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正)ppt课件.ppt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正)ppt课件.ppt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正)ppt课件.ppt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正)ppt课件.ppt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正)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 学习目标 一 了解的有关知识 二 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 归纳文言字 词 句知识 四 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2 孟子 3 孟子 4 千秋亚圣 孟子 约前372 前289 5 孟子简介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时邹人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 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后称为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 他提出 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 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 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 反对 霸道 提倡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 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 遂成 孟子 战国 儒家 亚圣 民贵君轻 的 仁政 王道 以 仁 义 为中心 6 孟子名轲 邹人 今山东邹县 三岁时父亲逝世 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 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 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 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 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 便十分认真读书 稍大一点 孟子变得十分贪玩 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 她要孟子勤奋读书 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 变成一团废物 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 立志成材 童年 7 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 父早丧 母仉氏守节 居住之所近于墓 孟子学为丧葬 痛哭之事 母曰 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 舍市 近于屠 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 母又曰 亦非所以居子也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每月朔 shuo 夏历每月初一日 望 官员入文庙 行礼跪拜 揖 yi 拱手礼 让进退 孟子见了 一一习记 孟母曰 此真可以居子也 遂居于此 孟母仉 zh ng 氏 夫死 狭子以居 三迁为教 及孟子稍长 就学而归 母方织 问曰 学何所至矣 对曰 自若也 母愤因以刀断机 曰 子之废学 犹吾之断斯机也 孟子惧 旦夕勤学 遂成亚圣 孟母断机 8 孟子长大后 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 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 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 通过学习 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 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青少年 9 孟子醉心研究 终于名声大噪 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可惜邹 鲁这样的小国 很难实施孟子 仁政 的抱负 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 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 最后 孟子来到膝国 膝国太子对孟子的 仁政 十分感兴趣 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 仁政 的思想 遗憾的是 膝国是个小国 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 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 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 仁政 思想 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 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 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成年与晚年时代 10 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本思想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2邦国的主权在民 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 4政事以民为归宿 5用人以民意为准 选拔 杀掉某些人 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 不能只听大臣 大夫之言 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不扰民 与民同乐 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 8反对不义的战争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1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男女授受不亲 孟子名言 12 孟子 简介 孟子 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 政治活动 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孟子 与 论语 同是语录体散文 但与 论语 相比 它篇幅较长 内容也更具体 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 富于雄辩 善用比喻和寓言 比喻准确形象 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 说理深刻透彻 13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 前335年 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 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 又畏秦之甚 于31年 前339 将首都从安邑 今山西夏县西北 迁至大梁 今河南开封 盂子到来时 梁惠王曾对他说 寡人不佞 兵三折于外 太子虏 上将死 国以空虚 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寡人甚丑之 叟不远千里 辱幸至敝邑之廷 将何以利吾国 引自 史记 魏世家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 第二年梁惠王死了 襄王继位 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 不久离去 14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诵读欣赏 15 1 弃甲曳 兵 2 涂 有饿莩 3 鸡豚 狗彘 之畜 4 数 罟 不入洿 池 5 无 失其时 6 谨庠 序之教 7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 申之以孝悌 之义 y t 同 途 t n zh c g w 通毋 xi ng b n 同 斑 pi o x w t 检查正音 16 1段提出 民不加多 的疑问 2 4段分析 民不加多 的原因 5 7段阐述 使民加多 的根本措施 施仁政 养民 教民 即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教育事业 整体感知 理清层次 17 提出 民不加多 的疑问 为什么 移其民 移其粟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梁惠王 邻国之君 无如寡人之用心 分析第一部分 于国尽心 18 分析第二部分 19 孟子用梁惠王熟悉的 战 设喻 孟子比较了什么 梁惠王 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 只是程度上轻一些 却讥笑别人 弃甲兵走者 百步而后止 五十步而后止 孟子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五十步笑百步 说明移粟 移民与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 必须施仁政 行王道 20 分析 民不加多 的原因 投其所好 便于启发 引王自己回答 自我否定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层层推进 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王好战 请以战喻 第二部分思路 21 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斧斤以时 效果 结果 这一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孟子否定了魏国及其邻国之政 那么 孟子提出的使民加多的措施是什么 排比 不可胜食 不可胜食 不可胜用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 给人一种吃不完 用不完的感觉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分析第三部分 合理地发展生产 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这是使民增多的初步措施 也是实施仁政的开始 22 第6段又提出了哪些措施 设想了哪些结果 措施五亩 树之以桑鸡豚 无失其时百亩 勿夺其时谨 申之以孝悌 效果 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道之成 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 从保民 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衣帛 五十 食肉 七十 无饥 黎民 不负戴 颁白者 结果 教民 养民 王道之成 养育教化百姓 治贫也治愚 是使民增多的措施 23 孟子采用对比的手法 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 另一方面也是对梁惠王自认为 于国尽心 的驳斥 此外 孟子还用了比喻 否定了梁惠王的自我辩护 劝勉梁惠王施仁政 除虐政 狗彘食人食 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 下层百姓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施仁政除暴政 天下之民至焉 对比 比喻 第七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仁者爱民仁者无敌 24 课堂总结 惠王 对话 孟子 移民移粟 以战设喻 民不加多 以五十步笑百步 设圈套 不可 走进圈套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施仁政的措施 斯天下之民至矣 思路清晰 比喻对比论证 排比 雄辩 25 小结 引论 提出 民不加多 的疑问 3 句式较整齐 这样气势充沛 增强雄辩力 4 应掌握的文言实词 虚词 违时胜数罟洿斧斤以畜庠序教申孝悌颁负戴检涂饿殍发岁于无罪斯至 1 本文主要阐述了孟子施仁政的主张 要向民加多就要发展生产 使民住有房 耕有田 吃得饱 穿得暖 还要市民懂礼仪 受教育 君王也必须铲除虐政 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归附 2 全文似乎散漫无章 实则结构严谨 段落分明 以使民加多为主线贯穿全文 思路清晰 本论 分析 民不加多 的原因 阐述使 民加多 的具体措施 结论 保民而王 则天下之民至焉 26 重点虚词 实词寡人之于国移其民于河东无望民之多于邻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对于 到 比 在 跟 与 梳理字词句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数罟不入洿池扶苏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数之曰 sh 几 若干 c 细密 shu 屡次 sh 数目 sh 计算 sh 命运 定数 sh 责备 数落 27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 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 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 或重于泰山D 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A 对下列各句中 之 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斯天下之民至焉 鸡豚狗彘之畜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A B C D A 28 通假字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无失其时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 毋 不要 通 毋 不要 通 斑 花白 通 途 道路 词类活用 1 填然鼓之 2 七十者衣帛食肉 3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4 树之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