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春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 病)应急预案方案一、方案目的为了及时、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或巳经发生的突发 公共事件,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 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保持和促进我省社会政治稳定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 调发展,特制定本预案。二、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依靠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把保障人民群 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及其他危害。2、预防为主、有效应对。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切实做 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应对高效、有序。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处置全省严重、特别严重 的突发公共事件;各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一般、较 重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和严重、特别严重突发公共事件 的先期处置工作;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辖区突发公共 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4、依法规范、科学决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范 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发挥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建立科学民 主决策的机制。5、整合资源、平战结合。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和 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科学配置和使用资源,充分发挥城市 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辐射作用;完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运 行机制,将平时管理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提高预防和应对 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三、实施办法1、先期处置。严重(II级)、特别严重(I级)突发公共 事件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事发地县、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 或分管领导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应急救援队伍进 行先期处置。事发地县、市人民政府对事件的性质、类别、 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采取下列必要的应对措施:(1) 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2) 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3) 紧急调配辖区内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4) 实施动态监测,密切关注事态发展;(5) 立即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 救互救;(6) 及时向省专项应急机构报告,并提出应急处置建 议和支持请求;波及或可能波及其他市、县的,要同时向相 关市、县通报;(7) 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若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失踪、被 困,要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国务院港澳办、台办、侨办、国家 旅游局或外交部。2、应急决策省专项应急机构接到严重、特别严重突发公共事件报告 后,应迅速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报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按 照决策程序,综合各方面意见,作出如下应急处置决定:(1) 省人民政府有关领导赶赴事发地,指挥应急处置工作;(2) 启动或授权省应急委启动省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3) 对事发地市、县人民政府作出具体的处置指示,责成 省专项应急机构和省有关部门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4) 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或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事发 地进行指导;(5) 调集专业处置力量和抢险救援物资增援,必要时请求军队和武警部队给予支援;(6)向省委和国务院报告,必要时请求国务院或国家 有关部委给予支持。波及到相关省(区、市)时,及时予以 通报。3、指挥协调省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启动后,省专项应急机构立即 进入应急状态,保证应急通讯畅通,保障应急队伍和应急物 资的统一调配。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机构,迅速开展以下工作:(1) 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2) 对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3) 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到伤害的人员,疏散、撤离、 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4) 迅速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和危险源,划定危 害区域,维持社会治安;(5) 抢修被损坏的公共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 气、供油等基础设施,保障事发地群众的基本生活;(6) 向省人民政府及时报告应急处置、事态评估情况 和工作建议。4、应急联动现场指挥机构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选择成立若干 工作组。成立的各工作组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1)技术专家组:由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 参与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研究工作,鉴定和解答有关专业技 术问题。(2) 抢险救援组:由公安、安全生产监管、消防等部 门和单位组成,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量,开展现场处 置,根据需要,随时调遣后续处置和增援队伍。(3) 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由卫生、防疫、畜牧兽 医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心理救助 和人畜间疫情控制工作。(4) 交通管制组:由公安、交通、民航等部门和单位 组成,负责事发地道路、水路交通或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确 保运输畅通。(5) 治安警戒组:由公安部门负责,实施现场警戒, 保护事件现场,维护治安秩序。(6) 人员疏散和安置组:由民政、公安、建设、交通、 人防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人员紧急疏散和安置工作,必 要时采取强制疏散措施,并保证被疏散人员的基本生活。(7) 社会动员组:由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动员组织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志愿人员等参与应急处置工作。(8) 物资和经费保障组:由发展改革、财政、商务、 粮食等部门组成,负责调集征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的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适时动用 粮食等储备物资,保证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9) 应急通信组:由通信管理、信息产业、人防部门 和电信运营企业组成,负责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确保现 场通信畅通。(10) 气象服务组:由气象部门负责,做好事发地的气 象监测和天气预警信息服务,必要时设立移动气象站,为指 挥机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气象服务。(11) 综合信息组: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抽调专门人员组 成,负责综合文字、信息整理及报送工作。(12) 生活保障组:由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有关 部门做好应急工作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13) 新闻发布组:由省政府新闻办负责,制定新闻报 道方案,设立新闻发言人,经批准适时向媒体发布事件进展 和处置情况,同时组织新闻媒体向公众宣传自救防护等知 识。(14) 涉外工作组:由外(侨)办、台办、公安和省政府新闻办等部门组成, 负责接待港澳台及境外新闻媒体,处理涉及港澳台和外籍人 员的有关事宜。(15) 特种应急组:由公安、国防科技工业、金融、网 络监管、环保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处置社会安全、经济 安全、核与辐射、环境事故、金融风险和群体性事件等突发 公共事件。事发地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中央驻皖 单位等应服从现场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调配。省军区、省武 警总队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破坏性、紧急程度、影 响范围等情况和上级命令、指令,以及省人民政府的请求、 要求或决定,参与应急处置工作。扩大应急对严重、特别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有扩大和发展趋势或 影响其他地域、领域时,省人民政府进一步组织人力、物力、 财力等应急力量增援事发地。突发公共事件涉及全省大部分 地区时,省人民政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紧急动员。需要国家 或其他省(区、市)提供援助时,省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或 国务院有关部门请求支援;必要时,省人民政府可报请国务 院宣布省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一般和较重突发公共事件发展为严重、特别严重的突发 公共事件时,事发地县、市人民政府应及时向省应急委和省 专项应急机构报告。新闻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遵循及时主动、准确把 握、注重效果的原则。新闻发布工作由省专项应急机构负责, 根据事件影响程度和类型,组织有关责任单位、职能部门和 专家拟写新闻统发稿、专家评论或灾情公告,统一向媒体和 社会发布。省政府新闻办应及时掌握信息,分析舆情,加强 与负责处理事件的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有关市、县的沟通 协商,提出新闻报道意见,组织指导新闻工作,协调解决新 闻报道中遇到的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涉及境外媒体的采访和对境外发布新闻,由省外办会同 省政府新闻办具体组织安排。对不宜公开报道的突发公共事件,按有关规定执行。应急结束现场指挥机构和事发地市、县人民政府确认突发公共事 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巳经消除后,向批准预案启动的省应 急委和省专项应急机构提出结束现场应急的报告。省专项应 急机构综合各方面意见,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作出终止 实施总体应急预案的指令,撤销应急现场指挥机构,由省应 急委宣布应急结束,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必要时, 省人民政府宣布终止应急状态。青岛市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食堂工作指南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决策部署,做好全市学校食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现就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食堂春季开学前后防控工作要求如下。一、供餐前准备工作1.制定预案,全员培训。要认真分析研判开学疫情防控风险隐患,根据指南和防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食堂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等,做到一校一案,无预案不开餐。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校外员工平安顺利返岗。同时制定师生错峰就餐预案。要对食堂管理、从业人员提前进行疾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开展体温监测、清洁消毒、应急处置等专题培训。疫情期间,教育并要求所有从业人员上下班途中正确佩戴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下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手套,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2.全面排查,条件保障。开学前要对所有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健康台账,精准掌握每一名员工返工前 14 天的可疑接触经历、旅居经历和身体健康状况,特别关注假期是否曾前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防控高危人员等。对排查的重点人员,要一人一策确定返工方案。要落实好疫情防控所需物资,提前储备好足以维持一定时间的疫情防控应急所需物资,包括医用口罩、75%酒精、消毒溶液、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洗手液、肥皂、胶皮手套、体温计、红外测温仪、喷雾器、应急药品等。食堂餐厅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设置临时应急隔离空间,配备相应生活、防护设施设备。3.清洁消毒,食材准备。应对食堂加工用设施设备、工具容器等,进行开学供餐使用前的全面检查清理。对食堂、食堂周边环境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消除细菌、病毒滋生环境,不留死角。餐厅每日公示消毒情况。同时,做好食材筹备工作。提前对食堂食品原材料的库存情况进行清点和清理,确保食品原材料安全、充足,可适当增加库存量。二、供餐后食堂防控管理(一)日常管理1.测温管理。严格实行实名晨检制度、测体温上岗制度。食堂员工每天上下午(每餐工作前)各检测体温一次,并建立档案。对体温超过37.3或出现乏力、咳嗽等症状,以及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待查明原因并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对进入食堂餐厅的学生、教职员工等用餐人员,要求其佩戴口罩,按规定进行登记等。2.人员管理。加强管理和从业员工自我防控意识。以微信群、QQ 工作群等形式及时向在外地的员工发布疫情防控信息、自我防护措施、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上岗防控相关要求,使员工未返岗就掌握了疫情防控知识和返校途中的自我保护技能。3.健康管理。学校食堂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返工前,要组织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员、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并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在学校食堂显著位置进行统一公示。4.留样管理。每日每餐供应的每个品种必须做好留样保存和相关记录,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防止样品之间污染,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25g。(二)采购管理1.禁止制售野生动物及制品。严禁采购、存储、加工、烹饪、销售野生动物及其肉蛋类制品。2.严格食堂食材源头管理。不得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格食品采购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材来源清晰,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动物产品检疫证等证件齐全。3.采购中交接货物管控。供应商送货人每天检测体温并向学校报备,供货商、学校采购员和接货员在采购、运输、验收工作中均需佩戴口罩,彼此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采购肉禽类生鲜食材应戴上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手对该类食材的直接接触,查验食材和其他物品前后要洗手,做好个人防护。4.食材配送车辆管控。保持食材采购车辆和配送车辆干净卫生,专车专用,净菜、半成品等特殊食材需专用冷藏车配送,每次运输食品前应进行清洗消毒。5.抽样检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易携带致病菌或易腐败变质的食材采取抽样送专业机构检测的措施。?(三)烹饪与销售1.烹饪管理。烹饪食品时,做到烧熟煮透,确保食品中心温度应达到70摄氏度以上。2.严禁生冷食品。学校食堂禁止制售即食生菜(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3.生熟食品分开。严格做到生、熟食物相分离,防止食物的交叉污染。4.加强食品保护。售饭处应有防止飞沫(说话的唾液、咳嗽、打喷嚏所致)灰尘、蚊蝇等污染的设施,出售的食品不得无保护暴露。疫情期间应以供应套餐为主,暂停自助餐等开放式供餐模式,降低飞沫传播风险。5.公用餐具保护。公用餐具(使用前应严格消毒清洗保洁)、免费汤粥、免费调料应有防止飞沫、灰尘、 蚊蝇等污染的措施。鼓励学生自备餐具,及时清洗消毒。建议使用一次性饭盒。6.销售管理。从业人员售饭时一律使用经消毒的专用工具并佩戴口罩和手套,销售中少用语言交流,与服务对象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饭菜统一由工作人员分发,禁止自行取用。7.工作服、口罩要求。强化二次更衣管理,售饭人员工作服应每天更换,集中洗涤并进行高温消毒。工作期间,从业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疫情期间不得佩戴PE材质敞开式透明口罩,口罩不得重复使用,定时更换。(四)后厨管理1.后厨全封闭管理。食堂后厨严格实行全封闭管理(完善门禁系统),非本食堂人员不得进入后厨,食堂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因工作需进后厨时,要检测体温合格、戴口罩、穿工作衣帽,做好记录。2.个人物品管理。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后厨,手机进后厨应经消毒处理。3.功能间通风管理。后厨要定时开窗通风或使用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全新风运行,保持空气流通,中央空调系统建议停止使用,确有必要开启须定期进行消毒处理。4.智能化监管。充分发挥电子监控智能管理系统对炊管人员规范操作防控疫情的监管作用,及时督导整改到位。?(五)餐厅管理1.餐厅通风管理。餐厅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要通过定时开窗或运行新风系统保持食堂就餐场所通风良好。2.洗手池、洗手液管理。学生和教职员工就餐前、就餐后要洗手消毒。在餐厅中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供水设施正常使用,引导师生餐前洗手并成为习惯。3.规范就餐程序。就餐人员须佩戴口罩取用餐具和到售饭窗口买饭(包括自选餐),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摘口罩,避免面对面就餐和扎堆就餐,就餐中不交流、少说话,保持安全就餐距离,避免交叉感染。4.就餐方式。疫情期间不提倡集中用餐。一是适当延长供餐时间,采取分批、分时段等形式避峰、错时就餐,减少食堂就餐区域人员密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二是鼓励打包就餐。为减少师生在餐厅就餐人数,降低就餐场所中的人员密度,可增加套餐盒饭供应,打包带回单独用餐,防止并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污染。三是可分餐到班,学校可因地制宜,提倡分区域、分班级、班级内学生错时就餐。往班级送餐的从业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需佩戴口罩、消毒手套,送餐至班级门口指定位置即可,不得进入班级。送餐后,需对工作服、工作帽,送餐用工具和车辆进行彻底消毒、清洁。四是餐厅就餐师生要隔座就餐,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避免扎堆就餐。5.个人分泌物处置。打喷嚏和咳嗽时应使用纸巾遮挡包裹,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包括废弃的口罩)使用密封袋密封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6.餐厅清洁消毒。开餐前对餐厅进行清扫、清洁、消毒、通风,开餐中及时清理餐桌和地面废弃物并清洁餐桌,餐后做好汤粥、公用调料的收捡和清理打扫餐厅卫生,进行餐桌、椅和环境消毒,做好卫生用具的清洗消毒和定位保管。7.餐厨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定点存放,每日对存放场所进行清洁并彻底消毒,消除病毒感染源。?(六)清洗消毒1.公用餐具洗消。公用餐具进行规范化全覆盖每餐次清洗消毒,按标准要求进行保洁,并经每餐次抽样检验,确保检测合格。2.餐用具热力消毒。热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 100 作用 10 分钟;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 120 ,作用 1520 分钟;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 85 ,冲洗消毒 40 秒以上。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 250 mg/L500 mg/L )浸泡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3.餐用具化学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乳酸菌形态图课件
- 眼科验光年终总结
- 房地产采购年终总结
- 护理研究方法核心框架
- 公司法实务课件
- 文职类部门年终总结
- 《盘古开天辟地》课件
- 住宅楼室内排水施工合同7篇
- 2025合同终止协议样本模板版
- 教导主任工作总结计划
- 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 2024年化工仪表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
- 陪诊服务培训课件模板
- 严禁管制刀具进校园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汽车专业试题库-上(单选题汇总)
- 国庆、中秋双节前安全排查记录
- 八年级上学期轴对称练习题
- 双姿培训课件
- GB/Z 41082.2-2023轮椅车第2部分:按GB/Z 18029.5测得的尺寸、质量和操作空间的典型值和推荐限制值
- 实施项目经理岗位的工作职责描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