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分析.doc_第1页
某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分析.doc_第2页
某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分析摘要:目的 分析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情况,了解临床医生掌握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做到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应用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查阅本院2010年-2013年临床住院患者输血申请单及交叉配血登记本,统计各临床科室及各种病种输血量及成分输血率。结果 血液用量10大科室为感染性疾病病区(4800.5U)、放化一、二病区(3773U)、ICU(3648.5 U)、普外科病区(3414.5 U)、血液内科病区(3188U )、泌外科、神经外科病区(1939.5U)、骨外科一、二病区(1887U)、消化内科病区(1372U)、综合内科病区(1127U)、妇产科病区(979U),占全院用血总量的90.9,成分输血率99.8%; 10大病种为肝硬化(4229.5U)、消化性溃疡(2092.5U)、DIC(1756.5U)、骨折(1624U)、重型肝炎( 1235.5U)、白血病( 1082 U)、脑外伤(1059U)、胃癌(1291.5U)、再障(1038U)、 肺癌(997U),占全院各病种用血总量的57.2,成分输血率99.9 %,10大科室和10大病种红细胞/血浆比例为0.344.98和0.0056.59。结论 本院用血量最大的临床科室和病种是感染性疾病病区和肝硬化;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输血现象,有待继续在各临床科室普及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和提高安全用血意识。关键词:临床科室;成分输血;病种;输血作为医疗救治体系中重要一环,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对安全和合理输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血源紧缺的局面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难以消弭,推动科学合理安全用血工作成为当前临床输血的1项紧迫任务1。了解和掌握临床各科室及各种疾病的用血情况,有助于促进本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我们对葛洲坝中心医院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各科室用血量及各种疾病情况作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本院输血科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登记本和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1.2方法 应用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查阅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登记本,分别按临床科室、病种统计输血患者的用血品种(全血、少白细胞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及用血量,并按用血量排序,从而得出临床科室及各种病种用血情况。病种按临床诊断归类统计,输血适应证的判断参照2000年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3单位换算按卫生部统计报表规定的方法计算,全血 200ml为1U,各类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洗涤红细胞)以200m l全血内的红细胞为1U ,血浆100ml为1U,冷沉淀以200ml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的为1U,机采血小板是从个献血者体内采集个治疗量(约10)2。成分输血率=成分用血量/(全血用量+成分用血量)100% 。 2 结果(表12)表1 20102013年前10个临床科室用血情况统计科室 输血人次 用血总量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冷沉淀 全血 红细胞 成分输血率 (人) (U) (U) (U) (U) (U) (U) /血浆 (%)感染性疾病病区 1442 4800.5 1092 3218.5 440 50 0.34 100放化一、二病区 924 3773 1189.5 1304.5 1125 152 2 0.91 99.9 ICU 761 3648.5 886.5 1488.5 785 481 7.5 0.6 99.8普外科病区 926 3414.5 1044 1825 360 180 5.5 0.57 99.8血液内科病区 762 3188 1451.5 291.5 1440 5 4.98 100泌外科、神经外科病区 536 1939.5 813 796.5 310 20 1.02 100骨外科一、二病区 662 1887 966.5 807 80 30 3.5 1.2 99.8消化内科病区 460 1372 857 389 110 16 2.2 100综合内科病区 283 1127 487 360 280 1.35 100妇产科 302 979 588。5 260.5 100 30 2.26 100注:全院用红细胞10436.5U、血浆 12067.5U、血小板 5180U、冷沉淀 1035U、全血 19.5 U,共计 28738.5 U,红细胞/血浆为0.86,全院成分输血率99.9%。前10个科室用血量占全院用血总量的90.9%。表2 20112013年前10个病种用血情况统计病种 用血总量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冷沉淀 全血 红细胞 成分输血率 (U) (U) (U) (U) (U) (U) /血浆 (%)肝硬化 4229.5 1009.5 2708 440 72 0 0.37 100消化性溃疡 2092.5 1258 690.5 110 34 0 1.82 100 DIC 1756.5 233.5 551 540 431 1 0.42 100 骨折 1624 869.5 659.5 90 4 1 1.32 99.9 重型肝炎 1235.5 48 1097.5 80 10 0 0.005 99.9白血病 1082 356 54 660 12 0 6.59 100脑外伤 1059 422 511 100 26 0 0.83 100胃癌 1291.5 646 439.5 180 26 0 1.47 100 再障 1038 270 638 80 50 0 0.42 100肺癌 997 280 324 380 13 0 0.74 100注:10大病种用血量占全院各病种用血总量的57.2%3 讨论血液安全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卫生工作7项重点之一3。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已成为输血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4。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取决于2个因素:一是血液和血液制品是安全的,成本合理,数量上能满足临床需要;二是临床合理应用血液和血液制品5。本院用血量排名前10位临床科室及病种成分输血率99.8(全院成分输血率99.9%),说明各科室临床医生成分输血掌握极好。调查资料显示,红细胞/血浆的临床成分用血比例1.0的科室是感染性疾病病区、放化一、二病区、ICU、普外科病区。感染科因其开展血浆置换工作,而1次血浆置换需血浆约2000ml,故其血浆使用量很大;放化一、二病区仍存在临床医生给患者输“安慰血”、“人情血”的现象;ICU因收治的主要为各类重症病患者,输血适应证较其他科室略有放宽;普外科以肝胆胃肠疾病为主,大部分为术中用血,临床医生输全血的观念并没完全转变,“搭配血”的输注较为普遍,故血浆用量明显偏大。红细胞/血浆的临床成分用血比例1的病种有肝硬化、重型肝炎、DIC、脑外伤、再障、肺癌患者。肝硬化、重型肝炎因肝细胞功能受损而致肝源性凝血因子缺乏,且肝硬化患者在失代偿期多伴有上消化道静脉曲张易在静脉破裂时引起大出血导致失血性贫血,需输注红细胞提升血红蛋白和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补充凝血因子,故其红细胞和血浆的用量(尤其是血浆)较大;重型肝炎患者常需用血浆置换,红细胞/血浆比例低达0.005。DIC患者由于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需要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机采血小板。而脑外伤、再障、肺癌输血患者中,血浆在使用时除补充凝血因子外,还存在扩容、营养支持及红细胞与血浆搭配输注的情况。这与在发达国家已经很少直接将血浆应用于临床6,相差甚远。加拿大则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作为严重肝病患者活动性出血或进行手术及侵入性操作时输注FFP阈值7。从各血液成分输注的合理性来看,血小板、冷沉淀的输注适应证掌握的较好;但红细胞输注指征偏宽,术前备血带有随意性,不该输的也输,该输的多输。调查显示,全院红细胞/血浆的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为0.86,这在红细胞与血浆的临床成分用血比例接近1:1,说明血浆用量明显偏大8。导致血浆滥用的原因主要是:1)临床医生不了解血浆输注的适应证,多数病例无凝血检查,无任何循证就输血浆;2)全血的输用观念仍未转变,红细胞搭配血浆输注;3)滥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和营养、依赖输注血浆来补充白蛋白的现象,忽略了血浆输注的风险,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综上所述,我院推广成分输血效果显著,临床医生对输血适应证基本掌握,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输血现象,尤其是血浆用量明显偏高,仍需加强对临床医生进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科学合理用血知识的培训,做到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血。参 考 文 献1 邓硕曾,纪宏文从血液保护到血液管理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21-9232 杨眉,邓波,安邦权,等.1家三甲医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量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62-1643 高峰输血安全和临床输血概论J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2004,9(6):12144 栾琳,於晶,李群,等。某院临床输血情况调查。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14-69155 王心见,谭春祁。自体输血在肿瘤外科领域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