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胶体与离子交换SOILCOLLOIDANDIONEXCHANGE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壤胶体第二节土壤的吸收性能 离子交换作用 第三节土壤酸碱性 土壤反应 土壤是由固体土粒 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组成的 多元分散体系 一般情况下 土粒是分散相 土壤溶液和空气是分散介质 组成土壤胶体分散体系 土壤胶体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 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水平具有明显的影响 对土壤保肥 供肥能力的强弱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一节土壤胶体 一 土壤胶体的概念 一 胶体 colloid 化学中指的胶体是 凡是粒径在1 100nm范围年的微粒分散在介质中所构成的分散体系均称为胶体 而粒径小于1nm的构成真溶液 solution 大于100nm则构成悬浊液 suspension 胶体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 丁达耳现象 Tyndall 布朗运动 Brown 电泳 electrophoresis 吸附解吸 sorptionanddesorption 分散 dispersion 与凝聚 coacervation 等 在土壤学中 通常小于1000nm的土壤颗粒都具有胶体的性质 远大于100nm 主要是土壤黏土矿物常为棒状 纤维状 板状或片状等 只要其三个轴有一个尺度在1 100nm范围 其就有胶体的性质 二 土壤胶体的类型 土壤胶体按其成分和来源分为 无机胶体 mineralcolloids 包括层状铝硅酸盐粘土矿物 phyllosilicates 含水氧化物类矿物 hydrousoxides 含水氧化硅胶体和含水氧化铁 氧化铝胶体 有机胶体 organiccolloids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organo mineralcomplexcolloids 一 无机胶体 mineralcolloids 1 层状铝硅酸盐类粘土矿物phyllosilicates layeralumino silicateclayminerals 由硅氧四面体形成的硅氧片和由铝氧八面体组成的水铝片 以一定的比例相互叠加而形成的矿物类型 1 基本结晶单位 basiccrystallineunit 硅氧四面体与硅氧片 tatrahedronandsilicasheet 铝氧八面体与水铝片 octahedronandaluminiunsheet 硅氧片硅氧片是由硅四面体连接而成 一个硅氧四面体是由四个氧原子和一硅原子所组成 其排列方式是以3个氧原子构成三角形为底 硅原子位于底部3个氧原子之上的中心低凹处 第四个氧则位于硅原子的顶部 恰恰把硅原子盖在氧的下面 如果连接相邻的3个氧原子的中心 则可构成4个三角形的面 硅位于4个面的中心 硅氧四面体和硅氧片 tatrahedronandsilicasheet 二者能相互构成的原因 1 硅原子带正电 Si4 而氧带负电 O2 相互吸引 2 与原子大小有关 氧半径0 14nm 四个氧堆积成四面体时 其形成的空隙半径为0 032nm 硅原子的半径为0 039nm 所以能嵌入四面体中而不破坏结构 每个四面体键价不平衡 SiO44 许多硅四面体可以共用氧原子而形成一层 氧原子排列成为中间有空的六角形 称为硅氧片或硅氧层 铝氧片铝氧片由铝八面体连接而成 铝八面体为6个氧原子围绕一个铝原子构成铝八面体 6个氧排列成两层 但上层氧的位置与下层氧交错排列 6个氧所构成的八面体空隙为0 058nm 与铝原子的半径0 057nm相近 故铝原子嵌入6个氧原子形成的空隙中 从而构成铝氧八面体 AlO6 9 铝氧八面体和水铝片 octahedronandaluminiunsheet 3 单位晶体四面体 SiO4 4 八面体 AlO6 9 都不是化合物 在它们形成硅酸盐粘土矿物之前 四面体与八面体分别聚合 结果为水平方面上四面体通过共用底部氧的方式在平面两维方面上无限延伸 排列成近似六边形蜂窝状的四面体 即硅氧片 硅氧片顶端的氧仍然带电荷 硅氧片 n Si4O10 4 八面体在水平方向上相邻八面体通过共用两个氧的方式 在平面两维方面上无限延伸 排列成八面体片 铝氧片 铝氧片 n Al4O12 12 4 单位晶层 晶架结构 由于硅氧片和铝氧片都带负电荷 不稳定 必须通过重叠化合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经过重叠形成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体 两种晶片的配合比例不一样 构成1 1型 2 1型 2 1 1型和2 1型晶层 1 1型晶格与2 1型晶格由一层硅氧片和一层水铝片相互叠加所构成的晶格 lattice 由两层硅氧片和一层水铝片相互叠加所构成的晶格 硅片铝片1 1typelattice2 1typelattice 5 同晶置换作用 isomorphicsubstitution 定义 在粘土矿物形成的过程中 晶格中的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 电性相同的其它离子所代替 而晶架结构并不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 在四面体中发生Al3 代替Si4 在八面体中常发生Fe2 Fe3 Mg2 代替Al3 结果 晶架结构不变化 产生电荷 主要是低价正离子置换高价离子形成永久负电荷 从而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同晶代换的条件 替代与被替代的离子的大小要相近 保证晶形不改变 如Fe3 半径为0 064nm 而Al3 为0 057nm相近 替换后不会改变晶形 替代与被替代的离子的电性须相同 电价可以同价或不等价 如果同价 则晶形不变 而且晶体内部仍保持电性中和 如果不同价 互换的结果 使晶体带电或正或负 如果被低价阳离子替换 则带负电荷 反之带正电 一般现象 晶体中的中心离子被低价离子代替 如Si4 被Al3 或Al3 被Mg2 替换 所以土壤粘土矿物一般以带负电荷为主 同晶替代的结果是晶格中净的负电荷的产生 这种电荷一旦产生就不受环境条件如pH的影响 所以称为永久电荷 permanentcharge 占北方土壤电荷的绝大部分 可变电荷 variablecharge 电荷的数量和性质随土壤体系pH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电荷称为可变电荷 内表面 外表面和比表面积Innersurface outersurfaceandspecificsurfacearea SSA 粘土矿物的种类和一般特征 1 高岭石 1 晶架结构 1 1型 2 非胀缩性 5 原因 Si片顶端全是氧原子 而Al片中有OH 则氢氧间形成较强的氢键 使相邻晶层产生较强的氢键 3 电荷量 较少 因为同晶代换弱 阳离子代换量3 15cmol 1000g土 4 胶体性质弱 可塑性 粘结性 粘着性和吸湿性相对较差 5 SiO2 R2O3 硅铝铁率 分子比率 一般为2 高岭石的晶架结构CrystalstructureofKaolinate hydrogenbonding 2 蒙脱石 1 晶架结构 2 1型 2 胀缩性 100 如砂浆黑土 原因 Si片全是O2 通过氧桥则作用力弱 容易胀缩 3 电荷量大 阳离子交换量80 120cmol kg土 4 胶体性质强 5 SiO2 R2O3 4 3 水云母 1 晶架结构 2 1型 2 非胀缩性 原因 硅片为六角网状 而网孔的大小与K 相同 则K 陷于网孔中 使两层间联系起来 从而增强了连接力 使晶层不易胀缩 3 电荷量较多 20 40cmol kg土 4 胶体性质比较强 5 SiO2 R2O3 3 4 2 氧化物类矿物Variouskindsofoxides 主要有铁 铝 锰 硅等的含水氧化物组成 1 结晶质氧化物 crystallinehydroxides 长程有序的氧化物longrangeorderedoxides LRO 三水铝石 gibbsite 针铁矿 goethite 赤铁矿 hematite 2 非晶质氧化物或无定型氧化物 noncrystallinehydroxidesoramorphousoxides 短程有序的氧化物shortrangeorderedoxide SRO 含水氧化物胶体 特点 1 在南方土壤中含量丰富 北方土壤中很少 2 有晶质和非晶质之分 晶质矿物活性小 比表面小 而非晶质则相反 3 带可变电荷 是土壤和水环境吸附固定含氧酸根阴离子 如H2PO4 H2MnO4 等 及重金属微量元素的主要载体 不同水化程度的无定型氧化物 常呈凝胶 gel 状 无一定形状和结晶构造 包被于土壤颗粒表面形成胶膜 具很大的比表面积 SSA 和很强的反应活性 带有可变电荷 对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几含氧酸根阴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及生物有效性有重要的影响 Al2O3 nH2OSiO2 nH2OFe2O3 nH2OFe OH 3 nH2OSiO2 nH2O Al2O3 nH2O 水铝英石 allophane 水铝英石为火山灰上发育的土壤中富含的呈无定型凝胶状胶结物 CEC 20 50cmol kg AEC 5 30cmol kg 二 有机胶体 1 主要成分 各种腐殖质 少量木质素 蛋白质 纤维素等 2 特点 1 与无机胶体有共性 如颗粒极小 具巨大的比面和带电 2 由C H O N S P等组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3 无定形物质 4 高度的亲水性 可以从大气中吸收水分子 5 不稳定性 易受微生物的作用而分解 三 有机无机复合体 1 有机胶体一般很少 绝大部分与无机胶体紧密结合而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即结合性复合体 2 结合力 通过二 三价阳离子 台Ca Mg Fe Al 或功能团 台羧基 醇羟基等 将带负电荷的粘粒矿物和腐殖质连接起来 3 有机胶体主要以薄膜状覆盖于粘粒矿物表面 还可进入粘粒矿物晶层间 这样可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 改善土壤保肥性能和多种理化性质 有机胶体是土壤中有机分子与矿质胶体复合后产生的胶体 三 土壤胶体的构造 胶体微粒 分散相 土壤胶体分散系微粒间溶液 分散介质 微粒核决定电位离子层 双电层内层 胶体微粒非活性补偿离子层双电层补偿离子 双电层外层 扩散层 二 胶体的构造Structureofsoilcolloid doublelayer 一 微粒核 微粒核是核心和基本物质1 组成 主要由腐殖质 无定形性的SiO2 Al2O3 氧化铁 铝硅酸盐晶体物质 蛋白质分子以及有机无机胶体的分子群构成 2 表层土壤 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式为主下层土壤 无机矿物质为主 二 双电层 1 定义 胶体微粒核上的功能团常发生解离而带电 这样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一方面受胶体表面上电荷的吸引 趋向于排列在紧靠胶粒表面 但另一方面 由于热运动 这些离子又会向远离胶体表面的方向扩散 当静电引力与热扩散平衡时 在带电胶体表面与溶液界面上 形成由一层固相表面电荷和一层溶液中相反符号离子所组成的电荷非均匀分布的空间结构称为双电层 可分两层 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 2 决定电位离子层 固定在核表面决定其电荷和电位的一层离子 一般来讲 铝硅酸盐和有机胶体带负电 铁胶体带正电 而铝胶体是两性的 视环境的pH值而定 胶体带电就是指该层离子所带的电荷 有正有负 带负电的土壤胶体在数量上占优势 所以土壤的净电荷多为净负电荷 3 补偿离子层 1 定义 指一些电荷的符号与决定电位离子层相反而电量相等的离子 分布在决定电位离子层的外围 2 其吸附力与电荷量成正比 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又可分两个亚层 非活性补偿离子 靠近核表面的决定电位离子层 吸附紧 难以解离 无活性 不起交换作用 和微粒核与决定电位离子层成为一个整体 常称胶粒扩散层 分布在非活性补偿离子层以外 被吸附得较松 有较大活性 可以和周围环境的离子进行交换 即土壤离子交换作用 四 土壤胶体的特性与肥力间的关系 一 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 VastSSAandsurfacepotential 比表面 比面 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物体的总表面积 cm2 g cm2 cm3 物体内部的分子受各方向的力是均衡的 而表面上的分子受各方向的力是不同的 产生剩余力场 使表面具有很大的表面能 surfacepiotential 土壤颗粒越小 比表面越大 表面能越高 吸附能力越强 土壤胶体物质是土壤中最细小的物质 因此 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成为养分物质的库 sink 正是由于土壤胶体这种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 能吸附多种土壤的养分或其它离子 使其具有保肥 供肥性能 二 土壤胶体的带电性 electrification 1 永久电荷 由于同晶替换而在粘粒矿物晶层内部产生的电荷 一旦产生即为该矿物永久所有 因此称永久电荷 永久电荷的数量决定于同晶替代的多少 与pH值无关 其中2 1型粘粒矿物多 而1 1型少 被土壤永久性负电荷所吸附的阳离子是可交换的 带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是土壤能够保蓄养分的根本原因 土壤胶体的带电性 特别是带负电性 使土壤胶体吸附阳离子等矿质营养 2 可变电荷 电荷的数量和性质随介质pH的改变而改变的电荷 3 电荷零点 pH0 pointofzerocharge 土壤的可变正负电荷数量相等时的pH值 或称可变电荷零点 等电点 4 可变电荷产生的原因 胶核表面分子或原子团的解离 如 A 粘粒矿物晶面上 OH基的解离pH pH0时 带负电 pH4 8 Al2O3 3H2OAl OH 2O 2H 负电C 腐殖质上原子团的解离 pH较高时 COOH OH解离出H 负电 pH低时 NH2可吸附H 正电 D 含水氧化硅的解离 SiO2 H2O的pH0 2pH 2时 解离带负电 反之带正电 E 粘粒矿物晶电层上的断键 三 胶体的分散与凝聚 Dispersionandcoacervationofsoilcolloids 1 分散与凝聚分散 胶体中胶粒间由于带相同电荷而产生排斥 使胶粒均匀分布再土壤溶液中 呈溶胶状态 凝聚 当溶胶中加入电解质 解离出电荷并与土壤胶体电荷中和 降低胶体电性 胶粒间吸引力大于排斥力 导致胶粒相互凝聚而沉降 是分散的逆过程 dispersion coacervation 胶体凝聚和分散的原因 分散 胶体中胶粒间由于带相同电荷而产生排斥 使胶粒均匀分布在土壤溶液中 呈溶胶状态凝聚 当溶胶中加入电解质 解离出电荷并与土壤胶体电荷中和 降低胶体电性 胶粒间吸引力大于排斥力 导致胶粒间相互凝聚而沉降 是分散的逆过程 促使胶体凝聚或分散的原因 主要决定于电动电位的高低 2 影响因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价态 valence 凝聚能力上看 高价大于低价 如Al3 Ca2 K 等价离子中 水化弱的离子比水化强是离子更易使胶体凝聚 Li Na K NH4 Rb 表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与交换力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concentrationofelectrolytesolution 盐析现象 salting out 提高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可以促进胶体的凝聚 应用实例 A混水的沉净B土壤机械分析C盐碱土的物理性D有机改土E晒旱地 烤田 冻垡等农艺技术F北方石灰性土壤钙丰富 结构好 第二节土壤的吸收性能 离子交换作用 Ionexchangereactionsinsoils 离子交换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发生相互交换的过程 阳离子交换反应 cationexchange 阴离子交换反应 anionexchange 离子的吸附 ionadsorptionorsorption 离子的解吸 iondesorption 交换性离子 能够发上离子交换作用的离子 土壤的吸收性能 1 定义 指土壤吸收和保留土壤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 悬液中的悬浮颗粒 气体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2 对土壤肥力和性质的意义 1 与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关系密切 2 影响土壤的酸碱度和缓冲能力等化学性质 3 土壤结构性 物理机械性 水热状况等都直接或间接与吸收性能有关 一 土壤吸收性能类型 一 机械吸收性 1 定义 指土壤对物体的机械阻留 2 影响因素 与土壤质地 结构 松紧度有关 如孔隙过粗 阻留物少 过细造成下渗困难 二 物理吸收性 1 定义 指土壤对分子态物质的保持能力 2 表现现象 正吸附 养分聚集在胶体表面 其浓度比溶液中大 负吸附 胶体表面吸附少 而溶液中浓度大 3 作用 肥料中的有机分子吸附而保留在土壤中 三 化学吸附1 定义 易溶性盐在土壤中转变为难溶性盐而沉淀保存在土壤的过程 纯化学作用为基础 如可溶性磷酸盐固定生成难溶性磷酸铁等 2 作用 可溶性养分保存下来 减少流失 但降低了对植物的有效性 但有时有益 Fe2 H2S FeS 减少毒害 四 物理化学吸收性1 定义 指土壤中可溶性离子态养分被土壤带电胶体吸收 并与土壤溶液中的同号电荷离子交换达到动态平衡 以物理吸附为基础 又呈现出化学反应相似的特性 称物理化学吸收或离子交换作用 2 意义 有利于土壤的保肥性能 五 生物吸收性 1 定义 指土壤中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 特点 有选择性和创造性 并具有累积和集中养分的作用 如只有生物吸收性能吸收硝酸盐 二 物理化学吸收性能 离子作用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离相互交换的过程 可分为两类 阳离子交换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 一 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作用1 定义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过程 Ca2 2KCl2K CaCl2离子的吸附过程 离子从溶液中转移到胶体上离子的解吸过程 吸附在胶体上的离子转移到溶液中的过程 colloid colloid 2 阳离子交换的特点 1 可逆过程 reversible 吸附到胶体表面上的离子与溶液达成平衡后 如果溶液的组成或浓度改变 则胶体上的交换离子就要与溶液中的离子可逆向交换 建立新的平衡 2 反应迅速 只需几秒钟的时间 原因 反应在胶体表面进行 参加反应离子的数量有限 巨大表面能 3 等当量交换 equivalentexchange 等量电荷对等量电荷的反应 3 阳离子交换能力 1 定义 指一种阳离子将胶体上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的能力 各种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顺序 Fe3 Al3 H Ca2 Mg2 NH4 K Na 2 影响因素 离子的价态 valenceofcation 高价离子大于低价离子离子半径和水化程度 ionradiumandhydration 对等价离子 离子半径愈大 水化弱的代换能力强离子的浓度 Concentration 离子浓度提高时 代换能力提高 4 阳离子代换量 CEC cationexchangecapacity 1 定义 在一定pH下 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cmol kg me 1000g 可作为土壤保肥力的指标 2 实际意义 反映土壤保肥供肥能力的高低 CEC 2010 20 10保肥性强中差计算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的数量 在土壤分类中也可作为一项重要的分类指标 3 影响因素胶体数量和类型 土壤胶体物质越多 则CEC越大 有机胶体 矿质胶体蒙脱石 2 1 伊利石 2 1 高岭石 1 1 氧化物土壤质地粘质土 15 30 壤质土 5 15 砂质土 3 5 土壤pH 影响可变电荷数量和符号 pH升高 CEC升高 5 盐基饱和度 basesaturation BS 1 概念 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分两类盐基离子 钙 镁 钾 钠 铵等离子致酸离子 氢 铝离子则土壤盐基饱和度为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cmol kg占阳离子交换量cmol kg的百分数盐基离子总量BS 100CEC盐基不饱和度 1 BS 2 盐基饱和土壤 被盐基离子饱和的土壤 中性或碱性 盐基不饱和土壤 含有较多氢 铝离子的土壤 3 意义盐基饱和度与土壤的酸碱性关系密切 基本上决定着土壤的酸碱性 一般而言 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中呈中性或碱性 饱和度小的土壤呈酸性 反映土壤养分状况 一般说BS越高 土壤养分越丰富 一般北方土壤为饱和的 而南方土壤多为不饱和土壤 具体盐基饱和度自西北 华北往东南和华南逐渐减小的趋势 这与土壤酸碱性的分布基本上一致 6 交换性阳离子养分的有效性 Availabilityofexchangeablecations 1 离子饱和度 ionsaturation 离子饱和度 指某种离子的数量与阳离子代换量 CEC 的百分比值 了解某种离子的有效性 不仅要看其绝对数量 而且更重要的是其饱和度 即相对数量多少 离子饱和度越高 该离子与胶体的结合能越低 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的机会越高 该离子的有效性越高 例 离子饱和度效应的实际意义集中施肥 centralizedfertilization 穴施 条施 点施 化肥施用 施肥一大片 不如施肥一条线 施肥一条线 不如施肥一个蛋 指导砂 粘不同质地土壤的肥料运筹 砂质土 肥效快而猛 一般少量多次 少食多餐 基 追并用 前后并重 注意防止脱肥 少施一把草 多施一片倒 粘质土 肥效慢而稳 一般少次多施 多食少餐 前重后轻 注意防止贪青晚熟 2 陪补离子效应 complementaryioneffect 土壤胶体上同时吸附有多种交换性阳离子 对某种离子来说 其它离子都是它的陪补离子 一般说 某种离子的陪补离子与土壤胶体间的吸附力越强 即代换能力越强 则其越能提高该种离子的有效度 反之 则越能抑制该离子的有效性 抑制顺序 Na K Mg2 Ca2 H Al3 K K K K Ca2 Ca2 Na Na 3 粘土矿物类型与交换性阳离子的有效性 阳离子的非交换性吸收 各类粘土矿物的结晶构造不同 负电性不同 对阳离子吸附的牢固程度也不同 在一定的饱和度范围内 蒙脱石由于具有巨大的内表面 表面能和负电荷 吸附的许多离子是在层间 因而对阳离子养分的吸附力强 有效性差 而高岭石负电性弱 并且吸附的离子是在晶层外表面 因而吸附离子的有效性较高 二 土壤对阴离子的吸附1 交换性吸附 带正电荷胶体吸附阴离子 与阳离子交换反应相似 主要是硝酸根和氯离子发生这种电性吸附 其它阴离子发生的吸附反应很复杂 2 阴离子吸附类型 1 易于被土壤吸附的阴离子 如磷酸根 H2PO4 HPO42 硅酸根 HSiO3 等 2 很少或根本不被吸附的阴离子 如Cl NO3 NO2 极易随水流失 3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阴离子 如SO42 CO32 HCO32 等 3 影响土壤对阴离子吸收的因素 1 阴离子的价数 价数愈大 吸收力愈强 2 胶体组成成分 随其中铁 铝氧化物增多 土壤吸收能力增大 3 土壤pH值 酸性愈强土壤胶体吸收阴离子能力愈强 第三节土壤酸碱性 土壤反应 SOILREACTIONS 土壤反应的概念国际土壤学中 土壤反应主要是指土壤的酸碱性 土壤反应 指土壤溶液的反应呈酸性 中性或碱性的程度 土壤反应取决于土壤中氢离子和羟基的活度比例 通常可用土壤酸度和土壤碱度两种指标来反映土壤反应 一 土壤酸度 soilacidity 1 相关因素 1 H 浓度 2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致酸离子H 或Al3 2 土壤酸的来源胶体上吸附的H 或Al3 CO2溶于水中所形成的碳酸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氧化作用产生无机酸施肥加入的酸性物质植物根系分泌各种小分子有机酸 质子等 二 土壤酸度及其类型 一 活性酸度 activeacidity 1 定义 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直接反映的酸度 常用pH来表示 是土壤酸碱性的强度指标 可根据pH值将土壤酸碱性分为若干级 见下表 表 土壤pH和酸碱性反应的分级 二 潜性酸度 potentialacidity 1 定义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 铝离子所引起的土壤酸度 这种酸度只有当氢 铝离子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之后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称为潜性酸度 通常用1000g烘干土中H 的厘摩尔数表示 H cmol 1000g 活性酸与潜性酸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2H Ca2 Ca2 2H 潜性酸在数量上远超过活性酸是数十至数百倍 是土壤酸的容量指标 是一个库 汇sink 反映土壤可产生氢离子的总量 一般用土壤含有氢离子的cmol kg来表示 2 潜性酸又根据测定时浸提方法的不同区分为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 1 交换性酸度 exchangeableacidity 指用过量中性盐 1mol LKCl溶液 浸提土壤后所测得的土壤酸度 H K KCl HClAl3 3K 3KCl AlCl3AlCl3 3H2OAl OH 3 3HCl 2 水解酸度 hydrolyticacidity 指用弱酸强碱盐 1mol LNaAc pH8 2 溶液浸提土壤 从胶体上代换下来的氢 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H Na NaAc HAcAl3 3Na 3NaAc 3H2O Al OH 3 3HAc 二 土壤碱度 soilalkalinity 1 定义 主要来源于土壤中交换性钠的水解所产生的OH 以及弱酸强碱盐类 Na2CO3 NaHCO3 的水解 2 表示方法 1 用pH表示 2 土壤中碱性盐表示 Na2CO3 NaHCO3 叫土壤碱度 cmol 1000g 3 土壤碱性还决定于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离子 cmol kg 的相对数量交换性Na碱化度 阳离子交换量 100 三 土壤缓冲性 土壤缓冲性是指土壤具有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性能 一 缓冲作用的机制1 土壤胶粒上的交换性阳离M H H M H MOHM H2O所以 1 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和其阳离子交换量有关 2 不同的盐基饱和度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是不同的 2 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 如HCO3 腐殖质等3 土壤两性物质的存在 如氨基酸4 酸性土壤中Al3 的缓冲作用 二 土壤缓冲作用的重要性土壤具有缓冲性 使土壤的pH不致因施肥 根系呼吸 有机质分解等引起剧烈变化 为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所以 土壤缓冲性能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性质 三 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1 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是指对偏碱的土壤进行必要的处理 使之pH有所降低 符合一些喜酸作物生长的需要 调节措施 1 施用酸性物质进行调理 2 施用释酸物质进行调理 3 对于碱化土壤和碱土 可以通过施用石膏来调节2 土壤碱化土壤碱化是指对偏酸的土壤进行必要的处理 使之pH有所提高 符合一些喜碱作物的需要 土壤碱化的常用方法是向土壤中施加石灰等碱性物质 常用的有生石灰 熟石灰和石灰石粉 四 土壤酸碱度反应与植物生长 1 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和供应 1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 2 影响养分的固定 释放和淋失2 影响粘粒矿物的形成3 影响土壤理化性质4 影响作用生长 四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1 土壤酸碱性影响土壤中养分物质的转化和有效性土壤酸碱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子轨道与磁性研究-洞察及研究
- 深度学习在会展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多语言旅游信息无障碍设计-洞察及研究
- 旅游服务协议
- 高新技术企业合伙人股权变更及收益分配协议范本
- 抵债协议书VIP版: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解决方案协议
- 个人融资顾问服务协议
- 工程项目合同履行进度跟踪中介服务合同
- 生态农业债务担保协议书模板(有机食品)
- 工地现场杂工安全防护及培训协议
- 福建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减重代谢护理案例分享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 医院与慈善机构捐赠协议
- 高职数学课件 1.1函数
- 自建房屋地基施工合同
- GB/T 5526-2024动植物油脂相对密度的测定
-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 预习单
- 精神科意外事件防-噎食
- 2024年度吉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 九一八知识竞赛题5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