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1页
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2页
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3页
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4页
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 中央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 1 目录 二 一 多联机产品应用注意事项 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简介 三 新风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四 网络控制系统设计简介 2 第一部分 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简介 3 压缩机 冷凝器 电子膨胀阀 蒸发器 室内机 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简介 4 多联机产品内部结构简介 890钣金 8 10HP 880钣金 12 14 16HP 直流风扇及电机 内部连接管路 U型换热器 5 8 10HP 四通换向阀 用于制冷制热的模式切换 油分离器 效率99 与压缩机连接 分离压缩机排气中的冷冻油 使油回到压缩机 保障压缩机运转的可靠性 储液器 仅全变频有 用于工况变动时调节和稳定制冷剂的循环量 压缩机 自带油雾分离 采用日立高压腔大排量直流变频压缩机 890钣金1台 气液分离器 连接压缩机回气管 分离回气中的液态制冷剂 有效防止压缩机液击 消音器 用于冷媒管路流路消音设置 多联机产品内部结构简介 6 高效内螺纹铜管 破坏冷媒流动边界层 增强冷媒流动的扰动 强化换热效果 亲水铝箔翅片 能使空调运行中产生的冷凝水尽快流走 大大减少因冷凝水聚集而产生的风堵 保障产品可靠的换热效果 非亲水 亲水 多联机产品内部结构简介 7 空气速度矢量图 弧形开缝翅片 平直翅片 从翅片外形来讲 采用弧形开缝翅片 能有效改变空气侧的流动状态 破坏空气层的边界层 增强紊流强度 提高换热效率 从而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 多联机产品内部结构简介 8 单向阀 当压缩机停止运行时 避免液体制冷剂回流 高 低压开关 制冷剂高低压保护用 高压传感器 适时检测系统排气压力 控制风扇 低压传感器 适时检测系统回气压力 判断冷媒是否充足 调节压缩机及电子膨胀阀 电磁阀5 快速除霜用 电磁阀2 喷液冷却用 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简介 控制 9 多联机产品设计原理简介 控制 为了保障产品可靠运转 在产品上还设置了很多温度传感器等 1 室外环境温度传感器 适时检测室外温度 判断能力需求并进行修正 智能化霜模式选择及高低温保护 2 室内环境温度传感器 适时检测回风温度 室内机能力修正 并控制室内机电子膨胀阀开度 3 室外冷凝器出口温度 冷凝器高温保护及智能化霜模式判断 4 压缩机排气温度 排气温度判断5 室内蒸发器中部及出口温度 制热防冷风判断及内机能力修正 10 第二部分 多联机产品应用注意事项 11 多联机产品应用流程图 1 负荷 风量计算 2 设备选型 室内机 3 系统划分和布置 5 冷凝水管 电气设计计算 Yes No 4 室内外机能力校核 12 室内机选择注意事项 根据负荷计算结果 房间的使用特点 天花造型 内部布置情况和室内机组工作的特点 尤其是气流组织形式和具体操作控制方式 选择室内机 室内机选型注意要点 注意要点 对于天花高 3 5m以上 的场合不宜采用天花机 可采用标准静压 高静压风管机风管机的摆放朝向应该是出风口吹往外墙低静压风管机 出风口不得连接风管一台风管机不得将回风口布置在一个区域 送风口分置在不同的功能区室内机能力必须满足最不利工况下的室内最大负荷需求 13 室内机选择注意事项 室内机选型注意要点 m m m 3m前后 外墙 室内机布置时 为了达到较好的气流组织 建议风口或内机的距离距建筑外围2 3米左右 天花机的送风距离一般为3 5米 建议两台之间的间距6 10米 14 系统分区及室外机选择注意事项 室内外机组的配置系数室内外机组之间的配管长度室外机组可连接的室内机组数量限制 限制条件 根据负荷特性或使用特性进行分区考虑施工条件合理布置机组分布 注意点 媒管长越短越好 需满足系统管长限制的要求室外机摆放空间越空旷越好 分层摆放需进行静压校核和散热校核 室外机位置选择原则 15 系统分区注意事项 内区的冷负荷与外气条件无关 一般出现在下午14时 冬季基本无需制热 西向房间的最大负荷一般出现在下午15 16时 北向房间的最大负荷一般出现在下午13时 东向房间的最大负荷一般出现在上午9 10时 南向房间的最大负荷一般出现在中午12 13时 16 容量配比限制 室外机选型注意要点 根据室内机选择结果和分区情况分别选择对应合适的室外机 对于多联机系统应注意以下几点 室内外机组的配置比例的要求MDV4 全变频 水源多联机 50 130 MDVH家庭中央畅享家 固定搭配 MDVH家庭中央尊享家 50 130 17 冷媒配管限制 等效管长 190m 最长管长 165m 内外高低差 50m 室外机高 90m 室外机低 总管长 1000m 内机间高低差 30m 第一个分歧组件至室内机之间的配管长度差 40m 18 注意事项 1 关于内外机之间高落差设计 当室外机在上 且落差超过20米 建议在主管气管上 每隔10米 设置1个回油弯 当室外机在下 当落差超过40米 建议液管管径增大1号 2 如条件限制 第一分歧管与最远室内机长度需超过40米时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所有第一分歧管至最后一个分歧管之间的主配管尺寸须放大 计算配管总长时 所有第一分歧管至最后一个分歧管之间的主配管长度放大一倍计算 且总长必须满足小于1000米的要求 室内机支配管长度必须小于40米 常规条件下 限定为20米 最近与最远室内机之间的配管长度差必须小于40米 冷媒配管限制 19 配置数量限制 20 限制原因解释 1 容量配比限制解释 上限130 室内机容量较大 全开时间较长时 压缩机处于超高频超负荷运转 长时间易导致压缩机过热 压缩机能力不足 而导致压缩机缺油和室内机效果变差 下限50 室内机容量过小 压缩机长时间处于低频运转 压缩机转速较慢 回油能力不足 同时设计大马拉小马 会导致能源浪费 2 管长限制及台数限制解释 管路过长 台数过多 分歧管数量过多 冷媒在管路中压力损失过大时 容易出现闪发现象 导致液态冷媒量不足 出现远端室内机能力不足的现象 同时压力损失过大 润滑油难以带回至压缩机导致缺油 3 多台室外机并联时 室外机须尽量在同一水平线上 21 室外机能力校核计算 名义能力 实际能力 标准工况 制冷 室外35 DB 24 WB室内27 DB 19 WB制热 室外7 DB 6 WB室内20 DB 15 WB 室外温度修正 室内温度修正 连接容量修正 配管长度 落差修正 室内湿球温度修正系数 室外干球温度修正系数 22 室外机能力校核计算 配管长度 落差修正系数 室外机实际能力 50 130 修正系数 名义能力 室内机实际能力 单台容量 内机总容量 室外机实际能力 23 室外机安装位置选择设计 多联机外机距离 进风侧面对墙 应至少保证600mm的距离 使得有足够的空间方便以后的保养维修 换热器面对百叶 至少保证300mm距离 确保外面杂物等不会被吸入外机 外机导风管 当设备上方有障碍物 且高度低于5米时 应设置导风管 导风管风速建议设置在4 5m s 当须设置百叶窗时 建筑 叶片宽度90mm 叶片间距100mm 叶片与水平夹角小于15 保证通风率80 以上 若叶片宽度大于90mm 则叶片估算最小间距为 叶片宽度 sin15 5 1 16叶片宽度 24 第三部分 新风系统应用注意事项 25 新风系统应用注意事项 新风换气方式与分类使用 26 新风系统应用注意事项 新风机设计注意事项 1 建议新风机独立于非新风室内机系统 新风机容量较大 并入常规系统内 启停对主机冲击大 且容易造成飞新风室内机的能力不足 2 新风机系统必须采用单模块多联机 不兼容组合式多联机 3 当新风机与常规内机搭配时 新风机容量占比不得超过30 冷量 14 56kw风量 1200 6000m h 27 新风系统应用注意事项 4 大风量新风机不能设计安装在人员集中活动区域或其吊顶内 应安装在专用机房等设备间内 且视需要采取消音 防振措施5 需设置单独的新风送风口 且送风口不可设置在其他室内机的回风侧 避免影响室内机回风口的温度探头准确感知室内真实温度6 请确保足够的维护空间 具体尺寸参照技术资料 新风机设计注意事项 28 新风系统应用注意事项 全热交换器送风点计算 温度 热焓交换效率由技术资料查得 29 新风系统应用注意事项 全热交换器送风点计算 例题 一房间采用一台全热交换器 室外温度为35 室内回风温度26 求全热交换器的送风的温度 所采用全热交换器温度效率为62 35 tSA 35 26 62 tSA 35 62 35 26 tSA 29 42 30 第四部分 网络控制系统设计简介 31 美的智能网络架构 美的智能网络 美的智能网络 路由器 楼宇控制器 轨道交通网关 远程服务中心 BMS系统PC PLC控制器 第三代网络软件PC EIA 485总线 MideaProtocol 以太网 ControlNet总线 BACNet LonWorks CIP TCP IPProtocol 服务层面 网络设备层面 空调设备层面 32 第三代网络控制系统部件组成 室外机监控器CCM02 1 与室外机X Y E端口连接 2 具有室内机集中控制 单台控制功能 3 具有模式锁定 遥控器锁定 定时设置 故障指示等功能 4 单个CCM03可连接64台室内机 5 R485通讯协议 信号传输距离最远达1200米 室内机集控器CCM03 1 与室外机K1 K2 E端口连接 2 具有室外机集中控制 数据查询 故障显示等功能 3 单个CCM02可连接8套系统 4 网络计费系统必须使用 避免信号紊乱 5 如不需网络计费和室外机监控 可不安装CCM02 此种接法仅适宜于V4 产品 1 该系统最多可以连接16个室内机集控器和16室外机监控器 最多可以实现512台室外机和1024台室内机的网络控制 2 室内外机通讯线连接实现无极通信 指P Q E线须准确连接 数字电表DTS634 1 满足DTL645 2007 多功能电表通讯协议规范 2 支持修改电表通讯地址 3 电表达到1级精度 0 01 4 允许通过额定电流达到60A建议直接采用公司提供的电表 33 适用于V4 的网络控制系统 如只需室内机监控 而不需要计费和室外机监控 则红色现款中的部分可以取消 见图示 34 适用于V4 与H混搭的网络控制系统 小多联室内机建议不要直接与大多联CCM03直接连接 避免通讯故障 35 网络控制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1 每个室内集控器最多只能接64台室内机 2 每个室外监控器最多只能接8套系统 32台室外机 3 一套控制系统最多只能接16个室内集控器和16个室外监控器 最多实现512台室外机和1024台室内机的监控 4 集控器的监控信号最远传输距离为1200m 5 通讯线之间的连接不支持环形或星形 须采用串点连接 见下图 6 通讯线采用不小于0 75mm2的三芯屏蔽线 36 楼宇控制系统通讯协议介绍 现行的集中控制系统 BMS 通讯协议 主要有BACnet Lonworks Modbus Controlnet 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 针对于这四大标准协议 我司针对提供有相应的网关 Gateway 客户BMS的通讯协议 Midea网关 BACnet Lonworks Modbus Contorlnet CCM08 CCM07 Modbus网关 Contorlnet网关 37 BACnet楼宇控制系统连接示意图 CCM08 CCM03 CCM03 CCM02 1 BACnet楼宇控制系统无需转换器 即可接入BMS系统 2 CCM08连接数量 由BACnet IP地址数量决定 3 每个CCM08只有4个R485接口 即最多只能接4个CCM03或CCM02 最多可实现256台室内机或128台室外机控制 38 Lonworks楼宇控制系统连接示意图一 1 系统基于美的网络控制系统 CCM07连接于上位机与PC机之间 2 上位机可接多个CCM07 实现庞大的中央空调网络控制系统 3 1个CCM07最多可实现1024台室内机和512台室外机的监控 39 Lonworks楼宇控制系统连接示意图二 1 新Lonworks网关相当于集控器 可是现实内外机的控制与显示 2 控制部分 模式设定 风速设定 温度设定 急停 显示部分 运行模式 运行风速 环境温度 故障保护信息 3 每个新Lonworks网关最多可实现64台室内机的连接 与室外机无关 4 上位机可实现新Lonw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