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梁模板支撑方案_第1页
预应力梁模板支撑方案_第2页
预应力梁模板支撑方案_第3页
预应力梁模板支撑方案_第4页
预应力梁模板支撑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工程工程 预预预预应应应应力力力力砼砼砼砼梁梁梁梁模模模模板板板板支支支支撑撑撑撑系系系系统统统统 专专专专 项项项项 施施施施 工工工工 方方方方 案案案案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 编编 制制 人 人 审审 核核 人 人 编制日期 编制日期 一 工程概况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 xx 建筑占地面积 5184 6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16316 73 平方米 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行政楼地上六层 地下一层 地下室层高 4 2 米 主体层高均为 3 6 米 建筑物总高度 26 4 米 属大型公用建筑 因使用功能需要本工程屋面均设大跨度 大断面预 应力混凝土梁 礼堂大梁 YWKL1 YWKL2 跨度为 30M 轴线至轴线 断面尺寸为 950 2000mm 梁底距支承面高度为 4 60M 梁内除非预应 力筋外 各配 3 束 22 根 15 2 钢绞线 屋面板厚度 150mm 二 编制依据二 编制依据 l XX 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其标准图 包括设计变更 图纸会审记 录 设计交底等设计文件 2 XX 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一 2002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一 2001 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 一 2002 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 一 2011 7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SO 一 91 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 一 2008 9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6 一 2008 三 梁模板 含屋面板模板 和支撑系统构造 三 梁模板 含屋面板模板 和支撑系统构造 梁底模采用 18mm 厚木胶合板组成 梁侧模采用 18mm 厚木胶合板 和方木 100 50mm 组成 由于梁侧模高度较高 所以梁中部设对拉 螺栓 M16 外楞采用 48 3 5 钢管 屋面板模板采用 18mm 厚木胶 合板及方木 100 50mm 组成 预应力大梁立杆支撑系统搭设采用 48 3 5 钢管 直接支撑在 0 03M 标高处柱位置 大横杆 小横杆采用 48 3 5 钢管 预应力梁 支撑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一 一 钢管支撑系统搭设的技术要求 1 支架立杆必须竖直设置 垂直偏差不大于 1 1000 2 两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内 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接 头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 各接头中心点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 距的 1 3 3 平台排架必须设纵横向扫地杆 采用直角扣件 固定在距底座上 皮不大于 200mm 的立杆上 立杆底层步距 1200mm 4 钢管满堂脚手架四边以及中间每隔三 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 剪刀撑 纵横向都设 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以确保支架空间稳定性 二 支撑系统搭设尺寸 预应力梁下立杆距离 1 纵横向水平杆步距 1200 距支承面约 200 设纵横向扫地杆 2 纵横向剪刀撑按上款第 4 条执行 三 模板的强度验算和支撑系统结构验算 1 预应力砼梁侧模板的侧压力计算 采用内部振捣时 新浇筑的砼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计算公式 根 据有关手册介绍可按以下两式计算 并取其最小值 F 0 22 cT0 1 2V1 2 F cH 式中 F 新浇筑砼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 KN M2 c 砼的重力密度 KN M2 T0 新浇筑砼的初凝时间 h 可按实测确定 也可采用 T0 200 T 15 计算 T 为砼的温度 V 砼的浇筑速度 m h H 砼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砼顶面的总高度 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不掺外加剂时取 1 0 掺具有缓凝作用 的外加剂时取 1 2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当坍落度小于 30mm 时 取 0 85 50 90mm 时取 1 0 110 150mm 时 取 1 15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 上述参数可分别取 T 20 V 3 m h H 2 324m 1 1 2 2 1 0 F1 0 22 24 200 20 15 1 2 1 0 31 2 62 71KN M2 F2 24 2 324 0 35 47 38KN M2 取 F F2 47 38KN M2 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 查施工手册为 2KN M2 荷载设计值 2 1 4 0 9 2 52KN M2 按施工手册进行荷载组合 大礼堂 F 47 38 1 2 0 9 2 52 53 69KN 2 侧模对拉螺栓直径验算 计算公式 P FA 式中 P 对拉承受的压力 N F 砼侧压力 N M2 A 模板对拉螺栓分担的受荷面积 M2 其值为 F a b a 对拉螺栓的横向间距 M b 对拉螺栓的纵向间距 M 根据有关手册查表可得 12 对拉螺栓在 f 205N mm2 时 允许拉力 为 12900N 侧模对拉螺栓直径验算 取大礼堂 a 0 45m b 0 5m 则 p 53 69 103 0 45 0 5 12080N 12900N 安全 3 大梁底模厚度验算 计算图为 1 屋面梁混凝土自重 取 354mm 段 0 95 2 0 354 24 KN mm3 16 14KN 2 钢筋自重 0 95 2 0 354 1 5 KN mm3 1 009KN 3 模板 4 93 0 354 0 5 KN mm2 0 87KN 4 施工荷载 1KN mm2 振捣荷载 2KN mm2 3 0 95 0 354 1 009KN 荷载设计值 16 14 1 009 0 87 1 2 1 009 1 4 23 03KN q 设计 23 03 0 354 65 06KN M 弯距 M ql2 65 06 3542 1019132N mm 8 1 8 1 13 N mm2 W 1019132 13 78394 7 h 9 08mm 950 7 78394 如采用板厚 18mm 九夹板 板底另加 50 100 三根方档固定 Ix 15664541mm4 A 2400 Vx 25 5 W I yc 15664541 45 9 341275 AI 606216 341275 1 78N mm2 13 N mm2 安全 4 大梁侧模强度验算 侧模采用 18mm 厚九夹板 立档间距确定为 250 按三跨连续板计算 前面砼侧压力计算中已知靠近梁底处 F 24 2 324 1 2 0 9 2 52 62 78 KN M2 取 100mm 宽板带作计算单元 则 q 62 78 0 1 6 278 KN M 6 278N mm W 1 6 100 182 5400mm3 弯距 M 1 11ql2 1 11 6 278 2502 35670N mm 应力 M W 35670 5400 6 61 N1 692 6KN 施工期间柱基础总荷载 基础能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2 柱配筋基础顶面至三层楼面配筋相同 柱能满足结构安 全要求 7 工字钢复核 一 工字钢轴力 267KN 二 a 计算长度 按 4600mm 16 工字钢钢管 截面积 A 104 04cm2 回转半径 Vx Vy 13 01cm b 构件强度验算 650 13 01 50 0 856 29 98N mm2 215N mm2 2 3 1004 104856 0 10267 四 模板的安装 四 模板的安装 经过上述验算 模板和支撑系统按上述要求搭设是安全的 但在操作 过程中要注意细部构造的合理和可靠 支撑时要考虑拆模的方便 具体操 作时遵守公司施工工艺操作规程 五 模板的拆除 五 模板的拆除 模板的拆除 应严格按模板装拆施工方案和国家安全施工规定执行 大梁底模必须待预应力钢绞线张拉 灌浆后并待灌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 才能拆除 对非承重模板 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受损失 时方可拆除 对于承重模板 如顶板 梁等 应在同条件养护 试块强度 达到 75 设计强度后放可拆除 拆模顺序应先支后拆 并执行项目部书 面通知拆除制度 1 模板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1 一般要求 拆模时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根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的规定 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其支撑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 应符合设计 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承重的侧模板 包括梁 柱 墙侧模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 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 方可拆除 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 条件下 混凝土强度达到 1N mm2即可拆除 2 承重模板 包括梁 板等水平结构的底模 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 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表 2 1 8 1 的规定 方可拆除 表 2 1 8 1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顶 次 结构 类型 结构跨 度 按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 的百分率计 2 50 2 8 751板 8100 8 75 2 梁 拱 壳 8100 2 75 3悬臂构件 2100 3 在拆模过程中 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 有影 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 应暂停拆除 待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 方可继 续拆除 4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撑的混凝土结构 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 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 当承受施工荷载 的效应 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 必须经过验算 加设临时支撑 2 拆除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 并根据同条件试块强度测试结果达 到规定时 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 3 各类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 应根据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 如 果模板设计无规定时 可按 先支的后拆 后支的先拆 的顺序进行 以 及 先拆非承重的模板 后拆承重的模板 及支撑的顺序进行拆除 4 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 以免钉子扎脚 或阻碍同行和发 生事故 5 拆模时 拆模区应设警戒线 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 6 拆模不能采取猛撬 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顶模 2 各类模板拆除的安全技术 现浇楼板及框架结构拆模 框架结构的拆模顺序如下 拆柱模斜撑与柱箍 拆除柱侧模 拆楼板 底模 拆除梁侧模 拆除梁底模 拆下的模板不准随意向下抛掷 要向下 传递至地面 已经松动的模板 必须一次拆除完 不可中途停歇 以免落 下伤人 模板立柱有多道水平拉杆 应先拆除上面的 按由上而下的顺序拆除 拆除最后一道拉杆 应与立柱模板同时拆除 以免立柱模板倾倒伤人 多 层楼板模板支撑拆除时 下面应保留几层楼板的支撑 可根据施工进度 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情况 结构设计荷载与支模施工荷载的差值通过计算确 定 3 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1 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 拆下来的模板和支撑用料要及时运 走 整理 2 拆模顺序一般应是后支的先拆 先支的后拆 先拆非承重部位 后拆承重部分 重大复杂模板的拆除 事先要制定拆模方案 3 多层楼板模板支柱的拆除 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上层楼板正在 浇灌混凝土时 下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 4 定型模板 要加强保护 拆除后要逐块传递下来 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