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机房建设技术规范_第1页
信息机房建设技术规范_第2页
信息机房建设技术规范_第3页
信息机房建设技术规范_第4页
信息机房建设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C 三类机房建设标准 1 1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T 2887 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T2887 89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6650 86 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 GB9361 88 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 GB50054 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2 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 200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J 16 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311 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174 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222 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2001 年版 GB7450 87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GB50343 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11 2007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 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 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T19413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ISO IEC11801 2002 客户建筑通用布线信息技术国际标准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机房建设技术规范 2 2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2 12 1电子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系统 electronicelectronic informationinformation systemsystem 由计算机 通信设备 处理设备 控制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构成 按照一定的应用目的和 规则 对信息进行采集 加工 存储 传输 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2 22 2信息机房信息机房 informationinformation roomroom 主要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 可以是一幢建筑物或者建筑物的一部分 包括主机 房 辅助区 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 2 32 3主机房主机房 computercomputer roomroom 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 存储 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 包括服务器机房 网络机房 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2 42 4辅助区辅助区 auxiliaryauxiliary areaarea 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 调试 维护 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 包括进线间 测试机 房 监控中心 备件库 打印室 维修室等 2 52 5支持区支持区 supportsupport areaarea 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 包括变配电室 柴油发电机房 不间 断电源系统室 电池室 空调机房 动力站房 消防设施用房 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 2 62 6行政管理区行政管理区 administrativeadministrative areaarea 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 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 门厅 值班室 盥洗室 更衣间和用户工作室等 2 72 7场地设施场地设施 infrastructureinfrastructure 信息机房内 为电子信息系统提供运行保障的设施 2 82 8电磁干扰电磁干扰 EMIEMI electromagnetic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interference 经辐射或传导的电磁能量对设备或信号传输造成的不良影响 2 92 9电磁屏蔽电磁屏蔽 electromagnetic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shielding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的穿透 专门用于衰减或隔离来自内部或外部电场 磁 场能量的建筑空间体 2 102 10 冗余冗余 redundancyredundancy 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部件或全部部件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 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 件的工作 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2 112 11 N N 基本需求基本需求 basebase requirementrequirement 系统满足基本需求 没有冗余 2 122 12 N XN X 冗余冗余 N XredundancyN Xredundancy 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 增加了 X 个单元 X 个模块 X 个路径或 X 个系统 任何 X 个单元 模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导致系统运行中断 X 1 N 2 132 13 2N2N 冗余冗余 2N2N redundancyredundancy 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 增加了 N 个单元 N 个模块 N 个路径或 N 个系统 任何 N 个单元 模 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导致系统运行中断 2 142 14 容错容错 faultfault toleranttolerant 容错系统是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系统 在同一时刻 至少有两套系统在工作 按容 错系统配置的场地设备 至少能经受住一次严重的突发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事件而不影响系统 的运行 2 152 15 列头柜列头柜 arrayarray cabinetcabinet 为成行排列的机柜提供网络布线或电源配线管理或传输服务的设备 一般位于一列机柜的端头 2 162 16 信息点信息点 TOTO telecommunications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outlet 各类电缆或光缆终接的信息插座模块 2 172 17 静态条件静态条件 staticstatic statestate conditioncondition 主机房的空调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电子信息设备已安装 室内没有人员的情况 2 182 18 停机条件停机条件 stopstop conditioncondition 主机房的空调系统和不间断供电电源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电子信息设备处于不工作的情况 2 192 19 静电泄放静电泄放 electrostaticelectrostatic leakageleakage 带电体上的静电电荷通过带电体内部或其表面等途径 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 2 202 20 体积电阻体积电阻 volumevolume resistanceresistance 在材料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放置的两个电极间所加直流电压与流过两个电极间的稳态电流 不包 括沿材料表面的电流 之商 2 212 21 保护性接地保护性接地 protectiveprotective earthingearthing 以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为目的的接地 2 222 22 功能性接地功能性接地 functionalfunctional earthingearthing 用于保证设备 系统 正常运行 正确地实现设备 系统 功能的接地 2 232 23 接地线接地线 earthingearthing conductorconductor 从接地端子或接地汇集排至接地极的连接导体 2 242 24 等电位联结带等电位联结带 bondingbonding barbar 将等电位联结网格 设备的金属外壳 金属管道 金属线槽 建筑物金属结构等连接其上形成 等电位联结的金属带 2 252 25 等电位联结导体等电位联结导体 bondingbonding barbar 将分开的诸导电性物体连接到接地汇集排 等电位联结带或等电位联结网格的导体 2 262 26 PUEPUE 值值 powerpower usageusage effectivenesseffectiveness 即机房所消耗的所有能源与 IT 负载使用的能源之比 设备总能耗 机房总能耗 ITPITE ityPowerTotalFacil PUE ower quipment 其中 机房所消耗的所有能源包括主机房 辅助区 支持区等功能区在内全部设备能耗 为 IT 负载 UPS 自身负载 照明 暖通 其它市电设备 线路损耗等能耗之和 3 3机房建设原则和前提条件机房建设原则和前提条件 3 13 1建设原则建设原则 3 1 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信息机房建设要从实际应用出发 适度超前 应适应未来 3 5 年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 3 1 2标准化原则标准化原则 信息机房的建设应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业务发展 技术升级和设备增 容的需要 3 1 3安全可靠性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 要从信息机房布局 结构设计 设备选型 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安全与可靠性 关键 设备采用硬件备份 冗余措施 避免出现单点故障 3 1 4可管理性原则可管理性原则 建立一套全面 完善的 IT 集中运行监控系统 含机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 为信息机房安全 可靠的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3 1 5绿色环保原则绿色环保原则 信息机房的建设须从节约能源 环境保护 IT 效率提升角度出发 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尽量降低 机房能耗 采用节能方案 使用环保节能材料及设备 3 23 2前提条件前提条件 3 2 1信息机房承重满足规范要求 3 2 2信息机房建设面积满足规范要求 3 2 3各主营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基本实现区域性集中 即数据集中处理 存储 管理 3 2 4具有完善的综合业务数据网网络 4 4机房分级与场地要求机房分级与场地要求 4 14 1机房分级标准机房分级标准 4 1 1信息机房划分为 A B C 三级 设计时应根据机房的使用性质 管理要求及其在 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确定所属级别 4 1 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信息机房应为 A 级 a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b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4 1 3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信息机房应为 B 级 a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b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4 1 4不属于 A 级或 B 级的信息机房为 C 级 4 1 5在异地建立的备份机房 设计时应与原有机房等级相同 4 1 6同一个机房内的不同部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 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设计 4 24 2机房规模划分机房规模划分 根据各单位信息化现状及未来 3 5 年发展需求 信息机房建设规模和对应级别按表 5 2 划分 表表 5 25 2 机房规模和对应级别机房规模和对应级别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信息机房规模信息机房规模信息机房级别信息机房级别 省公司大型A 级 大型A 级 地市供电局 中型B 级 中型B 级 县级供电企业 小型C 级 4 34 3性能要求性能要求 4 3 1 A 级信息机房内的场地设施须按容错系统配置 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间 场地设施不应 因操作失误 设备故障 外电源中断 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4 3 2 B 级信息机房内的场地设施须按冗余要求配置 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间 场地设施在冗 余能力范围内 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4 3 3C 级信息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基本需求配置 在场地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 应保证电子 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 4 44 4机房场地组成和面积计算机房场地组成和面积计算 4 4 1信息机房的组成应根据系统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 宜由主机房 辅助区 支持区 和行政管理区等功能区组成 4 4 2主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的数量 外形尺寸和布置方式确定 同时预留今后 业务发展需要的使用面积 在电子信息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 按现行国家标准 电 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 的要求执行 可按下列计算公式确定 A FN 式中 A 主机房使用面积 F 单设备机柜占用面积 可取 3 5 5 5 个 N 主机房内所有设备机柜总台数 根据各建设单位信息化现状及未来 3 5 年发展需求 主机房面积应符合表 5 4 2 要求 表表 5 4 25 4 2 主机房面积主机房面积 其中其中 信息机房规模信息机房规模 主机房总面积主机房总面积 m2 主机设备占用主机设备占用 面积 面积 m2 网络设备占用网络设备占用 面积 面积 m2 预留面积预留面积 m2 大型 320 190 60 70 中型 200 100 60 40 小型 70 30 20 20 4 4 3辅助区的面积宜为主机房面积的 0 2 1 倍 4 4 4大型信息机房监控中心按 8 个监控人员考虑 中型按 4 个监控人员考虑 符合表 5 4 4 要 求 表表 5 4 45 4 4 机房辅助区面积机房辅助区面积 其中其中 信息机房规模信息机房规模辅助区面积 辅助区面积 m2 监控中心面积监控中心面积 m2 测试机房面积 测试机房面积 m2 大型 100 40 30 中型 60 20 20 小型 15 无 15 4 4 5支持区包括变配电室 柴油发电机房 不间断电源系统室 电池室 空调机房 动力站房 消防设施用房 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 支持区的面积宜为主机房面积的 0 3 0 8 倍 5 5机房土建 装修要求机房土建 装修要求 5 15 1场地选择场地选择 5 1 1机房应选择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交通通信便捷 自然环境清洁的场地 远离水灾火灾 隐患区域 避免选择低洼 潮湿的地方 5 1 2机房须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 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 建议机房设置在建筑物的 5 层以下区域 5 1 3机房选址须与地区城域网络建设结合考虑 机房场地所在地点原则上应是地区城域网络的 核心节点 5 1 4机房所在建筑物应满足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5 1 5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信息机房 须具备安装空调室外机的建筑条件 5 25 2土建要求土建要求 5 2 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 2 1 1机房所在建筑和结构设计须根基信息机房等级确定 机房所在楼板荷载须满足设备对楼板 的承载要求 同时应满足附录 A 要求 5 2 1 2主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灵活性 并满足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工艺要求 5 2 1 3主机房净高应根据机柜高度及通风要求确定 不低于 2 6m 如强弱电均采用机柜上走线 机房净高不低于 3m 机房净高所指为机房地板面至吊顶的距离 无吊顶时 所指为机房地板面至梁 下的距离 5 2 1 4信息机房各区域的特殊要求须尽早与大楼的土建设计和施工配合协调 5 2 2 人流 物流及出入口人流 物流及出入口 5 2 2 1主机房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当与其它功能用房共用出入口时 应避免人流 物流的交叉 主机房宜设置两个出入口 一个作为人员出入 另外一个作为设备搬运的出入口 5 2 2 2机房内通道的宽度及门的尺寸须满足设备和材料的运输要求 建筑入口至主机房的通道净 宽须大于 1 5m 主机房门的尺寸须大于 1 2m 宽 2 2m 高 当机房内通道的宽度及门的尺寸 不能满足设备和材料运输要求时 须设置设备搬入口 5 2 3防火和疏散防火和疏散 5 2 3 1机房的建筑防火设计 除须符合本规范外 尚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的有关规定 5 2 3 2机房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5 2 3 3当信息机房位于其它建筑物内时 在主机房和其他部位之间须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2 小时 的隔墙 隔墙上的门须采用甲级防火门 5 2 3 4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 且须分散布置 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且能自动关闭 并保证在任 何情况下均能从机房内开启 走廊 楼梯间应畅通 须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 5 2 3 5主机房的顶棚 壁板 包括夹芯材料 和隔断须采用防火材料 5 35 3室内装修室内装修 5 3 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 3 1 1室内装修设计选用材料的燃烧性能除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内 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 的有关规定 5 3 1 2主机房内的装修 须选用气密性好 不起尘 易清洁 符合环保要求 在温 湿度变化作 用下变形小 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的材料 不得使用强吸湿性材料及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 绝缘材料作为面层 整个装修要求遵循 简洁 高雅 耐用 原则 以浅色为主色调 5 3 1 3A 级和 B 级信息机房的主机房 不能设置外窗 当主机房设有外窗时 须采用双层固定窗 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电池室设有外窗时 须避免阳光直射 5 3 1 4当主机房内设有用水设备时 须采取防止水漫溢和渗漏措施 5 3 1 5主机房地面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须铺设活动地板 活动地板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GB 6650 的要求 当铺设防静电地板时 活动地板的高度应根据 电缆布线和空调送风要求确定 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a 活动地板下空间只作为电缆布线使用时 地板高度须大于等于 250mm b 活动地板下的空间既作为电缆布线 又作为空调静压箱时 地板高度须大于等于 400mm c 活动地板下作为空调静压箱时 应根据机房净高 空调送风风量 设计风速综合考虑地板高 度 d 机房也可以采用上走线和平面送风的方式 活动地板下的空间既作为强电电缆布线 又作为 空调水管布管时 地板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5 3 1 6机房的冷表面需作隔气保温处理 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方式时 楼板须采取保温措施 冬 季寒冷地区顶面宜采取保温措施 顶面保温材料须为不燃材料 5 3 2设备布置要求设备布置要求 5 3 2 1当机柜或机架上的设备为前进风 后出风方式冷却时 机柜和机架的布置须采用面对面或 背对背的方式 机柜之间的通道分为冷通道和热通道 提高空调制冷效率 5 3 2 2主机房内设备间的距离须符合下列规定 a 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小于 1 5m b 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或机架正面之间的距离须大于等于 1 2m c 背对背布置的机柜或机架背面之间的距离须大于等于 lm d 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 机柜与机柜 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须大于等于 1 2m e 成行排列的机柜 其长度超过 6m 时 两端须设有出口通道 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 过 15m 时 在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还须增加出口通道 出口通道的宽度须大于等于 lm 局部 可为 0 8m 5 3 2 3主机房内宜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 共五级 和设备类型 如 刀片服务器区 机架式服务 器区 小型机区 网络区 存储设备区等 划分为不同区域 5 3 2 4机柜须采取可靠固定措施 如机柜间横向连接或机柜固定在承重支架上 5 3 2 5机柜在最终满配情况下总量超过 1000kg 时 应根据楼板承重情况在机柜支撑脚下加装散 力支架或钢板 以保证设备安全 对特重物体超过楼板均布荷载要求承重范围的须进行建筑物结构 加固 5 3 3照明照明 5 3 3 1主机房和辅助区一般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宜符合表 6 3 3 1 规定 表表 6 3 3 16 3 3 1 主机房和辅助区一般照明要求主机房和辅助区一般照明要求 房间名称房间名称 照度标准值照度标准值 1x 统一眩目值统一眩目值 UGR 一般显色指数一般显色指数 Ra 服务器设备区50022 网络设备区50022 主主 机机 房房存储设备区 50022 进线间30025 监控中心50019 测试区50019 打印室50019 辅辅 助助 区区 备件库30022 80 5 3 3 2机房照明可采用高效 LED 节能照明系统 5 3 3 3照明系统须设单独的供电线路和配电箱 盘 大面积照明场所的灯具宜分区 分片设置 开关 5 3 3 4事故应急照明 a 主机房要设置事故应急照明 其照度不应低于 5 lx 应急照明时间须大于 30 分钟 b 主要通道及有关房间依据需要可设应急照明 其照度不应低于 1 lx c 机房内安全出入口须设置停电照明设备 应急照明可由 UPS 直接供电或采用应急灯电池方 式照明 须优先考虑 UPS 供电方式 5 3 4防雷与接地防雷与接地 5 3 4 1信息机房的防雷和接地设计 须满足人身安全及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 设计除应 符合本规范外 还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 和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 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 的有关规定 5 3 4 2市电供电电源采用分级防雷的措施 一级避雷器装置在大楼总配电间 二级避雷器装置在 市电配电柜输入前端或不间断电源系统的输入前端 三级避雷器配置在重要设备前端 5 3 4 3信息机房须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须连接到大楼的接地系统 接地电阻 1 欧姆 5 3 4 4信息机房内的电子信息设备须进行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方式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易受 干扰的频率及信息机房的等级和规模确定 可采用 S 型 M 型或 SM 混合型 5 3 4 5采用 M 型或 SM 混合型等电位联结方式时 主机房须设置等电位联结网格 网格四周须设 置等电位联结带 并通过等电位联结导体将等电位联结带就近与接地汇流排 各类金属管道 金属 线槽 建筑物金属结构等进行连接 每台电子信息设备 机柜 须采用两根不同长度的等电位联结 导体就近与等电位联结网格连接 5 3 4 6等电位联结网格须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25mm2 的铜带或裸铜线 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构成 边长为 0 6 3m 的矩形网格 5 3 4 7等电位联结带 接地线和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材料和最小截面积须符合表 6 3 4 7 的要求 表表 6 3 4 76 3 4 7 等电位联结带 接地线和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材料和最小截面积等电位联结带 接地线和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材料和最小截面积 名称名称材料材料最小截面积最小截面积 mm2 等电位联结带铜50 利用建筑内的钢筋做接地线铁50 单独设置的接地线铜25 等电位联结导体 从等电位联结带至接地汇集排或至其他等电位 联结带 各接地汇集排之间 铜16 等电位联结导体 从机房内各金属装置至等电位联结带或接地汇 集排 从机柜至等电位联结网格 铜6 5 3 5静电防护静电防护 5 3 5 1主机房和辅助区的地板或地面须有静电泄放措施和接地构造 防静电地板或地面的表面电 阻或体积电阻须为 2 5xl04 1 0 109 其导电性能须长期稳定 具有防火 环保 耐污耐磨性能 5 3 5 2主机房和辅助区中不使用防静电地板的房间 可敷设防静电地面 其静电性能须长期稳定 不易起尘 5 3 5 3信息机房内所有设备的可导电金属外壳 各类金属管道 金属线槽 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必 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接地 5 3 6给水排水给水排水 5 3 6 1机房内的给水排水管道须采取防渗漏和防结露措施 5 3 6 2与主机房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得穿过主机房 穿越主机房的给水排水管道须暗敷或采取防 漏保护的套管 引入支管宜暗装 管道穿过主机房墙壁和楼板处应设置套管 管道与套管之间须采 取密封措施 5 3 6 3主机房和辅助区设有地漏时 须采用洁净室专用地漏或自闭式地漏 地漏下须加设水封装 置 同时采取防止水封损坏和反溢措施 5 3 6 4信息机房内的给排水管道及其保温材料均须采用难燃材料 6 6A A 级信息机房技术要求级信息机房技术要求 6 16 1A A 级信息机房环境条件级信息机房环境条件 6 1 1温 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 a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温度 相对湿度须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要求 满足 7 1 1 表要求 表表 7 1 17 1 1 机房温度 湿度机房温度 湿度 项目项目温 湿度范围温 湿度范围 主机房温度 开机时 18 27 主机房湿度 开机时 5 5 C DP 60 RH and 15 C DP 主机房温度 停机时 5 45 主机房相对湿度 停机时 8 80 主机房和辅助区温度变化率 开 停机时 5 h 辅助区温度 相对湿度 开机时 15 32 20 80 辅助区温度 相对湿度 停机时 5 45 8 80 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温度15 25 b 主机房的含尘浓度 在静态条件下测试 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 0 5 m 的尘粒数须少于 18000 粒 6 1 2噪声 电磁干扰 振动及静电 a 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 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 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须小于 65dB A b 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 在频率为 0 15 1000MHz 时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无线电干扰 场强须小于 126dB c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须小于 800A m d 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 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须小于 500mm s2 e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须小于 1KV 6 26 2电气电气 6 2 1供配电要求供配电要求 6 2 1 1信息机房外部电源须至少具备两个回路供电 两个回路须分别从不同电源点接入 6 2 1 2信息机房须由专用配电变压器或专用回路供电 变压器须实现 N 1 冗余 6 2 1 3信息机房内的低压配电系统不能采用 TN C 系统 电子信息设备的配电须按设备要求确定 6 2 1 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动力设备与电子信息设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须由不同的回路配电 6 2 1 5电子信息设备的配电须采用专用配电箱 柜 专用配电箱 柜 须靠近用电设备安装 6 2 1 6电子信息设备专用配电箱 柜 宜配备浪涌保护器 SPD 电源监控和报警装置 提供远 程通信接口 当输出端中性线与 PE 线之间的电位差不能满足设备使用要求时 宜配备隔离变压器 6 2 1 7电子信息设备的电源连接点须与其他设备的电源连接点严格区别 并具有明显标识 6 2 1 8信息机房须配置后备柴油发电机系统 当市电发生故障时 后备柴油发电机能承担全部负 荷的需要 油量后备时间不小于 72 小时 6 2 1 9后备柴油发电机的容量须包括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 空调和制冷设备的基本容量 应急照明及关系到生命安全等需要的负荷容量 6 2 1 10 并列运行的发电机 须具备自动和手动并网功能 6 2 1 11 柴油发电机周围须设置检修用照明和维修电源 电源宜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 6 2 1 12 市电与柴油发电机的切换须采用具有旁路功能的自动转换开关 自动转换开关检修时 不 影响电源的切换 6 2 1 13 敷设在隐蔽通风空间的低压配电线路须采用阻燃铜芯电缆 电缆应沿线槽 桥架或局部穿 管敷设 当电缆线槽与通信线槽并列或交叉敷设时 配电电缆线槽应敷设在通信线槽的下方 活动 地板下作为空调静压箱时 电缆线槽 桥架 的布置不能阻断气流通路 6 2 1 14 配电线路的中性线截面积不能小于相线截面积 单相负荷须均匀地分配在三相线路上 6 2 2不间断电源系统要求不间断电源系统要求 6 2 2 1电子信息设备须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 不间断电源系统须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 确定 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时须留有余量 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E 1 2P E 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 不包含备份不间断电源系统设备 KW KV A P 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 KW KV A 6 2 2 2不间断电源系统配置须满足 2N 或 M N 1 冗余 M 2 3 4 冗余要求 确保不间断 电源维修或故障时能够支撑机房内设备正常持续运行 6 2 2 3不间断电源系统采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在环境温度不超过 30 情况下 其浮充运 行寿命须大于等于 8 年 6 2 2 4蓄电池后备时间满足 60 分钟 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 120 分钟 无柴油发电机作 为后备电源 要求 6 36 3空气调节空气调节 6 3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6 3 1 1主机房和辅助区须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6 3 1 2与其它功能用房共建于同一建筑内的信息机房 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 6 3 1 3主机房与其它房间的空调参数不同时 宜分别设置空调系统 6 3 1 4主机房宜维持正压 主机房与其它房间 走廊间的压差宜大于 5Pa 与室外静压差宜大于 10Pa 6 3 1 5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建议安装在靠近主机房的专用空调机房内以便于设备维护 也可 安装在主机房内 室外机须放置在室外空气流通较好的位置 6 3 2新风系统要求新风系统要求 6 3 2 1空调系统的新风量按下列两项中最大值取值 a 按机房内的工作人员每人 40m3 h 计算 b 维持主机房内要求的正压所需的风量 6 3 2 2新风系统或全空气系统须设初效和中效过滤器 也可设置亚高效过滤器 末级过滤装置宜 设置在正压端 6 3 2 3在保证室内外一定压差的情况下 送排风应保持平衡 6 3 3气流组织气流组织 6 3 3 1主机房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形式 须根据电子信息设备本身的冷却方式 设备布置方式 布置密度 设备散热量以及室内风速 防尘 噪声等要求 结合建筑条件综合确定 设备机柜要求 做冷热通道布局 6 3 3 2对机柜高度大于 1 8m 设备热密度大 设备发热量大或热负荷大的主机房 宜采用活动 地板下送风 上回风方式 必要时可增加水平送风方式辅助散热 6 3 3 3下送风空调的送风距离 最远不超过 15 米 6 3 3 4在有人操作的机房内 送风气流不宜直对工作人员 6 3 4空调设备的选择空调设备的选择 6 3 4 1空调和制冷设备的选用须符合运行可靠 经济适用 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6 3 4 2主机房空调系统须实现 N X 冗余 X 1 N 即主机房中每个区域冗余 X 台 空调系统无 备份设备时 单台空调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须留有 15 20 的余量 6 3 4 3对于大型机房 为提高空调制冷效率 节约能源 须优先考虑水冷冷水机组等高效节能设 备 冷冻机组 冷却塔 水泵同时须实现 N X 冗余 X 1 N 6 3 4 4选用机房专用空调机时 空调机须带有通信接口 通信协议应满足机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 统的要求 6 3 4 5信息机房宜选用配置 EC 风机 电子膨胀阀的空调设备 空调设备宜选择 R407C R410A 等 环保制冷剂 6 3 4 6空调设备的空气过滤器和加湿器应便于清洗和更换 设备安装应留有相应的维修空间 6 3 4 7信息机房可选用配置湿膜加湿器控制机房湿度 6 3 4 8监控室 操作间等有人值守的房间 宜采用舒适性空调 6 46 4消防系统消防系统 6 4 1消防要求消防要求 6 4 1 1机房须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 范 GB5037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 同时须符合当地消防部门的有关规定 6 4 1 2信息机房的主机房 变配电 不间断电源系统和电池室须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其他区 域也可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6 4 1 3信息机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须采用三层布防 吊顶的上 下及活动地板下均须设置探测器 吊顶下及活动地板下须设置喷头 净空高度大于 800mm 的闷顶和技术夹层内有可燃物时 吊顶上须 设置喷头 6 4 1 4信息机房须采取分区防火 划分灭火防护区 6 4 1 5采用管网式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房间 须同时设置两种独立的火灾灭火探测器 且火灾报 警系统须与灭火系统联动 6 4 1 6灭火系统控制器须在灭火设备动作之前 联动控制关闭机房内的风门 风阀 同时停止空 调机和排风机 切断非消防电源等 6 4 1 7机房内须设置警笛 机房门口上方须设置灭火显示灯 灭火系统的控制箱 柜 须设置在 机房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同时安装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装置 6 4 1 8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须与门禁系统联动 当发生火警时 须能解除门禁控制 6 4 1 9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须提供告警和动作信号至机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及约定需要该 信息的部门 6 4 1 10 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及设施须采用经消防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 6 4 1 11 信息机房内 手提灭火器的设置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 的有关规定 灭火剂不应对电子信息设备造成污渍损害 6 4 1 12 灭火后的气体防护区须通风换气 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 须设置 机械排风装置 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直通室外 6 4 2安全措施安全措施 6 4 2 1凡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房间 须配置专用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6 4 2 2信息机房须采取防鼠害和防虫害措施 6 56 5综合布线综合布线 6 5 1综合布线要求综合布线要求 6 5 1 1信息机房的网络布线系统设计 须符合本规范外 还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 的有关规定 6 5 1 2信息机房宜设置双弱电井 通讯电缆及光缆须根据主备关系规划路由 6 5 1 3主机房 辅助区 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须根据功能要求划分成若干工作区 主机房工作区 内信息点的数量不少于 12 个 支持区信息点数量不少 4 个 其他区域根据需求进行配置 6 5 1 4承担信息业务的传输介质须采用光缆或六类非屏蔽及以上等级的对绞电缆 数量按照 1 1 冗余配置 6 5 1 5当主机房内的机柜或机架成行排列或按功能区域划分时 宜在主配线架和机柜之间配置配 线列头柜 6 5 1 6信息机房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布线系统进行实时智能管理 6 5 1 7信息机房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 须采用屏蔽布线系统 光缆布线系统或采取其他相应的防 护措施 a 环境要求未达到本规范第 7 1 2 条 A 和 7 1 2 条 B 的要求时 b 网络有安全保密要求时 c 安装场地不能满足非屏蔽布线系统与其它系统管线或设备的间距要求时 6 5 1 8缆线敷设宜采用网格式桥架及敞开式梯架 当采用线槽或桥架敷设 线槽或桥架的高度宜 小于 150mm 线槽或桥架的安装位置须与建筑装饰 电气 空调 消防等专业协调一致 6 5 1 9楼内干线线缆须采用竖井和走线架方式敷设 敷设时应选择最短 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 同时选择带门和有防火措施的封闭型通道进行敷设 6 5 1 10 主机房须充分考虑设备互联线缆的芯数容量和长度 并预留适当余量 6 5 1 11 电源线须尽可能远离计算机信号线 分槽敷设并避免并排和直接交叉穿越 当不能避免时 须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6 5 1 12 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槽道或钢管敷设时 槽道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 并在两 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6 5 1 13 综合布线在机房内有两种走线方式 机柜上走线 地板下走线 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走线 方式 对于新建机房宜采用机柜上走线 上走线方式电缆线槽 桥架宜高出地面 2 2m 以上 6 5 1 14 所有墙上型信息插座均距地 300mm 所有地面信息插座距强电插座中心距离不小于 300mm 为便于设备使用 每个信息插座附近应配备 220V 电源插座一组 6 66 6集中运行监控和安全防范集中运行监控和安全防范 6 6 1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6 6 1 1信息机房须设置集中运行监控系统 含机房环境监控和设备监控系统 及安保系统 机房 环境监控和设备监控系统 安保系统的设计应根据机房的等级 按现行国家标准 安全防范工程技 术规范 GB50348 和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T50314 的要求执行 6 6 1 2机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宜采用集散或分布式网络结构 系统应易于扩展和维护 具备显 示 记录 控制 报警 分析和提示功能 6 6 1 3机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 安保系统可设置在同一个监控中心内 各系统供电电源应可靠 宜采用独立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源供电 当采用集中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时 须单独回路配电 6 6 1 4PUE 值须纳入集中运行监控系统中 可记录及查询实时值 日累计值 周累计值 月累计 值及年累计值 6 6 2集中运行监控系统集中运行监控系统 6 6 2 1环境监控 a 监测和控制主机房和辅助区的空气质量 须确保环境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运行要求 b 信息机房内每个区域须安装至少 2 个温度传感器 能够监测机房各区域冷热通道温度信息 主机房内重要电子信息设备的机柜内可安装温度传感器 实现温度超设告警 c 安保系统监控 要求接入门禁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 d 消防系统监控 要求接入消防系统监控数据 火灾时支持自动启动消防系统 e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有可能发生水患的部位须设置漏水检测和和报警装置 6 6 2 2设备监控 a 机房专用空调 柴油发电机 不间断电源系统等设备自身须配带监控系统 监控的主要参数 宜纳入机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 通信协议须满足机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的要求 b 信息系统机房的集中控制和管理须采用 KVM Keyboard Video Mouse 切换系统 6 6 2 3配电系统的监控 a 监控对象 市电电网 不间断电源系统 低压配电设备 单个蓄电池等 b 监控内容 电压 电流 频率 开关状态 有功功率 功率因数 谐波含量 机房 PUE 值 等 c 超过限定指标 失电 过压 过流等 时 有声 光告警 并能同时用语音 短信等方式报 警 6 6 2 4外部接口要求 a 应能通过各种通讯手段提供多种远程告警 如语音 Email 短信等 b 要求能提供消防 门禁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等异常告警信息至有需要该类信息的部门 c 能够与云南电网 IT 运维管理系统集成 实现机房的统一运维管理 6 6 3安保系统安保系统 6 6 3 1安保系统宜由门禁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组成 各系统之间应具备联动控制 功能 安保系统除须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还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 和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48 的有关规定 6 6 3 2门禁系统 a 门禁系统是信息机房安全管理和人员管理的智能化设施 正确识别进入机房者是否合法 实 施开门或拒入 终端显示与记录当事人的身份 权限 进入时间 可按要求做出统计与分析 b 门禁系统采用智能卡系统 须选用我国自主创新的 IC 卡技术 IC 卡系统的加密方案须经国 家密码主管部门审批 c 门禁系统具有联动功能 当发生突发性紧急事件 如火灾 爆炸 时 能通过自动 或人工 解除全部门禁 6 6 3 3视频监控系统 a 闭路监视 须在信息机房内每个区域安装不少于 2 个摄像头 摄像头物理分辨率应不小于 1600 1200 实现对整个信息机房的闭路监视 同时可对异常 事故前状态及异常 事故时的 状态进行录像 b 监控图像传送至监控中心实时显示或记录 c 硬盘录像机的容量宜满足保存不少于 3 个月时间视频记录的要求 6 6 3 4入侵报警系统 a 入侵报警系统由红外 微波双鉴别探测器和玻璃破碎探测器等组成 入侵报警探测器的安装 要考虑隐蔽 安全 不易破坏和美观 具有方便 迅速 不误报以及可靠的布防 撤防功能 其报警信息要实时向监控中心传送 b 系统采用产品应有完善硬件及软件接口 6 76 7电磁屏蔽电磁屏蔽 6 7 1一般规定 6 7 1 1对涉及国家秘密或企业对商业信息有保密要求的信息机房 应设置电磁屏蔽室或采取其他 电磁泄漏防护措施 电磁屏蔽室的性能指标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6 7 1 2电磁屏蔽室的结构形式和相关的屏蔽件应根据电磁屏蔽室的性能指标和规模选择 6 7 1 3设有电磁屏蔽室的信息机房 建筑结构应满足屏蔽结构对荷载的要求 6 7 1 4电磁屏蔽室与建筑 结构 墙之间宜预留维修通道或维修口 6 7 1 5电磁屏蔽室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装置和单独接地线的型式 6 7 2结构型式结构型式 6 7 2 1用于保密目的的电磁屏蔽室 其结构型式可分为可拆卸式和焊接式 焊接式可分为自撑式 和直贴式 6 7 2 2建筑面积小于 50 日后需搬迁的电磁屏蔽室 结构型式宜采用可拆卸式 6 7 2 3电场屏蔽衰减指标大于 120dB 建筑面积大于 50 的屏蔽室 结构型式宜采用自撑式 6 7 2 4电场屏蔽衰减指标大于 60dB 的屏蔽室 结构型式宜采用直贴式 屏蔽材料可选择镀锌钢 板 钢板的厚度应根据屏蔽性能指标确定 6 7 2 5电场屏蔽衰减指标大于 25dB 的屏蔽室 结构型式宜采用直贴式 屏蔽材料可选择金属丝 网 金属丝网的目数应根据被屏蔽信号的波长确定 6 7 3屏蔽件屏蔽件 6 7 3 1屏蔽门 滤波器 波导管 截止波导通风窗等屏蔽件 其性能指标不应低于电磁屏蔽室的 性能要求 安装位置应便于检修 6 7 3 2屏蔽门可分为旋转式和移动式 一般情况下 宜采用旋转式屏蔽门 当场地条件受到限制 时 可采用移动式屏蔽门 6 7 3 3所有进入电磁屏蔽室的电源线缆应通过电源滤波器进行处理 电源滤波器的规格 供电方 式和数量应根据电磁屏蔽室内设备的用电情况确定 6 7 3 4所有进入电磁屏蔽室的信号电缆应通过信号滤波器或进行其他屏蔽处理 6 7 3 5进出电磁屏蔽室的网络线宜采用光缆或屏蔽缆线 光缆不应带有金属加强芯 6 7 3 6截止波导通风窗内的波导管宜采用等边六角形 通风窗的截面积应根据室内换气次数进行 计算 6 7 3 7非金属材料穿过屏蔽层时应采用波导管 波导管的截面尺寸和长度应满足电磁屏蔽的性能 要求 7 7B B 级信息机房技术要求级信息机房技术要求 7 17 1B B 级信息机房环境条件级信息机房环境条件 7 1 1温 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 a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温度 相对湿度须满足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要求 满足 8 1 1 表要求 表表 8 1 1 机房温度 湿度机房温度 湿度 温湿度温湿度要求要求 主机房温度 开机时 18 27 主机房湿度 开机时 5 5 C DP 60 RH and 15 C DP 主机房温度 停机时 5 45 主机房相对湿度 停机时 8 80 主机房和辅助区温度变化率 开 停机时 5 h 辅助区温度 相对湿度 开机时 15 32 20 80 辅助区温度 相对湿度 停机时 5 45 8 80 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温度15 25 b B 级主机房的含尘浓度 在静态条件下测试 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 0 5 m 的尘粒数须少 于 18000 粒 7 1 2噪声 电磁干扰 振动及静电 a 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 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 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须小于 65dB A b 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 在频率为 0 15 1000MHz 时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无线电干扰 场强须小于 126dB c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须小于 800A m d 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 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须小于 500mm s2 e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须小于 1KV 7 27 2电气电气 7 2 1供配电一般规定供配电一般规定 7 2 1 1信息机房外部电源须至少具备两个回路供电 两个电源不能同时受到损坏 7 2 1 2信息机房须由专用配电变压器或专用回路供电 变压器须实现 N 1 冗余 7 2 1 3信息机房内的低压配电系统不能采用 TN C 系统 电子信息设备的配电须按设备要求确定 7 2 1 4信息机房用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动力设备与电子信息设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须由不同 的回路配电 7 2 1 5电子信息设备的配电须采用专用配电箱 柜 专用配电箱 柜 须靠近用电设备安装 7 2 1 6电子信息设备专用配电箱 柜 宜配备浪涌保护器 SPD 电源监控和报警装置 并提供 远程通信接口 当输出端中性线与 PE 线之间的电位差不能满足设备使用要求时 宜配备隔离变压器 7 2 1 7电子信息设备的电源连接点须与其他设备的电源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