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科技与人文.ppt_第1页
第八讲-科技与人文.ppt_第2页
第八讲-科技与人文.ppt_第3页
第八讲-科技与人文.ppt_第4页
第八讲-科技与人文.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科技与人文一 斯诺的 两种文化 理论二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三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一 斯诺的 两种文化 理论 英 C P 斯诺 两种文化 文学知识分子在一极 而在另一极是科学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在这两极之间是一条充满互不理解的鸿沟 有时 特别是在年轻人中 是敌意和不喜欢 但大多数是由于缺乏了解 他们互相对对方存有偏见 他们的态度是如此的不同 以至于即使在情感层面上也找不到共同之处 非科学家大都认为科学家傲慢和爱吹牛 非科学家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是 那就是科学家是肤浅的乐观主义者 他们不知道人类的状况 而在另一方面 科学家认为文学知识分子完全缺乏远见 尤其是不关心他们的同胞 在深层次上是反知识的 并且极力想把艺术和思想限制在有限的时空 如此等等 而人文知识分子批判最多是科学家的乐观主义 这是最常听见的指责 几乎成了老生常谈 事实上 大凡思想深刻的人 不管他们情绪多么高昂 多么有幸福感 甚至包括那些情绪最为高昂 最为幸福的人 这种悲剧感一直深藏在他们的骨子里 挥之不去 我最了解的科学家都是这样 这样的两极分化对我们大家来说只能造成损失 对人民 对社会也是一样 与些同时 这也是实践 智力和创造力的损失 而且我认为把这二者完全分开是错误的 二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1 科学精神的内涵 周光召 客观 求实精神 这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 不断求知的精神 追求真理 不盲从潮流 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怀疑精神 创新的精神 继承的精神 此外 团队精神 民主作风 百家争鸣也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 彭富国 一是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 这是科学所以可能的思想基础 二是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 这是科学所以成为科学的实践基础 三是批判怀疑 开拓前进的进取精神 这是科学得以发展的创新基础 四是自由竞争 允许失败的宽容精神 这是科学自由发展 深入开展 优化前进的民主基础 五是互相合作的协作精神 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 这是科学得以传承的重要条件 2 人文精神的内涵 孟建伟 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 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 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 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人文精神从外延上看 至少应包括以人为本的精神 自尊 自爱 自强 自立的精神 相互尊重 平等相待的精神 关心社会 服务社会的精神和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的精神 吴惠红 人文精神是蕴涵在人文科学中的以人为对象 尊重人的价值 维护人的权利 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精神 是人类文化精神的核心与灵魂 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主体精神 其核心就是把人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 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 人文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 人文精神追求人的多元化发展 主张每个人都应当是有个性的 但要发展个性 就必须打破对人的种种限制 这就要求有自由的精神 再次 人文精神还是一种求善 求美的精神 人文精神关注的是人的尊严和意义 是善和美 而不是真 即便是真 也不是规律的真 而是情感的真 3 相互关系 李醒民 科学和人文尽管在关注的对象上看起来有所不同 但在精神实质和深层底蕴上则是相通的和互补的 科学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却是人的价值 科学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文精神 彭纪南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汇其含义不是指两者合二为一 不是用一种精神去消解另一种精神 或用自然辩证法研究去统率另一种精神 这里的融汇是指人类在认识 协调 变革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中 或者是在探索人世 处理人世的人文社会活动中 都能够受到两种精神指引 使得科学技术同人文社会协调发展 是指无论是科学技术工作者或者是人文社会工作者 都既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又要有良好的人文文化素质 既具有科学精神 又具有人文精神 在处理科学技术问题时既要遵循科学精神从事活动 又要顾及人文社会后果 在人文精神指导下处理科学技术发展本身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种种人文社会方面的问题 三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1 概念分析关于唯科学主义的定义 牛津英语词典 指 对科学知识和技术万能的一种信念 韦伯斯特大词典 中的解释则为一种弱唯科学主义 是指 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被应用于包括哲学 人文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的一种主张 在前苏联和我国 唯科学主义有一种变形 即 马克思主义的唯科学主义 这是一种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看作是一种 万能的科学 一种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的主张人文主义是指主张个性发展 思想解放的思潮 重视对人的潜能 价值 发展的研究 特点 排拒理性主义 弘扬非理性主义 对人的主体性反思 反对人类中心论的思想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 2 我国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论争 1 科玄论战张君劢 科学无论如何发达 而人生观问题之解决 决非科学所能为力 丁文江 科学的万能 科学的普遍 科学的贯通 不在它的材料 在它的方法 人类今日最大的责任与需要是把科学方法应用到人生问题上去 2 我国50年代的一些变形唯科学主义事件按照当时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哲学社会科学是有阶级性的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为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服务的 是伪科学 应予取缔 这方面的教师 专家 不能再讲课 需要改造思想和学习马克思主义 自然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 所以仍可以讲授和学习 但因为西方世界的科学家大都出身于资产阶级 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 这种观点会渗透到科学著作和教材中去 因此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 批判西方自然科学家的唯心主义观点 例如米丘林生物科学是自觉而彻底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于生物科学的伟大成就 是生物科学的根本革命 它用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它的哲学基础 证明了生物发展的辩证过程 文章把摩尔根染色体遗传理论打成 伪科学 而把真正的伪科学 即勒柏辛斯卡娅的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