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教育投资的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和收入分配在职培训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批评中国的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 2 第一节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人力资本的涵义与特征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人力资本模型 3 人力资本的涵义与特征 人力资本的涵义它是一种非物质资本 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 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 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 技能 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人力资本的特征是一种无形资本具有时效性具有累积性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4 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 人力资本投资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 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 也即是任何能提高劳动力素质 劳动生产率 的活动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各级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活动健康水平的提高学龄前孩子的抚育寻找工作的活动劳动力迁移前四项是关于如何增加一个人所掌握的人力资本数量 后两项关于怎样最有效的利用一个人的人力资本 5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 舒尔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 论人力资本投资 的演说 系统 深刻论述了人力资本理论 开创了人力资本研究的新领域 由此荣获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观点人力资本存在于人的身上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人力则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消费部分实质是耐用的 6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 贝克尔代表作 人力资本 家庭经济分析 主要观点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考虑到将来的收益 也要考虑到现在的收益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年龄 收入曲线说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 比较了不同教育等级之间收益率的差别信息的收集也是人力资本的内容 7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 明赛尔1957年 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 中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的方法研究收入分配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建立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模型提出人力资本挣得函数将人力资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应用于劳动市场行为与家庭决策提出追赶时期的概念 用于分析在职培训对终生收入模式的影响 8 人力资本模型 净现值法 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可用经济学的成本 收益框架来进行分析 在决定是否投资时 人们必须把付出的成本与得到的收益进行比较 但是比较的基础是把未来的成本和收益都折算到当前的净现值 时间偏好 现在与未来同样的物品比较 人们主观上更愿意选择现在的物品 要推迟个人的现期消费 也就是让他把一部分收入进行储蓄 就必须用利息给予补偿 如果某人认为100元物品等于一年后110元的物品 可以认为他的时间偏好率为10 对现期消费的偏好使得支付正利率成为必然 如果利率是10 某人贷出1元 则在一年之后可以得到1 1元 现值公式 VP 1 i V1VP 为现值 V1 从现在起一年之后的价值 i 利率那么VP 9 人力资本模型 净现值法 假设某项人力资本投资 在未来一段的时期内 t年 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为B1 B2 B3 Bt 贴现率为r t年内折现的收益为PV 那么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现值假设该项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为C 在n年内完成 且每年的投资成本为C1 C2 C3 Cn n年内投资成本的折现值为PVC 那么 假设净现值为Q 那么Q为正时 个人的投资决策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如果Q为负 投资决策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10 人力资本模型 净现值法 举例说明 假设大学毕业后 A同学想要报名参加为期一年的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化课程 该课程的直接成本是1000元 而机会成本是5000元 若课程结束后 他将保证能够在电脑公司就业 假设由于预计会得到一大笔遗产 他打算只工作三年 然后永远退出劳动市场 如果接受数据处理培训 他预期三年的工作时间内每年的新增收入分别为2500元 3000元和3500元 相关利率为10 那么报名参加数据处理培训课程的决策是理性的吗 PV 2272 2479 2630 7382PVC 1000 5000 6000Q 1382正的净现值表示 A同学进行该项人力资本投资是可行的 11 人力资本模型 内部收益率法 首先计算一项投资的内部收益率r 与利率i进行比较 这里所说的内部收益率是一种贴现率 使用这一贴现率对某项投资进行贴现 其净现值恰好为零 公式 根据求出内部收益率r 决策原则 r i如果r超过市场利率i 投资是盈利的 该项投资可行 如果r小于i 该项投资不应该进行 12 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的含义 收入流的期限 其他条件不变 投资之后的新增收入流期限越长 人力资本投资的净现值将越有可能为正 也即是 收入流期限越长 内部收益率越高 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得越晚 其净收益现值越低 这能够解释 上大学主要是年轻人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愿意迁移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一部分收入差距 女性的劳动参与是间断的 成本 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越低 发现这项有利投资机会的人就会越多 上大学的直接或间接成本下降 大学的入学人数将会增加 如 政府对学生贷款的担保 经济衰退使高中毕业生所能赚得的收入减少 年龄较大者一般不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除了收入流的时间相对较短外 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 收入也会增加 因此老年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较高 收入差别 接受教育和不接受教育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影响教育决策的重要因素 两种差距越大 选择教育的人越多 13 经验数据 收益率研究贝克尔 1964 的研究认为 美国白人男大学生的私人收益率1939年为14 5 1949年为13 在美国 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大约在10 15 之间 Williams和Gordon 1981 对英国20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估计出男性的教育收益率为13 女性为9 9 根据1995年的数据 男性大学教育的年收益率从瑞士的5 5 到葡萄牙的27 3 变化较大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Heckman 2003 认为中国教育投资的真实经济回报率可能高达30 40 14 大学教育在不同学科中存在明显的投资收益率差异 在美国 大学主修自然科学 工程和商务的学生的收入水平大大高于主修教育 人文及社会科学 经济学除外 的学生 根据大学安置委员会的调查 1991年 与人文及社会科学 经济学除外 的学生相比 工程学专业的大学生初始工资高45 70 计算机科学专业高38 自然专业高24 商务管理专业高10 经验数据 15 朱国宏 1992 估算出我国的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分别为15 1 9 02 和6 71 赖德胜 1998 对1万多名城镇职工的收入与其教育水平间的关系进行估算 表明平均个人收益率为5 73 陈晓宇 闵维方 1998 采用国家统计局城调队和北京大学高教所联合调查得到的结果 估算出各级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分别为初中3 59 高中4 19 中专6 76 大专4 67 本科6 58 李实和丁赛 2003 使用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两次住户抽样调查数据 发现简单明瑟收益率 社会成员每多接受1年教育 在经济收入上提高的百分比 从1990年的2 4 上升至1999年的8 1 裴劲松等 2002 计算出我国研究生教育投资收益率达38 6 孟东军 2004 估算出2003年本科生 硕士生 MBA 博士生教育的收益率分别为7 3 7 2 10 9 5 经验数据 16 对经验数据的说明 大学工资升水率 大学毕业生收入与高中毕业生收入的比值 1973年女性这一比率为1 48 男性为1 38 到2000年 这一比率分别为1 47和1 71 工资升水率增长最快的是那些有1 5年经验的年轻大学生 没有准确预测未来的方法 不能准确估计一名新大学毕业生的未来收入将是多少 调查研究中用来计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或大学生工资升水率的数据都是历史数据 用于人力资本研究的历史数据是以市场 中等 收入的形式出现的 但以教育水平为准的收入分布在中间部分的范围很大 大学教育的平均收益率为10 但许多人可能赚得30 或50 而另一部分人的收益可能为负 讨论和数据集中于受教育的时间而不是受教育的质量 事实上 教育质量可能影响教育的收益率 高素质的老师 良好的学校资源以及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都会提高教育的收益率 17 教育的社会成本与收益 教育的社会成本与收益要比私人成本与收益包括的内容更广泛 从社会的角度看 国家对教育的补贴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成本 但这部分支出不是由私人承担的 因而在私人决策中不被考虑 教育的个人收益是以税后收入来计算的 但教育的社会收益中的收入部分却应该用税前的收入来计算 教育会导致正的外部性或社会收益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失业率较低 犯罪率也较低 教育投资可以节省社会福利支出 治理犯罪支出和法律执行支出 居民文化程度提高能够提高政治活动的参与度 改善政治决策质量 保持社会的政治秩序良好运转 代际间的收益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研究成果对社会有着深刻影响 18 教育的社会成本与收益 区分社会和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和收益的意义 制定政策的需要 教育有很强的正外部性 社会应该对教育进行补贴 补贴的最优规模必须通过比较教育的社会成本和收益来决定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 有效率的教育投资水平是使得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在边际上相等 这里人力资本收益就应该用社会收益的概念 19 第二节教育投资的分析 教育投资的成本上大学的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与非货币成本 货币成本由两部分组成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或机会成本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布在整个大学时期 是一个预期值 直接成本 学费 书本费等 间接成本是由于上学而无法去工作而放弃的收入 非货币成本是指由于上大学所承受的心理成本 教育投资的收益上大学的总收益包括经济收益与非经济收益 经济收益是从终生收入来看 由于上大学的人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高于没有上大学的人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部分 非经济收入包括由于上大学而得到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知识面的扩展所带来的生活兴趣更广泛等 20 模型分析 曲线HH表示一个人未接受大学教育所得到的收入流 曲线CC表示接受大学教育所得到的收入流 从图中看出 一个人接受教育后会增加他毕业后的收入 但接受教育也要付出成本 一方面是直接成本 一方面是间接成本 只有当接受教育后增加的收入部分超过接受教育的总成本时 一个理性的人才会选择接受教育 21 教育投资的分析 个人教育投资的高估或低估能力与学校教育在获取报酬时同时发挥作用 在能力指标不能被观察时 研究人员可能将高报酬归之为高学历的功劳 教育收益被高估 有些工作报酬不高 但是给人带来很大的心理收益 此时教育收益被低估 职业选择的问题可能会低估决定上大学的人的教育收益 也可能高估不上大学的人放弃的教育收益 22 文凭的信号功能 教育有两种功能 一是接受教育能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 二是信号功能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在招聘员工时 雇主并不知道求职者的实际生产效率 学历可以作为发现哪类员工具有高生产效率的手段 23 文凭的信号功能 假设雇主面临两类求职人员 一类生产率为1 另一类生产率为2 雇主不能甄别这两类人员的情况下 只好假定所有求职人员的平均生产率为1 5 用1 5的工资水平雇佣员工 如果雇主有一种手段可以排除生产率为1的人 仅雇佣生产率为2的人 企业利润就会增加 教育需要付出成本 假设那些善于学习 能够用低成本达到一定教育水平的人员也是在工作中更有效率的人员 如果雇主认为e 的教育可以作为甄别手段 高于e 的人员得到的工资率为2 低于e 的人员得到的工资率为1 假设生产率低者教育成本曲线为C 生产效率高者的教育成本曲线为C 2 个人选择受教育程度的原则是 工资报酬与其教育成本之间的差距最大 生产率低者选择教育年限为0 生产率高者选择教育年限为e 只有教育成本为的人才会选择接受e 的教育 e 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甄别劳动力的信号 24 第三节人力资本投资和收入分配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递减教育投资受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 随着上学时间的增加 教育所产生的额外知识和技术将越来越少 每增加一年上学时间所获得的新增收入将递减 个人的工作寿命是有限的 个人投资于教育的时间越长 所获得投资收益的时间就越短 收益率也越小 另一方面 随着更多教育的获得 个人时间的机会成本将增加 25 需求 供给和均衡 标记为r的曲线即为人力资本需求曲线Dhc 如果r i 则投资是盈利的 如果r i 则投资是亏损的 假设个人是为教育目的而贷款的价格接受者 因而在既定利率下需要一定数额的货币资本 当市场利率为i2时 个人面临着一个完全弹性的投资资金供给曲线S2 由r i法则 e2是可获得最大利润的在校年数 如果市场利率在i3处 则e3是可获得最大利润的在校年数 如果市场利率在i1处 则e1是最好的选择 S1 S2 S3分别与教育的边际收益率曲线r相交于点A B C 连接A B C 即得到人力资本的需求曲线Dhc 受教育年数 r i 0 e3 e2 e1 i1 i3 i2 S3 S2 S1 C B A 图4 4推导人力资本的需求曲线 r Dhc 26 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差异 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差异重点在三个因素能力的差异歧视 使得把技术和知识转化为增加收入的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投资的贷款机会不同前两个因素通过人力资本市场的需求方面起作用 第三个因素通过供给方面起作用 27 能力 歧视和人力资本投资 能力差异 如果B比A有更好的智力和体力的天赋 动机更强 更富自律 这些能力使得一定量的教育投资能转化为更高的劳动市场的生产率和赚钱能力 表现在图形上 B的人力资本需求曲线右移 因此 在既定利率和资金供给完全弹性的条件下 B将投资更多的教育年数 歧视 收入的不确定性 即使A和B的能力一样 但是如果A是女性 她可能会遭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歧视 从而降低她把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新增收入的可能性 在每一教育水平上 A的收益率比B的小 A比B投资更少的人力资本是理性大的 歧视降低了工资和收入 使那些遭受歧视的人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积极性降低 28 获取资金的机会 假设A和B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需求曲线 但是B可以在一个比A更为有利的条件下获取货币资本 那么B比A投资更多的教育是合理的 当然 B获得的贷款利率更低可能是因为他来自一个较富裕的家庭 能够以一定的金融资产或不动产作为抵押品 29 相互影响 教育程度的差异对产生收入分配不平等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解释教育不平等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 产生了更大的收入不平等 歧视 如果贷款方认为歧视使得女性不可能实现其所培训的特定岗位上的就业 将通过收取更高的利率来补偿这一风险 导致女性的人力资本供给曲线上移 使她们的教育年数进一步减少 能力 能力较强的个人可能享受更低的融资成本 获取资金的机会 高收入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享受更低的融资成本 30 资本市场的不完全 资本市场存在不足 使其偏好于实物资本投资 而非人力资本投资 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体现在借款人身上 无法作为贷款的抵押品 其次 年轻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比老年人合理 但是年轻人不太可能建立自己的信用等级或可抵押资产 使他们能在一个合理的利率水平上取得借款 最后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差异非常大 这种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人力资本贷款收取的风险保险金上涨 31 资本市场的不完全 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对教育贷款影响的两个不良后果 由于教育贷款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金融机构的选择是不发放贷款 一个人是否接受教育的决策受制于其家庭经济实力 从而导致贫困家庭无法投资于人力资本陷入更贫困的恶性循环 对教育贷款收取的较高利率限制了人力资本投资 使得人力投资的边际收益高于物质资本 这一原理成为政府提供贷款担保和金融资产以刺激教育贷款的部分理由 32 第四节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需要牺牲现在的收入以换取将来的收益 因而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成本和收益成本包括教师的讲课费 增加对工人的管理 培训期间工人产出减少 工人在培训期间接受较低工资 收益包括培训雇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培训工人可预期获得更高工资 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一般培训是指对所有厂商和行业都有用的技能培训 这种培训能提高所有厂商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特殊培训是指只适用于特定工种的培训 这种培训仅能提高提供该项培训的厂商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实际上 大多数培训包括了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两方面 很难对两种进行分类 33 培训成本分配 一般培训 一般培训可以转售给其他企业 在培训期间 工人通常需要以降低工资的形式来间接支付一般培训费用 34 培训成本分配 特殊培训 特殊培训不能转移给其他企业 因而通常是雇主支付培训费 并通过在培训之后支付给工人低于MRP的工资来收回投资成本 雇主在特殊培训上的收益直接取决于培训后工人工作期限的长短 雇主可能支付高于竞争水平的工资以减少工人的流动并最终增加在该项投资上的收益 35 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批评 批评之一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投资与消费的双重特性 因此 将所有与教育有关的私人支出全部视为投资教育的成本是不正确的 在高等教育的支出中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能够给个人带来即时的和长期的消费收益 忽略教育上的消费部分 高估了投资成本 低估了教育投资的收益率 批评之二 非工资收益 在计算内部收益率时 只是进行收入的简单比较 忽略了受教育高者的额外福利更多 工作环境更好 工作更愉快 低估了大学教育产生的总收益 36 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批评 批评之三 能力的差异 批评者认为 不同教育水平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能主要是由天生能力因素引起的 而不能完全归因于受教育水平的差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会高估教育投资的收益 研究者试图测定新增收入中有多少部分是源自人力资本投资 而不是源自能力的差异和其他个性特征 若教育是较高收入的唯一或主要原因 那么社会选择减少贫困和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 给低收入工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是明智的 否则 此项举措的作用是有限的 批评之四 筛选假说 这个假说认为 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雇主根据职工的教育水平来判断他的能力 因此 当我们观察到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正相关时 主要是因为雇主用教育水平这一信息来筛选那些能力较强的员工 就大学生由于筛选而增加的收入来看 大学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率被高估 37 第六节中国的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存量及其价值的衡量从投入角度衡量第一种方法 按照受教育程度不同将劳动力分类 并将各级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权数加权求和 即其中 H为人力资本总量 为第i层次劳动力的人数 为第i层次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通常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 大学的受教育年限分别按照6年 9年 12年 14年和16年来计算 第二种方法 教育经费法 即从人力资本核算的角度测算培养人力资本的教育和培训成本 培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成本可分为公共支出部分和个人支出部分 公共支出部分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出中的公共教育经费 同时还应包括用于劳动力卫生保健和劳动保险的公共支出部分 来源于其他渠道的非财政教育经费 以及企业和公共机构用于劳动力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支出等等 但除公共教育经费外 其他公共支出和个人支出的数据可得性差 38 从产出角度衡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劳动者报酬法 即用劳动者的平均劳动所得来体现劳动者身上所蕴含的人力资本 但在实际应用中 却存在着劳动者拥有的人力资本同他在生产中实际的人力资本供给不一致的现象 学非所用 专业不对口 另外 劳动者在生产中实际供给的人力资本和他应得的劳动报酬往往不一致 如同工不同酬 与劳动者报酬法相近的一种方法是杜布林和洛特卡方法 用人力资本的货币价值来反映人力资本的存量水平 即人力资本的价值等于其收入能力的现值 计算方法如下 为人力资本现值 为时期j的净收入 i为利率或贴现率 n为年数 39 中国现有人力资本存量状况 文盲人口 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 为54656573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 文盲率由6 72 下降为4 08 下降2 64个百分点 第一次人口普查在1953年 40 中国现有人力资本存量状况 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在1999年达到7 11年 首次超过当时6 66年的世界平均水平 1980年 中国的人力资本总量占到全世界人力资本总量的17 6 2000年为24 这次人口普查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 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 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 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 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41 1952 2010年的人力资本呈上升趋势 我国人力资本存量 以1952年为不变价格计算 整体来看呈现增长趋势 在1985年之前变化不大 在1985 1995年之间呈现较大的增长趋势 在1996年以后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 其原因可能是 在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对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较少 特别是在建国初期 我国经历了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三年自然灾害 三反五反 大炼钢铁 再加上十年文革等变化 使得人力资本积累速度较慢 在改革开放初期 由于缺乏雄厚的物质资本基础 再加上我国当时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因此 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小 后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再加上人们也逐渐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教育 卫生 培训等方面的投资 人力资本存量可能会逐渐增加 42 1952 2010年的人力资本存量呈现出较明显的集中趋势 我国各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2010年人力资本存量排名前七位的省市占全国人力资本存量的51 5 而在1978年排名前七位的省市人力资本存量则为全国的48 4 43 中国现有人力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受教育年限少 以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例 2004年中国约为8 3年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年以上 但比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低3年以上 而早在2000年 美国13 4年 爱尔兰11 7年 韩国12 3年 菲律宾9 4年 中国目前水平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相仿 受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低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2000年中国从业人员中仍以具有初中和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体 25 64岁人口中受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者只占18 美国87 韩国66 受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占82 受小学及小学以下教育水平者比例高达42 每百人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不足5人 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 发达国家这个数据在1997年就达到了61 1 每百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少 1990 2000年 中国每百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为459人 相当于美国的1 9 日本的1 10 韩国的1 4 科技创新能力弱 44 中国现有人力资本分布状况 人力资本的地区分布失衡比较我国各地区1978年 2010年人均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1978年人力资本存量排名前三位的是上海 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租房屋合同汇编15篇
- 2025年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德雅高级中学春季教师招聘1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福建农林大学教学科研人员招聘206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婚宴父亲答谢致辞(集合15篇)
- 2025年度湖北省纪委监委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测试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楚雄技师学院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在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行业规范中的应用与发展报告
- 2025年纺织服装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中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报告
- 2025年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 八年级语文写作技巧与课堂教案
- 鼻出血的课件护理
- 2025年干细胞治疗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标准)清理乱账服务协议书
- 2025年五粮液笔试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4月自考00155中级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道路工程培训课件
- DGTJ08-2004B-2020 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标准
- 国庆假期大学生安全教育
- 呼吸内科出科汇报
- JJF 2267-2025场磨式大气电场仪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