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雷梁支架计算书_第1页
贝雷梁支架计算书_第2页
贝雷梁支架计算书_第3页
贝雷梁支架计算书_第4页
贝雷梁支架计算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西西山山漾漾大大桥桥贝贝雷雷梁梁支支架架计计算算书书 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 贝雷梁设计参数 钢结构设计规范 公路桥涵设计规范 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使用手册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 2011 2 支架布置图支架布置图 在承台外侧设置钢管桩 609 14mm 每侧承台 2 根 布置形式如下 钢管桩与承台上方设置 400 200 21 13 的双拼 H 型钢连成整体 下横梁上方设置贝 雷梁 贝雷梁采用 33 排单层 321 标准型贝雷片 贝雷片横向布置间距为 450mm 贝雷 梁上设置上横梁 采用 20 槽钢 600mm 于上横梁上设置满堂支架 支架采用钢管式支架 箱梁两端实心部分采用 100 100 方木支撑 立杆为 450 450mm 并在立杆底部设二个倒拔塞便于拆模 箱梁腹板下立杆采用 600 横向 300mm 纵向 布置 横杆步距为 1 2m 其它空心部位立杆采用 600 横向 600mm 纵向 布置 内模板支架立杆为 750 横向 750mm 纵向 布置 横杆 2 步距为 1 5m 箱梁的模板采用方木与夹板组合 两端实心及腹板部位下设 100 100mm 方木间距为 250mm 翼板及其它空心部位设 50 100mm 方木间距为 250mm 内 模板采用 50 100mm 方木间距为 250mm 夹板均采用 1220 2440 15mm 的竹夹板 具体布置见下图 3 材料设计参数材料设计参数 3 1 竹胶板 规格竹胶板 规格 1220 2440 15mm 根据 竹编胶合板国家标准 GB T13123 2003 现场采用 15mm 厚光面竹胶板 为 类一等品 静弯曲强度 50MPa 弹性模量 E 5 103MPa 密度取 3 10mKN 3 2 木木 材材 100 100mm 的方木为针叶材 A 2 类 方木的力学性能指标按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 木结构设计规范 中的 A 2 类木材并按湿材乘 0 9 的折减系数取值 则 w 13 0 9 11 7 MPa E 10 103 0 9 9 103MPa 1 4 0 9 1 26MPa 3 3 3 型钢型钢 Q235 钢容许应力 轴向应力 135MPa 弯曲应力 w 140MPa 剪应力 80MPa 弹性模量 E 2 0 105N mm2 3 4 贝雷梁贝雷梁 几何特性几何特性 几何特性 结构构造 Wx cm3 Ix cm4 EI KN m2 不加强 3578 5250497 2526044 12 单排单层 加强 7699 1577434 41212612 24 不加强 7157 1500994 41052088 24 双排单层 加强 15398 31154868 82425224 48 不加强 10735 6751491 61578132 36 三排单层 加强 23097 41732303 23637836 72 不加强 14817 92148588 84512036 48 双排双层 加强 30641 74596255 29652135 92 不加强 22226 83222883 26768054 72 三排双层 加强 45962 6689439014478219 桁架容许内力表桁架容许内力表 不加强桥梁 桥型 容许内力 单排单层双排单层三排单层双排双层三排双层 弯矩 KN m 788 21576 42246 43265 44653 2 剪力 KN 245 2490 5698 9490 5698 9 加强桥梁 桥型 容许内力 单排单层双排单层三排单层双排双层三排双层 弯矩 KN m 1687 533754809 467509618 8 剪力 KN 245 2490 5698 9490 5698 9 4 4 强度验算强度验算 4 1 翼板分析翼板分析 4 1 1 底模板计算 底模板计算 4 1 1 1 竹胶板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竹胶板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根据 竹编胶合板国家标准 GB T13123 2003 现场采用 15mm 厚光面竹胶板 为 类一等品 静弯曲强度 50MPa 弹性模量 E 5 103MPa 密度取 3 10mKN 由于翼板处方木按中心间距 25cm 横向布设 实际计算考虑方木实体宽度 5cm 即 模板计算跨径取 ml2 0 又模板单位宽 1m 面板截面参数 惯性矩 45 33 108125 2 12 151000 12 mm bh I 截面抵抗矩 35 22 10625 5 6 151000 6 mm bh W 4 1 1 1 1 4 1 1 1 1 荷载计算 荷载计算 a 钢筋砼自重取 26KN m3 即砼产生的面荷载 q1 0 2 0 55 2 2 0 2 0 50 26 2 5 1 2 10 608KN m2 b 竹胶板自重产生的荷载 q2 0 015 10 0 15 KN m2 c 施工人活载 q3 2 5 KN m2 d 砼倾倒 振捣砼产生的荷载 q4 2 0 KN m2 则取 1m 宽分析线荷载为 q 强 10 608 0 15 2 5 2 0 15 258KN m q 刚 10 608 0 15 10 758KN m 4 1 1 1 2 4 1 1 1 2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 按三跨 0 20m 连续梁建模计算模板强度及刚度 5 强度分析 mN ql M 2 232 max 1061 0 10 2 010258 15 10 满足要求 MPaMPa W M 50108 0 10625 5 1061 0 5 5 max 刚度分析 mm l fmm EI ql f75 0 400 082 0 108125 2105150 2 0758 10 150 76 44 max 翼板处模板强度 刚度均满足要求 4 1 1 2 翼板处底模下方木检算 翼板处底模下方木检算 4 1 1 2 1 4 1 1 2 1 方木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方木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底模下统一采用 50 100mm 的方木 依三跨 0 6m 连续梁计算方木强度 剪力及挠 度 50 100mm 的方木为针叶材 A 2 类 方木的力学性能指标按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 结构设计规范 中的 A 2 类木材并按湿材乘 0 9 的折减系数取值 则 w 13 0 9 11 7 MPa E 10 103 0 9 9 103MPa 1 4 0 9 1 26MPa 又方木的截面参数 惯性矩 46 33 10167 4 12 10050 12 mm bh I 截面抵抗矩 35 22 108333 0 6 10050 6 mm bh W 6 4 1 1 2 2 4 1 1 2 2 荷载计算 荷载计算 由上一节模板分析可知转递到方木的面荷载如下 由于方木自身重相对较小 故不 予计算 q 强 10 608 0 15 2 5 2 0 15 258KN m2 q 刚 10 608 0 15 10 758KN m2 又方木的中心间距为 0 6m 故线荷载为 q 强 15 258 0 6 9 155KN m q 刚 10 758 0 6 6 455KN m 4 1 1 2 3 4 1 1 2 3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 由于方木下面分配梁按 0 6m 间距布置 故方木建模按三跨 0 60m 连续梁分析如下 强度分析 mN ql M 2 232 max 10296 3 10 6 010155 9 10 满足要求 MPaMPa W M 7 11956 3 108333 0 10296 3 5 5 max 刚度分析 mm l fmm EI ql f25 2 400 148 0 10167 4109150 6 0455 6 150 66 44 max 方木的强度 刚度均满足要求 4 1 2 箱梁腹段计算 按最大荷载截面高度箱梁腹段计算 按最大荷载截面高度 3 1m 计算 计算 根据连续箱梁设计图选出截面为最不利截面 7 选取荷载最大的边腹板下位置按一次浇注荷载进行模板 方木计算分析 4 1 2 1 底模计算 底模计算 4 1 2 1 1 4 1 2 1 1 竹胶板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竹胶板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静弯曲强度 50MPa 弹性模量 E 5 103MPa 密度 3 10mKN 由于外底模方木按中心间距为 25cm 横向布设 考虑其本身的 10cm 实体尺寸 即模 板计算跨径取 ml15 0 又模板单位宽 0 5m 面板截面参数 惯性矩 45 33 10406 1 12 15500 12 mm bh I 截面抵抗矩 35 22 10188 0 6 15500 6 mm bh W 8 4 1 2 1 2 4 1 2 1 2 荷载计算 荷载计算 对于箱梁底部的模板荷载分析 按实腹板处的模板下方木间距均为 0 25m 按最不 利情况分析 取实腹板处底模板进行分析 荷载分析如下 腹板截面为 500mm a 钢筋砼自重取 26KN m3 即砼产生的面荷载 q1 1 2 3 1 26 0 5 48 36KN m b 竹胶板自重产生的荷载 q2 0 015 10 0 5 0 075 KN m c 施工人活载 q3 2 5 0 5 1 25 KN m d 砼倾倒 振捣砼产生的荷载 q4 2 0 0 5 1KN m 则 q 强 48 36 0 075 1 25 1 50 685KN m q 刚 48 36 0 075 48 435KN m 4 1 2 1 3 4 1 2 1 3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 腹板底板按三跨 0 15m 连续梁建模计算模板强度及刚度 强度分析 mN ql M 2 232 max 1014 1 10 15 0 10685 50 10 满足要求 MPaMPa W M 50064 6 10188 0 1014 1 5 5 max 刚度分析 mm l fmm EI ql f75 0 400 233 0 10406 1 105150 15 0 435 48 150 76 44 max 实腹板处模板强度 刚度均满足要求 4 1 2 2 底模下方木检算 底模下方木检算 4 1 2 2 1 4 1 2 2 1 方木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方木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底模下统一采用 100 100mm 的方木 按支架间距三跨 0 6m 连续梁计算 100 100mm 的方木为针叶材 A 2 类 方木的力学性能指标按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 木结构设计规范 中的 A 2 类木材并按湿材乘 0 9 的折减系数取值 则 9 w 13 0 9 11 7 MPa E 10 103 0 9 9 103MPa 1 4 0 9 1 26MPa 又方木的截面参数 惯性矩 46 33 10333 8 12 100100 12 mm bh I 截面抵抗矩 35 22 10667 1 6 100100 6 mm bh W 4 1 2 2 2 4 1 2 2 2 荷载计算 荷载计算 底模板分析可知转递到方木的面荷载如下 由于方木自身重相对较小 故不予计算 腹板处 q 强 48 36 0 075 1 25 1 50 685KN m q 刚 48 36 0 075 48 435KN m 又因方木在支架的中心间距为 0 6m 故线荷载为 q 强 50 685 0 6 30 411KN m q 刚 48 435 0 6 29 061KN m 4 1 2 2 3 4 1 2 2 3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 同样根据前面荷载分析情况分如下两种情况 实腹板处 按纵向方木在支架下的受力点按 0 6m 间距布置 故方木建模按三跨 0 60m 连续梁分析如下 强度分析 mN ql M 2 232 max 1025 18 10 6 010685 50 10 满足要求 MPaMPa W M 7 11948 10 10667 1 1025 18 5 5 max 10 刚度分析 mm l fmm EI ql f75 0 400 335 0 10333 8 109150 6 0061 29 150 66 44 max 故实腹板处的方木的强度 刚度均满足要求 4 1 3 空心段箱梁截面计算分析空心段箱梁截面计算分析 4 1 3 1 底模计算 底模计算 4 1 3 1 1 4 1 3 1 1 竹胶板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竹胶板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静弯曲强度 50MPa 弹性模量 E 5 103MPa 密度 3 10mKN 由于除翼板外底模方木按中心间距为 25cm 横向布设 考虑其本身的 5cm 实体尺寸 即模板计算跨径取 ml2 0 又模板单位宽 1m 面板截面参数 惯性矩 45 33 108125 2 12 151000 12 mm bh I 截面抵抗矩 35 22 10625 5 6 151000 6 mm bh W 4 1 3 1 2 4 1 3 1 2 荷载计算 荷载计算 对于箱梁底部的模板荷载分析 空腹板的模板下方木间距均为 0 25m 荷载分析如 下 钢筋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1 1 2 分项系数 170 66 7 79 截面底宽 26 29KN m 钢筋砼自重取 26KN m3 分项系数 1 2 即砼产生的面荷载 q1 0 22 2 26 1 2 13 728KN m2 b 竹胶板自重产生的荷载 q2 0 015 10 0 15 KN m2 c 施工人活载 q3 2 5 KN m2 d 砼倾倒 振捣砼产生的荷载 q4 2 0 KN m2 则取 1m 宽分析线荷载为 q 强 13 728 0 15 2 5 2 0 18 378KN m q 刚 13 728 0 15 13 878KN m 受力分析 3 按三跨 0 20m 连续梁建模计算模板强度及刚度 11 强度分析 mN ql M 2 232 max 10735 0 10 2 010378 18 10 满足要求 MPaMPa W M 50131 0 10625 5 10738 0 5 5 max 刚度分析 mm l fmm EI ql f75 0 400 1 0 108125 2 105150 2 0878 13 150 76 44 max 空腹板处模板强度 刚度均满足要求 4 1 3 2 底模下方木检算 底模下方木检算 4 1 3 2 1 4 1 3 2 1 方木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方木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底模下统一采用 50 100mm 的方木 按三跨 0 6m 连续梁计算 50 100mm 的方木为针叶材 A 2 类 方木的力学性能指标按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 结构设计规范 中的 A 2 类木材并按湿材乘 0 9 的折减系数取值 则 w 13 0 9 11 7 MPa E 10 103 0 9 9 103MPa 1 4 0 9 1 26MPa 又方木的截面参数 惯性矩 46 33 10167 4 12 10050 12 mm bh I 截面抵抗矩 35 22 108333 0 6 10050 6 mm bh W 12 4 1 3 2 2 4 1 3 2 2 荷载计算 荷载计算 方木的面荷载如下 由于方木自身重相对较小 故不予计算 空腔腹板处 q 强 13 728 0 15 2 5 2 0 18 378KN m2 q 刚 13 728 0 15 13 878KN m2 又此时方木的中心间距为 0 6m 故线荷载为 q 强 18 378 0 6 11 03KN m q 刚 13 878 0 6 8 327KN m 受力分析 3 空腔腹板处 按方木下面分配梁按 0 6m 间距布置 故方木建模按三跨 0 6m 连续梁 分析如下 强度分析 mN ql M 3 232 max 10397 0 10 6 01003 11 10 满足要求 MPaMPa W M 7 1177 4 108333 0 10397 0 5 6 max 刚度分析 mm l fmm EI ql f25 2 400 192 0 10167 4109150 6 0327 8 150 66 44 max 故空腔腹板处的方木的强度 刚度均满足要求 4 1 4 实心端箱梁截面计算分析实心端箱梁截面计算分析 选取荷载最大的实心端箱梁截面 4m 高度的位置按一次浇注荷载进行模板 方木 计算分析 13 4 1 4 1 底模计算 底模计算 4 1 4 1 1 4 1 4 1 1 竹胶板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竹胶板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静弯曲强度 50MPa 弹性模量 E 5 103MPa 密度 3 10mKN 由于外底模方木按中心间距为 25cm 横向布设 考虑其本身的 10cm 实体尺寸 即模 板计算跨径取 ml15 0 又模板单位宽 1m 面板截面参数 惯性矩 45 33 108125 2 12 151000 12 mm bh I 截面抵抗矩 35 22 10375 0 6 151000 6 mm bh W 4 1 4 1 2 4 1 4 1 2 荷载计算 荷载计算 对于箱梁底部的模板荷载分析 按模板下方木间距均为 0 25m 按最不利情况分析 取实心端部箱梁 4m 截面的底模板进行分析 荷载分析如下 a 钢筋砼自重取 26KN m3 即砼产生的面荷载 q1 1 2 4 26 124 8KN m2 b 竹胶板自重产生的荷载 q2 0 015 10 0 15 KN m2 c 施工人活载 q3 2 5 KN m2 d 砼倾倒 振捣砼产生的荷载 q4 2 0KN m2 则 q 强 124 8 0 15 2 5 2 129 45KN m q 刚 124 8 0 15 124 95KN m 4 1 4 1 3 4 1 4 1 3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 腹板底板按三跨 0 15m 连续梁建模计算模板强度及刚度 强度分析 mN ql M 2 232 max 10437 0 10 15 0 1045 129 10 14 满足要求 MPaMPa W M 50165 1 10375 0 10437 0 5 5 max 刚度分析 mm l fmm EI ql f75 0 400 3 0 108125 2 105150 15 095 124 150 76 44 max 箱梁实心端处模板强度 刚度均满足要求 4 1 4 2 底模下方木检算 底模下方木检算 4 1 4 2 1 4 1 4 2 1 方木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方木技术指标以及力学性能 底模下统一采用 100 100mm 的方木 按支架间距三跨 0 5m 连续梁计算 100 100mm 的方木为针叶材 A 2 类 方木的力学性能指标按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 木结构设计规范 中的 A 2 类木材并按湿材乘 0 9 的折减系数取值 则 w 13 0 9 11 7 MPa E 10 103 0 9 9 103MPa 1 4 0 9 1 26MPa 又方木的截面参数 惯性矩 46 33 10333 8 12 100100 12 mm bh I 截面抵抗矩 35 22 10667 1 6 100100 6 mm bh W 4 1 4 2 2 4 1 4 2 2 荷载计算 荷载计算 底模板分析可知转递到方木的面荷载如下 由于方木自身重相对较小 故不予计算 则 q 强 124 8 0 15 2 5 2 129 45KN m q 刚 124 8 0 15 124 95KN m 又因方木在支架的中心间距为 0 5m 故线荷载为 q 强 129 45 0 5 64 725KN m q 刚 124 95 0 5 62 475 KN m 4 1 4 2 3 4 1 4 2 3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 同样根据前面荷载分析情况分如下两种情况 实腹板处 按纵向方木在支架下的受力点按 0 5m 间距布置 故方木建模按三跨 0 50m 连续梁分析如下 15 强度分析 mN ql M 2 232 max 10181 16 10 5 010725 64 10 满足要求 MPaMPa W M 7 11707 9 10667 1 10181 16 5 5 max 刚度分析 mm l fmm EI ql f75 0 400 347 0 10333 8 109150 6 0475 62 150 66 44 max 故实心端的方木的强度 刚度均满足要求 4 1 5 48 3mm 钢管支架检算 按截面高度钢管支架检算 按截面高度 3 1m 计算 计算 4 1 5 1 小横杆计算小横杆计算 箱梁腹板立杆立杆纵向间距为 600mm 横向间距为 300mm 步距为 1200mm 在顺桥 向腹板下的混凝土重量为 钢筋砼自重取 26KN m3 即砼产生的面荷载 g1 3 1 26 0 5 0 6 1 2 29 016KN m b 竹胶板自重产生的荷载 g2 0 015 10 0 5 0 6 0 045 KN m c 施工人活载 g3 2 5 0 5 0 6 0 75KN m d 砼倾倒 振捣砼产生的荷载 g4 2 0 0 5 0 6 0 6KN m 则 g 29 016 0 045 0 75 0 6 30 411KN m 弯曲强度 MPaMPa W gl 21592 60 10493 4 10 300411 30 10 3 22 抗弯刚度 16 mmmm EI ql f3073 0 10078 1101 2150 300411 30 150 55 4 4 1 4 1 5 2 大横杆计算大横杆计算 立柱纵向间距为 0 6m 即 l2 0 6m 按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由小横杆传递有集中 力 F 30 411 0 3 9 123KN 最大弯距 mKNFlM 46 1 6 0123 9 267 02267 0 max 弯曲强度 不能满足要求 在腹板位置时采用 MPaMPa W M 2159 324 10493 4 1046 1 3 6 max 双横杆加固 挠度 mmmm EI Fl f30015 0 10078 1101 2100 600123 9 883 1 100 883 1 55 2 2 2 4 1 5 3 立杆计算 立杆计算 立杆承受由大横杆传递的荷载 因此 N 9 123KN 大横杆步距为 1 2m 长细 比 l i 1200 15 95 75 查附录三 得 0 75 KNNAN37 686837021542475 0 因 N N 满足要求 扣件抗滑力计算 因 R 9 123KN RC 8 5KN 不能满足抗滑要求 所以在腹板位置时采用双扣 件加固 4 2 贝雷梁验算贝雷梁验算 1 16 5m 跨度的贝雷片验算 选取 16 5m 的贝雷片跨度进行验算 竖向荷载取上述支架所得最大反力 18KN 并 按照支架实际位置进行加载 贝雷片横向间距取 0 50m 16m 32 共布设贝雷片 33 个 作用于贝雷片的集中荷载取支架支座反力一半 取单片贝雷片进行计算 计算模型取单跨简支梁结构 所受荷载为均布荷载 本 计算按最不利因素考虑 取第四跨进行验算 17 受力简图 验算强度 贝雷片力学性能为 I 250500cm4 W 3578 5 cm3 M 788 2KN m Q 245 2KN 箱梁梁体顺线路方向每延米钢筋砼自重为 9 8 1 26 C40 钢筋混凝土自重 254 8KN 顺线路方向每延米宽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8 2 max ql M 其中 M 贝雷梁计算最大弯距 N mm l 计算跨度 l 16500mm q 作用在贝雷梁上的压力线荷载 它包括 钢筋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1 1 2 分项系数 254 8 305 76KN m 倾倒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 1 4 2 00 1 2 8KN 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3 1 4 2 00 1 2 8KN m 施工活荷载设计值 q4 1 4 2 5 1 3 5KN m 模板及支架 含内模 荷载设计值 q5 1 2 5 5 1 6 6KN m 20 槽钢自重荷载 q6 25 777 18 28 10 3 10 16 5 7 87KN m 贝雷梁自重荷载 q7 300 5 5 33 10 3 10 16 5 33KN m q q1 q2 q3 q4 q5 q6 q7 305 76 2 8 2 8 3 5 6 6 7 87 33 362 33KN m 纵梁最大弯距 m12330 54KN16 516 533 6230 125 8 2 max ql M 18 单片贝雷片最大承受弯矩 Mmax 12330 54 33 373 65KN M M 788 2KN M 满足要求 纵梁最大剪力 1 支点 Qmax 362 33 16 5 2 2989 22KN 1 2 支点相同 单片贝雷片容许剪力 1 支点 Q 2989 22 33 90 58KN Q 245 2KN 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 AB 跨 16 5m 贝雷纵梁最大挠度 4 34 max 568 55 362 33 1016 5 2 02 384384 2 1 1010250500 33 10 q l fcm EI 总 f L 400 1650 400 4 125cm fmax f 满足规范要求 2 单片贝雷片最不利荷载计算 根据桥的横断面图 在第四跨 P3 P4 跨的侧腹板下第三组贝雷片承受正上方的 混凝土面积最大 荷载最大 处在最不利荷载位置 此贝雷梁由三片贝雷片组合而成 如下图所示 19 20 此贝雷梁由三片贝雷片组合而成 现对此三片贝雷片进行验算 贝雷梁上部腹板宽 0 5m 按最大受力处 2 45m 计算 2 45m 处混凝土荷载为 q1 2 45 0 5 2 6 10 31 85KN 倾倒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 1 4 2 00 0 5 1 4KN 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3 1 4 2 00 0 5 1 4KN m 施工活荷载设计值 q4 1 4 2 5 0 5 1 75KN m 模板及支架 含内模 荷载设计值 q5 1 2 5 5 0 5 3 3KN m 20 槽钢自重荷载 q6 25 777 0 5 28 10 3 10 16 5 2 18KN m 贝雷梁自重荷载 q7 300 5 5 3 10 3 10 16 5 3KN m 2 45m 处总荷载 q 1 2q1 q2 q3 q4 q5 q6 q7 1 2 31 85 1 4 1 4 1 75 3 3 2 18 3 51 25KN m 计算模型如下 通过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结果如下 杆端位移值 乘子 1 杆端 1 杆 端 2 单元码 u 水平位移 v 竖直位移 转角 u 水平位移 v 竖 直位移 转角 21 1 0 00000000 0 00000000 0 00552982 0 00000000 0 00000000 0 00552982 内力计算 杆端内力值 乘子 1 杆端 1 杆 端 2 单元码 轴力 剪力 弯矩 轴力 剪 力 弯矩 1 0 00000000 422 80000 0 00000000 0 00000000 422 80000 0 00000000 计算剪力结果图如下 计算弯矩结果图如下 22 纵梁最大弯距 KN m 1 744116 516 525 510 125 8 2 max ql M 单片贝雷片最大承受弯矩 Mmax 1744 1 3 581 37KN m M 788 2KN m 满足要求 纵梁最大剪力 A 支点 Qmax 51 25 16 5 2 422 81KN 1 2 支点相同 单片贝雷片容许剪力 A 支点 Q 422 81 3 140 94KN Q 245 2KN 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 AB 跨 16 5m 贝雷纵梁最大挠度 4 34 max 568 55 49 07 1016 5 3 384384 2 1 1010250500 3 10 q l fcm EI 总 f L 400 1650 400 4 125cm fmax f 满足规范要求 3 中跨 2 13 5m 贝雷梁检算 P4 P5 跨箱梁跨度为 30m 普通贝雷架的挠度不能满足要求 所以在 P4 P5 跨中设 置钢管桩一排 钢管桩采用 609 14mm 长度为 25m 根据以上数据 钢管桩平台主 要承重包含贝雷梁上部所有恒载及动载 计算 30m 跨箱梁总体积为 358m3 30m 跨主要 承重如下 P4 P5 跨箱梁梁体顺桥方向每延米钢筋砼自重为 358 30 11 93 1 26 C40 钢 筋混凝土自重 310 18KN 23 顺线路方向每延米宽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8 2 max ql M 其中 M 贝雷梁计算最大弯距 N mm l 计算跨度 l 13500mm q 作用在贝雷梁上的压力线荷载 它包括 钢筋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1 1 2 分项系数 310 18 372 22KN m 倾倒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 1 4 2 00 1 2 8KN 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3 1 4 2 00 1 2 8KN m 施工活荷载设计值 q4 1 4 2 5 1 3 5KN m 模板及支架 含内模 荷载设计值 q5 1 2 5 5 1 6 6KN m 20 槽钢自重荷载 q6 25 777 18 46 10 3 10 27 7 9KN m 贝雷梁自重荷载 q7 300 9 33 10 3 10 27 33KN m q q1 q2 q3 q4 q5 q6 q7 372 22 2 8 2 8 3 5 6 6 7 9 33 428 82KN m 计算模型如下 计算剪力结果如下 计算弯矩结果如下 24 计算位移结果如下 纵梁最大弯距 KN m67 547013 513 582 42807 0 07 021 2 max qlM KN m06 769913 513 582 4280 125125 0 2 2 max qlM 单片贝雷片最大承受弯矩 Mmax 9769 06 33 296 03KN M M 788 2KN M 满足要求 纵梁最大剪力 1 支点 Qmax 428 82 13 5 0 375 2170 9KN 1 3 支点相同 2 支点 Qmax 428 82 13 5 0 625 3618 2KN 单片贝雷片容许剪力 2 支点 Q 3618 2 33 109 64KN Q 245 2KN 满足要求 挠度验算 13 5m 贝雷纵梁最大挠度 4 34 max 568 55 428 82 1013 5 1 07 384384 2 1 1010250500 33 10 q l fcm EI 总 f L 400 1350 400 3 375cm fmax f 满足规范要求 4 翼板两侧钢管桩验算 每个承台每侧布置钢管桩 2 根个 受力取上述模型支座反力 具体布置形式如下 25 1 单排横向 1 个钢管受力计算如下 26 承台长度为 11m 箱梁顶面宽度为 16m 所以钢管桩所承受的力主要为箱梁翼板部 分的重量 安全系数按计算 q 砼 0 2 0 55 2 2 0 2 0 5 20 2 6 10 1 2 530 4KN q 贝 300 6 5 5 10 3 10 99KN Q 横梁 25 777 3 18 10 3 10 66 3 2 2 10 3 10 21 84KN q 施 2 5 20 0 35 20 57 1 4 79 8KN Q 530 4 99 21 84 79 8 731 04 2 365 52KN 2 钢管桩入土深度检算 1 桩基承载力计算 取上述钢管桩进行验算 荷载值为 P 365 52KN 2 钢管桩最大容许承载力计算 桩打入桩最大容许承载力 U fiLi AR k 式中 桩的容许承载力 KN U 桩身横截面周长 m fi 桩身穿过各地层与桩身之间的极限摩阻力 KPa 按西山漾大 桥地质资料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 淤泥质粉质粘土层 层厚 12 70 15 40m 层底高程 15 70 13 05m 取 f1 14 1 粘土层 层厚 1 50 2 70m 层底高程 17 3 15 15m 取 f2 70 2 粉质粘土层 层厚 2 10 4 80m 层底高程 21 00 18 40m 取 f3 40 1 粉质粘土层 层厚 6 6 9 50m 层底高程 28 5 26 55m 取 f4 60 Li 各土层厚度 m A 桩底支撑面积 m2 R 桩尖极限磨阻力 Kpa R 0 K 安全系数 本设计采用 2 采用 609mm 钢管桩 壁厚 14mm 管内填砂密实 采用振动锤击下沉 桩的周 长 U 1 912m 不计桩尖承载力 仅计算钢管桩侧摩阻 钢管桩顶面标高以 0 2m 长度 20m 为例 入 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的长度为 14 175m 入 1 粘土层的长度为 1 85m 入 2 粉质粘土层的长度为 3 475m 入 1 粉质粘土层的长度为 0 5m 27 1 912 13 675 14 1 912 1 85 70 1 912 3 475 40 1 912 0 5 60 2 468 39KN 单桩承载力为 468 39KN 钢管桩承受荷载 Pmax 341 26KN 满足规范要求 5 P4 P5 跨跨中钢管桩验算 每个承台每侧布置钢管桩 2 根个 受力取上述模型支座反力 具体布置形式如下 28 1 单排横向 6 个钢管受力计算如下 P4 P5 跨箱梁跨度为 30m 普通贝雷架的挠度不能满足要求 所以在 P4 P5 跨中设 置钢管桩一排 钢管桩采用 609 14mm 长度为 25m 根据以上数据 钢管桩平台主 要承重包含贝雷梁上部所有恒载及动载 计算 30m 跨箱梁总体积为 358m3 30m 跨主要 承重如下 P4 P5 跨箱梁梁体顺桥方向每延米钢筋砼自重为 358 30 11 93 1 26 C40 钢 筋混凝土自重 310 18KN q 作用在贝雷梁上的压力线荷载 它包括 钢筋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1 1 2 分项系数 310 18 372 22KN m 倾倒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 1 4 2 00 1 2 8KN 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3 1 4 2 00 1 2 8KN m 施工活荷载设计值 q4 1 4 2 5 1 3 5KN m 模板及支架 含内模 荷载设计值 q5 1 2 5 5 1 6 6KN m 20 槽钢自重荷载 q6 25 777 18 46 10 3 10 27 7 9KN m 贝雷梁自重荷载 q7 300 9 33 10 3 10 27 33KN m Q 总 q1 q2 q3 q4 q5 q6 q7 372 22 2 8 2 8 3 5 6 6 7 9 33 428 82KN m 27m 11578 14KN 29 Q 单 11578 14 3 6 643 23KN 2 钢管桩入土深度检算 1 桩基承载力计算 取上述钢管桩进行验算 荷载值为 P 643 23KN 2 钢管桩最大容许承载力计算 桩打入桩最大容许承载力 U fiLi AR k 式中 桩的容许承载力 KN U 桩身横截面周长 m fi 桩身穿过各地层与桩身之间的极限摩阻力 KPa 按西山漾大 桥地质资料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 淤泥质粉质粘土层 层厚 12 70 15 40m 层底高程 15 70 13 05m 取 f1 14 1 粘土层 层厚 1 50 2 70m 层底高程 17 3 15 15m 取 f2 70 2 粉质粘土层 层厚 2 10 4 80m 层底高程 21 00 18 40m 取 f3 40 1 粉质粘土层 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