的 切掉脉 冲以后还有吗 阳极电压是不可能变 来变去的 交流若有 1000V 负压 对 付残压 2000V 则断口建压只要 1000V 即可 这是对开关压力的减轻 措施 而不是降低阳极电压的理由 Comment DK15 灭磁电阻的选择必 须满足最大的灭磁条件要求 而其它 的情况仅可作校核容量 10 个例 三峡电厂 CEX98 灭磁开关运行中不存在弧触头闭合后又瞬时反弹的事情 采用上述的直流磁场断路器灭磁方式的优点是 灭磁回路中具有接入灭磁电阻的 常闭接点 直流励磁回路两极分断以及主 弧触头分开的连锁机构 当选择直流 断路器的容量受到限制时 采用以交流空气断路器为励磁断路器的交流电压灭磁 方式是一种简单 可靠和易于实现的方案 因为从容量方面而言 采用标准交流 空气断路器的容量基本上不受限制 由于是成熟的系列产品 其价格也比较低廉 至于对于灭磁时交流断路器断口电压的不足的问题 通常每断口电压在 600V 左 右 可借助于切功率整流柜脉冲信号后引入励磁变压器二次电压负半周电压的 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 如果灭磁时的灭磁残压为 2000V 计 假定将具有 4 断口 A B C D 交流断路器接在发电机励磁回路直流正 负极侧 并且以每个断口的电压为 500V 计 则总合成断口电压为 4 500 2000V 如果在强行励磁条件下进行灭磁 强励电压为 1000V 则须励磁变压器二次侧提供的负半周电压幅值为 2000V 1000V 1000V 相应二次侧电压有效值为 1000 11 414 580V 亦即当励磁变压器 二次电压大于此值即可满足建立相应灭磁残压的要求 对于大型机组 采用交 流电压灭磁当前的一个制约因素是标准规格的交流空气断路器的额定电压最高 为 1000 伏 为此当励磁变压器二次额定电压大于 1000 伏时 所需的交流空气 断路器生产厂家应进行特殊设计 另外 需要说明的是 将交流断路器接在直流侧的优点是可充分利用 全部 断口所产生的断口电压 并且断口电压不受交流电源侧电压下降的影响以及当整 流器交流侧发生短路故障时仍可有效地进行灭磁 4 4 2 2 灭磁电阻容量的选择灭磁电阻容量的选择 对于水轮发电机机组 一般认为 由于发电机转子磁极具有凸极结构 转子 绕阻回路阻尼效应较弱 在灭磁时大部分的磁场能量由灭磁回路吸收 为此对灭 磁电阻的容量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 按传统灭磁理念确定的灭磁电阻容量可由 以下几种正常或故障运行方式予以确定 并选取最大值作为选定灭磁电阻容量的 依据 通常 依下列几种灭磁方式选择灭磁电阻的容量 1 发电机空载灭磁 11 2 发电机额定灭磁 3 发电机强励灭磁 4 发电机空载和负载失控误强励灭磁 5 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灭磁 发电机及变压器内部故障时引起的灭磁能量小于上述 5 种灭磁方式之一的 相应值 为此以上述 5 种典型灭磁方式作为确定灭磁容量的依据 下面讲对按传统的灭磁理念确定的灭磁电阻容量的思路予以说明 对于项 1 发电机空载 项 2 发电机额定以及项 3 强励灭磁三种灭磁方式 而言 在此三种灭磁方式中 以强励状态时的灭磁能量为最大 通常强励电流为两 倍的额定励磁电流 在励磁绕组中存储的能量远大于额定及空载状态的磁场能量 但是理论分析及运行实践表明 强励状态时的灭磁容量和空载误强励以及发 电机突然三相短路时引起的灭磁容量比较仍是较小的 为此 灭磁容量的选择取 决于空载误强励和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时两种主要灭磁方式灭磁容量的最大者 显然依此选择灭磁电阻容量将可完全满足上述 5 种灭磁方式对灭磁容量的需求 下面分别对空载失控误强励和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时的灭磁电阻容量的选 择作进一步的分析 发电机空载失控误强励灭磁状态的分析 首先讨论发电机空载误强励的灭磁状态 在此灭磁方式下 应注意到灭磁 过程具有以下几点明显的特征 由于励磁系统失控 导致可控硅整流器的控制角接近于最小设定值 为此励 磁系统所有的限制功能均处于失效状态 因限制状态是依据增大控制角以限制 励磁电流值 当可控硅元件控制角已处于接近完全开放状态 后续较大的控制 角已无法对已完全导通的可控硅元件实现限制励磁的作用 对于发电机空载失控误强励状态而言 励磁电流的增长是随同定子电压的 升高而增加的 同时随励磁电流的增加 转子磁路饱和程度的加大 促使转子 电流的增加速度进一步加快 直至发电机定子过电压保护动作对发电机进行灭 磁 此外还注意到在此过程中随发电机电压变化的励磁电压的增量变化是瞬时 Comment DK16 实际上当发电机电 压超过 1 1 倍额定值以后 转子磁路 迅速饱和 时间常数会大大减小 转 子电流的上升速率也大大加快 当定 子电压达到 1 3 倍 保护延时 0 3 秒 出口时 转子电流将大大超过额定电 流值 可能达到额定电流的数倍 如 2000 年 GZB6F 录波达到 4 倍 6400A Comment DK17 即使用 19100A 电 流 也不应该有 18MJ 的能量 此时 磁路早已饱和 估算顶多有 12 13MJ 这是励磁系统最大可能发 生的灭磁值 当然由于保护动作灵敏 快速 在误强励还未达到最大值之前 就出口灭磁 对灭磁更有利些 但是 系统容量的配置还应以最大值为准 如果过压保护未动呢 要靠后备保护 启动灭磁 这个电流如何选 12 完成的 而转子电流的增量变化 则决定于对应的由转子磁路的饱和程度所决 定的发电机空载时间常数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励磁电压源的变化引起的转子电 流的变化过程 两者之间受动态饱和的转子励磁绕组时间常数的影响 但是应 强调的是 在励磁电流增长过程中 任一瞬间的发电机的电压值总是与发电机 稳态空载特性曲线确定的转子电流对应的 例如当定子电压为 1 3 倍额定值时 此时的转子电流大约与发电机额定励磁电流相当 即使经过 0 3S 过电压保护延 时动作后 励磁电流仍处在稍高于额定励磁电流的范围内变化 为此以 1 3 倍 定子过电压保护经 0 3S 动作启动灭磁对转子电流进行 截流 是限制转子电流 的增长的简单而有效的措施 为此 不必以空载误强励作为选择最大灭磁容量 的依据 这对于大多数设计者来说 可能需要再进行一些计算等工作 才可 能接受 对于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 有的项目已经开始按照 1 3 倍定子过电压保 护经 0 3S 动作启动灭磁对转子电流进行 截流 来设计灭磁容量 对此李基成 深感欣慰 按照这个理念 目前有 700MW 机组的灭磁容量设计值只有 12MJ 左右 而传统灭磁理念选择在空载误强励条件下确定灭磁电阻容量的依据是 在 空载误强励条下 以与发电机 1 3 倍额定定子电压对应的空载励磁电压 除以转 子励磁绕组的直流电阻 确定的稳态转子电流作为选择灭磁电阻容量的依据 以 三峡 ABB 型机组为例 求得的相应转子稳态值高达 19100A 以此电流选择的灭 磁电阻容量高达 18MJ 以上 显然这一理念是不正确 为此 以发电机 1 3 倍额 定定子电压设定并经 0 35s 延时后 启动过电压保护 灭磁开关跳闸 过压保 护动作后对增长的转子电流进行截流 并以此时的转子电流作为选择灭磁电阻 容量的依据是合理的 按照这个观点 对于有些电厂的过电压保护整定值为 1 5 倍 延时时间可能达到 0 5 秒 其灭磁电阻容量也应该作相应调整 至于励磁系统发生负载误强励时 发电机仍在电网中并联运行 其端电压 仍为额定值 但是由于励磁调节器处于误强励状态 整流桥控制角为最小值 转子电流将急剧增加 对三峡机组而言 此最终转子电流值将达到 2 5Ifn 0 8 3 125Ifn 将危及到发电机励磁绕组回路的安全 对此应以发电机 和励磁变压器的过流保护作为对转子电流进行 截流 的主要措施 过流保护 Comment DK18 励磁过流保护的动 作值和延时是可以整定的 而延时期 间转子电流的上升率是不由谁控制的 继电操作执行的时间差也是不确定的 为了保险还是按稳态最大值选配为好 13 动作值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